中国茶文化培训教材
中国茶文化培训-品茗课堂
![中国茶文化培训-品茗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93d3ef9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b.png)
中国举办和参与了众多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各国茶文化的 交流与合作。
06
中国茶的未来发展
中国茶产业的现状与挑战
茶叶产量与品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 但茶叶品质参差不齐,需要提高
优质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市场竞争激烈
国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众多, 但缺乏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品牌。
安徽徽州茶文化
01
02
03
04
徽州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又 一重要分支,与徽商文化相互
交融。
徽州人以“徽帮”著称,在茶 叶生产和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
徽州茶文化注重茶叶的品质和 制作工艺,传承了古老的制茶
技艺。
徽州茶道强调“清、敬、怡、 真”的茶道精神,体现了徽州 人的儒雅之风和人文精神。
湖南安化茶文化
包装容器
使用密封性好的包装容器,如铁罐、锡罐、 瓷罐等,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
注意保质期
茶叶有一定的保质期,不同种类的茶叶保质 期也不同,需注意在保质期内饮用。
茶叶的冲泡与品尝
选用茶具
根据不同种类的茶叶选择合适的茶具,如紫砂壶、 瓷杯、玻璃杯等。
掌握泡茶时间
根据茶叶的用量和泡茶器具的大小,掌握适宜的 泡茶时间,以保证茶汤的浓度适中。
中国茶叶对日本、韩国、 印度等亚洲国家的茶文化 产生了深远播
随着欧洲移民的到来,中 国茶叶也传播到了美洲, 成为当地华人社区和部分 非华人群体喜爱的饮品。
中国茶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
茶艺和茶道的推广
茶文化的国际交流
中国茶艺和茶道在海外受到广泛欢迎, 成为许多国家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文化与世界各地茶文化的交流, 促进了各国茶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茶文化知识培训(精选)
![茶文化知识培训(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92a208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0.png)
唐宋兴盛
唐朝时期,茶饮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 展,茶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饮品。宋代则进一步发展了茶叶的制 茶工艺和品饮方式。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的形成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 溯到汉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茶 文化逐渐融入了哲学、文学、艺 术等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
系。
品茶艺术
中国茶文化中,品茶不仅仅是一 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艺术。从 选茶、泡茶到品茶,每一个环节
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泡茶时间
泡茶时间过长会使茶叶变苦,泡茶 时间过短则无法充分提取茶叶的香 气和味道。
泡茶器具
选择合适的泡茶器具,如茶壶、茶 杯、茶盘等,能够提高茶叶的口感 和观感。
品茶的艺术
品茶环境
品茶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便更好地感 受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品茶步骤
品茶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如观色、闻香、 品味等,以便全面了解茶叶的特点。
抗菌作用:茶叶中的茶 多酚和儿茶素等成分具 有抗菌作用,能够抑制 细菌的生长繁殖,对口 腔卫生和胃肠道健康有 很好的保护作用。
抗癌作用:茶叶中的茶 多酚和儿茶素等成分具 有抗癌作用,能够抑制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对 预防和治疗癌症有积极 的作用。
如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茶叶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茶叶非常重要,不同的人应该选择不同类型的 茶叶。
白茶
总结词
轻微发酵的茶,色泽银白或灰绿,口感清爽鲜美。
详细描述
白茶是六大茶类中发酵程度最浅的茶,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萎凋和干燥。白茶色 泽银白或灰绿,口感清爽鲜美,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抗氧化等多种保健功 能。福建的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是白茶中的代表品种。
03
茶具与茶器
茶艺师培训教材
![茶艺师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91ebcb6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f.png)
茶文化内涵与特点
茶文化的定义
阐述茶文化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以 及茶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茶文化的特点
分析茶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地域性、 民族性、时代性等特点,以及这些特点 在茶艺表演、茶道礼仪等方面的体现。
国内外茶文化发展比较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国内外茶文化比较
梳理中国茶文化从唐代煎茶、宋代点 茶、明代泡茶等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 脉络和特点。
叶的优劣。
看叶底
通过观察冲泡后茶叶的 叶底,判断茶叶的品质
和工艺。
茶道礼仪规范与演示
01
02
03
泡茶礼仪
包括泡茶前的准备、泡茶 过程中的动作规范、泡茶 后的清理等。
奉茶礼仪
包括奉茶的顺序、姿势、 动作等,体现对客人的尊 重。
品茗礼仪
包括品茗时的坐姿、端杯 姿势、品茗顺序等,展现 优雅得体的品茗风范。
泡茶前先用热水将茶壶、茶杯等 器具温热,以提高泡茶质量。
注水适度
注水时需掌握好水温和水量,避 免烫伤或影响茶汤口感。
01 02 03 04
下茶适量
根据茶叶种类和泡茶器具的大小, 放入适量的茶叶。
刮沫淋盖
用壶盖轻轻刮去茶汤表面的泡沫, 再淋在壶盖上,以提高茶汤清澈 度。
不同类型茶叶的冲泡方法
绿茶
采用上投法或中投法,水 温控制在80-85℃,冲泡
推动茶艺事业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采用玻璃杯泡法或盖碗泡 法,水温控制在80-85℃,
冲泡时间2-3分钟。
04
品茗论诗与茶道礼仪
Chapter
品茗方法及评价标准
观茶色
通过观察茶汤的色泽、 清澈度、发酵程度等,
茶文化知识培训(精选)ppt
![茶文化知识培训(精选)ppt](https://img.taocdn.com/s3/m/4983196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9.png)
茶叶的保健功能
茶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如抗 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 。这些功能主要得益于茶叶中
的营养成分和化合物。
茶叶中的茶多酚能够清除自由 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有助 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
详细描述
白茶是六大茶类中发酵程度最浅的茶类,其制作工艺主要包 括萎凋和干燥。白茶色泽银白或灰绿,香气清新高扬,口感 清甜鲜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毒、提 神醒脑、抗氧化等多种保健功能。
PART 03
茶艺与茶道
茶艺简介
茶艺概述
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一种艺术和文化的结合 ,通过泡茶、品茶来达到修身养
避免在空腹或饭后立即饮茶,最 好在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饮茶。
饮茶时应选择优质的茶叶,避免 饮用劣质或污染的茶叶。
Hale Waihona Puke 注意水温的控制,不同种类的茶 叶需要不同的水温来冲泡,过高 的水温会破坏茶叶中的营养成分 和化合物。
PART 05
茶具与茶室
茶具的种类与特点
茶具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
茶
紫砂壶、瓷器、玻璃器、陶
病的发生。
茶叶中的儿茶素等化合物具有 抗炎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 、降低血压等。
茶叶中的抗菌和抗病毒成分可 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冒 等疾病的发生。
如何科学饮茶
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适合的 茶叶种类,如绿茶、红茶、乌龙 茶等。
控制饮茶量,适量饮用有益健康 ,过量饮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
茶最初起源于中国,据传最早在 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神农时代就 已经开始利用茶叶,但确切时间 仍需进一步研究。
中国茶文化培训教材共43页文档
![中国茶文化培训教材共43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5e084e7af45b307e971974a.png)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中国茶文化培训教材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8、吁 Nhomakorabea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茶文化知识培训(精选)
![茶文化知识培训(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d390022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2.png)
红茶
总结词
全发酵的茶,色泽红润,口感浓郁香甜。
详细描述
红茶是全发酵的茶,其色泽红润,香甜浓郁,口感醇厚。制作工艺包括采摘、萎 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红茶富含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氧化、 降低血脂等功效。
乌龙茶
总结词
半发酵的茶,色泽金黄,口感醇和回甘。
详细描述
乌龙茶是半发酵的茶,其色泽金黄,香高味长,口感醇和回甘。制作工艺包括采摘、晒青、摇青、杀青和干燥。 乌龙茶富含氨基酸、茶多酚等成分,具有调节身体机能、降低血糖等功效。
泡茶的技巧与艺术
泡茶的技巧
泡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水温、泡茶时间、茶叶用量等。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水 温,泡茶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茶叶的口感和香气。茶叶用量也需根据个人口味适量
调整。
泡茶的艺术
泡茶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泡茶时,需要用心去感受茶叶的品质和特点,通 过调整泡茶技巧来展现茶叶的最佳口感和香气。同时,还需要注重泡茶的环境和氛围,
THANKS
感谢观看
在组织茶会时,要选择合适的场所和时间,同时也要注意参与者的身份和喜好,以 保证茶会的顺利进行。
在茶会中,除了品茶之外,还可以进行文化交流、文艺表演等活动,以丰富茶会的 内涵和形式。
06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英国茶文化
下午茶
英国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 ,通常在下午3点至5点之间享用
,搭配传统的三层架点心。
茶与文学艺术
茶文化与文学艺术紧密相 连,许多诗人、文人墨客 都留下了赞美茶的诗篇和 画作。
茶道精神
中国茶道精神强调“清、 静、和、美”,通过品茗 来修身养性,提升个人品 格和修养。
02
茶的种类与制作工艺
茶艺培训教材(PPT110页)
![茶艺培训教材(PPT110页)](https://img.taocdn.com/s3/m/d32f63e1f7ec4afe05a1df9c.png)
秋中叶的作品。 关于茶的最早由来: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而神农的传说来自原始母系氏族社会,迄今四五千年历史。 茶的使用最先为药用,也有食用,才到饮用。药用的最早记载是
公元200年前的《尔雅》,尔雅中把茶列为二十种药物之一。 最早的茶叶专著是陆羽的《茶经》
养性 以茶树礼仁 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 以茶可行道 以茶可雅志
喝茶可以给你另外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茶是中国的魁宝 是我们健康生活的福音
今天我们是在推广一个品牌、一个产品、一个产业。 同时更希望能给喝茶的你带来一些快乐、一些健康。
(三)、中国茶区分布 中国茶区辽阔,可划分为 四大茶区
(四)、中国茶叶品种分类
(二)普洱茶的概念
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 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
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熟茶)和普洱茶(生茶)两大类型。
普洱生茶
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 工艺制成的紧压茶。
生茶外形:色泽墨绿、油润光泽、饼型周正 松紧适中、茶叶条索肥壮清晰、无任何杂质
按照加工工艺和发酵程度可分为: 红茶(全发酵) 绿茶(不发酵) 黄茶(轻发酵) 白茶(轻发酵) 青茶(半发酵) 黑茶(后发酵) 普洱茶(后发酵)
红茶
发酵程度:全发酵茶 工 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核心工序:发酵 品质特征:红汤红叶 代表茶类:滇红、祁红、正山小种
绿茶
“三绿”—外形绿、汤色绿、叶底绿
青茶
发酵程度:半发酵茶 工 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 —干燥 核心工序:做青 品质特征:绿叶红镶边 代表茶类:铁观音、大红袍、白鸡冠
茶文化及茶艺茶道培训课件
![茶文化及茶艺茶道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aa04a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8.png)
炒青绿茶由于在干燥过 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 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 成了长条形、圆珠形、 扇平形、针形、螺形等 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 长炒青、圆炒青、扁炒 青等
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 熙、针眉、雨茶、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 征,
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 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 平炒青:产于浙江嵊县、新昌、上虞等县, 因历史上毛茶集中绍兴平水镇精制和集散,成 品茶外形细圆紧结似珍珠,故称“平水珠茶” 或称平绿,毛茶则称平炒青;
几种常见鲜花的香气特点如下
1.茉莉花:香气馥郁芬芳,清鲜甘 美,最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因此 茉莉花茶产量最多,
2. 兰花:香气浓烈,余香甘厚,茉 莉花茶窨花时需用少量玉兰花打底, 以增加香气的浓因珠兰性喜温暖、娇弱,栽培 较为困难,故产量不及前两种花茶,
铁观音 发酵15-20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 其品质特征是: 茶条卷 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 色泽砂绿,冲泡后汤色 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 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 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 称有“音韵”,铁观音 茶香高而持久,可谓 “七泡有余香”,
台湾冻顶乌龙 发酵程度较深,40
产地为台湾鹿谷乡凤凰村 外形卷曲呈半球形,色泽墨绿
中心 唐代 茶叶中心由东向南移 宋代
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从我国研究佛学回国带 回茶种
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来学习佛经,带回茶子并根据我国 寺院饮茶方法,制订了自己的饮茶仪式,
明代郑和下西洋也使茶叶输出量大量增加, 明神宗万历35年 1607年 ,荷兰传贩我国茶叶至欧洲 1631年,英国的威忒船长首次从中国运去大量茶叶 1780年,英国和荷兰人开始从中国输入茶子在印度种茶 到19世纪,我国的茶叶传播几乎遍及全球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3a49288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7.png)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课程选自《中国茶文化》教材的第一至三章,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中国茶文化概述,包括茶的起源、发展历程、茶的种类及中国茶道的形成;2. 第二章:茶叶的种植与加工,涉及茶叶的生长环境、种植技术、采摘和加工工艺;3. 第三章:茶艺与茶道,包括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茶道的礼仪和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世界茶文化中的地位;2. 培养学生对茶叶种植、加工工艺的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3. 通过学习茶艺和茶道,使学生尊重传统文化,提升个人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茶叶的加工工艺、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2. 教学重点: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茶叶种植与加工、茶道礼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茶叶样品、茶具、茶叶加工设备模型;2. 学具:笔记本、笔、茶叶样品、茶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茶叶样品,引导学生谈论对茶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a. 介绍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及茶的种类;b. 讲解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加工工艺;c. 解析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和茶道礼仪;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茶叶种植、加工的模拟操作;b. 学生代表进行茶艺表演,其他学生观摩并学习;4. 随堂练习:a. 识别茶叶种类;b. 模拟茶艺表演;六、板书设计1. 中国茶文化概述;2. 茶叶种植与加工;3. 茶艺与茶道;4. 重点知识点:茶叶种类、加工工艺、茶艺流程、茶道礼仪。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b. 请分析茶叶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c. 请描述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并谈谈你对茶道的理解;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但对茶叶加工工艺的理解仍有待提高,后续课程需加强讲解;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茶园,了解茶叶的种植、采摘过程;b. 邀请茶艺师进行茶艺表演,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c. 开展茶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茶叶专业知识培训教材
![茶叶专业知识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b6f5b68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2.png)
消费者对茶叶的个性化需求将更加突出,定制化服务和个性化产品 将受到欢迎。
谢谢
THANKS
亮。
滋味
品尝茶叶的滋味是否醇 厚、回甘,品质好的茶 叶滋味醇厚、回甘强。
02 茶叶的冲泡技巧
CHAPTER
茶具的选择与使用
01
02
03
茶具种类
根据不同茶叶的特性,选 择合适的茶具,如紫砂壶、 瓷器、玻璃杯等。
茶具使用
掌握茶具的使用方法,如 如何正确使用茶壶、茶杯 等,以保证茶叶冲泡效果。
茶具保养
茶多酚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 用,是茶叶中最重要的营养成
分之一。
咖啡碱
具有提神醒脑、利尿消肿等作 用,是茶叶中重要的生物碱。
氨基酸
茶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 基酸,如茶氨酸、谷氨酸等, 具有镇静安神、抗疲劳等作用 。
维生素
茶叶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 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
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05 茶叶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CHAPTER
茶叶的国际贸易
茶叶的国际贸易历史
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全球化的贸易体系,茶叶始终是重要的商 品之一。
茶叶的出口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也 是重要的茶叶出口国。
茶叶的进口国家
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茶叶的主要进口地区,他们消费了 全球大部分茶叶。
茶叶的历史
从最早的生煮饮茶、晒干收藏, 到唐代煮茶、宋代点茶、明清泡 茶,茶叶的饮用方式不断演变。
茶叶的种类与分类
绿茶
未经发酵的茶,如龙 井、毛峰等,色泽鲜 绿,口感清爽。
红茶
全发酵茶,如祁门红 茶、正山小种等,色 泽红润,口感醇厚。
茶文化培训课件2020
![茶文化培训课件2020](https://img.taocdn.com/s3/m/3ebfdc4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d.png)
《茶文化培训课件2020》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茶文化概述•茶叶基础知识•中国茶文化与传统礼仪•茶文化与健康生活•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与发展•总结与展望目录01茶文化概述茶文化是指以茶为物质基础,结合茶的饮用、传播、传承、发展、创新等各方面内容,以及与茶相关的社会意识、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生态环境、道德伦理、规章制度、艺术审美等,形成的具有独特历史传承性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
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的内涵包括茶道精神、茶禅一味、茶禅一味、茶艺表演等方面。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一种以茶为媒介,以茶为载体,以茶为符号,以茶为传承的文化精神。
茶文化的定义茶文化的定义与内涵VS据史料记载,中国的茶文化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茶文化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茶已成为宫廷贵族的饮品之一。
茶文化的起源自唐代开始,茶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后,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宋代以后,茶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文化传承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承价值。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社会交往在中国社会交往中,茶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中国社会各阶层人们交往的重要媒介,也是国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茶文化在中国的重要性02茶叶基础知识0102绿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制成。
具有色泽绿润、滋味鲜爽、汤色明亮等特征。
国内绿茶品种繁多,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
红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
具有色泽红亮、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等特征。
国内红茶品种较多,如祁门红茶、滇红等。
乌龙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过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制成。
具有色泽砂绿、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等特征。
国内乌龙茶品种较多,如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等。
茶文化知识培训(精选)
![茶文化知识培训(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8558565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6.png)
茶具的造型千姿百态,有的简约大方,有的精致细腻,有的古朴典 雅,有的现代时尚,每种造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色彩美
茶具的色彩丰富多样,有的清新淡雅,有的浓烈艳丽,有的柔和温 暖,有的冷峻神秘,每种色彩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
茶文化的艺术传承与发展
传统传承
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通过传统的传承方式 ,如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等,将茶文化的艺术精髓代代相传 。
茶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未来发展
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各国茶文化将进一步融合,形成多元化的茶文 化发展趋势。
科技与茶文化的结合
科技的发展将为茶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如数字化技 术、人工智能等在茶叶生产、加工和品饮体验中的应用。
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未来的茶文化发展中,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广有机茶叶 、绿色茶叶等环保产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印度茶文化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茶叶生产国,其茶文化特色在于将茶与 宗教信仰相结合。印度茶通常加入香料和奶,形成独特的 马萨拉奶茶。
英国茶文化
英国茶文化以下午茶为特色,注重礼仪和品味。下午茶通 常搭配甜点,成为英国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茶文化
日本茶道强调简约、自然和禅意。日本茶道注重泡茶过程 和品饮环境的营造,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和谐。
创新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茶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 。同时,通过举办各种茶文化活动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 和欣赏茶文化的艺术魅力。
06
茶文化与国际交流
茶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
1 2 3
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力。茶文化在各国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茶文化培训教材
![中国茶文化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d39c634af7ec4afe04a1df5a.png)
中国茶文化培训教材第一讲: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茶的利用起源1.1茶树的起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瑞典科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在1753年出版的《植物种志》中,就将茶树的最初学名定命为Thea sinensis,L.,“sinensis”是拉丁文中国的意思。
在植物分类系统中,茶树属于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s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lamydeae),山茶目(Theales),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
目前,大量栽培应用的茶树的种为一般称为Camelia sinensis,也有人称为Thea sinensis,还有的称为camellia theifera,1950年我国植物学家钱崇澍根据国际命名和茶树特性研究,确定茶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L.)0.Kuntze],迄今未再更改。
而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它为“南方之嘉木”(见唐代陆羽《茶经》)。
它一次种,多年收,是一种叶用常绿木本植物,野生,乔木型茶树高可达15—30米,基部干围达1.5米以上,寿命可达数百年,以至上千年之久。
目前,人们通常见到的是栽培茶树,为了多产芽和方便采收,往往用修剪的方法,抑制茶树纵向生长,促使茶树横向扩展,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之间。
茶树经济学年龄,一般为50—60年。
1.2茶的利用:“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神农本草》)茶的发现和利用,传说始于神农时代。
【故事】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与茶的发现:神农,也就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
神农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去采集草药,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
有一天,神农在采药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
茶知识入门培训教材课件(37张)
![茶知识入门培训教材课件(37张)](https://img.taocdn.com/s3/m/4791af7add3383c4ba4cd2cd.png)
三看:干茶、汤色、叶底
三闻:干闻﹑热闻、冷闻。
三品:品火功、品滋味、品茶韵味。
三回味:茶人在品茶之后的感受,品 了真正的好茶后,一是舌根回味甘 甜,满口生津;二是齿颊回味甘醇, 留香数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气脉 畅通,五脏六腑如得滋润,使人心旷 神怡,飘然欲仙。
六大茶类简介
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六大类
再加工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称为再加茶,包括分为:
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
代表性分类:
1、花茶
茉莉花茶、玫瑰花茶、菊花
2、紧压茶
黑砖、茯砖、方茶、饼茶
3、萃取茶
速溶茶、浓缩茶、茶膏
4、果味茶
蜂蜜柚子茶、柠檬红茶等
5、保健茶
减肥茶、午时茶等
6、茶饮料
冰红茶、冰绿茶、奶茶等
绿茶
龙井、碧螺春、安吉白茶等
黄茶
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
红茶
祁门红、正山小种等
湖北纳茶多茶业有限公司
白茶
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乌龙茶
大红袍、铁观音等
黑茶
普洱熟茶、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
六大茶类的发酵程度
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影响茶叶的口感、汤色外观等。
茶多酚酶性氧化(白 青 红)
红茶:85~100%
功夫茶是汉族民间品茶习俗。流行于广东潮汕、福建漳泉等地。
茶室内设壁龛、地炉。地炉的位置决定室内席子的铺放方式。 功夫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壶,碗,
杯,盘,托等。
道
茶道,道出哪些东西?
茶禅一味和茶道
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 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挥毫写下了“茶 禅一味”,其真迹被弟子带到日本,现 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为镇寺之宝。 茶道始于中国,发扬光大于日本。茶道与禅宗,殊途同归,而又相辅相成, 故“茶禅一味”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
2024年度茶艺培训完整版ppt课件标准版
![2024年度茶艺培训完整版ppt课件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0b75b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0.png)
分茶品饮
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 别倒入品茗杯中,即 可品饮。
2024/3/24
16
金骏眉冲泡示范
取茶投茶
用茶匙从茶叶罐中取出适量金骏 眉茶叶,投入盖碗中。
注水冲泡
将开水壶提高,向盖碗中注入开 水,使茶叶在碗中翻滚。注意水 温要略低于正山小种。
刮沫淋盖
同正山小种冲泡示范中的刮沫淋 盖步骤。
温杯洁具
同正山小种冲泡示范中的温杯洁 具步骤。
选择适当的水温,控制茶叶用量,掌握冲泡时间,注重水质选择。
2024/3/24
20
铁观音冲泡示范
准备器具
茶壶、公道杯、品茗杯、茶叶罐、 茶荷、茶匙、水盂等。
温壶涤器
用沸水清洗茶具,提高茶具温度。
置茶
用茶匙将铁观音茶叶拨入茶壶中。
品饮
观汤色、闻香气、尝滋味,享受 铁观音的独特韵味。
2024/3/24
倒茶
与具有香气的鲜花拌和,通过一定的加工方法,促使茶叶吸附鲜花的芬
芳香气而成。
02
紧压茶
是以黑毛茶、老青茶、做庄茶及其它适合制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蒸、
压等典型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砖形或其它形状的茶叶。紧压茶的多数品
种比较粗老,干茶色泽黑褐,汤色澄黄或澄红。
03
体验
在茶艺培训中,学员可以亲手制作和品尝花茶和紧压茶。通过实践操作
2024/3/24
28
普洱生茶和熟茶对比品鉴
滋味
苦涩适中,回甘生津快而持久;
叶底
嫩绿、柔软、有弹性。
2024/3/24
29
普洱生茶和熟茶对比品鉴
外观
色泽红褐,条索肥壮;
香气
陈香浓郁,有枣香、樟香等; 2024/3/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绿茶 • 红茶 • 黄茶 • 黑茶 • 白茶 • 乌龙茶 • 再加工茶
茶的种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绿茶
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 后直接下到一二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 其绿色的特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西湖龙井
•产于浙江省杭州市 郊西湖乡龙井村一 带 •龙井茶——“茶中 之美数龙井”
茶政、茶学、茶文化逐渐产生
如陆羽的《茶经》、皎然的《茶诀》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宋代中国茶叶出现了较大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气候的由暖变寒,中国茶区北限南移 茶叶由饼向散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明清时代
各地名茶品种繁多 制茶技术革新 蒸青改为炒青 明代郑和下西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武夷岩茶
•是乌龙茶中之极品,产于闽北“秀 甲东南”的武夷山岩缝之中。
•传统名枞有五大名枞:大红袍, 铁罗汉,半天腰,水金龟,白鸡 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铁观音
• 乌龙茶之上品,产于福建安溪县内。 • 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
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陆羽在《茶经》中指出 :“茶之为饮,发乎神 农氏,闻于鲁周公”
神农尝百草与茶
• 成书于西汉年间的《神农本草经》:“神农 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茶文化的缘起
《日知录》考证后指出:“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 人类将茶叶作为饮料作用,则应该是在 春秋战国时期的巴蜀地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洞庭碧螺春
• “洞庭碧螺春, 茶香百里醉”。
• 炒作工艺高:“ 干而不焦,脆 而不碎,青而 不腥,细而不 断”。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黄山毛峰
•产于黄山 •“幸有冷香” •形似雀舌,白毫显露, 色似象牙。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庐山云雾
• 产于江西省庐山,自由“匡庐奇 秀甲天下”。
•就是品赏茶的 美感之道。 •通过沏茶、赏 茶、闻茶、饮 茶、增进友谊 ,美心修德, 学习礼法,是 很有益的一种 和美仪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普洱茶
• 是黑茶的代表,产 于云南省普洱县一 带。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黑茶的功效
• 补充膳食营养 • 助消化、解油腻、顺肠胃 • 降脂、软化人体血管、预防心血管疾 • 抗氧化、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 降血压 • 改善糖类代谢,降血糖,防治糖尿病 • 利尿解毒、降低烟酒毒害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再加工茶
• 所谓再加工茶类,顾名思义,就是 指在六大基本茶类的基础上,采用 一定的手段进行再次加工而成的茶 叶。主要包括花茶、紧压茶、果味 茶、药用保健茶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茉莉花茶、菊花茶
• 古籍记载,菊花味甘苦,性微寒 ;有野菊和家菊之分,其中家菊 清肝明目,野菊祛毒散火。
• 现代医学也研究证实,菊花具 有降血压、消除癌细胞、扩张冠 状动脉和抑菌的作用。对肝火旺 、用眼过度导致双眼干涩也有 较好的疗效。同时,菊花茶也具 有一定的松弛神经、舒缓头痛的 功效。
• 苏州茉莉花茶是中国茉莉花茶中 的佳品,产于江苏省苏州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 •茶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乌龙茶的功效
• 抗过敏、抗衰老、呵护肌肤 • 活化自律神经,减轻压力 • 减肥瘦身 • 美食佳配、消除油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黄茶
• 黄茶属于发酵茶类,制法和绿 茶相似,不同点是多了一道闷 黄工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君山银针
• 产于江苏洞庭湖的青螺岛上。 因其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 而得名。
中国茶文化培训教材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14日星期二
•茶
•原为中国南方的 嘉木,茶叶作为 一种著名的保健 饮品,它是古代 中国南方人民对 中国饮食文化的 贡献,也是中国 人民对世界饮食 文化的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唐代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红茶
• 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 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 汤色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祁门红茶
• 产于安徽祁门县 的山区,简称“祁 红”。
• “浮梁工夫红茶” 是“祁红”中的佼 佼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红茶的功效与作用
• 君山银针采制要求很高,采摘 茶叶的时间只能在清明节前后 7—10天,还规定了9中情况不 能采摘。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黄茶的功效
•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 消化酶 •保护脾胃,提高食欲,帮助消化 •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食道癌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黑茶
• 是我国生产历史十分悠久的特有茶类。在 加工过程中,鲜叶经渥堆发酵变黑,故称 黑茶。黑茶既可直接冲泡饮用,也可以压 制成紧压茶(如各种砖茶)。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盖碗茶
• “盖碗茶”,是成都最先发明 并独具特色。所谓“盖碗茶” ,包括茶盖、茶碗、茶船 子三部分。茶船子,又叫 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 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唐宋时代中国茶业迅猛的发展
茶叶产地遍布全国各地 茶叶生产和贸易蓬勃发展
《膳夫经手录》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 日无茶。”
健康保健方面:红茶可以帮助胃肠 消化、促近食欲,可利尿、消除水 肿,并强壮心肌功能。 预防疾病方面:红茶的抗菌力强, 用红茶漱口可预防蛀牙与食物中毒 ,降低血糖值与高血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乌龙茶(清茶)
• 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 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
• 工夫茶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将云雾茶冲泡后叶底嫩绿微黄 、柔软舒展,汤色绿而透明, 滋味爽快。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绿茶的功效
• 绿茶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 然物质,维生素损失较少,从 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 收敛性强的特点。绿茶中保留 的天然物质,对防衰老、防癌 、杀菌、瘦身减脂、消炎等有 特殊效果,对人体健康十分有 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