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2019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一一宿建德江》优质课说课稿
![2019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一一宿建德江》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a18dd8d3186bceb18e8bb3c.png)
2019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优质课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
第一单元教学主题是“触摸自然”。
通过学习《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三篇精读课文及《花之歌》一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去触摸、体验大自然中山川湖海的心跳,培养学生“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语文素养。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宿建德江》是第一单元第3篇课文,此诗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诗的首句“移舟泊烟渚”点题,且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露出一个“愁”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诗人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诗人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一个“愁”字,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德”,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字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高年级阶段,经过前五年语文的学习。
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很多,对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已经掌握,学生喜爱以“大自然风景”为素材的文章。
但学生对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还是有点困难,阅读时不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根据以上分析,特制订以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朗读感悟、探究式、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2.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3.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生课前预习生字词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1.揭题,解题2.介绍作者及建德江(二)教授新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讲义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ef9ee84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3.png)
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讲义一、文本解读1、文体特点。
(1)五言绝句。
《宿建德江》(愁)(2)七言绝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醉、惊)(3)宋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喜)注:绝句与律诗的区别:一、字数要求不同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律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超过八句就是长律,长律多数为五言,七言的也有,但不太多。
绝句一般只有四句,所以字数只有律诗的一半,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
二、声韵、平仄要求不同律诗一般押平声韵,押仄声韵的律诗非常罕见,基本可以忽略;律诗每一句的平仄都有规定,这个讲究很多,要学起来得费一翻工夫;律诗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绝句不一定要对仗对偶。
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双调之分。
单调只有一段,如三下《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二、文学常识。
1、诗眼:能揭示中心,点明诗人心境的字。
2、诗人介绍○1孟浩然(689—740年)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传说唐玄宗(李隆基)诏咏其诗,孟浩然吟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之语,惹玄宗恼怒,于是被逐出了京城。
所以他一生与仕途无缘。
在这样的心境下,孟浩然在建德江停舟过夜时写下了《宿建德江》。
一下:《春晓》六上:《宿建德江》、《过故人庄》○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诗、词、书、画等都有杰出成就。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059f99e45c3b3566ec8b38.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1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美丽景色;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4.赏析诗词语言,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使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明诗意,悟诗境”,引导学生想象三首诗词所描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目标1.会写“德”这个生字。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美的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水平;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
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
《古诗三首》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古诗三首》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8c4db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1.png)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浪淘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紧接着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
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
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欢唱,绿树红花。
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的秀丽景色,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之情。
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
南朝大兴寺院,百姓不堪重负。
借古讽今,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表达了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的反对,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古诗。
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本课由这三首诗组成。
刘禹锡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喜爱赞美及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向往;杜牧以传神生动的笔墨描绘江南春景的美好奇妙,寄予忧国忧民之情;王安石闲居田园,从田园山水中领略无穷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曲”,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大意。
4.能说出《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能感悟《江南春》是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的。
6.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三、说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三首》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三首》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0be76b7804d2b160a4ec07a.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3 古诗词三首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3.读出节奏。
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出示课件3】并板书: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4】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课件出示配乐范读。
4.女生男生赛读。
5.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就在这样的夜晚,作者看着、听着、闻着,还想着……那么,他到底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又闻到什么?从而又想到了什么呢?(二)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教师指导:惊鹊:鹊儿被惊醒。
鸣蝉:蝉儿鸣叫。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d205de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d.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熟读古诗词三首,借助线索理解诗意。
2.了解古代文学艺术和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严谨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古诗词对学生智力和情感的独特感染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鉴赏能力。
2.学生在阅读诗歌过程中,如何运用线索理解诗意。
3.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古诗词的语言和艺术特点,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加强连续性的教学,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到新旧内容之间的关联性。
2. 学习《古诗词三首》(30分钟)1.教师先朗读三首古诗词,简要讲解诗歌背景及内容。
2.学生自读古诗词并分组讨论场景、意象、境界等感受,全课共同探讨。
3.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关注关键句、词,并使用线索帮助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4.在分析具体的诗句和词语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情感、内涵,并帮助他们找到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3. 感悟体验(1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分享对古诗词的感受,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古诗的体验。
2.学生可以组合词句进行表达,以传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 评价学习(5分钟)1.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动态调查。
2.学生根据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老师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总结评价。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成功点本次课,学生在听老师朗读并讲解古诗词中,充分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韵律,关注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抒发的情感以及体现的思想,进一步感知了诗词的艺术魅力。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讨和分析,增强了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此外,学生在体验分享和自我评价中,能较好地完成语文素养的提升。
2. 教学失败点在课堂中,有一部分的学生因为掌握不好技巧或者没有体验过诗词的韵律,对诗词的理解和认真阅读有些困难。
也有一些学生对于分享和体验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导致收效不甚明显。
针对这些问题,老师需在备课中针对性强,增加练习数量并加强学生反复训练的机会,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知能力。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6405d5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6d.png)
统编语文六上一单元《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任务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比阅读、任务驱动、联想和想象,从阅读中想开去,感受月色在不同作者笔下情感的不同。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任务驱动、联想和想象,从阅读中想开去,感受月色在不同作者笔下情感的不同。
教学过程:导语:诗中有情,画中有意;琴声悠悠,千古绝唱。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次诗词品鉴会,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
活动一:读“月”诗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古诗词,和古人一起赏月。
读着这些诗句,你想到了什么?1.读“月”诗句,铺垫情感预设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从这句诗中,我想到了李白望着月亮,思念家乡和家人的情景。
预设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从这句诗中,我想到了山河的美丽。
预设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是一轮边塞之月,望着这轮月,我想到了战士们生活艰苦。
预设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一轮松间之月让我想到了闲适、安宁。
2.聚焦课题,导入新课师:古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明月,很多诗人喜欢以月写诗,我们今天所学的《古诗词三首》中,其中有两首写到了月亮,预习过的同学知道是哪两首诗吗?(《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板书课题)(1)学生齐读课题。
师:结合课前预习,汇报你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2)学生根据预习汇报:“宿建德江”(“宿”——住宿;寄宿。
“宿建德江”——在建德江上过夜。
);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夜晚行走在黄沙岭的路上。
活动二:自主学习,交流展示1.要求:(1)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
(3)结合资料,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2.《宿建德江》自学成果展示。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4ffec0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9.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经典古诗词。
这三首诗词分别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世界,既展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又蕴含了深刻的人文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2)学生能理解每首诗词的大意,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2)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中的景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提升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大意,感受诗词意境和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深化理解。
3.情境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词中的景象。
4.启发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朗读《宿建德江》,指导学生理解大意和感受意境。
3.讨论分析,深入理解诗人情感。
4.拓展延伸,了解作者及背景。
第二课时1.复习《宿建德江》,巩固理解。
2.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指导学生理解大意和感受意境。
3.分析讨论,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陶醉。
4.拓展延伸,了解相关文化知识。
第三课时1.复习前两首诗词,温故知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课时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课时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7e45cf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d.png)
第三课第一课时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 借助注释、字典,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 诵读诗词,培养语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人的生活环境和情感经历,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情境。
2. 阅读:带领学生阅读诗词,初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讲解:详细讲解每句诗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
4. 深入分析:通过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意境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5. 诵读:通过多次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6. 小结: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借助注释、字典等工具,让学生自主探究诗词的意思和情感表达。
2. 通过讲解、分析、诵读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诗词。
3. 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每句诗词的意思,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2. 作业:让学生课后多次诵读诗词,培养语感。
3. 评价方式:通过提问、观察学生的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注释、字典等工具书,帮助学生自主探究诗词的意思和情感表达。
2. 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 板书,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诗词。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诗词的意思,体会了作者表达的情感,培养了语感,加深了对中国古诗词的了解和欣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34eda62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f.png)
《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咏鹅》、《静夜思》、《望天门山》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诗词感受自然美、人生哲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及主题。
2.学习并运用古诗词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把握古诗词的韵律、节奏。
2.理解诗人的情感与哲理。
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词三首》2.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二、学习《咏鹅》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咏鹅》,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咏鹅》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三、学习《静夜思》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静夜思》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四、学习《望天门山》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望天门山》,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望天门山》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感受。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让学生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创作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咏鹅》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咏鹅》,指导学生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如: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鹅戏水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3.老师解析《咏鹅》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如:用“白毛浮绿水”形象地描绘了鹅戏水的情景,用“曲项向天歌”表现了鹅的高洁。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480f3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f.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登高》唐代杜甫2.《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词,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古诗词的解析,使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重点: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和分析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和音乐,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 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
(2) 逐句解析《登高》。
(3) 学生齐读《登高》,感受诗人的情感。
(4) 教师示范解析《夜书所见》。
(5) 学生自主解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例题讲解:(1) 《登高》中的意象分析。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分析。
4. 随堂练习:(1) 学生仿写一首以秋天为主题的古诗词。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作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人简介和创作背景。
2. 黑板右侧:三首古诗词的和重点词句。
3. 中间部分:诗词的解析和例题讲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背诵并默写《登高》。
(2) 分析《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 背诵并默写答案略。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对偶等。
(3) 短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词,进行积累。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78573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0.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古诗词是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承载着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和情感积淀。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3.《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3.《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be8658d1f34693dbef3e47.png)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讲课稿一一、说教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朝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上饶时的一篇名作。
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给我们显现了一幅鲜亮逼真的野外风光图。
我对这节课的定位是:以朗读来“帮助”分析。
二、说教课目的:本课的教课目的归纳起来为三个字,即:读、品、悟从教课目的的三维目标形式来说,即为: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
2、经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述的境界。
3、经过朗诵,感觉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盼望丰年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难点:感觉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想象词句所描述的画面,领会词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怀。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六年级学习诗词的要求:“经过诗文的腔调、节奏、想象等来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感情。
”考虑到今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本节课教课中,我把“读”贯串于整个讲堂。
讲堂活动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合点拨。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品读词文,通过想象,把平面的词句想象成为一幅鲜活的画面,一幕立体的场景,从而理解词句的内涵,领会词中的感情。
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此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五、说教课过程:联合《课标》要求、我假想了五字讲堂教课模式。
1、导经过曲调《破阵子》和《西江月》的对照,使学生认识词牌名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
选择什么样的词牌名就决定了词的风格。
2、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看见”另一片天空,在频频吟诵的基础上实现对古诗词粗心的掌握。
此外,悟诗人之情,要读懂诗词的景,词的意境就表此刻眼前了。
3、赏赏析古诗词,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
以朗读想象来“帮助”赏析,带学生感觉词的境界美。
4、悟在赏析中,领会这人对景的喜欢之情和期盼丰年的愉悦之情。
5、写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做到文景合一,身临其境。
六、说板书:依据板书的科学性、直观性、艺术性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80bf8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e.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
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3、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读)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三、明诗意,悟诗情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3、反馈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四、总结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2、师小结五、布置练习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2、为《宿建德江》配画。
板书设计: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2教学目的: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在自学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79134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8.png)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引言概述: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介绍三首经典的古诗词,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
通过对这三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与情感,感受古诗词的美妙与魅力。
正文内容:
一、《静夜思》
1.1 诗人李白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1.2 描写自然景物的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1.3 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二、《登鹳雀楼》
2.1 诗人王之涣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2 描写楼和风景的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2.3 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三、《春晓》
3.1 诗人孟浩然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3.2 描写春天的景象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3.3 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总结:
通过对《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三首古诗词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深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些诗词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相结合,表达了诗人们对生活的思量和感悟。
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通过欣赏和研究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古诗词三首》。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古诗词三首》是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走进大自然”为专题展开,《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两首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三首诗词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对学习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会了正确朗读,把握了朗读节奏;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熟读并背诵古诗词,感知古诗词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情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情感。
三、说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所以教学本首诗,我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教学。
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体现“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从以前学过的诗词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使学生集中精力
来进行新课的学习。
让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课堂教学
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分这样三个层次进行:
1.读正确。
首先,我让学生初读三首诗词,重点认读课后生字并指导写法。
2.读出节奏。
初读后,我告诉学生诗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
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3.读出内涵。
在学生读出节奏的基础上,我这样引导:诗词言情,诗词言志,
诗词很多时候是一首歌,是一幅画。
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要引导学生读出诗中所蕴含的画面,读出诗人愉快的心情,这样就基本上
理解诗意了。
四、想象诗境,感悟诗情。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我就以重点问题或重点诗句入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并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
让学生大胆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
进而感悟作者蕴藏在诗词里的情感。
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学习古诗,就是要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爱上古诗。
要在本课学习的基
础上,总结出学习诗词的方法: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
诗境──悟其感情,并尝试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来自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
醉书》。
六、检查回馈,点拨指导。
对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检查,让学生就重点问题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切实把诗词教学的目标逐步完成。
七、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在弄懂诗意,感悟诗情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课文,做好积累,
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打下基础。
总之,这堂课我们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古诗的特点出发,引领学生读好古诗,理解古诗,体会写法,进入诗境,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
从而喜欢上古诗。
整个过程,教师只是起到了“导”的作用,领着学生入情入
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深入,以情入境,以情促读,从而熟读成诵。
既理解了古诗,又体会了意境,更积累了古诗,达到了学习古诗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