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

分析有感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读《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有感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在我们的一生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或许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比我们的家人还要多。经常我听到老师说这么一句话,“也许我们比孩子的家长更了解孩子。”我想能这样说的老师肯定是位负责任的老师,因为她是用心去观察了孩子,真正去分析了孩子行为背后原因的。可对于一些新老师来说,要想真正了解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可我们又不能不去了解,因为精心阅读孩子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第一步。

以前每次要写观察记录时,我就开始犯难,我要观察谁,观察他的什么,好不容易选好观察对象了,也把观察情况记录下来了,却又不知道怎么去分析,最后都是粗浅地写上几句收工。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曾经撰写的案例。

题目是《翔翔想要心心》,观察对象:翔翔,年龄:4岁半

观察情况:数学活动练习环节,我让完成了的小朋友拿着学习单来给老师检查,翔翔今天做的很快,我看了他做的学习单都正确了,给了他一颗心心作为奖励。他高兴得一跳一跳地回座位去了。过了一会儿我就听见他哭了,走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哭着说:“涵涵把他的心心丢到垃圾桶里了。”我先安慰他:“你不要哭,老师去问问他为什么那样做。”我把涵涵叫来,问他为什么要把翔翔的心心丢了,他小声地说:“我在地上捡的,就丢到垃圾桶里了。”原来,是翔翔自己掉在地上了,涵涵以为是不要的,就丢到垃圾桶里了。我对翔翔说:“这次你也

有不对的地方,老师刚才说了拿到心心就贴在衣服上,你没贴才会掉在地上,别人才会捡到扔在垃圾桶的。男子汉,不能因为一点事情就哭,要坚强一点。这次老师可以再给你一颗心心,但下次如果你拿到心心不按老师说的去做,以后都不给你发心心了。”翔翔点了点头,拿到递给他的心心高兴得跑到评比栏前,垫着脚把心心贴在了他的照片下。

我是这样分析的:翔翔平时在班上属于调皮的孩子,喜欢到处跑,常有小朋友跑来告状,“翔翔打我”,“翔翔推我”,“翔翔拉我椅子”,“翔翔吐口水了”等等,上课也不认真,喜欢和小朋友说话,椅子一刻也坐不住,每天老师批评最多的人就是他。所以,当他好不容易得到一颗心心却被人扔在垃圾桶里的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哭,是伤心,而不是冲上去打那个孩子。老师把心心给他之后,他的反应不是贴在衣服上,而是贴在评比栏中,因为昨天很多孩子都在评比栏上贴上了心心,他却没有,早上爸爸还为这事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所以他也想让爸爸看看他也有心心了。从翔翔的这些行为中可以看出,他心里也渴求得到老师和爸爸的认可,而心心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他那么在乎他的心心。

当看了《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这本书后,回过头再看看自己写的观察分析,才发现问题一大推。首先,我觉得我的记录语言不够精炼,为了清楚地描述整个过程,口水话有点多。比如在最后我对翔翔说的那些话,就显得有点冗杂。然后,就是我的观察不够专业,没有客观的观察,因为在我们眼中翔翔就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他的心心之所以会被扔到垃圾桶,我认为是他没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责备他不该拿到手

里,却没有问问他为什么拿到手里不贴在衣服上。还是后面看到他把心心贴在评比栏才明白他为什么会没贴在衣服上。这其实是我在用前见给孩子贴“标签”,这种不正确的教育观,往往会影响我们对孩子的观察和分析,让我们无法真正去了解孩子当前行为的真实原因。最后,就是我的分析不够全面,在“翔翔的心心被丢进垃圾桶”事件上,我只看到了翔翔想要心心的一种心里渴求,和想得到老师和爸爸认可的心里需求。其实,在记录一开始时,我们从翔翔“高兴得一跳一跳回到座位上”还可以看出翔翔的性格特点,其他小朋友也得到了心心,但却没有表现出翔翔那样地兴奋,这是因为翔翔是属于胆汁质型的孩子,他的情绪表现一般比较激烈、冲动、外向、不易控制,行为反应迅速。因为心心被丢了他又哭了,拿到心心又笑了,这里也可以看出他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多变的,翔翔还比较爱哭,他觉得哭可以博取老师的支持和关注,可以获得他的需要,这其实是他性格不坚强,遇到事情喜欢寻求帮助的表现。只有全面地去分析孩子的行为,我们才能综合地评价孩子,采取更有针对性地教育措施。

观察儿童行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孩子的行为,真正理解孩子,帮助孩子。它还有助于我们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强化理论知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从孩子的不同行为表现上,反思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些表现,是我们的活动目的没有价值,还是活动的形式、内容不吸引人,或是老师的语言不够精彩等等问题。在分析儿童行为时,我们要运用到各种理论知识来帮助我们解读儿童的行为,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不断地观察、分析、反思中帮助我们

逐步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当然,观察还有助于老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在我们认真观察了孩子和分析了孩子行为后,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才能将孩子的真实情况反映给家长,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促进家长工作的开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一个感触就是:孩子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把他想复杂了。曾经我们也从孩子走来,我们曾经也像他们这样,只不过我们忘记了当时我们为什么会那么想,那么做。有人会说:那可以去问他呀,可孩子的语言表达是有限的,你光问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所以,我们不妨停下来蹲下去多观察观察他们,多问问他们。因为要想读懂孩子,只有尊重他,才能亲近他,了解他,最后才能理解他。这样,每一个孩子的各种行为,在我们看来都是有理有据的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