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与美国政府关于朝鲜战争的战略分歧浅析
抗美援朝几大著名战役 为什么美国不打了
![抗美援朝几大著名战役 为什么美国不打了](https://img.taocdn.com/s3/m/e9179d1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c.png)
抗美援朝几大著名战役为什么美国不打了血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血战三所里等都是抗美援朝的著名战役。
抗美援朝几大著名战役1抗美援朝中有哪三大著名战役血战长津湖第二次战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狈狂北犯,11月底进到长津湖一带,志愿军第九兵团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设置伏击圈,11月27日九兵团发起全线攻击,当时被包围的美国陆战一师约有四个团一万多人,超出预定一倍以下。
到28日拂晓志愿军包围新兴里之敌,美国则凶猛地反扑,其中80师伤亡及冻饿减员十分严重,每团仅余数百人!故81师加入新兴里战斗,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美军突围一次比一次疯狂。
当晚气温继续下降,美国全力向241团阵地发起冲击,其中241团3营8连战斗到仅剩最后一人,美军侥幸得以突围,志愿军只好分路截击,南逃美军在1221高地受至阻击分散而逃,至12月2日只有200多美军逃入柳潭里,至此美军31团,32团1营及第57炮兵营被27军基本被歼灭,美31团曾参加1918-1920年对苏联的干涉作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二战中参加过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等战役,是美军陆军的佼佼者,而此战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最终全军覆灭。
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0000人,全军冻伤高达22%!血战上甘岭美韩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争夺朝鲜中线门户于1952年10月14日向守卫的志愿军15军45师发起上甘岭战役,至20日仅一个星期45师伤亡50%以? 上,21个步兵连无一完整。
联合国军17个营,伤亡达7000人以上,至11月15日联合国军无力再战,上甘岭战役宣告结束。
志愿军伤亡20000人左右,联合国军伤亡10000人以上,3.8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被削平,被鲜血浸透。
美军共发射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弹,志愿军发射40多万发? 炮弹。
志愿军涌现了邱少云,孙占元,黄继光,孙占元等战斗英雄,激烈战斗中与敌同归于尽者比比皆是,后12军加入上甘岭的防守取得最后胜利。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44a52f2910ef12d2af9e7d0.png)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是由美国作家莫里斯·艾泽曼所写,这本书主要从美国人的视角,通过朝鲜战争中几场直接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大规模战争来评论整个朝鲜战争的。
朝鲜战争从1950年6月开始,到结束一共是三年零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有5万多人死亡,南朝鲜伤亡约59000人,中国和北朝鲜约有50万士兵伤亡,整个战争给各参战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场战争并没有分出胜负,最后以协议的签订而结束。
朝鲜战争是“被美国人遗忘的战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首先了解到了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从1910年日本把朝鲜彻底变为它的附属过后,在此后的35年里,日本政府一直统治着朝鲜,但朝鲜人民从来都没有丧失能重新获得独立的决心,李承晚寻求到了美国的帮助,力图建立一个由他领导的独立的朝鲜国。
但是无论是南朝鲜的李承晚,还是北朝鲜的金日成,都拒绝承认对方政府的合法性,双方处于不断地内战中。
但是在战争初期,北朝鲜的攻势势如破竹,很快就突破南朝鲜的防线,直逼南朝鲜首都汉城,朝鲜战争由此拉开序幕,美国也在这时介入了战争。
首先谈一下美国“史密斯先遣队”的失败。
“史密斯先遣队”是由美军第二十四步兵师第二十一步兵团第一营的两个连组成,指挥者是中校查尔斯·史密斯。
这支标志性队伍满怀自信的来到了朝鲜战场,他们始终相信:一旦他们到达前线,就能扭转战争的结局。
但是他们却遭遇到了惨败,要么撤退,要么全军覆灭。
我认为正是因为他们的自大导致了这次首战的失败,同时,这只队伍也是傲慢的美军指挥者们错误决策的受害者之一,美军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完全没有重视北朝鲜。
历史在这里又一次证明: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麦克阿瑟将军作为美国在这次朝鲜战争中的第一个总指挥,同样犯了致命的错误,他狂妄自大,完全不把朝鲜问题放在眼中,曾吹嘘说:“只要华盛顿不限制我行动,我用一只胳膊就可以解决朝鲜问题。
”并且麦克阿瑟和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意见不合,导致后来杜鲁门曾多次要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麦克阿瑟也过于追求虚荣,在李奇微接管了指挥权后,麦克阿瑟嫉妒李奇微将军所取得的胜利,出现在朝鲜去与其争功。
美国如何评价朝鲜战 争
![美国如何评价朝鲜战 争](https://img.taocdn.com/s3/m/eb93bf9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3.png)
美国如何评价朝鲜战争美国对于朝鲜战争的评价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群体中存在着多种观点和声音。
在朝鲜战争刚刚结束的那段时间,美国国内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较为复杂。
一方面,战争的结局没有达到美国最初的战略目标,这使得一些人认为这是一场“未竟的战争”,是一次战略上的挫折。
另一方面,也有观点强调美国在战争中展现出了军事力量和对盟友的承诺。
从军事角度来看,美国部分军事专家和将领认为朝鲜战争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战争。
朝鲜半岛的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给作战行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更是出乎美国的意料,志愿军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战术运用,使得美军在战场上遭遇了重大挑战。
在政治层面,一些美国政客认为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格局下的一个局部冲突,是共产主义阵营扩张的表现。
他们将战争的爆发归咎于苏联和中国的影响,认为这是对美国及其盟友在亚洲利益的威胁。
然而,也有一些较为客观的声音指出,美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误判以及过度干涉,是导致战争爆发和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对于朝鲜战争的评价也在发生变化。
在历史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以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视角来审视这场战争。
他们研究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试图从中吸取教训。
一些研究指出,朝鲜战争使得美国重新审视其在亚洲的战略布局,加大了对军事力量的投入和对盟友的支持。
同时,这场战争也让美国意识到,在与拥有强大民族意志和战略智慧的对手作战时,单纯依靠军事力量并不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然而,在大众文化领域,朝鲜战争在美国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相比,关于朝鲜战争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相对较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社会对于这场战争的复杂情感和相对较低的关注度。
在国际政治的视角下,朝鲜战争被视为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节点。
它加剧了东西方阵营之间的对立和紧张局势,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经历也促使其在后续的国际事务中更加谨慎地评估军事干预的风险和代价。
人物小传-麦克阿瑟
![人物小传-麦克阿瑟](https://img.taocdn.com/s3/m/2329815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d.png)
人物小传-麦克阿瑟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964年)是20世纪美国军事史上最重要的将领之一,又被誉为“司令官中的司令官”。
他在二战期间和朝鲜战争中的指挥才能以及其对亚太地区的重建和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
麦克阿瑟于1880年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
他的父亲亚瑟·麦克阿瑟也是一位军人,这为他的军事生涯铺平了道路。
麦克阿瑟年轻时在美国军事学院和其他军校接受教育,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在一战期间,麦克阿瑟担任了美国第42步兵师的指挥官,并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
他多次受伤,但坚定地领导部队,并被授予多个勋章。
二战爆发后,麦克阿瑟被委任为亚太地区的盟军最高指挥官。
他制定了一系列成功的战略,包括菲律宾的保卫战、解放菲律宾以及对日本本土的进攻。
他在战争中展现出杰出的指挥水平和决断力,被尊称为“我司令官的司令官”。
战争结束后,麦克阿瑟被任命为日本占领军最高指挥官,负责重建和推动日本民主化进程。
他提出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和和平发展。
他的领导使日本逐渐从战败国走向了崛起。
然而,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的指挥决策引发了争议。
他主张对中国进行直接军事打击,与时任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发生了分歧。
最终,他被撤销了朝鲜战争的指挥权。
麦克阿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勇气、领导力和战略眼光是不可否认的。
他对军事战略和政治事务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亚太地区的影响深远。
他不仅被誉为军事天才,更是一位卓越的领袖和改革者。
麦克阿瑟于1964年逝世,但他的贡献和遗产将永远铭记在美国和世界的历史中。
他的军事策略和领导风范继续影响着现代军事思想和战争战略,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军人和领导人的楷模。
美国对中国的六次重大战略误判
![美国对中国的六次重大战略误判](https://img.taocdn.com/s3/m/0281de02aaea998fcc220e78.png)
美国对中国的六次重大战略误判作者:刘明福来源:《党员文摘》2016年第03期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偏见,屡屡导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
二战结束后的7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重大战略误判就有六次之多。
第一次误判:共产党和国民党,谁能赢得中国?二战结束前后,中国的第一个问题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究竟谁能赢得中国?而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的战略误判,导致其作出“扶蒋反共”的错误决策。
当时,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向美国国内提供了大量军事、政治报告,他们在报告中指出:“共产党由于得到当地百姓的完全支持而变得越来越强大。
”他们甚至断言:“无论我们向现在这样的国民党政府提供多少物资和供应,那些自称为共产主义者的人总有一天要接管中国。
”因此,观察组反对美国政府片面支持国民党的政策。
但是,这些理智的结论和主张未能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和争论,朝“扶蒋反共”的方向转变。
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在1945年2—4月回美国述职。
4月2日,他在离开华盛顿前夕举行记者招待会,把中国共产党称为“军阀”,声称美国的对华政策就是“承认中国的国民政府,而不是中国任何武装的军阀和武装的政党”。
这种主张渐渐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流。
1945年4—5月间,是美国对华政策决定性地倾向于国民党一边的关键时刻,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拐点。
此时的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大格局基本确定。
而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毛泽东在美国1945年上半年“扶蒋反共”政策正在形成的时候,就预言美国“将要犯下绝大的错误”。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毛泽东的论断。
美国政府花费超过60亿美元帮助国民党反动派打内战,阻止中国共产党人建立新中国的图谋,最终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误判:中国人敢出兵朝鲜吗?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同年9月15日,美国军队在朝鲜仁川登陆,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向中国边境挺进。
10月3日凌晨1时,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郑重提出两点意见,一点是:“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
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为什么被解职?是因为无能吗?
![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为什么被解职?是因为无能吗?](https://img.taocdn.com/s3/m/acd3ccf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7.png)
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为什么被解职?是因为⽆能吗?政治⽃争的牺牲品。
他的经历完全验证了罗斯福对他的评价:麦克阿瑟不是⼀个好的政治家。
说明⽩⼀点,就是他不适合在政治圈⾥混。
麦克阿瑟与杜鲁门的⾓逐,是那个时代让美国⼈⽐较津津乐道的⼀个故事。
津津乐道之下,麦克阿瑟和杜鲁门没有胜利者,只能是两败俱伤。
麦克阿瑟让杜鲁门拿下了神坛,⽽杜鲁门也因为麦克阿瑟,或多或少地丧失了他继续连任美国总统的意愿。
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不论是寻求将来的连任,还是保持军队的最⾼领导权,把麦克阿瑟这个刺⼉头或者是将来的绊脚⽯拿掉,那是⾸先必须要做到的。
当然,麦克阿瑟在政治上的愚蠢表现,也给了杜鲁门⼀个极好的机会。
作为⼀个军⼈,不论哪个国家,服从命令听指挥,这是绝对的信条。
⽽麦克阿瑟仗着⾃⼰巨⼤的声望,接连的违抗杜鲁门的命令。
在政治上,公然与美国⾼层唱反调,在军事上,⼀家独⼤,看不起似乎不懂军事的杜鲁门等⼈。
俗话说得好:事不过三,连⽼百姓都懂得的道理,麦克阿瑟却把它抛到了脑后,不挨整不被撤,绝对没有天理。
更为重要的是,以这种在政治上愚蠢的智商,还要妄想着去当美国总统。
第⼀,他⾃⼰有点⾃欺欺⼈,第⼆,⽆论他再怎么⾃欺欺⼈,他也是别⼈的潜在的政治对⼿。
在杜鲁门没坐稳总统宝座的时候,麦克阿瑟就有过竞选总统的想法。
只是民意调查中,他的⽀持率很低,所以他暂时放弃了这种想法。
从他后来被杜鲁门撤职以后,还想去竞选总统来看,这种野⼼或者欲望他⼀直都没有放下,那么,杜鲁门怎么可能让他展翅⾼傲放任地飞翔,只能把他像⼀只鸟⼉⼀样,先射死了再说。
再者,麦克阿瑟的为⼈肯定会给他的对⼿制造很⼤的机会。
他不像埃森豪威尔那样平易近⼈,也不像巴顿那样热情豪放,更不像马歇尔那样宽宏⼤度,公正⽆私。
他的性格特点可以⽤狂妄⾃⼤,唯我独尊,好出风头,喜欢颂扬来充分诠释。
叼着个永不点燃的⽟⽶烟⽃,戴着个能够遮住皱纹的眼镜,掐着廉颇⽼矣的烂腰,再怎么趾⾼⽓扬,也不是那么回事。
麦克阿瑟的性格特点,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军事上,⼀贯的以⾃我为中⼼,不愿意服从命令。
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谈判过程真相
![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谈判过程真相](https://img.taocdn.com/s3/m/30faddb6b90d6c85ed3ac676.png)
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谈判过程真相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谈判过程真相9229 次点击12 个回复任子由于2013/7/31 10:21:02 发布在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谈判过程与战后影响...2013-07-28 | 阅:转:| 分享志华1953年7月27日晚10点,《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生效,这场焦灼的战争,经过历时两年多的谈判,终于宣告结束。
遗憾的是,战后,停战协定并没有升级为和平条约。
朝鲜半岛上空的硝烟,似乎始终未能全部散去。
新浪历史邀请历史学家志华、牛军、力舟,一同回顾那个艰难的停战协定的达成过程,以及停战协定在今天的意义与影响。
本文为新浪历史采访著名历史学家、冷战史研究专家志华的访谈容。
中国错失停战谈判的最佳时机: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新浪历史:1951年,曾经有13个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提案,以实现朝鲜战争停火,为什么中国拒绝了这个提案?志华:从朝鲜战争一开战,联合国就呼吁停火。
在战争整个进程过程中,和谈与和谈的呼声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战争一直没有停止。
没有停止的原因不断地变化。
最初,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因为美国的参与,成立了联合国军,等于联合国本身就干预这个事。
同时联合国成员又提出来要求停火,要求停战。
这些联合国成员首先呼吁北朝鲜停战,但是北朝鲜不完成它的军事目标,是不会和谈的。
联也说要和谈,都是嘴上那么讲,但实际上是停不下来的。
到了9月15号以后,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军事形势有所转变,美国又采取了更进一步的政策,越过了“三八线”北进,这个时候联合国成员国像印度等等又呼吁停火,对象主要是美国了。
美国也不愿意停战,因为它有它的目标,它一边应付着国际舆论,一边想尽快地结束军事行动,还计划圣诞节回家过。
到1950年10月以后,中国抗美援朝意味着战争的进一步升级,此时停火的呼吁又转向中国。
中国同样一边展开军事进攻,同时也在应付联合国,提出自己接受停火的条件,例如的问题、联合国的席位问题、对日和约问题等等。
三位美国老兵点评朝鲜战争
![三位美国老兵点评朝鲜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a3b2ed0479563c1ec5da7112.png)
三位美国老兵点评朝鲜战争:不应该去侵略别国2006-06-05 14:39:08来源: 论坛网友评论36 条本文共2页第1页第2页前国会众议员麦克洛斯基:美国不应该去侵略别国皮特·麦克洛斯基现在是美国加州一个县的律师。
1951年,他曾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少尉排长到朝鲜作战过9个月。
在三八线以南、北汉江沿岸的春川至水三里一带打过几场恶仗,终身难忘。
他清楚地记得,在一个零下几十度的严冬之夜,他布置士兵两人一组在前沿阵地的单兵掩体内布防,间隔三四米。
每隔一个掩体有一人放哨。
他每隔15分钟用步话机呼一下各个掩体放哨的士兵。
半夜12时的一次呼叫,五号坑没有回应。
派人过去一看,在上面放哨的美国兵已被志愿军侦察兵抓走了,下面的士兵仍在呼呼大睡。
两边掩体内放哨的士兵仅几米之遥,居然没有发现。
志愿军侦察兵的神出鬼没令美国海军陆战队称奇。
还有一次,他在一名牺牲的朝鲜战士身上找到一张照片。
这名战士只有十七八岁,照片里有20余人,像是一张三代人的全家福。
看着这张照片和已经死去的朝鲜士兵,他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想法:像自己这样一个牛高马大的美国兵,从万里之外到这里来杀死这个可怜的孩子,为了什么呢?这个朝鲜青年可能就居住在距战场百里之内的地方,照片里他的祖父母、父母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不该遭遇自己的孩子被打死的悲剧。
麦克洛斯基说,从朝鲜战场回来的人有好多年都不愿意向家人谈起战场上的情况。
一直到年届退休,当年野战排的老伙伴们在一起聚会时,大家才爱回忆一下往事。
麦克洛斯基后来也在战斗中受过两次伤。
但他仍然非常佩服中国的军人。
中国军队的装备这么差,但打仗十分勇敢,一往直前,不怕死。
他说:“我尊敬他们超过尊敬我们自己的将军。
”从朝鲜战场回美国后,他从事法律工作,并在后备役部队里留到1960年。
他从1966年至1982年连任八届美国联邦众议员。
1972年他在八个州里与尼克松竞逐共和党总统提名。
他对记者说:“我知道我不可能获得党内提名,但我要借竞选的机会宣传反对越战的主张。
【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5cf6211eb91a37f1115c69.png)
【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材料题(含解析)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中国历史八年级教材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质,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
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请回答:(1)材料一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什么?(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出“MACAU”是在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它的回归利益于什么方针?(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香港能够顺利回归,除了上述提到方针的指导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答案】(1)指澳门;指中国。
(2)在1999年12月20日;得益于“一国两制”方针(3)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歌词出自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歌词中的“MACAU”是指澳门,“母亲”是指中国。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1999年12月20日,我国正式从葡萄牙殖民者手中收回澳门主权。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澳门回归是按“一国两制”方针回归的。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
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麦克阿瑟评价朝鲜战 争
![麦克阿瑟评价朝鲜战 争](https://img.taocdn.com/s3/m/aa6ef67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3.png)
麦克阿瑟评价朝鲜战争朝鲜战争,一场在 20 世纪中叶爆发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军事冲突。
在这场战争中,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作为美军的重要指挥官,他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麦克阿瑟对于朝鲜战争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军事理念和个人性格。
他最初对战争局势持有过度乐观的态度。
在战争初期,麦克阿瑟认为美军的军事力量和装备优势能够迅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他低估了朝鲜人民军的战斗意志和作战能力,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战争可能面临的复杂局势和变数。
麦克阿瑟在指挥作战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个人主义和冒险精神。
他主张采取大规模的进攻策略,试图迅速推进战线,实现战争的快速结束。
然而,这种冒险的策略在面对顽强抵抗的对手时,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挫折和损失。
随着战争的发展,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让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麦克阿瑟对于志愿军的参战感到意外和震惊。
他没有预料到中国会以如此坚决的态度和强大的力量介入战争。
在面对志愿军的灵活战术和顽强抵抗时,麦克阿瑟的态度逐渐从自信转为困惑和焦虑。
麦克阿瑟对中国军队的评价也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
起初,他可能对中国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存在轻视,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斗后,他不得不承认中国军队的战斗素质和指挥能力。
他意识到中国军队具有高度的纪律性、坚韧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战术运用能力。
然而,麦克阿瑟的一些言论和观点也暴露出他的局限性和偏见。
他在面对战争中的挫折时,往往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而较少反思自身的指挥策略和决策失误。
他对于政治和外交因素在战争中的影响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
麦克阿瑟对于朝鲜战争的评价也受到了美国国内政治和舆论环境的影响。
在战争进展不顺利的情况下,他与美国政府之间产生了分歧和矛盾。
他的一些言论和行动被认为与政府的整体战略不符,最终导致了他被解除指挥权。
总的来说,麦克阿瑟对朝鲜战争的评价是复杂多面的。
他的观点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也暴露出他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局限性。
从他的评价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场战争的历史背景、军事策略以及国际政治的影响。
朝鲜半岛问题1
![朝鲜半岛问题1](https://img.taocdn.com/s3/m/7726c4f49e3143323968935f.png)
朝核问题
韩国古代国王御驾行列再现
形势与政策
朝核问题
国际环境
据韩国联合通 讯社报道,美 国海军第7舰队 司令格林讷尔 海军中将称, 如果朝鲜面临 诸如政权崩溃 的混乱局势, 美国海军第7舰 队将“进入朝 鲜并在朝鲜帮 助恢复秩序”。
形势与政策
朝鲜
朝核问题 目前北南双方军力对比
韩国 武装力量 67.2万人 陆军 56万人 海军 6万人 空军 5.2万人 驻韩美军: 总兵力约3.7万人
形势与政策
南北和解的原因
朝核问题
1、民族感情的驱动,朝鲜人民的愿望。 2、现实问题 南北离散亲属问题 和平、安全问题----多年来相互诽 谤、挑衅、武装冲突 3、朝鲜的经济问题----脱北者 4、韩国脱离美国控制的意识
形势与政策
朝核问题 和解历程-----70年代
金日成提出了自主、和平统一、民族大团 结三项原则。随后,朝韩双方发表《南北 联合声明》确认了祖国统一这三项原则。
形势与政策
朝核问题
1993年核危机背景
冷战后朝鲜调整了国 家战略: 改善南北关系为重点 试图全面改善与周边 国家日俄中及其他国 家关系. 加快与西方国家交往
冷战后美国调整了国 家战略:
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 武器扩散作为安全战 略重点.
核危机再发背景分析 形势与政策
朝核问题
美国方面
形势与政策
朝核问题 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 过成立 “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决 议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三八线视察 并策划入侵朝鲜北部的最后事宜。
形势与政策
朝核问题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
美国、英国、法 国、土耳其、加拿 大、澳大利亚、希 腊、菲律宾、荷兰、 新西兰、南非、比 利时、卢森堡、哥 伦比亚、泰国和埃 塞俄比亚等十五个 国派遣军,组成 “联合国军”参加 朝鲜战争。
1950年朝鲜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1950年朝鲜战争是如何发生的](https://img.taocdn.com/s3/m/32096c0916fc700abb68fc3a.png)
1950年朝鲜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朝鲜战争爆发的最初起因源于朝鲜半岛的分裂,这与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采取的半岛政策有很大关系。
李承晚、金日成都梦想统一全国,而且都有采用军事手段达到目的的强烈愿望。
为此,双方展开了争取外援的较量。
斯大林吃了哑巴亏早在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召开时,各大国设想的太平洋战争应这样结束:由美国全歼太平洋地区和日本本土的日军,由苏联对付驻扎在中国东三省的日本关东军,由中国军队歼灭除东三省以外驻扎在中国大陆的其他日军。
会议对各国军事行动区域大体作了上述划分,但究竟由谁来解决朝鲜半岛的日军问题没有提及。
另外,在行政区划上,朝鲜已被日本列为日本版图的一个行省,而朝鲜半岛上的日军又隶属于驻扎在东三省的关东军,于是朝鲜半岛出现了行动空白和模糊区域,为以后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伏笔。
苏联出兵东北和美国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弹迫使日本最终投降。
日本投降后,苏联红军凭借距离较近的地缘优势,很快进入朝鲜半岛,此举引起了美国的高度警觉和强烈反应。
此前,美国从未有过在朝鲜半岛驻军的意图和打算。
在苏联红军抵近汉城之际,美国总统杜鲁门急忙致信斯大林,说我们也要在朝鲜半岛接受日军投降,这样好不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大家一人一半。
实际上,这个提议构思得匆忙而粗糙,是在致信的头天晚上,由美军参谋部的几个参谋拿着地图向杜鲁门划一划,杜鲁门就将该提议递交给斯大林。
依照他们的想法,苏联红军已经到达三八线,而美国军队还在冲绳,距离半岛还有几百海里,这个时候提出以三八线为界,斯大林绝对不会接受,估计他可能会提出一些谈判条件,比如三七线、三六线,为苏联争取更大的利益。
但出人意料,斯大林没提任何条件,收到信的第二天就给杜鲁门回信,表示同意。
消息传来,美国国防部非常惊讶,认为斯大林脑子出了问题本来明摆着让他讨价还价的。
事实上,斯大林非常精明,他在信的末尾写了一句话:以三八线为界的建议他接受,但这个三八线应继续延长。
三八线延长意味着什么?往东延长,就把日本的北海道划到三八线以北。
二战的军事将领希特勒罗姆梅尔与麦克阿瑟
![二战的军事将领希特勒罗姆梅尔与麦克阿瑟](https://img.taocdn.com/s3/m/c322af0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3.png)
二战的军事将领希特勒罗姆梅尔与麦克阿瑟在二战期间,世界各地涌现了众多的杰出军事将领。
其中,希特勒罗姆梅尔和麦克阿瑟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两位将领。
他们分别代表了德军和美军在战争中的强大力量和策略。
本文将对这两位军事将领进行介绍和比较,展示他们在二战中的不同作用和贡献。
一、希特勒罗姆梅尔希特勒罗姆梅尔是纳粹德国的元帅,也是二战中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
他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对军事战略的精准分析而闻名。
他在德国战略指挥部的领导下,制定并执行了许多重要的战略计划。
希特勒罗姆梅尔在二战中起到了重要的决策者和策略制定者的作用。
他在波兰、法国和苏联等主要战役中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他熟练地运用了机动战和闪电战的战术,以迅猛的攻势迅速击溃了敌军的防线。
然而,希特勒罗姆梅尔也犯下了一些错误。
例如,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错误地低估了苏联的抵抗力量,导致德军最终在这场战役中遭遇了重大败北。
此外,他对于如何处理西线盟军登陆诺曼底的战略计划上存在分歧。
这些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了纳粹德国的失败和崩溃。
二、麦克阿瑟麦克阿瑟是美国军队的一位卓越将领,也是二战期间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将领之一。
他在太平洋战场的指挥下,对推翻日本在该地区的统治起到了关键作用。
麦克阿瑟因其出色的战略指挥和军事才能而备受赞誉。
他在太平洋岛屿战役中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战术,如岛屿跳跃战略和空中夺岛战术。
这些战术的运用使得美军能够有效地逐步推进,并最终夺取了许多战略重要的太平洋岛屿。
此外,麦克阿瑟还以其在战后日本的占领和重建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闻名。
他负责筹划并执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使得日本在战后迅速恢复并成为了一个稳定的民主国家。
然而,麦克阿瑟也并非完美无瑕。
他在朝鲜战争期间与美国政府产生了严重分歧,最终被撤职。
这起事件对他的军事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并没有削弱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结:希特勒罗姆梅尔和麦克阿瑟是二战期间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
他们都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而闻名。
美国卷入朝鲜战争始末
![美国卷入朝鲜战争始末](https://img.taocdn.com/s3/m/ad8518156c175f0e7cd13709.png)
朝鲜战争的爆发,引起美国对朝政策乃至远东政策骤然发生转变。
1950年初美国政府曾公开宣布朝鲜半岛处于美国远东战线的防御圈之外,美国对朝鲜问题的一切计划都是以从朝鲜脱身为基点的。
这一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杜鲁门1月5日的声明、艾奇逊1月12 日的演说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方案则是2月初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东京制定的“非橄榄球”作战计划。
然而战争爆发后,美国在仅仅五天之内,连续做出一系列决策,而且步步升级,终于全面卷入了朝鲜战争。
6月24日,星期六。
晚上9时稍过,在华盛顿的美联社总社收到驻南朝鲜记者报道朝鲜发生战事的第一封急电,称北朝鲜军队发动了进攻,“开城已告失守”。
国务院获悉这一消息后,立即打电报向驻汉城的美国大使馆询问。
大约在同一时间,即21时26分,国务院收到穆乔大使的电报:根据朝鲜军队的报告(此项报告已部分地为朝鲜军事顾问团的战地顾问的报告所证实),北朝鲜的部队今天清晨已向大韩民国领域的好几个据点进犯。
开始行动的时候大约在上午4时。
瓮津遭受北朝鲜炮火的轰击。
6时左右,北朝鲜的步兵开始在瓮津、开城和春川等地区越过三八线。
据称水陆两栖部队已在东海岸江陵的南部登陆。
开城据说已在上午9时陷落,北朝鲜大约有10辆坦克参加了这次战斗。
北朝鲜部队以坦克为前锋,据称已向春川逼近。
江陵地区的战斗详情不明,但似乎北朝鲜部队已将公路切断。
我们今天上午正在同朝鲜军事顾问团的顾问们和朝鲜的官员们进行会商,研究当前的局势。
从进攻的性质和发动这次进攻的方式看来,这似乎是对大韩民国的一场全面攻击。
当时正值周末,美国很多政府官员都在度假或外出。
杜鲁门总统和家人团聚在密苏里州的独立城,国务卿艾奇逊、驻联合国大使沃伦·奥斯汀则分别住在马里兰州和佛蒙特州他们各自的家中。
国务院远东事务顾问杜勒斯尚在东京没有回国。
被电话召到国务院来的只有联合国事务助理国务卿约翰·希克森、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无所任大使菲利普·杰塞普、联合国政治与安全事务处副处长温豪斯和国务院远东事务处官员培根等人。
麦克阿瑟军事战略的领袖
![麦克阿瑟军事战略的领袖](https://img.taocdn.com/s3/m/0cc8ae3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6.png)
麦克阿瑟军事战略的领袖众所周知,麦克阿瑟将军是20世纪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他以其独特的领导才能和创新的军事战略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麦克阿瑟将军作为军事战略领袖的精彩表现。
首先,麦克阿瑟将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展现了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军事策略。
特别是在菲律宾的战斗中,他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军事决心。
他的军事战略主张以灵活和快速的机动作战为基础,成功地引领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战场。
他创新性地运用了空中突袭和岛屿夺取战术,使得美军能够迅速占领战略要地,将敌军割裂并消灭,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麦克阿瑟将军在朝鲜战争中展现了卓越的战略指挥才能。
在初期阶段,他凭借着快速反应和果断的决策挽救了联合国军队的危机。
他主张在朝鲜半岛进行全面反攻,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战略部署,如令人瞩目的仁川登陆。
这一军事行动成功地改变了战局,为反攻敌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麦克阿瑟将军的勇敢和领导力在朝鲜战争中为盟军争取了重要的胜利,体现出他作为军事战略家的非凡能力。
此外,麦克阿瑟将军还在战后的日本占领期间展现了非凡的才能。
他指导了日本的重建工作,挖掘了日本作为和平国家的潜力。
麦克阿瑟将军以其高度的智慧和明智的政策,推动了日本的民主化进程,并建立起了一个稳定和谐的日本社会。
他的军事战略转化为战后的政治治理,并对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起来,麦克阿瑟将军作为军事战略领袖的杰出表现值得我们称赞和钦佩。
他以他的勇气、智慧和创新为世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他的军事战略恒久流传,不仅对二战和朝鲜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对于后来的军事指挥者和学者也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启示。
麦克阿瑟将军作为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他的战略思维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追求卓越。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战略决策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战略决策](https://img.taocdn.com/s3/m/037a87f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8.png)
停战谈判
为了结束战争,美国和朝鲜在板门店举行了多次谈判,期间虽然有多次的反复和波折,但最终双方达成了停战 协议,结束了战争。
美国的战略调整与撤军
战略调整
在战争中,美国对军事战略进行了多次调整,从最初的攻势到后来的防守,再到最后的再次进攻,这 些调整都是基于战场形势的变化和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
“战争边缘”政策
定义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还实施 了“战争边缘”政策,即在战 争的边缘上进行军事部署和战 略调整,以避免直接参与战争
。
背景
美国希望避免直接卷入战争, 同时又需要维护其在亚洲地区
的利益。
实施
美国通过在朝鲜半岛周围部署 军事力量,并在战争的边缘上 进行战略调整,试图保持对共 产主义的压力,同时避免直接
朝鲜的进攻与美国的反击
朝鲜的进攻
朝鲜军队在战争初期对韩国发动了进攻,意图统一整个朝鲜半岛 。
美国的反击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采取了反击行动,派遣军队介入战争,支持韩 国政府。
战略转变
随着战争的深入,美国逐渐转变了战略,从支持韩国政府统一整 个朝鲜半岛,转向维护韩国政府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中国军队的介入与战争扩大
美国政府的决策层认为,如果任由朝鲜统一半岛,那么共 产主义的影响将在亚洲地区进一步扩大,这对美国的国家 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02
美国的军事战略
“围堵与遏制”战略
01
02
03
定义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采 取了“围堵与遏制”战略 ,旨在包围并阻止共产主 义的扩张。
背景
二战后,美国希望防止共 产主义的进一步扩张,并 维护其在亚洲地区的利益 。
越过三八线: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战略决策
![越过三八线: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战略决策](https://img.taocdn.com/s3/m/e5fca5d8a58da0116c1749d0.png)
越过三八线: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战略决策沈志华朝鲜战争中敌对双方的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都是围绕三八线展开的:沿三八线开始的军事冲突引发了朝鲜内战;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击迫使中国出兵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过三八线而被联合国扣上了"侵略者"的罪名;麦克阿瑟也因再次主张越过三八线等战争叫嚣被杜鲁门总统所罢免;停战谈判是沿三八线的停火而开始的;战争的最后结局仍然是大体以三八线做为南北朝鲜的分界线。
周而复始,终点即是起点,这就是围绕三八线而进行的朝鲜战争的始末。
本文旨在分析美国军队在联合国军在名义下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的决策及实施过程,从而说明美国军队这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决策,是美国政府精心策划的关于朝鲜战争战略意图重大改变的标志,是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中所犯的最严重的战略错误,也是导致战争升级和美国军队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而无法自拔的根本原因。
越过三八线问题的提出和争论关于美国的战争行为是否限制在三八线以南的问题,最早在6月29日,即战争爆发的第四天就已经提出来了,显然这与美国参与朝鲜战争的整个战略意图有关。
当时,陆军部长佩斯的意见是,目前美国的军事行动应限于三八线以南,"对于授权在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的问题上,应当特别慎重,而且我们应当对这种行动明确地加以限制"。
但是艾奇逊认为,空军在执行任务时不应受到这种限制,不应把三八线做为一道不可逾越的界线来严格遵守。
参谋长联席会议战略计划处副处长林塞在讨论这一问题时,转达了麦克阿瑟的意见,他要求美军的行动不受三八线的限制。
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詹姆斯·莱则认为,如果中共正规军进攻朝鲜,美军就可以在三八线以北行动。
凯南同意这一看法,并在他起草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第73号文件中提出,如果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就意味着战争扩大,"应视情况发展考虑行动"。
杜鲁门从战略意图的角度发表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所希望的是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迫使北朝鲜人退回三八线以北去。
历史趣谈朝鲜战争为何没有演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
![历史趣谈朝鲜战争为何没有演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4d49633aa5e9856a56126096.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朝鲜战争为何没有演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导语:一战与二战仅相隔25年,均是20世纪产物,但是到二战迄今已过七十年,尽管期间以朝鲜战争为风口浪尖,“第三次世界大战”之说一度甚嚣尘上,一战与二战仅相隔25年,均是20世纪产物,但是到二战迄今已过七十年,尽管期间以朝鲜战争为风口浪尖,“第三次世界大战”之说一度甚嚣尘上,但世界规模的大战却一直没有打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两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格局是群雄争霸。
两场大战过后,只剩两个“超级大国”。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的最大变化,是两大战胜国美国与苏联,从盟友变为企图主导世界的对手。
1947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两大阵营逐鹿欧亚大陆的序幕。
一边,美国自命“自由世界的宪兵”,认为“野蛮人”正在入侵欧罗巴,誓言“有朝一日,解放陷入奴役状态的东中欧各国,将苏维埃制度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另一边,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声称:“谁解放领土,谁就能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的军队所到之处,绝不可能不是这样。
”然而,关于要不要把朝鲜战争战火烧到遍整个东方,交战的双方却出乎意料地达成默契。
美国一方,朝鲜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主张发动整体东洋战役,把中国和北朝鲜一起解决,但是美国总统杜鲁门坚决不同意。
麦克阿瑟与杜鲁门发生严重分歧与激烈争执。
1951年5月美国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讨论麦克阿瑟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去的建议时,与杜鲁门抱着同样想法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反对将朝鲜战争扩大到红色中国去。
经常谈论的与中国进行有限的战争行动将会使我们在非战略关键点上投入过度的资源。
红色中国并不是那个寻求统治世界的国家。
坦率的说,参生活常识分享。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决策层内部分歧与战争限度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决策层内部分歧与战争限度](https://img.taocdn.com/s3/m/07b43ad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3.png)
American Leaders'Divergence and War Limit
during Korea War
作者: 柳德军
作者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出版物刊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9-62页
主题词: 朝鲜战争;美国;战争限度
摘要: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决策层对之作出迅速反应,然而对其干涉限度意见不一。
战争限度问题成为杜鲁门政府和麦克阿瑟争执的焦点所在。
以麦克阿瑟的解职为结局的事实,一方面反映了美国决策层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走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国政府执行的“有限战争”不仅符合冷战国际背景下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
而且也是美国政府和人民最易接受的理性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OURNAL OF S HANDONG NORMAL UNI RSTY( ma ie dS ca ce c s VE I Hu nt sa o ilS in e ) i n
21 第5 0 0年 5卷 第 6期 ( 总第 2 3期 ) 3
2 1 V 1 5 N . ( e e l o2 3 00 o. o 6 G n r N . 3 ) 5 a
麦 克 阿瑟 与美 国政 府 关 于朝鲜 战争 的战 略分歧 浅 析
仇 世 林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 与社会发展学院 , 山东 济南 ,5 04) 201
摘要 : 朝鲜战争爆发后 , 麦克 阿瑟与美 国政府关于朝鲜战争的战略存在诸 多分 歧, 要在 美国干涉朝鲜 战争 主 的规模和 目标 、 国处理 台湾 问题的策略、 美 美国 的战后全球 战略重心 等方面 , 由于分歧 的不可 弥合 , 对朝 鲜战争本
一
的助理 国务卿迪安 ・ 斯克等人 力主 “ 腊 联合 国军 ” 武力 统一
朝鲜 , 认为 只要三八线存在 , 朝鲜半 岛就不会有 持久 的和平 , 美国的 目标应 当是 “ 统一朝 鲜” 杜勒斯 认为 : 必 须摧毁北 , “ 朝鲜军队 , 即使这样做 需要越 过三八线 也在 所不顾 , 这是 消
二 是从全球战略考虑 , 国不想 过深地 陷在朝 鲜 , 而难 以 美 从
解决 , 尽快在可以接受的条 件基础上 , 即“ 停止 冲突”, 在美军 占领朝鲜南部 的条件下 , 施加政治压力 , 提出朝鲜统一 问题 。
报告还提醒必须考虑盟国的态度 , 当北朝鲜被迫撤 回三八线
应付苏联在其他地区 、 特别是在西欧和 中东 地区 向美 国发 出
的挑战 。 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 , 国政府开始考 虑是否改变对 朝 美
后, 大多数盟 国, 尤其是亚 洲和 中东 国家恐 怕不会 支持联合 国军用武力统一朝鲜的做法 。报告 同时又警 告说 , 南韩 当然
¥收 稿 日期 :0 0—1 O 21 O— 8
作者简 介: 仇世林( 9 5 16一
朝鲜 的变化 ; 中国参战 之后 , 国政府 从 战场形势及 全球 战 美 略考虑 , 朝鲜 战争的 战略 目标 坚决 回到 了局部 战争 上 , 把 规 模严格控制在朝鲜 范 围内。而麦克 阿瑟始终 以消灭
问题 的严重性 :在联 合 国部 队把 北朝鲜 部队赶 回三八线 附 “
场 内战演变成一场 以中美双方 为主要 敌对力 量 的局 部 国
际战争 , 并最终导致 了麦克 阿瑟被解 职 , 同时这 种战 略分歧 也给美 国的国内政治 和美 国与盟 国的关 系带来深刻的影响。
一
、
关 于美 国干涉朝 鲜战 争的规 模和 目标的 分歧
除威胁的惟一 途径 。 【 ( 国务院 的苏联 问题 专家乔 治 ・ ”2 ㈣ J 凯南 和查 尔斯 ・ 波伦 以及受 到他们 观点影 响的政策设 计 司 司长保罗 ・ 尼采极力主张要进行最大限度 的克 制, 他们认为 应该命令麦克 阿瑟 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宣布 : 倘使北朝
为 目标 , 图将 战争扩大到 中国境 内, 不惜与 中国、 试 并 苏联发
生全面战争 。
近时 , 国和支持安理会决议的其他 联合 国成员 国所采取 的 美
战争初期 , 国干涉 的目标明确地 限于恢 复朝鲜半岛原 美
状 。6月 2 9日, 杜鲁门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 议上强调 , 国 美
决定和行动以及 克里姆林宫 的决定和行动 , 将决定这场 冲突 是限于朝鲜境内, 还是 冲突扩 大 , 致可能爆 发第 三次世界 导
鲜军 队撤 到 三 八 线 以北 , 的 军 队 将 不 跨 过 三 八 线 追 他
击。 ’ “ 7月 2 日 , 务 院 的政 策 设 计 司草 拟 了一 份 “ 于 2 国 关
美 国政府关于朝鲜战争的 目标经历 了一个 变化 的过程 。 以中国参战为界 , 之前经历 了由恢复朝 鲜半岛 的原状到 统一
大战的危险。 报告倾 向于认 为 “ ” 克里姆林 宫决不会 接受在
j 朝鲜建立 一个它无 法统治 和控制 的政权 ” E 。报 告认 为, 发 生这类 冲突所 冒的风险“ 似乎远远大于政治上 可能得到的好 处 ” 因而强调在军事上取得 一定进展 后应该立 即转入政 治 ,
的政策是要 “ 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 , 使北朝鲜人退 回到三 迫
身 以及 当时美国国内政 治和 国际关系都带来 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 词: 美 国; 麦克 阿瑟 ; 鲜战争 ; 朝 战略 中图分类号 : K 1 7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93 2 1 )6— 1 1 0 10 —57 (0 0 0 0 1 — 4 鲜 战争 的 目标 。对 此美 国政 府 内部 意见是 不统一 的。这主 要体现在对是否越 过三八线 的争论 。美 国 国务 院顾 问约翰
・
麦克阿瑟与杜鲁 门政府 关于朝鲜 战争 的战略始 终存在 诸 多分歧 , 概括起来 主要在 于美 国干涉朝 鲜战争的规模 和 目 标、 美国处理 台湾 问题 的策略 、 国的战后全 球战 略重心等 美
杜勒斯 、 东北亚事 务处处 长约翰 ・ 艾利 森、 负责东亚 事务
方面 。这种分歧从裂 缝变成 鸿沟 , 无法 弥合 , 朝鲜 战争 由 使
)男 , , 山东青岛人 ,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 院副教授 , 博士。
八线以北去” “ 复 那里 的和 平 , 复原 来 的疆 界 ” 指 出 ,恢 恢 , “ 凡是三八线以北所 进行 的军事行动 , 当仅限 于破坏 军需 应 上的供应 ” ) …‘ 。这主要是 因 为, 一则 担心军 事 干涉 的扩
大会有 可能导致苏 联 的介 入 , 而引 发与苏 联的全 面冲 突;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