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__油田开发地质学__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油田开发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a
20**—20**学年第一学期《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专业班级 资源2003级姓 名学 号开课系室 油气资源系考试日期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得 分阅卷人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1.5分,共15分)1.油层对比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造范围内稳定分布(>90%),(用它基本可以确定油层组界线)。
2.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与连通它的喉道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其孔喉配置关系 3.测井相--指能够表征沉积物特征,并据此辨别沉积相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
4.储集单元--具有独立的水动力系统,由储层、产层、盖层、底层组成的能封闭油气的基本岩性单元。
5.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所需要的时间。
6.裂缝性储集层--指天然存在的裂缝对储集层内流体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或据预测具有重要影响)的储集层。
7.可采储量--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气量。
8.油层有效厚度--(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能产出工业油气流的油层厚度。
9.地温梯度--(在恒温带以下,)埋藏深度每增加100米时,地温增高的度数。
10.井位校正--(为了提高剖面的精度,充分利用剖面线附近的井资料,)把剖面附近的井移到剖面线上的工作。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 常规地质录井方法主要有岩心录井、_钻时录井_、_岩屑录井_、_钻井液录井_、_气测录井_和荧光录井等六种。
2. 断层破碎带在地层倾角测井的矢量图上可以显示_杂乱_或_空白_模式。
3. 碎屑岩油层对比单元由小到大可分为_单油层_、_砂层(岩)组_、_油层组_、_含油层系_四个级别。
4. 压力降落法利用由__累积产气量__和__气藏压力__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
因此,该储量又称为__压降储量_。
5. 地下的自然电位主要受粒度、分选和泥质含量的控制,而它们又受沉积时的_水动力条件_和__物源供应条件_的影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2春“石油工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2春“石油工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排替压力越小,渗透性越差,盖层质量越高。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一个构造的起伏高度就是它的闭合高度。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通常,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通过油气运移后,才能聚集成藏。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受构造因素控制的统一产油面积上的所有油气藏的总和称为油气聚集带。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5.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多、变化大,发育大量的溶洞和裂缝,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相关性差。
()A.错误参考答案:B6.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从生油层向储集层的一切运移。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7.当钻遇到油层时,钻井液的相对密度降低,粘度升高,切力略增。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8.同一条断层,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在深部和浅部,可能起着封闭油气或破坏油气聚集的两种相反作用。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9.沉积旋回常表现为韵律性,下图是某一口井的岩性剖面,纵向上具有()的特点,反映水动力能量的有规律变化。
A.三个正韵律B.三个反韵律C.一个正韵律参考答案:C10.从地质发展的观点看,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可以是()。
A.油源区附近长期继承性的长垣带B.盆地内部的斜坡带C.与同生断层有关的滚动背斜带D.环礁型生物礁带参考答案:ABCD11.在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地区,利用已钻邻井的钻井地质资料,能够预测出高异常地层压力带的层位和顶部深度。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2.沉积旋回是指在地层剖面上,若干相似的岩性在纵向上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现象,表现在粒度上,称之为韵律性。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3.在钻井过程中,如果井下出现泥浆漏失现象,可能预示着钻遇()。
A.致密粉砂岩B.低压异常带C.油页岩D.断层14.岩屑迟到时间等于实物从井口到井底,,再从井底返到井口所需的时间。
油田开发期末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油气田:指受构造或地层因素控制的,同一产油面积上的油气藏总和。
2. 干酪根:沉积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3. 异常地层压力: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空隙流体压力称为异常地层压力。
4. 油气初次运移:石油和天然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油气初次运移.5. 油层有效厚度:指储集层中具有工业产油能力的那部分厚度。
6.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7. 断点组合:把单井的断点联系起来研究整条断层特征的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8. 储集单元:一个储集层为一个储集单元。
9. 空隙结构: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复杂的孔喉网络的形状,大小,孔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10. 压力梯度:指每增加单位高度所增加的压力。
11. 地温级度:地温每增高一度时深度的增加值。
12. 可采储量: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来的石油储量。
13. 天然气:指在地下岩层中存在的,以烃类为主的气体。
14. 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
15. 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并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
16. 油气聚集带:指受背斜带等同一个二级构造单元控制的,具有相似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聚集条件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17. 生油岩:凡能生成并提供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
18. 储集层:由储集岩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
19. 空隙结构: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复杂的孔喉网络的形状,大小,孔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20. 标准层:作为划分和对比层位用的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地层。
21. 地质储量:地下油层中石油的实际储量。
22. 折算压力: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
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历年考试总结及部分试题汇总
1、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有机质的成烃演化进程和烃类产物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因此可根据有机质性质的变化和油气的生成来划分有机质的成烃演化阶段。
目前主要按石油生成将有机质成烃演化划分为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和过成熟阶段,分别与沉积物成岩演化的成岩作用、深成作用和准变质阶段相对应。
(1)未成熟阶段从沉积有机质开始埋藏至门限深度为止,Ro小于0.5%,地层温度小于50℃。
在成岩作用早期,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木质素等生物聚合物,由于细菌作用下的水解和分解,转化为分子量较低的脂肪酸、氨基酸、糖、酚等生物化学单体,同时还产生CO2、CH4、NH3、H2S和H2O等简单分子。
随着埋深的增加,生物化学单体将发生缩聚作用形成复杂的高分子腐植酸类,进而演化为干酪根。
在成岩作用后期,干酪根可产生CO2、H2O和一些重杂原子组分。
该阶段尤其是早期生成的烃类产物,是生物甲烷和少量高分子烃。
高分子烃多是从生物体中继承下来的,一般为C15以上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多具明显的奇数碳优势,缺乏低分子烃。
(2)成熟阶段此为干酪根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
从有机质演化的门限值开始至生成石油和湿气结束为止,Ro为0.5-2.0%,地温50-200℃。
当达到门限深度和温度时,在热力作用下,通常还伴有粘土矿物的催化作用,干酪根开始大量降解生成石油,后期热裂解生成轻质油和湿气。
此阶段可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进一步划分为2个带。
油带:Ro为0.5%-1.3%,又叫低-中成熟阶段,干酪根通过热降解作用产生成熟的液态石油,并以中-低分子量的烃类为主,奇数碳优势逐渐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和环数减少,曲线由双峰变为单峰。
轻质油和湿气带:Ro为1.3-2.0%,又叫高成熟阶段,在较高温度下,干酪根和已形成的石油将发生热裂解,液态烃逐渐减少,C1-C8的轻烃将迅速增加,胶质和沥青质逐渐减少乃至消失,石油密度降低,颜色变浅,适当条件下可形成凝析气。
(3)过成熟阶段该阶段埋深大,温度高,大于200℃,Ro大于2.0%。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1、储层研究:包括油气层的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形态、沉积类型等;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对碎屑岩储层岩性、物性在纵向上、横向上的变化及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3、构造、断裂系统研究:包括构造的形态、成因,断层的性质、产状、分布特点、成因,发育时代,演化规律,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4、流体分布及流体性质研究:包括油气水的纵向、平面的分布规律,油气水的性质;5、油气储量研究:包括储量计算方法研究、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二、开发地质学研究手段:1、利用钻井资料:包括取心资料、化验分析资料;2、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二维地震、三维地震、井间地震等;3、利用试油、试采、矿场开发资料:包括产量、含水、含水变化率、地层压力、温度、化验分析资料等。
三、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四、油藏描述的目的包括:1、真实、准确、定量化地展示出储层特征;2、最优化地提高采收率;3、提高可靠的油藏动态预测;5、降低风险及效益最大化一、美国常用API度表示石油的相对密度:二、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面积各位1m^2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之间的流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原油粘度的单位是:mPa.s2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的密度比值。
单位m^2/s3相对粘度,就是原油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的比值。
三、国际稠油分类标准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溶解气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四、气藏气气顶气煤层气五、油田水的赋存状态 1、超毛细管水(自由水2、毛细管水3、束缚水(吸附水 (1)边水 (2)底水 边水油藏 底水油藏 油田水通常划分为4类: 矿化度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六、干酪根的性质、类型七、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一、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
中国⽯油⼤学(华东)油⽥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油⽥开发地质学复习重点总结(⽯⼯学院40学时)第⼀章:油⽓⽥地下流体的基本特征1、名词术语(1)⽯油:是储存于地下深处岩⽯孔隙和裂缝中的、天然⽣成的、以液态烃为主的可燃性有机矿产。
(2)油⽥⽔:油、⽓⽥区域内与油⽓藏有密切联系的地下⽔,⼀般指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
(3)天然⽓:地质条件下⽣成、运移并聚集在地下岩层中、以烃类为主的⽓体。
(4)⽯油的荧光性:⽯油及其衍⽣物(⽆论其本⾝还是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荧光的特性。
(5)⽯油的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油时,使偏光⾯发⽣⼀定⾓度旋转的特性。
2、原油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组分组成(1)主要元素:碳、氢、硫、氮、氧碳、氢占绝对优势,主要以烃类形式存在,是组成⽯油的主体;氧、氮、硫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碳、氢)、⾮烃类化合物(碳、氢、硫、氮、氧)①烃类化合物(按结构分类):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②⾮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元素硫、硫化氢、⼆硫化物、硫醇、硫醚等)、含氮化合物(吡啶、吡咯、喹啉、钒卟啉、镍卟啉等)、含氧化合物(环烷酸、脂肪酸、酚、醛、酮等)。
(3)组分组成:根据⽯油不同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划分。
①油质:⽯油的主要组分,淡⾊粘性液体,由烃类化合物组成;溶解性强、可溶解的有机溶剂很多,不被硅胶吸附(评价⽯油质量的标志);②胶质:胶质—粘性玻璃状半固体或固体,淡黄、褐红到⿊⾊,由芳烃和⾮烃化合物组成。
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③沥青质:沥青质—脆性固体,暗褐⾊到深⿊⾊,由稠环芳烃和⾼分⼦⾮烃化合物组成。
不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
注意:(1)异构烷烃中类异戊⼆烯型烷烃可能来⾃叶绿素的侧链,卟啉同系物也存在于动物⾎红素和植物叶绿素中,均可作为⽯油有机成因的标志;(2)油质主要指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烃类物质,胶质和沥青质指含有氮、硫、氧的⾮烃物质及不饱和的芳⾹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课程后半部分总结
调节钻井液相对密度,对一般地层不塌不漏,对油、 气层压而不死、活而不喷。
(三)钻井液类型、性能
2)粘度 易 造 浆 地层 易 垮 塌 及 裂 缝 发 育地层
在保证携带岩屑的前提下,粘度低一些好
3)切力
切力过大 →钻井泵起动困难,砂子不易沉除,钻头 易包泥、钻井液易气浸;
第四节 断层研究及断层面 构造图的编制
一、井下断层存在的标志
1、非漏失层发生泥浆漏失和意外的油气显示 2、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注意:
倒转背斜—对称性重复、重复地层由老到新 ①地层重复
逆断层——不对称重复、重复地层由新到老
注意: ②地层缺失
不整合面上下找不到相对应的同 *不整合(或地层超覆) 一套地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田开发地质学课程
后半部分总结
第七章 钻井地质
第二节 地质录井
钻时录井 岩心录井*** 岩屑录井** 钻井液录井 气测录井
一、钻时录井
钻时曲线的应用
➢可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
疏松砂岩<普通砂岩<灰岩<花岗岩
➢碳酸盐岩地层中缝洞发育情况
突发性钻时加快、 钻具放空现象
利用岩性—时间标准层作控制,以砂体顶面距同一 标志层等距离的方法进行。
七、油层对比成果图表的编制及应用
1、油层对比数据表
(1)小层数据表——以井为单元 (2)单层对比数据表——以单层为单元
2、油层对比成果图 (1)剖面图 (2)平面图 (3)立体图 3、应用:①计算砂体储量,对油层进行定量评价;
②划分开发层系,调整开发方案; ③油井动态分析
第八章 地层对比及油层沉积相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课程前半部分总结
海相: V, Ni含量高 , V/Ni>1 ①判断沉积环境 , V/Ni<1 陆相: V, Ni含量低 ②进行油源对比 : V、Ni在石油生成、运移成藏 过程中分布稳定
二、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烃类化合物(C、H) 非烃类化合物(C、H、S、N、O)
石油中的烃类化合物
1、烃类化合物(按结构分类) (1)烷烃(具有碳链结构) 异戊间二烯型烷烃*
一、天然气的分类
分散型
④煤层气(矿井瓦斯)
煤层中所含的呈吸附或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气体成分以CH4为主,含N2、CO2、H2S及氨。
⑤溶解气:地层条件下,溶于石油或地下水的天然气。
油溶气:油藏中溶解的天然气, C2+高,可达40%。
⑥固态气水合物(冰冻甲烷,水化甲烷)
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甲烷等气体被天然的冻结在 扩大的水分子晶格中。
由于同源石油所含异戊间二烯型烷烃的类型和含量 比较相似,因此可作为油源对比的标志或“指纹”
(2)环烷烃(具有碳环结构) (3)芳香烃(含苯环结构的不饱和烃)
2、石油中的非烃类化合物
(1)低一中分子量的非烃类化合物 1)含硫化合物 评价石油质量的指标 2)含氮化合物
研究石油成因
动物的血红素和植物的叶绿素也存在卟啉同系物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储集层及其性质**
砂(砾)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
其它岩类储集层
盖层**
第一节
储集层及其性质
一、基本概念
储集岩: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 储集层: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又称储层。
油层、气层、油气层
二、储集层的性质(孔隙性、渗透性)
1.孔隙性—决定储层能够储存流体的数量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10、试述有机质是如何向油气转化的?其演化阶段有何特点。
四、论述题
1.何谓含油气盆地?论述含油气盆地内大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
2.试述油层对比的依据、方法步骤及对比过程中井下断层的识别标志。
3.试述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影响其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4.何谓异常地层压力?试分析异常高压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油气初次运移中的作用。
3、绘制地质剖面图时,选择剖面线的原则是什么?
4、简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
5、简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地质因素。
6、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含油面积参数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7、试对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进行地质分析。
8、压力降落法计算天然气储量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9、油层对比的依据是什么?简述油层对比方法及其步骤。
2
20
22.882
水
1.0
3
20
18.8984
油
0.8
4
20
19.80
水
1.0
图一1、2、3、4井钻穿地层剖面图
图二 某油层顶面构造图
5.指出图一中1—8的油气藏类型。(4分)
6.根据断面构造图(构造等高线距为50米)和各井同一套地层顶面标高,绘该地层顶面构造图(构造等高线距为50米),完成断点组合,见图二。(6分)
18、岩石的有效渗透率,不仅与岩石的性质有关,而且与流体的性质有关( )
19、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的实质是计算地下岩石孔隙中油气所占的体积。( )
20、促使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 )
三、简答题
1、简述压力降落法计算天然气储量的应用条件。
2、何谓油气初次运移?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石大华东复试油藏期末分类整理
华东油藏期末分类整理一、名词解释(16分,每个2分)1、采出程度:某时刻的累积产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2、递减率:单位时间内的产率变化率。
3、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以及注水井和油井之间的排列关系。
4、驱动指数:某种驱动能量占总驱动能量的百分数5、弹性产率:单位压降下依靠油藏中的弹性采出液的地下体积。
6、地质储量: 油藏未开发前油藏孔隙体积中所含油气的总和。
7、含水上升率:单位采出程度下的含水变化量。
8、驱油效率:注入水或者溶剂波及到的孔隙体积中采出的油量与被注水波及到的地质储量之比。
1.基础井网:以某一主要含油层系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井网。
2.采油速度:油田年产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3.边缘注水方式:将注水井部署在含油边缘附近的注水方式。
4.Y函数:单位井底产量下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率。
5.产量递减率:单位时间内产量的变化率。
6.注水微观驱替效率:从注入水波及到的孔隙体积中采出的油量与被注入水波及的地质储量之比。
1、采出程度:油田某时刻累积产油量与油田地质储量的比值。
2、递减率:单位时间内产量递减的百分数。
3、面积方式:将油水井以一定的几何方式部署在油藏中进行注采的生产系统。
4、采收率: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从油藏中采出的油量与地质储量比值。
6、波及系数:注入工作剂波及到的油藏体积与油藏总体积比值。
1、井网密度:油田单位面积上的井数。
(油田每口井所控制的面积。
)2、递减率:单位时间内产量递减的百分数。
3、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已经油水井之间的排列关系。
4、驱动指数:每种驱油能量占总驱油能量的百分数。
5、Y函数:单位产量下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率。
6、注水微观驱替效率:从注水波及的孔隙体积内采出的油量与注入水波及的地质储量之比。
1.弹性产率单位压降下依靠弹性能累计采出的流体的地下体积2.底水锥进地水油藏开采时,受垂向压力梯度的影响,油水接触面上升成呈喇叭状,这种现象称为底水锥进3.驱动指数某种驱动能量占总驱动能量的百分数4.单储系数油田总地质储量与含油面积与油藏厚度的比(或单位面积单位厚度上的储量)5.面积波及系数油井见水时,水波及区在井网面积中所占的比值为见水时均匀井网的面积波及系数1、采出程度:油田某时刻累积产油量与油田地质储量的比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2春“石油工程”《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2春“石油工程”《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寒武纪最重要的标准化石是()A.笔石B.珊瑚C.半淡水鱼D.三叶虫参考答案:D2.泥盆纪是生物大变革的时期,生物界大举登陆,形成陆生植物、陆生脊椎动物和海生无脊椎动物兴衰交替的局面。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河流容易发生机械沉积的主要场所是()A.河流进入湖泊处B.河曲的凹岸C.河曲的凸岸D.山区河流进入平原处参考答案:ACD4.浊积岩的物质成分和层理构造在垂向上的变化遵循鲍玛序列,自然界中的浊积岩剖面都应当呈现出完整的鲍玛序列。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5.岩层产状要素包括()A.走向B.厚度C.倾向D.倾角参考答案:ACD6.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A.地质营力的大小B.岩石的结构和构造C.岩石的矿物成分D.自然地理条件参考答案:BCD7.一个典型的现代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可分为()A.泻湖B.海岸沙丘C.后滨D.前滨E.近滨参考答案:BCDE8.岩浆岩中石英和角闪石具有特殊意义,能够反映岩浆岩中SiO₂饱和度,因此可以称为酸度指示矿物。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9.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地质图和剖面图上都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地质界线在较大范围内都呈平行展布、不相交,产状也基本一致,但其间缺失部分地层。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0.障壁海岸潮坪亚相中砂坪属于()A.高潮坪B.中潮坪C.低潮坪D.潮上坪参考答案:C11.根据沉积物颗粒在块体流中的支撑机理,把重力流划分为()类型A.浊流B.颗粒流C.液化沉积物流D.碎屑流参考答案:ABCD12.长江下荆江段的“九曲回肠”是因为()造成的。
A.河流向源侵蚀B.河流下蚀作用C.河流截弯取直D.河流分叉参考答案:C13.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以下几个温度层()A.高热层B.外热层C.常温层D.内热层参考答案:BCD14.同沉积断层一般为走向正断层,剖面上呈上陡下缓凹面朝上的勺状,而且下降盘地层明显增厚。
开发地质学(总复习)
二、地层油气藏
油气在地层圈闭中的聚集。 按圈闭的形成条件分为3种: (1)岩性油气藏 (2)不整合油气藏 (3)生物礁油气藏
五、油气藏油、气、水的分布
1、含油气边界? 2、气顶边界? 3、油气藏高度?
第七章 钻井地质 地质录井包括:
1、钻时录井 2、岩心录井 3、岩屑录井 4、钻井液录井 5、气测录井
<1 >1 <0 <0
(Cl--Na+)/Mg2+ <0 <0 <1 >1
水型
硫酸钠型 重碳酸钠型
氯化镁型 氯化钙型
成因
大陆环境 大陆环境 海洋环境 深层环境
第二章
干酪根的性质、类型 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储集层的概念
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 储存流体主要由岩石的孔隙性决定,而渗滤流体 则由岩石的渗透性决定。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 称为储集层或储集体。若储集层中含有工业价值 的油、气流则称为油层、气层或油气层。
溶蚀,形成与原晶体粒形状、大小相同的孔隙时,可称为晶体铸 模孔隙。 (5)溶孔、溶洞。 指不受岩石组构控制,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孔隙。 常呈不规则状,直径大于10cm称为溶洞。溶孔、溶洞发育的储 集层,在钻井过程中,常可见井喷、井漏和钻具放空等现象。 (6)窗格孔隙。由选择性溶蚀作用而成。孔隙多成扁平状平行于 岩石的层面,在裂缝发育的层系中窗格孔隙亦可形成良好的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按成因分类:
1、构造裂缝。 指在构造应力作用下 ,岩石发生 破裂而形成的裂缝,一般延伸远,成组出现。
2、成岩裂缝。 指成岩过程中压实、失水收缩或 重结晶等作用下形成的一些裂缝,裂缝多平行 层面。
油田开发地质学复习题-问答题
1、井下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是什么,应用这些标志应注意哪些问题?.首先就是地层的连续性被打破,诸如地层的重复、缺少、杂乱排列等等;其次是看到断层碎屑;其他的一些断层的经典标志在井下可能不会太显现;2.(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在这个阶段,埋藏深度较浅,温度、压力较低,有机质除形成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熟石油以外,大部分转化成干酪根保存在沉积岩中;(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这个阶段产生的烃类已经成熟,在化学结构上显示出同原始有机质有了明显区别,而与石油却非常相似;(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凝析气和湿气大量形成,主要是与高温下石油裂解作用有关,二石油焦化及干酪根残渣热解生成的气体量是有限的;(四)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残渣在析出甲烷后进一步浓缩,成为沥青或是次石墨。
2、试述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1)埋深:0-1000米;(2)温度:10-60度;(3)演化阶段: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碳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4)作用因素:浅层以细菌生物化学作用为主,较深层以化学作用为主(5)主要产物:生物成因气、干酪根、少量油(6)烃类组成特征:烃类在有机质中所占比例很小(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1)深度:1500~2500—3500米;(2)温度:50~60—150~180度(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的前期,有机质成熟,进入生油门限(4)作用因素:热力+催化作用;(5)主要产物:大量石油,原油伴生气,湿气,残余干酪根;(6)烃类组成特征:正烷烃碳原子数及分子量减少,中、低分子量的分子是正构烷烃中的主要组成组分,奇数碳优势消失,环烷烃及芳香烃的碳原子数也递减,多环及多芳核化合物显著减少(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1)深度:4000-6000米;(2)温度:180-250度;(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后期,碳化作用的瘦煤-贫煤阶段,有机质成熟时期;(4)作用因素:石油热裂解、热焦化阶段;(5)产物:残余干酪根及液态烃,热裂解产生凝析气、湿气及干酪根残渣;(6)烃类组成:液态烃急剧减少,低分子正烷烃剧增,主要为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四)深部高温生成气阶段(1)深度:>6000米;(2)温度:>250度,高温高压;(3)作用阶段:变生作用阶段,半烟煤-无烟煤的高度碳化阶段;(4)作用因素:热变质;(5)主要产物:湿气、凝析气、干酪根残渣,深部高温高压下热变质成干气和石墨。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_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_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对于诸如河流沉积等沉积环境复杂多变的地区,岩性及厚度横向变化快,一般采用等高程沉积时间单元对比法开展油层对比。
答案:正确2.在一些高原地区,河流的不均衡侵蚀形成深山峡谷,泄水区海拔很低,测压面横穿圈闭,导致油藏内地层压力非常低。
答案:正确3.影响钻时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答案:岩性_钻头类型及新旧程度_钻井液性能与排量4.与洪泛作用相关的标志层主要包括:()、泛滥泥沼煤层等。
答案:砂泥岩剖面中薄层石灰岩_洪泛面及最大洪泛面_油页岩5.与沉积间断相关的常见标志层主要有()。
答案:古风化壳_古土壤层6.自然电位曲线的形态可以定性反映岩层的()、粒度和泥质含量的变化以及垂向序列。
答案:垂向序列_粒度_岩性7.单井地质设计中,地层剖面法适用于钻井资料不足的新探区;进行井深及剖面设计时,需要充分利用物探资料尤其是过设计井地震剖面,以及附近的地面露头资料。
答案:正确8.荧光录井灵敏度高,可及时发现肉眼难以鉴别的油气显示,区分油气层、油质好坏及油气显示程度,因此荧光录井成本很高。
答案:错误9.井间断点组合是指把各单井钻遇同一条断层的断距联系起来,研究整条断层特征的工作。
答案:错误10.地质储量是指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的油、气藏(田)的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等资料估算出的已知油气藏(田)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
根据对油气藏的认识程度可以分为3级()。
答案:预测地质储量_控制地质储量_探明地质储量11.参数井是指在区域勘探阶段,在发现油气之后,针对有利圈闭部署的探井。
答案:错误12.L油藏的油藏描述研究成果表明,L油藏为断块油藏,其含油面积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
答案:断层边界_油水边界13.通过__________等方法,可以确定油层有效厚度的物性下限。
答案:测试法_含油产状法_经验统计法_钻井液浸入法14.计算油气储量时,预测储量的可靠性比探明储量的可靠性高。
中国石油大学 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1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目前特别是研究地壳的一门科学。
(课件)2、地温梯度(低温增热率):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增加的温度,用℃表示。
(10页)3、重力异常:在实际情况中各地测定的重力值并不等于理论值的现象(8页)4、软流圈:构造地质学中称该地震波速降低的低速带称为软流圈。
(16页)5、岩石圈:在软流圈上部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16页)6、克拉克值:国际上将某种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重量百分比叫做克拉克值。
(16页)7、矿物:矿物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17页)8、解理:矿物晶体受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71页)9、岩石:地质作用所形成的矿物有规律的集合体。
(94页)10、地质作用:人们把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18页)1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岩石发生变形、变位的一种机械运动,又常称构造运动。
(20页)12、地震:地震就是大地的震动,是地应力突然释放产生的地壳快速颤动。
(22页)13、震级:震级的大小是由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确定和由仪器来测定的。
(23页)14、烈度:地表面及其上的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强烈程度称为烈度。
(23页)15、岩浆:岩浆是地球深处天然产出的高温、高压、含大量气体发挥组分,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26页)16、岩浆作用:是指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
(笔记)17、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及变质岩是指地壳运动、岩浆活动过程中,使原来的沉积岩、岩浆岩发生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新的岩石即为变质岩,形成变质岩的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33页)18、变质岩:指地壳运动、岩浆活动过程中,使原来的沉积岩、岩浆岩发生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新的岩石即为变质岩(33页)19、风化作用: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因长期受到O2、CO2、水以及生物等影响而发生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的作用(或过程)成为风化作用。
油田开发地质学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烃源岩:凡能生成并提供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岩)。
2. 盖层: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3. 岩性标准层: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特征明显.厚度不大,分布面积广泛的岩层。
4. 沉积旋回:是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
5. 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升高的系数,称为地温梯度。
6. 含油气盆地:指已经发现油气田(藏)或已有油气显示的沉积盆地。
7. 油气藏:在岩石中相对富集、有开采价值的油气。
8. 异常地层压力:是指地层中流体压力超过正常静水注压力,包括异常高压和异常抵押。
9. 岩心收获率:岩心的实际长度与钻井进尺长度的比值。
10. 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
11. 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通常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12.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13. 油气田:是指受同一局部构造面积内控制的油、气藏的总和。
14. 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与连通它的吼道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孔喉配属关系。
15. 折算压力:就是为了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和正确判断地下流体的流动方向,把所测得的油层真实压力折算到某一基准面上的压力。
16. 干酪根:是动植物遗骸(通常是藻类或木质植物)在地下深部被细菌分解,除去糖类、脂肪酸及氨基酸后残留下的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高分子聚合物。
17. 油气初次运移:即在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向附近的储集层中的运移。
中国石油大学地质学考试资料【修】
中国石油大学地质学考试资料:地质学知识总结一、名词解释:地质学: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目前特别是研究地壳的一门科学。
洋脊:分布于海底的巨大的山脉,它延伸于四大洋,长达数万公里。
地温梯度: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一百米所升高的温度。
海底为4—8度,大陆为0.9—5度,平均约3度。
软流层:深度约60—250公里区间,其物质的塑性明显增大,局部地段呈现出液态。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地球的表层,它由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层和其上的地壳组成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力引起的地球或地壳内部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由内力引起的地壳的缓慢的机械运动。
岩浆作用:是指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
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变质作用:地壳内早已存在的岩石,当原有的物化条件改变时,其自身也发生相的改变,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风化作用:在地表附近的条件下,坚硬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风化壳:残留下来的风化产物在陆地上构成了不连续的薄层叫风化壳。
剥蚀作用:流动介质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
搬运作用:流动介质将母岩风化剥蚀产物搬离原地的过程。
沉积作用:搬运物终止搬运堆积下来的作用。
喀斯特:以地下水为主,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特殊地貌。
海岸带或滨岸带:风暴浪所及的上线至波浪作用所及的下限之间的水域。
浊流:清澈水体中沿底部运动的一股被泥沙搅和的水团, 比重一般大于1.5 。
冰川:陆地上终年缓慢流动着的巨大冰体。
风成黄土:由风堆积的粉沙和尘土统称风成黄土。
矿物:自然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以及确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矿物的解理:矿物晶体受外力打击后沿某方向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现象,这种光滑面叫解理面。
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岩浆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
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状态,它包括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形状以及晶粒之间的相互关系。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油田开辟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光、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普通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惟独油藏,称为油田;惟独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普通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圈闭中只聚集了油,算是油藏,只聚集了气,算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举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举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
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具层序地温梯度。
14、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阶段,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
15、异常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岩石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由地壳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如玄武岩等。
变质岩: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各类岩石在岩浆活动、构造运动等内力地质作用影响下,经受较高温度和压力作用后变质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过风化、剥蚀等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形成的岩石,如砂岩等2、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震、岩浆、变质等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相对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4、层理构造:沉积物沉积时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而产生的层状构造。
水平层理:细层以及细层与层系界面之间互相平行,形成于较安静环境,如河漫滩、泻湖、沼泽、海湾。
平行层理:与水平层理相似,但出现在砂岩、粉砂岩中,常伴有冲刷现象,它形成于急流、水浅的强水流条件下。
斜层理(交错层理):细层与层系界面斜交,是水或风形成的沙纹或沙波埋藏后在岩层剖面上呈现的构造特征。
常作为水流动态(流速、方向)和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
5、石油:由多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天然气: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可燃气体,多与生物成因有关。
天然气分类:聚集型: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离散型:溶解气、固态气水合物、煤层气6、生、储、盖、圈、运、保无机生成说:宇宙说:随着地球的冷凝,碳氢化合物被冷凝的岩浆吸收,最后凝结在地壳中形成石油碳化物说:高温的碳和铁变为液态,反映生成碳化铁,保存与地球深处,地下水向下渗透,与之反映生成碳氢化合物,上升到地壳即为石油岩浆说:基性岩浆冷凝时合成碳氢化合物,使不饱和碳氢化合物聚合成饱和碳氢化合物有机生成说:早期:有生物化学为主要动力,沉积物所含原始有机质在成岩过程中逐步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并运输到邻近的储集层中,晚期有机生成说:石油是沉积有机物质被埋藏后,达到一定深度和温度,在热力加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而来的主要依据:油气分布与岩石类型(沉积岩中);纵向分布(时间上);成分特征;某些稀有金属特征;油层温度特征(很少超过100oC);形成时间;近代沉积物中的观察结果。
7、沉积有机质以细菌和藻类最佳大致分为腐泥型(石油)和腐殖型(天然气)两大类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根据C、H、O元素分析结果,分为三类:1型:原始氢含量高而氧含量低,含类脂化合物为主,直链烷烃多,母体主要来源于藻类和水生低等微生物,生油潜能大2型:原始氢含量稍低,中等长度直连烷烃和环烷烃多,来源于海相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生油潜能中等3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低而氧含量高,多环芳香烃及含氧官能团为主,饱和烃链很少,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不利于生但具有生气潜力。
8、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9、油气生成地质条件:大地构造条件:在长期持续下沉过程中伴随有适当的上升,沉降速度与沉积速率相近或前者稍大时,能久保持持续还原环境,有利于油气的生成。
岩相右地理条件:海相环境中:浅海区是最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右地理环境陆相环境:深水—半深水湖泊相是陆相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域,在近海地带的深水湖盆是最有利得生油坳陷陆海过度相:三角洲发育部位是极为有利的生油区古气候条件: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生物的繁殖发育,是油气生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动力条件:细菌活动:细菌的作用实质是将有机物质中的氧硫氮特别是氢富集起来细菌和催化剂均是在特定阶段作用较为显著,加速有机质降解生油、生气。
放射性作用可不断提供游离的氢温度与时间是一对同时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温度是最持久和最有效的作用因素。
,10、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阶段及一般模式(现代生油四个模式)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深度:沉积界面—1500m温度:10-60C 动力:细菌活动反应性质:生物化学降解主要产物: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成熟石油和大量干酪根。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深度:1500—4000m 温度:60—180C 动力:热力作用和粘土的催化作用反应性质:热降解主要产物:大量石油和湿气、挥发性物质、残留干酪根。
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深度:4000-7000m温度:180-250C动力:热力作用转化反应性质:石油热裂解与热焦化主要产物:大量C-C链断裂,液态烃急剧减少。
生成少量水、二氧化碳和氮深部高温生气阶段:深度:6000-7000m温度:>250动力因素:热力因素转化反应性质:变质作用主要产物:生成稳定的干气甲烷、固态沥青和石墨。
11、储集岩必备的两个特性为孔隙性和渗透性。
岩石的孔渗性是反映岩石储存流体和运输流体的能力的重要参数。
孔隙度:孔隙体积与储层岩石体积之比依据孔隙成因,分为原生孔和次生孔两种依据孔隙相互之间关系,将储层孔隙分为相互联通的孔隙和孤立孔隙据岩石中的孔隙大小及其对流体作用的不同,将孔隙划分为: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微毛细管孔隙按其对流体渗流的影响,分为:有效孔隙和无效孔隙12、依据孔隙大小和连通情况,分为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总孔隙度(率)或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总孔隙度越大,岩石中孔隙空间越大)有效孔隙度(率)或连通孔隙度:岩样中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连通孔隙体积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13、岩石渗透性:一定压力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绝对渗透率:(K)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单相)存在,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和化学反应,且流体的流动符合达西直线渗滤定律时,所测得的渗透率对于液体:K=QuL/(P.-P)A相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岩石孔隙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用Ko、Kg、Kw表示相对渗透率:(Ko/K、Kg/K、Kw/K)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14、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渗透率一般随有效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碎屑岩储集层:有效孔隙度与渗透率的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碳酸盐岩:有效孔隙度与渗透率无明显关系15、饱和度:油、气、水在储层孔隙中的含量分别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气、水的饱和度(So、Sw、Sg)。
束缚水饱和度(Swc):油气储层中所含有的一定数量的不可动水的饱和度关系:随着该相流体的饱和度增加,其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均增加。
16、碎屑岩碎屑岩储集层主要包括各种砂岩、砂砾岩、砾岩、粉砂岩等碎屑沉积岩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连通关系,是影响储集岩渗透能力的主要因素喉道类型:孔隙缩小型:孔吼比接近1,颗粒支撑,漂浮状,φ,k高缩颈状吼道:孔吼比大于1,颗粒支撑,漂浮状,φ高,k中片状或弯片状吼道:孔吼比接近1φ、k低管束状吼道:孔吼比接近1φ、k极低喉道和空隙的不同配置关系可以使储集层呈现不同的性质17、毛细管压力曲线:毛细管压力与孔喉半径的关系:pc=2σcosθ/R水银饱和度与水银体积关系:S=V/φVf排驱压力(p d)孔喉系统中,最大连通孔隙所对应的毛细管压力。
最大连通孔隙喉道半径:(R d)饱和度中值毛细管压力(p c50)孔隙喉道半径中值(R50) 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分数(S min%)(束缚水饱和度)退汞效率=S r/S max18、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因素:沉积环境:(主要因素)碎屑颗粒的成分:一般由性质坚硬、遇水不溶解不膨胀、遇油不吸附碎屑颗粒组成的砂岩储油性能好;反之则差。
岩屑颗粒的度和分选程度:在一般情况下,颗粒的分选程度越好,孔隙度和渗透率也越高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当岩石由等大小的球体颗粒组成时,其孔隙度与颗粒大小无关杂基含量:杂基含量大的砂体孔渗性较低。
沉积构造:平行于层面渗透率最大,垂直于层面渗透率最小成岩作用:(次要因素)机械压实作用:压实强度增加,砂岩孔隙度明显降低胶结作用:胶结物的成分含量及胶结类型、产状对储集性能有影响。
溶解作用:次生溶孔的形成可表现为对岩屑颗粒的溶解。
19、盖层类型:a按岩性分类(1)泥质岩类盖层:泥岩、页岩等,粒细、致密、渗透率低是良好的盖层(2)蒸发岩类盖层:盐岩·膏岩是最佳的类盖层(3)碳酸盐岩类盖层:泥灰岩、泥灰砂岩,但易溶蚀形成缝洞其他类盖层:铝土岩、火成岩、煤层等b按分布范围分类(区域性盖层局部性盖层)20、盖层封闭油气机理:物性封闭、超压封闭、烃浓度封闭。
21、初次运移:油气自烃源岩向储集层或运载层中的运移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或运载层中后的一切运移22、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途径•方向及时期相态:石油初次运移时的相态以游离相站主导地位,而水溶相气溶相居其次。
天然气初次运移的相态有水溶相和游离相动力:正常压实产生的剩余流体压力、欠压实作用、蒙脱石脱水作用、流体热增压作用、有机质的生烃作用、渗淅作用、胶结和重结晶作用、扩散作用、毛细管压力、构造应力。
方向:对于一个碎屑岩沉积盆地,从微观上看,泥岩->砂岩从宏观上看深部->浅部,盆地中心->盆地边缘。
通道:较大孔隙和微层理面、微裂缝、构造裂缝、断裂、有机质或干酪根网络时期:初次运移的时期是指烃源岩从开始排烃到终止排烃的整个时期,主要时期是有机质热演化成熟阶段:晚期压实吸收阶段烃源岩有效排烃厚度:烃源岩能够有效排出烃类的厚度,一般认为是10-30米。
23、二次运移的相态•动力•阻力•通道及方向相态:石油主要呈游离态,也可以有水溶相和气溶相天然气存在于水溶相、油溶相、气相和扩散相油相发生二次运移的临界饱和度为10%-30%是合适的阻力:毛细管压力、吸附力动力:浮力、水动力、构造应力、分子扩散(浓度差存在)通道:连通孔隙、裂隙、断层、底层不整合面方向:石油和天然气总是沿着渗透性最好、阻力最小、从高流体势区向低流体势运移。
从盆地整体上看,油气运移的方向总是由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和盆地中的古凸起运移,由深部底层向浅部地层运移。
24、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时期:二次运移是初次运移的继续--连续的过程;一般,大规模二次运移时期应该是主要生油期之后或同时发生的第一次构造运动时期。
二次运移三个阶段:油气到达圈闭之前在运载层中的运移、油气在圈闭范围内的运移、油气藏遭破坏和改造造成油气再分布运移。
油气二次运移距离的影响因素:区域构造背景;储集层的岩性、岩相变化、地层不整合断层分布及其性质、水动力条件等。
25、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一各场所。
圈闭组成:储集层、盖层、遮挡物圈闭大小度量:最大有效容积(圈闭能容纳油气的最大体积)26、油气藏:指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
(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最基本单元)含水边界:油水界面与储(油)层底面的交线(以内无水)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储(油)层顶面的交线(以外无油)2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展开)充足的油气来源(烃源条件):(烃源岩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组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