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春训班仓储人员

二00九年元月

一、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1、新质量标准发布实施时间是:1999年11月1日发布,2000

年4月1日实施。

2、稻谷质量标准:

GB1350——1986《稻谷》发布实施12年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相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1)、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整精米: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成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4/5)的米粒。

整精米率: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比。

谷外糙米:稻谷由于机械损伤等原因形成的糙米。

(2)、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在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3)、质量要求:

①、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等级,出糙率:一等≥79.0%、二等≥77.0%、三等≥75.0%、四等≥73.0%、

五等≥71.0%。整精米率:全部是≥50.0%。水分:≤13.5%。杂质:≤1.0%。色泽、气味正常。

②、粳稻谷出糙率:一等≥81.0%、二等≥79.0%、三等≥77.0%、四等≥75.0%、五等≥73.0%。整精米率:全部是≥60.0%。水分:≤14.5%。杂质:≤1.0%。色泽、气味正常。

各类稻谷以三等为中等标准,低于五等的为等外稻谷。稻谷中混有其它类稻谷不超过5.0%。各类稻谷中黄粒米不超过1.0%。各类稻谷中谷外糙米不超过2.0%。

3、小麦质量标准:

GB1351——1986《小麦》是1986年修订的,十几年来由于农业种植品种的变化,小麦粉加工企业要求的变化,使粮食生产结构和粮食购销矛盾更为突出,原标准已经滞后。新标准把原标准中小麦皮色和粒质六类分为九类,并对小麦同色比例,硬质率进行调整,把北方冬小麦、南方冬小麦、春小麦质量指标合并为一个质量指标。

分类:根据小麦的皮色、粒质和播种季节分类。

(1)、白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2)、白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3)、白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4)、白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

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5)、红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6)、红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7)、红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8)、红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9)、混合小麦:不符合以上各条规定的小麦。

新的《小麦》国家标准批准发布。

2008年元月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新的《小麦》国家标准(GB1351——2008),新标准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改:

(1)、将小麦由9类调整为5类,即将原标准的白硬冬、白硬春、白软冬、白软春、红硬冬、红硬春、红软冬、红软春、混合等9类调整为硬白、软白、硬红、软红和混合等5类。规定小麦季节分类在合同等随行文件中或在包装上标注。

(2)、采用硬度指数代替角质率和粉质率作为硬、软及混合小麦的分类判定指标,采用硬度仪检验小麦硬度,规定硬度指数大于等于60的为硬麦,小于等于45的为软麦,介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麦。

(3)、参照国际标准,调整了中等(三等)小麦不完善粒的限量指标,由原标准的6.0%调整为8.0%。

(4)、明确规定供人食用小麦的卫生要求必须符合《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饲料小麦的卫生要求必须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

(5)、增加了检验规则和标签标识的规定,提出了应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名称、类别、等级、产地、收获年度和月份等要求。

二、稻谷、小麦的储藏技术:

(一)、稻谷的储藏。

1、稻谷的储藏特点:

稻谷具有谷壳保护,对外界湿热和虫害能起到一定的抵抗作用,谷壳的含水量低于米粒,这一特性有利于储藏。

稻谷籽粒表面粗糙,散落性小,空隙度大,易受外界空气影响,这一特点有利于粮堆内外空气的对流和交换,有利于粮堆湿热空气的散发,但同时也易受外界湿热的影响。

稻谷的胶体结构疏松,对高温作用的抗性较弱,每经历一次高温就会引起品质劣变,主要表现为陈化速度加快,稻谷的水分和温度越高,对稻谷品质的影响也越大。

籼稻谷无明显的后熟期,粳稻谷也只有四周左右,因此稻谷在短期内可完成后熟作用,只要条件适宜即可发芽。稻谷发芽所需的水分较低,对氧的需求量也不太严格,因此稻谷收获时如不及时干燥或入

库后水分较高、吸湿结露等均会造成发芽。

稻谷收获时正值高温、高湿季节如不及时脱粒、干燥会出现发热现象,结果使米粒变黄,俗称“沤黄米”。产生黄变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结果,或是由于米粒内的糖与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之间进行的化学反应。稻谷黄变后,不仅影响到稻谷的各项品质,而且同时也降低稻谷的储藏稳定性。稻谷入库后也会出现黄变,温度越高、水分越大变黄的程度也越显著。

2、稻谷的储藏措施:

(1)、控制水分。

稻谷收获后要及时进行干燥,将水分降到安全水分范围以内,如确实没有条件降水,入库后要控制相应的储藏温度,以避免出现发热生霉,稻谷相对安全水分:温度在150C稻谷水分在16.0%以下,温度在20——250C稻谷水分在15.0%以下,温度在300C稻谷水分在13.5%以下,温度在350C稻谷水分在13.0%以下。

(2)、适时通风降温、降湿。

新稻谷入库后应利用晴好有利天气进行间隙式循环通风降湿,把水分降到安全水分以内,并要做到采用压入式通风方法,勤翻粮面降温散湿,防止粮面结露和粮堆内湿热积聚引起发热霉变,确保稻谷安全储藏。

(3)、密闭保冷,防止虫害。

对于符合安全水分或冬季经过通风降温的稻谷要及时密闭储藏,这样可以延缓粮温回升,为储粮提供良好的环境,有效地防止虫霉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