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合集下载

主要粮食品种国家质量及卫生标准

主要粮食品种国家质量及卫生标准

主要粮食品种国家质量及卫生标准主要粮食品种国家质量及卫生标准在现代社会,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

而粮食品种国家质量及卫生标准则是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为我国的一名农业技术工作者,我深知粮食品种国家质量及卫生标准的重要性。

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个人经验和专业知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国家质量及卫生标准的现状与发展,希望通过全面的评估,为读者呈现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1. 主要粮食品种国家质量及卫生标准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国家质量及卫生标准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

在谷物类中,我国的水稻和小麦国家质量标准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且在卫生标准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而在油料作物方面,大豆和油菜籽的国家质量标准也逐渐趋于完善,卫生标准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监管。

而在杂粮类中,玉米和高粱等作物的国家质量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中,其卫生标准也得到了提升。

然而,尽管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国家质量及卫生标准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些地方政府对粮食品种国家质量及卫生标准的重视不够,导致一些地方的粮食质量和卫生水平仍然不尽如人意。

一些粮食生产企业缺乏对国家标准的认知和重视,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违规行为。

再次,粮食品种国家质量及卫生标准的监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和品质。

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国家质量及卫生标准的现状还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

2. 主要粮食品种国家质量及卫生标准的发展远景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推动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主要粮食品种国家质量及卫生标准的发展应该朝着以下方向努力。

应该加大对主要粮食品种国家质量及卫生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以增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对国家标准的重视和认知。

应该加强对粮食生产企业和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推动企业遵守国家标准。

稻谷质量标准

稻谷质量标准

稻谷质量标准稻谷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效益。

为了规范稻谷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稻谷质量标准,以保障粮食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外观、理化指标、加工品质等方面介绍稻谷的质量标准。

首先,稻谷的外观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外观应该清洁整齐,无杂质、异物和霉变,籽粒饱满、色泽均匀。

籽粒的大小、形状也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不得有破碎、变形的情况。

其次,理化指标是评定稻谷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中水分含量是影响稻谷贮存和加工品质的关键因素,国家标准规定稻谷水分含量不得高于15%。

此外,还要求稻谷的杂质含量、不完善粒率、整精米率、碎米率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以保证稻谷的品质。

另外,加工品质也是评定稻谷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稻谷的加工品质直接关系到大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国家标准对稻谷的加工品质要求严格,包括大米的垩白率、整精米率、米粒完整度等指标都有详细的规定,以确保加工出的大米质量优良。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稻谷的质量标准还包括了籽粒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等方面的要求。

包括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等指标都有具体的要求,以保证稻谷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

总的来说,稻谷的质量标准是为了保证粮食的品质和安全,确保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粮食的营养价值。

只有严格执行这些质量标准,才能保证稻谷和大米的质量优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营养的粮食产品。

因此,各地农业部门和粮食生产企业都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稻谷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和贮存,确保稻谷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粮食产品。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稻谷质量标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和生产者的质量意识,推动我国稻谷产业的健康发展。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2009年春训班仓储人员学习材料二00九年元月一、主要粮食质量标准:1、新质量标准发布实施时间是:1999年11月1日发布,2000年4月1日实施。

2、稻谷质量标准:GB1350——1986《稻谷》发布实施12年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相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1)、新增内容:——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整精米: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成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4/5)的米粒。

整精米率: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比。

谷外糙米:稻谷由于机械损伤等原因形成的糙米。

(2)、主要修订内容:——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不在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与早籼稻谷相同。

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

(3)、质量要求:①、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等级,出糙率: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

整精米率:全部是≥%。

水分:≤%。

杂质:≤%。

色泽、气味正常。

②、粳稻谷出糙率: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

整精米率:全部是≥%。

水分:≤%。

杂质:≤%。

色泽、气味正常。

各类稻谷以三等为中等标准,低于五等的为等外稻谷。

稻谷中混有其它类稻谷不超过%。

各类稻谷中黄粒米不超过%。

各类稻谷中谷外糙米不超过%。

3、小麦质量标准:GB1351——1986《小麦》是1986年修订的,十几年来由于农业种植品种的变化,小麦粉加工企业要求的变化,使粮食生产结构和粮食购销矛盾更为突出,原标准已经滞后。

稻谷质量标准

稻谷质量标准

稻谷质量标准稻谷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为了保障稻谷的质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稻谷质量标准,以确保稻谷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

首先,稻谷的外观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优质稻谷应具有饱满、颗粒饱满、色泽自然的外观。

颗粒应整齐、饱满,无破碎、变形等情况。

同时,稻谷的外观也包括了杂质和霉变情况的评定,优质稻谷应该无杂质、无霉变。

其次,稻谷的水分含量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稻谷变质,过低则会影响稻谷的加工质量。

因此,稻谷的水分含量应该符合国家标准,通常在14%左右。

除了外观和水分含量外,稻谷的储存质量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稻谷的储存质量包括了稻谷的完整性、干燥性和不易发霉等特点。

优质稻谷应该具有完整的颗粒,干燥透气,不易受潮发霉。

另外,稻谷的加工质量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稻谷的加工质量包括了稻米的出米率、整米率、碎米率等指标。

优质稻谷应该具有高出米率、高整米率,低碎米率。

总的来说,稻谷的质量标准是多方面综合评定的结果,不仅包括了外观、水分含量,还包括了储存质量和加工质量等多个方面。

只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稻谷,才能保证其质量安全,才能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

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选择适当的稻种、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以保证稻谷的质量。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稻谷质量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稻谷进行淘汰和整治,确保市场上的稻谷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总之,稻谷质量标准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执行稻谷质量标准,才能保证稻谷的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

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稻谷质量标准,共同努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粮食产品的标准国家标准

粮食产品的标准国家标准

粮食产品的标准国家标准
粮食产品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
的身体健康。

为了保障粮食产品的质量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对粮食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了规范。

首先,粮食产品的国家标准对原料的选择和采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选用原
料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严禁使用过期、变质、霉变等不合格的原料。

同时,对原料的质量、品种、产地等也有详细的规定,以确保原料的安全和合格。

其次,国家标准对粮食产品的加工工艺和生产流程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在生产
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严格控制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稳定。

同时,对生产设备的选择和维护也有相应的规定,以保证产品生产的合格性和稳定性。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粮食产品的储存和运输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在储存过程中,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卫生标准和储存条件,防止产品受到污染和变质。

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保鲜措施,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和变质。

总之,粮食产品的国家标准是保障人们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执行国
家标准,确保粮食产品的质量安全,才能让人们放心食用。

希望生产企业和相关部门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共同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这几项品质指标,决定三大原粮是否宜存

这几项品质指标,决定三大原粮是否宜存

这⼏项品质指标,决定三⼤原粮是否宜存⼀:⼩麦储存品质指标项⽬宜存轻度不宜存重度不宜存⾊泽、⽓味正常正常基本正常⾯筋吸⽔量/%≥180<180-品尝评分值≥70≥60且<70<60判定标准:检验结果显⽰⾊泽、⽓味、⾯筋吸⽔量和品尝评分值均符合“宜存”标准,判定为宜存⼩麦,适宜继续储存;⾊泽、⽓味正常,⾯筋吸⽔量和品尝评分值有⼀项符合“轻度不宜存”,判定为轻度不宜存⼩麦,应尽快轮换处理;⾊泽、⽓味和⾯筋吸⽔量有⼀项符合“重度不宜存”判定为重度不宜存⼩麦,应⽴即安排出库。

因⾊泽、⽓味判定为重度不宜存的,还应报告品尝评分值检验结果。

⼆、籼、粳稻⾕储存品质指标籼稻⾕储存品质指标项⽬宜存轻度不宜存重度不宜存⾊泽、⽓味正常正常基本正常脂肪酸值/mg/100g≤30.0≤37.0>37.0品尝评分值≥70≥60<60粳稻⾕储存品质指标项⽬宜存轻度不宜存重度不宜存⾊泽、⽓味正常正常基本正常脂肪酸值/mg/100g≤25.0≤35.0>35.0品尝评分值≥70≥60<60判定标准:检验结果显⽰⾊泽、⽓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均符合“宜存”规定的,判定为宜存,适宜继续储存;⾊泽、⽓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均符合“轻度不宜存”规定的,判定为轻度不宜存,应尽快安排出库;⾊泽、⽓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有⼀项符合“重度不宜存”的,判定为重度不宜存,应⽴即安排出库。

因⾊泽、⽓味判定为重度不宜存的,还应报告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检验结果。

三、⽟⽶储存品质指标项⽬宜存轻度不宜存重度不宜存⾊泽、⽓味正常正常基本正常脂肪酸值/mg/100g≤50.0≤78.0>78.0品尝评分值≥70≥60<60判定标准:检验结果显⽰⾊泽、⽓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均符合“宜存”规定的,判定为宜存,适宜继续储存;⾊泽、⽓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均符合“轻度不宜存”规定的,判定为轻度不宜存,应尽快安排出库;⾊泽、⽓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有⼀项符合“重度不宜存”的,判定为重度不宜存,应⽴即安排出库。

大米执行标准 19266

大米执行标准 19266

大米执行标准 19266大米是我国人民饮食中的主要粮食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大米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大米的执行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国家对大米的执行标准进行了规范,其中《大米执行标准 19266》是对大米质量的具体规定,下面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大米执行标准 19266对大米的外观和色泽进行了规定。

大米应该呈现出白色或微黄色,有光泽,米粒完整,无杂质,无霉变、变色和异味。

这些规定保证了大米的外观和色泽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保证了大米的品质。

其次,大米执行标准 19266对大米的水分和含水量进行了规定。

大米的水分含量应该在14%以下,含水量应该在15%以下。

这些规定保证了大米的口感和储存质量,避免了大米因水分含量过高而容易发霉和变质。

另外,大米执行标准 19266对大米的储存和包装进行了规定。

大米应该储存在通风、干燥、清洁的仓库中,包装应该符合食品包装卫生标准,保证大米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保持其品质。

此外,大米执行标准 19266还对大米的加工和加工过程进行了规定。

大米的加工过程应该符合食品加工卫生标准,生产工艺应该科学合理,保证大米的品质和卫生安全。

最后,大米执行标准 19266对大米的质量指标进行了规定。

包括碎米率、脱壳率、垩白粒率、整精米率、不完善粒、糙米率等多项指标,这些指标的规定保证了大米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总的来说,《大米执行标准 19266》对大米的质量、卫生安全、生产加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保证了大米的品质和卫生安全。

作为大米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我们应该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生产和选择购买,保证大米的品质和安全,让人民吃的放心、安心。

玉米等级标准表

玉米等级标准表

玉米等级标准表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为了确保粮食的质量和市场的公平竞争,各国都有相应的标准和等级制度来对玉米进行评估和归类。

在中国,玉米等级标准表是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的,旨在规范市场交易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根据中国的玉米等级标准表,玉米主要以外观、品质和杂质控制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以下是各个等级的详细描述:一等品玉米:粒大而饱满,形状完整,颜色金黄鲜亮,质地坚实。

没有霉斑和病斑,无异味。

含水量在14%以下,杂质率低于0.5%。

二等品玉米:粒形较一等品稍小,颜色较浅一些,质地仍然坚实。

粒表面有少量的霉斑或病斑,但不影响品质。

含水量在16%以下,杂质率低于1%。

三等品玉米:粒形大小不一,有些粒表面有较为明显的霉斑和病斑。

含水量在18%以下,杂质率低于2%。

四等品玉米:粒形大小不规则,颜色较为暗淡。

粒表面有较多的霉斑和病斑,含水量较高。

杂质率在2%以上。

五等品玉米:粒形大小不一,颜色暗淡,粒表面有严重的霉斑和病斑。

含水量高于20%,杂质率高于3%。

根据等级的不同,玉米的用途也有所区别。

一等品玉米通常用于食品加工和动物饲料生产,因其品质好、营养丰富;二等品玉米则主要用于玉米油和淀粉的加工;三等品玉米则多用于酿酒和发酵行业。

在市场交易中,玉米等级标准表是对玉米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根据等级的不同,价格也会有所差异。

一等品的玉米因其高品质受到市场青睐,价格相对较高;而五等品的玉米因其质量较差,一般用于工业加工或者饲料,价格相对较低。

玉米等级标准表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提高消费者对粮食的信心。

同时,玉米的等级评定也有助于农民提高玉米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玉米等级标准表在市场交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仍然需要加强执行和监管的力度。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检验工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玉米等级标准的行为,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权益。

粮食等级划分标准表

粮食等级划分标准表

粮食等级划分标准表
粮食等级划分标准表是根据粮食的质量特征和卫生安全要求,将粮食分为不同等级的标准表。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粮食等级划分标准表:
等级 | 外观特征 | 含杂率 | 霉变变质率 | 水分含量 | 脂肪酸值 |
色泽 | 杂质 | 异物 | 异味
-----|---------|--------|-----------|----------|----------|------|------|------|----
-
一等 | 颗粒饱满,色泽鲜亮,无霉变变质| ≤1% | ≤1‰ | ≤14% |
≤1.5 | 金黄色 | 无 | 无 | 无
二等 | 颗粒饱满,色泽较亮,轻微霉变变质| ≤2% | ≤3‰ | ≤16% | ≤7 | 浅黄色 | 能够清除 | 有少量小异物 | 无
三等 | 颗粒饱满,色泽稍暗,有一定霉变变质| ≤3% | ≤5‰ |
≤18% | ≤15 | 浅黄色 | 能够剔除 | 有较多异物 | 可有轻微异味
四等 | 颗粒不饱满,色泽较暗,霉变变质较严重| ≤4% | ≤6‰ |
≤20% | ≤25 | 深黄色 | 不能剔除 | 有大量异物 | 可有明显异味
五等 | 颗粒不饱满,色泽暗淡,用途受限| ≤5% | ≤7‰ | ≤22% |
>25 | 深黄色 | 不能剔除 | 有致病异物 | 有明显异味
上述表格仅为示例,实际粮食等级划分标准可能会因国家、地区、粮食类型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划分粮食等级的标准可根据当地的法规、行业标准或者质检要求进行制定。

稻谷检验的几个标准(一)

稻谷检验的几个标准(一)

稻谷检验的几个标准(一)引言概述:稻谷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利益。

因此,为确保稻谷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稻谷的检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稻谷检验的几个标准,包括稻谷的外观、质量参数、化学成分、生物学指标和卫生指标,以及总结检验结果的方法。

正文:1. 稻谷的外观- 外观颜色:稻谷的颜色应该均匀一致,不应出现杂色或变色现象。

- 外观形状:稻谷的形状应该完整、饱满,无折断、碎粒或畸形等问题。

- 表皮质量:稻谷的表皮应该完整,无破损或裂纹。

2. 稻谷的质量参数- 粒重:稻谷的粒重应达到一定标准,一般为大米的500粒重。

- 大米出糙率:稻谷糙米的百分比,一般要求在70%以上。

- 不完善粒率:稻谷中不完整粒的百分比,通常要求在3%以下。

3. 稻谷的化学成分- 水分含量:稻谷中的水分含量对储存和加工具有重要影响,一般要求在14%以下。

- 脂肪含量:稻谷中的脂肪含量与大米的风味和口感密切相关,通常要求在2%以下。

- 蛋白质含量:稻谷中蛋白质含量是评价米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要求在7-9%之间。

4. 稻谷的生物学指标- 杂质含量:稻谷中的杂质会降低大米的质量,包括石子、土块、树枝等,通常要求在0.5%以下。

- 除杂率:稻谷中除杂的效果,一般要求在90%以上。

- 异物含量:稻谷中的异物可能来自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要求在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范围内。

5. 稻谷的卫生指标- 病虫害检测:稻谷中可能存在病虫害,如真菌、细菌等,需进行检测以保证大米的安全。

- 农残检测:稻谷中的农残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需要对稻谷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总结:稻谷检验是确保稻谷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稻谷外观、质量参数、化学成分、生物学指标和卫生指标的检测,可以评估稻谷的质量状况,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稻谷检验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以确保稻谷质量符合国内外贸易标准和消费者的需求。

三等稻谷质量标准

三等稻谷质量标准

三等稻谷质量标准一、引言稻谷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等稻谷作为稻谷等级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需求和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等稻谷的质量标准,以期提高对相关领域的认识和了解。

二、三等稻谷的定义和分类三等稻谷是指在稻谷质量等级中,低于一等、二等稻谷,但高于四等、五等稻谷的稻谷。

根据国家标准,三等稻谷的粒形、色泽、杂质、水分、不完善粒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从产地来看,三等稻谷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如东北、长江中下游等地区。

三、三等稻谷的质量标准1.粒形:三等稻谷的粒形应基本完整,允许有少量破碎粒,但不得超过一定比例。

粒形整齐度适中,不应有明显的畸形粒。

2.色泽:三等稻谷的色泽应为正常的淡黄色或浅棕色,不应有明显的色泽异常。

允许有少量黄粒米,但不得超过一定比例。

3.杂质:三等稻谷中的杂质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包括石子、土块、秸秆等。

杂质含量过高会影响稻谷的加工品质和食用安全。

4.水分:三等稻谷的水分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过高或过低的水分含量都会影响稻谷的储存和加工。

在储存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分含量,以防霉变。

5.不完善粒:三等稻谷中允许有一定比例的不完善粒,如病斑粒、虫蚀粒等。

但不完善粒的比例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稻谷的整体质量。

四、三等稻谷的应用和市场前景三等稻谷虽然质量稍逊于一等、二等稻谷,但在某些领域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例如,三等稻谷可用于制作饲料、酿造米酒等。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多样化,对三等稻谷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三等稻谷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前景。

为了提高三等稻谷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有必要加强其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通过改进加工工艺,可以将三等稻谷加工成优质米粉、米糕等食品,满足消费者对口感和营养的需求。

此外,还可以将三等稻谷用于生物质能源、环保材料等领域的开发,拓展其应用范围。

最新大米国家质量标准

最新大米国家质量标准

最新大米国家质量标准
大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标准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我国不断完善大米的国家质量标准,以确保大米的质量安全。

最新的大米国家质量标准将为大米生产和销售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最新的大米国家质量标准。

首先,最新的大米国家质量标准将更加严格地规定大米的外观和质量。

大米的外观包括米粒的色泽、大小、完整度等方面,而质量则包括大米的含水量、杂质含量、破碎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严格规定将有助于提高大米的整体质量,保证消费者购买到的大米符合国家标准。

其次,最新的大米国家质量标准将更加注重大米的营养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大米的营养价值也成为消费者选择大米的重要因素。

因此,最新的国家质量标准将对大米中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更加细致的规定,包括蛋白质含量、维生素含量、矿物质含量等。

这将有助于消费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所购买的大米的营养价值,从而更好地满足健康饮食的需求。

此外,最新的大米国家质量标准还将更加注重大米的安全性。

在大米生产过程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因此,最新的国家质量标准将对大米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以确保消费者购买到的大米安全无虞。

总的来说,最新的大米国家质量标准将为大米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大米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大米的需求。

同时,这也将促进大米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大米产业向高质量、安全性的方向迈进。

希望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认真遵守最新的大米国家质量标准,共同推动大米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有关粮食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有关粮食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粮食不完善粒检测 板的设计与使用
中央储备粮盐城直属库 李学富
粮食不完善粒是反映原粮质量的重要 指标。在粮食入库和储存期间,定期检测 和准确掌握粮食不完善率含量,对保证粮 食储藏安全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在 现有检测条件下,粮食不完善粒的检验器 材还比较简陋,在试验方法中也没有对分 析盘作出统一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检验样
13
三、技术参数
1、盖板外形尺寸37×30×1.3cm;盖板内层镶嵌 有32×25cm的磁性展板。
2、基座外形尺寸37×30 ×2.5cm;基座上设置有7 个定位凹槽,其内部尺寸与主板以及配套仪器的外部 形状、尺寸相互对应。
3、主板外形尺寸20×24×1cm,背光源采用3014 高亮贴片灯条,电源采用12V,500MA的变压器,可 通过变压器接220V电压;
氧气浓度的安全检测氧气浓度的安全检测使用氧气检测仪前首先将氧气检测使用氧气检测仪前首先将氧气检测仪在常态下进入自检模式在证实处于正常仪在常态下进入自检模式在证实处于正常状态后开始对氮气储粮现场或粮食熏蒸放状态后开始对氮气储粮现场或粮食熏蒸放毒散气后仓内氧气浓度进行检测当仓内氧毒散气后仓内氧气浓度进行检测当仓内氧气浓度达到低或高报警点时检测仪开始报气浓度达到低或高报警点时检测仪开始报36五结束语五结束语便携式粮情检测箱是粮食中心库监管人员出便携式粮情检测箱是粮食中心库监管人员出外巡查的常用工具箱是保证库外政策性粮食安外巡查的常用工具箱是保证库外政策性粮食安全储藏的有效措施之一便携式粮情检测箱的研全储藏的有效措施之一便携式粮情检测箱的研制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粮食中心库对库外政策制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粮食中心库对库外政策性粮食的监控能力和检测水平改变了以往监管性粮食的监控能力和检测水平改变了以往监管人员到达现场人员到达现场后发后发现所需要的粮情检测器材未带现所需要的粮情检测器材未带而无法及时检查的被动局面实现了粮情检测工而无法及时检查的被动局面实现了粮情检测工具可以随时集中携带就地组合安装实时准确具可以随时集中携带就地组合安装实时准确检测的目检测的目的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2009年春训班仓储人员学习材料二00九年元月一、主要粮食质量标准:1、新质量标准发布实施时间是:1999年11月1日发布,2000年4月1日实施。

2、稻谷质量标准:GB1350——1986《稻谷》发布实施12年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相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1)、新增内容:——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整精米: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成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4/5)的米粒。

整精米率: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比。

谷外糙米:稻谷由于机械损伤等原因形成的糙米。

(2)、主要修订内容:——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在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

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3)、质量要求:①、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等级,出糙率:一等≥79.0%、二等≥77.0%、三等≥75.0%、四等≥73.0%、五等≥71.0%。

整精米率:全部是≥50.0%。

水分:≤13.5%。

杂质:≤1.0%。

色泽、气味正常。

②、粳稻谷出糙率:一等≥81.0%、二等≥79.0%、三等≥77.0%、四等≥75.0%、五等≥73.0%。

整精米率:全部是≥60.0%。

水分:≤14.5%。

杂质:≤1.0%。

色泽、气味正常。

各类稻谷以三等为中等标准,低于五等的为等外稻谷。

稻谷中混有其它类稻谷不超过5.0%。

各类稻谷中黄粒米不超过1.0%。

各类稻谷中谷外糙米不超过2.0%。

3、小麦质量标准:GB1351——1986《小麦》是1986年修订的,十几年来由于农业种植品种的变化,小麦粉加工企业要求的变化,使粮食生产结构和粮食购销矛盾更为突出,原标准已经滞后。

粮食及其加工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粮食及其加工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粮食及其加工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粮食是我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粮食及其加工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食品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粮食及其加工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一、粮食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1.谷物类粮食的质量标准:(1)外观特征:颖果完整,色泽自然,没有霉烂、虫害等;(2)湿度:不同种类的谷物,湿度标准不同,通常为13%以下;(3)不纯物质:不同种类的谷物,不纯物质标准不同,如杂质、矿物质含量、草籽、土壤等;(4)生霉株及霉菌毒素:谷物中的霉菌会产生有毒物质,如黄曲霉毒素、赤霉素、玉米赤霉毒素等,需要进行检验;(5)脂肪酸值:主要适用于油料作物,检验油脂酸价、过氧化值等;(6)嗅觉和口感:通过嗅觉和口感来判断谷物是否有异味和异味。

2.粮食加工品的质量标准:(1)食品安全指标: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指标等;(2)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3)添加剂:对于一些加工品,如面粉、饼干、调味品等,需要检验是否有添加剂,如防腐剂、着色剂等;(4)食品加工工艺:包括糊化度、黏度、颗粒度等。

检验方法:(1)外观检查:通过肉眼观察,检查是否有霉变、虫害、异味等;(2)化学分析:采用化学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等,检测重金属、残留农药等;(3)微生物检验:采用微生物培养方法,如总大肠菌群、霉菌菌落总数等;(4)pH值检测:通过酸碱中间物质的含量,判断食品的酸碱度;(5)红外光谱法:通过物质的光谱特点,判断食品成分是否符合标准。

二、粮食及其加工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的重要性1.保障食品安全:粮食及其加工品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的实施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保障公众健康。

2.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食品浪费: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的实施可以促使生产者加强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次品率和食品浪费。

粮食质量标准

粮食质量标准

粮食质量标准
粮食质量标准是指国家或地区对粮食的质量进行评定和监管的标准。

粮食质量标准一般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
1. 外观要求: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标准。

2. 种籽要求:包括种籽的完整性、干净度、纯度等方面的要求。

3. 内容物要求:包括水分含量、杂质含量、硬度、口感等方面的要求。

4. 营养成分要求:包括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糖分含量、维生素含
量等方面的要求。

5. 防霉要求:包括霉菌含量、霉变程度等方面的要求。

6. 农药残留要求:包括农药残留量的限制。

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质量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当地的农
业生产情况、人口需求和法律法规等因素制定。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
保障粮食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和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国际准则GB玉米质量指标

国际准则GB玉米质量指标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等级容重/g/L不完善粒含量%杂质含量%水分含量%色泽、气味总量生霉粒量1≥720≤4.0 ≤2.0≤1.0≤14.0正常2 ≥685 ≤6.03≥650 ≤8.04≥620≤10.05 ≥590 ≤15.0等外<590—注:“—”为不作要求;二、玉米霉菌毒素一、玉米及其副产物DDGS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1.1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有人对筛出的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B1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二、霉变玉米的危害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 黄曲霉毒素是由一组真菌黄曲霉、曲霉等产生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真菌毒素,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试验证明,黄曲霉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损害肝脏,故它是一类肝毒素;哺乳动物的细胞培养液中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时,便可使细胞致死,所以它又是一类细胞毒素;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认定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生物代谢产物;我国粮食及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是:20μg/kg玉米、花生仁、花生油、玉米胚油B1,10μg/kg大米、其他食用油,5μg/kg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B1,不得检出婴儿代乳食品;霉变玉米中还往往同时存在呕吐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DON是单端孢霉稀族真菌毒素中一种分子量较小的代谢物,是由各种镰刀菌,尤其是禾谷镰孢菌产生的;其产毒菌株适宜在阴凉、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当谷物的水分含量为22%时,在很短的时间内,谷物即可产生大量的呕吐毒素;呕吐毒素养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人中毒后会产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腹泻,还可有全身无力、口干、流涎,少数患者有发烧、颜面潮红等症状;畜禽呕吐毒素中毒后一般表现为厌食、呕吐、腹泻,影响免疫和繁殖机能,并导致血磷和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下降;我国建议供人食用的谷物DON含量不得超过1mg/kg,小麦、面粉、玉米、玉米粉均应≤1000μg/kg; 玉米赤霉烯酮简称ZEN是由在潮湿环境下生长的镰刀菌群主要是真菌禾谷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雌激素真菌毒素;它首先是从赤霉病玉米中分离出来的,主要存在于玉米和玉米制品中,小麦、大麦、高梁、大米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它具有较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癌作用,可引起动物发生雌激素中毒症;我国粮食卫生标准中规定小麦、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为60μg/kg;可见,人畜食用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后,会出现霉毒素中毒现象,能够诱发肝癌、免疫和生殖机能下降等疾病,急性中毒还能产生恶心、呕吐、头疼、头晕、腹痛、腹泻等症状;人畜长期食用低剂量的霉变玉米,毒素会在体内沉积;特别是对动物而言,毒素会在动物肌肉组织有很高含量的残留,而正常烹饪过程不会对它有破坏,也就是说,它可以通过动物组织对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并且这种有害物质的残留远远比药物残留危害严重得多;因此,产生霉变的玉米应集中收购、专仓储存、及时送质检机构检测,经检验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只能作为工业用粮定向销售,严防流入口粮市场和用于饲料加工;三、如何鉴别和处理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3.1鉴别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发霉玉米的特征是玉米胚芽部变黑或变暗,有明显发霉气味;玉米发霉后经水洗有时不易轻易看出,且霉味不浓,但其胚芽部颜色发暗,破开外皮可以发现内部发黑,这种玉米一般出现在夏秋季节;霉玉米鉴别方法一般可以参考如下:1、发霉后的玉米表现玉米皮特别容易分离;2、观察胚芽,玉米胚芽内部有较大的黑色或深灰色区域为发霉的玉米,在底部有一小点黑色为优质的玉米;3、在口感上,好玉米越吃越甜,霉玉米放在口中咀嚼味道是很苦的;4、在饱满度上,霉玉米比重低,籽粒不饱满,取一把放在水中有漂浮的颗粒; 3.2处理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一、物理脱毒法1、水洗法:将发霉的玉米磨成碎粉,倒进缸中,加入3-4倍的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搅拌换水2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2、脱胚去毒法: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加5-6倍的清水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3、用石灰水浸法;将发霉玉米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颗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玉米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然后静止0.5-5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1%以上;二、化学脱毒法1、碱煮处理法;按每1000克发霉玉米加入清水3000克,再加入500克苏打粉或1000克石灰共煮,待煮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2、中草药熏蒸法;用含芳香油的中草药如山苍子油在60℃条件下熏蒸发霉玉米,对黄曲霉毒素有解毒去毒的作用;栓皮能加速黄曲霉毒素的氧化而解其毒性;四、国家对玉米中霉菌毒素含量的最大允许量根据中国国家有关规定,上述各种毒素的最高限量分别为:黄曲霉毒素 20μg/kg,烟曲霉毒素500μg/kg,赭曲霉毒素20μg/kg,T-2毒素80μg/kg,呕吐毒素500μg/kg,玉米赤霉烯酮 100μg/kg;中国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要求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允许量为≤50μg/kg,而我国粮食及食品中对玉米的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是:20μg/kg;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中规定,玉米霉菌总数允许量为<40×103个/克,但是霉菌总数并不能代表玉米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程度;最准确的方法是检验各种毒素的含量;在中国,玉米生霉粒比重南方高于北方,黑龙江重于辽宁和吉林;年景不好的时候,大部分玉米生霉粒都会超过2%;2007年秋季,东北、河北、山东等地在玉米收获期间都普遍降雨,可以预计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比较普遍和严重;我国建议供人食用的谷物DON含量不得超过1mg/kg,小麦、面粉、玉米、玉米粉均应≤1000μg/kg;同时我国也遵循国际上的标准制定了我国的霉菌毒素含量标准,分别是:黄曲霉AFB1:5ppb、呕吐霉素DON:1000ppb、赤霉烯酮:500ppbppb是什么意思μg/kg;。

水稻质量标准

水稻质量标准

水稻质量标准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的质量标准直接关系到粮食的品质和安全,因此制定和执行水稻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围绕水稻质量标准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首先,水稻的质量标准应包括外观、化学成分、加工品质等多个方面。

外观是最直观的衡量水稻质量的指标,主要包括米粒的大小、形状、色泽等。

而化学成分则包括水稻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如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等。

此外,加工品质也是衡量水稻质量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加工后的米饭外观、口感、风味等。

其次,水稻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水质等因素都会对水稻的生长和品质产生影响。

因此,制定水稻质量标准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地方特色和品种特性纳入考量范围,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另外,水稻质量标准的执行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水稻的品质达到标准要求。

同时,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水稻,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处置,以免影响整体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水稻质量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粮食品质和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需要不断进行科研和实践,完善和提高水稻质量标准,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综上所述,水稻质量标准的制定、执行和完善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才能确保水稻的品质和安全,为人民生活提供优质的粮食保障。

希望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能够加强研究和实践,共同努力,为水稻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1 、新质量标准发布实施时间是:1999 年11 月1 日发布,2000 年4 月1 日实施。

2、稻谷质量标准:GB1350——1986 《稻谷》发布实施12 年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作用,伴有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相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1)、新增内容:——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整精米: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成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 4/5)的米粒。

整精米率: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比。

谷外糙米:稻谷由于机械损伤等原因形成的糙米。

(2)、主要修订内容:——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在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

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3)、质量要求:①、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等级, 出糙率:一等≥79.0%、二等≥77.0%、三等≥75.0%、四等≥73.0%、五等≥71.0%。

整精米率:全部是≥50.0%。

水分:≤13.5% 。

杂质:≤1.0% 。

色泽、气味正常。

②、粳稻谷出糙率:一等≥81.0%、二等≥79.0%、三等≥77.0%、四等≥75.0%、五等≥73.0%。

整精米率:全部是≥60.0%。

水分:≤14.5%。

杂质:≤1.0% 。

色泽、气味正常。

各类稻谷以三等为中等标准,低于五等的为等外稻谷。

稻谷中混有其它类稻谷不超过5.0%。

各类稻谷中黄粒米不超过1.0%。

各类稻谷中谷外糙米不超过2.0%。

3 、小麦质量标准:GB1351——1986 《小麦》是1986 年修订的,十几年来由于农业种植品种的变化,小麦粉加工企业要求的变化,使粮食生产结构和粮食购销矛盾更为突出,原标准已经滞后。

水稻质量标准

水稻质量标准

水稻质量标准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其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

水稻质量标准是指对水稻的品质、外观、营养成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的标准。

制定水稻质量标准,有利于提高水稻的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水稻质量标准应包括水稻的外观品质。

水稻的外观品质是指水稻的形状、色泽、大小等方面的特征。

好的水稻应该颗粒饱满,色泽自然,无杂质,外观整齐。

水稻外观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的市场竞争力和食用价值。

因此,水稻质量标准应对水稻的外观品质进行明确的规定,以保证水稻的外观品质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

其次,水稻质量标准应包括水稻的营养成分。

水稻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之一,其营养成分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水稻中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的含量是衡量水稻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

因此,水稻质量标准应对水稻的营养成分进行严格的要求,以保证水稻的营养价值符合人们的健康需求。

另外,水稻质量标准还应包括水稻的品质特征。

水稻的品质特征是指水稻的口感、香味、储存性等方面的特点。

优质的水稻应该口感细腻,香味浓郁,储存性好。

水稻的品质特征直接关系到水稻的食用品质和加工价值。

因此,水稻质量标准应对水稻的品质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要求,以保证水稻的品质特征符合人们的食用需求和加工需求。

最后,水稻质量标准的执行是保证水稻质量的关键。

制定了水稻质量标准之后,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检验机制来确保执行的有效性。

只有执行到位,水稻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水稻质量标准的执行是制定水稻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水稻质量的关键所在。

总之,水稻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水稻质量的重要手段。

水稻质量标准应该包括水稻的外观品质、营养成分、品质特征等方面的要求,并且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检验机制来确保执行的有效性。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水稻的质量,提高水稻的市场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春训班仓储人员学习材料二00九年元月一、主要粮食质量标准:1、新质量标准发布实施时间是:1999年11月1日发布,2000年4月1日实施。

2、稻谷质量标准:GB1350——1986《稻谷》发布实施12年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相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1)、新增内容:——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整精米: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成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4/5)的米粒。

整精米率: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比。

谷外糙米:稻谷由于机械损伤等原因形成的糙米。

(2)、主要修订内容:——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在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

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3)、质量要求:①、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等级,出糙率:一等≥79.0%、二等≥77.0%、三等≥75.0%、四等≥73.0%、五等≥71.0%。

整精米率:全部是≥50.0%。

水分:≤13.5%。

杂质:≤1.0%。

色泽、气味正常。

②、粳稻谷出糙率:一等≥81.0%、二等≥79.0%、三等≥77.0%、四等≥75.0%、五等≥73.0%。

整精米率:全部是≥60.0%。

水分:≤14.5%。

杂质:≤1.0%。

色泽、气味正常。

各类稻谷以三等为中等标准,低于五等的为等外稻谷。

稻谷中混有其它类稻谷不超过5.0%。

各类稻谷中黄粒米不超过1.0%。

各类稻谷中谷外糙米不超过2.0%。

3、小麦质量标准:GB1351——1986《小麦》是1986年修订的,十几年来由于农业种植品种的变化,小麦粉加工企业要求的变化,使粮食生产结构和粮食购销矛盾更为突出,原标准已经滞后。

新标准把原标准中小麦皮色和粒质六类分为九类,并对小麦同色比例,硬质率进行调整,把北方冬小麦、南方冬小麦、春小麦质量指标合并为一个质量指标。

分类:根据小麦的皮色、粒质和播种季节分类。

(1)、白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2)、白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3)、白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4)、白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5)、红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6)、红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7)、红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8)、红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9)、混合小麦:不符合以上各条规定的小麦。

新的《小麦》国家标准批准发布。

2008年元月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新的《小麦》国家标准(GB1351——2008),新标准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改:(1)、将小麦由9类调整为5类,即将原标准的白硬冬、白硬春、白软冬、白软春、红硬冬、红硬春、红软冬、红软春、混合等9类调整为硬白、软白、硬红、软红和混合等5类。

规定小麦季节分类在合同等随行文件中或在包装上标注。

(2)、采用硬度指数代替角质率和粉质率作为硬、软及混合小麦的分类判定指标,采用硬度仪检验小麦硬度,规定硬度指数大于等于60的为硬麦,小于等于45的为软麦,介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麦。

(3)、参照国际标准,调整了中等(三等)小麦不完善粒的限量指标,由原标准的6.0%调整为8.0%。

(4)、明确规定供人食用小麦的卫生要求必须符合《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饲料小麦的卫生要求必须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

(5)、增加了检验规则和标签标识的规定,提出了应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名称、类别、等级、产地、收获年度和月份等要求。

二、稻谷、小麦的储藏技术:(一)、稻谷的储藏。

1、稻谷的储藏特点:稻谷具有谷壳保护,对外界湿热和虫害能起到一定的抵抗作用,谷壳的含水量低于米粒,这一特性有利于储藏。

稻谷籽粒表面粗糙,散落性小,空隙度大,易受外界空气影响,这一特点有利于粮堆内外空气的对流和交换,有利于粮堆湿热空气的散发,但同时也易受外界湿热的影响。

稻谷的胶体结构疏松,对高温作用的抗性较弱,每经历一次高温就会引起品质劣变,主要表现为陈化速度加快,稻谷的水分和温度越高,对稻谷品质的影响也越大。

籼稻谷无明显的后熟期,粳稻谷也只有四周左右,因此稻谷在短期内可完成后熟作用,只要条件适宜即可发芽。

稻谷发芽所需的水分较低,对氧的需求量也不太严格,因此稻谷收获时如不及时干燥或入库后水分较高、吸湿结露等均会造成发芽。

稻谷收获时正值高温、高湿季节如不及时脱粒、干燥会出现发热现象,结果使米粒变黄,俗称“沤黄米”。

产生黄变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结果,或是由于米粒内的糖与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之间进行的化学反应。

稻谷黄变后,不仅影响到稻谷的各项品质,而且同时也降低稻谷的储藏稳定性。

稻谷入库后也会出现黄变,温度越高、水分越大变黄的程度也越显著。

2、稻谷的储藏措施:(1)、控制水分。

稻谷收获后要及时进行干燥,将水分降到安全水分范围以内,如确实没有条件降水,入库后要控制相应的储藏温度,以避免出现发热生霉,稻谷相对安全水分:温度在150C稻谷水分在16.0%以下,温度在20——250C稻谷水分在15.0%以下,温度在300C稻谷水分在13.5%以下,温度在350C稻谷水分在13.0%以下。

(2)、适时通风降温、降湿。

新稻谷入库后应利用晴好有利天气进行间隙式循环通风降湿,把水分降到安全水分以内,并要做到采用压入式通风方法,勤翻粮面降温散湿,防止粮面结露和粮堆内湿热积聚引起发热霉变,确保稻谷安全储藏。

(3)、密闭保冷,防止虫害。

对于符合安全水分或冬季经过通风降温的稻谷要及时密闭储藏,这样可以延缓粮温回升,为储粮提供良好的环境,有效地防止虫霉危害,延缓稻谷陈化速度,保持原有品质。

对于水分较高并且要求过夏的稻谷,冬季应加强通风降温,把粮温降到00C左右进行密闭储藏。

(4)、“三低”储藏。

“三低”:就是低温、低氧、低剂量。

将“三低”综合储藏技术用于稻谷储藏,可有效地防止虫霉危害,延缓稻谷陈化。

条件是水分在安全范围以内、基本无虫、杂质少、粮温在50C以内,用纤维板进行粮面密闭,起到隔热保冷和降氧作用,进入高温季节按每立方米1——1.5g磷化铝粉剂的用药量投入粮堆内,密封施药口,但是要确保气密性,牛皮纸不脱落、不漏气。

(二)、小麦的储藏。

1、小麦储藏特点:(1)、后熟期长。

小麦后熟期较长,大多数小麦的后熟期在1——2个月左右,少数品种在80天以上或在30天以下,一般红皮小麦比白小麦后熟期长,南方小麦比北方小麦后熟期长。

小麦在后熟期间极易产生水分转移、粮面结露和温度不正常上升的现象,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造成发热生霉和生虫现象。

入库小麦水分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因此小麦入库应严格控制水分,加强粮情检测,及时通风降湿。

(2)、吸湿性强。

小麦含有大量的亲水胶体物质,持水能力较强,容易吸湿,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小麦的平衡水分始终高于稻谷,其中白小麦比红小麦吸湿性强,软质比硬质小麦吸湿性强,未熟粒和破碎粒比完整粒吸湿性强,因此在雾天、阴雨天及湿度较大时应防止小麦吸湿关好门窗。

(3)、耐高温。

小麦具有良好的抗温度能力,在一定的高温范围内均能较好地保持生命活力,尤其是耐高温,水分在17.0%以下时,温度只要不超过540C,仍然能保持生命力。

温度过高会引起小麦蛋白质变性,影响种用品质和工艺品质。

小麦蛋白质变性的温度与水分有关,充分干燥的小麦在700C条件下放置7天,面筋质无明显变化,小麦水分越低,对高温的抗性越强。

(4)、易感染害虫。

小麦是害虫感染率较高的粮种,除少数专食性害虫外,几乎能被所有害虫危害,其中以玉米象和麦蛾最为严重。

其主要原因是小麦的营养成分与害虫的生理需要接近,此外小麦收获和入库时气温较高,正值害虫大量发生阶段,所以容易遭受虫害。

小麦遭受虫害后,生活力下降,工艺品质和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5)、易出现褐胚。

小麦在储藏期间,胚部颜色由浅到深变成茶色、褐色或黑色,这种现象称为褐胚,这是由于糖类物质和氨基酸或蛋白质缩合而成的褐色物质所致,此外微生物的侵害也是导致褐胚的原因之一,褐胚小麦生活力下降,工艺品质和营养品质受到影响。

2、主要储藏措施:(1)、高温密闭储藏。

趁热进仓,密闭保管,这是我国储藏小麦的传统方法。

主要是通过日晒降低水分,同时在暴晒和入仓密闭过程中起到高温杀虫制菌的作用,也起到促进小麦后熟作用的完成,这种方法简便易行。

(2)、低温储藏。

小麦保持一定的低温,对于种子寿命,保持品质具有显著作用。

因此,利用冬季严寒低温进行机械通风降温,将粮温降到00C左右,然后采取全仓密闭,粮面钎维板密闭等方法保冷,对防治粮堆中的越冬害虫,保持小麦品质均有较好的效果。

(3)、自然降氧储藏。

小麦入库后,如水分在12.5%以下可用纤维板密闭,利用粮温高、后熟期间生理活性旺感、呼吸强度大的特点进行自然降氧,将氧浓度降到0.2%以下,可以有效地防止虫霉危害。

除上述储藏外还可以在低温、降氧的基础上,辅以低剂量磷化铝,用药量为每立方米1——1.5g进行“三低”储藏,这样更有利于防止虫霉危害和保持小麦品质。

三、虫害防治:(一)、常见储粮害虫。

储粮害虫是指:危害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和半产品的昆虫和螨类。

十大主要害虫:米象、玉米象、绿豆象、蚕豆象、豌豆象、咖啡豆象、大谷盗、谷蠹、麦蛾、印度谷蛾。

(1)、玉米象。

分布:全世界,国内普遍发生。

危害:食性复杂,主要危害禾谷类及其它淀粉类植物性储藏物品,其中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受害最为严重。

由于对粮食的蛀蚀而造成粮粒的破损和破裂,常易引起后期性储粮害虫的大量发生,属于重要的初期性储粮害虫。

主要形态特征:体长3——4.5mm,圆筒形,褐色至黑褐色,头部向前延伸呈象鼻状。

幼虫:体长2.5——3mm,乳白色,无足形,背部隆起,腹面平坦,腹部第1——3腹节背面各被两条横皱纹分成三个部分。

生活习性:我省每年发生3——4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