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课件
人教版七上历史思维导图 ppt课件
![人教版七上历史思维导图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301090f18583d04964598c.png)
ppt课件
12
☆研究教材---解决教什么?
3.思维导图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ppt课件
13
☆研究教材---解决教什么?
3.思维导图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ppt课件
14
☆研究教材---解决教什么?
3.思维导图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ppt课件
15
☆研究教材---解决教什么?
3.思维导图
第16课 三国鼎立
ppt课件
16
☆研究教材---解决教什么?
3.思维导图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 的内迁
ppt课件
17
☆研究教材---解决教什么?
3.思维导图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ppt课件
18
☆研究教材---解决教什么?
3.思维导图
第19课 北魏统治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民族大交融
☆研究教材---解决教什么?
3.思维导图
第1课 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ppt课件
1
☆研究教材---解决教什么?
3.思维导图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ppt课件
2
☆研究教材---解决教什么?
3.思维导图
第3课 远古人类
ppt课件
3
☆研究教材---解决教什么?
3.思维导图
第4课 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ppt课件
4
☆研究教材---解决教什么?
3.思维导图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ppt课件
5
☆研究教材---解决教什么?
3.思维导图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全册思维导图(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全册思维导图(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edf1a0b14e852458fb57b1.png)
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
![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edd49e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6.png)
2021/10/107第8课源自百家争鸣2021/10/10
8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2021/10/10
9
2021/10/10
10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2021/10/10
11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2021/10/10
12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2021/10/10
13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2021/10/10
14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2021/10/10
15
第16课 三国鼎立
2021/10/10
16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2021/10/10
17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2021/10/10
18
第19课 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021/10/10
第1课 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2021/10/10
1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2021/10/10
2
第3课 远古人类
2021/10/10
3
第4课 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2021/10/10
4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2021/10/10
5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2021/10/10
6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9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2021/10/10
20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朝代更替示意图
东北
魏
十六国 北魏 北朝魏 齐
西
西魏 北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思维导图课件(共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思维导图课件(共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609dd14dd36a32d737581ee.png)
交通上:统一车辆 和道路的宽窄
军事上:南伐越族修灵渠; 北击匈奴筑长城(西起临洮, 东至辽东)
赋税沉重;徭役、兵 役繁重;刑法残酷; 秦二世更加残暴
直接原因:遇雨 误期,按律当斩
时间: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领导人:陈胜、吴广
过程:在陈建立 张楚政权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原因
项羽
巨鹿之战:前207年, 以少胜多
作用: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大大加强
采纳董仲舒“罢 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建议
在长安兴 办太学
作用:从此,儒学居于 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 所推崇,影响深远。
汉武帝巩固 大一统王朝
思想
军事
统一调配物资, 平抑物价
派卫青、霍去病 反击匈奴
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 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后期:项羽、 刘邦起义
刘邦
攻占咸阳, 秦朝灭亡 (前207年)
秦末农民 大起义
时间:前206-前202年 双方:项羽和刘邦
前期:陈 胜、吴广 起义
楚汉 之争
目的:争夺帝位 结果:刘邦胜利
结果:失败
刘邦胜利原因:得 到民心;招揽人才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农民大起义,革 命首创精神。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时间:前202年
措施:重视农业生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都城:长安
西汉的建立
产,提倡以农为本;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 徭役;重视“以德
化民”,废除严刑
休养生息政策
苛法;提倡勤俭治
原因:经济凋敝;
国,反对奢侈浮华。
秦亡教训
西汉建立和
措施:让士兵还乡 务农;将奴婢释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件(图片版)(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件(图片版)(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85edb62f8c75fbfc77db2ca.png)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
小结: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 革命以 英国为 中心,1 8世纪6 0年代 珍妮纺 纱机问 世标志 工业革 命开始 ,1885 年瓦特 蒸汽机 问世大 大推动 了机器 的普及 和推广 ,将人 类推入 “蒸汽 时代” 。
•
•
第 二 部 分 : 第二次 工业革 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电 的应用
•
启发——勾画课本提到的珍妮纺纱机 、改良 蒸汽机 等发明 创造, 展示课 前准备 图片, 启发学 生思考 工业革 命时期 的其他 发明。
•
设问——工业革命最初从哪个产业兴 起以及 兴起原 因。过 渡到对 工业革 命概况 的讲解 。
•
解答——学生回答产业,老师分析原 因
•
推演——由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推 演出机 器技术 和交通 运输的 技术革 新,讲 解工业 革命概 况。
•
第 一 部 分 : 第一次 工业革 命
•
设疑——简要解释何为工业革命之后 ,提出 “‘工 业革命 ’首先 从英国 开始的 条件有 哪些” 这一问 题,让 学生带 着问题 阅读该 部分内 容,并 勾画重 点。( 板书问 题)
•
解惑——从劳动力、资本、技术、市 场等方 面解答 上一问 题,引 用《共 产党宣 言》中 的句加 以辅助 解释。 (分点 板书答 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之思维导图与必背知识点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之思维导图与必背知识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9147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c.png)
北至长城一带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公元前230年一公元前221年
西到陇西
地方:郡县制
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开苗灵零
皇帝
定 都成阳
巩固统一措施
北至长城一带
中央:承相、太尉、御史大夫
统 一 文字 统 一 货市 统一度量面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东到东海
秦朝疆城
南达南海
18
1、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机构设有丞相(掌管行政)、 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 控。地方建立郡县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4、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9Hale Waihona Puke 神类丰富 数里众多 工艺高超
铜缆 司母戊鼎 泥范铸造法
青铜器
原始社会后期
禁祀
战争
农牧业
官制 法
刑法 医 药天文历
商周时期
记事内容
甲骨文
造字方法
王歌荣首次发现
指事
会意
形声
10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铜镜。 2、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3、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 字。 4、 1899年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文。 5、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 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7、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约 40%都是象形字。 8、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 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8d52853186bceb19e8bb99.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ppt课 件完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第16课 三国鼎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第19课 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件(图片版)(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件(图片版)(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c76c7764b73f242336c5f6f.png)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第19课 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演示课件
![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e7d48cc77da26925c5b051.png)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12
第13课
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兴亡
13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4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5
第16课
三国鼎立
16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17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8
第19课
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9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1课 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
第 2课
原始农耕生活
2
第 3课
远古人类
3
第4课
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4
第 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5
第 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6
第 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7
第 8课
百家争鸣
8
第 9课
秦统一中国
9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10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1
20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全)(22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全)(22页)](https://img.taocdn.com/s3/m/0748d51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b.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全)(22页)一、史前时期1. 人类的起源:约三四百万年前,人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进化而来。
2. 中国的史前时期: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
4.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会人工取火,会磨光和钻孔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二、原始农耕生活1.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饲养家畜,会制作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2.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陕西西安的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种植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饲养家畜,会制作彩陶。
三、炎帝与黄帝1. 炎帝:传说中神农氏的化身,教民开垦耕种,制作工具,教人们通商交换。
2. 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3. 炎黄战蚩尤:炎帝和黄帝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4. 禅让制:传说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尧、舜、禹三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四、夏商西周的更迭1. 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
2. 商汤灭夏: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都城多次迁移,直到盘庚迁都到殷,才稳定下来。
3. 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大战中击败商朝,商纣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五、西周的分封制1. 分封制的实施: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
寓言两则
.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翻译
•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 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 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 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 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 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君的 耳朵里.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 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 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 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来得好啊.
.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 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 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 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是没有空气的。你的一举一 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中活动,怎么还担心 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 星、辰不也是会掉下来的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 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 不会伤害到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 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 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 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 呢?” 经过这个人的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 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也】很高兴。
.
古今异义: 穿:古义是挖掘、开凿,今义是把衣、鞋、 袜等套在身体相应部位上。
道:古义是说,今义是道路。
对:古义是回答,今义是正确。
特别句式: 判断句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倒装句:问之于丁氏
国人闻之于宋君 通假字: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通“德”感激的意思. 省略句:常一人居(于)外 (丁氏)告人曰 (人们)曰:“丁氏穿 井得一人”
• 七年级上册历史1~20课思维导图
.
第1课 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
第3课 远古人类
.
第4课 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第8课 百家争鸣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
第16课 三国鼎立
.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
第19课 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