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1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一)意象与意境的定义①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
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物象)。
②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③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冷萧的清秋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二)常见的意象: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恻。
诗歌鉴赏之意象(一)
诗歌鉴赏之意象(⼀)⾃古以来,由于农耕环境的闭塞,“天⼈合⼀”的哲学精神的影响,中国⽂⼈的⼼灵都留下⼭⽔⽥园的烙印。
到了南朝,谢灵运的诗作⽇益露出⼭⽔诗的端倪;魏晋政治⿊暗,不少⽂⼈⼠⼦便寄情⼭⽔,笑傲江湖;迨及唐代,王摩诘、孟浩然更是着⼒绘写流泉村落。
对⼤千万物的钟爱这⼀“⾃然情结”,在历代落魄⽂⼈⾝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贾岛、柳永,不⼀⽽⾜。
云游⼭川的经历,耕读⼈家的环境,更为其观照⾃然万物提供了便利。
他们往往借外物寄托个⼈⼼志,在吟啸之中⼀浇⼼中块垒。
那么,什么是“意象”?从语义学的⾓度看,“意象”包含“意”与“象”两个⽅⾯。
所谓“意”,指诗⼈主观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感情(情、理);所谓“象”,指作为审美客体的现实⽣活中的景物、事象、物景,声⾳、⾊彩、⽓味以及想象中的万物皆属此列。
“意象”便是创作主体关于意、象的审美创造的产物。
由于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是“表现”,在“意”与“象”之间,“意”是“象”的主宰,“象”是“意”的载体。
“⼭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写之”(刘熙载《艺概》),此语也适⽤于诗。
当然,此时的“烟霞”、“草⽊”也便是意象了。
(意象是蕴含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诗歌的创作⼗分讲究含蓄、凝练,诗⼈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是“⾔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志。
这⾥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意象既可以是⼈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意象”⼀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
刘勰《⽂⼼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意象⽽运⽄”⼀语。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中的物象。
“物”是个外延极⼴的概念。
除了诗⼈的“我”⽽外,天地间的⼀切包括⽇⽉星⾠、⼭川草⽊、亭台楼阁等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全都是“物”,⽤南宋诗⼈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
(完整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课件
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 边州。”
2. 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 “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 昌龄《参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
4. 羌笛。(胡笳、琵琶)凄切之音,常让征 夫怆然泪下。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 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愁苦。
2、古诗常见意象集释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 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 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1、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 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 铃》)
3. 南浦。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 《南浦别》)
2008高考【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 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
诗歌鉴赏
之 意象与意境
一、知识准备
1、基本概念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 的客观物象,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意境——群体意象构成的整体画面, 营造出某种氛围,传达出诗歌的情 感。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 意境: 这些意象组成了凄清苍凉的画面,
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请找出诗词中的意象
思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 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3.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只答“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全面的,还应答出 “为什么”而哀伤。
(绘景——析境——悟情)
检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 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鉴赏之 意象与意境
基础感知:
思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又叫意象。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
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
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象= 象(客观物象)+ 意(主观情感)
请找出诗词中的意象
思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图景画面。 “意境”,是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与诗人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在整体上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教用)
鉴赏古典诗词的意象、意境
一、意象与意境 意象——融合情思的景(物)象 意境——意象+氛围
二、怎样鉴赏意象、意境? 1.抓意象,揣摩诗人感情。 2.析意境,探知诗人感情。 3.透过意象表面,挖掘深层含义。
三、答题步骤 景→境→情
22
长城、楼兰:指边关、战争。表精忠爱国,誓
死报国的决心
8
乐器乐曲类
羌笛、胡笳、芦管、胡琴:多表达边关将士的 思乡与忧怨之情。 琵琶:表相思、送别、怀旧、献愁供恨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梅花落:曲调名。表思念。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 情。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雄奇险峻的画面,营造了一种雄浑、苍凉的氛围。
14
常见的组合: 1、山水田园诗。幽美宁静、清新淳朴、自 然恬淡 2、边塞诗:开阔雄浑、苍凉悲慨 3、羁旅思乡:萧条冷寂、荒凉寂寥 4、春天图景:绚丽繁盛 5、6、
15
常见的意境定位词(术语):一般组合成四个字。 1、幽静、清幽、幽美、幽深、幽远、 2、恬静、宁静、安宁、安祥、空灵、渺远、澄澈、空旷、深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 曲,为绮靡之音。暗喻君主昏庸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来自乐舞曲,主 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
杨柳”,表怀念征人
9
诗歌意象有规律,把握技巧好记忆; 杜鹃猿鸣话凄凉,雨打梧桐离别意; 冰雪蝉鸣喻高洁,凌寒坚韧松梅喻; 挺拔翠竹亮风节,斗雪菊花傲骨义; 落日黄昏迟暮感,流水落红伤春去; 红豆寄寓相思情,送别长亭共短亭; 羁旅驿站游子意,望月听笛乡情浓; 蓑衣斗笠指隐士,渔樵垂钓闲适情; 鸳鸯连理生死恋,孤城关山戍卒行。
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二、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 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辽宁 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 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写“物”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 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 格节操、思想感情。 分析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 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 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倚仗,依靠 答案:“依”字有 ___________之意,写出 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 拟人的修辞 解释)运用 ____________手法,(修辞)不仅 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 写柳,更形象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诗歌鉴赏的意象和意境
在。如何傲。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
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1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目前世 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 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 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
她的朦胧、她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把对 祖国经典著作推荐和引用,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的最好途径。 2.从个性化的阅读中品位作品文化的意蕴
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
的智慧和创造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 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 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 态度。 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 化正在消失,而且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 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很少了 解自已的传统文化,造成用方块砖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 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习并传播中 华文化经典,是当仁不让的使命。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 的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 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那么, 怎么样在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颈联描写独具匠心,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歌内容赏 析其意境。 【参考答案】颈联选取芳草、归燕、落花、浴蚕等典型的 春天场景和田园景象, (步骤一)。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 的氛围,具有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步骤二)。表达了作 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步骤三)。
特别提示 :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
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 进行具体阐释。
课堂对点练习
寄赠吴门故人① [清]汪琬 Nhomakorabea遥羡风流顾恺之②,爱翻新曲复残棋。 家临绿水长洲苑③,人在青山短簿祠。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 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
[注]①吴门故人:是指作者的挚友顾苓。他在明亡之后隐居不仕,吟 赏山水,棋曲自娱,颇得人生乐趣。而作者此时却羁身宦途,不能 尽游赏之乐。②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博学多才。③长洲 苑,短簿祠:苏州游览胜地。
鉴赏古代诗歌的 意象与意境
1、基本概念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 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意境——群体意象构成的整体画 面,营造出某种氛围,传达出诗歌 的情感。
㈠谈谈意境
•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 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 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 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熟记:【答题步骤】
• ①找意象,组画面。 (描画面) • ②析特点,设意境。 (点意境)(必须用 专业术语) • ③表感情,明作用。(析情感)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答案示例】: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 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 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 去, (步骤一:描画面) 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阔的气 势, (步骤二:点意境)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一、诗歌的意境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
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
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
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
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
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二、诗歌的意象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
有人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
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
“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
“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
“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
“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
“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
“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
“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
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或漂泊流浪:
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
或身世浮沉: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
难。
(张可久)
或相见又别:
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 轼)
或时时相隔
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
(刘 安)
(3)不同物象可以有相同的表意功能
蓬草
浮萍
浪迹
流云
漂泊、流徙、客居
造句更有特色:意象组合回避动词,都是名 词铺排。(说意象)
(二)乐景和哀景
关乎情感生成的重要概念
四组情景关系
乐景写乐情 哀景写哀情 乐景写哀情 哀景写乐情
(二)之 1、以乐景写乐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此诗用“寒水”、“山家”、“怪 禽”、“旷野”、“落日”等景物状 描出山村人烟稀少、寂静萧条的景象, 似乎要向读者传达一种悲凉的情绪, 但结尾笔锋陡转,一个“亲”字,诗 眼明丽,仿佛告知人们,这里正是一 片未受战乱而分外祥和山村乐土,表 现出诗人由惧转喜的心理变化和亲切 温馨的内心感受,流露出诗人对和平 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训练】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三)之 3、以乐景写哀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浓 艳明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 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但作者偏偏拿暖色调的客观景 物与羁旅思归的主观感受形成 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如 此谋诗,诗人的归心殷切如何, 自不待言。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一、什么叫意象?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
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人物。
例如: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秋风、落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常见意象及其特定意义:(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
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白云:思友、思亲。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3. 莼羹鲈脍。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4. 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 (鱼雁、青鸟、青鸾:代表书信、信使。
)5、捣衣”,也表达游子思亲。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意象意境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本诗写到的事物有:
邮票、母亲、船票、新娘、 坟墓、母亲、海峡、大陆。
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本 诗的意象?
——不是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读诗三步走
1、读题目
2、寻找五感可以感觉到的 事物
3、分析它们的深层含义
秋 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本诗的意象有哪些?)
(此首曲出现了“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1 0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们 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 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 哀愁。这是本诗流传千古的原因!)
第二节:铺叙俄罗斯河山风景 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
第三节:诗人怀着人所不知的 快乐详细描写农家生活的场景
《祖国》的作者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了俄罗斯原野 的景色,还详细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 受,以及和农民一起欢乐的场景。运用丰富的意 象: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 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 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打谷场丘堆满丰收 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 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 场面,写出了诗人忧郁和欣喜,叹惋和赞美等复 杂的感情,仿佛对俄罗斯的乡村大地,作了一次 有趣的巡礼。描写出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的画 面、绝妙的民俗图。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爱和对 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 的真挚感情 。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一、什么叫意象?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
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人物。
例如: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秋风、落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常见意象及其特定意义:(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白云思友、思亲。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鱼雁、青鸟、青鸾:代表书信、信使。
)5.捣衣也表达游子思亲。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6.小楼思恋故国、思乡怀人。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大学语文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情感》
柳树 柳——“柳”者 ,“留”也,柳枝依 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 怀人。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惜别怀远之情
柳絮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 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 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飘零之感、流离之恨 • 苏轼: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兴亡之感
•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 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 狂
•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 云:游子 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 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 天晴:欢愉 光明
• 金风:秋风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 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 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 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 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 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 的烦忧和愁苦。
•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
舟下建溪 方惟深
•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 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 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三尺: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 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作法律的代 称,也叫“三尺法”。
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 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 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 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 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 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8
梅花 象征高洁人格
• 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
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 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24
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 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 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 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 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 主。”辛弃疾有“美芹十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
树木类
树的曲直: 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 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 生命力 希望 活力 梧桐: 凄苦 柳: 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 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 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 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 人肺腑,名为杜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形象
意 象
作品人物
诗人自己 侧重理
侧重情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统 一
1.如果提问较笼统,按总分总的步骤作答。
答 题 步 骤 总 结 问 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景物)形象。 诗中的人物(景物)形象有何特点? ①概括特点;(总) ②具体分析;(分) ③感情意义。(总)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 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 哀叹昔盛今衰等。
另参考《统考导航》P28:古诗词中人物形象分类。
二、事物形象鉴赏
1.相关语句; 2.由表及里; 3.知人论世。
解题 思路
例4 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
赠别·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1.诗中的蜡烛带有伤感的特点。 2.“蜡烛有心”谐音双关,烛芯变成 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似乎 那夜流溢的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 的离别而伤心。 3.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 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例3
不规范答题举例
分析《独坐敬亭山》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不规范1:扩写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 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 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 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 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 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 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 有敬亭山了解了。
例5
山园小梅
林逋
梅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1.诗中的小梅不畏严寒,高洁美丽。 2.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后昂然盛开, 高洁美丽;颔联写梅花美丽的姿态和清幽 的香味;颈联写梅花对霜禽、粉蝶的诱惑, 也表现了梅花的美丽。 3.作者以梅花自喻,表现了卓然不群、超 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 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 金樽的豪华场面,又表现了隐居田园、不 慕荣利的高尚情操趣味。
练习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诉衷情) 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 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自己年 华已老被弃置不用,“身老沧洲”,但仍“心在天 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感慨。
答
2.如果提问较细,可不用以上答题步骤,问什 么答什么,但必须结合诗句具体展开。
一、人物形象鉴赏
1.解读描写手段; 2.借助诗中意象; 3.分析关键词句; 4.学会知人论世。
解题 思路
例1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本诗从哪几个方面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 该形象有何特点?试作分析。 【提示】解读描写手段
练2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 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 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 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 会见拂云长。
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 借竹告诉我们什么?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 竹净,风送竹香。 2.①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②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③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不规范2:不具体
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 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 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不规范3:答非所问
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 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 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 宦海浮沉。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傲和豪迈。
三、景物形象鉴赏
解题 思路
1.描摹景物; 2.感情技巧; 3.作品背景。
例6
《枫桥夜泊》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表现了什么情感?
1.景物: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 渔火、寒山寺、钟声。(用自己的话描述) 2.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3.写出羁旅者孤单寂寞、愁绪满怀的情感。
练3
1.“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1.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 2.特点:天真可爱,聪明机灵表现了小孩的聪明机灵。
例2
简要分析陆鸿渐这个人物形象? 【提示】借助诗中意象
1.他是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 2.前四句通过对其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 写,表现其高洁不俗。末两句通过西邻对其行 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他的潇洒疏放。 3.该形象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作者写“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 姓家,目的是什么?
目的在于唤起读者的想象,暗写乌衣巷 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 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四、意境鉴赏
客观景物 + 主观情感
意象
意境 意象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 小楼深巷
参考答案
1.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 又有点孤傲的人物形象。 2.“众鸟高飞、孤云独去”,写了山静而空的 特点,暗示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诗人自由 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 才是其惟一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 情”,愈是表现世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 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 3.该形象表现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 失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