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思路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要求,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十三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成效。
“十三五”以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1比2015年提高了约2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继续大幅下降,单位GDP用水量累计降低28%。
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6%。
再生资源利用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50%;废纸利用量约5490万吨;废钢利用量约2.6亿吨,替代62%品位铁精矿约4.1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450万吨,占国内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3.5%,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为325万吨、740 1.主要资源产出率(元/吨)=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不变价)÷主要资源实物消费量(亿吨)。
主要资源包括: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钢铁资源、有色金属资源(铜、铝、铅、锌、镍)、非金属资源(石灰石、磷、硫)、生物质资源(木材、谷物)。
—1—万吨、240万吨。
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
从国际看,一方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全球共识,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气候变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基本路径。
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系统部署新一轮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加速循环经济发展布局,应对全球资源环境新挑战。
另一方面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叠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受到非经济因素严重冲击,国际资源供应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对我国资源安全造成重大挑战。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引言概述:十四五规划是中国在2022年启动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发展1.1 宏观经济政策:十四五规划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1.2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创造业水平。
1.3 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科技创新2.1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经费比例,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2 促进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2.3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加强环境保护技术研发,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三、社会民生3.1 促进就业创业:加大就业扶贫力度,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3.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基本养老、医疗等保障水平。
3.3 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分配:加大教育医疗投入,提高教育医疗服务水平。
四、生态环境4.1 加强生态保护: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2 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绿色技术应用,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4.3 加强环境管理: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五、对外开放5.1 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积极参预全球经济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5.2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5.3 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材引进,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结语: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指导,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十四五”规划经济发展专题座谈会发言提纲
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十四五”规划经济发展专题座谈会发言提纲1. 简介•自我介绍:我是经济管理学院的副教授,长期从事经济发展研究和教学工作,对“十四五”规划经济发展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2. “十四五”规划背景分析•简述“十四五”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分析“十四五”期间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目标。
•探讨如何实现这些发展目标,分析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4.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分析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建议。
•阐述优化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5. 创新驱动与科技进步•探讨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析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推动创新驱动和科技进步的策略和措施。
6. 加强人力资源培养与教育•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培养与教育存在的问题。
•提出“十四五”期间加强人力资源培养与教育的建议。
•强调人力资源培养与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7. 发展乡村经济与农村革命•分析当前我国乡村经济和农村革命面临的挑战。
•提出“十四五”期间发展乡村经济和农村革命的策略和措施。
•阐述发展乡村经济与农村革命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8. 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分析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十四五”期间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9. 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分析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提出“十四五”期间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强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0. 总结与展望•总结“十四五”规划经济发展专题座谈会的发言内容。
•对未来经济发展提出展望和建议。
以上提纲仅为发言整理的初步思路,具体内容和细节待进一步完善。
在发言过程中,我将更加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各个方面的问题,为“十四五”规划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2021—2025年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021—2025年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开启社会现代化新_新征程的关键阶段,编制好全市“十四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__〕44号)和《_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_政发〔__〕_号),结合以往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1、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发为动力,深入实施“六个三”战略部署,全力打造“三个六”重点支撑,培育发展“四个在_”增长新动能,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动绿色循环发展,着力提升民生福祉,着力化解风险挑战,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开启建设社会现代化新_新征程,为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基本原则立足市情、放眼全局。
跳出_、站位全国,谋划_发展,深刻研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分析^p 国内外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发展动态与趋势,精准对接近年我市出台的中长期规划,准确把握_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阶段性特征,学习借鉴发达地市转型发展先进经验,提高规划编制的指导性、引领性。
系统谋划、项目支撑。
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好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总要求,聚焦“六个三”战略部署、“三个六”重点支撑、“四个在_”增长新动能,科学系统提出“十四五”发展的目标、定位、举措。
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支撑,是我校稳步发展、塑造品牌、实现升本目标的关键。
根据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特编制学校“十四五”(2021-2025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建设现状“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立足商科,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按照“商科优、工科强,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资结构趋于优化,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人才培养效益显著,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2014年启动“创新强校工程”建设,成效显著;2018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一)主要成效1.招生专业布局日趋合理“十三五”期间,学校结合自身办学基础和专业建设实际,建立主动适应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布局日趋合理。
专业大类由10个扩大至12个,招生专业数由29个扩大至51个,先后增加了中西面点工艺、药品经营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等15个专业,目前在校生规模达到21000人(含高职扩招),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专业布局目标,全面提升了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表1:2021年招生专业设置情况表2.专业建设成果较为丰硕学校全面推进专业建设和专业群建设,基本形成了12大校级重点专业群(见表2)。
各专业群大力实施内涵建设,不断积累建设成果,获得湖南省高职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4项,其中旅游管理专业群成功通过湖南省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项目立项。
“十三五”期间,学校为社会输送了近15751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新生报到率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2020年达到85.40%;历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7%以上。
主要成果详见下表3。
表2:校级重点“专业群”基本情况表3:专业建设主要成果统计表3.财经商贸特色日益鲜明在2021年开设的51个招生专业中,商科类专业有18个,建筑类、信息类、汽车类等工科类专业14个,教育与艺术类专业8个,医药类专业11个,形成了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主体,信息工程、智能工程、教育艺术、健康医药类专业为四翼的“一体四翼”专业结构,较好的适应了湖南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十四五近三年建设规划
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十四五近三年建设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我校加强建设、稳步发展、迎接评估、再上水平的关键阶段。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能够顺利通过我系各专业学位授予及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并以此为契机,实现迎评促建的目标,结合经济与管理科学实验室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经济与管理科学实验室现状(一)经济与管理科学实验室概况经济与管理科学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是校系共管的专业实验室,主要面向经济管理类各专业。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是我校最大的专业系,有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和财务管理六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员工59人,学生2141人。
实验室成立之初只有一间综合模拟实验室,兼职实验室主任一名,主要针对原有市场营销与旅游管理两个专业的部分实验课程,由于场地离系部较远,给日常管理也带来了很多困难。
近几年,在学校和系部的大力支持下,经济与管理科学实验室实现了跨越发展。
目前,本实验室有ERP实验室、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沙盘模拟实训室和综合模拟实验室等五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另有会计仿真实训室在建;实验室日常管理规范,现有实验室主任一名,专职实验管理员一名;课时量饱满,承担实验实训项目144项,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71040人时;服务教学与科研初见成效,依托实验室创业软件平台,由实验室教师指导学生在2011年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团队大赛中获优胜奖。
(二)各实验分室概况:1、ERP综合实验室主要为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提供实验平台,开设《企业经营实战演练》、《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十多门实验课程,并利用各种实验教学软件营造模拟的企业、政府等组织的运作环境,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政府等组织的运作流程。
《创业之星》模拟创业软件,全面模拟真实企业的创业运营管理过程,学生在虚拟商业社会中完成企业从注册、创建、运营、管理等所有决策,有效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公司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公司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XXX(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第1页目录第2页第3页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是我们公司的一个发展重要阶段,在这期间,我们公司必须达到管理有方、产品更新换代、成本管控到位、利润成倍数增长,同时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我们相信,经过我们内外结合、多管齐下的做法,企业今后五年的计划要达成也并不是一个梦!绝对是活生生的成功案例,因此,我们本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了XXX“十四五”战略规划的精神和要求,明确了企业“十四五”时期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战略定位、企业的发展的方向、企业的发展的近远期目标计划、企业目标达成的具体落实措施等内容,是“十四五”时期公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1页第一章企业发展的根本条件“十三五”期间,我们每人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亲眼目睹了企业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企业的稳步向前冲刺。
同时,我们公司也是紧紧抓住公司总体发展计划不放,紧紧咬住目标不松懈。
我们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业务规模、不断精益管理、不断提高智能生产的水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坚持产业链优化,让公司在社会占有越来越大的竞争力。
一、营业指数保稳增长概括而言,我们公司2019年的经济任务可以称得上达成的,也算是为企业“十三五”企业的发展的近远期目标计划画上美满句号。
在此人人斗争的五年来,累计新签业务合约额XXX亿元、实现营业收入XXX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XXX%、XXX%。
企业总资产、净货币资金存量分别由期初的XXX亿元和XXX万元增长到XXX亿元、XXX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XXX%、XXX%。
十三五末和期初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一年一个脚印,五年实现大跳跃。
二、宏伟蓝图赢全局“十三五”期间,公司以正确的发展观为指点思想,紧紧环绕着集团公司制定的“几步走”的发展偏向,以及《集团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思想理论,把握“稳步增长”的大格调和“狠、快、准”的技巧,以利润收益为目标,以做强做大为动力,以产物质量为先锋,提高快速占领市场的竞争力。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第一,概述“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一项国家级规划,旨在推进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高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着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加快建设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第二,发展思路1、强化政策指导。
加强政策研究,推出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改善法规体系,推动循环经济融入经济发展规划,完善产业政策对循环经济的布局,促进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市场体系。
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使循环经济发展更加有序,促进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支持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的市场主体,建立循环产业的投资管理平台,推动资源循环扩大利用,建立循环金融体系,扶持循环企业加快发展。
3、加强技术支持。
推动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加快创新价值链、经济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以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推动投资和技术引入,促进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动节能、环保、安全等技术创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进步。
4、强化社会参与。
强化社会育人,培养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人力资源,构建创新文化,引导社会参与循环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参与的活力。
第三,重点工作1、落实国家战略。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体系,实施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2、强化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市场、政府、银行、社会等各方机制的整合,推动形成规范的市场环境,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加强贷款、投资资金投向等管理,营造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环境。
3、推动产业转型。
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经济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提升循环经济产业竞争力,加强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企业投资研发,提升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产业的竞争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与工程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终稿)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修改稿)根据《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文件精神,围绕学校“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和“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重要任务,为全面推进“十四五”时期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的主要成绩“十三五”时期,是学院“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及学院快速发展期。
学院围绕党建思政与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学科方向、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措施,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流学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人才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党的建设和学院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学院党委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先后实施党建“领航工程”“强基工程”“内涵工程”,形成“党建+”工作机制,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宿舍标识。
实施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提高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实现“一月一主题”“一支部一特色”工作模式。
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充分发挥党建、业务工作“双带头人”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提升。
获评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校“意识形态暨宣传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连续5年获评优秀领导班子、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团委,1人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员,3人获评省高校优秀辅导员、1人获评省五四青年标兵、5人获评校级十佳辅导员。
和谐、创新的学院文化不断深入。
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学院与师生员工共同发展理念,增强师生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获得感。
确立了“厚德博学,创新自强”的院训、“平和、进取、分享”的院风以及院歌、院标、院旗。
(二)人才培养稳步发展优化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发展战略进入了新的阶段。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十四五规划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经济发展1. 经济增长目标: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定为年均增长率不低于6%。
2. 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3.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哺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4. 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三、社会建设1. 就业与人材培养:加大就业力度,提高就业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材,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2. 教育改革:加强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材。
3. 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4.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水平,保障民生福祉。
四、生态文明建设1. 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 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动能源消费方式转型,减少污染排放。
3. 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供应。
五、农村农业发展1. 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农村产业发展:哺育农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全面小康。
六、社会管理1. 政府管理能力提升: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效能。
2. 公平正义:加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 治安综合管理:加强治安综合管理,提高社会治安水平,保障人民安全感。
人民银行“十三五”规划总结和“十四五”规划工作思路
人民银行“十三五”规划总结和“十四五”规划工作思路人民银行十三五规划总结和十四五规划工作思路近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十三五规划的总结报告,并提出了十四五规划的工作思路。
对于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十三五规划总结在十三五规划中,人民银行始终按照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本要求,加大对金融监管的力度,加强机构改革,推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促进金融业发展。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为了稳定经济运行,人民银行在调整货币政策时采取了较为慎重的态度。
通过控制公开市场操作、稳定利率、精准调节流动性等手段,保持了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此外,人民银行还加强了对货币政策的调控,同时完善了中国的银行市场体系,提高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2.加强金融监管。
针对金融风险隐患,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人民银行加强了对金融监管的力度。
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改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等措施,有效解决了部分领域的风险隐患,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促进金融业发展。
在十三五规划中,人民银行积极推进金融业发展。
主要包括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开展金融创新试点,完善支付清算体系等方面。
人民银行还支持金融业对外开放,推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二、十四五规划工作思路根据十三五规划总结,在未来的五年内,人民银行将继续秉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坚持金融监管和防范风险的基本方针,促进金融业持续稳定发展。
具体工作思路如下:1.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在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人民银行将加强对货币政策的有效管理,保持坚持稳健、中性的工作态度,适度拓宽流动性空间,有效平衡市场的流动性需求。
2.提高金融监管能力。
金融监管是人民银行的基本职能之一,十四五规划时期,人民银行将继续强化金融监管能力,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具体包括深度挖掘金融风险隐患,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强化金融机构信用评级等。
十四五现代产业布局规划
十四五现代产业布局规划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 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 制定现代产业布局规划。
一、工作思路紧扣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总体目标, 以“五项要求”为统揽, 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 以“五强”为目标, 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以明晰产业发展重点为主线, 以产业布局、平台构建、政策支持为重点, 着力推动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要素集聚的“6+5+6+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 构筑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二、基本原则——坚持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坚持协同联动, 错位发展;——坚持发挥优势, 补足短板;——坚持科技引领, 创新驱动;——坚持要素支撑, 协作配套;——坚持企业主体, 市场导向。
三、发展目标聚焦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实施“创新性引领, 大企业带动, 大项目支撑, 集群化推进, 园区化承载”发展战略, 支撑“6+5+6+1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
到2022年, 基本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布局, 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形成5个千亿级支柱产业, 全市规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先进制造业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 成为经济发展主要支撑力量;全市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 人工智能等5大新兴产业成为发展重要动能;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总收入达到40亿元以上, 现代金融等6大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产业强市的重要保障;全市旅游业总收入突破 50亿元, 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 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聚合发展, 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初步建成。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 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 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某项目十四五规划工作思路
某项目十四五规划工作思路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某项目在十四五规划期间的工作思路。
十四五规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导。
某项目作为在这一期间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需要明确工作思路以实现项目目标并贡献国家发展。
2. 项目定位某项目的定位是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以{项目定位描述}。
项目将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致力于{项目目标}。
3. 工作思路为了实现项目的定位和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工作思路:3.1. 完善项目发展战略针对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项目的发展战略,明确发展路径和重要的战略举措。
通过深入的市场研究和商业分析,我们将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定位,以确保项目能够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3.2. 加强创新能力创新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将致力于加强创新能力,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提升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我们将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加强创新生态建设,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3. 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优秀的人才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同时,我们将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提高团队整体执行力和创新能力。
3.4. 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意识在项目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风险管理和合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识别和评估项目面临的各类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
同时,我们将加强合规意识,确保项目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开展,并注重道德操守和社会责任。
4.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某项目在十四五规划期间的工作思路。
通过完善项目发展战略,加强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以及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意识,我们将努力实现项目的定位和目标,为国家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实际情况的动态调整,并不断优化工作思路,以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发展。
“十四五”经济科学发展战略研究背景与论证思路
第24卷第2期2021年2月Vol.24No.2Feb.2021管理科学学报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doi:10.19920/ki.jmsc.2021.02.001“十四五”经济科学发展战略研究背景与论证思路。
洪永森",汪寿阳1,2,任之光3,薛涧坡宀*,钟秋萍6,钟锂光6(1-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90; 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9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北京100085;4.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厦门361005;5.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厦门361005;6.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厦门361005)摘要:通过总结经济科学发展的国际趋势,梳理过去十年中国内地经济科学学科发展的成果与问题,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对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国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需求,提出中国经济科学长远发展的总体构想和战略目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经济科学学科“十四五”规划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济科学学科;“十四五”规划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807(2021)02-0001-130引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推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经济科学研究的重大命题.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命题,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对经济科学研究提出的重大需求,厦门大学牵头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联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2019年综合研究委托项目《经济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从2019年6月开始,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联合厦门大学经济学科的优势力量,连续举办了三十余场学术研讨活动,包括专题研讨会、圆桌会议、专家访谈、闭门讨论会等,访谈了2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经济学顶级期刊主编、副主编、世界一流高校讲席教授等世界顶级学者,以及国内重点高校与科研院所经济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管理者,收集、整理并分析了专家学者对于中国经济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判断.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学、文献计量等科学方法对经济科学国际顶尖期刊、国内顶级期刊和政府工作报告等文本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描绘勾勒出中国经济科学规范化、现代化、本土化与国际化发展的态势,努力在深入把握经济科学学科发展规律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科学学科布局优化的具体政策建议,提出经济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共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经济学科优先资助领域,提岀实现“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具体政策建议,为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经济科学学科“十四五”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①收稿日期:2020-06-02;修订日期:2020-11-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94004).通讯作者:薛涧坡(1979-),男,河南郑州人,博上,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cn—2—管理科学学报2021年2月1经济科学的发展趋势1.1经济科学的学科界定经济科学是研究稀缺资源有效配置和人类理性选择行为的一门学科②,它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多学科的分析方法与研究工具,探索社会化大生产和稀缺资源配置的最优形式,研究政府以及各种经济主体的经济决策行为.经济科学是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重点资助的四个基础学科之一,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所有经济学的主要领域以及其他交叉学科研究.1.2经济科学发展的国际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创新竞争合作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世界经济科学正在发生剧烈变革,推动了研究范式革新,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重要变化.40年来,经济学研究不再主要根据未经数据验证的理论模型推测经济行为和解释经济现象,而是基于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与工具,从数据中寻找经济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经济运行规律,取得了很多重要经验发现与理论成果.根据美国经济学家Angrist等⑵的研究,发表在国际经济学顶级期刊中的实证研究论文占比从20世纪80年代的30%±升到今天的50%以上,经济科学各个领域在研究范式上都出现了“实证革命(empirical revolution)".实证革命是一次研究范式的革新,它的主要成就是经济学的因果推断,即使用数据和计量工具识别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证实或证伪重要的经济理论,为经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随着近年来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标志的“数据革命(data revolu-tion)”兴起,这个研究趋势得到不断加强⑶.现在,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支柱.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方面,近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数据总量正以空前速度爆炸式增长,数据类型极大丰富,纷繁复杂的数据实时可得,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算法等人工智能方法作为主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训练分析大数据,在人脸识别、预测、医疗、自动驾驶、城市管理、互联舆情分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③.同时,计量建模与人工智能方法形成互补关系,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与应用为经济科学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实证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在研究内容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全球创新竞争与经济合作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与变化,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生产关系进行再造、经济结构出现重组.伴随经济利益调整与分化,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孤立主义与新民粹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加大了全球经济与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也标志着国与国之间逐渐开始由协作互补的共赢状态转向相互制衡的竞争状态.为了应对国际经济科学最新发展趋势,中国的经济科学要努力在多领域、全方面、高层次加强国际合作,在基础科学、重大需求、交叉领域等各方面开展创新研究,以科学方法对经济、金融、经济与技术融合、公共经济政策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与合作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与全球化实践.2中国经济科学学科发展现状2.1中国经济科学基础研究的资助格局中国经济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各方面的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②西方语言中的"经济学”源于古希腊语,意为家庭管理.现代经济学的始于Adam Smith于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现代社会对于经济学没有一个统一定义.一个较为广泛的定义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在有限资源情况下做出选择的科学⑴.③2010年~2019年发表在国际SSCI(经济类)的论文中,有关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论文达到了917篇,其中2017年、2018年,2019年就分别有105篇、147篇和336篇,保持快速增长(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第2期洪永淼等:“十四五”经济科学发展战略研究背景与论证思路—3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 本科研经费项目等基金项目为中国经济科学的基 础与应用研究提供了比较充分的经费支持.自然科学基金委自成立以来,管理科学部一直围绕支持经济管理学科基础研究、支持国家发展的初心 和使命不断变革和发展["⑶•为了更好地推动中 国经济科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和学科管理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 理科学部于2017年新设立经济科学学科④,并调 整了学科代码.自2019年开始试点,基于“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和“共性导向、交叉融通”这四大 科学问题属性开展资助工作血7].表12017年~2019年经济科学学科部分项目资助情况根据自然科学基金委统计数据,2017年~2019年经济科学学科主要项目(包含面上、青年、地区和重点四类)历年申请总数分别为2 095项、2 340项、3 024项,最近2年的申请数量增长近50%.尤其是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地区科学基金这三项的申请量保持快速增长,其中2019年较上一年度的增长率分别达到35. 46%、26.38%和14.96%.重点项目的申请量在2018年有大幅上升后保持稳定态势•与此同时,批准资助的项目数量、金额、资助金额占比、单项平均资助 金额等均基本保持稳定.由于项目申请数量增长较快但批准资助数量变化不大,项目之间的竞争 强度加剧,资助率小幅下降(见表1) •Table 1 Main research funding programs in economic science discipline during 2017 ~ 2019受理项目批准资助资助率年份/项目 分类项数金额/(万元)项数金额/(万元)资助金额比例单项平均项数/%金额/%占全委/%占学部/%资助金额/(万元)2017 年面上项目89546 300.11537 3440.6920.264817.0915.86青年科学基金98520 139.31883 3880.8523.0618.0219.0916.82地区科学基金2016 799.16349550.8725.0028.0916.9214.05重点项目143 642.1649600.4814.2924028.5726.362018 年面上项目94047 796. 81537 3440.6619.054816.2815.37青年科学基金1 14223 621.22063 807.990.9124.0918.4918.0416. 12地区科学基金2347 959.11361 011.50.9224.8328. 115.3812.71重点项目246 089.0751 175.30.5714.71235.0620.8319.302019 年面上项目1 18859 467.71627 8610.7120.0748.5213.6413.22青年科学基金1 54731 872.92103 9400.9424.2818.7613.5712.36地区科学基金2698 937.87371 0430.9425.8828. 1913.7511.67重点项目204 659.4551 1800.5316.6723625.0025.32注:数据来源:自然科学基金委年度统计与年度报告,由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和厦大-中科院“计量建模与经济政策研究”基础科学中心整理(下同)•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济科学学科设 立专项项目,首次对“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科学发展战略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研究⑤,针对我国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科学重点资助领域和发④ 经济科学学科隶属于管理科学部管理科学三处,主要资助“通过实证研究、数量研究、行为研究等科学研究方法揭示经济活动发展规律、解释发展现象、提炼经济理论的基本科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资助范围包括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实验经济与行为经济、宏观经 济管理、金融管理与政策、产业经济与政策、空间经济与政策、财税管理、博弈论、农林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经济发展与增长 等分支学科或领域的基础研究.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非常重视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管理科学部“十三五”发展战略的提岀就经历了近2年时间的专家研讨论证⑻.—4 —管理科学学报2021年2月展规划开展战略研究.2.2中国经济科学国内研究发表趋势本文结合多次“十四五”战略规划研讨会、 圆桌论坛上国内外一流学者的意见建议,确定了 8本国内高水平CSSCI 经济学期刊⑥,5本国 际顶级经济学期刊与20本国际一流经济学期 刊(合称国际A 类及以上经济学期刊)⑦作为研究对象,并以2010年~2019年中国知网(CNKI ) 和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 (简称WoS )的数据为基础⑧,对中国经济科学发展的成就与现状进行 了详细梳理与全面评估,得到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在国内中文期刊论文发表方面,中国经济学 者通过批判性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有益的理论 成分和研究方法,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经济问题,实现了从定性分析转向以定量分析(特别是以数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为主的转变,研究 的重点领域也出现多元化、特色化的研究态势.目前中国学者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量经济建模、经济统计、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国际贸易、资 本市场与金融监管、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环境与能源、政策评估等宏观 ......金融 发展 微观-----国经•公共------劳动■计量------其它------产业......区域-----农经 政经图1 2010年~2019年中国国内期刊论文发表题材领域情况(以《经济研究》为例)Fig. 1 Publication shares by field during 2010 ~ 2019 in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 Chinese)⑥ 8本国内高水平CSSCI 经济学期刊为:《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⑦ 5 本国际顶级经济学期刊为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AER) , Econometrica ( ECTA)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PE) , Q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 ( QJE) ,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 RES);另外 20 本国际一流经济学期刊为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 conomics ( AJAE) , Economic Journal ( EJ) ,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 IER ) ,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JDE) ,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 JoE) ,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 JET)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JEEM ) , Journal of the Eu 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 JEEA) , Journal of Finance ( JF) ,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 JFQA) , Journal of Finan cial Economics ( JFE)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JIE ) ,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 JLaborE ) ,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JLE) ,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JME) ,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 JPubE) ,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JUE) , RAND Journalof Economics ( RAND)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REStat) ,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 RFS).这一分类参考了国际一流高校评价体系和专家意见,平衡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和研究的可操作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25本期刊囊括了所有的高水平期刊.⑧ 研究数据覆盖的时间范围为2010年-2019年(截止2020年3月15日获取的数据).去除征文启事、通告、广告等无效数据,去除会议/论坛综述、评介、笔谈、书评等非研究性文章,去除《中国社会科学》中图分类号不含“F ”文章.经过清洗后,共获得有效数据为9 341篇论文,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第2期洪永淼等:“十四五”经济科学发展战略研究背景与论证思路—5—以《经济研究》在2010年~2019年发表的论文题材为例⑨,与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相关的研究在发表论文数量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10年来在《经济研究》总体发文量中占比分别为13.9%和13.7%.与国外经济科学论文选题相比,《经济研究》中与宏观经济学相关论文占比与同一时期80本SSCI 国际期刊中宏观经济学论文所占比重类似,但《经济研究》中与金融学相关的论文占比远高于国际期刊的水平⑩.从增速看,区域经济学相关的论文数量增长幅度最高⑪,2019年比2010年增加了6.4%;而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领域相关的研究在近年呈下降趋势.2019年,《经济研究》中论文发表量占比前5位的经济学领域分别为金融学、公共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占比分别为14.7%、11.1%、10.4%、10.2%、8.7%(见图1).由于在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政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中,有许多属于应用微观领域的实证研究,而中国的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也侧重实证研究,因此,《经济研究》的论文发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经济科学“实证革命”的发展趋势.国内高校的CSSCI和SSCI两类学术期刊论文发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逐渐形成了各高校的发展特色.本文以2010年~2019年发表在国内8本高水平CSSCI期刊和国际A类及以上25本SSCI期刊的论文为样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2014年发表过国际A类及以上SSCI论文的高校仅有32所,平均发文量为7.3篇,他们在国内高水平CSSC1期刊平均发表了134.7篇论文.而到了2015年~2019年,这32所高校平均发表了19.3篇国际A类及以上SSCI论文,数量上升了164.4%,而发表的国内高水平CSSCI 论文平均为124.4篇,数量仅下降了7.6%⑫.同时,在国际A类及以上SSCI期刊发表过论文的高校增加到70所,平均发文量为10.3篇.为了评估的客观性和可比性,本文计算每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论文发表数量相对于国内平均发表水平的偏离程度⑬,以此为指标衡量该校经济学学科在CSSCI期刊论文和SSCI期刊发表论文的能力(见图2).可以看到,在2010年~2014年国内大多数高校经济学的研究能力还不强,仅有少数高校的研究实力能够做到CSSCI和SSCI并重(仅有3所高校的两类研究指数均高于0.5,有7所高校均大于0).但到了2015年~2019年,已有更多的高校进入到了高水平研究的阵营(两类研究指数均高于0.5的高校达到9所,大于0的高校为12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成为国内经济学高水平学术研究的最主要支持力量.以2010年~2019年中国经济学者发表的高水平CSSCI期刊论文为例,在所有披露基金信息的论文中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数占比,从2010年~ 2014年的41.88%上升到2015年~2019年的57.50%,10年平均为49.54%.位居第2、3位的分别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在2010年~2014年获得这两类基金资助发表的论文数占比分别为37.37%和35.93%, 2015年 ~2019年分别为43.04%和26.15%, 10年平均分别为40.15%和31.13%(见表2).⑨本次数据来源于CNKI-《经济研究》期刊,覆盖时间范围为2010年~2019年,经过清洗后获取有效数据1623篇(去除征文启事、通告、广告等无效数据),其中有106篇文章不含JEL Classification.本文根据论文JEL编码的类型将论文按照领域进行分类.含有多个JEL编码的论文,按照编码的个数将这篇论文按一定权重划归不同的领域.由于篇幅所限,这里没有详细讨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更加丰富的数据结果,例如按照影响力加权各领域发表论文比重的变化、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研究结果、机构合作和作者合作关系、研究主题变化等⑩Angrist等⑵研究了80本国际期刊1980年~2015年发表论文的数据,统计了不同领域中论文发表情况.其中2010年~2015年间在这80本期刊中宏观经济学领域的论文占比在14.5%左右,金融学在6%左右.⑪“其它”类的论文比重增加也较高(2.7个百分点),里面包括经济学教学、经济思想史、商业管理、经济史等占比较小的类型.⑫近年来,发表国内高水平CSSC1论文的竞争日益激烈.2015年~2019年,国内髙水平CSSCI期刊总体刊发论文的数量减少了14%,进一步提高了论文发表的难度和竞争程度.⑬本文统计每所高校和科研院所CSSCI和SSCI论文的发表量,建立论文研究指数变量,计算公式为:i类型研究指数=(本校i类型论文发文量-全国高校i类型论文平均发文量)/全国高校i类型论文平均发文量,其中i为CSSCI或者SSCI.⑭有一些论文会获得多个项目的资金支持,而本文没有剔除重复资助的情况.计算占比的公式为<年获得某基金资助的论文数量〃年被资助论文总数X100%.因此,总占比加总会超过100%.—6 —管理科学学报2021年2月Fig. 2 Publication preference of Chinese university in top-tier journals during 2010 ~ 2019表2 2010年~ 2019年髙水平CSSCI 发表论文署名基金支持信息Table 2 Funding information of top-tier CSSCI journals during 2010 -2019年份2010 年~ 2014 年2015 年~ 2019 年2010 年~ 2019 年基金论文数占比/%论文数占比/%论文数占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 63341.882 15657.503 79249.5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 45737.371 61643.043 07340. 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 40135.9398226. 152 38331. 13署基金论文数(论文总数)3 899(5 025)—3 755(4 316)—7 654(9 341)—在《经济研究》发表的论文中,标注获得自然 科学基金支持的论文占比更高.在2010年~2019年《经济研究》发表的论文中,标注基金资助信息的论文有1 313篇,占总体发文量的80.9%, 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论文占58.95%,而近五年来,这一比重达到了 64. 90%,远高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见表3).表3 2010年~2019年《经济研究》发表论文署名基金支持信息Table 3 Funding information of publications in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 Chinese) during 2010 -2019年份2010 年-2014 年2015 年~ 2019 年2010 年~ 2019 年基金论文数占比/%论文数占比/%论文数占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3252.5344264.9077458.9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5239.8731145.6756342.8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21834.4916924.8238729.47署基金论文数(论文总数)632(808)—681(815)—1 313(1 623)—2.3中国经济科学的国际地位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对比2010年~ 2019年中国经济科学的国际论文发表量增长迅速,前后两个5年期,中国内地经济学科2010年~第2期洪永淼等:“十四五”经济科学发展战略研究背景与论证思路—7—2014年在SSCI期刊共发表论文6677篇,在世界排名第10;其中国际A类及以上期刊论文212篇,世界排名第11.2015年~2019年中国内地经济学者SSCI论文发表数量为14776篇,世界排名跃升至第4;其中国际A类及以上经济学期刊论文564篇,世界排名跃升到第6名.前后5年对比,中国内地经济学者的SSCI论文发表数量增长了121.3%,国际A类及以上经济学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增长了166.0%(图3和图4).2010年~2014年美国57922英国■■■■■33121德国in12306澳大利亚■9606加拿大■8139法国■I7651尼德兰■7172西班牙・7097意大利H6921中国内地■6677中国台湾i3909日本13840瑞士13695瑞典i3392韩国j3020比利时!2986中国香港255212315土耳其12159挪威1199840000800002015年~2019年美国59英国—■■B35434德国■■15375中国内地in14776澳大利亚■112337法国■10253意大利■9547加拿大■9275西班牙B8503尼德兰■7171瑞典■5442日本14736瑞士S4574韩国|4421印度I3510比利时I3471中国台湾i3248芬兰i3138中国香港i3130丹麦|293304000080000图32010年~2019年按照经济学科SSCI论文发表数量排名的国家和地区Fig.3Top20country/region ranked by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 SSCI journals during2010~2019 2010年~2014年2015年~2019年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荷兰西班牙瑞士意大利澳大利亚中国内地瑞典中国香港新加坡比利时以色列丹麦日本韩国挪威220792241187a1885543211nn111nn1*111600045595国国国大国地利亚士兰牙港典坡威时麦列本国美英德偉法內大利瑞荷诞|§瑞加挪刑丹庖日韩力I15989296223矍大西国新比以中694616564420419402329291266257233289286179141137网・・200040006000 145■6292165o652335433M-图42010年~2019年经济学科按国际A类及以上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名的国家和地区Fig.4Top20country/region ranked by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 A+and A journals during2010-2019—8 —管理科学学报2021年2月中国经济科学高被引论文数量显著增加,国 际学术影响力日益增强.以经济学与商学ESI 高 被引论文(遴选阈值为前1 %)为计量标准,2010年~2014年,中国内地经济学者发表的ESI 高被 引论文数有90篇,位于世界第6位;而5年后,2015年~2019年间中国内地经济学者发表的ESI 高被引论文数增加到242篇,仅次于美国、英国,位居世界第3,当然,与排名第一的美国相比 差距还非常大.对比2010年~ 2019年前后2个5年,中国内地经济学ESI 高被引论文的世界份额由6.36%增长至15.34%,是排名前20的国家/地区中增长最快的(见表4).在2016年,北 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经济学与商学率先进入了ESI 前1 %的行列,之后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西安交通大学(2017)、上海交通大学(2018)、中国人民大学(2018)、复旦大学(2019)、上海财经 大学(2019)、浙江大学(2019)、厦门大学(2019)、表4 2010年~2019年经济学科国家(地区)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中山大学(2020)、中央财经大学(2020)等10所 高校也陆续进入经济学与商学ESI 前1 %.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的资助绩效显著,在推动中国内地经济科学国际化进程中发挥 主体作用.据统计,在经济学SSCI 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有部分论文公开了获得科研项目资助支持的 来源⑮.在公布此类信息的论文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中国内地经济学者的SSCI 论文数 量从2010年的57篇跃升至2019年的2 115篇,占论文总量的比例从51. 9%±升至83. 9% (图5).这表明中国内地经济科学学术研究国际化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显示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科在选择优秀研究课题、资助优秀研究人员与学术团队方 面拥有高效、有力、合理的管理服务机制,已成 为我国经济科学领域最重要最有效的资助来源.Table 4 Top 20 country/region ranked by the number of ESI papers during 2010 -2019国家/地区10年总计2010 年~ 2014 年2015 年~ 2019 年份额增量/%排名 变化论文数世界份额/%排名论文数世界份额/ %排名世界2 9941 416——1 578————美国1 67288962.78178349.621-13. 160英国72432823. 16239625.1021.93中国内地332906.36624215.3438.983德国2571178.2641408.8740.610加拿大2401278.9731137. 169-1.81-6荷兰2291077.5651227.7350. 170法国17868 4.808110 6.976 2. 172澳大利亚18072 5.0871086.847 1.760西班牙146614.31985 5.39101.08-1意大利14241 2.9011101 6.408 3.513瑞士10946 3.2510633.99110.74-1瑞典9037 2.611253 3.36130.75-1中国香港74362.541338 2.4116-0. 13-3新加坡6721 1.4817462.92121.435比利时7227 1.911645 2.85140.942丹麦68322.261436 2.28150.02-1奥地利5830 2. 121528 1.7717-0.34-2苏格兰4821 1.481927 1.71180.231挪威4921 1.4818281.77190.29-1芬兰40140.992026 1.65200.66⑮在2019年发表的4 237篇SSCI 论文中,有2 522篇署名获得某类基金支持,占比59.5%.这一数字在早些年份的比例更低,可能的原因是论文没有获得任何基金资助,或者WoS 中存在数据缺失.。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一、引言十四五规划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旨在指导中国在2022年至2025年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目标、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农村振兴、城乡一体化、社会民生改善等方面。
二、经济增长目标根据十四五规划,中国将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目标,力争在202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稳定增长。
估计到2025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达到X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X%。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消费升级、促进创新驱动等措施来推动经济增长。
三、产业结构调整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中国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先进创造业、高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将加大对绿色产业、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
四、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根据十四五规划,中国将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等措施,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五、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目标。
中国将加大生态环境管理力度,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六、农村振兴农村振兴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将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一体化。
七、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根据十四五规划,中国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改善的投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同时,将鼓励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民就业和生活水平。
八、社会民生改善改善民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2021--2025年对于“十四五”规划几点思考范文和某县领导在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讲话
2021--2025年对于“十四五”规划几点思考范文和某县领导在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讲话稿合编2021--2025年对于“十四五”规划几点思考5000字范文提纲一、“十四五”规划要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第一,要有鲜明的指导思想第二,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第三,要突出解决发展的主要矛盾第四,要充分体现融入经济全球化第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二、“十四五”规划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高质量发展第二,坚持开放发展第三,坚持创新发展第四,坚持协调发展三、“十四五”规划在战略举措上要有新突破第一,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有新突破,加快形成对区域特色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在城市化上有新突破,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载体第三,在改革开放上有新突破,努力推进区域经济全球化融合第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有新突破,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贡献第五,在社会事业上有新突破,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福祉十四五”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对正确分析新中国建立 70 周年、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决心,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下把握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具有新时代、新起点里程碑意义。
一、“十四五”规划要充分体现时代特点从规划的属性上分析,“十四五”规划属于宏观性、全局性、综合性、引领性中期规划。
从规划的战略定位上看,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发展导向,体现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色,统一人民群众意志的发展目标。
按照党的十九大制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编制好“十四五”规划,要牢固确立“五要”的战略定位。
第一,要有鲜明的指导思想。
“十四五”规划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要和行动指南。
编制规划的前提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规划编制的总依据和主线,贯穿在规划的全过程。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理,深化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用“五大”理念研判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确立未来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
经济管理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思路
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党建和思想政治等方面开展编制。
“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工程重大改革举措一、“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和国家、省“十四五”时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未来,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
谋划好建设全国一流本科院校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1.科学定位,明确目标。
科学分析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果、经验以及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把握发展机遇,找准发展定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
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目标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
2.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着眼于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抓住关键环节,谋划好破解深层次难题的重大改革举措,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深化综合改革,创造发展条件,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
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3.凸显特色,服务区域。
继承和弘扬学校办学经验、发展优势、凸……二、发展目标二,“十三j”期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仨务(一)总体目标全面实现系部转型提升,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办学规模适度发展,学科专业结构更趋合理,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努力把我系建设成为和谐院系、创新院系、实力院系。
(二)具体发展目标1.办学规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立足t*,面向++,服务商贸行业发展,到2020年,将院系建设成为拥有休司与观光、商贸服务两个专业群,在校生1500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党建和思想政治等方面开展编制。
“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工程重大改革举措一、“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和国家、省“十四五”时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未来,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
谋划好建设全国一流本科院校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1.科学定位,明确目标。
科学分析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果、经验以及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把握发展机遇,找准发展定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
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目标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
2.突出重点,深化改革。
着眼于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抓住关键环节,谋划好破解深层次难题的重大改革举措,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深化综合改革,创造发展条件,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
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3.凸显特色,服务区域。
继承和弘扬学校办学经验、发展优势、凸……二、发展目标二,“十三j”期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仨务(一)总体目标全面实现系部转型提升,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办学规模适度发展,学科专业结构更趋合理,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努力把我系建设成为和谐院系、创新院系、实力院系。
(二)具体发展目标1.办学规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立足t*,面向++,服务商贸行业发展,到2020年,将院系建设成为拥有休司与观光、商贸服务两个专业群,在校生1500左右。
2、实训条件建设加大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重视加强与改进实习、实训教学规范管理,保证实训课程教学质量。
对校内实训室进行装修、添置设备和购买相应软件。
新建综合会计模拟实训室,购买会计模拟,会计电算化、沙盘模拟软件,重新装修客房服务实训室。
重点建设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以现代化校内实训场所。
争取建成1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
深化与校外实训单位合作力度和深度。
探索方面、多层次的合作模式,如为企业员工培训、教师挂职锻炼与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聘用,专业建设与教材开发、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室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合作,新增20个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深化与校外实训单位合作力度和深度。
探索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模式,如为企业员工培训、教师挂职锻炼与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聘用、专业建设与教材开发、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室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合作,新增2 0个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3专业建设根据“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要求,及时跟踪币场需求变化,对现有专业适时调整、优化和提升,优化休嗣与观光、商贸服务两个专业群,打遣校内有较大影响、1-2个省内有影响的特色专业。
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力度,培养2 3名专业带头人和3 5名骨干教师。
引进高职称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组织专业建设,提升专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进一步改善在职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建立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机制和氛围。
鼓励系部各位教师攻读硕士、博士,提升学历水平,积极申报高级职称。
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达到7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 0%。
加强教学团队的培养与建设,要进一步落实专业负责人制,强化专业负责人的职能,优化专业教学团队。
力争在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等培养工作上有所突破。
5教研与科研坚持“以教研科研促教改、以教研科研带队伍、以教研科研强服务”的方针,积极配合我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大力开展应用研究,着力推进教研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加强教、科研工作,培育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创新能力较强的教研科研团队。
6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树立“专业化、特色化”服务理念,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特点和“双转移”战略,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积极探索政校企合作新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内涵,建立稳定、长期的校政、校企、校校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7招生就业进一步优化生源结构,积极开展招生,全员参与,实行招生责任制。
构建招生和就业工作的良性互动循环机制,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01立德树人纵深推进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达到7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专业教师中“双捐发展潜力,做到利学性、前瞻性、可行性与发展性相结合,深化与校外实训单位合作力度和深度。
探索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模式,如为企业员工培训、教师挂职锻炼与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聘用、专业建设与教材开发、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室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合作,新增2 0个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3专业建设根据“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要求,及时跟踪币场需求变化,对现有专业适时调整、优化和提升,优化休嗣与观光、商贸服务两个专业群,打遣校内有较大影响、12个省规范和监督作用。
3.系统性原则,编制“十田五”发展规划要系统堤汁,统筹规划:既要处理好“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关系,电要协调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建立起备部‘J、单位“十四五”发展规划与学院总体发展规划相互配套的体系,努力实现本部门、单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民主性原则,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漾入考察本部门、单位全体师生员工的发展要求.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十四五”+.展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民主化;5.可实施性原则。
各部门、单位在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过程中,应充c+考虑到规划的可实施性。
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备部门,单位“十四j”期间发展目标碍作为学院进行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学院将依此对备部门、单位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迮{亍检查评估。
发展规划中提出的" - l-四五”期间希望获得学院的支持应切实合理,学院争后对各部f]、单位的投入也犄夏此为重要依据.兰、编制内容及近期工作任务各院系围绕本单位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党建和思想虽然高校正在被赋予更加广泛的使命和任务,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党中央全面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虽然高等教育相关的计划、项目、平台的设计都在强调人才培养,但实践中依然存在“忙起来不要”的问题,或者被其他短期目标和任务干扰的现象,可以说是高校长期内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十四五”期间,高校应继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推动立德树人向纵深发展。
具体来看:一是要旗帜鲜明地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培养人才上的基础性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专业知识教学体系充分贯通起来,培养忠诚于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为立德树人提供广泛的成长场景,包括课堂外、校园外、书本外,尤其是把培养空间拓展到鲜活的生产实践中,把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三是用迭代思维来重构培养体系,包括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体现交叉融合趋势的课程内容、利用现代化手段的教育教学过程,特别是要让人才需求方(如企业)参与培养过程,这就需要战略性谋划和系统性实施。
02贡献国家创新发展当前,全球创新活动进入新的密集期,各国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以及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更应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在大国崛起中扮演关键角色。
然而,随着创新范式的转变、全社会创新格局的调整,高校的这一优势地位正遭遇严峻挑战,在部分环节上有被科研机构、领军型企业所替代的危险。
“十四五”期间,为进一步发挥国家创新事业全局发展的贡献者作用,高校要着力提升重大创新任务承担能力,不断产生能够代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核力量”的重大创新成果。
具体来看:一是不断强化基础研究能力,在前沿理论研究、工程基础研究上打造优势,依托重大科技设施推动学科交叉和资源整合;二是利用校内外各种力量提升技术攻关和工程化能力,把一体化协同科技创新团队作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重大工程需求的基本依靠;三是改善创新发展的“软环境”,营造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优良学风,鼓励原始创新,尊重学科差异,破除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释放科研生产力。
03关键环节改革破冰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按照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各高校结合实际分别制定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并加以实施。
近年来,各领域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营造了深化综合改革的氛围,但进入深水区之后仍然有很多亟待破冰的关键难题。
目前,继续深化改革的宏观环境不断向好,高校在经费使用、人事管理、学生培养等关键领域的自主权不断加强,这也为高校在深层次上逐步打消了以前因为改革方向反复带来的风险担忧。
故而,高校如能利用“放管服”改革契机,实现关键环节改革的破冰,必将极大释放办学活力。
具体来看:一是人事管理上减少传统体制与市场机制的龃龉,以人事新体制激活教师队伍创新潜力,甚至可考虑在新平台、新队伍、新任务中充分运用市场化用人机制,并实现教师校内各学科之间和校内外的有序流动;二是重塑校院两级关系,界定清楚“院为实体”改革中的责权利关系,在推动管理重心下移的同时,实现校院良性互动和协同共赢,不断激活基层办学活力;三是在全校层面解决资源驱动与愿景激励的关系,在增量资源向重点领域、特色方向上倾斜投入的同时,还要规避“资源富集时代”的自我发展动力式微和可持续发展乏力的问题。
04全球视野开放办学虽然当前全球化浪潮出现了一股逆流,中美科技教育合作遭遇寒流,但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的流动共享与开放链接的演进趋势并未改变。
当前各高校开展的国际化活动,更多地被视为提升国际影响力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