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寻找一盏灯(顾城诗歌阅读)(四年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寻找一盏灯
1)
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六年晨诵课程体系中,精选了中国天才诗人顾城的18首诗歌作为四年级上学期的最后一个主题单元,它前面承接着低中段以国内金波、圣野、雪野等儿童诗人的优秀诗作,和国外金子美铃、谢尔·希尔弗斯坦、贾尼·罗大里等以诗人为主题的小课程,后面则直接就接到了四年级下期的“在农历天空下”。

因此,从诗歌的形式和更深层意义的理解上,顾城诗歌单元在整个晨诵体系中,相当于低中段和高段的分水岭了。

而如果能很好地穿越形式上更加体现诗歌特点,语言上更加精致顾城诗歌课程,则不仅对于学生的精神气质,而且对其语文素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因此,这次“灵山—新教育”贵州行,就儿童课程的推进来说,中高段重点放在了晨诵的课程开发和整本书共读上,正好在研究中心学习过一年的朱忠国带5年级,于是干老师就决定这次的实验班就定为朱老师所带的5(4)班,晨诵进行顾城诗歌主题,整本书共读《青鸟》。

9月2日开始,按照我们的要求,朱忠国开始在班里尝试进行顾城单元的诗歌晨诵,每天一首,因为只有一定时间的课程长度,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上刻写些什么。

至今天9月9日,朱忠国已经带领孩子们学习了顾城的五首诗:《感觉》、《调》、《我想》、《安慰》、《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2)
田野培训的第一个黎明,干老师带领5(4)班的孩子们继续顾城诗歌之旅。

大屏幕上,被定格在黑白照片上的顾城,头戴小花帽的顾城,穿着毛线衣的顾城,应该正处于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吧——他的眼睛,那样纯净。

“去寻找一盏灯——寻找它干什么?”,干老师先就诗歌主题,了解一下学生对于顾城诗句的感受,结果孩子们都摇头说不知道。

于是,利用ppt,今早的晨诵干老师先带领孩子们把学习过的几首诗又复习了一遍,同时也是再一次理解的过程。

投影上的诗句,干老师用不同的颜色来分角色读,蓝色的字男同学读,黄色的字女同学读,绿色的字男女生一起读。

这个小小的细节,其实也暗含着顾城的一首诗呢!
可是,孩子们还真的没有理解这首诗呢!所以他们的声音,只传达出了声波的强度。

于是,干老师马上停下指导,男同学在读的时候,心里有没有天空呢?女同学在读的时候,心里又有没有一片辽阔的黄土地呢?读诗,可不是只读这几个字啊,要记着你的角色,你们要扮演天空和大地,你们要共同完成生命啊!除了对诗句的意思,干老师再明确点出外,他又从朗读技巧上,也对学生做了一些点拨:“要想读好还有一个奥秘,后面几句要这样读:‘把蓝和黄加在一起’后面要停一停,这样人们才会去思考,是什么呢?是绿,是生命的天地!”这样,在老师的示范下,又让孩子们自己练了练,再连起来读的时候,感觉是与刚才不太一样了。

接下来是一首更难理解的诗《感觉》。

孩子们仍然是在读字而已,诗中那一切的“灰色”,都被他们化作了有力的声音。

干老师再次让孩子们停下,进行朗读指导。

仍然是先从意义上再点一点,一切都是灰色,心情也是灰色,你能读出这种灰色的心情吗?然后又通过范读,用不同的声音和情绪,向孩子们呈现如何读出第一小节的“灰色”,和第二小节给人带来希望的“鲜红”、“淡绿”。

而这样的范读,让学生的朗读,的确又有了一些进步。

两首诗读下来,干老师已经感觉到孩子们对于顾城诗歌的理解在何程度了。

晨诵时间有限,
于是他直接要求大家用比较低的声音来朗读《安慰》,并且解释道:“这首诗比较难,大家在读的时候要想象一下,青青的野葡萄,好吃吗?能吃吗?淡黄的小月亮,很美吗?诗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家里很穷,没法做果酱。

‘我’怎么说,他用什么做果酱?太阳叫做一枚吗,只有什么叫做一枚的?果子啊,一个的,我们叫它一枚,而太阳,就好像那是一个好大好大的苹果,我们用它做果酱,这样日子就好过了。


这样,最简单的最朴素的,用每一个孩子都能听懂的语言,干老师把这首小诗的意思又串了一遍,然后播放电影《青春祭》中的片尾曲,正是顾城这首小诗《安慰》。

影片中天空中的雁阵,还有茫茫原野上那个孤独奔走的女孩儿,非常直观地打动着孩子的心,歌曲过后,他们的声音,已经不知不觉轻轻的了,朗读的奥秘,还是理解啊!
复习过后,干老师又带着孩子们新学了一首《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这是一首非常温暖的诗,在晨诵读本中干老师写下了这样的导读语:
走了那么远,人类一直在寻找着一盏盏灯。

第一盏是家里的灯,它暖暖的光,让野花也感到温馨。

第二盏是旅途上的灯,它等候着人们走近,又走去,提醒他们道路的方向,和沿途的风景。

第三盏灯是永恒的灯,它就是那每天把整个世界照亮的太阳。

……
但是人们还是在继续前行,走那么远,继续去寻找着一盏盏灯。

有一盏灯叫“黑色的眼睛”,它在黑暗中也能找到光明。

有一盏灯叫“诗”,它像神秘的咒语,在每个黎明被孩子们念起的时候,照亮的是人的灵魂。

仍然是老师范读,一部分一部分进行。

再通过简单的问答,干老师点明每盏灯的象征,然后学生带着理解再去朗读。

而这时候,有聪明的孩子,已经对这首诗有了很好的感觉了,他们能体味到,最后的那盏灯就在我们心中啊!
最后,全班起立,把全诗连起来又读了一遍。

而这一句诗的朗读啊,真是有感觉了呢!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就在大海旁边
像金橘那么美丽
所有喜欢它的孩子
都将在早晨长大
(3)
晨诵读本中,对于顾城单元结束后,有这样一段课程小结,也是寄语给孩子们:
跟着顾城走了那么远,我们一直在寻找着一盏灯——你想要一盏怎样的灯?你想去照亮哪一个未被照亮的角落?
你会不会发现,有人就是你寻找着的明灯;或者,你将是人们走了那么远,即将找到的那一盏灯?
走了那么远,我们去找一盏灯。

寻找,才刚刚开始,我们,也刚刚踏上旅程!
去寻找一盏灯
——顾城诗歌之旅2·《无名的小花》
7:30,电影歌曲《安慰》的歌声便静静地飘荡在临时教室了。

这也真是微妙啊,只这轻轻的、飘渺的歌声,便让孩子们进入教室后,从外到内都渐渐沉静下来。

7:40,干老师又带孩子们走上了“寻找一盏灯”之旅。

今天的复习的第一首诗是《感觉》,由于有了昨天的检测,因此今天干老师的朗读指导与训练针对性就更强了。

与昨天的角色一脉相承,除了男生读蓝色的字体,女生读黄色的字体,全班齐读绿色的字体外,今天的晨诵,还加入了老师的声音,用红色的字体,把那些提示性的,或者是含义深刻的诗句标出来,这样,老师中间的穿插朗读,就像定音锤一样,为这些朗读能力很弱的孩子暗示着一条道路,一个方向。

再加上朗读时如果有学生读错角色,或者重要诗句的感情没表达出来,干老师便马上停下,再行指导、练读。

而这样的“有素”训练,则让听课老师,马上便感到了效果——孩子们的声音,开始是自己的了,有一种兴发感动,慢慢地从声音中透了出来,而这些诗句的美好,也就如熏香一样,静静地散发出来。

接下来复习了《去寻找一盏灯》,课件非常漂亮,干老师精心为这三盏灯配上了精美的画面:温暖的家,温馨的小站,还有早晨刚刚浮出海面如金橘般的明媚的朝阳。

而这个细节也是很有讲究的,因为这人生旅途上要经历的三盏灯,是本首诗理解上的难点,但是若去讲解去分析,则不免陷于琐碎,而丧失了诗句的整体感,所以这种给诗配图,其实是在以暗示的方式告诉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来理解。

同时,对于学生的美学素养,也是很好的熏陶。

可以想象,长期晨诵课程结束,孩子们的精神气质,是整个地发生着变化的。

——美好事物的中心啊!
接下来,干老师带孩子们继续“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今天寻找的“这盏灯”是一首《无名的小花》。

教学过程真是朴素啊,干老师在范读了一遍之后,便让孩子们自由练读了,他给了很足的时间,有5、6分钟呢。

而让孩子们非常投入地去揣摩、去练读,只有一个关键,就是老师的范读。

曾经有一个实验老师很苦恼地告诉我,她觉得自己的嗓音沙哑,所以读起诗来没有感染力,因此晨诵效果总觉得出不来。

如果这位老师能有机会听听干老师的晨诵,那么她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启发的。

正像一位老师说的,干老师的嗓音也不好,普通话也不标准,可是他读诗的时候,说话的时候,总能一下子就钻到你心里去,让你反复品味琢磨。

这就是老师对于诗歌本身的理解啊,一首诗只有真正地打动了你,与你的生命融为一体,仿佛是你写出来的一样,是从你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

这样再去读诗,自然能更直接地带给孩子们更多的兴发感动了。

范读过后,干老师先请全班同学按照ppt上的提示,一起把诗歌读了一遍,然后请大家提出不懂的问题。

只有一个学生提出不懂“卷曲”的意思,干老师的处理也很巧妙,他请同学们先看看周围美丽女老师的卷曲长发,然后又不止于此,而是把“卷曲”同秋菊的美丽,牡丹的娇艳联系起来,然后又回到小花,这样孩子们就知道了,这真是普普通通的小花,无名的小花啊。

没有学生再提出不懂了,其实也不是他们真懂了。

但是干老师没有去更细地讲解,而是把时间给了学生,让大家自由练读,但要求一定要边读边揣摩。

自由练读后,干老师请了三个女同学分别朗读这首诗。

这其实也是小小的教学策略呢!一是因为教学时间有限,如果找本来朗读能力就更弱的男生来读,势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指导,时间消耗得多,可是效果未必有。

二是课堂积极管理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培养榜样,树立榜样。

这样一个孩子的成功,便能带来整班孩子的士气。

所以昨天小醉课堂上的第一个环节,开火车检查朗读时前面学生很糟糕的朗读形成的压抑气氛,便直接影响到后面学生的情绪,以至于朗读也越发向下了。

干老师的策略无疑是非常合适的,这个班的女孩子低低细小的声音,就像这《无名的小花》。

第一个女孩子就这样,读出了一种味道出来。

而干老师则马上就把她和这首《无名的小花》联系了起来,
你,就是一朵野花
像遗失的纽扣
撒在路边
你没有秋菊卷曲的金发
也没有牡丹娇艳的容颜……
你只有微小的花,
和瘦弱的枝叶
把淡淡的芬芳
溶进这个黎明
……
这真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啊!一下子就把这首诗和学生的生命贯通了。

这个女孩子愉悦地坐下了,而更多的小手举了起来,第二个朗读的女孩子读得真好啊,近百人的临时教室里,安静无比,大家都在倾听,一朵小花开放的声音。

干老师无比欣赏地告诉她,刚才那个女生让老师看见了一朵野花的开放,而你的朗读,则开放了一片野花,星星、点点,真是美啊!
就这样,后面的时间都是在朗读中度过了,女生齐读,男生齐读,而男生的声音,如干老师所说,也开出一片美丽的小花了。

最后,师生再次分角色,一起把整首诗读了一遍。

正在隔壁办公室准备下节语文课的小醉,远远地冲我竖起了大拇指——这只是第二次晨诵啊!
晨诵结束的时候,干老师又在情感上点了一点:“在以后的岁月里,当别人觉得你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时候,你记住这首诗——
我的生命
像无名的小花
悄悄地开放在
寂寞的或者是热闹的人间。


去寻找一盏灯
——顾城诗歌之旅(3)·《生日》
(1)
今天是田野培训的第三天。

天气突然降温,寒意逼人,前两天还只穿两件衣服呢,今天就得裹上厚厚的冬装了。

从重庆长寿到贵州风冈,近一个星期的听课评课,再加上要进行新课程的开发,顾城晨诵课、《青鸟》共读课,压迫得干老师的休息时间大大缩水,每天睡眠只有四五个小时,因此,今天早上在临时教室里出现的他,明显现出一种疲惫来,而他此刻,还正在紧张地制作着今天早上晨诵要用的课件呢。

新教育晨诵,最强调的首先是老师的生命在场,老师要做领唱的那只鸟儿,把自己对诗歌的深刻理解,通过声音,通过自己整个的精神状态,让学生一下子就产生兴发感动,从而才能在“诗的花园”徜徉漫步。

可现实中也总有这样的时刻,我们不能保证每个晨诵时刻都生命在场,那么这时候,该怎样做,才能同样达到很好的晨诵效果呢?
在老师的精神状态不能达到生命在场的情况下,按照程序教学就非常重要了,而程序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层层深入,这样,即使老师的领唱不够完美,但是从学生的心里,仍然能唱出最动听的歌声。

今天干老师的《生日》,就提供了一个非常可值得借鉴的案例。

(2)
晨诵时间还没到。

干老师先请同学们把前几天学过的诗,再轻轻地读一读,要努力读出诗中的味道来。

相比此刻老师沙哑的声音,学生的声音倒清澈明净了。

大家把打印好的诗歌拿出来,轻声读着。

顾城诗歌晨诵课程的主题曲还在静静地流淌,参与培训的老师也陆续进来坐好,同学们仍然沉浸在诗歌的世界中,这样的时刻,多么美好!
今天的晨诵,是从《去寻找一盏灯》开启的。

两个早晨下来,学生已经很适应了自己在晨诵中担任的角色,他们按照ppt上的提示,流畅地读着,对诗的感觉也润泽、细腻多了。

接下来在复习《无名的小花》时,干老师只让大家改动了诗中的一个字——“它”改为“我”,这也是一个小小的教学技巧,把诗歌和孩子的生命关联起来,但是就这一个小小的改动啊,你听,孩子的声音,马上就生动起来——
野花
星星,点点,
像遗失的纽扣
撒在路边
我没有秋菊
卷曲的金发
也没有牡丹
娇艳的容颜……
我只有微小的花
和瘦弱的枝叶
把淡淡的芬芳
溶进美好的春天
我的诗
像无名的小花
随着季节的风雨
悄悄地开放在
寂寞的人间……
(3)
今天要学习的新诗是《生日》。

“在你生日的时候,你想要什么礼物呢?我如果送你一个彩色的钱夹,你想装些什么呢?”
听了干老师的问题,同学们有些骚动,教室里一片窃窃私语声。

“一万块钱!”有调皮的同学这样冒了一声。

“哦,今天我们读一首诗《生日》,它告诉我们钱夹里还可以装进更神奇更美好的东西,比一万块钱更珍贵,那是什么呢?先听老师读一遍,你一边听一边想想。


生日
顾城
因为生日
我得到了一个彩色钱夹
我没有钱
也不喜欢那些乏味的分币
我跑到那个古怪的大土堆后
去看那些爱美的小花
我说:我有一个仓库了
可以用来贮存花籽
钱夹里真的装满了花籽
有的黑亮黑亮
像奇怪的小眼睛
我又说:别怕
我要带你们到春天的家里去
在那儿,你们会得到
绿色的短上衣
和彩色花边的布帽子
我有一个小钱夹了
我不要钱
不要那些不会发芽的分币
我只要装满小小的花籽
我要知道她们的生日
随着干老师的朗读,ppt上相继出现了“彩色钱夹”、“分币”、“爱美的小花”等相关的图片,而诗中让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绿色的短上衣”和“彩色花边的布帽子”,干老师也同样选择了一朵百合花,静静地开在大屏幕上,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指的就是叶子和花呀。

“花籽的生日”也是如此,就是指的是花籽发芽的时候,开花的时候呀。

就这样,这些图片和老师的声音,带给学生一种直接的兴发感动,理解了诗句表面的意思,诗中的这个小孩儿,在他生日时要花籽,而不要钱。

这就是晨诵课的第一层。

通过老师的范读,带给孩子直接的兴发感动,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声音读出来。

(4)
全班同学齐读过后,干老师再让大家自己练读,看看怎样才能最好的把诗中的感情读出来。

这次顾城诗歌晨诵之旅,朴素、简单,是干老师反复强调的。

因为晨诵就是日常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方式啊。

所以体现在他的课上,就是每节课都把
大量时间放给学生,让孩子们充分去揣摩,去练习,同时减少集体齐读,加大个体学生读的分量。

听出孩子们练读时的问题后,干老师就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去更深理解诗句的感情。

他告诉大家,《生日》中每一句的感情都是不同的,第一句应该读得喜悦,而第二句“没有钱”、“不喜欢”就是另一种感情了……这样简单点拨后,让学生再去练读。

接下来的检查朗读,就令老师比较欣慰了,昨天被老师夸奖过的那些孩子,一听到要请人朗读,马上就把手自信地举起来了,而这些孩子,也真的就成了班里同学的榜样了,几个孩子都读得非常好,好像真的自己就是诗中这个特别的小孩了。

干老师对她们的朗读从技巧上做了一些点评后,让全班又分角色齐读了一遍后,他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小孩他不要钱,而只要那些小花籽呢?
孩子们都说,因为他想要花。

可是花对于一个孩子,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没有跟这个孩子一样强烈的生命体验,那么这个回答仍然是轻飘的,意义不大的。

而这时候,大屏幕上一下子斑斓绚烂起来,全班孩子的眼睛啊,心啊,一下子都被死死地吸引过去了——
开放着的啊!是那大片大片的非洲菊啊……
开放着的啊!是那如云雾弥漫的紫色薰衣草啊……
开放着的啊!是那蓬勃热烈的向日葵啊……
开放着的啊!是那金黄灿烂的油菜花啊……
同刚才诗句中配图的小花不同,这时候,满屏都铺满了大片的、怒放的鲜花,孩子们一声声地惊呼着,而到了最后一张油菜花时,他们的惊呼一下子转为了大大的惊喜:“油菜花!”
是啊,因为油菜花是他们的花啊,每到春天,整个风冈的田野上,就铺满了一片金黄……
“原来他盼望的是这样一个节日啊!所以他不要分币,而要这些花朵!我们再把这种感情带进去,读一读吧!”
这就是这堂晨诵课的第二层,运用图片,给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以极大的震撼!再用声音表达出来。

而这样的声音,怎么能不打动人呢?
(5)
呵呵,还有第三层呢。

我们且看干老师如何再往前推进。

“我还要把这首诗,读给你听一下。

”可是在从干老师的嘴巴里,怎么这首诗不一样了呢?
生日
因为九月一日,
我得到了一个彩色钱夹
我没有钱
也不喜欢那些乏味的分币
我就守在这个神奇的教室里守着这些爱美的小花
我说:我有一个仓库了
可以用来贮存花籽
钱夹里真的装满了花籽
有的黑亮黑亮
像奇怪的小眼睛
我又说:别怕
我要带你们到春天的家里去在那儿,你们会得到
绿色的短上衣
和彩色花边的布帽子
我有一个小钱夹了
我不要钱
不要那些不会发芽的分币
我只要装满小小的花籽
我要知道你们的生日
就这样,这首诗,被老师重新编织过,又送给孩子们。

而巧的是,今天正好有个女孩子过生日,于是幸福激动的她,就在别的孩子羡慕的眼光中收下了这份珍贵的礼物——属于她的《生日》,她得到了这个神奇的“彩色钱夹”。

而其他孩子呢,干老师也没有让他们失望,把“小小的花籽”送给了他们。

“亲爱的孩子们啊,我要知道你们的生日,什么是你们的生日?当你们的生命在课堂开出花来的时候,就是你们的生日。


这是干老师结束这次晨诵时,送给孩子们的期待。

而如何让晨诵课堂开花,让生命在场和合宜的教学程序有机结合,则是干老师对于现场所有老师的启示。

去寻找一盏灯
——顾城诗歌之旅(4)·《有天》
(1)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
你说
它就在大海旁边
像金橘那么美丽
所有喜欢它的孩子
都将在早晨长大
孩子们明亮的声音,为这个飘着绵雨的深秋的清晨,升起了一轮金橘般美丽的太阳。

风冈的优秀毛虫胡琴老师,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孩子们一起轻轻地读着。

对于毛虫们来说,儿童课程就像这金橘般的太阳啊,毛虫们的愿望就是,让所有喜欢它的孩子,无论在西部山村,无论在东部城市,都将在他们人生的早晨,在童话、故事、诗歌、游戏等美好事物的陪伴下,长大。

……
我有一个小钱夹了
我不要钱
不要那些不会发芽的分币
我只要装满小小的花籽
我要知道她们的生日
连着四天的晨诵,还有四天的《青鸟》分角色扮演共读推进,不知道这短短的一段旅程,为孩子能留下怎样的生命印迹,但是从声音听来,已经开始细腻、润泽了,尤其是班里那些心思更为敏感灵巧的女孩子,你可以看到,她们的眼睛里,正闪动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神采,这神采,让脸庞,让整个人也生动起来。

(2)
今天干老师带孩子们学的是顾城的《有天》,同前几天一样,他先用自己的范读让孩子们有直接的兴发感受:
有天
顾城
总有那么一天
阳光都变成叶子
我的路成为宫殿
每块石头都可以住一住
那里的花纹
最大的画家都惊叹
总有那么一天
叶子都变成阳光
我的木台升到天上
每个小铁钉都会讲故事
那里的新奇
最小的孩子都入迷
然后干老师请同学们提出不懂的问题。

一个女生问“木台”是什么意思,另一个女生提出不懂“那里的新奇”是什么意思。

干老师结合诗句,做了简单回答,“木台”,可能就是诗中的这个小孩子搭建的什么东西,而“那里
的新奇”,则是指“小铁钉讲的故事”,让“最小的孩子”听了都感到新鲜神秘,就像你们看童话电影时的感觉一样。

字面意思疏通过后,全班孩子齐读了一遍。

(3)
接下来就是该如何更深理解这首诗,然后更合宜地感情朗读出来了。

对于这首内容简单的诗,干老师的教学策略也颇为简单巧妙。

他是一小节一小节分别指导的。

总有那么一天
阳光都变成叶子
我的路成为宫殿
他先用一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打向困惑:为什么“阳光都变成叶子”呢?什么叫“我的路成为宫殿”呢?
这里的学生自然答不上来,当然,在晨诵课上也不需要他们回答,只是启发他们思考,而随着课程长时期的浸染,可以想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然而然也会渐渐提高。

干老师的问题仍然是为了帮助学生来理解诗句的,只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才能产生更深的共鸣,也才能更好地去朗读。

朗读技巧的指导也只有建立在这样的根基上,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知道要这样来读,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来读。

干老师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的呢?同样,他没有陷入琐碎的讲解分析,而是用了图片互文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

屏幕上出现了一张沙漠图片,当学生惊呼于图片带来的鲜明的色彩和广袤的空间感时,干老师又问:“这里的阳光变成叶子了吗?”
当然没有了,漫天的沙粒啊!
“但是总有那么一天,阳光都变成叶子,我的路成为宫殿。

”诗句叠加在图片上,老师让同学们再读:
总有那么一天
阳光都变成叶子
我的路成为宫殿
是啊,哪怕是沙漠,但是只要有了愿望,总有那么一天,阳光都会变成叶子。

这时,大屏幕上,图片又变了,仍然是沙漠,可是沙漠中已经出现了绿洲,在这样的情境中,老师让学生再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