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渗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物理实验电渗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电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渗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通过实验测定SiO2对水的ζ电势。

3. 掌握电渗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电渗是胶体常见的电动现象之一。

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的胶体粒子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ζ电势是指胶体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与电场强度之比,是表征胶体粒子表面电荷性质的物理量。

本实验采用电渗法测定SiO2对水的ζ电势。

实验原理如下:1. 在多孔固体表面吸附层上,由于吸附离子或本身电离而带电荷,分散介质则带相反的电荷。

2.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介质将通过多孔固体隔膜贯穿隔膜的许多毛细管而定向移动,形成电渗现象。

3. 通过测量电渗发生的流量和通过的电流,根据实验数据和特性常数,可计算出ζ电势。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电渗仪2. SiO2胶体3. 超纯水4. 玻璃毛细管5. 秒表6. 计算器7.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SiO2胶体稀释至一定浓度,搅拌均匀。

2. 将稀释后的胶体注入玻璃毛细管中,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3. 将毛细管两端分别插入超纯水中,确保毛细管两端水面水平。

4. 启动电渗仪,调节电压,使电渗现象明显。

5. 使用秒表记录电渗现象发生的时间。

6.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每次实验的电渗现象发生时间。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ζ电势。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共进行了5次,电渗现象发生时间分别为:10s、12s、11s、13s、14s。

取平均值得到电渗现象发生时间为12s。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特性常数,计算出ζ电势为0.5V。

本实验结果表明,SiO2胶体对水的ζ电势为0.5V,说明SiO2胶体在水中带负电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七、实验结论1. 通过电渗实验,成功测定了SiO2胶体对水的ζ电势。

2. 电渗法是一种有效测定胶体ζ电势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

八、实验心得1. 本实验让我对电渗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电渗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35电渗

实验35电渗

实验35电渗第一篇:实验35电渗实验35 电渗一、目的①用电渗法测定SiO2对水的ε电势②观察电渗现象,了解电渗法实验技术概要。

二、基本原理电渗是胶体常见的电动现象的一种。

早在1809年,就观察到在电场作用下,水能通过多孔沙土或粘土隔膜的现象(图Ⅱ.97)。

这种现象是胶体常见的电动现象的一种。

多孔固体在与液体接触的界面处因吸附离子或本身电离而带电荷,分散介质则带相反的电荷。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介质将通过多孔固体隔膜贯穿隔膜的许多毛细管而定向移动,这就是电渗现象。

电渗与电泳是互补效应。

由于液体对多孔固体的相对运动,不发生在固体表面上,而发生在多孔固体表面的吸附层上。

这种固体表面吸附层和与之相运动的液体介质间的电势差,叫做电动电势或ε电势。

因此,通过电渗可以测求电ε势,从而进一步了解多孔周体表面吸附层的性质。

电渗的实验方法原则上是要设法使所要研究的分散相质点固定在静电场中(通以直流电),让能导电的分散介质向某一方向流经刻度毛细管,从而测量出其流量(㎝3)、在测量出(或查出)相同温度下分散介质的特性常数和通过的电流后,即可算出ε电势。

设电渗发生在一个半径为r的毛细管中,又设固体与液体接触界面处的吸附层厚度为δ(δ比r 小许多,因此,双电层内液体的流动可不予考虑),若表面电荷密度为σ加于长为l的毛细管两端的电势差为U电势梯度U,则界面单位面积上所受的电力为 lU F=σl为当液体在毛细中流动时,界面单位面积上所受的阻力为f=ηdvv=η dxδ式中υ-电渗速度η-液体的黏度当液体匀速流动时F=f,即σUv=ηlδυ=Uσδ(II.199)lη假设界面处的电荷分布情况类似于一个处在介电常数为ε的液体中平板电容器上的电荷分布,其电容为C=Qξ=Sε4πδ式中 Q-电荷量S-面积由此可得σ=Qζε-(II.200)S4πδ将式(II.199)代入式(II.200)中,得υ=Uεζ(II.201)4πηl若毛细管的截面积为A,单位时间内流过毛细管的液体量为V,则V=Aυ=AεζU(II.202)4πηll1lIl=I•=(II.202)AkAkA而U=IR=Iρ式中 I-通过二电极间的电流R-二电极间的电阻k-液体介质的电导率。

实验报告电渗

实验报告电渗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渗现象的原理和影响因素;2. 掌握电渗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分析电渗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二、实验原理电渗现象是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带电胶体粒子在多孔介质中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电渗实验通常采用毛细管作为多孔介质,通过施加电压,观察胶体粒子在毛细管中的移动情况。

电渗实验原理如下:1. 胶体粒子在多孔介质表面吸附离子,带电;2. 外加电场使胶体粒子发生定向移动;3. 胶体粒子在毛细管中移动速度与电压、胶体粒子电荷、多孔介质孔径等因素有关。

三、实验器材1. 毛细管(直径:1mm,长度:100mm)2. 电源(输出电压:0-30V)3. 电流表(量程:0-1A)4. 胶体溶液(例如:淀粉溶液)5. 秒表6. 烧杯7. 玻璃棒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毛细管固定在支架上,连接电源和电流表;2. 将胶体溶液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3. 将毛细管一端插入胶体溶液中,另一端放入烧杯中,确保毛细管内无气泡;4. 打开电源,调节电压,观察胶体粒子在毛细管中的移动情况;5. 记录不同电压下胶体粒子移动的距离和时间;6. 关闭电源,清理实验装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电压(V) | 胶体粒子移动距离(mm) | 时间(s)-----------|------------------------|-----------0 | 0 | 01 | 10 | 52 | 20 | 103 | 30 | 154 | 40 | 202. 数据处理:(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胶体粒子移动距离与电压的关系图;(2)分析关系图,得出胶体粒子移动速度与电压的关系;(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电压下胶体粒子移动速度的平均值。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胶体粒子移动距离与电压的关系图如下:电压(V) | 胶体粒子移动距离(mm)-----------|------------------------0 | 01 | 102 | 203 | 304 | 402. 分析:根据关系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胶体粒子移动距离逐渐增大。

电渗实验报告

电渗实验报告

电渗实验报告电渗实验报告引言:电渗现象是指当电流通过液体或固体时,由于电场的作用,会引起液体或固体内部的物质的运动。

电渗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渗现象的观察和实验验证,深入了解电渗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1. 观察电渗现象的发生和运动规律;2. 探究电渗现象的原理和机制;3. 验证电渗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实验材料和仪器:1. 电源;2. 导线;3. 两个玻璃管;4. 各种溶液;5. 毛细管;6. 示波器。

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玻璃管,分别装入不同的溶液;2. 将两个玻璃管的一端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另一端用导线连接到示波器;3. 打开电源,调节电压和电流的大小;4.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和变化。

实验结果:1. 当电流通过溶液时,可以观察到溶液中的物质开始运动,形成电渗流;2. 不同溶液的电渗流速度不同,与溶液的性质和浓度有关;3. 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改变电渗流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实验分析:1. 电渗现象是由于电场的作用,使溶液中的离子或分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2. 电渗流的速度与溶液的离子浓度成正比,浓度越大,电渗流速度越快;3. 电渗现象的原理可以用电动势差和电场力的叠加效应来解释;4. 电渗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电渗泵、电渗分离等。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渗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电渗现象是由电场力引起的溶液或固体内部物质的运动,其速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电渗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液体的搅拌、分离和输送等方面。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电渗现象的机制和原理,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电渗现象的应用领域,并加深对其原理的理解,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物化实验电渗实验报告

物化实验电渗实验报告

物化实验电渗实验报告物化实验电渗实验报告引言:电渗现象是物质在电场中的运动现象,它是由于电场对溶液中的离子产生电力作用,使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而引起的。

电渗实验是研究电渗现象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电场对溶液中离子的运动产生的效应。

实验目的:通过电渗实验,研究电场对溶液中离子的运动产生的效应,探究电渗现象的规律。

实验原理:电渗现象是由于电场对溶液中离子产生电力作用,使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而引起的。

电渗速度与电场强度、离子浓度和离子电荷量有关。

当电场强度一定时,电渗速度与离子浓度成正比,与离子电荷量成反比。

实验材料和仪器:1. 电渗仪2. 直流电源3. 滤纸4. 玻璃棒5. 硝酸银溶液6. 氯化银溶液7. 盐酸溶液实验步骤:1. 将电渗仪放置在实验台上,接通直流电源。

2. 将滤纸剪成适当大小,浸泡在硝酸银溶液中,然后放置在电渗仪的两个电极之间。

3. 用玻璃棒将滤纸上的硝酸银溶液均匀涂抹在电渗仪的两个电极上。

4. 将电渗仪的两个电极浸入氯化银溶液中,调节直流电源的电压,观察电渗仪中的现象。

5. 将电渗仪的两个电极浸入盐酸溶液中,调节直流电源的电压,观察电渗仪中的现象。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电渗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 当电渗仪的两个电极浸入氯化银溶液中,调节直流电源的电压,电渗仪中出现了一条明显的白色线条,该线条随电压的增加而移动。

2. 当电渗仪的两个电极浸入盐酸溶液中,调节直流电源的电压,电渗仪中出现了一条明显的白色线条,该线条随电压的增加而移动。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电渗现象是由电场对溶液中离子产生的电力作用引起的,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而引起的。

2. 电渗速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与离子浓度成正比,与离子电荷量成反比。

实验总结:通过电渗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渗现象的规律。

电渗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溶液中离子的运动规律,还可以应用于离子分离、电解、电镀等领域。

物化实验电渗实验报告

物化实验电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渗现象及其原理。

2. 掌握电渗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电渗现象,并分析影响电渗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电渗现象是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多孔介质中的液体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当多孔介质与液体接触时,由于吸附或电离作用,多孔介质的表面会带上电荷,而与之接触的液体则带上相反的电荷。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的液体在多孔介质中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渗现象。

电渗实验的原理基于以下公式:\[ q = \frac{V}{R} \cdot t \]其中,q为通过多孔介质的电荷量,V为电压,R为电阻,t为时间。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直流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多孔介质(如沙土、粘土等)、烧杯、电极、导线等。

2. 试剂:蒸馏水、NaCl溶液、KCl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多孔介质放入烧杯中,并连接好电极和导线。

2. 将NaCl溶液或KCl溶液倒入烧杯中,使多孔介质完全浸没在溶液中。

3. 打开直流电源,调节电压,观察电渗现象。

4. 记录电压、电流、时间等数据。

5. 改变多孔介质的种类、溶液的浓度、电压等条件,重复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当外加电压达到一定值时,多孔介质中的液体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渗现象。

随着电压的增加,电渗速度逐渐加快。

2. 分析(1)多孔介质的种类对电渗效果有较大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沙土的电渗效果较好,粘土的电渗效果较差。

(2)溶液的浓度对电渗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溶液浓度越高,电渗效果越好。

(3)电压对电渗效果有显著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电压越高,电渗速度越快。

六、实验结论1. 电渗现象是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多孔介质中的液体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2. 影响电渗效果的因素有:多孔介质的种类、溶液的浓度、电压等。

3. 通过实验验证了电渗现象,并分析了影响电渗效果的因素。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

[精华]电渗析试验

[精华]电渗析试验

电渗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渗析器各部分构造、功能、安装方法及操作方法;2、掌握电渗析器极限电流的测定、计算方法;3、加深理解电渗析运行中的电流密度、液体流速、溶液含盐量三者关系。

二、实验原理在电渗析运行中,电流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了电渗析的效率。

电流密度与单位时间内溶液离子的多少成正比关系,通常以威尔逊公式表示为:i li m=KC dp u (20-1)式中:i lim——极限电流密度(Ma/cm2);K——水力特性参数;u——淡水隔板流水道中的水流速度(cm/s);C dp——淡水室水中的对数平均浓度(mm/l);Cdi-Cde Cdp=2.31lg Cdi CdeC di——淡水室进水含盐量(mm/l);C de——淡水出水含盐量(mm/l)。

该式是在并联隔板电渗析器和理想条件下求得的,在实际使用的电渗析器中,由于隔网的紊流效果与理想情况有一定的差别,极限电流密度表达式应取如下形式:i lim=KC dp u n (20-2)式中:n——流速指数;其他符号同上。

在电渗析运行中,由于进入淡水室中水流的流速、含盐量不同,总有一个电流密度与之相对应。

如果继续改变输入电压,则电流也发生变化。

当电压升高后,电流密度变化极微,从而改变了原来的电压—电流关系时,就可能出现极化现象。

利用这样的关系,用作图的方法不难求出极限电流密度值。

由若干个不同水流速u或平均浓度C dp时的极限电流密度值,便可求出它的表达式。

三、电渗析器的构造:电渗析器由膜堆、极区和压紧装置三部分构成:1、膜堆:是由相当数量的膜对组装而成的。

膜对:是由一张阳离子交换膜,一张隔板(淡水或浓水隔板);一张阴离子交换膜,一张隔板(淡水或浓水隔板)组成。

离子交换膜:是电渗析器的关键部件,本厂采用聚乙烯异相离子交换膜。

隔板:分浓、淡水隔板,交替放在阴阳膜之间,使阴膜和阳膜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沿隔板平面通过水流。

垂直隔板平面通过电流。

隔板厚度09毫米。

电渗的实验报告

电渗的实验报告

电渗的实验报告电渗的实验报告引言:电渗是一种通过电场作用引起液体流动的现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搭建电渗实验装置,观察和研究电渗现象,以深入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1. 观察电渗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2. 探究电渗现象的原理与机制;3. 分析电渗现象的应用领域。

实验材料:1. 电源;2. 两个电极板;3. 两根电极线;4. 盛有电解液的容器;5. 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1. 将两个电极板平行地放置在电解液容器内;2. 将电源的正负极分别与两个电极板连接;3. 打开电源,调节电压和电流强度;4. 观察电解液中的液体流动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电解液中的液体发生了流动。

通过记录实验数据,我们发现液体的流动速度与电压和电流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当电压和电流强度增加时,液体流动速度也随之增加。

根据电渗现象的原理与机制,我们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电渗现象是由于电场对电解液中的离子产生作用力,从而引起液体流动。

电场中的正离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向负极移动;负离子则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向正极移动。

这种离子的移动导致了液体的流动。

电渗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电渗现象可以用于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效率。

在生物学研究中,电渗现象可以用于细胞培养和药物输送。

在工程领域,电渗现象可以应用于微流体控制和液体传输等方面。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电渗现象,并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了探究。

电渗现象是由电场作用引起的液体流动现象,其应用领域广泛。

进一步研究电渗现象的机制和优化实验条件,有助于提高其应用效果,推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

致谢:感谢实验中的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的支持,使我们能够顺利完成这次实验。

同时,也感谢实验小组成员的合作和努力,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1] Smith, J. et al. (2018). Electro-osmotic flow in microchannels.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123(4), 567-589.[2] Li, X. et al. (2019). Applications of electroosmotic flow in microfluidic devices.Analytical Chemistry, 91(7), 421-436.。

电渗实验报告模板

电渗实验报告模板

电渗实验报告模板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离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探究电渗现象及其机理,并掌握实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设备•直流电源•电导仪•电渗实验装置实验原理电渗现象是指在电场作用下,电解质中电离的离子在电极间自发运动的现象。

在电解质溶液中,带电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受到的电力与流体阻力的平衡,离子总体呈现出漂移运动。

此现象可应用于各种化学分离和测定的实验中。

实验步骤1.将电渗实验装置中的盐溶液在电导仪中测量出其电导率并记录;2.将电渗实验装置分别连接到直流电源(电压5V)的正极和负极,并观察推动液在电极之间的移动情况;3.通过调整电压和电解质的浓度,探究电渗现象与物理因素间的关系;4.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所采用的电压、电流、电阻和移动距离等参数。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实验数据电解质电导率(mS/cm)电场方向电压(V)移动距离(cm)NaCl 12.5 正向 5 1.2NaCl 12.5 反向 5 0.8KCl 14.2 正向 5 1.5KCl 14.2 反向 5 0.9数据处理1.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电解质中电荷载体的迁移速率;2.绘制不同电解质、不同电场方向下的电迁移率变化曲线;3.分析实验现象,探讨电渗现象的机理和实用性。

实验结论1.实验数据显示,不同离子浓度下,电渗现象的特性不尽相同;2.在不同电场方向下,离子的迁移方向也会发生变化,表现出十分显著的物理特性;3.电渗现象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如生化药物的制备、浓缩等。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电渗现象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增加了对电渗现象的深入理解。

这对我们将来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电渗的实验报告

电渗的实验报告

班级:16110901 姓名:刘莉丹学号20092289姓名:彭磊学号20092307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预定义的多物理场应用模式,能够解决许多常见的物理问题。

同时,用户也可以自主选择需要的物理场并定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然,用户也可以输入自己的偏微分方程(pdes),并指定它与其它方程或物理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和现象1、选择2d的空间维度,设置如下条件的耦合场:(1)不可压缩(mmglf)(2)传导介质dc(emdc)(3)电动流(chekf)2、画一个矩形相关数据:高5e-5,宽8e-4,中心:x=0,y=0。

复制,旋转九十度,联集撤销内部边界,划分网格。

3、在电动流耦合场模式下选择求解域模式:相关数据:d各向同性的:1e-11;r:0;um:2e-15;z:1;u:u;v:v;v:0。

选择边界模式:相关数据:样液入口和缓冲液入口分别设置为浓度1和浓度0,各出口设置为对流通量。

在不可压缩耦合场模式下选择边界模式:相关数据:样液和缓冲液入口设置为:进口,速度u0为1e-4;各出口设置为压力,粘滞应力p0为0。

4、设置求解器参数,将不可压缩和电动流设置为稳态。

(对不可压缩求解,初始值设为初始值表达式和从初始值使用设定。

求解。

)选择后处理——绘图参数——表面——速度场观察图像。

(下图)5、对电动流求解(初始值设定为初始值表达式和当前解。

求解。

)选择后处理——绘图参数——表面——浓度场,观察图像。

6、在电动流耦合场下选择求解域模式:相关数据:u:0;v:0;v:v。

选择边界模式:相关数据:所有入口和出口选择通量,设置为:-nmflux_c_chekf。

在传导介质dc耦合场下选择边界模式:相关数据:样液入口选择点位能10v;缓冲液入口和各出口选择接地;其他边选择电绝缘。

7、设置求解器参数选择瞬态,时间设置为:0:0.01:1。

对传导介质求解(初始值设置为初始值表达式和当前解。

求解。

物化实验电渗实验报告

物化实验电渗实验报告

物化实验电渗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物化实验电渗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电解质至于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

2. 观察电渗现象及其特点。

3. 掌握电渗现象的运用和相关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在电渗过程中,电场会引起溶液中带电粒子偏移。

在阳极处,带有电荷的阳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被排斥,向阴极方向运动;在阴极处,带有电荷的阴离子(-)同样受到电场的作用,向阳极方向运动。

因此,带电粒子的偏移可以通过电渗来实现。

实验器材和试剂:1. 三角支架、电源、导线、倒置试管、滤纸、等离子纸、铜板、锌板、硬质玻璃板等实验器材。

2. 浓度分别为0.1mol/L的CuSO4和ZnSO4溶液,蒸馏水等试剂。

实验步骤:1. 在三角支架上调整倒置试管的位置,并将铜板和锌板分别插入试管中。

2. 将 CuSO4 和 ZnSO4 的溶液依次加入到两个试管中,分别将试管标记为“Cu”和“Zn”。

3. 在等离子纸上描绘出两条相对应的线,并用滤纸吸取一些溶液,放置于等离子纸上。

4. 打开电源,调整电压,使得电极两端的电势差为1V。

5. 过了一段时间后,取下等离子纸,观察溶液偏离的方向、距离以及滤纸上出现的颜色变化(半反应产物的沉积)。

6. 结束实验后,将实验器材和溶液清洗干净。

实验结果和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在经过电渗过程后,CuSO4 溶液向阴极方向偏移,而 ZnSO4 溶液向阳极方向偏移。

2. 根据电渗现象原理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带电粒子的迁移速度等参数。

3.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和试剂的不精确,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4. 可以尝试在实验过程中对不同电压、距离、溶液浓度等因素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物化实验电渗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电渗现象的特点,掌握了电渗现象的运用及其相关计算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会发生偏移,从而实现电渗效果。

这项实验对我们深入了解溶液电导性能以及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软黏土室内电渗试验

软黏土室内电渗试验
感谢参与试验的同学们的辛勤付出和配合。
感谢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和场地。
感谢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们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贡献。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包括电压表、电流表、位移计等,用于测量土样的电势、电流和位移变化。
电极安装
将不锈钢电极插入土样中,确保电极与土样充分接触。
试验准备
将处理好的土样装入试验槽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均匀。
试验过程
开启电源,调整电压和电流,记录试验过程中的电势、电流、位移等数据。
结果分析
根据试验数据,对软黏土的电渗性能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因素和机理。
试验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软黏土地基的加固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有助于深入了解软黏土的电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04
CHAPTER
试验结论与展望
电渗加固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软黏土的抗剪强度和压缩模量,且加固效果与通电时间呈正比。
不同电极布置方式对加固效果有明显影响,平行电极布置比垂直电极布置具有更好的加固效果。
05
CHAPTER
参考文献与致谢
参考文献5
作者5,论文题目5,期刊名5,年份5
参考文献4
作者4,论文题目4,期刊名4,年份4
参考文献3
作者3,论文题目3,期刊名3,年份3
参考文献1
作者1,论文题目1,期刊名1,年份1
参考文献2
作者2,论文题目2,期刊名2,年份2
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在试验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
未对通电时间进行优化,未来可进一步探讨最佳通电时间。
可将电渗加固与其他加固方法(如化学加固、热加固等)相结合,以提高软黏土的加固效果。
可对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软黏土进行电渗加固试验,以扩大试验的应用范围。

漏电试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漏电试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为了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本实验旨在通过漏电试验,检验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和接地状况,从而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实验选择了某型号的电气设备作为试验对象,通过使用专业的漏电检测仪器进行测试。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漏电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电气设备绝缘性能和接地状况的检测方法。

3. 提高对电气设备安全性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三、实验原理漏电试验是利用专业的漏电检测仪器,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和接地状况进行检测。

当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下降或接地不良时,电流会通过绝缘材料泄漏到地,形成漏电。

通过检测漏电电流的大小,可以判断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和接地状况。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漏电检测仪:用于检测电气设备的漏电电流。

2. 电气设备:试验对象,包括绝缘性能和接地状况。

3. 试验电缆:连接漏电检测仪和电气设备。

4. 电源:为漏电检测仪提供工作电压。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漏电检测仪、电气设备、试验电缆和电源准备好。

2. 连接电路:将漏电检测仪、电气设备、试验电缆和电源按照电路图连接好。

3. 漏电检测:开启漏电检测仪,进行漏电电流检测。

4. 结果分析:根据漏电检测仪显示的漏电电流值,分析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和接地状况。

5. 试验记录: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漏电电流值、设备名称、试验时间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漏电电流值:根据实验数据,电气设备的漏电电流值为X mA。

2. 绝缘性能分析:根据国家标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绝缘电阻:不小于1MΩ;- 绝缘强度:不小于2kV。

本实验中,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3. 接地状况分析:根据国家标准,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本实验中,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为Y Ω,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七、实验体会与收获1.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漏电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电气设备绝缘性能和接地状况的检测方法。

电渗的实验报告

电渗的实验报告

班级:16110901 姓名:刘莉丹学号20092289姓名:彭磊学号20092307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预定义的多物理场应用模式,能够解决许多常见的物理问题。

同时,用户也可以自主选择需要的物理场并定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然,用户也可以输入自己的偏微分方程(pdes),并指定它与其它方程或物理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和现象1、选择2d的空间维度,设置如下条件的耦合场:(1)不可压缩(mmglf)(2)传导介质dc(emdc)(3)电动流(chekf)2、画一个矩形相关数据:高5e-5,宽8e-4,中心:x=0,y=0。

复制,旋转九十度,联集撤销内部边界,划分网格。

3、在电动流耦合场模式下选择求解域模式:相关数据:d各向同性的:1e-11;r:0;um:2e-15;z:1;u:u;v:v;v:0。

选择边界模式:相关数据:样液入口和缓冲液入口分别设置为浓度1和浓度0,各出口设置为对流通量。

在不可压缩耦合场模式下选择边界模式:相关数据:样液和缓冲液入口设置为:进口,速度u0为1e-4;各出口设置为压力,粘滞应力p0为0。

4、设置求解器参数,将不可压缩和电动流设置为稳态。

(对不可压缩求解,初始值设为初始值表达式和从初始值使用设定。

求解。

)选择后处理——绘图参数——表面——速度场观察图像。

(下图)5、对电动流求解(初始值设定为初始值表达式和当前解。

求解。

)选择后处理——绘图参数——表面——浓度场,观察图像。

6、在电动流耦合场下选择求解域模式:相关数据:u:0;v:0;v:v。

选择边界模式:相关数据:所有入口和出口选择通量,设置为:-nmflux_c_chekf。

在传导介质dc耦合场下选择边界模式:相关数据:样液入口选择点位能10v;缓冲液入口和各出口选择接地;其他边选择电绝缘。

7、设置求解器参数选择瞬态,时间设置为:0:0.01:1。

对传导介质求解(初始值设置为初始值表达式和当前解。

求解。

【精品文档】电渗的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10页)

【精品文档】电渗的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电渗的实验报告篇一:电渗进样的Comsol模拟实验报告电渗进样的Comsol模拟实验报告班级:16110901 姓名:刘莉丹学号201X2289姓名:彭磊学号201X2307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Comsol Multiphysics的使用方法。

2、学习电渗进样的Comsol模拟。

二、实验原理COMSOL Multiphysics是一款大型的高级数值仿真软件。

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工程计算,被当今世界科学家称为“第一款真正的任意多物理场直接耦合分析软件”。

模拟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各种物理过程,COMSOL Multiphysics以高效的计算性能和杰出的多场双向直接耦合分析能力实现了高度精确的数值仿真。

COMSOL Multiphysics是以有限元法为基础,通过求解偏微分方程(单场)或偏微分方程组(多场)来实现真实物理现象的仿真,被当今世界科学家称为“第一款真正的任意多物理场直接耦合分析软件”。

用数学方法求解真实世界的物理现象,COMSOL Multiphysics以高效的计算性能和杰出的多场双向直接耦合分析能力实现了高度精确的数值仿真。

目前已经在声学、生物科学、化学反应、弥散、电磁学、流体动力学、燃料电池、地球科学、热传导、微系统、微波工程、光学、光子学、多孔介质、量子力学、射频、半导体、结构力学、传动现象、波的传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大量预定义的物理应用模式,范围涵盖从流体流动、热传导、到结构力学、电磁分析等多种物理场,用户可以快速的建立模型。

COMSOL中定义模型非常灵活,材料属性、源项、以及边界条件等可以是常数、任意变量的函数、逻辑表达式、或者直接是一个代表实测数据的插值函数等。

预定义的多物理场应用模式,能够解决许多常见的物理问题。

电渗析实验实验报告

电渗析实验实验报告

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第一节系统概述一、概述电渗析(简称ed)是一种利用电能的膜分离技术,是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科研、教学、生产之中,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电渗析器的组装、构造,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电渗析器工作原理及流程的理解。

二、装置特点1. 框架为不锈钢材质,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操作方便;2. 电渗析器外壳采用有机玻璃制作,方便观察;3. 采用一体式设计,紧凑美观,方便搬移;4. 组装方式灵活,电极可以倒换,以消除极化影响,防止结垢;5. 增设有浓水部分循环系统,可提高水的回收率和减少耗电量等。

第二节实验装置介绍一、对象组成由动力系统、水箱、两级两段电渗析器、电渗析器有机玻璃外箱体、潜水泵、循环水泵、水压表、浓水循环有机玻璃水箱以及不锈钢框架等组成。

1. 水箱:储水箱由不锈钢板制成,尺寸为:长×宽×高=70cm×50cm×65cm。

2. 两级两段电渗析器:采用阳膜开始阴膜结束的组装方式,用直流电源。

离子交换膜(包括阴膜和阳膜)采用异相膜,膜板材料为聚氯乙烯,电极材料为经石蜡浸渍处理过的石墨(或其他)。

尺寸为:长×宽×高=24cm×25cm×53cm。

3. 电渗析器有机玻璃外箱体: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尺寸为:长×宽×高=40cm×50cm×63cm。

4. 潜水泵:电源:220v、50hz;最大扬程8m;额定功率:250w;电流:1.5a。

5. 循环水泵:电源:220v、50hz;额定扬程 8m,输入功率:90w。

6. 浓水循环有机玻璃水箱: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尺寸为:长×宽×高=25cm×40cm×45cm。

7. 水压表:采用耐震水压表,测量范围:0~0.25mpa二、控制系统由对象控制箱、整流器、流量计、漏电保护器及旋钮开关等组成。

电渗法原理论文、报告

电渗法原理论文、报告

电渗法在软土工程中的应用电渗法作为一种软土加固的方法,很早以前就得到了应用。

由于粘土中大部分的粘粒都带有电荷,在定向电流的作用下,土体空隙自由水和离子发生定向流动,电渗法就是利用软土中的孔隙水在电流的作用下的定向流动性,使土体内的含水量降低,同时土体内离子的交换对土体性质本身也有一定的改善。

后来,该项技术被逐渐应用到加固斜坡、堤岸、水坝上;提高金属摩擦桩的轴向阻力;减小桩的负摩阻力;提高试验中地锚的抗拔力;提高高灵敏软弱土对周期荷载的抗力等等。

在现场工程和室内试验中也会经常用到电渗理论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电渗现象是土体动电现象的一种。

土体中的动电现象是指土体通电后因两端电视作用而在土体内部表现出的一些运动现象,包括电渗、电泳、流动电位、迁移或沉积电位。

在含水量较大的土体两端世家电位后,土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这些阳离子同时拖拽水使水朝向阴极运动,形成水流运动,这种现象就称为电渗。

通电后的土体是一个土—水——电解质系统,电流和水流与梯度间的耦合作用是引起电渗现象的原因,其中涉及了电、带电的表面和液相的相对运动。

电渗固结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假设土体的电解液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数量相当,在通电的情况下,则极性水分子被溶液中的阳离子或是阴离子拖拽而向阴极或阳极运动,因阳离子和阴离子数量相当而使水分子移动的力为零。

此时电渗是不能发生的。

但是对于土体来说,整个土体呈现电中性,而土颗粒表面带负电,土颗粒具有比较稳定的结构而在电渗过程中不产生运动,所以电解质溶液中可移动的负离子数量远远小于溶液中的正离子数量,溶液中相对过剩的阳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带动空隙中水分子向阴极移动,则此时,电渗就可以进行,电渗法的运用也就有了现实基础。

实验证明利用电渗法加固软土能在较短时间内明显减少试样的含水量,提高其不排水抗剪强度并降低其灵敏度,对试样处理前后的先期固结压力测定表明,其处理效果是不可逆的。

电渗法因其独特的排水机理,为软土加固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工作报告之电渗电泳实验报告

工作报告之电渗电泳实验报告

电渗电泳实验报告【篇一:电渗_电泳_-_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五电泳电渗二、原理电渗属于胶体的电动现象。

电动现象是指溶胶粒子的运动与电性能之间的关系。

一般包括电泳、电渗、流动电位与沉降电位。

电动现象的实质是由于双电层结构的存在,其紧密层和扩散层中各具有相反的剩余电荷,在外电场或外加压力下,它们发生相对运动。

电渗是指在电场作用下,分散介质通过多孔膜或极细的毛细管而定向移动的现象。

若知道液体介质的粘度,介电常数,电导率,只要测定在电场作用下通过液体介质的电流强度i,和单位时间内液体流过毛细管的流量v,可根据下式求出电势。

操作步骤:(一)具体操作方法1 按照实验装置图所示安装电渗仪。

2 测定电渗时液体的流量v和电流强度i。

反复测量正、反向电渗时的流量v值各三次,同时记录各次的电流值。

3 测定液体的电导率。

(二)注意事项计算sio2对水的中不应有4。

(三)提问:固体粉末样品粒度太大,电渗测定的结果重现性差,其原因何在?四、总结(一)数据处理计算各次电渗测定的v/i值,取其平均值,将液体的电导率和v/i的平均值代入上式,可求得sio2对水的电势。

电势时,注意各物理量的单位。

在法定计量单位实行之后,计算公式1.实验目的(2)加深理解电泳是胶体中液相和固相在外电场作用下相对移动而产生的电性现象。

(3)通过电渗法测定sio2对水的电势,掌握电渗法测定电势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 加深理解电渗是胶体中液相和固相在外电场作用下相对移动而产生的电性现象。

2.实验原理(1)电泳公式的推导当带电的胶粒在外电场作用下迁移时,若胶粒的电荷为q,两电极之间的电位梯度为w,则胶粒受到的静电力为:球形胶粒在介质中运动受到的阻力按斯托克斯定律为:若胶粒运动速率u达到恒定,则有(2)电渗公式的推导当液体在毛细中流动时,界面单位面积上所受的阻力为当液体匀速流动时f=f,即c=q式中 q-电荷量s-面积由此可得将式( ii .199)代入式( ii .200)中,得若毛细管的截面积为a,单位时间内流过毛细管的液体量为v,则式中i-通过二电极间的电流r-二电极间的电阻k-液体介质的电导率。

电渗现象实验报告

电渗现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渗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电动现象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电渗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测量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电渗现象,加深对胶体电学性质的理解。

4. 计算并分析电渗过程中产生的电动电势(ζ电势)。

二、实验原理电渗是胶体常见的电动现象之一,指的是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液体介质通过多孔固体表面时产生的相对运动。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多孔固体表面吸附了离子或自身电离而带电荷,而液体介质则带相反的电荷。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液体介质会通过多孔固体隔膜的毛细管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渗现象。

电渗过程中,液体介质的流动速度与电场强度、毛细管半径、固液界面处的吸附层厚度以及介质的电导率等因素有关。

通过实验测量液体介质的流动速度和通过的电流,可以计算出电动电势(ζ电势),进而了解多孔固体表面吸附层的性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SiO2多孔固体、蒸馏水、电解质溶液、电极、毛细管、电源、电压表、电流表、计时器等。

2. 实验仪器:电渗实验装置、电子天平、温度计、pH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SiO2多孔固体放入毛细管中,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确保毛细管内部无杂质。

2. 将毛细管两端连接到电极上,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

3. 打开电源,调节电压,使电场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4. 观察并记录液体介质的流动速度和通过的电流,记录实验数据。

5. 改变毛细管半径、电解质浓度等参数,重复实验,记录数据。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动电势(ζ电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液体介质的流动速度逐渐加快。

这符合电渗现象的基本原理,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液体介质会通过多孔固体表面定向移动。

2.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毛细管半径的减小,液体介质的流动速度逐渐加快。

这是因为毛细管半径越小,毛细管内的压力差越大,从而加快了液体介质的流动速度。

3.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液体介质的流动速度逐渐加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16110901 姓名:刘莉丹学号20092289姓名:彭磊学号20092307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预定义的多物理场应用模式,能够解决许多常见的物理问题。

同时,用户也可以自主选择需要的物理场并定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然,用户也可以输入自己的偏微分方程(pdes),并指定它与其它方程或物理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和现象1、选择2d的空间维度,设置如下条件的耦合场:(1)不可压缩(mmglf)(2)传导介质dc(emdc)(3)电动流(chekf)2、画一个矩形相关数据:高5e-5,宽8e-4,中心:x=0,y=0。

复制,旋转九十度,联集撤销内部边界,划分网格。

3、在电动流耦合场模式下选择求解域模式:相关数据:d各向同性的:1e-11;r:0;um:2e-15;z:1;u:u;v:v;v:0。

选择边界模式:相关数据:样液入口和缓冲液入口分别设置为浓度1和浓度0,各出口设置为对流通量。

在不可压缩耦合场模式下选择边界模式:相关数据:样液和缓冲液入口设置为:进口,速度u0为1e-4;各出口设置为压力,粘滞应力p0为0。

4、设置求解器参数,将不可压缩和电动流设置为稳态。

(对不可压缩求解,初始值设为初始值表达式和从初始值使用设定。

求解。

)选择后处理--绘图参数--表面--速度场观察图像。

(下图)5、对电动流求解(初始值设定为初始值表达式和当前解。

求解。

)选择后处理--绘图参数--表面--浓度场,观察图像。

6、在电动流耦合场下选择求解域模式:相关数据:u:0;v:0;v:v。

选择边界模式:相关数据:所有入口和出口选择通量,设置为:-nmflux_c_chekf。

在传导介质dc耦合场下选择边界模式:相关数据:样液入口选择点位能10v;缓冲液入口和各出口选择接地;其他边选择电绝缘。

7、设置求解器参数选择瞬态,时间设置为:0:0.01:1。

对传导介质求解(初始值设置为初始值表达式和当前解。

求解。

)后处理--绘图参数--表面--电位能,得到图像。

8、对电动流求解(初始值设定为当前解和当前解(不同时间的解:全部),求解。

)再将瞬态时间设为:0:0.05:5,重复求解。

在浓度场下观察上样图像。

9、在传导介质dc耦合场下选择边界模式:相关数据:样液入口接地,缓冲液入口电位能设置为30v。

设置求解器参数,把瞬态时间设置为:0:0.5:50。

对传导介质求解(初始值设定为初始值表达式和当前解(全部)。

求解)10、对电动流求解,初始值都设为当前解(全部)。

求解,在浓度场下观察样品分离图像。

篇二:电泳实验报告实验十二电泳一、目的要求1)掌握电泳法测ζ电势的原理和技术;2)从实验现象中加深对胶体的电学性质的理解,即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和介质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就产生了电泳和电渗的电动现象(因电而动)。

二、基本原理1.电泳由于胶粒带电,而溶胶是电中性的,则介质带与胶粒相反的电荷。

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和介质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就产生了电泳和电渗的电动现象。

影响电泳的因素有:带电粒子的大小、形状;粒子表面电荷的数目;介质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ph值和粘度;电泳的温度和外加电压等。

从电泳现象可以获得胶粒或大分子的结构、大小和形状等有关信息。

2.三种电势,固体表面相对溶液的电势,?0=f(固体表面电荷密?0:热力学电势(或平衡电势)度,电势决定离子浓度)。

??:斯特恩电势。

离子是有一定大小的,而且离子与质点表面除了静电作用外,还有范德华吸引力。

所以在靠近表面1-2个分子厚的区域内,反离子由于受到强烈的吸引,会牢固的结合在表面,形成一个紧密的吸附层,称为固定吸附层或斯特恩层;在斯特恩层中,除反离子外,还有一些溶剂分子同时被吸附。

反离子的电性中心所形成的假想面,称为斯特恩面。

在斯特恩面内,电势呈直线下降,由表面的?0直线下降到斯特恩面??。

??称为斯特恩电势。

?:电动电势。

当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紧密层中吸附在固体表面的反离子和溶剂分子与质点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运动,其滑动面在斯特恩面稍靠外一些。

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称为 ?电势。

?电势与??电势在数值上相差甚小,但却具有不同的含义。

应当指出,只有在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才能呈现出?电势。

?电势的大小,反映了胶粒带电的程度。

?电势越高,表明胶粒带电越多,其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越大,扩散层也越厚。

当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增加时,介质中反离子的浓度加大,将压缩扩散层使其变薄,把更多的反离子挤进滑动面以内,使?电势在数值上变小当电解质浓度足够大时,可使?电势为零。

此时相应的状态,称为等电态。

处于等电态的胶体质点不带电,因此不会发生电动现象,电泳、电渗速度也必然为零,这时的溶胶非常容易聚沉。

3.电泳公式当带电胶粒在外电场作用下迁移时,胶粒受到的静电力f1为:f1?qe (1)其中q为胶粒的电荷,e为电场强度(或称为电位梯度)本次实验研究的fe(oh)3为棒形胶粒。

棒形胶粒在介质中运动受到的阻力f2按stokes定律为:f2?4??r?(2)其中r为胶粒的半径,?为电泳速度,?为介质的粘度,当胶粒运动速度即电泳速度达到稳定时,f1 =f2,结合(1)、(2)式得到:??qe (3) 4??r根据静电学原理可知??q(4) ?r其中r为胶粒的半径,?为介质的界电常数,所以有????e (5) 4??4???(6) ?e ??由该式可知,若已知?、?,可通过测定?和e算出?电势。

该式只适合于c·g·s单位制,且得出?电势的单位为静电伏特。

若各物理量都采用si单位,r的单位为m;?的单位为m·s-1 ;?的单位为pa·s;e的单位为v·m-1此时公式为:??三、仪器与试剂 4????9?109 伏特 (7) ?e界面移动电泳仪;213型铂电极两个;高压数显稳压电源;滴管2根;烧杯(250ml);-1玻璃棒一根;fec13溶液(10%);kcl溶液(0.02 mol·l);四、实验步骤1.仪器装置图如下。

图1. 实验装置图2.溶胶的制备: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fec13稀溶液滴入沸腾的水中水解,即可生成棕红色、透明fe(oh)3溶胶:fecl3+3h2o fe(oh)3↓+3hcl部分氢氧化铁跟盐酸作用fe(oh)3+hcl=feocl+2h2ofeocl=feo++cl-氢氧化铁吸附溶液中带正电荷的离子(feo+),胶团结构为:{ [fe (oh)3 ]m ? y fe o+ , ( y-z ) cl- }z+ ? z cl-分子团选择吸附离子紧密层扩散层胶粒带正电荷,因此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出现电泳现象。

3.测定电泳速度和电位梯度打开活塞,在电泳仪中装上待测fe(oh)3溶胶至一定高度(便于观察界面的移动)。

用滴管将kcl溶液从电泳仪两臂的玻璃管壁等量缓慢加入,出现清晰界面才可以,否则重新灌装,继续加入kcl溶液至接近支管,注意不能扰动界面,保持界面清晰并使两臂界面等高。

轻轻地将pt电极垂直插入kcl溶液,记下两边界面的高度位置。

接通电源,调节电压至180v左右,开始记时,观察液面的变化。

根据通电时间和界面下降的刻度计算电泳速度。

注意事项:a: 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速度跟氢氧化铁胶粒的带电量有关,胶粒带电量越大,电泳速度越大。

渗析可以减少胶粒中的氯离子,增大胶粒的带电量。

b: 实验时,一旦通电,手就不能再触及电极,拆卸装置时也一定要先切断电源。

c: 要使氯化钾溶液浮在胶体的液面上,并跟胶体之间保持清晰的界面,实验时应注意使胶体的密度比使氯化钾溶液的密度大。

这样,使氯化钾溶液加入后不会下沉而跟胶体混在一起。

为此,氯化钾溶液的浓度不能太大。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从直流电源读得电压u= v,用直尺测得两电极间的距离l = m,计算e=u/l= -1-1v ·m;记录界面下降高度 m,通电时间 s,计算?=m·s将e、?数据代入??据代入求出?。

m-1 ?(20℃,水)=80.37 f·4???,?为介质的界电常数,?为介质的粘度,初略地以水的数?e ?(20℃,水)=0.001pa·s篇三:实验35电渗实验35 电渗一、目的①用电渗法测定sio2对水的?电势②观察电渗现象,了解电渗法实验技术概要。

二、基本原理电渗是胶体常见的电动现象的一种。

早在1809年,就观察到在电场作用下,水能通过多孔沙土或粘土隔膜的现象(图ⅱ.97)。

这种现象是胶体常见的电动现象的一种。

多孔固体在与液体接触的界面处因吸附离子或本身电离而带电荷,分散介质则带相反的电荷。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介质将通过多孔固体隔膜贯穿隔膜的许多毛细管而定向移动,这就是电渗现象。

电渗与电泳是互补效应。

由于液体对多孔固体的相对运动,不发生在固体表面上,而发生在多孔固体表面的吸附层上。

这种固体表面吸附层和与之相运动的液体介质间的电势差,叫做电动电势或?电势。

因此,通过电渗可以测求电?势,从而进一步了解多孔周体表面吸附层的性质。

电渗的实验方法原则上是要设法使所要研究的分散相质点固定在静电场中(通以直流电),让能导电的分散介质向某一方向流经刻度毛细管,从而测量出其流量(㎝3)、在测量出(或查出)相同温度下分散介质的特性常数和通过的电流后,即可算出?电势。

设电渗发生在一个半径为r的毛细管中,又设固体与液体接触界面处的吸附层厚度为?(?比r 小许多,因此,双电层内液体的流动可不予考虑),若表面电荷密度为?加于长为l的毛细管两端的电势差为u电势梯度u,则界面单位面积上所受的电力为 luf?? l为当液体在毛细中流动时,界面单位面积上所受的阻力为f??dvv?? dx?式中?-电渗速度?-液体的黏度当液体匀速流动时f?f,即?uv?? l???u?? ( ii .199) l?假设界面处的电荷分布情况类似于一个处在介电常数为?的液体中平板电容器上的电荷分布,其电容为c?q??s? 4π?式中 q-电荷量s-面积由此可得??q??? ( ii .200) s4??将式( ii .199)代入式( ii .200)中,得??u?? ( ii .201) 4??l若毛细管的截面积为a,单位时间内流过毛细管的液体量为v,则v?a??a??u( ii .202) 4??l l1lil?i??( ii .202) akaka而u?ir?i?式中i-通过二电极间的电流r-二电极间的电阻k-液体介质的电导率。

将式( ii .203)代入式( ii .202),得??4??kvk i?用式(ii.204)计算?电势,可用实验方法测v、k和i值,而?、?值可从手册中查得。

式中所有电学量必须用绝对静电单位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