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及其创造力精选课件
《创造力训练》课件
![《创造力训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cf310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2.png)
激发创造力的环境营造
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接受挑战:积极面对挑战,不逃避、不退缩 寻找灵感:从多角度、多方面寻找灵感,激发创造力 不断尝试: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不拘泥于传统思维 寻求帮助:寻求他人帮助,共同解决问题,集思广益
挑战与机遇并存,积极面对未来
挑战:创造力训练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如缺乏创新思维、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创新环境等。
《创造力训练》PPT 课件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4
创造力训练的 案例分析
02
创造力的重要 性
05
创造力训练的 挑战和应对策 略
03
创造力训练的 方法和技巧
06
总结与展望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创造力的重要性
● 案例四:谷歌公司的技术驱动创新 * 谷歌公司的发展历程和技术驱动创新的重要性 * 谷歌公司的技术驱动创新实践:搜索引擎、人工智能等 * 技术驱 动创新在创造力训练中的应用
● * 谷歌公司的发展历程和技术驱动创新的重要性 ● * 谷歌公司的技术驱动创新实践:搜索引擎、人工智能等 ● * 技术驱动创新在创造力训练中的应用
创造力是个人成长的核心能力 创造力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力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创造力是创新和创业的关键因素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20 谈创造性思维 课件(共36张ppt).ppt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20 谈创造性思维 课件(共36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a5e3547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0.png)
爱迪生在尝试灯丝材料时,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麦 肯基看到爱迪生玩命地工作,忧心仲仲地说:“先生,您 可别累坏了身体!”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 长胡须, 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 胡子。”麦肯基剪下一堆胡子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 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 泡里。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那就用 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说。爱迪生深深被 老朋友的精神感动,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 于是他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麦肯基小坐了一会儿,就 要告辞了。爱迪生起身,准备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 他下意识地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
• 爱因斯坦:小鸡的成功=勇敢的穿越+正确的方 法+少说空话。
• 拿破仑:不想过马路的鸡不是好鸡。 • 阿基米德:只要给我一条马路,我就能让小鸡走
过去。 • 欧阳修:小鸡之意不在路,在乎山水之间也。
如:数学老师:有两只小鸡过马路,两鸡同时相对而行, 分别以每秒10厘米和15厘米的速度过长50米的马路,请问 两鸡何时相遇?
② 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 推敲,逐渐充实。
“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
试举例批驳这种观点
① 伽利略发现钟摆的规律时还是一个学生; ② 改良蒸汽机的瓦特原先只是一个学徒; ③ 富尔顿刚发明出来的轮船被人们认为是一个蠢物
者的思考。
合作探究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 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 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阅读4-8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创造 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在书上画出来)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ppt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ppt](https://img.taocdn.com/s3/m/f5da97e1360cba1aa811dae5.png)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Nhomakorabea17
第三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各门学科的 具体内容,采取必要的措施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
的培养
18
一、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对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 决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已有的有关经验作为背景知识,不仅能使学 生把问题情境与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从而正 确地理解问题的性质和条件,而且有助于学 生在问题解决中选择合适的推理规则和解题 策略。
3、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是创造的翅 膀,它是创造活动的必要成分。
4、创造性人格:研究表明,高创造者一 般具有其显著的人格特点。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
的培养
27
二、培养小学生儿童创造性的措施
(一)创设环境、激发潜力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
的培养
16
(五)原型启发和酝酿效应
所谓启发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 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实物叫原型。 原型启发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中作用尤其明显。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 其解时,如果暂时停止对该问题的思考去干别的 事情,几小时或几天后,他可能突然想到解决的 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
的培养
22
五、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教学要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 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 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STEAM教育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课件
![STEAM教育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86e5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5.png)
实施项目
1.C 学生按照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包括调查研究 、设计制作、实验验证等。
成果展示与评估
1.D 学生完成项目后,进行成果展示并接受评估
。评估标准包括项目创新性、实用性、团队 合作等方面。
案例分析:成功PBL项目展示
1.A 案例一:环保主题项目。学生团队通过调查研 究,设计并制作了一款环保宣传APP,成功引 起了社会关注。
1.B 案例二:科技创新项目。学生利用STEAM
知识,发明了一款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获 得了专利并成功转化为产品。
1.C 案例三:社会公益项目。学生组织了一场关 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通过义卖筹款 、心理辅导等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
1.D 以上案例展示了PBL方法在STEAM教育中的
成功应用,通过这些项目,学生不仅学到了 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创造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
测试和评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他 们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的测试或评估任务,要 求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以此衡量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
06 合作式学习与沟通技巧培养
合作式学习理念介绍及优势分析
合作式学习定义:合作式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共 同探究、协作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 合作式学习优势 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02
增强适应能力
创造力有助于个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以及应 对未知的挑战。
03
激发内在动机
创造力能够激发个人的内在兴趣和动机,促进自主学习 和持续发展。
第06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第06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https://img.taocdn.com/s3/m/d96a8c11fad6195f312ba6af.png)
格式塔学派
考夫卡 苛勒 魏特默
杜威五 步模式
杜威
备注
杜威的五步模式的确是从人类特别是学生的问题解决的实验 与教学中概括出来的。奥苏伯尔认为:“60多年来并没有人 对杜威1910年的描述作过明显的改进。”由此可见,杜威模 式的影响之大和影响时间之长。
奥苏贝尔和鲁宾逊问题解决模式
奥苏贝尔和鲁宾逊通过学生对几何问题解决 的研究,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流程,分为四 个阶段 (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封闭问题Vs.开放问题
封闭性问题:也叫闭锁性问题,是指解决的问题只 有一个惟一固定的答案的问题。目前教科书中的问 题,高考试卷中外语水平考试中的客观题部分都属 于闭锁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是可以有多种答案的问题。目前教科书 中有一些思考题、学生的作文等一些主观性问题均 属于开放性问题。 封闭性问题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而 开放性问题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都是创造思维所必须的两种 互补性思维。
呈现型问题、发现型问题Vs.创造型问题
呈现型问题是一些给定的问题(由教师或书本提出),答案是现成的, 求解的思路也是现成的。问题解决者只要按图索骥,就能获得标准答案 。不需要也无机会去想象或创造。因此,有人将;“呈现型问题”称为 “虚假问题”。因为:第一,问题解决者不能主动参与建构问题;第二 ,它常常追求惟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压抑求异、质疑的精神,妨有碍创 造性的发挥。 发现型问题是一些由问题解决者自己提出的或发现的,而不是由教师或 教科书给定的问题。发现型问题虽然并不一定产生创造性见解,这种问 题并没有超出人类认知的视野。但要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才能获得, 因此,它比呈现型问题的层次更高,也更有价值。学生思维训练的主要 是这类问题。 创造型问题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问题。
《创造力的激发》课件
![《创造力的激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be98a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a.png)
创造力与创新的关系
创造力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原动力。没有创造力就没有真正的创新识积累、观察发现、思维方式、环境因素等 多个方面。
创造力的分类
创造力可分为领导力创造力、专业领域创造力、艺术创造力、科学创造力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创造力在特 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创造力的评估
评估创造力是帮助个人或团队发现潜在创造力的强项和弱项,从而制定出有 效的培养计划和提升策略。
障碍创造力的因素
个人对创造力的负面信念、环境的限制、社会压力、心理障碍等都可能阻碍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力的激发》PPT课 件
这个PPT课件将带你深入了解创造力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创新领域的关键作用。 通过本课件,你将学会如何激发和发展创造力,以及如何将创造力应用到实 践中。
创造力的概念介绍
创造力是指个体或团体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产生新颖、有价值的想法、观念和 解决方案的能力。
创造力的重要性
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它推动了技术革新、商业创新以 及社会文化进步。
第八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PPT课件
![第八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0783d86137ee06eff91822.png)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者面临问题情境而没 有现成方法可以利用时,将已知情境转化 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 二 问题解决的模式 (1)传统观点:试误说、顿悟说 (2)信息加工的观点: 代表人物:纽厄尔和西蒙。
信息加工理论从信息加工转换的角度来分析问 题解决的过程,将问题解决看成是信息加工系统 (即大脑或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把最初的信息 经过加工转换成最终的信息状态的过程。 他们认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体会遇到 各种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的综合就构成了问题 状态,问题状态可以分为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 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中间状态。问题解 决的目的就是设法从问题的初始状态一步步转变为 目标状态。将一种问题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操 作称为算子,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利用算子从初始 状态转变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2)明确问题的目标和已知条件 学生利用有关的知识背景使问题情境命题与他的认知结构 联系起来,从而理解所面临问题的性质与条件。这样一方面规 定解题过程的目标或终点,另一方面明了问题的最初状况,提 供进行推理的基础。 (3)填补空隙 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学生看清了“已知条件”(他当时 的状况)和目标(他必须达到的地方)之间的空隙和差距之后, 便利用有关背景命题,根据一定的推理规则和解题策略来填补 问题的固有空隙。 (4)解答之后的检验 问题一旦解决,通常便会出现一定形式的检验,查明推理 时有无错误、空隙填补的途径是否简捷,以及可否正式写下来 供交流之用等。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不仅描述了解题的一般阶段,而且指出 了原有认知结构中各种成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为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指明了方向。但是,这一模式是以数学中 的问题解决为原型的,并不全适于其他学科的问题解决,因而 缺乏一般性。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长.pptx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长.pptx](https://img.taocdn.com/s3/m/7cbd196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c.png)
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
第26页/共43页
第27页/共43页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质就是质量。主要是指已有知识经验在组织上的特征,表现为已有知识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以及清晰稳定性。量就是数量。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思考下面四个问题(图9-5),每个问题都只许移动一根火柴,以使等式两端相等。
第8页/共43页
(五)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解决问题的模式
第9页/共43页
总 结
综上所述,人们对问题解决的研究经历了这样几个趋势:从研究途径和内容上,经历了研究动物——研究人—一研究计算机——再研究人类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从研究方法上,从实验研究、描述现象、理论思辨、计算机模拟、一直到理论思辨加实验验证;从研究的角度上, 从一般的外部现象描述与解释、到内部认知过程如问题表征、图式激活,直到更微观的信息接收、转换、加工、存储、提取的层次上;从研究的目的上,开始是为了增长人类的知识、揭示一般的解决问题的规律,现在人们越来越强调为实际的培养和教学服务。总的来说,人们对问题解决过程模式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与循环,并且每一种模式强调的侧面和角度又有所不同。
第2页/共43页
二、问题解决的理论和模式
(一)试误说 问题解决过程首先要通过一系列的盲目的操作,不断地尝试错误,发现一种问题解决的方法,即形成刺激情景与反应的联络,然后再不断重复巩固这种联结,直到能立即解决问题 (二)顿悟说 认为人遇到问题时,会重组问题情景的当前结构,以弥补问题的缺口,达到新的完形,从而联想起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的突出特点是顿悟,即对问题情景的突然领悟。 (三)信息加工论模式 信息加工论者把问题解决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即大脑或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把最初的信息转换成最终状态的信息。 (四)现代认知派的模式 (五)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解决问题的模式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课件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f2aab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4.png)
通过锻炼和实践创造性思维技巧,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 《创新的起点》 • 《创新者的突破》 • 《创新的悖论》 • 《创新的艺术》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 PPT课件
欢迎来到《问题解决和创造性》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讨问题解决 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
问题和创新的关系
问题
深入分析问题,了解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和影响。
创新
通过独创性思维和创新方法,找到创新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1
科学方法
通过可靠的实证和实验,寻找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发 现新的解决方案,解决复杂 的问题。
创新的定义和重要性
1 定义
2 重要性
3 创新的类型
创新是指将新的想法、方法 或产品引入市场,从而带来 增长和竞争优势。
பைடு நூலகம்
创新推动社会、组织和个人 的进步和发展,是持续发展 和成功的关键。
创新可以是产品创新、过程 创新、组织创新等。
创新的案例
世界著名公司的创新
苹果公司的iPhone、谷歌的搜索算法等都是具有重大 影响力的创新。
创新的成功要素
创新需要领导力、团队合作、市场洞察力等多个关键 要素的支持。
总结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创造性思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如何运用创新解决问题
通过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运用创新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2
设计思维
以用户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3
系统思维
综合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找到综合的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ppt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beb67bcf84b9d528ea7ad3.png)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五、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1、智力 2、知识 3、个性因素 4、环境 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习动机是激发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 要动力,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 研究表明,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积极性的人 ,难以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考:对某一事物感兴趣的人,
第一章:绪论 27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运用此法需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推迟判断.不要妄加评论,
不急于反驳; 二是尽量获取更多的信息.广开 思路,以获得新颖独到的见解
第一章:绪论
28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2、吉尔辐特的创造行培养方法: (1)拓宽问题:能为寻求更多更 好的方法解决方法打开方便之门 (2)分解问题:问题越具体、越 明确,就越有可能为学习者提供 提取信息的线索,从而增加解决 问题的机会。
31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7)形成联系:迫使自己把两种完全 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建立一种以前 从未听到或想到过的联系,这是产生 新奇观念的有效途径 。 (8)捕捉灵感:为了捕捉灵感,常需 暂停实际的工作,但仍保持解决问题 的愿望,这是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奇 妙的想法。
第一章:绪论
32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第一章:绪论 20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二)改变传统的评定成绩的观念,创 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 传统的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观念,往往 强调学生循规蹈矩,死记硬背,以便考试得 高分结果造成学生在固定答案的圈子中解答 问题,使整个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 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怎 样做?
问题解决的七个步骤详解ppt课件.ppt
![问题解决的七个步骤详解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0067ee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7.png)
•决定决策过 程
•决定分析深 度 -简单案例 -复杂的说明
•寻找可用 的既有资料
•决定用何 种分析方法
•决定搜索 资料与做分 析的人
•决定时间 表、工作段 落
•画[草]图
•写出诊断 的前因后果
P-13
步骤四: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案例分析】
P-14
步骤四: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的最佳做法:
• 提早:不要等待数据搜集完毕才开始工作 • 经常:随著反复仔细分析数据而修改、补充或改善工作计划 • 具体:具体分析,寻找具体来源 • 综合:同项目小组成员一起检测,尝试其他假设 • 里程碑:有序地工作,使用80/20方法按时交付
3、解决问题的时间 •多快需要找出解答?
6、所需的准确度 •需要何种准备度?
P-5
步骤一:清晰地陈述要解决的问题
【案例分析】
P-6
步骤一:清晰地陈述要解决的问题
一定要考虑到决策者 的主要标准
关心听众所急
“杰瑞,我根据一个人所穿的鞋来对 他进行评判。”
P-7
注意多快需要答案
步骤二:分析问题
逻辑树 问题/假设1
同,而且包括了各个 方面 (即没有重叠没有遗漏)
3、使项目小组共同了解解决问题 的框架
4、协助重点使用组织框架及理论
P-8
步骤二:分析问题
逻辑树的三种类型
类型
推论
描述
推论的成份
• 首先定义问题, 再将问题分成不 同的部分
• 行动、主张、 标准、问题、 话题
?
什么/ 如何
以假设 为主
• 先给出解决问题 的假设方案,然后 举出所需的充足原 因来验证或推翻这
• 原因
《创造力心理学》课件
![《创造力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b4c35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e.png)
文化氛围、教育背景、组织氛围以及社会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会对个体的创造力发展产 生影响。
3 创造力教育
提供有针对性的创造力培训和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培养创造力。
发展创造力的方法
1
创造力训练
通过创造力训练和练习,培养创造力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元创造力技巧
掌握各种不同创造力技巧,如思维导图、逆向思维、联想法等,用于激发创造力。
3
体验式创造力教学
通过实践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培养创造力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力的应用
创造力在艺术领域的 应用
艺术家通过创造
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 的应用
科学家运用创造力解决科 学难题,推动科学的发展 和创新。
创造力在商业创新中 的应用
企业通过创造力创新产品、 服务和商业模式,获得竞 争优势和商业成功。
《创造力心理学》PPT课 件
探索创造力心理学,了解创造力的内在机制和应用领域。
创造力简介
创造力是指通过独特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产生新的观念、想法和作品。创 造力与创新的区别在于,创新是将创造力应用于实践中。 创造力的分类包括独创性、适应性和转换性创造力。
创造力的心理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
人类具备多种智能,如逻辑 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 智能等,这些智能可以支持 创造力的发展。
原型理论
原型是人们心中关于某个概 念的典型表征,创造力可以 通过改变和重组原型来产生 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
联想理论
创造力常常是通过将不同的 概念、观念和记忆联结在一 起,形成新的关联和组合, 从而产生创新的想法。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1 人格特质
开放性、想象力、坚持不懈和创造性思维是影响创造力的重要人格特质。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问题解决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问题解决](https://img.taocdn.com/s3/m/c7395a8c4afe04a1b071ded3.png)
机械原理
能量守恒 牛顿原理 应用条件
坐标变换 如果有加速度 如果平衡 斜面
平面 木块 表面性质 第二定律 ∑F=0
力
摩擦 引力 常态力
F=MA
专家关于“斜面”的记忆结构
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鼓励质疑 2.问题难度适当 3.学会正确表征问题 4.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
丰富学生的观念性知识 学会整理观念性知识 5.重视知识的程序化(自动化、策略) 6.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3.问题解决
将给定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加工过程。 问题解决的特征(Anderson,1990)
目的指向性 子目标的分解 算子的选择
二.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
1.理解与表征问题
理清问题中蕴含的基本要点和基本关系,明 确问题的结构。
主要: 抽取相关信息
表征问题
例1:在拉凯店,每小块黄油65分,比万斯店便宜2 分。在万斯店买4块要多少钱?
老师问,“每瓶装多少?” “2/3升。”
“这是多于还是少于1升?” “少于呀。”
“共有多少瓶子?” “6个。”
“那少于6升的瓶子怎能装18升?”
学生想想,做了怪脸说,“就这么做出的”
(采自P.Eggen,1997)
三.专家与新手的比较
专家的主要特征表现
知识程序化(将陈述性表征转变为程序性知识) 记忆问题的组块大(大师:组块均3.8个棋子,7.7个组块;
对策略进行归纳总结 找出各策略的适应情景
7.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 深刻性与广阔性 独立性与批判性 灵活性与敏捷性 逻辑性
思维品质训练与思维策略训练的有机结合
1.请将下图分为二等分 2.请将下图分为四等分
3.请将下图七等分
第四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四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https://img.taocdn.com/s3/m/a667f97102768e9951e73869.png)
问题的成分
给定: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 给定: 即问题的起始状态。 目标: 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 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障碍: 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的显而易 见的,必须间接通过一定的的认知操作才 能改变给定状态,即通过思维活动才能找 到答案,逐渐达到目标状态。
什么是问题,什么不是问题?
(三)影响创造力产生的因素
4.创造性与发散思维 4.创造性与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 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 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多方面寻求答 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发散思维三种基本特征: 流畅性: 流畅性:指在限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出较多 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是反应迅速。 灵活性(变通性): ):指对某个给定的问题 灵活性(变通性): 产生可供选择的多种解决方案,思想变化 多端,而不易受功能固着和习惯定势的影 响。 独特性: 独特性: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 的能力,表现为观点新颖,别出心裁。这 是创造性思维中最重要的成分。
(一)问题解决基本概述
4.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式 4.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式 算法式: 算法式:是指对于解决问题可用的各种 可能性方法逐个地去尝试,最终找出解 决方法的方式。 启发式: 启发式:是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 理解问题情境中事物间的关系,探索解 决问题方法的一种策略。
(一)问题解决基本概述
定势对问题解决影响的实验材料
定势对问题解决影响的实验
陆钦斯(Luchins,1942)在一个实验中,要求 被试用大小不同的容器量出一定量的水,用数 字进行计算。实验分两组,实验组从第1题做 到第8题,控制组只做6,7,8三题。结果实验 组在解1-8题时,大多用B-A-2C的方法进行 计算,称间接法。而控制组在解7,8题时,采 用了简便的计算方式:A-C或A+C,称为直接 法。这说明实验组在做7,8题时,受到了前面 定势的影响,只有19%的人不受影响,而采用 了直接法。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力](https://img.taocdn.com/s3/m/7785566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2.png)
预测与推断
鼓励学生预测问题的可能 结果,并推断出可能的原 因和解决方案。
培养问题分析能力
信息整理
教导学生如何整理和分析 问题相关的信息,从中提 取关键要素和关系。
逻辑推理
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方 法,如演绎推理、归纳推 理等,对问题进行深入分 析。
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 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不盲目接受现有观点。
培养问题解决策略
启发式策略
教授学生使用启发式策略,如分治策 略、逆向思维等,来寻找问题的解决 方案。
创新性思维
实践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和案例,让学生将所学 问题解决策略应用于实践中,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性思维,提出独特 的解决方案,不受传统思维限制。
04 创造力在教育中的应用
创新教育理念
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 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集 体讨论、交流,激发彼此的灵感
和创意,共同解决问题。
探究式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 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培养其
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创新教育评价
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特性,给予积 极的反馈和指导。
培养创造力的方法与策略
提供宽松的环境
创造一个鼓励自由思考、开放交流和 自主探索的环境,有助于激发个体的 创造力。
培养发散性思维
通过训练个体的发散性思维,鼓励他 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提高 创造力。
激发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鼓励个体对未知领域保持好奇心,积 极探究和尝试新事物,有助于培养创 造力。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五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五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70cbb8c5a8956bec0975e3bf.png)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内容简介]创造力是人类最具重要意义的内容,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我们平时常说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解决的实践价值不言自明。
本章阐述了问题、问题解决基本含义;探讨了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最后论述了创造力的含义、特征及其本质,创造力的测量,如何进行创造力的培养等心理学问题。
本章重点:问题及其基本成分、问题解决及其特征、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特征及其本质、创造力的培养等。
本章难点: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中的几个心理学术语(定势、问题情境、功能固着);创造力与知识、智力、学业成绩、人格的关系。
第一节问题解决一、问题的概述表5.1 卢钦斯的取水问题在上述问题中,前七个问题属于一个共同的模式,解决这几个问题的方法是:把B-2C-A。
第6题和第7题也可以用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加以解决,第6题是A-C,第7题是A+C。
第8题只能用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即A-C。
卢钦斯让两组被试同时完成这些问题。
其中一组被试是从第一题开始做起,一致做到第8题。
另一组被试则只做最后三道题(即第6、第7、第8题)。
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中,有80%的人在做后三道题时,仍然采用与前五道题一样的方法,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大部分人未能解答完最后一道题。
第二组被试在完成第8题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并且大部分人在解答第6、第7个问题时采用了比较简单的方法。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第一组被试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某种方法处理这些问题的一种思维定势。
尽管可以利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他们却不能改变这种问题解决的思维,并且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出第8题。
如何克服思维定势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因为,思维定势的出现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求同思维所引起的。
《谈创造性思维》PPT优秀课件
![《谈创造性思维》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471ed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2.png)
知识链接
订正字音 汲(jí) 取 根深蒂(dì)固 锲(qiè)而不舍 孜(zī)孜不倦 渊博(yuān) 持之以恒(hénɡ) 不言而喻(yù) 轻而易举(jǔ)
围绕“创新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 渊博的知识 运用知识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PPT模板:素材: PPT背景:图表: PPT下载:教程: 资料下载: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教案下载: PPT论坛: PPT课件: 语文课件: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历史课件:
4.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通过这两个事例,作者有力地论证了要想有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典型事例的运用有力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进行自我压抑 由此看来: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5.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心态如何?他们各自是怎样做的?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明确作者的思维流程。 本文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题从多层面展开论述。 先剖析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错误,解决人们认识中存在的问题。 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进而阐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 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拥有创造力需要具备三个关键性的要素。 本文逐层论述,由分到总,思路清晰。
第八单元-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力的学习与指导
![第八单元-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力的学习与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3210546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02.png)
(一)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因素
问题特征
01
当个体解决某一问题时,常常会受到问题呈现特征的影响,如果
问题直接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线,就有助于寻找解决方向、途径和
方法;如果问题没有直接给予线索,而是隐藏或干扰了发现解决问
问题:用六根火柴搭成四个等边三角形。
答案:用六根火柴搭成四个等边三角形。
(二)问题解决的定义
2. 问题解决的特点
目的性
问题解决的目的就 是要将问题的初始状态 转变为目标状态,具有 明确的目标指向性,那 么没有明确目标指向性 的心理活动(如幼儿天 马行空的幻想),就不 能称为问题解决。
系列性
问题解决包括一 系列的认知操作(如分 析、比较、联想等), 认知单一的操作过程 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5~6 岁幼儿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认知能力逐渐提高,生活 经验丰富,能够分清想象和现实的区别。
(一)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
社会因素
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受社会文 化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
幼儿园因素
在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 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幼儿 园教育占据主导地位。
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能迅速变化和随机应变 ,不受思维定式的、功 能固着的干扰,思维灵 活,举一反三,达到触 类旁通的状态。
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在 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在较 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 想法,思路开阔而流畅,通 常表现为知识经验丰富、 反应迅速、思维活动阻滞 较少等。
题的线索,则会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٥ 幼儿丙: 1、画图画 2、写字 3、奖品 4、表达感情 5、作尺子 6、武器
流畅性:6分; (一共回答了6项) 灵活性:5分;(因为1、2,3,4,5,6属于不同种类的用途)
目标
获取教师和教科书的知识 对教师和教科书的知识批判地 吸收,从中发现问题
21
创造力与发散思维(了解)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创造性不仅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 单独的发散思维不能说明人的创造力的高 低。
22
3、创造力与人格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对智力超常儿童追 踪几十年,他对800名男性被测试者中成就最 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进行了比较研究, 发现这两组人最大的差别就是个性心理品质, 成就最大的一组:谨慎、有进取心、自信、不 屈不挠、有坚韧性等。
2
初始状态
河内塔问题
目标状态
1 2 3
A
BC
A
B
C
3
(二)问题解决的种类(了解)
1.按照解决问题过程中创造性的高低划分: 常规性问题解决:有固定答案 创造性问题解决:没有固定答案(发明创造、
技术革新) 2.按照解决问题中思维过程划分: 辅合问题解决:利用符合思维,寻找固定答 案问题解决。 发散问题解决:利用发散思维,寻找未定答 案的问题解决。
独特性:3分;(因为4、5、6项全班幼儿只有5%以下的人提出)
7
三、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关系(理解)
(一)区别:1、定义不同 2、问题解决时,使用常规的方法——常规的
问题解决;使用非常规的方法——创造性 的解决问题。 (二)联系:互相联系、相互制约 1、创造性水平的高低,通过问题解决来体现。 2、创造力的大小对问题解决有直接影响。 3、问题解决会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13
问 题 答 案
14
问题情境:
如上图所示:已知正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2英寸,求正方形的山时,手不小心被一种 丝茅草割破,疼痛之余,他惊诧柔弱的小 草竟如此锋利,他怀着浓厚的兴趣研究、 琢磨小草的构造,终于找到了秘密所在: 草叶边缘的毛刺就是“利器”。用同样的 方式处理一下铁片,岂不可以断木如泥? 锯子的雏形就这样产生了。
发现问题 明确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10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掌握)
功能固着
问题情境
定势
过去知识经验
影 响 因素
情绪
动机
原型启发
11
问题解决中的专家与新手
专家与新手在知识数量上的差异
12
功能固着
–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 问题
–利用如图所示 的材料,将蜡 烛象壁灯一样 立在墙上。
18
第三节 创造力及其培养
一、创造力与其它心理现象的关系
1.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理解)
٥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 低智力者难以有创造力 • 高创造力者大多有高智力 • 智力高者未必有高创造力 • 低创造力未必有低智商
20
高智能型学生与高创造型学生比较
高智能型
高创造型
教学内容 学习态度 时间安排 纪律
23
3、创造力与人格的关系
乐观
好奇
敢为
坚持
自信
独立
24
3、创造力与人格的关系
具有高创造力的个体多可能表现下列个性特征
好奇
动力系统
敢为
创造性人格
独立
保障系统
自信
坚持
调控系统
乐观
25
是否所有老师都能容忍创造力高的儿童的所有 行为?
创造性高的儿童多数具有三种特征: ①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 ②所作所为时逾常规; ③处事不顽固,较幽默,但难免常有嬉 戏态度。
26
三、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自由 安全。P155 2、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头脑风 暴 3、改变不利于创造力的教育理念。 以同龄人为楷模; 禁止学生质疑; 权威式的教育观念。
8
第二节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了解p143)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理解) 1、算法策略: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 明解题步骤。 2、启发式策略:凭借个体已有经验,采取较 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手段——目的分析策略:问题 目标 目标递归策略:问题目标状态 初始状态
9
三、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了解)
16
动机与问题解决
工作效率 困难 中等 容易
动机强度
17
五、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办法(掌握)
1、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归纳推理能力:个别——一般 演绎推理能力:三段论 2、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进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A指导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 B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积极尝试提出 不同的假设。 C为学生创设有利于问题解决情境和氛围 4、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
能很好地理解并记忆
勤奋学习,能悉心听取教 师意见,师生关系协调 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 事情 遵守纪律
与其记住教师的教育内容,不 如探索未知内容 对感兴趣的事情始终探索、思 考,不为教师的意见所左右。 不按规定的时间学习和工作
不常遵守纪律
动机
尊重现成的价值观
摆脱现成的价值观
对待权威 尊重权威
不尊重权威
反应的能力。
6
幼儿创造力表现举例
问题:铅笔有什么用?
٥ 幼儿甲:1、画图画 2、写字 3、写信 4、写数学 5、做笔记 6、签名
流畅性:6分; (一共回答了6项) 灵活性:1分;(因为这6项都是用于书写) 独特性:0分;(因为这6项全班幼儿40%以上都提出)
٥ 幼儿乙: 1、画图画 2、写字 3、奖品 4、点数 5、礼物 6、武器
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的培养
第一节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概述
一、问题及问题解决 (一)问题及问题解决的概念(了解) 1、问题: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
目标的途径与手段。 问题情境的三个组成部分: 给定(起始状态);目标(目标状态);障碍 2、问题解决: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成功的 寻找达到目标的手段或途径的过程。
4
(三)问题解决的特征(了解)
1.目的指向性 2.问题的情境性 3.操作的顺序性 4.认知的操作性(心理的参与)
5
二、创造力
(一)创造力的含义(掌握) 创造力(创造性):人们成功完成某种创造
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 (二)创造力的特征(掌握) 1.独创性:指对刺激能作出不寻常的反应。 2.灵活性:自由联想的能力. 3.流畅性:指发散的量,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