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经济逐渐在恢复,并迅速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国民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民营企业推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缩小了区域发展的差异,增加社会就业并且维护了社会稳定。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有不少的问题,其中公司治理方面的矛盾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矛盾。因此,对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的探讨,对促进民营企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民营企业治理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公司治理;现状;问题;措施

目录

摘要 ................................................................ I 目录 ............................................................... II 引言 . (1)

1 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 (2)

1.1 公司治理的含义 (2)

1.2 公司治理的内容 (3)

1.3 公司治理模式的内容及其特点 (3)

1.3.1公司治理模式的内容 (3)

1.3.2 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 (3)

2 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

2.1 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 (5)

2.2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6)

2.2.1 家族式管理盛行 (6)

2.2.2 股权过分集中,股权结构不合理 (6)

2.2.3 董事会职责不清 (6)

2.2.4 监事会机构不健全,许多职能不到位 (6)

2.2.6 民营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行不规范 (7)

3 完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措施 (8)

3.1 双向利他主义增强家族凝聚力 (8)

3.2 引入机构投资者和职工董监事 (8)

3.3 加强董事会问责制 (8)

3.4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9)

3.5 实施核心管理层和技术层的激励机制 (10)

3.6 优秀的民营企业治理模式 (10)

3.6.1 董事会包含的成员 (10)

3.6.2 独立的监事会制度 (11)

3.6.3 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 (11)

3.6.4 完备的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 (11)

3.6.5 信息披露透明,接受市场监管 (12)

结论与展望 (13)

参考文献 (14)

引言

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因此,怎样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选择合适的公司治理机制十分关键。针对我国不同所有制的形式和管理水平的企业,各所倚重,采取的治理模式也不尽相同。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民营经济的政治方针也在发生着演变,国民经济中民营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作为中国的新兴组织形态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可撼动的力量。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水平深深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

国内比较早地研究民营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学者郭勇则借鉴了90年代从国外兴起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他认为公司制民营企业的治理主体就是利益相关者,即与企业共存亡的个人或团体,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一般雇员,而不再仅限于创业者。公司法人治理权(剩余索取权)应归股东、债权人、员工共同拥有,他们之间通过治理权的分配来相互制约。由于把企业所有权对称配置给所有利益相关者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共同治理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共同治理还存在道德风险和效率障碍,忽视治理主体的主导力量及对共同治理团队的惩罚机制等局限性。为了克服共同治理的局限性,许多学者在共同治理的原则下,对共同治理模式进行了改进。

民营企业推动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并使区域发展的差异缩小,提高了社会就业率,从而也维护了社会稳定。它显然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急需解决,其中公司治理成为了最突出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鉴于此,对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对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和深远。

民营企业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它自身与市场经济有着很接地气,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展迅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但是,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因为遭受到转轨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成熟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进行公司治理。

本论文着重对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措施。

1 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

1.1 公司治理的含义

最早出现公司治理这一术语的时间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将近 30年来,因为它在处理民营企业管理中出现问题的重要位置,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和关注下逐渐成为焦点。我们来看一下企业发展的历史,这其中前后出现了三种不同形式的企业,依次是合伙制(partnership)企业、业主制(proprietorship)企业以及公司制(corporation)企业。公司制企业与合伙制企业和业主制企业不同,它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伴着股权的日益分散,管理工作逐渐变得复杂化,之前认为有资金就是王道的股东有种越来越“力不从心”的感觉。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将企业委托给专业经理人员去经营和管理,现代企业由受“所有者控制”转变为受“经营者控制”,公司的股东与专门的经理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按照西方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股东与经理都在各自追求彼此利益的最大化,目的的偏差,于是产生了代理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使经营者的行为能够与股东想要的目标吻合,公司治理方面的相应的实践和研究便逐渐发展起来【1】。

对于公司治理的具体概念,理论界并没有作出一个严格的统一定义,结合之前人们的研究,文章认为它是基于业绩评价机制——淘汰机制,参与者不但包括公司内部的股东、董事、经理,而且也包括公司外部的与之利益相关的人,比如说消费者、政府、金融机构等,其中业绩是评判经理人员的工作的成果,它是股东、董事及公司外部来进行选择和控制的基础。图1.1给出了上述定义的最基本的公司治理的结构框架,这里面的实线是决策链,它包含的意思是上级对所指向的下级具有选择和决定权,如董事决定是否选择或开除经理,经理的行动又决定公司的业绩等;虚线表示依据链,表示做出决定者的决策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