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透视现象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的现象|人美版(2014秋)2 (共27张PPT)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的现象|人美版(2014秋)2 (共27张PPT)

消失点
消失点
两点透视图
二种基本的透视:平行透视 和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一点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两点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林间小道》
作者 : 霍贝玛
国家 [荷兰]
梵高(文森特· 梵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年3月30日-1890年 7月29日 荷兰) 后印象画派代表 人物
透视现象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位置,透视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正 面观察物体时会产生一点透视现象,侧看物体时会产生两点透视现 象,从极高或极低处看物体时会产生三点透视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点透视图
一点透视现象
绘画时,需考虑不同的透视现象而采用相应的 透视法,其中以一点和两点透视法较为常用。
两点透视现象
两点透視現象
透视现象有哪些规律呢?
以树木为例,观察近处与远处的变化,找一找有哪些透 视现象?
近( 高)远( 矮), 近( 宽)远( 窄), 近( 疏)远( 密)。 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 大)远( 小), 近( 实)远( 虚)。
消失点 视平线
所有柱子等逐渐变小集中到一点 然后消失。
视平线
消失点
消失线
这两种透视现象有什么不同?
平面
立体空间
用色彩也可以表现立体空间感!

视: 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 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看图思考(点击小图看大图)
近处与远处有什么变化?
说说自己的感受。
《法国风光》
摄影作品
《河道》 摄影作品
Unit 1 Drawing Development
《江南水乡》 摄影作品
透视的原理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技巧来突出产品的重点部分,使得观众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产品 的构造和特点。
透视还可以用来表现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原理,通过透视剖面图等形式来展示产 品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增强观众对产品的认知和理解。
产品材质表现方法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真实地表现产品 的材质质感,通过光影效果和色彩处理 可以模拟出不同材质的表面质感和纹理
利用一点透视和两点 透视原理,构建具有 深度感和立体感的动 画场景。
运用色彩、光影等视 觉元素,增强场景的 空间感和真实感。
通过调整视角和视平 线的高低,表现不同 的空间层次和远近关 系。
角色动作设计和运动规律掌握
根据透视原理,设计符合角色性 格和情绪的动作,表现角色的动
态美。
掌握运动规律,使角色动作更加 自然、流畅,符合物理原理。
2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原理,将产品的设 计理念以立体、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师的创 意和想法。
3
透视效果图可以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依 据,帮助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最终产品 的实现与其设计意图相符合。
产品结构表达技巧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关系,通过透视原理可以准确地表现 出产品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比例和连接方式。
与眼睛平齐的水平线,是确定画面中 物体高度和深度的基准线。
消失点
在两点透视中,物体两侧的垂直线分 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汇集,最终消失在 视平线上的两个点,称为消失点。
消失点与视平线确定方法
01
02
03
确定视平线
根据观察者的眼睛高度和 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确 定视平线的位置。
确定消失点
在视平线上根据物体两侧 垂直线的汇集方向,分别 定出左右两个消失点。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5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2019秋) (共50张PPT)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5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2019秋) (共50张PPT)

3、 三点透视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消失点
仰视 平视 俯视
透视视向 ①平视 ②仰视 ③俯视
仰视
利用透视绘画的不同角度的物体
平视
俯视
透视现象拍摄的有趣 的照片
透视现象拍摄的有趣 的照片
透视现象拍摄的有趣 的照片
透视现象拍摄的有趣 的照片
透视现象拍摄的有趣 的照片源自透视现象拍摄的有趣 的照片
近处和远处都有什么变化?说说自己的感受。
近处和远处都有什么变化?说说自己的感受
近处和远处都有什么变化?说说自己的感受



{〖}〗
错觉



近清楚远模糊
近疏散远密集
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大远小 近宽远窄 近高远低 近疏远密 5近清楚远模糊
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 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远 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 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现象。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
近处和远处都有什么变化?说说自己的感受
近处和远处都有什么变化?说说自己的感受。
近处和远处都有什么变化?说说自己的感受
近处和远处都有什么变化?说说自己的感受
近处和远处都有什么变化?说说自己的感受
近处和远处都有什么变化?说说自己的感受
近处和远处都有什么变化?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霍贝玛》(荷兰)
·

谢谢指导!
透视的分类:
1、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就是说立 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 前方的面(正面)的四 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 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 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 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 则为正方形.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PPT课件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PPT课件

近‗宽‗‗ 远‗窄‗‗ 近‗高‗‗ 远‗低‗‗ 近‗‗大‗ 远 小‗‗
近‗‗疏‗ 远‗‗密‗ 近‗‗实‗ 远‗‗虚‗
4 消失点
随着视线的延伸,景物会逐渐聚于一点,这个 点叫消失点。
消失点
4 消失点
突出左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右移。
突出右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左移。
5 视平线
视—就是与眼睛平行的水平线,平视时, 视平线与地平线重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hui hua zhong de tou shi xian xiang
-.
说一说 哪张给你的空间感最强烈?
1 什么是透视?
绘画中运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 表现物象立体效果的一种方法。
???
2 透视分类
透视: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三点透视
透视现象正确 3、用勾线笔勾边 4、利用彩铅上色
8 知识扩展
8 知识扩展
8 知识扩展
8 知识扩展
消失线—景物轮廓 与消失点的连线叫 消失线。
视平线
5 视平线
想表现视平线以上 视平线可以低一点
想表现视平线以下 视平线可以高一点
6 找一找
消失点
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 视平线以下,景物越远越向上。
消失线
消失线—景物 轮廓与消失点 的连线叫消失线。
视平线
7 作业
运用透视现象画画自己的小卧室。

透视完整ppt课件完整版x

透视完整ppt课件完整版x

透视原理与分类
透视原理
透视原理是基于人眼观察物体的视觉 经验总结而来,包括近大远小、近实 远虚等规律。
透视分类
根据视点和画面的相对位置,透视可 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 等。
透视术语解析
心点
在画面中心垂直于视平线的点 ,是透视的中心点。
消失点
物体边缘线在视平线上汇聚的 点,表示物体向远处延伸的方 向。
视点
指观察者眼睛的位置,决定了 画面的视角和视野范围。
视平线
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决 定了画面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和 高度。
基线
画面中与地面平行的线,用于 确定物体的水平位置。
02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平行透视概念及特点
平行透视定义
平行透视是绘画透视的一种,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 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立体物象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 的科学。
视觉引导
利用曲线透视的视觉引导作用,可 以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画面中的 重点部分。
实例分析:曲线透视作品欣赏
实例一
《XXX》:这幅作品通过运用曲 线透视,将画面中的建筑物和街 道呈现出强烈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实例二
《XXX》:这幅作品利用曲线透 视表现了水面的波纹和倒影,营 造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增
添加阴影和投影
根据光源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在物 体上添加阴影和投影。阴影和投影的 形状和大小也要根据平行透视的原则 来绘制。
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画面上画 出物体的轮廓线。注意轮廓线的形状 和比例要与实物相符。
实例分析:平行透视作品欣赏
01
作品一
《街道景色》这幅作品运用平行透视描绘了街道的景色。画面中的建筑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件(17张PPT)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件(17张PPT)
小游戏“找找我在哪里”
我叫视平线, 是与你眼睛平行 的一条水平线, 平视时我与地平 线重合。
我叫消失点, 随着视线的延伸, 景物会逐渐聚于 一点,这个点就 是我,你能找到 我吗?
消失线夹角处天空与道路由近及远
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近远
说一说
树出现了哪些变化?
近远 近远 近远
颐和园长廊
思考与讨论:
1.本课中的透视现象有 哪些? 2.画透视的场景,应该 注意那几个问题。
平面
立体空间
用色彩也可以表现立体空间感!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视现象 描画了一条 乡间小路。 你看到后有 怎样的感受?
《村道》(油画) 1689霍贝玛 荷兰
说一说: 哪张给你的空间感最强烈?
1
2
你在哪里 见到过这种 现象?
说一说:
为什么这幅的空间感最强烈?
介绍两个新朋友
消失点
视平线
平行透视简图



失点
线
消失 线
林荫小道与长廊
视平线
消失点
消失线
人眼视线 取景框 视平线
取景方法
消失点
视平线
说一说
1.学生作品是怎样取景的? 2.是如何表现近大远小的 透视现象的?
餐厅
教学楼走廊
图书阅览室
学校电脑室
运用本课所学的透视知 识,在教室或校园里找一处 场景写生,表现出近大远小 的透视现象。
小组评价:
1.说一说 你有什么收获。 2.评一评 谁的画面空间效果好。
谢谢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_绘画中的透视现象_1PPT课件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_绘画中的透视现象_1PPT课件
(人美版)五年级美上册第3课
剑阁县实验学校 何星才
你发现了 什么?
路面,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路两旁物象近长远短、 近疏远密、近大远小;
天空近宽远窄大小等等。
(1)在纸上表现事物怎样表现 呢?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 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远 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 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现象。
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
·
画的方法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
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 来。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2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五年级美术下册_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件_人美版.29页PPT

五年级美术下册_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件_人美版.29页PPT

平面
立体空间
用色彩也可以表现立体空间感!
透 视: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 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看图思考(点击小图看大图)
近处与远处有什么变化? 说说自己的感受。
回 小
《法国风光》 摄影作品


小 图
《河道》 摄影作品
Unit 1 Drawing Development
《江南水乡》 摄影作品
透视的原理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近大远小的现象? 透视现象有哪些规律呢?
以树木为例,观察近处与远处的变化,找一找有哪些透 视现象?
近( 高)远(矮), 近( 宽)远(窄), 近( 疏)远(密)。
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 大)远(小), 近( 实)远(虚)。
消失点
视平线
所有柱子等逐渐变小集中到一点 然后消失。
五年级美术下册_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 件_人美版.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两点透视现象
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透視現象
消失点
消失点
两点透视图
二种基本的透视:平行透视 和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一点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2024版(新)中小学美术《透视》教学课件

2024版(新)中小学美术《透视》教学课件
根据透视原理,合理安排静物的大小比例,表 现前后关系。
细节刻画
注重静物的细节刻画,利用透视原理表现静物 的质感和纹理。
人物画透视注意事项
1 人体透视
掌握人体透视原理,注意人物各部分的比例和位置关系。
2 服饰透视
根据服饰的材质和款式,运用透视原理表现服饰的质感和 形态。
3 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透视
结合场景透视原理,将人物与场景融为一体,表现空间感。
欣赏透视感表现突出的作品,感受透视在画面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立体感表现强烈的作品剖析
剖析立体感表现强烈的作品,学习如何通过色彩与光影的变化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04
透视在绘画创作中应用
风景画透视处理技巧
消失点定位
确定画面中的消失点位置,使画 面具有空间感。
色彩与明暗透视
通过色彩与明暗的变化,表现画 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透视在镜头运动中的运用 通过透视镜头的运用,可以模拟出各种复杂的镜头运动效 果,使动画更加逼真、流畅。
跨学科融合创新思考
透视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透视原理与数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解析透视现象,为艺术创作提供更精确的理论支 持。
透视与物理学科的融合
透视原理也涉及到光学、力学等物理知识,可以运用物理知识来探究透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
1 2
色彩冷暖对空间感的影响 暖色调具有前进、凸出的视觉效果,冷色调则具 有后退、凹进的视觉效果。
色彩明暗对立体感的影响 明亮的色彩显得凸出,暗淡的色彩显得凹进。
3
色彩纯度对空间层次的影响 高纯度色彩具有前进感,低纯度色彩具有后退感。
光影变化与立体感表现
光源方向与阴影形成
01
光源方向决定阴影的位置和形状,进而影响物体的立体感和空

(五上)美术优秀课件- 绘画中的透视的现象|人美版3 PPT(38页)

(五上)美术优秀课件- 绘画中的透视的现象|人美版3 PPT(38页)


4.在 我 们 看 来 ,转 基因食 品在当 下中国 所引发 的争议 ,看起 来相当 复杂, 但归结 起来, 不外是 科学逻 辑与商 业逻辑 共同作 用下的 结果。 从科学 角度看 ,这件 事情很 麻烦, 是因为 转基因 食品的 安全性 在短期 内得不 到明确 认证。

5.鉴 于 转 基 因 食品 ,特别 是主粮 的安全 性研究 需要一 个漫长 的周期 ,主管 部门断 不可急 于宣布 转基因 主粮的 安全性 。
《雅典学院》拉斐尔(意大利)、画于1510~1511年、画作类型:湿 壁画、画幅达2.794×6.172米 。
圆 柱 体 的 三 种 透 视
人 物 头 像 透 视
中西方绘画透视的比较
❖ 中国画的透视法: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画家观察 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 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 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 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故而, 只有采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原理,艺术家才可以 创作出数十米、百米以上的长卷,如《清明上河图》, 而如采用西画中“焦点透视法”就无法达到。

6.由 于 不 同 转 基因 食品在 人们食 品消费 中的比 重大不 相同, 其可能 的危害 性自然 也不会 一致。 但就原 则而言 ,在没 有明确 的科学 结论之 前,任 何对转 基因食 品在安 全性之 外其他 方面的 重大意 义的欢 呼,都 不是一 件明智 之举。

7..穿 越 浩 瀚 的 银河 ,被月 亮镶嵌 的梦, 具备了 无限的 属性。 自然之 子天真 而崇高 的想象 力是对 我们神 五、神 六的理 想设计 。当我 们通过 超越自 身而实 现人类 对月的 最好抵 达。华 夏人几 千年的 美好向 往,终 于与多 少代人 的热烈 渴望有 了一个 完美的 对称。

人美版五上美术 5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课件(共25张PPT)

人美版五上美术  5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课件(共25张PPT)

运用本科所学的透视知识,在教室 或校园里找一处场景写生,表现出近大 远小的透视现象。
寻找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世 纪
列 维 坦 ( 俄 罗 斯 )
画家是如何表现出小路通向远方的感觉?除了景物
大小的变化,色彩上有什么变化?
19
弗 拉 基 米 尔 之 路 ( 油 画 )
世 纪
列 维 坦
( 俄 罗 斯 )
路边景物。
19
弗 拉 基 米 尔 之 路 ( 油 画 )
哪 条 小 路 最 有 纵 深 感 ?
石板路
山路
图中这些通向远方的小路,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
你觉得弯曲的小路和笔直的大路相比较,画 面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路边景物的大小和路面的宽窄按近大远小的 原理去表现,画中的路就会产生纵深感。
19
弗 拉 基 米 尔 之 路 ( 油 画 )
世 纪
列 维 坦
( 俄 罗 斯 )
近处的景物画细致些,远处的物体表现得 模糊些、概括些;近处的色彩明亮些,远处的 色彩灰暗些、柔和些。
在画纸上先画出地平线,并在线上定一个点作为视线 的消失点,然后在纸的底边上画路的两个点,这两个点的 宽窄、左右发生变化,就会出现不同视觉效果的路面。
改变木桩的大小和间距,画面就产生了纵深感。

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件

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件

平面
立体空间
用色彩也可以表现立体空间感!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 那么什么是透视呢?
透 视: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 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透视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形体透视。 形体透视: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
平面上用线条来标识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 和光线投影的科学。 二是空气透视。 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现空间的距离。
一点透视现象
一点透视图
绘画时,需考虑不同的透视现象而采用相应的 透视法,其中以一点和两点透视法较为常用。
两点透视现象
两点透视现象
消失点
消失点
两点透视图
二种基本的透视:平行透视 和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一点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两点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作业要求: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 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并且有留意观察 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讲解, 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 简单的原理和规律。
2、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近(高)远( 低),

近(宽)远( 窄),
中 的
近(疏)远(密)。


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大)远( 小),

近(实)远(虚)。



小 集 中
消失点
视平线







视平线
消失点
消失线
这两种透视现象有什么不同?
透视现象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学习透视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讲,绘画是一种以平面为载体,通 过人的视觉观察来反映一定空间内容的艺术,因
此,对于空间认识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透视三要素:1、物体 2、画幅 3、眼睛
丢勒透视法
6
7
透视的三种类型
1、大气透视(又名色彩透视) 2、消逝透视 3、线透视
8
1、大气透视
大气透视(又名空气透视)泛指物体由于受大气或空气的阻隔 造成色彩冷暖变化,进而影响到物体深度变化的现象,称之为 大气透视。
两点透视现象
73
中国画有没有透视?
74
中国传统透视学——远近法
“远近法”是透视学本土化的称呼,较于西方透视学,它 的基本法则和规律更多地含有主观倾向,它保持着传统绘 画精神的内核。
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75
郭熙“三远”透视法
•高原 •深远 •平远
76
高远——(仰视)指从山上 往山下看
77
51
52
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高)远(矮 ), 近(宽)远(窄 ), 近(疏)远(密 )。
近( 大)远(小 ), 近( 实)远(虚 )。
53
这两种透视现象有什么不同?
54
透视圆的画法
心点
视平线
距点
55
灯光阴影作图法
56
光线角度
日光阴影作图法
心点
57
光线角度
余点
58
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又称为斜角透视,是在画面中用三个消失点的 透视。此种透视的形成,是因为景物没有任何一条边缘 或块面与画面平行。当物体与视线形成角度时,因立体 的特性,会呈现往长、阔、高,三重空间延伸的块面, 并消失于三个不同空间的消失点上。
36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37
(2) 二点透视表现出的画面效果较自由,具有活泼、 生动的特点,与真实场景空间相比,具有很好的真实性、 且变化多样、纵横交错的特点,有助于表现复杂的场景 及丰富多采的人物活动。成角透视是最符合正常视觉的 透视,也最富立体感
38
生活和设计中的成角透视
80
课后练习:透过不同的视角,会看到怎么样的透视关系?
81
消失点
消失点
消失点
59
• 三点透视,一般用于超高层建筑,俯瞰图或仰视
图。
• 第三个消失点,必须和画面保持垂直的主视线,
必须使其和视角的二等分线保持一致。
60
建筑图中的三点透视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埃舍尔矛盾空间绘画
72
绘画时,需考虑不同的透视现象而采用相应的 透视法,其中以一点和两点透视法较为常用。
威廉·透纳《月光下的煤港》
威廉·透纳《古罗马》
9
2、消逝透视
消逝透视泛指物体由于受距离的增加而造成明暗对比 和清晰度的减弱现象,称之为消逝透视
10
湖景
威廉·透纳 色彩
11
3、线透视
泛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向远处延伸的平行线, 会随着距离的推远越聚越拢并最终集于一点的 现象,称之为直线透视,又称线透视
1
2
平面
立体空间
3
用色彩也可以表现立体空间感!
4
透视——即是在绘画中,眼睛通过一块假象 的透明平面来观察对象,并借此研究在一定 视觉空间范围内物体图形产生原理,变化规 律以及作图方法的一门学科
• “透视”的英文“perspective”的含义为透
视感、透视画法、透视效果、透视图等,最 早是从拉丁文“perspicere”演变而来,原意 为“透而视之”。
《江南水乡》 摄影作品
17
18Leabharlann 19201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 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
透视线
视平线
消失点
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逝点 因为近大远小的变形,所以形体有纵2深1 感。
视平线
消失点
消失线
22
23
24
消失点
视平线
所有柱子等逐渐变小集中到25 一点 然后消失。
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深远——(俯视)指从山前看山后 特点:高视高、远视距、移动视点。
78
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平远——(平视)指从近山望远山
宋 郭熙 《窼石平远图》
79
人物画的透视以平视特征出现,无俯、仰现象。也会出 现“近小远大”的现象出现(人物大小按身份地位来决 定)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26
·
27
28
29
30
31
透视线
视平线
消失点
平行透视能构成画面庄严宏大的感觉。
拉斐尔《雅典学派32》
33
34
现代艺术家达利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平行透视的构图方式。
35
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相应的 面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
1、二点透视的特征
(1) 在二点透视中,方形物体的垂直边线仍然垂直;与地 面平行的水平线,各自与画面成一定的角度向左右两方远 伸,分别往地平线上左右消失点(又称余点)集中。
39
绘画中的成角透视
40
41
42
2、 二点透视的画法 首先应确定方形物体在画面中的构图,即方形物体在画
面中的大小及视平线的高低位置;再确定方形物体的旋转 状态,以寻求左右两个消失点的位置。
43
44
45
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46
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47
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48
49
50
线是一切物体存在的基础,因此,线透视是被运用最广 泛的透视方法。
12
线透视的种类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三点透视
13
看图思考(点击小图看大图)
近处与远处有什么变化? 说说自己的感受。
14
回 小
《法国风光》 摄影作品

15

小 图
《河道》 摄影作品
16
Unit 1 Drawing Develop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