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38311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的制度及措施模板范本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的制度及措施模板范本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措施是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免受疾病感染和职业伤害,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份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措施模板范本,供您参考:一、个人防护制度1.1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制度,遵守医院感染控制规定,做到个人防护与医院感染的防控相结合。
1.2 医务人员应当参加医院组织的个人防护培训,掌握个人防护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人防护能力。
1.3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诊疗操作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1.4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做到每次诊疗前后手卫生处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1.5 医务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衣物整洁,避免在工作场所吸烟、饮食等不健康行为。
二、个人防护措施2.1 物理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应当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防护眼镜等,并根据操作特点选择防护用品。
(2)医务人员应当保持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避免封闭空间内的感染风险。
(3)医务人员应当合理布局工作区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2 生物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应当掌握疾病的传播途径和特点,根据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生物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在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当采取呼吸道防护用品,如N95口罩等。
(3)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废弃物处理规定,避免废弃物对环境和人员的污染。
2.3 化学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应当了解和掌握化学品的性质、用途和防护措施,正确使用化学品。
(2)医务人员在使用化疗药物、消毒剂等化学品时,应当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等。
(3)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化学品废弃物处理规定,避免化学品对环境和人员的污染。
2.4 心理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应当关注自身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医院应当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帮助医务人员应对职业压力。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一、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包括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职业安全知识及处理程序。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减少医源性感染,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时应坚持采取必要的防护,避免直接接触。
1、暴露部分的处理医务人员皮肤完整或有破损,或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水充分清洗被溅到的部位。
如果暴露的部位是粘膜(如结膜、口腔),则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所暴露之处。
当医务人员被可能带有血液的器械扎伤或割伤后,应及时挤压受伤的局部,鼓励出血,然后在流水下使用肥皂清洗伤口并涂上消毒药水。
2、报告医护人员在作好暴露部位处理后,应立即向院感科报告,以尽早征求专家对该次职业暴露的处理意见。
报告的要点包括:暴露的日期及时间、暴露发生的过程、暴露的严重程度、暴露源病人的情况以及暴露的工作人员身体状况。
3、评估处理职业暴露的专业人员通过上述信息,明确了暴露的种类、体液类型和暴露的体液量、暴露源的现状、暴露者的易感性,评估该次暴露造成暴露者发生传播危险性的大小,作出暴露者是否有必要采取预防性用药的决定,以及使用基本或强化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方案(PEP)。
4、实施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之内开始。
5、随访不论暴露者个人有否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对暴露者进行定期血清学随访。
6、咨询和健康教育不管暴露者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缓解其心理压力,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防止进一步传播。
二、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1、采取标准预防医院内所有区域都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①触摸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②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③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立即洗手;④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⑤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各种患者和疾病,因此需要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措施,以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标准预防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感染源,减少感染的机会,从而保护自己和患者不受感染。
以下是医务人员应当遵守的标准预防措施:1. 个人防护装备。
医务人员在工作时应当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口罩可以有效阻挡空气中的病原体,手套可以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护目镜可以保护眼睛不受飞溅的液体污染。
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可以有效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2. 洗手。
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处理污染物品后,都应当进行正确的洗手程序。
洗手应当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持续摩擦至少20秒,然后用纸巾擦干双手。
正确的洗手程序可以有效去除手上的病原体,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废物处理。
医务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应当严格遵守规定的废物处理程序,将感染性废物和一般废物进行分类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同时,医务人员应当正确使用封闭式垃圾桶,避免废物直接接触人员和环境。
4. 注射安全。
医务人员在进行注射操作时应当遵循规范的注射程序,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交叉感染。
注射后,应当正确处理废弃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再次使用或造成伤害。
5. 环境清洁。
医务人员应当定期对医疗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
特别是在接触患者的工作台、手术室、检验室等地方,应当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总之,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是保护自己和患者免受感染的关键措施。
通过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洗手、正确处理废物、注射安全和环境清洁,可以有效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因此,每位医务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措施,确保工作的安全和健康。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面临各种职业暴露的风险,包括血液传播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的感染风险,以及其他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流感等的传播风险。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不受职业暴露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医务人员应该接受充分的防护知识培训,了解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其次,医务人员应该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在进行有可能暴露于血液或其他体液的工作时,医务人员应该佩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和防护面具等防护装备。
手套应该选用符合标准的一次性手套,戴上手套后避免触摸其他物品,以免污染。
口罩应该选择符合标准的医用口罩,并正确佩戴,保证呼吸道的防护。
防护眼镜和面具可以有效阻挡飞溅物和飞沫对眼睛和面部的直接侵袭,降低感染风险。
再次,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时要采取严格的操作控制措施。
在采血、输液等操作中,应尽量减少对皮肤的损伤,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产生飞溅和飞沫。
在处理污染物品时要注意正确的分类、包装和标识,以免造成污染扩散。
此外,医务人员应该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双手往往是最容易受到污染的部位,因此要经常洗手,并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
干手法应该正确使用,避免病原体残余。
最后,医务人员应该注重自我保护和健康管理。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保持良好的体力和免疫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避免疲劳工作和长时间连续工作,注意劳逸结合。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暴露带来的健康问题。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包括接受防护知识培训、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采取操作控制措施、注意个人卫生、建立监测管理体系,注重自我保护和健康管理等。
只有全面有效地采取以上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务人员面临职业暴露的风险,保护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在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面临着职业暴露的风险,这不仅关乎自身的健康,也影响到患者的安全。
因此,掌握有效的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一、防护措施1.1 个人防护装备(PPE)首先,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是基础。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应确保穿戴好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
这些装备能有效阻挡病原体的传播。
例如,使用一次性手套能够防止血液和体液的直接接触,减少感染的风险。
而口罩和护目镜则是保护呼吸道和眼睛不受飞沫传播的关键。
1.2 疫苗接种其次,疫苗接种也是重要的防护措施。
针对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肝炎和流感,医务人员应及时接种疫苗,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这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有效降低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接种后,定期复查和加强针也是必要的。
二、紧急处理流程2.1 暴露事件的应对如果发生职业暴露事件,第一步是立即评估暴露的程度。
比如,如果被针刺或划伤,需迅速清洗伤口,使用流水和肥皂彻底清洁。
这样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冷静至关重要,不必慌张。
2.2 报告和记录接下来,务必立即报告该事件,并做好记录。
无论是同事还是主管,都需要了解情况,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和观察。
记录的详细程度可以帮助医院分析暴露的原因,进一步改进防护措施。
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同事和患者的负责。
2.3 后续跟踪和检测最后,暴露后的跟踪和检测同样不可忽视。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检查,以确保没有感染。
同时,也要关注心理健康,暴露事件可能带来情绪上的波动,适时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
三、总结综上所述,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是每位医务人员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完善的防护装备、及时的疫苗接种以及科学的应急处理流程,医务人员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警惕,时刻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安全,才能真正实现医务工作的价值。
最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我们才能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
在疾病流行期间(例如新冠病毒疫情),医务人员成为了阻止疫情蔓延的关键人员。
为了保护他们自己和他们的患者,他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职业防护措施。
下面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进行说明。
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在接触患者时,医务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护目镜、手套和防护服。
口罩可防止呼吸道飞沫的吸入,护目镜可防止粘膜感染,手套可防止手部污染,防护服可防止全身沾染。
2.洗手
洗手是避免细菌和病毒传播的最佳方法。
医务人员在接触完患者或者执行手术前都应该洗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洗手20秒钟,然后用干净的纸巾或者干手器吹干手部。
3.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医务人员应该接受正确的工作衣着培训,以确保他们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不正确的佩戴方式不仅会降低装备的效果,还会导致感染。
4.避免触摸面部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者处理物品时,应该避免触摸自己的面部。
这可以防止病毒进入自己的身体。
5.处理可能感染的物品
医务人员在处理可能感染的物品(例如使用过的手套、口罩等)时,应该遵守正确的处理方法。
正确的处理方法包括将这些物品放
在袋子里并用特殊方法处理。
6.保持清洁环境
保持清洁环境也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方法。
医务人员应该定期消
毒医疗设备和周围环境。
清洁时应该遵守正确的清洁方法。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正确的
工作方法和爱护自己的身体,医务人员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照顾
和保护自己。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一、职业防护原则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
标准预防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标准预防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一、标准预防(一)标准预防的含义1病人均有潜在感染性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的病人。
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
接触上述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双预防既要防止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经非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双向预防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播到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播给病人。
(二)具体措施1、医务人员有可能被污染时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洒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2、处理锐器时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3、病人用后物对病人用后的原料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二、医疗特点(一)医务人员的职业特点1、工作环境——病源微生物集中。
2、社会环境——法律社会、举证责任倒置。
3、工作性质——服务性、岗位复杂。
4、工作要求——社会期望值高。
(二)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1、工作环境特殊——病源微生物集中。
2、工作对象特殊——都是易感人群、部分病人也是传染源。
3、工作性质特殊——各种治疗必须在病人身上操作,遭受职业损伤的机会和频率高。
4、自我保护——意识淡漠。
5、保护措施和制度——我国现阶段还缺乏完善的保护措施和制度。
(三)医务人员所面对的挑战艾滋病感染人数超过100万。
性病每年递增15%。
结核病患者约500万人(世界第二位)。
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00万人。
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世界总数的1/3。
(四)、医务人员面临的最大的职业风险1、职业风险针剌伤>刀割伤>其它锐器经血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是医务人员最大的职业风险(如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所有医务人员均存在感染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所有诊疗过程均具有潜在危险性,其中以锐器损伤最为常见。
2、锐器刺伤的现状有研究表明在一次性锐器损伤的调查中,40%的受检者有过注射针头误伤史;另一份国内护士的调查资料显示:75%担心工作中被刺伤,96%被刺伤过。
医务人员标准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标准防护措施医务人员的标准防护措施一、标准预防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具有传染性,无论是否有明显血迹污染或接触非完整的皮肤和黏膜,接触上述物质的人都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1.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后立即脱去手套并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医务人员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局部处理措施(在发生科室完成):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 如有伤口,应当伤口向下,尽可能自然流出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医务人员工作时的一般防护1.工作时穿工作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或一次性外科口罩(按要求佩戴口罩后,手不触摸口罩表面)。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无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这些措施需要防止血源性疾病和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标准预防的措施包括洗手、戴手套、戴眼口罩、穿防护衣、及时处理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处理污染的床单、小心处理锐利器具和针头、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隔离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
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基本防护和加强防护,根据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进行严密防护时还需要使用面罩。
规范洗手内容包括“六步法”洗手、摆式洗手龙头、抗菌洗手液、取缔公用毛巾、加盖污物桶和手套。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疾病的传播。
为了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和破损的皮肤黏膜,医务人员应该戴手套。
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将自己手上的菌群传播给病人,也可以预防医务人员成为传播微生物的媒介,从而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
在处理两个病人之间时,必须更换手套。
但是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戴口罩和护目镜可以防止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人员的眼睛、口腔和鼻腔黏膜。
穿隔离衣可以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必要时可以在外加塑料围裙。
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免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
针对乙肝易感者和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即血清抗HBs阴性者,在接触血清HBsAg(阳性)血液后,应急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首次应在暴露后的48小时内完成。
HBIG的效价必须达到1:(即200ul/ml)以上,用量0.6ml/kg的保护效果较理想。
对于既往接种过疫苗而无血清学应答者,应接种HBIG两次(相距3-6个月)。
一个月后,如未发生乙肝,应重复应用HBIG一次。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措施及上报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
一、个人防护措施
1、预防职业暴露措施
(1)所有可能暴露于血液感染的医务人员,每年接受减少相关知识的教育。
(2)建议HbsAb(-)的员工接种乙肝疫苗,若HbsAb仍为(-),建议重新接种。
(3)医院提供减少刺伤的设备如放置针头、注射器的耐刺容器。
(4)医院提供跟人防护设备如手套,进行静脉注射、抽血等高风险操作时尽可能戴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时需戴手套。
在外科手术或内镜操作时,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可能溅出,需戴眼罩进行防护。
(5)常用防护用品的种类: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鞋套、长筒胶鞋等。
2、暴露后的上报流程
医务人员被污染锐器刺伤→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医院感染管理科
↓
尽快求诊
↓
个人提出申请,写明利器损伤过程等,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
交于医院感染管理科
↓
院感科根据暴露人员的具体情况指导相应的预防用药。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医务人员是社会防控疫情的最前线,其职业防护和标准预防是关键所在。
本文将介绍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的相关知识。
1. 防护措施1.1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医院内接触患者时,需要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戴口罩:如果接触病人的时间很短,佩戴医用一次性口罩就足以防护,但如果接触时间较长,则应佩戴N95口罩。
此外,医务人员应注意正确佩戴口罩,避免接触口罩表面。
•戴防护眼镜:医生、护士应同时戴防护眼镜,避免眼睛受到飞沫的侵害。
•戴手套:医生、护士接触患者时要穿戴好手套,接触患者后,要及时更换手套。
•穿隔离衣:医生、护士在接到疑似或确诊病人后,要穿上隔离衣或外科围裙等防护物品。
1.2 环境防护随着疫情的蔓延,临床诊断治疗等场所也成为潜在的传播源。
在医院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环境防护措施,具体措施如下:•有条件的医院应当提供具备负压隔离功能的病房,以避免病人与其他人的接触。
•在患者的痰液等分泌物转移时,应避免飞溅,采取收集等措施。
•定时对医院内部和外部人员进行消毒。
2. 标准预防2.1 手卫生手卫生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患者分泌物、治疗仪器等时,要注意勤洗手、勤消毒。
具体做法如下:•选用合适的手消毒液或肥皂。
•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每次洗手20秒以上,确保手部各个角落都得到充分的清洗和消毒。
•在关键时刻进行手卫生,如接触患者前、接触体液后、接触病人环境后、离开患者房间前,以及其他需要洗手的情况。
2.2 废液废物处理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液、废物,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置。
具体做法如下:•废液、废物要按规定分类收集、包装、标识,防止交叉感染。
•废液、废物应在医院内到达指定处理场所进行处理,确保无害化处理。
3. 总结医务人员是防控疫情的重要力量之一,职业防护和标准预防是医务人员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关键所在。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工作制度及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工作制度及措施一、标准预防;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分泌物、体液、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护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防护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他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有手套,都必须洗手:(1)摘除手套后;(2)接触病人前后;(3)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更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消毒。
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造成病原微生物传播。
5、锐得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6、医护人员进行各项诊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7、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非典肺炎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隔离室和传染病区时;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或破损皮肤粘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鞋套:进入隔离区或传染病区时:2、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非典肺炎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一、职业防护原则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医务人员是面对疾病和病毒最直接的群体之一,他们在工作中很容易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可能会受到感染的风险较高。
因此,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至关重要,能够保障他们的个人安全,减少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PPE):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和进行医疗操作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或面罩、防护服等。
这些装备能够隔离病原体,避免直接接触和传播。
2.严格的手卫生:医务人员需要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手术前后、处理感染性废物后等。
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消毒。
3.定期疫情教育培训:医务人员需要定期接受疫情教育培训,了解最新的病毒信息、防护知识和应对策略。
这能够增加他们的防护意识,提高应对病毒的能力。
4.合理使用抗生素:医务人员需要遵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
这样能够减少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并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5.规范操作和正确废物处理:医务人员需要遵守规范的操作流程,并正确处理感染性废物和医疗器具。
这样能够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保障自身和其他人员的安全。
6.健康监测和主动报告:医务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包括体温、咳嗽、乏力等症状的观察。
一旦发现自己有可能被感染,应主动报告并接受及时的检测和隔离。
8.定期接种疫苗:医务人员应按照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定期接种疫苗,包括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
这样能够增强个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9.协作与交流: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协作与交流,特别是与其他科室和相关部门的协作。
这样能够更好地了解病人的病历和诊断结果,减少重复操作和减轻工作压力。
10.职业安全和健康监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和辐射等危害因素,需要定期进行职业安全和健康监护。
这样能够及时检测职业病和职业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总之,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非常重要,能够保障他们的个人安全,减少感染的风险。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病人前后;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1.消毒灭菌原则;⑴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使用后皆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⑵手术器械及其它诊疗器械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⑶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在工作中执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措施1.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清洁等工作时应戴清洁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卫生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如在置入导管、经椎管穿刺等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等医用防护用品,并保证光线充足。
4.使用后针头不应回套针帽,确需回帽应单手操作或使用器械辅助;不应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废弃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专用锐器盒中;重复使用的锐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密闭运输和处理。
5.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
6.应密封运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
7.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等)的患者、探视者、医务人员等应采取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相关感染控制措施。
二、存在职业暴露风险者,如无免疫史并有相关疫苗可供使用,宜接种相关疫苗。
三、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并按照要求和流程进行报告。
四、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根据现有信息评估被传染的风险,现有信息包括源患者的液体类型(例如血液,可见体液,其他潜在的传染性液体或组织和浓缩的病毒)和职业暴露类型(即经皮伤害、经黏膜或破损皮肤和叮咬)。
五、对于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者,应通过乙肝疫苗接种史和接种效果对职业暴露者评估乙肝病毒感染的免疫状况,并针对性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病人前后;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
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1.消毒灭菌原则
; ⑴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使用后皆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⑵手术器械及其它诊疗器械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⑶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⑷使用的消毒产品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遵循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两前三后”(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的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需洗手。
3、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暖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柜内。
湿化瓶及婴儿暖箱用水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瓶、接头等可拆卸部分定期消毒。
4、保持室内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或消毒布巾擦拭。
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
5、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的病房及其它部位的地面、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液擦拭,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6、病区治疗室应每天1—2次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消毒时间每次不少于30分钟;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5%的酒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有灰尘、油渍应随时擦拭。
体温表每次用后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传染病患者使用500mg∕L84消毒液消毒);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
7、随时控制交叉感染。
发现传染病及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应隔离治疗(酌情单间隔离或床旁隔离),相同疾病或感染者可同居一室。
8、患者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应每周更换,如遇污染随时更换。
9、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应严格隔离,患者所用的器械、被服等要按照“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辅料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统一回收。
10、患者转科、出院、死亡后,床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11、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用品,用后称取重量,针头、刀片等锐器用后放入利器盒内,其它污物、废物分类放入垃圾袋内,污物达到容器3∕4体积时,及时封口,并黏贴标签,注明废物种类、来源科室、日期,登记本标明重量和交接人姓名,由专职人员回收到指定存放处,集中上交市焚化站。
上述物品交接必须备记录本记录重量,交接人签字,交接登记数据保存三年。
12、病区内使用的空调保持干净,每月对过滤网进行清洁一次。
13、医务人员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仪表整洁;工作服每周更换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更换。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培训
一、洗手指征: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需要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当医务人员的手明显污染或被血液、体液和蛋白性物质污染后;
3、处理污染物品后;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6、进入和离开病房前、饭前和休息后。
二、洗手方法:
1、湿手
2、取液
3、揉搓
4、冲洗
5、干燥
6、护肤
标准洗手法:
六步洗手法:(洗手时间不得少于二分钟)
1、掌心相对,手指合拢,洗净掌心与指腹。
2、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洗净指缝与指蹼。
3、指尖并拢,掌心处揉搓,换手进行重复动作。
4、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搓,换手进行重复动作。
5、握住大拇指旋转揉搓,换手进行重复动作。
6、双手指相扣,洗净指背。
三、注意事项:
1、应注意清洗指甲、指尖、指甲缝和指关节等部位。
2、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等饰物的部位。
3、注意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
4、注意干手方式,防止再次污染。
5、注意护手,护手用品统一提供。
6、注意取液器的清洁,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
如果使用肥皂,
皂合应具有滤水的功能,以保持肥皂的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