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直肠给药的优点

合集下载

儿童绿色疗法-直肠给药

儿童绿色疗法-直肠给药

儿童绿色疗法---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直肠给药的优点:
一、减轻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儿童(尤其是0-3岁婴幼儿)的肝、肾等器官发育还不健全。

口服给药,一般经由肝、肾等器官代谢;而直肠给药是通过直肠的粘膜吸收,直接进入大循环,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

二、直肠给药剂量准确、方便、安全:小儿口服给药不易灌喂,孩子在哭闹时易出现呛药、呕吐,往往影响有效剂量;注射给药,虽有它一定的优点,但不易被儿童接受,且不方便,需在一定条件和操作技巧下才能完成。

直肠给药只需让孩子俯卧位,将栓剂轻轻塞入肛门内。

三、直肠给药途径吸收快、起效快:国内外有关人员曾对片剂、胶囊、注射剂、栓剂等四种剂型进行生物利用度测定研究,结果,直肠给药半小时就能起效,口服约一个小时起效。

它们吸收后,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基本相似,都约4小
时。

注射给药,吸收快,但消除也快,在体内维持血药浓度时间很短,呈直线下降。

临床实践证明,儿童直肠给药疗效确切、收效迅速、用药安全、适应范围广、操作简便,解决了小孩不愿意打针吃药的难题。

直肠给药适用范围:可用于临床上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如: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疾病。

专业范本可能没有涵盖全面,最好找专业人士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直肠给药技术

直肠给药技术

儿童直肠给药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儿童直肠给药是一种安全无痛,方便有效的绿色医疗技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儿科临床治疗工作中.现将儿童直肠给药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做一总结,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同是也诚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对本文的不足之处给予更正指导。

一、儿童直肠给药的正确体位临床上多采用以下三种体位给药:(1)侧卧位;(2)截石位;(3)俯卧位。

临床多以此卧位给药。

二、直肠给药的方法首先在给药前20--30分钟让患儿排便,这样既可以增加药物注入后的保留时间,也可以增加药物与直肠粘膜的接触面,有利于药物吸收。

然后逗哄患儿,以争取最大限度的主动配合治疗,切记强行给药。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取合适的药物(用量见下表),吸入注射器内,安装好小儿直肠给药导管,将注射器内剩余空气排尽,然后对装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预热加温。

加温大多采用热水浸泡法,其热水的温度应控制在37℃——40℃之间,侵泡约5-——10分钟即可。

去除加温好的注射器,将患儿调整至理想体位,用医用石蜡油涂在直肠给药导管的远端,约2--5cm,再将患儿的肛门周围涂少许石蜡油。

然后将给药导管缓缓插入肛门至合适位置(插入深度见下表),将药液缓缓注入直肠内,注射完毕后,轻轻拍打患儿臀部2——3下,同是将给药导管轻轻拔出,叮嘱患儿或家长,让患儿取左侧位静卧5—-10分钟,方可自由活动。

小儿直肠给药导管插入深度及给药量年龄插管深度(cm)推荐给药量(ml)新生儿~2周岁 4.0~5.04~63~5周岁 5.0~8。

05~106~9周岁8。

0~129~2010~14周岁12~1520~30三、注意事项(1)给药环境温度适宜,安静舒适,争取患儿配合;(2)操作轻柔快捷,熟练准确,避免直肠损伤;(3)注意药液温度,不宜过热或过低,以免刺激直肠,产生排便反应;(4)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和适应症,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要求皮试的一定要做皮试;(5)腹泻较重的患儿,暂时不宜采用直肠给药。

小儿直肠给药详解

小儿直肠给药详解

看到(小儿直肠灌药与临床应用!)这篇文章就转到那个地址,希望对大伙儿开展直肠用药有点启发,同时也想取得已经弄那个项目的同行们提点宝贵体会小儿直肠灌药与临床应用!1.直肠注入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10—30ml)拔去针头, 接上一次性导尿管(PVC 管),[也有的同行用输液管来代替].通过直肠注入给药来达到医治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新的临床给药技术,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2.直肠注入的操作方法:将药物加入玻璃杯用热水适当加温并搅拌均匀(控制药液温度在35—40度之间)吸取药液后要留有3ml左右空气(方便将药液全数推入肛门内)接上导尿管,在导尿管前端涂上石蜡油或其他润滑剂,插入患者肛门,将药液缓慢推入直肠内,(推入时,不要使劲过大,要缓慢的将药液推入直肠内,因为使劲过大或过快容易产生便意感,小儿还可能迅速将药物排出)然后用左手捏紧导尿管以避免药液返流,在拔出导尿管时叫患者家眷迅速用面巾纸按压住患者肛门,让患者维持体位休息5分钟左右就能够够了。

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液的用量:成人: 100ml---300ml/次儿童: 6个月---1岁-----10ml/次 1岁-- -2岁-----15ml/次 2岁-------3岁-- ---20ml/次3岁----- -4岁-----25ml/次 4岁----5岁-----30ml/次 5岁------15岁-----35ml/次成人与儿童天天的利用次数均为2次/天.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液的体位:成人一般取左侧卧位儿童一般取卧位或俯卧位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时导尿管插入的深度:成人一般插入10-----20厘米儿童一般插入5-----10厘米特别注意: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严重腹泻,肛门疾病,急腹症,疑有肠坏死及穿孔,女性月经期,产褥期等均应禁用本方法!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的药物配制 (处方用量均为5岁内儿童剂量)2 直肠滴入疗法(绿色)一经常使用西药协定处方上感佳速效伤风胶囊 0.3gX6粒严迪片75mgX4片病毒灵片0.1gX6片维生素C片0.1gX6片潘生丁片 25mgX3片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为了较快消除患者的感冒症状,可加入地塞米松片 3片) 腹泻停(止泻停)思密达3gx3袋维生素B1片 10mgX6片强的松片 5mgX3片 654—2片 5mgX3片吡哌酸片0.25gx3片鞣酸蛋白片0.3gX12片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请注意:炎热天气季节,维生素C片容易变质,可用浙贝母3g代替。

直肠给药讲义

直肠给药讲义

直肠给药讲义展开全文1、直肠给药的体位:俯卧位。

2、直肠给药的深度:6—15cm。

3、直肠给药的温度:38oC左右。

4、直肠给药的液体量:发热、咳嗽:注入20—30ml,滴入50—100ml;腹泻:注入6—10ml。

5、直肠给药的药物用量:是口服、肌注用量的一倍,静脉点滴用量的1/2,中西药片剂、散剂、针剂、汤剂、口服液均可同时应用,一日2次。

6、直肠给药后30分钟内排出体外引起的原因:(1)直肠给药后患儿有便意,应先排便再给药。

(2)直肠给药的深度不够,应进入直肠6—15cm.。

(3)直肠给药的温度不适,应加热38oC。

(4)直肠给药的液体量过大,就应减少液体量,一般减少双黄连针、鱼星草针的用量。

(5)直肠给药后立抱患儿,应平抱患儿30分钟以上。

(6)直肠给药后肠蠕动加快,应减少肠蠕动,加入利多卡因针适量2-3滴或654-2针适量。

(7)直肠给药后患儿下蹲小便,应30分钟以上下蹲小便。

7、小儿发热用药:氨基比林针+地塞米松针+柴胡针+双黄连针+抗生素,高热者双黄连针换成清开灵针,流鼻涕者加扑尔敏针、利巴韦林针。

8、小儿咳嗽用药:鱼星草针+地塞米松针+维生素K1针+抗生素+百合紫苏胶囊,干咳者加654-2针,抗生素用红霉素、严迪、阿奇霉素;喘息者加喘定针;痰多加溴已新片、鲜竹沥口服液。

9、小儿口疮:(1)直肠给药:双黄连针+地塞米松针。

(2)口腔给药:制菌素片研粉+丁卡因少许。

10、消化不良性腹泻:穿心莲2支,复合B针1支,654-2针2.5mg,生理盐水3 ml,悟空神丹1支。

11、秋季腹泻:穿心莲2支,病毒唑2支,复合B针1支,654-2针2.5mg,悟空神丹1支、潘生丁1片。

12、肠炎痢疾:口服悟空神,直肠给药穿心莲2支,病毒唑2支,654-2针2.5mg,庆大霉素针8万单位,利福平胶囊1粒。

13、支气管炎、肺炎:头孢三嗪1克,穿心莲2支,病毒唑1支,喘定10分之一支,地龙针1支,654-2针2.5mg,K3针1支,维丁胶性钙1支,地米5 mg,鱼星草针10 ml,注:应结合教材和自己的经验用药,以上10、11、12、13配方为1岁多儿童用量。

儿童直肠给药

儿童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的优点和缺点一、治疗方法直肠滴入疗法( Enemadrip )是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药物配制好药方,加温到35 C -40 C,通过直肠滴入器械进入直肠,保留5-10分钟。

二、特点1 、直肠给药方便、快捷,减轻了家长的心理负担,减少孩子的痛苦。

2 、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直肠给药与静脉输入给药疗效及显效速度无明显差异,且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率是口服给药的2 倍。

3 、直肠给药可以将中西药同时应用,既增强了治疗效果,又避免多种西药同时应用时所产生的副作用。

三、优点1 、肠道给药简便易行,又安全有效,提高了给药的顺应性;2 、减少了打针、住院的时间,节约了有限的卫生资源;3 、直肠给药可“减打针之痛、免吃药之苦” 。

对于不易接受注射和口服给药的婴幼儿患者,便于给药。

4 ,直肠给药吸收不规则,在直肠空虚时用药效果较好(刚排便后) ;腹泻患儿须补足液体量后直肠给药效果好。

五、治疗范围小儿发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小儿支气管炎、肺炎、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腹泻、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单纯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便秘及等多种疾病。

疗效好,痛苦少,副作用小,适合基层开展。

凡能静脉滴注的. 口服的. 肌内注射的药物,如中西药针剂,液体,片剂,冲剂,散剂,丸剂等,可溶于水或混溶于水的药物均可用于直肠给药。

六.小儿直肠灌药与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1. 直肠注入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10—30ml)拔去针头,接上一次性导尿管(PVC管),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2. 直肠注入药液的体位:儿童一般取卧位或俯卧位。

成人与儿童每天的使用次数均为2次/天.3. 特别注意: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严重腹泻,肛门疾病,急腹症,疑有肠坏死及穿孔,女性月经期,产褥期等均应禁用本方法!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的药物配制(处方用量均为5岁内儿童剂量)七.用西药合剂的配制一、解热合剂适应于一般性的感冒。

1. 解热合剂1号复方氨基比林针2ml柴胡针2ml地塞米松针2mg适应症:T37.5 —38.5度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儿童直肠给药

儿童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的优点和缺点一、治疗方法直肠滴入疗法(Enemadrip)是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药物配制好药方,加温到35℃-40℃,通过直肠滴入器械进入直肠,保留5-10分钟。

二、特点1、直肠给药方便、快捷,减轻了家长的心理负担,减少孩子的痛苦。

2、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直肠给药与静脉输入给药疗效及显效速度无明显差异,且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率是口服给药的2倍。

3、直肠给药可以将中西药同时应用,既增强了治疗效果,又避免多种西药同时应用时所产生的副作用。

三、优点1、肠道给药简便易行,又安全有效,提高了给药的顺应性;2、减少了打针、住院的时间,节约了有限的卫生资源;3、直肠给药可“减打针之痛、免吃药之苦”。

对于不易接受注射和口服给药的婴幼儿患者,便于给药。

4,直肠给药吸收不规则,在直肠空虚时用药效果较好(刚排便后);腹泻患儿须补足液体量后直肠给药效果好。

五、治疗范围小儿发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小儿支气管炎、肺炎、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腹泻、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单纯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便秘及等多种疾病。

疗效好,痛苦少,副作用小,适合基层开展。

凡能静脉滴注的.口服的.肌内注射的药物,如中西药针剂,液体,片剂,冲剂,散剂,丸剂等,可溶于水或混溶于水的药物均可用于直肠给药。

六.小儿直肠灌药与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1.直肠注入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10—30ml)拔去针头, 接上一次性导尿管(PVC管),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2.直肠注入药液的体位:儿童一般取卧位或俯卧位。

成人与儿童每天的使用次数均为2次/天.3.特别注意: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严重腹泻,肛门疾病,急腹症,疑有肠坏死及穿孔,女性月经期,产褥期等均应禁用本方法!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的药物配制 (处方用量均为5岁内儿童剂量)七.用西药合剂的配制一、解热合剂适应于一般性的感冒。

1.解热合剂1号复方氨基比林针2ml柴胡针2ml地塞米松针2mg适应症:T37.5—38.5度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直肠给药的优缺点有哪些

直肠给药的优缺点有哪些

直肠给药的优缺点有哪些
直肠给药其实就是通过直肠黏膜来吸收药物达到的一种用
药目的,优点的话因为它比口服药物吸收的更快,而且还可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被破坏,发挥药效是比较快的,常用于治疗细菌痢疾,但是也是有缺点的,因为直肠吸收面积小,所以仅仅是作为直肠吸收药物。

1、直肠粘膜也能吸收药物,是一种有效的给药途径。

优点是比口服给药吸收更快,多用于避免药物在胃肠道被破坏或经门脉入肝解毒者。

在治疗肠道疾患时,通过直肠给药以发挥局部作用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如治疗细菌性痢疾时采用大蒜液灌肠;直肠给药也能起全身作用,如氨哮素栓剂在哮喘发作时使用,就有很好的平喘疗效。

缺点是直肠吸收面积较小,仅适用于直肠易于吸收的药物,使用不够简便,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2、对于大部分的儿童常见病,我们都可以用直肠给药来解决。

对于症状来说,可以治疗发热、咳嗽、喘息、腹泻等症状;对于具体疾病来说,可以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鼻炎、扁桃腺炎、咽炎)、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肺炎、支气管哮喘、秋季腹泻、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高热惊厥、
水痘、腮腺炎等儿科常见病的治疗。

因此有了儿童常见病直肠给药的说法。

3、对于部分妇科常见病,可以通过直肠给药来治疗。

清热解毒,利湿散结,杀虫止痒。

用于湿热,湿毒所致的带下病、阴痒、阴蚀,症见下腹胀痛或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阴部瘙痒,或有低热,神疲乏力,便干或溏而不爽,小便黄;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见上述证候者。

了解各种给药途径的优缺点十分重要

了解各种给药途径的优缺点十分重要

了解各种给药途径的优缺点十分重要进行药物治疗时,为了达到安全合理用药,必须根据治疗目的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所以,了解各种给药途径的优缺点十分重要。

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多种,按主要特点大致可分为肠内给药和肠外给药两大类。

1、局部用药粘膜:将药物用于结膜、鼻咽、口腔、直肠、尿道和膀胱等,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局部作用。

皮肤:很少有药物能迅速穿过完整的皮肤,但药物可经皮肤吸收,一般药效与其覆盖的表面积和药物的脂溶性成正比。

虽然表皮有脂质屏障作用,但很多溶质能自由通过真皮,因此药物通过磨损、创伤或剥脱处皮肤产生的吸收作用要快得多。

眼:局部应用眼科药物主要是为了发挥其局部作用。

2、肠外注射: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等。

静脉注射:把药物的水溶液直接注入静脉血流中,可准确而迅速获得希望的血药浓度,因而作用产生迅速可靠。

这是其它给药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但由于高浓度的药物迅速到达血浆和组织,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反复注射还有赖于持续保持静脉通畅。

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油溶液或不溶性物质。

皮下注射:仅适用于对组织无刺激性的药物,否则可引起剧烈疼痛和组织坏死。

皮下注射的吸收速率通常均匀而缓慢,因而作用持久。

肌内注射:药物水溶液肌肉注射时吸收十分迅速,适用于油溶液和某些刺激性物质。

3、肺的吸收:气体或挥发性药物吸入后,由肺上皮和呼吸道粘膜吸收。

由于表面积大,药物可经这一途径迅速进入血液循环。

此外,药物的溶液可以经雾化以气雾剂形式吸入。

对肺部疾病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主要缺点是药物剂量不好控制,用法较麻烦。

4、肠内给药:包括口服、舌下给药和直肠给药。

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

其缺点为:某些药物因本身的被物理性质而不能吸收;有些药物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呕吐;或因消化酶和胃酸而被破坏;此外在食物和其它药物同时存在时,吸收多不恒定。

舌下给药:尽管口腔粘膜可用于吸收的表面积不大,但对某些药物来说,经口腔粘膜吸收有特殊意义。

直肠给药ppt课件

直肠给药ppt课件
13
直肠给药的原理
14
直肠给药——传承与创新医疗技术
东汉-张仲景 首创肛门栓剂和灌肠术
东晋-葛洪 首创了灌肠器械
唐-孙思邈 最早的保留灌肠技术
15
直肠给药的中医概念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肺与大肠 通过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形成 “肺与大肠相表 里”的关系,而“手阳明大肠经”下和于“足阳明胃 经”。
31
儿童直肠给药技术要领
一.儿童直肠给药时的体位;
技术要领
二.儿童直肠给药的药液温度; 三.儿童直肠给药的容量用量;
四.儿童直肠给药时的给药管插入的深度。
32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参考: 1、肌肉针剂:按照成人剂量的1/2—1/4量给予; 2、静脉针剂:按药品儿童的公斤计算,取最大剂量的1/2; 3、小儿口服药物:一般取儿童应用剂量的平均值。
5. 给药剂量准确、方便、安全。 6. 减少了打针、住院的时间,节约了有限的卫生资源;
22
适合直肠给药的药物
首选注射剂型, 其次悬浊液, 片剂最不适合
23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参考: 1、肌肉针剂:按照成人剂量的1/2—1/4量给予; 2、静脉针剂:按药品儿童的公斤计算,取最大剂量的1/2; 3、小儿口服药物:一般取儿童应用剂量的平均值。
2,操作安全,时间短,孩子耐受好,不适感小。 3,遇到药物的反应,可以在20分钟内及时冲洗出来。 4,工具价格低廉。 缺点,所用药物要求是小剂量的针剂,中药的汤剂及散剂
不适合,适应病种有限。
28
各种直肠给药的优缺点
(其他2种直肠给药)
1,直肠滴注和大剂量直肠推注,不是给药到结肠里,而 是给到结肠里,现在叫灌肠疗法的比较多。结肠吸收要进 入肝脏,有肝脏的首过效应,对于肝功能不好的患者受限 制,所用药物量大。

直肠给药的原理

直肠给药的原理

直肠给药的原理
直肠给药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肠黏膜的解剖生理特点,二是药物在直肠黏膜的吸收机制。

首先,直肠黏膜是一种高度血管丰富的组织,它具有较高的吸收能力。

直肠黏膜的表面积相对较大,且其下有丰富的血管网络,这使得药物可以迅速通过直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其次,药物在直肠黏膜的吸收机制也是直肠给药的原理之一。

直肠黏膜对不同类型的药物有不同的吸收机制,包括 passively diffusion、active transport、facilitated diffusion 等。

这些吸收机制使得不同类型的药物可以通过直肠黏膜迅速吸收,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在临床上,直肠给药常用于急性疼痛、恶心、呕吐、癫痫等症状的缓解,以及对于不能口服的患者,如意识障碍、咽喉疾病等。

此外,直肠给药还可以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直肠和结肠疾病。

总之,直肠给药的原理是通过直肠黏膜的吸收能力,将药物快速输送到血液循环中,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它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患者,直肠给药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通过深入了解直肠给药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一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李兵锁谈中药直肠给药在儿科中的应用

李兵锁谈中药直肠给药在儿科中的应用

李兵锁谈中药直肠给药在儿科中的应用一、相关理论直肠给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通过直肠粘膜的吸收使药物有效成分进入人体内循环,从而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

中医学中则认为,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

又由于其与肺通过经脉网络连通成表里关系,药物自大肠吸收入体内后便可通过经脉复归于肺,肺朝百脉,宣发肃降,故将药物输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从而达到整体治疗的作用。

二、实践基础中药直肠给药一直是中医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早在2000多年前,名医张仲景就开始将其用于临床治疗。

考虑到婴幼儿的生理发育程度和耐受力的限制,目前直肠给药也是儿科常用给药方法之一。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小儿疾病的反复发作往往与“积食”有关。

积食指小儿乳食过量,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

小儿“积食”状态是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地产生和累积的病理过程,由量变逐渐达到质变,可逐渐引发孩子的营养不良、毒素排不出、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重大健康问题,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病密切关联,如反复性呼吸道感染、哮喘、泄泻、肺炎、幼儿急疹、发烧、小儿支气管炎、病毒性肠炎等。

“积食”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大致是:食欲减退、舌尖红赤并伴随口臭、唇红面赤、鼻门干燥、呼吸气热、动则汗出、睡中磨牙、喉中痰鸣且睡着尤著、便干食少、肛门红赤、手足心热、夜寐欠安、烦躁辗转、晚上哭闹呕吐等,若在此阶段对“积食”及时清积,大多可防止后续疾病的发生;而若不加调护,则可能引发发烧,咳嗽,腹泻并进而引发上述疾病。

积食危害甚重,但盲目服用消食药物或保健品则会损伤孩子的脾胃,引发或加重消化功能紊乱。

三、技术专利“凊积也”,由藿香、厚朴、枳实等多种名贵中药制成,国家专利配方,操作技术规范标准,方便快捷,无痛苦,不伤孩子脾胃,特别适合口服药物困难、打针输液无效者或不想打针输液的孩子,是优于传统服用泻药的安全用药。

兵锁儿科的清积疗法以“无病防病,有病好的更快”为目的,通过直肠给药,利用“凊积也”积食迅速分解孩子的肠道“积食”,并通过肛门排出体外,保证孩子的健康。

直肠滴灌疗法简介

直肠滴灌疗法简介

直肠滴灌疗法简介
直肠滴灌是中医内病外治疗法之一,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用药新途径。

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用药途径。

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直肠粘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很强,直肠用药可用于临床上儿童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如: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小儿肠炎,秋季腹泻,便秘,慢性结肠炎,急慢性盆腔炎,妇科炎症等。

疗效好、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尤其适合于服药苦难和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患儿。

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后,一是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既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又避免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二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肺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由此可见,直肠用药有利于药物治疗作用的发挥,也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一种根据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科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观念的安全高效疗法,他对病人无痛苦,作用快、疗效高、毒副作用小、操作方便、费用低廉。

一、不再吃药打针,直肠滴灌就好,
二、药物难吃莫着急,直肠滴灌来帮你,
三、宝宝有病怕打针,直肠滴灌笑嘻嘻。

四、药物难喝不用愁,直肠滴灌显身手。

五、宝宝有病输液难,直肠滴灌解心烦。

直肠给药的优点是什么

直肠给药的优点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直肠给药的优点是什么
导语:很多人在治疗一些疾病的时候,会采用直肠给药这种治疗方法。

很多人有时候在生活中是很少听过这种治疗手段的,因此这一治疗方法的具体内容他
很多人在治疗一些疾病的时候,会采用直肠给药这种治疗方法。

很多人有时候在生活中是很少听过这种治疗手段的,因此这一治疗方法的具体内容他们是不太了解的。

为了更好的更有效的治疗疾病,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这一治疗手段的优点。

那么到底直肠给药的优点是什么?今天我们请来了权威的医生,我们的医生将针对这一问题为我们做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直肠给药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直肠给药的优点:
一、减轻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儿童(尤其是0-3岁婴幼儿)的肝、肾等器官发育还不健全。

口服给药,一般经由肝、肾等器官代谢;而直肠给药是通过直肠的粘膜吸收,直接进入大循环,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

二、直肠给药剂量准确、方便、安全:小儿口服给药不易灌喂,孩子在哭闹时易出现呛药、呕吐,往往影响有效剂量;注射给药,虽有它一定的优点,但不易被儿童接受,且不方便,需在一定条件和操作技巧下才能完成。

直肠给药只需让孩子俯卧位,将栓剂轻轻塞入肛门内。

三、直肠给药途径吸收快、起效快:国内外有关人员曾对片剂、胶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
灌肠剂
灌肠剂是一种液体状的制剂,通过灌肠的方式将药物直接送达直肠部位。灌肠剂具有作用 迅速、局部浓度高等优点,适用于治疗直肠炎症等局部疾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直肠给药新剂型的制备技术
微球制剂的制备技术
乳化交联法
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 ,与含有乳化剂的水相混合,形 成乳状液后,加入交联剂进行交 联固化,得到微球。
直肠给药的优势
01
02
03
04
吸收迅速
直肠黏膜血管丰富,药物吸收 迅速,起效快。
生物利用度高
药物经直肠吸收后,直接进入 血液循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 效应,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减少胃肠道刺激
直肠给药可避免口服药物对胃 肠道的刺激,减少恶心、呕吐
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方便易用
直肠给药操作简单,患者可自 行给药,适用于家庭及急救等
高效低毒
新型直肠给药系统注重提高药物疗 效,降低毒副作用,如采用缓释、 控释技术,减少药物对直肠粘膜的 刺激。
个性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和疾病类型,开 发个性化直肠给药新剂型,以满足 不同治疗需求。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药物吸收问题
患者顺应性
直肠粘膜对药物的吸收能力有限,如 何提高药物在直肠部位的吸收效率是 直肠给药新剂型面临的重要挑战。
脂质体制剂的制备技术
薄膜分散法
将磷脂和胆固醇等脂质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后形成脂质薄 膜,加入含药溶液进行分散,得到脂质体。
逆向蒸发法
将磷脂和胆固醇等脂质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加入含药水溶液进行乳化,蒸发 除去有机溶剂后得到脂质体。
其他新剂型的制备技术
凝胶剂的制备技术
通过高分子材料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将药物包裹在其中, 通过直肠给药达到缓释效果。

直肠给药的原理

直肠给药的原理

直肠给药的原理
直肠给药的原理是将药物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治疗作用。

直肠黏膜具有丰富的血管网和大量的血液供应,药物经由直肠黏膜吸收可以避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降低药物的代谢和消除,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直肠给药有外用和内用两种途径。

外用直肠给药是将药物制剂直接涂抹在肛门周围,通过直接接触和局部吸收发挥疗效,用于治疗肛门周围的炎症、溃疡等疾病。

内用直肠给药则是通过灌肠、缓释制剂、栓剂等将药物置放在直肠内,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直肠黏膜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有较大的表面积和高度血供,使药物通过被动扩散、主动转运等机制,快速进入血液。

此外,直肠黏膜中还广泛分布着吸收激活的酶系统,可以加速药物的吸收过程。

直肠给药适用于胃肠功能受损、口服给药困难或不可行的情况下,可实现药物的快速吸收和疗效发挥。

然而,直肠给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给药量有限、使用困难、不适合酸性药物等。

因此,在使用直肠给药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和给药方式,以确保药物疗效的发挥。

直肠给药方法

直肠给药方法

直肠给药方法直肠给药是一种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药物的方法,通常用于治疗直肠疾病或者是需要快速吸收药物的情况。

直肠给药方法可以避免药物经过肠胃道消化吸收,直接通过直肠黏膜吸收,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减少药物代谢的影响。

本文将就直肠给药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适用病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适用病症。

直肠给药方法通常适用于以下病症:1. 直肠疾病,如直肠炎、直肠溃疡等,通过直肠给药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到治疗作用。

2. 急救药物给药,在一些急救情况下,需要快速给药以达到迅速吸收的效果,此时可以选择直肠给药方法。

3. 肠胃道吸收不良,对于一些肠胃道吸收不良的患者,直肠给药可以绕过肠胃道,直接通过黏膜吸收药物。

二、操作方法。

1. 药物准备,选择适合直肠给药的药物,通常为液体制剂或者栓剂。

栓剂需要在使用前放置于温水中软化,以便于插入直肠。

2.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保持便秘,以便于药物在直肠内停留更长时间,增加吸收的机会。

可以通过忌口或者使用泻药等方法。

3. 插入给药,患者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双腿屈膝,暴露肛门。

将润滑好的栓剂或者药液通过肛门插入直肠内,深度约为4-6厘米。

4. 维持姿势,患者在给药后需要维持相应的姿势,通常为仰卧位或者侧卧位,以便于药物在直肠内停留更长时间。

三、注意事项。

1. 药物选择,选择适合直肠给药的药物,避免对直肠黏膜产生刺激或者损伤。

2. 温度控制,药物应保持适宜的温度,过热或者过冷的药物都会对直肠黏膜产生刺激。

3. 插入深度,插入时应控制好深度,避免损伤直肠黏膜。

4. 注意卫生,在给药前后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总结,直肠给药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药物选择、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在使用直肠给药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避免盲目使用。

希望本文对直肠给药方法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小儿中药直肠给药研究进展

小儿中药直肠给药研究进展

中华中K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丨年2门第36卷第2期CJTCMP.February 2021, Vol.36, N a2•957 -•综述•小儿中药直肠给药研究进展白思远\陈慧2…天津屮医药大学,天津30011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附属医院,天津300250)摘要:在国内外的相关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中皆表明,中药1*1:肠给药治疗方式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该方式无创、简便且安令有效的优势忙为突出,易被患儿及其家长接受,楚口服和静脉注射的替代方式,迟是儿科优选的治疗手段W此,小儿中药《肠给药在临床应用广泛,文章综述丫〖3前小儿中药1'1:肠给药吸收利川机制、吸收利用度影响闪索、给药剂沏操作方法、给药优缺点与注意事项以及砬用现状,以朗为临床提供参考关键词:儿科;中药直肠给药;作用机制;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基金资助:天津市教委科研汁划项目(N〇.20I9K J045)Research progress of rectal adm 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in childrenB A I S i-y u a n',C H E N H u i2('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 d i c i n e,Tianjin 300110.C h i n a;2S e c o n d Affiliated Hospital ofTianjin University of T C M.Tianjin 3(K)25(). C h i n a )A b stra ct:In related experimental a n d clinical studies at h o m e a n d a b r o a d,i t has b e e n s h o w n that the rectal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quick effect,f e w side effects a n d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C o m b i n e d withthe physiological a n 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the advantages of this m e t h o d are n o n-invasive,simple,safe andeffective.I t is easy to be accepted by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I t is an alternative w a y of oral a n d intravenous injection,and i t i salso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in pediatrics.Therefore,rect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hildren has a wid erang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m e c h a n i s m,influencing factors of absorptionaiid utilization,dosage forms a n d operation m e t h o d s,advantages a n d disadvantages,precautions a n 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ctal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ldren,so as to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practice.K e y W o r d s: Paediatrics;Rectal administration vviih traditional Chinese m e d i c i n e;M e c h a n i s m s of action:Operating m e t h o d;Clinical applicationsF u n d i n g:Scientilic Research Plan Project of Tianjin Education C o m m i s s i o n (N〇.2019K J045)中灰肠道给药方式的丨己氽可追溯至东汉,医圣张机所箸《伤寒论》屮“大渚胆汁•枚,泻汁,和少许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经现代研究发现,中药直肠给药鉍被儿童及其家长接受且疗效较好,因此在儿科广泛应用,现综述如下小儿中药直肠给药吸收及利用机制研究1.吸收利川机制“大肠主津”,大肠吸收水液,参1-J体内的水液代谢.大肠与肺相表里,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丁•肺,肺主气、⑷呼吸,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西脉输送罕令叱为中药直肠给药作用丁•全身提供丫理论依据现代朕学认为,直肠绐药比口服给药更有优势.由于类脂膜的简中.扩散,药物在与血液循环丰富的肠黏膜接触后,被吸收到直肠丰富的静脉丛中,从而进人体循环作用于全身I U。

小孩肛门推药危害大吗

小孩肛门推药危害大吗

小孩肛门推药危害大吗
当家里的小孩子生活的时候就是做家长最难受的时候,虽然现在有很多种小孩子的专用药,但是由于小孩子比较小,对很多的药物都有抗拒性,给孩子喂药就是非常难办的事情,于是就有了肛门推药的这个方法,但是有很多的孩子家长对这个方法不是特别的放心,常常会问小孩肛门推药危害大吗。

★1.小孩肛门推药也叫直肠给药
直肠黏膜的通透性很好,黏膜内布满血管,药物很容易在此被吸收入血。

使用药物后数分钟,就能显出药效。

为了减轻用药时的痛苦,同时也为了能控制药物在直肠内吸收的速度,栓剂多制成蜡状,形状如同子弹。

目前,常用的栓剂药物不仅可以治疗肛门和直肠局部疾病,还可治疗呕吐(如:茶苯海明)、控制体温(如:泰诺林)等。

★2.专用的肛门栓剂
有些药物可以肛门给药,解决宝宝吃药困难的问题,有些不是肛门用的药物经肛门给药会刺激直肠,虽然短期看不到有副作用,但远期会不会有副作用出现,现在是个争议。

★2.小孩肛门推药注意事项
小孩肛门推药时,注意不要把宝宝肛门弄破,要轻柔,姿势要正确,应让孩子侧卧,扒开臀部,轻轻塞入肛门,再横着抱孩子一会,药物吸收后,再把孩子放下,以免药
物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直肠给药的优点
1、减轻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儿童(尤其是0-3岁婴幼儿)的肝、肾等器官发育还不健全。

口服给药,一般经由肝、肾等器官代谢;而直肠给药是通过直肠的粘膜吸收,直接进入大循环,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

2、直肠给药剂量准确、方便、安全:小儿口服给药不易灌喂,孩子在哭闹时易出现呛药、呕吐,往往影响有效剂量;注射给药,虽有它一定的优点,但不易被儿童接受,且不方便,需在一定条件和操作技巧下才能完成。

直肠给药只需让孩子俯卧位,将栓剂轻轻塞入肛门内。

3、直肠给药途径吸收快、起效快:国内外有关人员曾对片剂、胶囊、注射剂、栓剂等四种剂型进行生物利用度测定研究,结果,直肠给药半小时就能起效,口服约一个小时起效。

它们吸收后,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基本相似,都约4小时。

注射给药,吸收快,但消除也快,在体内维持血药浓度时间很短,呈直线下降。

因此,儿童直肠给药比其他给药途径更好、更优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