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研究进展共62页

合集下载

脑小血管疾病研究新进展

脑小血管疾病研究新进展

脑小血管疾病研究新进展张霞;仝秀清【摘要】脑小血管疾病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脑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脑小血管疾病是引起老年人认知、情感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导致老年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

现就脑小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4页(P229-232)【关键词】大脑小血管疾病;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C 反应蛋白质;半胱氨酸【作者】张霞;仝秀清【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呼和浩特 01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9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在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据调查,CSVD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7.2%[1],但是由于其症状较轻,短期治疗效果较好,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

2008年国际卒中大会上首次提出“小卒中大问题”的论点,引起了学术界对CSVD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CSVD是引起老年人认知、情感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可能导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这将严重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加重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2]。

目前CSVD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是单纯依靠影像学手段诊断CSVD仍存在缺陷,CSVD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影像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对CSVD诊断的相关辅助检查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

CSVD通常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小的穿支动脉和小动脉(直径40~200 μm)、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发生病变,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的综合征,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及血管间隙扩大[3]。

灯盏细辛治疗脑血管疾病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灯盏细辛治疗脑血管疾病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灯盏细辛治疗脑血管疾病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卫蓉;谢立筠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10)5
【摘要】灯盏细辛是由中药灯盏花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性味"甘、温";"辛,微温"。

在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保护神经元与防治细胞毒性、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调节免疫及减轻炎性反应、抗自由基损伤、抑制血小板凝集等功能,并在临床上运用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塞、脑梗死后眩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伴高黏血症、急性脑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后遗症等脑血管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页数】3页(P60-62)
【关键词】灯盏细辛;脑血管疾病;药理研究;临床应用
【作者】卫蓉;谢立筠
【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
【相关文献】
1.葛根及其提取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 [J], 何惟胜
2.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 [J], 赵金芬
3.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J], 刘久村;唐鼎;陈艳明;
陈科力
4.脑血管病的病理及病生研究进展与临床第六节神经介入治疗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J], 王默力
5.葛根及其提取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 [J], 何惟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溶血磷脂酸及酸性磷脂在脑血管病中应用研究进展

溶血磷脂酸及酸性磷脂在脑血管病中应用研究进展

溶血磷脂酸及酸性磷脂在脑血管病中应用研究进展张永慧;李月春【摘要】溶血磷脂酸(lyso 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细胞间磷脂信使,主要产生于血栓形成过程中被激活的血小板,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引起多种生物学效应.LPA在血栓形成早期的连锁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酸性磷脂(AP)是一种脑缺血的早期释放物,在缺血24 h内就产生,也是一种脑缺血的早期标志物.因此研究LPA及AP致脑血管病的机制、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改善LPA和AP的水平对疾病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10(019)011【总页数】3页(P1012-1014)【关键词】溶血磷脂酸;酸性磷脂;脑血管病;研究【作者】张永慧;李月春【作者单位】014040,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014040,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溶血磷脂酸(lyso phosphatidic acid,LPA)在动脉粥样硬化(AS)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它与血小板活化、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产生、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炎症细胞的活化和浸润、炎症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氧化应激、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活化、细胞的增生和凋亡调节、AS斑块破裂和栓子形成等事件紧密相关,决定了它在A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中的关键和枢纽作用[1]。

酸性磷脂(AP)是与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的磷脂,在脑缺血后24 h内产生,亦可以作为脑缺血标志物,是由于缺血后氧自由基升高、释放,使得磷脂酶活性增高,导致AP升高,AP增高表明患者当前可能有供血不全,即供血不全导致活性氧水平增加。

因此LPA和A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有重要的作用,是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预警分子。

1 LP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1.1 LPA与动脉粥样硬化 Berg等[2]发现,血清中LPA含量增高是AS的危险因素。

2023脑萎缩的影像学表现在脑小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3脑萎缩的影像学表现在脑小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3脑萎缩的影像学表现在脑小血筐病申的研究避展摘要脑萎缩在脑小血管病(CSVD)中的诊断价值越来越高。

CSVD是常见的颅内疾病之一,真影像学表现通常表现为白质高信号、腔隙、扩大的血筐周围间隙、脑微出血。

近年来,脑萎缩被认为是CSVD影像学征象之一,与CSV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作者对脑萎缩的定义、分级、定量评估及与真他类型CSVD特征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CSVD的旱期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脑内小动脉、分支动脉、小静脉相毛细血管病变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综合征,真经典的影像学征象为脑自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 H)、腔隙、扩大的血管周围闻隙(p erivascular space,PVS)和脑微出血等[1]。

有研究认为脑萎缩可能是CSVD进展的最终影像学表现,尽管对真程度后果、影响因素了解甚少,但脑萎缩已被目前国内外共识中的标准认为是CS VD 的一部分[2]。

脑萎缩的影像学特征为对称或不对称的脑体积减少、脑室扩大、脑沟增竟以及特定的灰质或自质体积减少,真与认知功能尤真是执行功能的下降高关[3]。

近年来,脑萎缩与真他CSVD影像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日益被重视,在对真高CSVD影像学特征的社区老年人群进行随访的研究显示,再CSVD影像学征象者在后续发生卒中、痴呆和死亡的风险远高于健康人群[4]。

因此,笔者对脑萎缩与CSVD影像学征象的关系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旨在对CS V D患者的阜期识别以及预防提供帮助。

1脑萎缩的评估脑萎缩的评估主要通过MR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1W I)在1W I图像上,脑实质与脑首液的信号可以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可区分灰质与白质,而三维高分辨率MRI及真图像重组可以更糟准地i啊古脑悯只。

相对普通MR序列,二维扫描模式的连续扫脑会导致图像质量下降,而三维MR可以对单次扫描图像进行多万位重组,减少了扫描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图像质量。

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与实践详解演示文稿

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与实践详解演示文稿
入选必须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但一种情况例外,患者住院1天内就
死亡,当时不符合标准,但死亡原因确定是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第二十二页,共62页。
GRACE研究
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患者识别
前瞻性或回顾性识别
严格统一对入选标准的认识
的症状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 分组: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药物:阿托伐他汀80mg VS 普伐他汀40mg
疗程:18个月
结果:强化降脂治疗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消退
ATPⅢ ,PROVE-IT, A to Z, TNT,IDEAL 早期使用、早期获益;长期使用、长期获益;强化降脂、更大获益
第九页,共62页。
涵,更能促进中医发展 。如通心络胶囊与络病理论。
我们的经验: 松龄血脉康胶囊上市后再评价研究:(1)CER 研究;(2)
RCT研究;(3)理论提升-肝风病 。传统中成药临床再评价研究具有更重要的 意义。
3
第三页,共62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经验时代)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十五页,共62页。
GRACE研究成果
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A comparison between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GRACE) score and their combination in ACS risk stratification.
CER, 即真实世界研究(The Real World Study)

医学专题脑卒中流行病学.

医学专题脑卒中流行病学.
第十五页,共五十页。
图1所示为我国6城市调查脑卒中的患病(huàn bìnɡ)、发病、死亡年龄专率的半对数线图
第十六页,共五十页。
(六)性别差异
脑卒中的死亡率与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 比较45~54岁、55~64岁、65~74岁3个年龄组男女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ABI)与心肌梗塞(MI)的发病率,发现男、女性ABI发病率几乎相等,而MI发病率则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男性ABI发病率低于MI的一半,而女性则二者相近。 为什么女性对冠心病有更大的“免疫力” 目前尚不清楚,但由此可以说明,脑梗塞与冠心病心肌梗塞,虽然有相似的病理学基础(动脉粥样硬化),但在病因学与发病机理上都有不同之处,有待(yǒudài)进一步研究阐明。
第七页,共五十页。
5.年龄 65岁以下>65~74岁> 75~84岁> 85岁以上。 6.病后失能程度 不能自己行走的 年后生存者不足一半; 而长期卧床者,只能存活-年半; 7.其他 如有无痴呆,括约肌功能状态及大脑半球受累(shòu lěi)等,均影响存活时间。对后者,与通常意料的相反,如非优势半球受累(shòu lěi),预后则更差。
第十八页,共五十页。
图2 脑卒中发病率与死亡率地理分布差异(chāyì)示意图(箭头示由高向低)
第十九页,共五十页。
(八)分型相对(xiāngduì)频率
①欧美作者的报显示脑梗塞的比例大,占2/3~4/5,而脑出血仅占1/20~1/6; ②欧美作者的报告中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难分类卒中所占比例高于国内报告; ③国内各报告的脑卒中亚型构成大体一致,脑出血所占比例远高于欧美,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难分类卒中所占比例甚小,但脑梗塞仍构成脑卒中的主体,占1/2或稍多; ④日本的结果居于中国与欧美之间,脑出血比例高于欧美低于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难分类卒中则接近于欧美; ⑤我国台湾省的报告亦显示脑出血;比例高于脑梗塞; 为什么中国人、日本人脑出血比例高,原因尚不清楚,日本的病理学家认为日本人与中国人的脑内血管壁中层结构较西方白种人更为薄弱,因而更易破裂出血,但此说法尚未获得证实(zhèngshí)及广泛接受。 表3

脑血管病的神经调控治疗CCCD 2023

脑血管病的神经调控治疗CCCD 2023

脑血管病的神经调控治疗CCCD20232023年12月1-3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的《第二十三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23》在苏州成功召开,会议中展示了国内外脑血管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诊治前沿,其中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宋海庆教授以'脑血管病的神经调控治疗〃为题进行了主题分享,医脉通将其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物理刺激与神经调控概述目前,缺血性卒中发病率仍然很高,粗发生率约为94.51/10万人•年,每年有超760万的新发缺血性卒中,且全球62%以上的新发卒中为缺血性卒中;全球目前有超7700万现存患者经历过缺血性卒中;每年有330万人死于缺血性卒中;其导致的死亡和残疾每年造成6300多万的患者健康寿命损失。

物理刺激治疗是应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的物理能,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等生理调节机制作用于人体,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而神经调控包括通过某种形式的物理刺激直接激活或抑制神经系统,如电、光、超声等刺激可以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直接传递,也可以通过非侵入性的电极放置在身体的特定部位。

如植入性的脑深部刺激、硬膜外刺激等以及非植入性的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

物理刺激在卒中防治中的应用中国是全世界卒中负担最高的国家之一,加权患病率达2.6%,发病率达505.2/10万人,死亡率达343.4/10万人。

为减轻卒中负担还有着很多的挑战,包括监测、预防、急救、康复等,我国目前在监测、预防、急救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在康复方面仍存在较大短板。

神经调控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应用蝶腭神经节刺激:蝶腭神经节(SPG)属于胆碱能神经通路中的副交感节后神经元,支配颅内前循环的大部分血管。

在临床前卒中模型中可发现,SPG刺激可减少梗死体积,增加神经元存活率,减轻血脑屏障的损害,并可在卒中24h内改善神经功能预后,但其缺点为需要植入。

临床研究发现,其在mRS评分的改善方面并没有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但对于有皮层损伤的患者,其展示了一定的有效性,提示SPG刺激可在影像学检查或其他检查手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病人加以应用。

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栗淑阁
【期刊名称】《葡萄酒》
【年(卷),期】2024()7
【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治疗效果。

方法:62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样本,时间 2022 年 7 月 -2023 年 7 月,随机分组,静脉溶栓 2h 后持续泵入替罗非班纳入 A 组,静脉溶栓 24h 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纳入 B 组,对比疾病进展率、生存质量评分(SF-36)、神经缺损评分(NIHSS)差异。

结果:A 组 3d 进展率、7d 进展率均较 B 组低,P < 0.05;治疗 7d,A 组 SF-36 评分较B 组高,P < 0.05;治疗 3d、5d、7d 等时段,A 组 NIHSS 评分均较 B 组低,P < 0.05。

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可减轻神经缺损、改善生存质量、降低疾病进展率,高效可行。

【总页数】3页(P0115-0117)
【作者】栗淑阁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县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
2.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卢婉妃; 朱开昕; 许晓菲【期刊名称】《《科技视界》》【年(卷),期】2019(000)014【总页数】2页(P197-198)【关键词】心脑血管; 中药注射剂; 研究进展; 综述【作者】卢婉妃; 朱开昕; 许晓菲【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广西钦州 5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 R277.7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疗效肯定,因其改变了传统汤剂的给药方式,剂量较准确,不受消化道吸收过程的影响,起效迅速,便于临床应用收到临床医师的青睐。

1 临床应用研究进展1.1 治疗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的急危重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心肌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急性坏死。

胡军等将5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 例。

治疗组除了常规运用抗凝、溶栓类药物外,另加用参附注射液行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对照组仅采用与治疗组一样的西药治疗。

均治疗2 周。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指标心率次数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2 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武前福等将80 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 例,两组术前术后均以常规的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输注。

观察指标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血流比较、ST 段(50%)回落率比较、6 个月和12 个月的心超指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PIC 术联合疏血通注射液能改善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有效灌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率低。

1.2 治疗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

肺栓塞的诊治进展【62页】

肺栓塞的诊治进展【62页】
临床提示价值 不能明确诊断
PTE诊断治疗
PTE诊断治疗
血浆D-二聚体
• ELISA敏感性达>95% • 含量低于500ug/l,可基本除外急性PTE •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为可靠检测方法, • 特异性低-老年、孕妇,外周血管疾病,肿瘤和感染
性疾病
• 检测阴性能避免不必要的的影像学检查 • 溶栓治疗过程中,升高-疗效判断指标 • 陈旧血栓,不升高-新旧血栓判断
血栓来源
–下腔静脉径路:最多见 –上腔静脉径路:有增多 –右心腔
栓塞部位
–多发多于单发, 双侧多于单侧 –下肺多于上肺,右侧多于左侧
PTE诊断治疗
病理生理学发展与演变
◆ 机械阻塞因素
——直接影响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的功能
◆ 神经体液因素
——导致多种功能和代谢变化
◆ 栓塞后的炎症反应
PTE诊断治疗
病理生理学-血流动力学改变
• 获得性(继发性):继发于某种临床情况
– 骨折、创伤、手术、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制动、高龄、吸烟 、 产妇、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与继发性危险因素共同存在,相互作用
• 特发性
—— 没有发现明确的危险因素:隐源性肿瘤?
PTE诊断治疗
DVT-PTE的病理生理学发展与演变
PTE诊断治疗
病理生理学发展与演变

非大面积PTE:24小时之内完成
• CTPA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准确诊断大面积PTE
• 高质量CTPA检查阴性不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 肺核素显像正常,能可靠排除PTE
PTE诊断治疗
PTE的临床表现类型
大面积PTE(massive PTE)(可疑高危急性肺栓塞)
病理生理标准:SBP<90mmHg 或 较平时下降≥40mmHg,

治疗脑血管(脑缺血)疾病药物研究进展

治疗脑血管(脑缺血)疾病药物研究进展

治疗脑血管(脑缺血)疾病药物研究进展
郑幼兰;刘子皎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1998(10)4
【总页数】3页(P1-3)
【作者】郑幼兰;刘子皎
【作者单位】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1
【相关文献】
1.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J], 秦树森
2.丹红注射液治疗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观察 [J], 闫虎山;牛贯林;闫富仁
3.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J], 郭晓莺;尹丹丹;睢大员
4.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共晶研究进展 [J], 袁鹏辉;杨德智;胡堃;杜冠华;张丽;吕扬
5.外泌体作为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J], 谢姿;马晓瑭;张惠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