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并购重组)中国十大并购
中企海外并购10大成功与5大失败案例
![中企海外并购10大成功与5大失败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7a588e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f.png)
中企海外并购10大成功与5大失败案例1.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2024年):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430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瑞士先正达公司,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例之一、这次收购使中国在全球化工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并获得了先进的工艺和技术。
2. 腾讯收购Supercell(2024年):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以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开发商Supercell。
这次并购使腾讯成为全球游戏产业的领导者之一,并加强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地位。
3.中国保利集团收购阿根廷大豆逐鹿(2024年):中国保利集团以3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阿根廷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商逐鹿集团。
这次收购增强了中国在全球大豆市场的话语权,并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4.美的集团收购库卡(2024年):中国家电巨头美的集团以53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
这次并购使美的集团获得了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专利,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5.中国恒大收购多特蒙德(2024年):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恒大集团以4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德甲足球俱乐部多特蒙德。
这次收购提升了恒大在全球体育产业中的影响力,并为中国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体育市场奠定了基础。
6.中国车企收购沃尔沃(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
这次收购使中国汽车企业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品牌,有助于提升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7.中石油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2024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
这次并购使中国石油企业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能源市场的份额,并增强了能源资源供应的稳定性。
8.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PTCL(2024年):中国移动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巴基斯坦电信公司PTCL的51%股份。
这次收购帮助中国移动进入巴基斯坦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扩大了其移动通信服务的范围。
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中国十大并购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6c8535e561252d380eb6e53.png)
2006中国十大并购案例(含评选标准)(ZT)上海国资·亚商2006中国十大并购事件并购市场欣欣向荣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持续升温,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全面开花的局面。
与去年相比,影响并购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
有关并购的两大法规的颁布及股市的股权分置改革。
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第35号令,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根据新修订的《证券法》相关内容,在总结中国有关并购方面制度沿革的基础上,针对国内资本市场及并购趋势的新变化,在规范及完善上市公司收购方式、权益披露、聘请财务顾问及监督管理上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尤其是其中对要约收购的规定由强制性要约改为部分要约,使得要约收购更具操作性。
同时,由商务部等国家六部委颁布的第10号令,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在加大反垄断审查及对特殊目的公司特别规定的同时,在支付方式方面也有重大创新,允许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为换股并购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并购交易中被广泛使用提供了法律的依据。
2005年5月份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具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给并购市场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通过支付对价的方式实现股票全流通,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纷纷降低,使得上市公司控制权之争更加激烈。
通过二级市场举牌、部分要约实现增持目的的并购方式将更多地应用于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中。
股票全流通也使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进一步提高,可以想见,未来借壳上市式的并购将越来越多。
从全年并购事件来看,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呈现出内资并购与外资并购齐升温,海外资源型并购热经营性并购冷的局面。
并购市场整体呈现出逐渐活跃的态势。
内资并购异彩纷呈2006年,中国发生的并购事件中,数量最多是内资并购。
并具有以下特征:1.并购行业涉及各个领域。
从并购发生的领域来看,2006年中国发生并购事件的行业可以说是全面开花,特别指出并购多发的热点行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十个:金融业、IT业,房地产业、零售业、电信业、钢铁业、铝业、医药业、航运业、石化业等等。
盘点2000年中国十大并购案
![盘点2000年中国十大并购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536142be1e650e52ea9956.png)
盘点2000年中国十大并购案第一次为中国经济所做的企业并购排行,至少是从非政府的角度而言。
王巍/文1) 中国移动328.4亿美元收购七省市移动电话网2000年10月8日,香港上市公司中国移动宣布以328.4亿美元总代价向母公司收购中国四省三市的移动电话网络,其中101.7亿美元以现金支付,另配售价值226.7亿美元新股予母公司。
中移动同时还将承担上述公司截至6月30日止之净债务,约11.6亿美元。
收购完成后,中移动的用户人数接近四千万,于全球流动电话经营商的排名将由第四上升至第二名,仅次于英国Vodafone。
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河北、辽宁和广西的七个移动通信公司主要经营GSM 网络系统,均是在其经营地区内的主导移动通信服务供应商。
在七公司运营的区内,合计有人口约2.82亿。
此次对七公司的收购将使中国移动的业务覆盖在地理上连成一片,并扩大至整个中国大陆沿海地区。
2)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百亿收购加油站2000年4月份和10月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和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在半年之内相继海外上市。
为了海外上市取得成功,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别与壳牌、埃索和BP等西方大石油公司签订了合资经营2000家加油站的协议,以换取其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出资。
在此背景之下,两大石油公司制定了大规模扩张加油站数量的计划,并对社会加油站展开了空前规模的并购,涉及资金高达几百亿元,几已达到不计成本的地步。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成功后,共筹资37.3亿美元。
他们计划在三年内投入资金300个亿,用以收购全国各地的加油站。
另外还将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合资新建1500个加油站。
目前全国共有约九万家加油站,其中两大石油集团的占有率为43%左右。
此轮并购高潮之后,预计目前以社会加油站为主体的市场结构将演变为少数石油巨头居于垄断地位的寡头竞争格局。
3) 中国光大集团入主申银万国证券2000年2月27日,中国光大(集团)宣布,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光大集团正式从上海财政局受让原为中国工商银行持有的申银万国证券有限公司24640万股股份,占申银万国全部股份的18.67%,从而成为这家我国著名证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2020年最新】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2020年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ed22999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68.png)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2020年最新】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一、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
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上海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求是分不开的。
(一)交易结构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接受换股的上海航空股东给予25%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股和A 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
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要求: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股吸收合并和A+H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达到"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二)几点关注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上海航空主业资产及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
上海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方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在那个案例中,有部分股东就是没有接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控股股东在要约收购取得90%左右的股权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公司注销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将相关资产装进去。
2001年中国十大企业并购案
![2001年中国十大企业并购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72a6084b35eefdc8d333d5.png)
AW2001年中国十大企业并购案1.中国民航重组2001年2月25日,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基础组建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公司将正式出炉,与中国民航总局脱钩。
这项改革涉及7.3万人和1500亿元资产,组建后的集团公司每家资产总规模约500亿元,而三者资产的总和达到了民航总资产的80%。
同时6家地方航空公司(上海航、山东航、四川航、武汉航、深圳航、中国邮政航空)也宣布组成总资产近200亿元的中国中天航空企业集团。
2.中国石化继续巨资收购资产2001年6月15日,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斥资91.3亿元收购母公司从事天然气和石油开采的中国石化新星公司,并计划于今年年内发行30亿股A股筹集100亿元作为收购资金。
另外,中国石化斥巨资251亿元收购加油站。
中石化在成立的时候拥有8000座加油站,在已经收购4000座的基础上,还将收购7000余座,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将达2万座。
3.阿尔卡特控股上海贝尔2001年10月23日,上海贝尔公司与法国阿尔卡特公司达成协议,阿尔卡特将从中方股东收购上海贝尔10%加1股的股份,同时买断比利时拥有的上海贝尔8.35%的全部股份。
两笔交易结束后,阿尔卡特拥有上海贝尔的股份从31.65%升至50%加1股,中方占50%减1股。
作为世界上着名的电信跨国企业之一的阿尔卡特,此次通过3亿美元现金收购上海贝尔股份,成为中国电信领域首家成立股份制公司的国际企业。
4.中国电信南北分拆2001年10月12日,电信重组方案在国务院办公会上审议通过。
中国电信在长江以北10个省市(包括中国电信华北、东北和山东等地区)与网通、吉通重组,组建新网通。
长江以南及西北地区组建为新的电信集团。
5.广电系统重组2001年以来,广电系统纷纷成立组建各地广电集团和中央级的集团。
4月成立的上海文广集团拥有3家电视台、4家报纸、16家演出机构,总资产超过100亿元。
5月成立北京广播影视集团。
2020年(并购重组)新三板并购案例
![2020年(并购重组)新三板并购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8deda4a360cba1aa911da4a.png)
(并购重组)新三板并购案例新三板并购重组、借壳及案例分析目录第一章、“新三板”并购、重组法规第二章、IPO“借壳”及并购重组相关法规及操作第三章、新三板公司挂牌案例——亏损并融资案例(430598 众合医药)第四章、IPO、创业板、新三板对比第一章、“新三板”公司相关并购、重组法规1、适用法律法规新三板公司并购及重组,可以适用《非上市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新修订版2013年1月1日实施)涉及并购及重组相关法条如下:第十五条公众公司实施并购重组行为,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公司章程,履行相应的决策程序并聘请证券公司和相关证券服务机构出具专业意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并购重组损害公众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进行公众公司收购,收购人或者其实际控制人应当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和良好的诚信记录。
收购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从被收购公司获得财务资助,不得利用收购活动损害被收购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
在公众公司收购中,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在收购完成后12个月内不得转让。
第十七条公众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重组的相关资产应当权属清晰、定价公允,重组后的公众公司治理机制健全,不得损害公众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六条公众公司实施并购重组的,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依法严格履行公告义务,并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公司通报有关信息,配合公众公司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披露。
参与并购重组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在并购重组的信息依法披露前负有保密义务,禁止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
2、新三板挂牌后并购重组的公司案例(1)430133赛孚制药收购公告2014年2月21日赛孚制药——收购河北凤晟纺织品有限公司100%股权,用于生物制药的扩产(2)430214建中医疗器械包装有限公司2013年11月29日整体收购天津康德莱医疗产品有限公司收购目的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公司转型发展,推进公司自主品牌Mpack 销售。
第二章、IPO“借壳”及并购重组相关法规及操作“借壳”简单定义:控制权变更的情况下,置入资产超过上市公司前一年资产规模(100%)的换股并购。
2020年(并购重组)并购贷款风险指引
![2020年(并购重组)并购贷款风险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82cdc185a8114431b80dd864.png)
(并购重组)并购贷款风险指引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8〕84号各银监局,开发银行,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规范银行并购贷款行为,提高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能力,加强银行业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支持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我会制订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现将该指引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允许符合以下条件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开展并购贷款业务:(一)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和有效的内控机制;(二)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三)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四)一般准备余额不低于同期贷款余额的1%;(五)有并购贷款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的专业团队。
符合上述条件的商业银行在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前,应按照《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制定相应的并购贷款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向监管机构报告后实施。
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后,如发生不能持续满足以上所列条件的情况,应当停止办理新发生的并购贷款业务。
二、商业银行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合规、审慎经营、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并购贷款业务,要在构建并购贷款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有效控制贷款风险的基础上,满足合理的并购融资需求。
三、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要加强对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业务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发现商业银行不符合并购贷款业务开办条件或违反《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有关规定,不能有效控制并购贷款风险的,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采取责令商业银行暂停并购贷款业务等监管措施。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
二○○八年十二月六日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经营行为,提高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能力,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增强银行业竞争能力,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投资银行案例3
![投资银行案例3](https://img.taocdn.com/s3/m/98d5d366dd36a32d737581b4.png)
2020年4月6日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6
二、企业收缩
企业收缩是指使企业规模及经营范围缩小的各 种行为,具体可分为分立和剥离两种形式。
(一)企业收缩的类型
8
3、收购(acquisitions):指一家企业通过某 种方式主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权或资产的行 为。其目的是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
4、合营企业(joint ventures):指相关公司 之间的小部分业务进行交叉合并的行为。通常 是有限的10—15年或更短的期限。
(二)企业扩张的动因
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扩张 的动因是不同的。理论界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企 业扩张的动因,其主要的理论有:
21
4、可转换债券方式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特殊的债券,它向其持有者提供了一种
选择权,即在某一给定的时间,按某一特定价格转换成公 司股票的权利,兼具了债券和股票的双重特征。
优点
缺点
收购公司 降低收购成本
股东权益可能被稀释
缓冲股本扩张压力 转债利率高于股息率
具有抵税效应
转股失败有财务压力
目标公司 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无法转股套利收益较低
2020年4月6日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10
2、财务协同效应理论
财务协同效应是指企业扩张后,由于税法、证 券市场投资理念和证券分析人士偏好等作用而 产生的一种好处。主要表现在:
(1)合理避税 (2)提高股票价格 (3)提高公司知名度
2020年4月6日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11
2020年著名并购案例
![2020年著名并购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6f978b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c.png)
2020年著名并购案例
以下是2020年发生的一些著名的并购案例:
1. 阿里收购吉鑫控股:阿里巴巴以280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了吉鑫控股有限公司70.94%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这是阿里在新零售领域最大的一次收购,也标志着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布局进一步加码。
2. 百度收购YY直播:百度以约36亿美元的总交易金额,全资收购了欢聚集团旗下的国内直播业务(即YY直播)。
此次收购是百度在短视频和直播领域的重要举措,未来双方将在技术、流量、生态等方面实现相互赋能,形成规模效应。
3. 徽商银行收购包商银行四分行:徽商银行以177.3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包商银行四家跨省分行,使得徽商银行的省外机构网点布局进一步扩展,增强了在城商行中的竞争力。
4. 大连港并购营口港:大连港通过发行A股方式换股吸收合并营口港,交易金额达167.65亿元。
这是一起经典案例,消除了同业竞争,实现了国企改革的目标。
5. 京东方吞下中电熊猫两条产线:京东方以121.17亿元的金额收购了中电熊猫的南京和成都两条产线。
这是2020年面板行业最大的并
购案,使得京东方在技术和产品组合方面更加丰富,也扩大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2022中国并购案例
![2022中国并购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d9466c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7c.png)
2022中国并购案例篇一:2022年度浙商海外并购十大案例2022年度浙商海外并购十大案例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高速发展,企业综合素质得以稳步提升,也使企业海外并购意愿逐渐增强。
2022年度,民营企业聚集大省--浙江省民营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扮演着积极而又重要的角色。
日前,中国企业国际并购高峰论坛发布“浙商2022年度海外并购十大案例”。
案例一:吉利收购沃尔沃中国发展最快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控股集团)于中国杭州/瑞典哥德堡2022年8月2日宣布,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10年3月28日,吉利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将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其中2亿美元以票据方式支付,其余以现金方式支付。
由于沃尔沃轿车公司总部位于瑞典,又是福特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因此吉利收购沃尔沃要通过欧盟和美国的审批。
7月6日,欧盟通过了对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项目的反垄断审查;在此之前,该交易通过了美国政府的相关审查;7月26日,我国商务部也正式批复核准了这一收购项目。
鉴于海外营业收入超过30%就可以被认定为跨国公司,而目前沃尔沃轿车海外营收远高于吉利,因此,随着这场收购的尘埃落定,吉利成为我国第一家汽车跨国公司。
案例二:复星集团收购地中海俱乐部7.1%股权国内民营企业复星集团与法国地中海俱乐部集团13日联合发布公告称,复星已收购地中海俱乐部7.1%股权,从而成为该企业最大的战略投资者之一。
地中海俱乐部1950年成立于法国,是一站式旅游度假村概念的创始者,并于1966年在巴黎上市。
目前,地中海俱乐部在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0个度假村,提供高品质的一站式度假体验,年收入逾13亿欧元。
2022年,地中海俱乐部制定了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中国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后,地中海俱乐部的目标是到2022年在中国开设5家地中海俱乐部度假村。
案例三:浙江龙盛并购德司达7月20日,浙江龙盛集团发布关于新加坡KIRI控股有限公司收购德司达全球业务进展情况的公告,宣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桦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桦盛公司”)出资2200万欧元认购了新加坡KIRI控股有限公司向桦盛公司定向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债券有效转股期为5年。
2008中国十大并购事件
![2008中国十大并购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73ed1f6bd97f192279e97a.png)
一、中国铝业联手美国铝业入股力拓入选理由:2008年2月初,中国铝业公司(Chinalco)宣布联合美国铝业公司,以约1054亿元人民币(140.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获得全球第二大采矿业集团力拓的伦敦上市公司(Rio Tinto PLC)12%的股权。
这是有史以来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也是全球金额最大的股票交易项目。
此次入股打乱了必和必拓并购力拓进而垄断国际铁矿石市场的计划,也使中国第一次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具有一定发言权。
二、中国电信业重组入选理由:2008年5月,中国电信业重组正式拉开帷幕:中国电信1100亿元人民币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并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中国联通换股合并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本次重组规模巨大、操作复杂,涉及境内外三个资本市场总市值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的三家上市公司,更涉及1.2万亿元人民币国有资产及8.7亿电信用户。
此次电信业重组作为2008年度全球第四大交易,将使中国电信业进入“新移动”、“新电信”和“新联通”三足鼎立的新竞争时代。
三、中石化成功竞购加拿大石油公司入选理由:2008年9月,中石化集团以约136亿元人民币(20.7亿加元)的价格击败竞争对手——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赢得了加拿大石油开采商Tanganyika Oil(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代码:TYK)全部股份的收购权,并获得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Tanganyika Oil 公司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在叙利亚,开发油田石油储量超过55亿桶。
中石化以一个合理的价位获得TYK的海外权益产量,为未来实施全球一体化的战略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中国网通全面私有化电讯盈科入选理由:2008年11月4日,电讯盈科有限公司(香港证券交易所代码:0008)两大股东电讯盈科拓展有限公司(持股22.54%)与中国网通集团(19.84%)共同宣布联合私有化电讯盈科,双方将以最高约155亿港元的出价向小股东全面收购电讯盈科的股份。
并购重组内控及跨境并购--100分
![并购重组内控及跨境并购--100分](https://img.taocdn.com/s3/m/05b802b00975f46527d3e18f.png)
并购重组内控及跨境并购--100分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3题,每题10分)1 . ()的并购支付方式在国内并购业务中存在具体应用的案例但支付对象及方式限制大。
• A.现金支付• B.股份支付• C.优先股支付• D.认股权证2 . 全球市场上,2012年全年并购交易额及并购交易单数居于领先地位的是()。
• A.北美地区• B.亚太地区• C.中南美• D.欧元区3 . 2012年,中国并购市场涉及了二十多个一级行业。
其中并购交易金额排名首位的行业是()。
• A.互联网行业• B.机械制造行业• C.金融行业• D.能源及矿产行业多选题(共3题,每题10分)1 . 中国企业境内并购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 A.集团相关业务整体上市• B.反向收购,借壳上市• C.同/混业优质资源并购• D.产业链上下游并购• E.其他需求2 . 并购重组业务实务操作过程中,通过公司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项目组可以在解决()等问题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协助。
• A.法律法规理解• B.行业知识支持• C.交易结构设计• D.融资方案筹划3 . 并购交易的尽职调查过程中,公司的项目小组,包括来自研发、生产、营销、财务、法律、人事、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人员的主要职责包含()等。
• A.审阅各项尽职调查审查资料• B.审阅各中介机构尽职调查报告• C.展开与对方管理层的对话。
对对方企业高管人员和其他重要员工的素质和诚信状况作评估• D.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评估收购与兼并的可能性,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判断题(共4题,每题10分)1 . 体量大的出境收购交易需要获得许多政府部门的审批,其中包括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其他机构等。
()对错2 . 中国入境并购面临的挑战中,经济成本的挑战是指由于收购方或被收购方因违法而卷入法律诉讼,而导致交易的自动撤销。
()对错3 . 尽职调查就其范围而言需对公司的业务、财务、法律等各方面作全面的评估,从而降低交易的风险,减小交易的成本。
中国十大著名企业并购案例汇总【精编版】
![中国十大著名企业并购案例汇总【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b9c172b0717fd5370cdc1e.png)
中国十大著名企业并购案例汇总在即将结束的2010-2020年代,除了针尖对麦芒的商战以外,还有无数次应接不暇的兼并与收购(M&A)。
在此罗列出2010-2020年间中国十大著名的商业并购案例,送给并购十年间的所有并购人。
No.10 万达的如虎添翼与断臂求生规模:★★★影响力:★★★在2019年末,福布斯富豪榜的前十位已经看不到王健林的名字了。
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在过去十年内走了怎样一条跌宕起伏之路,恐怕可以从万达集团的几次收购与被收购当中寻找出一些端倪。
遥想王老板当年,何等风光无限。
在鲁豫有约的节目上,他的那一句“先定一个小目标,我先挣它一个亿”毫无争议地成为了2016年年度网络热词。
在2014年底,万达以3.15亿美元价格收购金融机构快钱,并将快钱打造成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
这场并购不仅有利于万达搭建自己的支付系统,还为万达开展理财、企业融资、众筹等金融业务提供支持。
与互联网企业过度依赖线上流量不同,实体企业的并购更关注利用自身的线下流量优势从而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无缝对接。
通过此次并购,王健林不仅弥补了万达商业帝国当中金融这一块短板,还完成了万达从重型固定资产走向轻型虚拟资产的关键转型。
2016年1月,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折合人民币230亿元)与美国传奇影业公司合并,这是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一桩文化产业的并购,也被看作是中国首富进军好莱坞的标志。
谁料此后风云突变,2017年万达集团将13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和77家酒店打包出售给融创中国和富力地产,总金额637.5亿元;2019年,又将万达百货下属37家门店出售给了苏宁易购。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万达出售资产已超过千亿,包括酒店、文旅、海外地产、物管、百货以及多个海外项目。
虽然从买方变成成为了卖方,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万达集团在出售资产的过程中也在悄然完成了重大转型。
No.9 顺丰借壳上市完成“曲线救国”规模:★★影响力:★★★★在并购的世界里,还有一种模式不可被忽视,那就是通过反向收购实现借壳上市的目的。
2020年(并购重组)中国十大并购
![2020年(并购重组)中国十大并购](https://img.taocdn.com/s3/m/8d1a766c4693daef5ff73d4a.png)
(并购重组)中国十大并购山东煤企重组收官山东能源集团月底挂牌原文:12月14日获悉,在山东6家煤炭企业集团(兖矿集团不参与大重组)基础上重组成立的山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山东能源集团”)将于本月底前正式挂牌,目前,该集团的领导已确定。
点评:山东煤企重组是解决目前山东煤炭行业竞争混乱、实现“抱团”走出去战略的必由之路。
通过集团化经营能够有效地克服内耗掣肘,形成统一的山东能源品牌和构筑省外能源战略基地。
中海油成功并购泛美能源70亿美元抢攻南美市场原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重创下加快出售优质资产,终于成全了中海油海外并购的大手笔。
中海油公司日前宣布,已经联手阿根廷合资伙伴,将以70.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石油公司在泛美能源公司持有的60%权益。
点评:中海油从2006年开始就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在2006年并购美国优尼科战铩羽而归后,今年成功并购泛美能源,一方面,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同时其运营能力和国际化管理方面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招行行长马蔚华:并购香港永隆银行是明智之举原文:2008年10月,招行以360多亿港元并购具有75年历史、在香港本地银行中位列第四的永隆银行,是中国内地迄今最大、香港近9年来最大的银行控股权收购案例。
点评:招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是为其国际化经营战略试水,香港和招行总部深圳具有相同的地缘人文环境,因此,此次并购整合阻力相对较小。
吉利完成对沃尔沃并购最终收购价低于18亿原文:8月2日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来说,也许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民营企业吉利终于完成了对于世界顶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的收购。
点评:吉利与沃尔沃的“联姻”是典型的“蛇吞象”,在我国民企并购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吉利对沃尔沃的并购是吉利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选择,对吉利的技术创新、品牌经营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但是从过去的海外并购经验来看,成功的并不多,因此,如何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将是摆在吉利面前的难题。
经典十大并购案例集锦
![经典十大并购案例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d781eab7011ca300a7c39096.png)
经典十大并购案例集锦事情概述:自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并购生长〞的逻辑初步确立以来,国际并购市场日益风起云涌。
发现依托自身累积开展太慢的企业家,从2021年起纷繁减速并购扩张,2021年,并购更蔚为风潮,产业链上的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乃至合纵连横案例令人眼花纷乱,降生了不少教科书式案例。
由于该10大经典案例篇幅过长,分为前五个为〔上〕,后五个为〔下〕,分两篇发布。
2021年十大经典并购案例包括:【1】电建集团全体上市【2】中信股份923亿港元配售【3】招商蛇口全体上市【4】中石化混改及专业化分拆上市【5】千亿引资,启动销售板块混改【6】南京新百收买中国脐带血库【7】神州数码IT分销业务借壳坚信泰丰【8】首旅酒店收买如家酒店【9】利亚德兼并平达系统【10】天神文娱两次并购完善游戏产业链虽然,2021年下半年,并购重组监管严厉,但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尤其结构性供应侧革新,是离不开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而并购重组作为影响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结构的重要手腕,是不会中止的,只会愈加生动。
当然,我们要严厉遵守证监会的最新规则,做坏事,做坏人,要置信好并购才会有好报!一、电建集团全体上市触及上市公司:中国电建〔601669〕独立财务顾问〔经办人〕:中信建投〔林煊、白罡、张冠宇、杜鹃、李笑彦、于宏刚〕、中信证券〔高愈湘、马滨、刘日、陈琛、杨斌、凌陶〕案例类型:全体上市买卖背景:电建集团2020年成立时,正值中国电建央求IPO。
为维护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利益,防止集团与上市公司的潜在同业竞争,增加关联买卖,电建集团准备组及中国电建向中国证监会及社会承诺:电建集团成立后将完善管理结构,协调业务开展,具有条件后实施全体上市。
虽然2021-2021年A股继续低迷,但为如期兑现承诺,中国电建仍启动了资产重组,重组方案的设计充沛思索到中小投资者利益,赢得了投资者支持。
这一买卖的结构包括两个局部。
一是中国电建以3.63亿元/股,向电建集团非地下发行40.4亿股普通股,同时承接电建集团债务25亿元,收买的标的资产是电建集团持有的顾问集团、北京院〔即北京勘测设计研讨院,下同〕、华东院、西北院、中南院、成都院、贵阳院、昆明院等8 家公司100%股权,此为中国电建主业的下游资产。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0852761711cc7931b71628.png)
12个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一、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
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上海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求是分不开的。
(一)交易结构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接受换股的上海航空股东给予25%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股和A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
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要求: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股吸收合并和A+H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达到“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二)实战心得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上海航空主业资产及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
上海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在那个案例中,有部分股东就是没有接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控股股东在要约收购取得90%左右的股权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公司注销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将相关资产装进去。
2021年企业并购成功案例
![2021年企业并购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4d7c99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f.png)
2021年企业并购成功案例2021年是全球企业并购活动持续升温的一年,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并购案例。
下面列举了十个2021年的企业并购成功案例,以帮助读者了解并学习这些成功案例。
1. 阿里巴巴收购远东医药:阿里巴巴以250亿港元收购了远东医药的医药分销业务,加强了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
此次并购使得阿里巴巴能够进一步整合医药供应链,提升医药行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2. 腾讯收购京东数科:腾讯以200亿美元收购了京东数科,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地位。
这次并购使得腾讯能够拓展自己的金融科技服务能力,提供更多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3. 苹果收购高通部分专利:苹果以14亿美元收购了高通的一部分专利,以增强其在5G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这次并购使得苹果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对5G技术的需求,提供更快速和可靠的无线连接。
4. 快手收购英国足球俱乐部西汉姆联:快手以4000万英镑收购了英超俱乐部西汉姆联的股份,进一步扩大了其在体育娱乐领域的版图。
这次并购使得快手能够与西汉姆联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足球内容和体验。
5. 联想收购微软Surface业务:联想以5亿美元收购了微软的Surface业务,加强了其在个人电脑市场的竞争实力。
这次并购使得联想能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产品线,满足消费者对个人电脑的不同需求。
6. 京东收购苏宁易购:京东以170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苏宁易购的控股权,实现了两家电商巨头的合并。
这次并购使得京东和苏宁能够共享资源,优化供应链,提升运营效率,提供更好的消费者体验。
7. 百度收购新东方在线:百度以30亿人民币收购了新东方在线,进一步扩大了其在线教育业务。
这次并购使得百度能够借助新东方在线的教育资源和品牌优势,提供更多优质的在线教育服务。
8. 中国石化收购巴西深水油田资产:中国石化以15亿美元收购了巴西一处深水油田的部分资产,增强了其在海外能源领域的布局。
这次并购使得中国石化能够进一步扩大海外油气资源的开发和产能。
2018年国内企业并购成功案例
![2018年国内企业并购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d4edb6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1.png)
2018年国内企业并购成功案例
以下是2018年国内企业并购成功的一些案例:
1. 海底捞收购周黑鸭:2018年10月,中国餐饮企业海底捞以1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熟食品牌周黑鸭的股权。
这次并购使得
海底捞能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而周黑鸭也能够借助海底捞的渠道和品牌优势更好地发展。
2. 美团收购摩拜单车:2018年4月,中国外卖平台美团以28
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共享单车公司摩拜单车。
这次并购使得美团能够在共享出行领域与滴滴出行竞争,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
3. 阿里巴巴收购盒马鲜生:2018年2月,中国电商巨头阿里
巴巴以15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线下新零售企业盒马鲜生的股权。
这次并购使得阿里巴巴能够进一步拓展线下零售业务,并与传统零售企业竞争。
4. 腾讯收购中国快递:2018年5月,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以14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中国最大的快递公司中国快递的股权。
这次并购使得腾讯能够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物流服务业务,并与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竞争。
5. 中信证券收购中国银河证券:2018年3月,中信证券以39
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中国银河证券的股权。
这次并购使得中信证券能够进一步巩固自己在证券行业的地位,并提高自身竞争力。
这些案例仅仅是2018年国内企业并购成功的一部分,而实际上在每年都有大量的企业并购案例出现。
这些案例展示了中国企业在不同行业中通过并购实现战略布局和扩大市场份额的能力。
2021年国内企业并购重组现状
![2021年国内企业并购重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acea8cb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9.png)
2021年国内企业并购重组现状摘要:1.2021 年国内企业并购市场的总体情况2.2021 年国内企业并购市场的特点3.2021 年国内企业并购市场的展望正文:2021 年国内企业并购市场的总体情况2021 年,国内企业并购市场呈现出较为活跃的态势。
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21 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前瞻》显示,2021 年上半年中国的并购活动交易数量达到6177 宗,与2020 年下半年相比增长11%。
同时,并购交易金额为3121 亿美元,虽然与2020 年下半年的峰值相比下降了29%,但整体来看,并购市场仍呈现出较高的活跃度。
2021 年国内企业并购市场的特点2021 年国内企业并购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产业升级类并购交易占比较高。
普华永道报告显示,2021 年上半年发生了45 宗超大型并购交易(单宗10 亿美元以上),其中许多交易与境内关键经济主题相一致,如产业升级(12 宗工程机械和制造业交易)、信息技术(11 宗互联网和科技行业交易)等。
另一个特点是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的并购交易金额较高。
在2021 年上半年,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的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855 亿美元,占总交易金额的近四分之一。
其中,腾讯以40% 的份额在上游网络游戏运营服务市场排名第一,虎牙和斗鱼在下游游戏直播市场份额分别超过40% 和30%,位居前两位。
2021 年国内企业并购市场的展望展望2021 年下半年,国内企业并购市场有望继续保持活跃。
首先,疫情影响逐渐减弱,经济复苏势头明显,企业并购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
其次,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并购,鼓励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这将为企业并购提供有利条件。
最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新兴产业将不断涌现,企业并购将成为这些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发布了依法禁止虎牙公司与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合并的公告,这表明政府对企业并购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因此,企业在进行并购时,需要关注监管政策的变化,遵循反垄断法规,确保并购交易的合规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购重组)中国十大并购山东煤企重组收官山东能源集团月底挂牌原文:12月14日获悉,在山东6家煤炭企业集团(兖矿集团不参与大重组)基础上重组成立的山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山东能源集团”)将于本月底前正式挂牌,目前,该集团的领导已确定。
点评:山东煤企重组是解决目前山东煤炭行业竞争混乱、实现“抱团”走出去战略的必由之路。
通过集团化经营能够有效地克服内耗掣肘,形成统一的山东能源品牌和构筑省外能源战略基地。
中海油成功并购泛美能源70亿美元抢攻南美市场原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重创下加快出售优质资产,终于成全了中海油海外并购的大手笔。
中海油公司日前宣布,已经联手阿根廷合资伙伴,将以70.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石油公司在泛美能源公司持有的60%权益。
点评:中海油从2006年开始就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在2006年并购美国优尼科战铩羽而归后,今年成功并购泛美能源,一方面,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同时其运营能力和国际化管理方面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招行行长马蔚华:并购香港永隆银行是明智之举原文:2008年10月,招行以360多亿港元并购具有75年历史、在香港本地银行中位列第四的永隆银行,是中国内地迄今最大、香港近9年来最大的银行控股权收购案例。
点评:招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是为其国际化经营战略试水,香港和招行总部深圳具有相同的地缘人文环境,因此,此次并购整合阻力相对较小。
吉利完成对沃尔沃并购最终收购价低于18亿原文:8月2日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来说,也许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民营企业吉利终于完成了对于世界顶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的收购。
点评:吉利与沃尔沃的“联姻”是典型的“蛇吞象”,在我国民企并购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吉利对沃尔沃的并购是吉利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选择,对吉利的技术创新、品牌经营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但是从过去的海外并购经验来看,成功的并不多,因此,如何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将是摆在吉利面前的难题。
鞍攀整合方案获批国内最大钢铁集团启幕原文: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历时近两年,攀钢与鞍钢的重组方案终于在日前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正式批复。
按照方案,通过国资委层面划拨,双方将联合组建一家新公司,并作为母公司控股攀、鞍两家集团子公司。
点评:历经两年的重组案最终确定,意味着国内最大钢铁集团的启幕。
但重组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今后能否实现资源的整合发展,重组后的市场、采购、研发、人事调整等整合问题是实现1+1>2的关键。
蒙牛并购君乐宝整合酸奶市场原文:蒙牛乳业和君乐宝乳业在北京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蒙牛以4.692亿元收购君乐宝51%的股权,成为君乐宝的最大股东,其在国内酸奶市场的份额也将因此提升至30%以上。
点评:酸奶市场是乳业的必争之地,这次蒙牛并购君乐宝,可谓强强联合。
双方可以再产品研发、生产技术、品质管控等方面优势互补,实现整合发展。
国美并购世纪电器网年底将推电子商务新平台原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美电器最近证实,他们成功的并购了世纪电器网,今年年底前就将推出全新的国美电子商务平台和营销策略。
点评:国美作为传统的零售业的巨头,这次对世纪电器网的并购,表明国美今后发展模式的转变,在发展传统零售业的同时,积极扩展电子商务业。
燕京2.27亿并购月山啤酒巨头聚首河南大战在即原文:燕京啤酒投资2.27亿元收购河南第三大啤酒品牌月山啤酒90%股权。
点评:燕京并购月山啤酒,这是燕京全国布局的重要一环,也是其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
这次并购不仅使燕山将在河南开辟新的生产基地,也将开拓广大的中原市场。
金蝶并购专业协同软件厂商,引领协同软件应用新趋势原文:2010年6月10日,金蝶集团在深圳隆重宣布,已斥资近1000万元人民币以资产收购方式并购专业协同软件厂商――深圳怡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并同时发布金蝶全新的协同平台理念:WORK-IN-ONE,提供“信息协同、业务协同、系统协同”的协同工作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
点评:金蝶采取以并购的方式来实现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目前已经是第三次成功并购。
金蝶依托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通过并购实现与并购企业的技术与产品整合重组,提升自己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是其整合成功的关键。
柳工并购大幕开启原文:柳工公司有关人士介绍,今明两年,柳工在国内外都在考虑并购整合项目,有些项目进程会比较快。
尤其是以乌兹别克和波兰为代表的东欧地区,将是柳工进行战略拓展的重点。
点评:柳工被誉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
柳工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利用国际资源,将采取兼并重组等措施,依托其资本和技术优势,在毛利比较高的产品链和供应链方面进行延伸,加快跨越式发展。
特点:1、国企央企并购及重组,做大做强A、山东6家煤企组建山东能源B、攀钢与鞍钢的重组合并C、燕京并购月山啤酒2、垄断性国企海外抢夺市场及资源:A、中海油收购泛美能源B、招行并购永隆银行C、吉利并购沃尔沃D、柳工海外并购3、行业洗牌,大鱼吃小鱼A、蒙牛并购君乐宝4、横向整合,相关多元化A、金碟并购深圳怡软B、国美并购世纪电器网总结:1、国企央企的重组并购是2010并购主旋律,从中可明显看出国资委要减少央企数量、做大做强的战略。
截至2009年底,中央企业数量已经从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的196家减少至129家,按照国资委规划,2010年中央企业将减少到80~100家。
2、2010年大型并购多是为了抢夺能源、原料及市场的抢夺。
十大事件按时间排序的话,3月,浦发银行(13.01,0.06,0.46%)获得了中国移动的战略投资,还有3月的中海油的系列海外并购,4月汽车业并购和重组,6月份是上海电气(8.94,-0.13,-1.43%)收购了美国高斯,7月份有光明集团的系列海外收购,7月份还有中国重工(14.23,0.06,0.42%)收购的集团资产。
7月份还有长江基健的收购,10月份还有中国旺旺收购中嘉网路,11月份友谊合并百联,12月份中电控股收购澳第三大电力零售商,这是今年荣获十大并购事件的十件事,陈有安:我觉得中海油海外并购的案例,在我们国内是特别有典型意义的,中海油实际上是成立于1982年,现在是经过29年,不到30年的发展,现在是中国第三大能源供应商。
过去它都是在国内来开采,从前些年就开始尝试到国外,不管是中东,还是前苏联地区,前几年到美国是优尼科,本来谈的差不多了,最后由于比较复杂的政治原因被否决了,像王总讲的,他们并没有气馁,还在继续往前走。
1900—2000年这100年的时间,全世界消耗原油是1500亿吨,一年消耗15亿吨,从2001年开始到2010年这十年平均每一年消耗原油是在35亿吨左右,有的时候多一点,有的时候少一点,可是现在全球探明的石油储量在1480亿吨,算一下就可以了。
我们可能也就用了30年左右就没有了。
现在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资源也比较大,中海油拓展的国际市场,对国家来讲,战略资源的增加是非常有意义的。
特别是今年采取三个大动作,一个是拆资30亿美元跟阿根廷的石油公司改组了变成了中海油和当地的公司各持有50%。
第二个在去年10月份,中海油以10.8亿美元的价格购入了美国的能源公司,他持有33.3%。
11月底,一个多月过去,中海油又用71亿美元的价格从BP手中收购了泛美能源60%的权益。
中海油对确保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同时中海油走向国际市场,由国内向国际的重大步骤,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2010中国十大并购事件(按事件时间排序)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中国并购交易网共同主办的2010年“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活动揭晓。
1.浦发银行获得中国移动战略投资3月初,浦发银行发布增发预案,宣布将向中国移动广东子公司发行新股。
10月,增发方案获得监管机构批准,浦发银行最终向中国移动广东子公司发行28.7亿股,占浦发银行增发后总股本的20%,共计募资395亿元,中国移动也成为浦发银行的第二大股东。
这是商业银行与中国电信企业首次实现股权上的深度合作。
2.中海油系列海外并购3月,中海油斥资31亿美元与阿根廷石油公司BEH将BridasCorporation改组为一家双方各占50%的合资公司;10月,中海油以10.8亿美元价格购入美国切萨皮克能源公司鹰滩页岩油气项目共33.3%的权益;11月底,中海油通过BridasCorporation以约70.6亿美元的价格从BP手中收购泛美能源60%权益……一系列的海外并购,为中海油在拉丁美洲及其它国家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使中海油正式“由浅水走向深水”。
3.汽车业并购与重组2010年,并购重组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主旋律,汽车业国内重组海外并购全面开花。
在吉利并购沃尔沃、滕中并购悍马落幕之际:4月,广汽重组民企吉奥汽车,成为国内汽车行业国有企业重组民营企业的第一案例;5月,中国长安与标致雪铁龙成立合资企业;海外并购方面,7月,中国太平洋世纪汽车系统有限公司将通用汽车旗下的Nexteer转向系统业务部门收入囊中,创造了中美汽车零部件合作的最大并购案;11月,上汽正式参股通用。
4.上海电气收购美国高斯2010年6月,作为美国高斯国际公司第二大股东,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约100亿元人民币(1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了这家拥有百年历史、全球三大印刷设备制造企业所有剩余股权。
本次收购是一起立足于技术的软资产收购,是中国国有企业开始争霸全球技术性产业的一次尝试。
同时,从合作、参股再到全部控股,其逐步渗透的收购策略也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了一个范例。
5.光明集团系列海外收购2010年,光明集团发起了一系列海外并购:7月初,对澳大利亚西斯尔公司(CSR)糖业及可再生能源业务的收购功败垂成;7月中旬,光明乳业以3.82亿人民币购得新西兰Synlait乳业公司51%的股权;9月底,光明集团与英国联合饼干公司进行并购的排他性谈判,拟出价约208亿元(31.6亿美元)。
12月,光明集团又宣布与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接近达成协议,预计收购价格在25-30亿美元之间。
一系列并购表明,光明集团围绕产业链通过海外并购做大做全的意图更加明显。
6.中国重工收购集团资产7月16日,中国重工披露重大重组方案,中国重工向包括大股东中船重工集团在内的7名对象非公开发行约25亿股,购买其持有的大船重工、渤船重工、山船重工全部资产以及北船重工94.85%的股权,实现中船重工集团民船业务整体上市,标的资产估值超过173亿元。
本次收购重组完成后,中国重工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造船企业,一个集造修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于一体的“超级航母”将诞生。
7.长江基建收购英国电力网络业务7月,李嘉诚名下的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财团,以约600亿元人民币(58亿英镑、91亿美元)在竞标中胜出,成功收购法国电力公司(ElectricitedeFranceSA,简称EDF)在英国的电力网络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