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方向和内涵
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及基本特征
三是我国的工业化建立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十八大提出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要深入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地阐述了工业和其他“三化”的辩证关系,在实现工业化历史阶段中要推进“四化”同步发展。这是新时期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客观规律,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加快结构调整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因此,我们要遵循工业化的客观规律,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确保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
当今我们的经济已经进入全球经济,面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双重挑战要统筹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引国外的技术、人才、资金和资源。当务之急要稳住出口,开拓海外市场,支持资源走出去,为我国工业化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中东西部要协调发展。东部地区离不开中西部的资源,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离不开东部的技术人才和市场。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全国整体的概念,不宜提哪个地区已经实现工业化。我们要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工业战略,强化产业政策约束机制,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产业有序转移。依靠产业集聚的发展,带动中东西部协调发展,实现全国资源优化调配。各地区应该根据环境容量、市场状况、环境情况、产业基础,选准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差别发展。政府要实施差别化政策,防止产业趋同。东部地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培育特色优秀产业,建设一批符合新型化要求的园区。
当前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趣很高,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盲目投资、无序发展、条块分割,在充分发挥企业作用的同时,必须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比如,整体规划、专项规划,这个企业就搞不了;技术标准、行业规范这些也要靠政府组织。这些事情企业做不了,要靠政府来引导,靠行业协会来做,尤其是要注重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结合。传统产业为新兴产业提供了技术、装备、人才和市场,新兴产业带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可以说,几乎没有脱离传统产业的新兴产业,它们两者应该密切结合。实现工业化,完成上述任务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要靠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
《我国两化融合现状与趋势》总结报告
《我国两化融合现状与趋势》专题讲座总结报告一、两化融合的含义两化融合即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两化融合是两个历史进程的融合发展,信息化不仅带动工业化,还要带动和促进一切与工业化相伴随的历史进程,使之融合发展。
十八大将此概括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在工业化发展历史进程中,不仅是生产力(技术、工具、设备、动力等等)的发展,还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观念、习惯、体制、机制等等)的发展。
推进企业两化融合,不仅是技术、设备等等的融合,而且是包括企业的愿景、目标、商业模式、管理体制、文化等等的融合。
简而言之,企业两化融合就是在信息化条件(环境)下,企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
两化融化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形成有竞争力的研发和管理能力,从而为企业提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这是降价竞争或引进一项技术或新产品带来的短期优势所不能比的。
二、两化融合的发展发达国家两化融合发展历程的特点与我国有显著不同。
发达国家是渐进式发展,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先管理现代化后管理信息化;技术上逐步换代,先大型机,后小型机,再服务器-客户机,直至互联网、云计算。
而中国则是跳跃式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管理现代化与管理信息化同步展,技术上是快速换代,四世同堂。
《中国制造2025》是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目的是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工业由大变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行动纲要,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线,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
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该管理体系的关注焦点是获取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它能准确定位企业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需求,进一步提出两化融合实施目标,有效规范和控制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并跟踪评估实施过程是否形成了预期的新型能力、以及新型能力是否符合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要求,最终帮助企业在其发展战略框架下实现两化融合的闭环控制和良性循环。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思考
合 的含 义、层 次、阶段、实现路 径及融合程度 的初 步评价指标和 方法 ( 《 见 中国信息界》2 0 年 第1 期 ) 08 、8
的基 础 上 ,本 文进 一 步 阐述 信 息 化 与 工 业化 融 合 的概 念 层 次模 型 、 融合 任 务 、融 合 指 数 评 价 模 型指 标 、 突破
11 息化 与 工 业化 融合 的 内涵 .信
业 、地区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 微 观层面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企业生产 、经营 、管理 与服务实现信息化 ,核心业务数字化 、网络化 、自动化 、智能
化 ,即现 代化 。
1 . 5 化 与 工 业化 融 合 的 三 个 阶段 .3 息 14
中国信息界
2 1 年 第1 2 00 — 期 总第 1 7 1 8 3 — 3 期
战略与政 策
信息化与工业融合程度两化融合指数 CR 庆 、南京 、青岛 、唐 山、呼和 浩特等八个信息化 与工业化融合 客户关 系管理系 统 ( M ) 应用普及率 、覆盖率 。
的试验 区基本完 成试点任务 ,地 区与部分行业在信 息化与工业
( )信息化应用创新度 4 应用模式创 新 、商务模式 创新 、应用系 统创 新 ( 包括信息
信 息化 与工 业化 融合 程度 是 通过 两 化融合 环 境 ,融合 深 系 统解 决方 案 、系统 结构 创新 、硬件 设 备开发 、应 用软 件创 度 、广度水平和两 化融合效益等三个方 面及其重要影 响因素构
口
、
政 策和措施 ,为政府 、产 业、行业主 管部 门及企业制 定 “ 十二五规划 ”和政 策提 供参考 ,有利 于更好 、
更快、更有效地推进信息化 与工业化融合 的进程。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化 融合 目标任 务 评价指标 融合指数 突破 口 措施
解读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I N F O R M A T I ZA T I O N 解读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的代表。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阶段。
从狭义的角度看,是制造业的信息化,制造业和信息化发展结合起来。
这里面实际上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制造业信息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在很多行业和很多主题的领域。
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正在总结并上升为规律。
中国的制造业要加快信息化的步伐,使之由大要充分认识到制造业信息化的重变强,一定要认真地总结。
要1生。
规律本身既有特定主题的规,如计算制造业信息化是我们国家制造业由大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ER P管理变强的关键.在国民生产中起到关键的作等,也有不同类型行业的规律,例如在制造用。
因为加入忻O以后.中国的制造业发业,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和钢铁行业的信息展很快,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化有着不同的规律,有着不同的特征。
所以直是居高不下。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今我们不要盲目,而是要冷静的去总结,去思天,我们尤其要关注贸易顺差。
而贸易的顺考.去按照规律办事。
差主要来源于制造业产品的出口。
但是,我第二层含义:规律本身是一般性。
但们制造业水平大部分还处于行业的低端.是具体到某一个行业,一个企业。
具体到中即这个行业在国际水平中处于低端,这就国的特殊情况,就凸显出其特殊性。
一般的意味着我们尽管产业很大,但是利润不高.规律是教科书,教科书是有重要意义,但是竞争力不强.所以大而不强是一个突出问教科书用来办事是永远不够的。
所以必须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根据各个行业,各个加快制造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
企业.各个地区本身实际的情况,一步一步无论是看世界.还是看中国.各个制造的按照规律总结出来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路行业.从设计.生产,管理.销售到服务,从径。
再把我们自己的东西加进去,走符合自提高产业结构的高度、提高产业在价值链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中的位置.到开拓市场。
做好售后服务.都第三层含义:要把一般规律和具体情和制造业信息化有关。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这种融合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为企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多个方面。
一、产业升级与创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企业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信息化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广泛的市场信息和资源,为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过程中,企业应注重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
二、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显著特点。
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预测预警等功能,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同时,智能化生产有助于减少人工干预,降低生产成本和误差率,提升产品质量。
三、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必然要求。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拓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
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如ERP、CRM、SCM等系统,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的快速传递、决策的科学制定,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四、产业链协同产业链协同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方向。
随着产业分工的细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企业可以实现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各方的实时沟通和协作,优化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
同时,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和商业模式,拓展业务范围。
五、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必然结果。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商业模式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
通过引入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企业可以创新传统的商业模式,实现从产品到服务、从规模到效率的转变。
例如,定制化生产、线上线下融合、共享经济等新型商业模式都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表现。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和工业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二者的融合已经变得愈发紧密。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经济和社会的一种发展趋势。
今天,本文将会探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基础,并且阐述其对社会和企业以及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本质信息化和工业化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产物。
工业化的核心是将生产过程中的信息转化为物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
而信息化则强调通过更好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和传播信息,以提升人类赖以生存的各个方面。
信息化和工业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同的,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不仅越来越模糊,而且在现代社会已经变得互相依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而工业的大规模生产则为信息化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对于信息化的应用,发展的重点是提升数字化技术,包括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
到了21世纪以后,这些数字化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经济和社会的两个重要因素。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指的是将这两种不同的产生方式进行整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经济和社会形态。
例如,信息化和工业化可以通过智能制造,实现产业高度自动化并提高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信息技术还允许企业在管理上实现全面数字化,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内部管理。
在市场营销领域,信息化则帮助企业实现更为精细的客户分析和个性化营销。
同时,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还可以解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提供更为便捷的生活方式。
三、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意义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企业提供了科技支持,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最终,这一融合将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为雇主和员工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职业成长路径。
对于社会而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带来的是一种经济适应性,能够推动社会快速变革和发展。
这样的变革,不仅创造了更好的物质环境,还为人类的精神层面带来极大益处。
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近年来,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成为了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作为两个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产业,它们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产业效率,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本篇文章将探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从它们的定义、特点、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定义新型工业化是指以先进制造技术、智能化制造为核心,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特征,以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的工业化模式。
信息化则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将信息与网络相融合,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共享,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模式。
二、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特点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融合发展: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两个产业的相互融合可以实现产业的高效、清洁生产。
2. 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是推动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关键。
它们的发展需要不断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
3. 绿色、低碳、循环: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需要避免资源和环境的浪费,以绿色、低碳和循环为特征,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精益生产: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可以实现产业的精益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 多元化: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是多元化、复杂化的,需要多元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资源的支持。
三、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现状当前,全球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
以中国为例,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互联网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市场之一。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加强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将得到快速促进和发展。
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将进入到更快速、更深入的阶段。
两化融合的概念
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两化”即指工业化和信息化。
两化融合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和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该概念最早出现于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工业和信息化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两化融合指导意见”)中。
在具体实践中,两化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变革制造业的发展方式: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让制造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
2. 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智能制造,推广数控加工、柔性生产等先进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柔性化、数字化、网络化。
3. 加强产业融合: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信息技术结合,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
4.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通过两化融合升级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彻底改变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
通过两化融合,中国制造业可以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
国”的转型。
同时,两化融合也将有力地推动信息技术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全球领导地位提供有力支持。
浅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3 3 生产过 程控制上 的融合 .
图 1 信 息化 与 T业 化 融 合 内涵 系 统架 构 示 意 图
一
生产 过程 控制 融合水 平实 际上 与装备 数字化 水平连 在 起, 生产 过程 控制 的 自动 化 、 信息 化水平 很大 程度上 是决 定于现代 先进 装备 的采用 水平 , 外 , 此 就是 企业 生产过程 中 的管 理软件 , P 如 DM ( 品数 据 管理 软件 ) E P( 业资 源 产 、R 企
率的 问题 , 更重 要 的是设计 能力和 行业整 合水 平 , 发达 国家
在 这 方 面 已经 基 本 实 现 了 网 络 化 协 同 设 计 , 大 节 约 了 设 计 大 成 本 , 高 了资 源 利 用 率 , 我 国 还 没 有 建 立 起 行 业 的 综 合 提 而
协 同设计平 台, 使得 行业 的协 同能力 以及 资源 互助能力都有 所不 足 , 虽然 不少 工厂都 采用 了计算 机辅助 设计 , 是大 多 但 数与 生产 制造环节 是分离 的, 这是 我们在后期发 展中需要注
见 ,我 国 要 实 现 产 品 构 成 上 真 正 自主 知 识 产 权 性 的 融 合 , 道 路还十分 漫长。 3 2 工 业 设 计 上 的 融 合 .
2 .信息化 与工业化融合 的内涵
信 息化 与 工 业 化 的 融 合 包 括 了 产 品 构 成 层 、 工 业 设 计 层 、 程 控 制 层 等 五 个 基 本 层 面 的 相 互 融 合 , 一 融 合 建 立 过 这 在 强 大 完 善 的 工 商 业 基 础 设 施 之 上 , 并 通 过 相 关 标 准 与 规
工业 设计上 的融 合 ,主要是 指利用 计算机 辅助 设计 工 具、 软件 、 息网络等进行 产品设计 的能力 , 目前我 国这 方 信 就 面 的情况 来看 , 息技术 推广 的情况 是 比较 好 的, 其在机 信 尤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一、引言在当前信息时代,信息化和工业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
信息化以其高效、智能的特点,不断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而工业化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然而,单一的信息化或工业化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是需要两化融合的管理体系来推动经济、社会、科技的全面发展。
二、两化融合的意义1. 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工业化产业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最大化利用。
2. 推动产业升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推动产业的升级。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带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推动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 提升管理效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提升管理效率。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提高生产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满足市场需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市场分析与预测,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推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践案例以我国制造2025为例,该战略旨在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方向发展。
在推动我国制造2025战略实践中,各行业各领域积极探索两化融合的管理体系,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它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管理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双赢的有效途径。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深化两化融合的实践探索,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和内涵
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续)
两化融合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难题的必 要手段。换言之,两化融合不可能包治百病,但要治这些 病,没有两化融合是万万不行的。
✓ 案例 安全生产:视频监控是低级信息化手段,作为临时或短期 措施有一定效果。要达到本质安全的高要求,只有把安全 生产的各项要求,用两化融合手段,固化在所有流程、岗 位、操作乃至参数中,从而实现长治久安。
点
(企业)
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两化融合专项资金项目 典型企业两化融合专题调研
线
(行业)
钢铁、消费品、装备企业典型经验交流会 行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 特殊行业两化融合智能监管
面
(区域)
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区、试验区等 省市(区域)企业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工作 工业云创新服务、智能制造试点等
7
两化融合发展历程
美国案例: 美国由于工业技术发展(如流水线),在上世纪五十年 代中,白领人员数超过了蓝领人员数,使得企业管理信 息系统势在必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 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成熟,新技术如电子邮件、互联网等 出现,信息传播与获取快速高效,传统管理细分层级成 了阻碍,以“扁平化”为核心的重组(Reengineering )、重构(Re-structuring)形成高潮,企业竞争力明显 提高,带来了长达九年的经济高涨期。
这一目标,两化融合是主线。 智能制造与两化融合
智能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制造就是工业,智能制造就 是两化深度融合,或称两化融合高级阶段。智能制造作为 行动口号,比两化融合更易接受和理解。但智能制造作为 口号也有易误解之处,即易理解为纯技术性口号。
10
两化融合发展历程
互联网+与两化融合
互联网+这一口号是互联网企业提出来的。意指互联网 企业要发展,不能只搞互联网,而要与各行业相结合,融 合发展。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存储、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工业化是指社会经济结构从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变的过程。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是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模式。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中,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交通运输、金融等。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促进工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资源的精细管理和优化配置,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提供更多的环境监测和预警手段,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力。
它不仅可以推
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国应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两化融合方针及释义
两化融合方针及释义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两化融合对于实现我国制造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与两化融合方针及释义相关的参考内容:1.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两化融合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有机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通过引进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2.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两化融合强调产业协同发展,通过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协同,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创新。
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强化上下游合作和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
3. 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两化融合将技术与制造业深度结合,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通过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物联网平台,提高制造业自动化程度,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
同时,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建设:两化融合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培养适应两化融合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同时,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5. 促进政企合作和创新创业:两化融合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搭建政企协同创新平台。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创新共享的氛围。
同时,建立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支持创新创业,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6.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两化融合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环境来规范相关行为。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
总之,两化融合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通过加强创新驱动、产业协同、智能化水平提升、人才培养、政企合作和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目标,推动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浅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刘绍武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15期刘绍武(浙江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所浙江杭州 310007)摘要:本文阐述了两化融合的相关知识和两化融合的现状,并提出了两化融合发展的几个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246-01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政府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作出了“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的重大决策。
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提出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发展要求。
在资源和能源匮乏,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国经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业化正面临着高新技术产业少、科技价值增值链低等一系列问题。
而且如今的科学技术水平与日俱增,处于兴盛顶端的新技术正推动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未来站稳脚跟并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响应发展需求,融入信息技术的推广语与应用。
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在一起,从而不断提升工业企业的竞争力。
1 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关系。
从发展历史方面看,工业化是信息化的源泉,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派生物。
也就是说工业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产生了信息化,可以说没有工业化也就没有信息化,而没有信息化,工业化也得不到快速的推进。
但是,要注意到,信息化绝对不是工业化的附属品,当工作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信息化,与此同时,信息化也在推动者工业化不断前进,提高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作用。
从作用形式上来说,工业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发展和延伸。
两化融合的概念与内涵 导向与方法 重点和路径
两化融合的概念与内涵导向与方法重点和路径——对两化融合加速我国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再认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周剑【摘要】两化融合是实现我国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过程中抢占发展先机、争夺新的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首先,本文探讨了两化融合与工业4.0、工业互联网的异同,阐明了为什么两化融合才是我国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其次,从数据(信息)要素与传统要素、信息技术(产品)与工业技术(产品)、信息化时代管理(组织)与工业化时代管理(组织)、不同产业(发展阶段)之间等方面阐述了两化融合的四个融合层面。
然后,分析了技术导向、业务导向的不足,提出两化融合强调的效能导向要求,以及要确保效能导向需要贯彻的九项基本原则。
最后,围绕“装备(产品)现代化”、“过程信息化”、“管理集约化”和“市场(服务)协同化”四个方面简述了我国两化融合的重点和路径。
0 引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人类已经进入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转轨期。
数据(信息)作为继劳动力、资本、技术、制度之后的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源泉,同时也正在进一步催化其它生产要素的价值。
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拥抱信息技术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我们化解资源环境约束,摆脱对物质消耗过度依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更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不可错失的历史性机遇。
1 两化融合与我国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我国建国后提出要实现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
改革开放后,面临发达国家正在实现信息化的新形势。
我国是继续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实现信息化,还是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推进信息化,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决策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日益认识到信息技术引领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必须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同步推动信息化的发展,二者互为助力,加速经济社会发展。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随着信息社会和智能制造的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已经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有深度融合才能为企业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方式和更优质的产品。
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工业化是指以机器和技术为基础的大规模生产方式,而信息化则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和管理方式。
两者的融合不仅涉及到生产与管理的方式,也涉及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数字化是指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自动化是通过各种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而智能化则是通过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管理。
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意义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手段,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管理,检测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并提高生产过程的透明度。
而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可以实现生产设备的自我调节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实践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一些企业在实践中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例如,工业机器人可以自主完成生产过程中的绝大部分操作,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
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设备进行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排除,提高生产稳定性和效率。
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未来未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将更加深入和广泛,以数字化生产、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为目标,实现产品与服务的高效、精准和定制化。
同时,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科技的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将进一步升级,迎来更广阔的前景和机遇。
五、结论综上,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当前发展的趋势,深度融合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方式和更优质的产品。
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应用新技术,才能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展望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展望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国工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其中,“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是我国工业信息化发展的两个关键词。
本文将从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两个关键词。
关键词:两化融合、深度融合、工业信息化、现状、问题、未来展望正文:一、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我国工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中国信息化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我国工业信息化已经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截至2018年末,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达到了10万余个,深入到各个行业。
同时,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用户已经超过了1亿人,实现了比较迅速的全面推广。
此外,我国的智能制造产业正在崛起,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二、我国工业信息化的问题尽管我国工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我国工业信息化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工业应用场景相对局限:当前我国工业信息化应用场景相对局限,大多数工业企业在使用工业互联网的时候,还停留在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没有很好地应用工业互联网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产品质量问题:近年来,一些企业在推动工业信息化和智能制造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例如某些智能电视的软件问题,导致了用户的困扰和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怀疑。
3. 技术与管理的距离:一些企业在推动工业信息化时,过于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忽视了管理的改进,导致推动工业信息化不够有效。
三、我国工业信息化未来展望“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是我国工业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关键。
具体来说,未来我国工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并引导各个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推进产业升级。
2. 强化工业信息化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尤其是在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流程优化和管理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合发展是工业化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信息化的本质要求。
信息化是全球发展趋势,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但是,信息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作用表现在为各行业的服务之中,并与各行业融合发展。
信息化是“倍增器”和“催化剂”,只有走融合发展的道路,信息化才能长久存在,并发挥出强大的威力。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
信息化是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信息技术不仅要在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中发挥作用,而且要广泛应用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提高信息化整体水平。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含义:一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融合,即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工业化发展战略要协调一致,信息化发展模式与工业化发展模式要高度匹配,信息化规划与工业化发展规划、计划要密切配合;二是指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能极大节约材料、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三是指虚拟经济与工业实体经济融合,孕育新一代经济的产生,极大促进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四是指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IT设备与工业装备的融合,产生新的科技成果,形成新的生产力。
具体包括:软件与硬件的融合,如与硬件结合的嵌入式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汽车、医疗、机械、石油化工、钢铁、建材、发电等领域的大宗软硬融合产品;软件与信息服务的融合,如在软件外包的基础上发展国内信息服务外包业务;网络融合,通信、计算机、电视网络加快融合,带来技术与业务的创新发展,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成为核心竞争力;制造业与运营业的融合,电视、通信运营商不断介入制造领域,融合互动成为商业模式和业务创新的基点;信息化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通过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撑优势、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层次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主要集中在三个层次:微观企业层面、中观产业层面和宏观社会层面。
1.微观企业层面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首先反映在企业战略选择上。
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生存与快速增长,企业或者通过生产和营销的集约化、规模化,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或者通过内部成长或外部扩张,盘活所属的工厂及营销、管理部门的资源,节约单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
不可忽视的是,无论追求哪一种经济效益都是需要技术性条件的。
就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来说,先决性技术条件是在现有产业或在新的产业领域中技术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发展的后劲。
因此,必然选择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替代传统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走专业化道路。
而企业的对外扩张必须以存在能够吸纳的信息技术为前提,最引人瞩目的是信息产业。
正是由于集成电路的小型化、大容量化,计算机的大型化和小型化并存的趋势及大容量化、运行高速化,光通讯、卫星通讯、移动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造就了整合相关领域或非相关领域,出现了追求更大范围、更大经济效益的超大型企业和相互之间的并购重组。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实现信息化,核心业务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
2.中观产业层面
信息化与工业化在微观企业层次上的融合必然波及产业层次上的融合,并形成产业集群。
集群内部的产业之间形成新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既克服产业内在的惯性与僵化,又加快竞争要素的创新,将目标集中在科技投资、信息、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带来整个产业及区域的更大的经济收益。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升级换代,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促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向集
约式转变,推进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
3.宏观社会层面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在宏观社会层面的融合,可以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生产技术融合,大大地促进生产力解放,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可以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生活模式融合,产生新的生活模式,进而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可以促进信息文明最大程度的传播,促使人们转变原有的生产生活观念与思维模式,促进社会和谐;使社会经济基础、结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确保实现社会经济信息化。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方向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求抓住一些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着力点和支撑点,使信息化渗
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
1.信息技术与设计、制造技术的融合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以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敏捷制造为方向,对传统企业设计、生产流程进行再造,实现生产信息化。
包括推广应用CAD/CAM/CAE/CAPP以及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制造等先进技术,数控(CNC)、可编程序控制(PLC)、分布式控制(DCS)、现场总线控制(FCS)、先进控制(APC)、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 FMC、FMS 等先进加工控制技术,推广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优质、高产、低耗、高效、多品种、变批量的要求,满足客户日益强烈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通过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水平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如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机器人技术及机器人,先进发电、输电和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大型自动
化成套设备等,满足工业装备更新换代的需要。
2.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融合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升工业产业生产效率和附加值不可缺少的手段,包括钢铁、汽车、化工、纺织等,在产品升级、工业生产管理以及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
如汽车工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新兴产业。
据统计,在汽车的整车成本中平均超过20%是信息技术或产品。
一般越是高级的汽车或轿车,这个比重越高,国际上有的已经超过50%乃至60%。
再如化学工业、生物医药以及大型工程设计,利用已经研发建立的实验模型,把已有的实验数据都建立相应模型并输入进去,可以大大缩短实验时间和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3.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服务业融合,能提升传统服务业水平,催生新兴行业:一是借助信息技术条件下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促进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管理咨询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二是依托信息技术,发展涵盖信息通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内容服务的信息服务业;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特别是通过进一步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创新电子商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加强电子商务信息、供应链、现代物流、交易、支付等管理平台和信用自律体系建设,为电子商务应用主体提供灵活、便捷、安全、高效服务;四是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信息化应用服务,引导商贸、旅游、餐饮和社区服务等就业容量大的传统服务业创新发展模
式,注入发展动力。
4.信息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融合
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在生产控制层面,以数控设备为基础,围绕创新研究和开发设计、工艺管理和加工制造、过程协同和质量控制、物料配送和产品管理等生产制造的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以提高生产制造全过程工作效能。
在资源配置层面,以成本分析为基础,围绕外部协作、内部计划、及时响应等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以提高企业市场响应效率。
在管理决策层面,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围绕产品市场与客户关系、人力资源与
资本运作、发展战略与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推广应用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管理(ERP)、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决策支持(DSS)、数据挖掘(DM)、商业智能(BI)、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知识管理(KM)等信息技术,实现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
5.信息化与资源、能源供给体系的融合
通过信息技术在工业行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有助于推进工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推动实现单位GDP能耗水平大幅降低。
通过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联网监测与分析,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综合效益,推动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