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配气机构计算分析流程
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教案认识发动机配气机构教学流程图
认识发动机配气机构教学流程图任务八:认识发动机配气机构一、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配气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配气相位(二)教学难点1.配气机构工作原理2.配气相位二、教学准备三、教学组织(3min)1.学生考勤:2.填写教学日志,班条3.分组:按5—6位同学为一小组,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4.学习目标分解四、安全教育(2min)1.搬动零件时防止零件掉落砸伤。
2.拆装时严格按照发动机拆装要求进行,防止零件和工具的损坏。
3.起动发动机起时注意安全。
五、课程导入(3min)小王在学习发动机结构时,转动发动机运行台时发现,进排气门在进排气行程开始前就打开了,在行程结束后一定转角之后才关闭,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什么作用?六、任务实施(170min)1. 播放课件演示配气机构的组成与功用,并在发动机解剖演示台架上演示其工作过程.2.小组根据课件提示、教材等资料自主学习并回答如下问题,教师督促、点评和总结①配气机构由哪些零件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②配气机构分为哪几种类型?③什么是配气相位?3.分发作业项目工作单、分配工具设备4.小组解读发动机配气机构认识作业单5.教师演示讲解工具使用、操作规范及操作要领6.学生分组循环实施配气机构零件认识及工作演示,教师巡回指导,讲解工具使用、操作规范及操作要领(1)小组成员分工:操作员2名、记录员1名、工具员1名(2)实施操作:①配气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②对应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类型③根据发动机实物绘制配气相位图④换岗操作(操作员和记录员、工具员换岗)⑤清理清洁工具及设备工具归位,整理场地卫生。
7.小组学习总结,填写作业工作单;8.教师点评、总结;讲解技术参数定义及意义,介绍不同车型配气相位技术参数9.教师组织引导学习绘制常见发动机配气相位图(知识面拓展)10.抽查考核11.学生成绩评定;12.教师审阅认识配气机构作业工作单并签字。
七、结束任务(2min)1.作业布置2.执行5S管理制度3.人走五关拆装检修气门组零件教学流程图任务九:拆装检修气门组零件一、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气门组零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气门组零件的拆装与检修(二)教学难点1.气门座的拆装与检修类型内容教学资料《汽车发动机检修》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设备发动机解剖台架,气缸盖总成,气门组零件拆装检修工具(一小组一套)教学元件气门组零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用设备二、教学准备三、教学组织(3min)1.学生考勤:2.填写教学日志,班条3.分组:按5—6位同学为一小组,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4.学习目标分解四、安全教育(2min)1.搬动零件时防止零件掉落砸伤。
配气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
配气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配气机构是内燃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它负责控制气缸进气和排气的过程,影响着内燃机的性能和效率。
在设计配气机构时,需要考虑到其自由度,以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并满足设计要求。
本文将介绍配气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
配气机构的自由度是指其能够独立调节的参数个数,通常包括进气气门开启时间、进气气门关闭时间、排气气门开启时间和排气气门关闭时间等。
这些参数的调节将影响气缸内的气体进出过程,进而影响内燃机的性能。
因此,配气机构的自由度对内燃机的性能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配气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得到:首先,确定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间点。
这些时间点可以通过气门轴的几何关系和曲轴转角来计算得到。
其次,确定气门的开启和关闭速度。
气门的开启和关闭速度将影响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间点,进而影响气缸内气体的进出过程。
最后,根据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点以及开启和关闭速度,可以得到配气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配气机构的自由度,并进一步分析配气机构的性能和效率。
配气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可以用于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优劣,并指导配气机构的设计和优化。
通过调节配气机构的自由度,可以实现更好的进气和排气效果,提高内燃机的性能和效率。
除了计算公式,还可以通过仿真和实验来验证配气机构的自由度。
通过仿真,可以模拟不同工况下的气门开启和关闭过程,并评估配气机构的性能。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并进一步优化配气机构的设计。
总之,配气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是评估和优化配气机构性能的重要工具。
通过计算配气机构的自由度,可以实现更好的进气和排气效果,提高内燃机的性能和效率。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配气机构的自由度计算方法,以满足不同内燃机的需求,并推动内燃机技术的发展。
单元三任务三 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分析
1、按照凸轮的形状分类 (1)盘形凸轮
盘形凸轮是凸轮的最基本的形式。绕 固定轴线转动并具有一定变化向径的盘 形构件,机构的从动件在垂直于凸轮轴 的平面内运动。这种凸轮机构结构简单 ,易于加工,应用最为广泛,但从动件 的行程不能太长。
图 3-3 盘形凸轮
学习单元三 汽车常用机构
一、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分析
2、按照从动件的形状分类
(1)尖顶从动件
(2)滚子从动件
学习单元三 汽车常用机构
一、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分析
(3)平底从动件
凸轮机构结构紧凑、润滑性能和动
力性能好、效率高,故适用于高速的场 合,但是凸轮轮廓线不能呈凹形,因此 运动规律受到限制。
(3)平底从动件
学习单元三 汽车常用机构
一、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分析
(2)平板移动凸轮 凸轮相对于机架做直线运动的平板状零件,当盘形凸轮的回转中 心趋于无穷大时,即为平板移动凸轮。 (2)圆柱凸轮 凸轮的轮廓曲线位于圆柱面上,可视为将移动凸轮卷成圆柱体而 得。圆柱凸轮绕固定轴线转动,从动轮的运动平面与凸轮轴平行。
(2)平板移动凸轮
(3)圆柱凸轮
学习单元三 汽车常用机构
一、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分析
(1)尖顶从动件 凸轮机构的尖顶能与各种形状的凸轮轮廓保持接触,可实现任意 的运动规律,结构最为简单,但尖顶易磨损,所以适用于低速、轻 载的场合。 (2)滚子从动件 凸轮机构的滚子与凸轮为滚动摩擦,磨损小,承载能力大,但是 运动规律有一定的限制,且滚子和转轴之间有间隙,所以不适合于 高速的应用场合。
学习单元三 汽车常用机构
一、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分析
四、凸轮轴
在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中,凸轮尺寸小而且紧接轴径时,凸轮 与轴做成一体,称为凸轮轴,如图3-34所示。凸轮轴的作用是按照 发动机的工作顺序、配气相位及气门开度的变化规律驱动和控制气 门的开起和关闭。
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及计算分析
C o mp u t a t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D y n a mi cMo d e l o f E n g i n eV a l v eT r a i n
L I NP i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A u t o m o t i v eE n g i n e e r i n g&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a c h i n e r y , F u j i a n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T e c h n o l o g yC o l l e g e ,F u z h o u3 5 0 0 0 7 ,C h i n a )
第2 4卷 第 8期
重 庆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
2 0 1 0年 8月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V o l . 2 4 N o . 8 A u g . 2 0 1 0
J=
x ( )-y ( ) ,x ( )-y ( ) >0 α α α α ( 3 ) {0 ,x ( )-y ( )≤ 0 α α
之所以出现这种形式, 是因为当 x ( ) ( ) 时, α ≤y α 机构手拉立即脱开, 弹性恢复力消失。 2 )气门弹簧预紧力 - F ( ) 。 α g 3 )气缸内燃气对气门的作用力为 -F ( ) , α g 这项力在计算进气机构时可取为零, 而对排气机 构则不应忽略。为了将计算公式统一, 将其记为 - R ·F ( ) , 其中 R称为进排气指示数, R= 0表 α g 示进气, R= 1表示排气。 4 )内阻尼力为 b ·ω ·J , 其中 v
发动机配气机构自由度计算
发动机配气机构自由度计算
发动机配气机构的自由度计算是基于一系列参数的分析,其中包括气门直径、气门行程、凸轮轴型号、摆角、气门弹簧等因素。
通过计算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发动机配气机构的自由度数。
首先,需要计算摆角,即摆杆连接凸轮轴与气门执行机构的夹角。
摆角的大小将直接影响气门打开的速度和程度。
接着,需要计算凸轮轴的型号和形状,这将影响气门打开和关闭的时间和速度。
然后,还需要考虑气门弹簧的品种、刚度、长度和腰径等因素,这些也将影响气门的打开和关闭速度。
最后,将这些参数输入到发动机配气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便可得出配气机构的自由度数。
根据自由度的大小来确定发动机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例如高自由度的发动机可以提高功率输出,但同时也会影响燃油效率和可靠性。
发动机配气机构动力学计算评判与影响因素分析
=0. 564×
l 2
( 7)
弹簧刚度 N・ m m - )
式 中 ,F为凸轮与挺柱间法向作用力 , P 和 分别 为凸轮与挺柱间在接触点 的曲率半径 ,巨 和 分别为凸轮和挺柱材料的弹性模量 , 。 和 : 分别 为相应 材料 的泊松 比, 为接触宽度 。对 于 摇臂滚子来说 ,其 曲率半径为常数 ;对于平面挺柱 而言 ,平面挺柱曲率半径近似无穷大 ,即 :
侧该 点 处任 意 角度 的正 应力 为 嘲 :
= 一
 ̄
一
弹簧 预紧力 , N
图 4气 门弹簧预 紧力对最大 弹簧力影响
3 6 O O r / a r i n — — ・ , 一 J
一
- -
' - /DU r /m l n
、 \
. , 一 /
・ — - 7 2 0 0 r / a r i n I
/
/ ,
/
躯 教 斗 < 略
— r一 . / — — — ● _
/
-
'
-
▲ / = = = / / r
弹簧刚度/ ( N・ m m )
图 5气 门弹簧刚度对最大弹簧力影响
3 凸轮 与挺柱 间接触应 力
凸轮与挺柱 间主要失效形式是磨 损 ,因接触
第5 期
张 国耕 , 等: 发 动机配气机构动力学计算评判与影响 因素分析
凸轮 与 摇 臂 滚 子 间 油 膜 厚 度 可 由德 国 Ho l l a n d
一 . 宕 ) /
2 1
3
则气 门弹簧在近轴线内侧某点处最大 剪应力为 :
1
器 .
教授提出油膜厚度变化的计算公式进行推算H :
配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配气机构动力学分析课程设计目录一、配气机构的机构简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配气机构运动学计算分析 (1)1)配气机构中间参数法的代数分析 (1)2)运初始值的设定及简化计算 (3)三、配气机构动力学计算分析 (8)1)受力分析及微分方程的建立 (8)2)配气机构质量的换算及方程参数的计算 (10)3)动力学微分方程的求解 (12)四、配气机构动力学优化比较 (16)参考文献: (23)附件: (24)配气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一、配气机构的机构简图其自由度为5432352621F n p p =--=⨯-⨯-= 主动件为凸轮轴,输出件为气门。
二、配气机构的运动学计算分析1、配气机构中间参数法的代数分析由上面的机构简图可以得到,摇臂轴与凸轮轴的竖直位移为: 000cos cos cos cos T T T T y l l h l l h H αγαγ++=++=化简得到:000(cos cos )(cos cos )T T T l l h h ααγγ-+-=- (1)摇臂轴与凸轮轴的水平位移:00sin sin sin sin T T x l l l l H αγαγ+=+=化简得到:00(sin sin )(sin sin )0T l l ααγγ-+-= (2)上面(1)(2)两式对时间求导得到sin sin cos cos 0T T T T dh dh l l dt d l l αγαγωαωγωϕωαωγ⎧+==⋅⎪⎨⎪--=⎩ 解得cos sin()T T h l αωγωαγ'=- cos sin()T h l γωαωαγ'=--其中αω,γω分别为摇臂和推杆的角速度,两式对时间求导得到摇臂和推杆的角加速度为:2222(cos sin )sin()cos()()cos [sin()]cos sin []sin()cos sin()sin()[sin()]cos cos cos()[]sin()sin()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h h l l h l h h l h l l l h h l l l γαγαωγωγωαγαγωωωγεαγωαωγαγωγαγαγαγωγωααγαγαγ''''-⋅----=-''--''-=---''-+---222223cos [sin()]cos cos cos()cos ()sin()sin ()T T T T T T h l h h l l ωγαγωγωγαγλααγαγ'-'''-+=---同理,得到推杆的角加速度为22223cos cos cos cos()()sin()sin ()T T T h h l l γωαωγλααγελαγαγ'''+-=-+-- 其中Tl lλ=即为挺柱和推杆长度比 根据机构简图上的几何关系,00ββαα-=- 0(cos cos )V V l h ββ-=对时间求导可以得到sin sin VV V dh l l dtβαβωβω=⋅=⋅ 222(cos sin )V V d h l dtααβωβε=⋅+⋅ 将摇臂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带入可以得到:cos cos sin sin sin()sin()V V T V T T T dh l h l h dt l l ωγγββωαγαγ''=⋅=--2222222322223cos cos cos cos()cos {cos []sin [()]}sin()sin()sin ()cos sin ()[cos sin()cos sin ]sin()sin ()V T T T V T T T V V T T T T d h h h h l dt l l l l l h h l l ωγωγωγαγλαββαγαγαγωγβωγαγβλαβαγαγ''''-+=⋅+⋅----'''=+-----气门传动机构的传动比00sin sin 1sin()sin()V VV V T T T T T T dh dh l l dt dt i h dh l l h h dtββωαγαγωω'==≈=--'' 对中间参数进行线性近似可以得到00000020000000000020000sin cos sin cos()()[]sin()sin()sin ()sin sin()()sin()sin ()V V T T V VT T l l i l l l l l l βββαγαααγαγαγβαγβαααγαγ-=+-------≈+---2、运动初始值的设定及运动学计算的简化计算初始参数的设定:凸轮轴转速:1000r/min 故2104.72/60nrad s πω== 运动开始时推杆与竖直位置成5度角,摇臂水平且摇臂轴两端摇臂成一条直线(即机构简图中所示1OO 和2OO 在一条直线上),故05γ= 0090αβ==,αβ=。
发动机配气机构课件
拧松紧定螺母,调正调节螺钉 测发动量机气配气门机间构课隙件
第三节 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
一、气门组:
发动机配气机构课件
(一)气门:
※—— ——※
功 用: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燃烧室的气密性。 工作条件: 热力负荷、机械负荷大,冷却、润滑困难。 材 料: 合金钢(耐磨、耐热、强度高)
摇臂比: 1:(1.2~1.8)
观看动画
发动机配气机构课件
桑塔纳发动机液压挺柱工作示意图
单向阀
弹簧被压缩
气门关闭时
气门打开时
发动机配气机构课件
本田雅阁发动机气门间隙的调 整
1.只有当缸盖温度降到38度以下后,才能进行气门间 隙调整。
(1)拆下缸盖罩和正时皮带上罩。 (2)设置1号气缸活塞在压缩上死点位置。凸轮轴皮带轮
一、配气机构的功用:
按发动机工作过程的需要,适时开启、关闭进排气门, 使新鲜充量进入,废气排出。充气量越大,发动机可能 发出的功率越大。
二、充气效率 —— 新鲜充量充满气缸的程度
由于进、排气阻力故: ηv = (0.8 — 0.9)
↑ηv的措施
1、在结构上采取措施,减少进、排气阻力。
2、选择适当的进、排、气门开启和持续的时 间、 使进、排气尽可能充分。
取值:一般取γ=45º,个别进气门γ=30º
气门直径: 为减少进气阻力,提高气缸的充气效率,进气门直径大,排气 门直径小。有些发动机为使制造工艺简单,常采用直径相等。
气门杆部:
为气门运动导向,承受侧压力及传热。气门杆部
尾端的形状取决气门弹簧座的固定方式。
优选发动机之配气机构
进气 门座
进气门
上气 门弹 簧座
气门 油封
排气 门座
排气门
气门组组成及要求
➢组成: 气门、气门座、气门导管、气门弹簧, 有的进气门还设有气门旋转机构
➢要求: • 气门头部与气门座贴合严密 • 气门导管与气门杆导向良好 • 气门弹簧两端与气门杆的中心垂直 • 气门弹簧的弹力足够
气门
气门 锥面 气 门 顶 面
4气门
5气门
进排气充分,发动机
转矩和功率提高;
能明显增加进气量,
优 点
气门质量减轻,运动 惯性力减小,有利提高 转速;
比4气门还优越
3个进气门和2个排 气门,排气门比进气
火花塞布置在燃烧 门大
室中央,有利于燃烧
缺 发动机零件数量增 点 多,制造成本增加
结构非常复杂, 增 加了燃烧室表面积, 对燃烧不利
凸轮轴 上置
气门 顶置
直接 驱动
挺柱体
双凸轮轴 上置直接 驱动气门
5气门 配气机
构
4气门 配气机
构
配气机构工作过程
(1)气门
打开:曲轴
通过正时齿
轮驱动凸轮
轴旋转,凸
轮轴上的凸
起部分通过
挺柱、推杆、
调整螺钉,
推动摇臂摆
转,摇臂的
另一端便向
下推开气门,
同时气门弹 簧进一步压 缩。
(2)气门关闭:当凸轮的凸起部分的顶点转过挺柱以 后,在气门弹簧张力的作用下,气门开度逐渐减小, 直至最后关闭。
• 排气迟后角δ :从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曲轴 转过的角度.一般为100~300。
• 目的
• 1)利用缸内外的压力差继续排气:因活塞 到达上止点时,气缸内的压力仍高于大气 压,可利用缸内外的压力差继续排气。
发动机配气机构分析
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分析
• 发动机配齐机构根据凸轮轴的位置不同可以 分为三种类别:置式配气机 构。此次分析我我们选用了第一种形势的布 置结构。
首先我们绘制出这个机构的结构简图如下!
分析机构的自由度以及确定运动件。由上面分 析可以看到n=5 Pl=7 Ph=0 故自由度 F=3*5-2*7=1 进行高副低代。可以得到如下的结构,并进行 结构拆分如下,构件3为原动件。1、2、3为 二级机构、4为一级机构;
1
2
3
4
由上面的机构分析可以看出这个机构为二级 机构。 二、对该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首先根据凸轮轴的尺寸比例绘出机构位置图, 如下:
由于该过程是一变速运动,所以采用解析法 来分析其过程
E
D
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原理
摇臂驱动式 摆臂驱动式 直接驱动式
按每缸气 门数及其 排列方式
两气门式 多气门式
3气门 4气门
5气门
摇臂
气门顶置
摇臂
推杆
挺柱
挺柱
凸轮轴 下置
凸轮轴 中置
气门 顶置
摇臂 驱动
液力 挺柱
气门 顶置
摇臂 驱动
单上置凸轮 轴(SOHC)
摆臂 支座
凸轮轴上置
摆臂 驱气动
门 间 隙 调 整 块 气门 顶置
(3有) 气门导管结构
的 排 气
•过盈配合 •有的发动
导
机不设气
有
管
门导管
的
设
•卡环槽防
导
排
松落
管
渣
•排渣槽清
有
槽
除沉积物和
卡
积炭
环
槽
5.气门旋转机构
为了使气门头部温度均匀, 防止局部过热引起的变形和清除 气门座积炭,可设法使气门在工 作中相对气门座缓慢旋转。气门 缓慢旋转时在密封锥面上产生轻 微的摩擦力,有阻止沉积物形成 的自洁作用。
(2) 气门构造 气门由头部和杆部两部分组成 气门顶面
平顶
凹顶
凸顶
三种气门顶面的形状比较
平顶
凹顶
凸顶
特 点
结构简单、 制造方便、 受热面积小、 质量小;目 前应用最多
头部与杆部有较大 的过渡圆弧,可以 减小进气阻力;头 部弹性较大,能较 好适应气门座圈的
变形
头部刚度大, 排气阻力小; 但受热面积大, 质量大,加工
1.8L 16 38 38 8
帕萨特B5
16 38 38 8
GSi 2 桑塔纳2000
最新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分析
最新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分析
发动机气门式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
一、配气机构的功用
按照发动机的每一气缸所进行的工作循环和发火次序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各气缸的进、排气,使新鲜充量得以进入气缸,废气得以及时从气缸排出。
(另:介绍充气效率概念)
二、分类
1、按气门的布置型式:气门顶置式、气门侧置式
2、按凸轮轴的布置位置:凸轮轴上置式、中置式、下置式
3、按曲轴与凸轮轴的传动方式:齿轮传动式、链条传动式及齿形带传动式
4、按每缸气门数目:二气门式、四气门式等
配气相位与气门间隙
配气相位是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
通常用相对于上、下止点的曲轴转角的圆形图表来表示(配气相位图)
进排气凸轮之间的夹角:
υ=90°+(γ+β-α-δ)
气门间隙:气门间隙是指气门处于关闭位置,凸轮轴的凸起部分尚未与挺柱平面接触时,气门与摇臂或挺柱(侧置式气门)之间的间隙。
发动机气门组
气门组包括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座及气门弹簧等零件。
1、气门
气门头部
要求足够的强度、刚度、耐热耐磨能力。
材料采用合金钢(进气门)、耐热合金钢(排气门)
头部形状:平顶、喇叭形项、球面项等
气门锥角
气门杆
呈圆柱形,表面经热处理和抛光。
发动机气门传动组
气门传动组主要包括:凸轮轴、挺柱、推杆、摇臂、正时齿轮等零件
气门传动组的作用:使进、排气门能按配气相位规定的时刻开闭。
凸轮形状
凸轮的轮廓应保证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持续时间符合配气相位的要求,尽可能大的时面值。
发动机配气机构流程
发动机配气机构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一、发动机配气机构流程1. 进气门开启1.1 进气凸轮轴驱动进气凸轮,使进气门打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摇臂单元 Finger Follower
弹簧刚度升程一次方系数
弹簧相对阻尼
弹簧预紧力
弹簧并圈后阻尼类型的选择
弹簧并圈后阻尼
弹簧并圈后刚度
弹簧最大工作行程
接触损失的选择
阻尼类型选择
阻尼值
与推杆间隙
当量质量
元件运动方向
当量刚度
力一次方系数
力二次方系数
摩擦系数
摩擦力
摩擦速度依赖系数
定摇臂比
3.3 配气机构运动学动力学 TYCON 模型建立.............................................................15 3.4 凸轮型线评价及配气机构运动学分析....................................................................16
可变摇臂比
运动夹角
凸轮侧长
气门侧长
臂间夹角
凸轮侧/推杆运动力臂夹角 接触损失的选择
阻尼类型选择
阻尼值
与凸轮间隙
外部载荷
元件运动方向
当量质量
升程一次方系数
升程二次方系数
元件刚度
偏心率一次方系数
偏心率二次方系数
摩擦系数
摩擦力
摩擦速度依赖系数
杆 件 几 气门关闭的角度
何
凸轮接触圆心到支承点圆心的距
离
从动件半径
从动件运动向量 凸轮接触宽度 机油动力粘度 润滑油粘压比系数 从动件形式选择 凸轮的弹性模量 从动件的弹性模量 接触损失的选择 阻尼类型选择 阻尼值 单元间隙 质量 施加载荷 元件运动方向 摩擦系数 摩擦力 摩擦速度依赖系数 元件变刚度表 元件恒定刚度 接触损失的选择 阻尼类型选择 阻尼值 单元间隙 质量 元件刚度 气阀座摩擦系数 气门座及缸头恒定刚度 变形一次方系数 变形二次方系数 气门座及缸头阻尼值类型选择 气门座及缸头阻尼值 气阀面摩擦系数 气阀面摩擦力 气阀面摩擦速度依赖系数 元件运动方向 阀面载荷施加的选择 载荷数据 X 轴值的转化系数 载荷数据 Y 轴值的转化系数 载荷长度 载荷数据表 接触损失的选择 弹簧运动部分质量点数 弹簧有效圈部分质量 弹簧刚度
第 2 页 共 34 页
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
1 参数定义
发动机配气机构计算分析所需参数如表 1 所示。
单元名称
表 1.1 发动机配气机构计算参数表
参数
旋转激励单元
转速输入方式的选择 转速值 有无转速波动
基圆半径
型线数据与实际位置偏移角度
凸轮单元 凸轮轴承单元
带轮和链轮单元 配气相位单元
mm
mm
N.s/mm 或无 mm t mm
N N.s/mm
N/mm N/mm/mm N/mm/mm2 N/mm/mm N/mm/mm2
N.s/mm 或无 mm t mm mm mm3 mm mm
N N.s/mm N/mm N/mm/N N/mm/N2 mm mm mm t N
第 6 页 共 34 页
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
供油最小截面积
供油压力
机油密度
机油特性
机油动力粘度 机油粘压比系数
液体定常压缩模量
液体可变压缩模量数据表
mm2
t/mm3 N.s/mm2 mm2/N N/mm2
2 配气机构计算分析和优化流程框图
配气机构计算分析和优化过程包括凸轮型线设计、运动学评价及动力学分析等三个过程, 其总体流程如图 2.1 所示。
3.1 AVL-workspace-TYCON 软件介绍 ........................................................................9 3.1.1 简介 ..............................................................................................................9 3.1.2 AVL-Workspace Tycon 的应用 ....................................................................9 3.1.3 AVL-Workspace Tycon 主要菜单和主要模块介绍 .......................................9
单位
rpm 或者 rad
mm deg
N/mm N/mm N.s/mm N.s/mm N.s/mm2
mm
t t.mm2 t.mm2
N/mm2 N/mm2 mm2 mm
mm4 mm4 N N N.s/mm mm N/mm deg s mm
第 3 页 共 34 页
油膜润滑单元 气门杆单元
气门面单元
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
第 7 页 共 34 页
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
配气机构分析与优化
运动学分析 运动学模型建立 各模块参数设置 凸轮型线评价及配气机构运动学分析
动力学分析 动力学模型建立 各模块参数设置 配气机构动力学分析
气门 气门 气 阀 正加 气 凸 凸轮 平 气 凸
mm N.s/mm2 mm2/N N/mm2 N/mm2
N.s/mm 或无 mm t
N N.s/mm N/mm
N.s/mm 或无 mm t N/mm N/mm N/mm/mm N/mm/mm2 N.s/mm N N.s/mm
t N/mm 第 4 页 共 34 页
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
气门弹簧单元
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
液压元件 单元
液压挺柱第 一部分 HLAT
液压挺柱第 பைடு நூலகம்部分 HLAS
L-N 坐标系中支承点坐标位置 L-N 坐标系中支承压缩方向 气门升程方向 L-N 坐标系气门侧接触圆中心点 位置 接触损失的选择 阻尼类型选择 阻尼值 与凸轮间隙 质量 供油长度 外部载荷 摩擦系数 摩擦力 摩擦速度依赖系数 刚度列表 刚度常数 偏心率一次方系数 偏心率二次方系数 升程一次方系数 升程二次方系数 接触损失的选择 阻尼类型选择 阻尼值 与 HLAT 的间隙 柱塞质量 内径 外径 供油室初始体积 HLAS 与 HLAT 之间的间隙高度 HLAS 与 HLAT 之间的间隙长度 摩擦系数 摩擦力 摩擦速度依赖系数 柱塞结构刚度 力的一次方系数 力的二次方系数 球珠直径 座直径 球珠最大升降距离 球珠质量 球珠弹簧预紧力 流动阻力系数 供油线流动阻力系数
3.4.1 凸轮型线及配气机构运动学分析界面的进入 ................................................16 3.4.2 Cam Design 界面中数据的输入 ....................................................................17 3.4.3 凸轮型线评价及配气机构运动学分析 ..........................................................20 3.5 配气机构动力学分析 .............................................................................................21 3.5.1 动力学模型的文件和目录说明......................................................................21 3.5.2 仿真计算、参数设置和结果控制 ..................................................................22 3.5.3 动力学计算后处理........................................................................................24 3.6 配气机构改进和优化 .............................................................................................25 3.6.1 凸轮型线优化设计流程及界面.....................................................................26 3.6.2 缓冲段设计 .................................................................................................26 3.6.3 工作段设计 .................................................................................................29 3.6.4 新凸轮型线的分析.......................................................................................33 致谢 ...................................................................................................................................34
3.2 配气机构评价指标.................................................................................................12 3.2.1 运动学分析和评价.......................................................................................12 3.2.2 动力学分析和评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