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研究晚期食管癌应用多西他赛(DOC)与奥沙利铂(L-OHP)联合化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1)采用DOC+OXA化疗,对照组(n=41)采用DOC+顺铂(DDP)化疗,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为53.66%,与对照组的43.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MST)及中位进展时间(TTP)为(9.25±2.52)个月、(6.42±1.21)个月,对照组为(8.62±2.35)个月、(5.95±1.1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受益(镇痛减药量≥50%、KPS改善≥20分、体重增加≥7%)依次为41.46%、65.85%、24.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51%、43.90%、7.32%(P<0.05)。观察组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为39.02%、7.32%、29.27%、4.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17%、29.27%、78.05%、24.39%(P<0.05);观察组的神经系统毒性发生率为60.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63%(P<0.05)。结论:DOC联合L-OHP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能够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食管癌;晚期;奥沙利铂;顺铂;多西他赛;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多缺乏典型症状,超过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手术时机[1]。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是当前临床治疗不能手术及术后复发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以5-氟尿嘧啶(5-Fu)联合顺铂(DDP)化疗(DF)方案应用最多,但有效率较低[2]。近年来,随着多西他赛(DOC)的应用,DOC+DDP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率获得提高,但消化道损害、骨髓抑制及肝肾损害等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用受限。本研究采用DOC联合奥沙利铂(L-OHP)治疗晚期食管癌,获得良好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收集我院肿瘤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且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82例。
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症状、食管纤维内镜检查、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国际抗癌联盟(UICC)[3]中癌症分期Ⅲ~Ⅲ期;入院时Karnofsky(KPS)评分≥70分,且预计生存期>3个月;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情且同意,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系统严重基础疾病者,具有化疗禁忌症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观察组41例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45~75(58.43±5.23)岁;病理分型:29例鳞癌,10例腺癌,2例腺鳞癌,0例未分化癌;肿瘤分期:21例Ⅲ期,20例Ⅲ期;远处转移:29例淋巴结转移,12例肝转移,7例肺转移,2例骨转移。对照组41例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4~78(59.19±5.15)岁;病理分型:28例鳞癌,9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未分化癌;肿瘤分期:23例Ⅲ期,18例Ⅲ期;远处转移:27例淋巴结转移,14例肝转移,6例肺转移,3例骨转移。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予以DOC 75mg/m2静脉滴注1.5h,d1;L-OHP 130mg/m2静脉滴注3h,d1。对照组予以DOC 75mg/m2静脉滴注1.5h,d1;DDP 70~75 mg/m2静脉滴注,d1。两组在使用DOC 时分别于d-1、d1、d2早晚予以地塞米松片8mg口服。常规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监测,酌情应用止吐药物、升白药物等。21d为1个周期,连续化疗3~6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1.3.1 生存情况
随访18个月以上,统计中位生存时间(MST)与肿瘤进展时间(TTP)。
1.3.2 临床受益
(1)行为状态:采用KPS评分法评价行为活动状态,KPS提高≥20分且维持4周以上为改善。(2)疼痛情况:镇痛药物用量减少≥50%;(3)体重变化:体重较治疗前提高率≥7%[1]。
1.3.2 不良反应
按美国国立癌症中心(NCI)[4]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度标准评价不良反应,分为0~Ⅲ级。
1.4 疗效标准
按WHO实体瘤近期疗效标准[5]评价近期客观疗效,分为进展(PD)、稳定(SD)、部分缓解(PR)与完全缓解(CR)四级,计算客观总有效率=CR+PR。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生存情况经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CR PR SD PD 客观有效率(%) 观察组41 2 20 14 5 53.66
对照组41 1 17 16 7 43.90 χ20.781
P值0.377
2.2 两组生存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MST为3.6~22个月,平均(9.25±2.52)个月,TTP为3~12个月,平均(6.42±1.21)个月。对照组MST为3.1~21个月,平均(8.62±2.35)个月,TTP为3~10个月,平均(5.95±1.17)个月。两组的MST及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1、1.788,P=0.245、0.078>0.05)。
2.3 两组临床受益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受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KP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n(%)]
组别例数
镇痛减药量
≥50% KPS改善
≥20分
体重增加
≥7%
观察组41 17(41.46) 27(65.85) 10(24.39) 对照组41 8(19.51) 18(43.90) 3(7.32) χ2 4.661 3.989 4.479
P值0.031 0.046 0.034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且以Ⅰ~Ⅱ度为主,患者的耐受性较好。观察组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神经系统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不良反应类型
观察组(n=41) 对照组(n=41)
χ2P值Ⅰ~ⅡⅢ~Ⅳ发生率(%) Ⅰ~ⅡⅢ~Ⅳ发生率(%)
红细胞减少7 0 17.07 8 1 21.95 0.311
0.57
7 白细胞减少14 2 39.02 25 5 73.17 9.705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