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1)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和用途;2.了解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其对研究古代社会、古代语言等方面的重要意义;3.能够描述甲骨文的形状、读音、书写方法等基本知识;4.能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理解并分析甲骨文中所表示的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的制作和用途;2.甲骨文的基本知识;3.如何通过阅读甲骨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三、教学准备1.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2.相关的文献、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并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
2. 了解青铜器(20分钟)1.讲解青铜器的起源和制作技术;2.分组讨论青铜器的用途,并展示各组的思维导图;3.教师讲解并展示一些典型的青铜器。
3. 了解甲骨文(25分钟)1.讲解甲骨文的发现历程;2.大致介绍甲骨文的基本知识,包括书写方法、形状、读音等;3.展示一些甲骨文的图片,并让学生尝试解读其中的内容。
4. 分析甲骨文(35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段甲骨文,进行阅读和分析;2.学生就所分析的甲骨文进行汇报,让其他组进行点评;3.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甲骨文的翻译案例,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分析。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简要回顾,并向学生抛出一些补充性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比较生动、有趣的历史课,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在甲骨文分析环节,通过给学生分配不同的甲骨文,使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丰富了课堂氛围,加深了学生对生动而多元化的教材的记忆。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目录CONTENCT •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文化内涵•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特色•课程总结与展望01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地位青铜器代表了夏商周时期的高度文明,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骨文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制作工艺及历史意义;认识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历史地位及与汉字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物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01020304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展示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实物形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2青铜器的发展历程80%80%100%青铜器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时代。
夏朝晚期至商朝早期,青铜器制作技术逐渐成熟,出现大量礼器、乐器、兵器等。
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后逐渐传播至长江流域等地区。
起源时间早期发展地域分布商朝青铜器西周青铜器青铜器与社会制度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继承商朝传统,创新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如毛公鼎、大盂鼎等。
青铜器成为礼制的象征,反映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以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器型丰富,工艺精湛,如司母戊大方鼎等。
风格多样,地域特色鲜明,如吴越地区的铜剑、铜镜等。
春秋青铜器战国青铜器青铜器与社会变革工艺更加精湛,器型更加奇特,如曾侯乙编钟等。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内容包括商朝的青铜文明以及甲骨文的发现。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本课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两个概念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商朝的历史背景、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以及甲骨文的演变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商朝的历史背景,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商朝的青铜文明,认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掌握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甲骨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2.难点: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
2.图片展示法: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甲骨文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及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商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出现时期。
2.呈现(10分钟)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了我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古代文化遗产,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和特点,掌握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结构和特点,认识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和特点,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结构和特点。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种类、特点等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青铜器和甲骨文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图片展示:运用多媒体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内容。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图片:收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
4.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两种古代文化遗产。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和特点,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结构和特点。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附学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与影响。
【学习难点】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一:要求学生识记自学互研部分第1题的基础知识点。
第2题从当时青铜器的功能来分析。
第3题从延续的表现来总结。
方法指导二:第4题对比原始社会的生产状况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来分析。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文物大鉴赏的方式进行展示假设你是一名文物鉴赏专家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商周的青铜工艺;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短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观看“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思考:这些青铜器是何时制作的?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自主阅读课本P23~24内容完成第1~3题。
1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出现在什么时候?该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著名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商朝。
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青铜器有哪些功能?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变化?(1)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与军事。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象征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
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2)铸造技术——“混范铸造法”。
(3)工艺流程: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
(4)根据器物的大小制作不同的泥范再合范烧注铜液。
知识模块二、三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自主阅读课本P24~25内容完成第4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青铜器和甲骨文,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图片、文字资料等多种方式,直观地感受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掌握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美。
2.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
2.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
3.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授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现、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独特魅力,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认识相对较浅。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的更迭等基础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现、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现、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2.难点: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2.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
3.讨论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实例,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与青铜器和甲骨文相关的图片资料。
4.实物: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实物或模型。
5.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2.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甲骨文和青铜工艺甲骨文的简况介绍及文字的演变。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枣子特点又是什么呢?一、导入新课利用甲骨文导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
2.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
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是红铜与铅、锡的合金。
由青铜的合金铸造的器具,因颜色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器。
出现时期:原始社会末期用途:饮食、祭祀、军事。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乃至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_商_朝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立人像,反映商代巴蜀文化。
2. 甲骨文__商朝__时出现的刻在__龟甲__和_兽骨上的文字,记录和反映了_商_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是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价值。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认识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青铜器和甲骨文这类古代文化遗产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图片和文字中获取信息,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同时,学生可能对甲骨文的刻写技巧和应用感兴趣,可以在教学中适当拓展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价值,认识甲骨文的形态、刻写方法和应用场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认同,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价值,甲骨文的形态、刻写方法和应用场景。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形态和特点。
2.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相关知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话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模拟甲骨文的刻写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或模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3.准备甲骨文刻写工具(如小刀、毛笔等),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和甲骨文。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形态和特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寻找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像,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真实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与甲骨文难点:从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造字特定又是什么呢?(二)、讲授新课(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熔化后按照一定比例合成合铸而成的器具,颜色为青绿,故称“青铜”。
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用途:饮食,祭祀,军事2、我国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的阶段:(1)、出现:原始社会后期地点: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出现了铜器。
代表: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2)、发展——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礼器是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食器:乐器:兵器酒器生产工具繁荣丰富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内容包括夏商西周的青铜器文化以及甲骨文的产生和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我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独特魅力,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代表,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的青铜器文化,掌握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了解甲骨文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2.甲骨文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阐述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展示法: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讨论法:学生就青铜器和甲骨文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青铜器和甲骨文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内容。
3.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古代文化的瑰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价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讨论: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扮演了哪些角色?其制作工艺对后世有何影响?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青铜器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加深对青铜器文化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5 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设计
第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材分析本课在于使学生对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
首先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子目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重要的手工业——青铜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以及其他手工行业如陶瓷业、漆器制造业、玉器制造业及酿酒业的概况;第二个子目“甲骨文记事”中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和地位;最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这一子目明确了甲骨文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和甲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古中国的文明发达。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看一下这段视频介绍的是我国古代的哪种器物?视频:介绍司母戊鼎教师:你能说出它的名称吗?(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青铜时代,探究一下世界著名的青铜器身上所蕴含的灿烂文明,感受一下灿烂文明背后奴隶的悲惨生活。
展示课题:第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刚才咱们欣赏了司母戊鼎,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用来作什么用的?学生:它是用青铜做成的,祭祀用的。
教师:青铜是铜和其他金属的合金制品。
展示资料:《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教师:“金”可泛指所有金属,这段话中特指铜锡合金,即青铜,意思是用青铜冶炼不同种类的器物有六种配方。
六成铜一成锡混合,是造编钟大鼎这样的礼器的做法。
展示:鼎教师:青铜鼎一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
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即:古人认为祭祀和打仗是国家头等重要的事情,目前青铜器中最多最重要的也是宗庙中使用的器物,即礼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甲骨文书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 线条瘦劲挺拔,字形大小错落有致, 章法疏密得当,展现出古朴典雅的艺 术风格。
记录了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政治经 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信息,是研究 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的破译与传承
破译过程
自甲骨文发现以来,众多学者致力于其破译工作。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字形结构等方法, 逐渐解读出大量甲骨文单字和词组。
研究成果
目前已识别的甲骨文单字约1500个,能够解读部分卜辞和记事刻辞的内容。这些成果为 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传承与保护
为传承和弘扬甲骨文文化,国家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措施,如建立甲骨文数据库、举办甲 骨文书法展览、推动甲骨文进校园等。同时,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确保甲骨文的安全与完 整。
04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
青铜器与甲骨文都是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青铜器上的铭文往往使用甲骨文书 写,为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难点解析与答疑
要点一
青铜器铸造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 过制模、翻范、浇铸、修整等多个步 骤。其中,制模和翻范是铸造过程中 的关键环节,对于器物的造型和精度 有着重要影响。
青铜器的定义与分类
青铜器定义
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 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青铜器分类
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 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 具和度量衡器等。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萌芽期
距今4500-4000年龙山文 化时期,相当于尧舜禹传 说时代。古文献上纪载当 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
甲骨文作为古代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通过青铜器这一载体得以传承和发 扬,使得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青铜器上的铭文常常涉及到古代的政治制度 、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等方面,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1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CBA总冠军奖杯,是一尊极具中国文化精髓的奖杯——中国篮球至尊鼎。
鼎重约10千克,高45厘米,底座为边长22厘米的正方形,底座正面刻有“中国篮球至尊鼎”和“CBA联赛总冠军牟作云杯”字样。
这座奖杯是仿造青铜器小臣缶方鼎模型而造的。
CBA总冠军的奖杯为什么选用鼎的造型?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吗?古代的青铜礼器有哪些作用和用途呢?让我们进入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来一探究竟吧。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师:阅读教材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学生:我国在黄河流域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 000-4 000年的铜器,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图片展示教师:结合教材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教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学生:祭祀、酒具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入,介绍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由来和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青铜器的历史发展,包括青铜器的制作方法、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和青铜器的艺术特点等。
第三部分介绍了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包括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形式和内涵和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等。
第四部分介绍了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指出商代文化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和由来2. 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发展、种类和用途,掌握青铜器的艺术特点3. 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形式和内涵,掌握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4. 了解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掌握商代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 帮助学生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3. 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三、教学重点1. 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意义2. 青铜器的历史发展、种类和用途,青铜器的艺术特点3. 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形式和内涵,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四、教学难点1. 甲骨文的形式和内涵2. 商代文化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五、教学方法1. 活动导入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自己得到一些启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路径。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内涵和意义,更好地理解商代文化的特点。
4. 课堂互动法: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课件展示法、图表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A.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商代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并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吗?它们在商代有什么作用?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自己得到一些启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内容是商朝的青铜文明以及甲骨文的出现。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两个概念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理解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在商朝的地位,掌握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和史料实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明的灿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在商朝的地位;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价值。
2.难点:甲骨文的结构和书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2.展示法:教师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引导学生直观认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理解。
4.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模仿甲骨文书写。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实物或模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内容。
提问:“你们对这些物品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实物图片,详细讲解它们的种类、特点及历史价值。
同时,介绍甲骨文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它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理解。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2.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对于古代社会和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3.学习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2.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
3.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解读甲骨文。
2.如何理解青铜器对于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介绍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青铜器是指用青铜制作的器物,包括器具、武器、轨道车辆等多种类型。
自商代开始,青铜器逐渐成为表现势力、显示地位的重要象征。
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是以龟甲、兽骨等为材料,在上面刻画的文字。
甲骨文通常用于记录祭祀、商贸、祈福等事宜,因此是研究商代社会、商周年代文化的重要材料。
2.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
青铜器和甲骨文在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青铜器可以反映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而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文化的主要材料之一,也是考古工作的重要依据。
3.学习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制作青铜器需要经过模具制作、铸造、精加工等多个步骤,其中的技艺繁琐高超。
甲骨文的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甲骨材料,经过打磨、刻画,才能完成。
4.分组讨论古代社会中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作用。
在分组讨论中,让学生集思广益,一起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可以从社会经济、文化传承、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出发,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和影响。
课堂练习1.甲骨文常用于什么记录?A. 祭祀B. 婚姻C. 祈福D. 打仗2.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3.制作甲骨文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这个材料是什么?4.分组讨论:甲骨文和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课后作业1.思考,如何延续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并记录下自己的见闻和感悟。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的第5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认识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认识它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视频资料,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古代文化遗产。
提问:“你们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知识。
通过展示课件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1)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和甲骨文
难点:正确理解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观看“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思考:这些青铜器是何时制作的?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成就:
(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2)商周时期:
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②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3)代表:
①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②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③利簋
2、制作工艺高超:
(1)成分:铜、锡、铅;
(2)方法:泥范铸造法
知识模块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的含义: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发现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知识模块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商周青铜的高超工艺。
2.简述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及发现的意义。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C )
A.纺织业
B.制瓷业
C.青铜器制造业
D.造纸业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B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考古学家发掘了一批文物从上面的文字分析它是商代文物。
这些文字应该是( A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4.甲骨文当时主要是刻在( A )
A.龟甲和兽骨上
B.陶器和青铜器上
C.骨器和石器上
D.铁器和木片上
【课堂小结】
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文化成果是我国以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工艺水平之高和分布之广对于研究上古三代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代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经历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它反映出商代社会的一些基本史实,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我国最早的汉字。
二、【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难点:对青铜文明的理解、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影响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23-26,用笔划出关键词)
1、找出我国的青铜器最早出现的时期和主要用途?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和代表。
2、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它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3、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这是因为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哪些造字方法?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你是如何看待司母戊鼎的铸造的?
(提示:用途,象征……)
五、【当堂训练】
1.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上的文字称作()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汉
3.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A.编钟 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 D.司母戊鼎
4.文物反映一定时朗人类的社会活动。
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①司母戊鼎②人面鱼纹彩陶③兵马俑④汉、胡服佣
A.① B.② C.③ D.④
5.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商代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字母文字的起源
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6.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7.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肖强妈妈问肖强:“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其正确的回答应是()
A.甲骨文、隶书 B.甲骨文、金文
C.金文、篆书 D.金文、隶书
8.著名学者夏鼐说:“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代()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
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①司母戊鼎的铸成反映了商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②这个鼎是用于祭祀的,以如此重器施祭,可见商人对神明和祖先的敬畏程度之高。
③鼎标明了权力的大小和地位的高低。
例如: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等等
④鼎是国家王权的象征。
【当堂训练】
1、A
2、B
3、D
4、A
5、D
6、B
7、A
8、A
七年级上学期(人教部编版)历史同步训练: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选择题
1.具有“殷,青铜治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汉
2. 被誉为“中华第一鼎”的是指()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孟公鼎
D. 大盂铜
3.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了解历史离不开文字记载。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5.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
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图一司母戊鼎图二甲骨文图三殷墟宫殿复原图
A. 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B. 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 图三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
D. 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
6.下面关于甲骨文(见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晚期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7.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A. 甲骨文
B. 小篆
C. 隶书
D. 楷书
8.以下关于甲骨文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②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③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④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9. 河南安阳被称为文字之都是因为文字之根在安阳,文字的流变也可以在安阳找到印记。
一件件遗存都闪耀着文字的光芒,追溯历史的轨迹,应首先参照()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0.看下图,请回答:
(1)下图中文物的名称是什么?它制造于哪一朝代?
(2)它反映了当时什么手工业的繁荣?
(3)它在我国青铜器史上有什么地位?
(4)上图是我国古代的文字,它的名称叫什么?这种文字的出土有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