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三人类文明的引擎6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人民版必修3
![最新《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人民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974f802d04a1b0717ed5dd72.png)
2021/2/16
19
西门子是德国的发明家、科学家和工业家。他曾 建立德国第一个电报系统。铺设了多佛至加来的 第一条海底电报电缆,建立了第一个电力公共交 通系统,他还与弟弟提出平炉炼钢法。同时西门子 又是一位工业家,他创立了西门子公司。
2021/2/16
20
爱迪生和电灯
2021/2/16
21
2021/2/16
2021/2/16
11
(三)“科”“技”结合的 典范
❖1.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2.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3.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4.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5.化学工业的建立
2021/2/16
12
1.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蒸1汽)机原的因发:明和应用。
❖(2)发明:
①富尔顿(美):“克莱蒙特号”汽船 ②史蒂芬孙(英):火车。
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随后其他部门也纷纷采用机
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动力史的一场革命,
标志人类生产和生活进入到“蒸汽时代”。
19世纪下半叶,随着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
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动力机器的革
命和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
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
2021/2/16
13
这是美国“克莱蒙号”汽 船,是由美国人 富尔敦制造的第一艘汽船。航行时蒸汽机推动船 两侧的明轮,所以这种船就被称为轮船。1807年 ,这艘汽船在内河试航成功,揭开了水上交通运 输工具的新篇章。
2021/2/16
14
2021/2/16
15
2.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1)过程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七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共16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七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eab5d2fab069dc502201a9.png)
一、挑战一应战的循环:工业文明的生长
电力的广泛使用
国家及人物 德国 西门子 美国 爱迪生
主要成就 发电机
电灯电影
内燃机的创制和 使用 新通讯手段的发 明
化学工业
传统工业
德国 卡尔·本茨
汽车
美国 莱特兄弟
飞机
美国 贝尔
电话
意大利 马可尼
无线电报
瑞典人 诺贝尔
炸药
塑料,化肥,纤维 等
炼钢技术改进
一、挑战一应战的循环:工业文明的生长 材料五:
人
环境污染 能源危机 大规模杀伤性 武器 价值感缺失 ……
三 、挑 战一应 战的反思:工业文明带给了我们什么
挑战
动力
人 科学 技术
人 类 工业文明 文
动力
明
应战
教学立意:人们的挑战与应战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动力 。
为了选择做灯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共对1600种不 同的材料进行试验,仅植物类的炭化试验就达6000 多次。他的试验笔记簿多达200多本,共计40000余 页,先后经过3年的时间。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 小时。甚至在1871年圣诞节他结婚的那一天,竟因 工作忘记了新娘子,让妻子在洞房中空等了一夜。 最后发明了白热电灯——竹丝电灯。直到1908年发 明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爱迪生在科学研究的道 路上,步履坚实,用心维艰,的确花费了巨大的体 力与心力。爱迪生被视为当代最多发明物的人,拥 有1093项专利在他名下。
一、挑战一应战的循环:工业文明的生长 蒸汽机发明大事年表
学 生 打 架 1000字 检 讨书 学 生 打 架 是 一件很 严重的 事,下面 是fwdq挑 选较 好的范 文,供大 家参考 阅读。
一 、 尊 敬 的 老师: 你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 (共26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 (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d60e35bcd126fff7050b75.png)
推进新课
合 电力为什么能取代蒸汽动力成为新能源?和蒸汽动 作 探 力相比,电力的优越之处在哪里? 究
推进新课
教 善和改进;(2)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 师 解 电力的优势在于方便、便宜、能量大。因此电力能很 读 快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电力取代蒸汽动力的原因主要有:(1)发电机的完
推进新课
电力能源的开发:
发明 发明者 特点/功能 意义/作用
自 主 学 习
电磁感应 英国法拉第
电动机 发电机 电动机 发电站 俄国雅可比 德国西门子
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第一台实用电动机 制成发电机
广泛应用后,
使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
比利时格拉姆 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美国爱迪生 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 网络
当堂达标
3.人类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多种动力,以下动力出现的先后 顺序是( C ) ①人力 ②蒸汽动力 ③畜力 ④电力
发展到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在多国进行。
课堂小结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经不再是什么梦想, 本 课 “走路不用腿”也早已成为了现实。科技就是在梦想与 小 结 现实的不断交替中推动着人类历史进步的。
当堂达标
1.“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
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A ) A.蒸汽机
工业化进程形成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成为工业国家;
蒸汽动力应用于交通运输业,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日 益成为一个整体。
推进新课
“科”“技”综合的典范
推进新课
电气革命的背景: 自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家就对电进行了研究; 主 学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为发 习 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优质教学课件(共36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优质教学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f865236f12d2af90242e6b4.png)
(1)经济:社会生产力大幅资产阶级的统治 民主化
(3)世界联系: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 整体化
整体;西方文明引领人类文明,以征服者的姿态促进亚非
拉地区的近代化
(政治文明亚)非拉近代化
(4)社会生活:城市化兴起与发展,人们生活更加丰富
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
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77%。 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为城市居民提供
更加方便的出行服务,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还走
进了千家万户,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
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
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新动 新动力产 积极影响 消极后
力成 生的条件
果
果
第一次工 业革命
第二次工 业革命
用图示法归纳“蒸汽时代”
用图示法归纳“电气时代”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工具的改进,由于交通运输的及其 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融进文明了。它迫 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 的生活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 《共产党宣言》
世界联系: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西方文明引领人
类文明,以征服者的姿态促进亚非拉地区的近代化
③你认为蒸汽机的发明会对生产带来哪些影响?
人在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蒸汽时代
2. 为什么要改进蒸汽机?
纽可门蒸汽机热效率低,只能 用于矿山排水,不能满足新的 要求。
人在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蒸汽时代
3. 如何改进蒸汽机?
……不只是注意自己的脚下。
瓦特是如何改进的? 时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共3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600b2e4f705cc17552709e9.png)
结实,但粗糙
3.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水力“骡机”
纱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4.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使织布效率提高了40倍
4
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一)主要发明:
1.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人力“珍妮机” 2.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3.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水力“骡机” 4.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13
三、“科”“技”结合的典范
(一)时间: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二)概况:
1.电气技术的应用:
(1)理论前提: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原理
电动机:雅可比、格拉姆
(2)技术突破:
发电机:西门子
发电站、电灯:爱迪生
2.内燃机的发明应用: (立体交通的诞生)
内燃机:卡尔·本茨、戴姆勒 柴油机:狄塞尔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蒸汽和电的革命
蒸汽机
发电机
授课人:罗源一中
陈新生
1
引擎: engine ——虽然引擎只是整个发动机的一个部分, 但却是整个发动机的核心部分,因此有人把引擎称为发动 机也不为过。这里代指蒸汽机、发动机、内燃机等
——从“人”的角度探寻两次工业革命中科技 进步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4)使人
类进入了 “蒸机” (二)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1.原因: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⑴1803年(美)富尔顿制成汽船
2.发明:
⑵1814年(英)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1
⑴1803年(美)富尔顿制成汽船
⑵1814年(英)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2
1782
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 使蒸汽机运动形式变成旋转运 动,万能的原动机问世。
3.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水力“骡机”
纱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4.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使织布效率提高了40倍
4
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一)主要发明:
1.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人力“珍妮机” 2.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3.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水力“骡机” 4.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13
三、“科”“技”结合的典范
(一)时间: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二)概况:
1.电气技术的应用:
(1)理论前提: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原理
电动机:雅可比、格拉姆
(2)技术突破:
发电机:西门子
发电站、电灯:爱迪生
2.内燃机的发明应用: (立体交通的诞生)
内燃机:卡尔·本茨、戴姆勒 柴油机:狄塞尔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蒸汽和电的革命
蒸汽机
发电机
授课人:罗源一中
陈新生
1
引擎: engine ——虽然引擎只是整个发动机的一个部分, 但却是整个发动机的核心部分,因此有人把引擎称为发动 机也不为过。这里代指蒸汽机、发动机、内燃机等
——从“人”的角度探寻两次工业革命中科技 进步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4)使人
类进入了 “蒸机” (二)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1.原因: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⑴1803年(美)富尔顿制成汽船
2.发明:
⑵1814年(英)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1
⑴1803年(美)富尔顿制成汽船
⑵1814年(英)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2
1782
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 使蒸汽机运动形式变成旋转运 动,万能的原动机问世。
【历史】三 人类文明的引擎(人民版必修3) 课件
![【历史】三 人类文明的引擎(人民版必修3)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5cec04bb68a98271fefaaa.png)
归纳总结
三、两次科技革命的历史作用 1.积极 (1)经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政治: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3)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世界日益 成为一个整体 (4)社会生活: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消极 带来殖民侵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人际关系冷漠等 社会问题 结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人类文明的引擎
3.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1)发明 ①18世纪80年代前期,(德)卡尔·本茨、戴姆勒各自
制成汽油内燃机。
②1887年,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 (2)影响 ①推动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 ②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4.化学工业的建立 ⑴无机化学工业 ⑵有机化学工业 ⑶1887年(瑞)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
2.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 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B )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C.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3.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
D.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蒸汽机的出现和传统结构的改进,使生产部门对车床需 求的数量和种类激增,手工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需要。
a、1794年(英)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带
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 b、19世纪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蒸汽机车 史蒂芬孙
汽船 富尔顿
1867年巴黎世博会展出的蒸汽机农业机械
陈列在英国伦敦科学博物 馆内的瓦特制成的第一台蒸汽 机,其中许多主体部件都是用 木头制造的。
这是19世纪英国一个欣欣向 荣的新兴工业城市,它曾经是宁 静的农村,但蒸汽机和工厂的出 现,使它变得浓烟蔽日,臭水横 流。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ppt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60660b90c69ec3d5bb75e9.png)
福特和他设计的四轮汽车
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不仅推动了机械工业 的发展,也必然带来石油化工产业的产生。
3、诺贝尔与炸药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 尚未真正结合,许多技术上的发明都是 一些很少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依据实践 的经验而取得的成果。例如,珍妮纺纱 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 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敦是个 纺纱工兼织工;只有发明蒸汽机的瓦特 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但在第二次工业 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 受到科学新技术的影响。自然科学特别 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 展,开始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世界近代史》)
“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 是法国的四倍。它生产的生铁占世 界经济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 以上,英国居民平均使用生铁的数 量是工业化程度仅次于英国的国家 的两倍,是美国的三倍,法国的四 倍以上。英国的资本投资从世界各 地带回2亿——3亿的红利和汇票。”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直到1870年以后,英国才面临 外国工业的竞争。即使在这之后, 在纺织品和机床方面,英国实际 上仍居于垄断地位。伦敦变成世 界的交易所和金融中心。其他国 家进步的人们都把英国当作自己 的榜样。”(《现代世界史》)
极大推动英国的发展, 使其领先世界
“由于采用新机器而失掉工作的 手工织工和纺纱工,要么陷入工 业革命中最低层的悲惨境地,要 么离开工厂去寻找新的工作。当 时,工厂按照非熟练工人的标准, 给他们支付适当的工资。而这些 工资标准是很低的,低到不能养 活其妻儿的程度。”(《现代世 界史》)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 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 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 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共35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f8af60a1c7aa00b42acb32.png)
用煤作燃料的蒸汽机是否能完全满足工 业发展的需要呢?它有没有弊端?
体积过于庞大,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资 源浪费等。
电力为什么能够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工业发 展主要动力呢?电力比蒸汽动力好在哪里?
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 电力的优势(方便、便宜、能量大)。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复习巩固)
1.前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的确立 条件: (1)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政治环境良好 (2)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科技基础 (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明
家 If you wish to succeed ,you should use persistence
爱 as your good friend, experience as your reference,
迪 生
prudence as your brother and hope as your sentry.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19世纪80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 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
化学工业的建立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复习巩固)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推动了钢铁、汽车、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农业的变革。
②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③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殖民扩张,
——《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
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 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 格拉斯哥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 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 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77%。
《人类文明的引擎》教学PPT课件【高中历史必修3(人民版)】
![《人类文明的引擎》教学PPT课件【高中历史必修3(人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7db5596137ee06eef91814.png)
(二)棉纺织技术的创新: 1.历程: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人力“珍妮机”; 1771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1779年克隆普顿发 明“骡机”; 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并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 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水力纺纱机
新课学习
(三)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 1.原因: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新课学习
(四)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 1.原因: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2.历程:1803年(美)富尔顿制成汽船; 1814年(英)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新课学习
(五)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1.原因:蒸汽机的出现和传动结构的改进 ,使生产部门对车床需求的数量和种类激 增,手工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需要。 2.历程:1794年(英)莫兹利发明移动刀 架,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 的车床;19世纪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3.意见!
新课学习
卡尔·本茨和他发明的世界上 第一辆三轮汽车
1887年狄塞尔发 明柴油内燃机
新课学习
(三)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1.发明: 18世纪80年代前期,(德)卡尔·本茨、戴姆勒各自制成汽油内燃机; 1887年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
2.影响: 推动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 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新课学习
(四)化学工业的建立: 无机化学工业;有机化学 工业;1887年(瑞)诺贝 尔发明无烟炸药。
新课学习
三、两次科技革命的历史作用 1.积极: 经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政治—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社会生活—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消极:带来殖民侵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人际关系冷漠等社会问题
2.意义: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并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 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水力纺纱机
新课学习
(三)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 1.原因: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新课学习
(四)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 1.原因: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2.历程:1803年(美)富尔顿制成汽船; 1814年(英)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新课学习
(五)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1.原因:蒸汽机的出现和传动结构的改进 ,使生产部门对车床需求的数量和种类激 增,手工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需要。 2.历程:1794年(英)莫兹利发明移动刀 架,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 的车床;19世纪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3.意见!
新课学习
卡尔·本茨和他发明的世界上 第一辆三轮汽车
1887年狄塞尔发 明柴油内燃机
新课学习
(三)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1.发明: 18世纪80年代前期,(德)卡尔·本茨、戴姆勒各自制成汽油内燃机; 1887年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
2.影响: 推动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 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新课学习
(四)化学工业的建立: 无机化学工业;有机化学 工业;1887年(瑞)诺贝 尔发明无烟炸药。
新课学习
三、两次科技革命的历史作用 1.积极: 经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政治—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社会生活—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消极:带来殖民侵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人际关系冷漠等社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三人类 文明的引擎6
课标内容: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
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 作用。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二)“电气时代”的到来 (三)科技进步的历史作用
万能蒸汽机的发明 (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需要高效新动力
的支撑与推动
(2)意义:A、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
分的主要依据是( D )
A.机械特色不同
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2.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 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B )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C.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爱迪生与电的应用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来医生。 医生说:“你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做手术”。那时 候只有油灯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一不小心就会开错刀。 爱迪生突然想起一个好办法,他把家里所有的油灯全都端了出 来,再把一面镜子放在油灯的后面,让医生顺利的做完了手术。 医生说:“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聪明救了你的妈妈。”爱迪 生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要制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爱迪生12岁
这里,我们不妨追溯一下他小时候的 两个故事。在他幼年时期,有一回他看到 母鸡孵卵生出小鸡,很觉奇妙,但并不满 足。事后,他也悄悄攒些鸡蛋放在仓库里, 自己伏在上面,亲自试一试能否生出小鸡 来,弄得全家人好一阵子找不到他。七岁 上学后,他强烈的求知欲和钻研问题的习 惯就更加明显了。他对他所接触的东西, 总是无休止地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 要求老师解答清楚。对此,老师很觉头痛。 有一回上算术课时,老师教同学们说二加 二等于四,爱迪生一定要让老师讲明白, 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尽管老师给他作了 一般的解释,但并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于 是,老师就说他“愚笨”。爱迪生不满足 自己已经学得的知识,而时时刻刻用自己 天真幼稚的心灵探索着大自然的秘密。然 而,他的老师未能理解他。可是几十年后, 爱迪生却成为享有盛名的发明家了。
“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 事情。”
爱迪生的发明:
电灯 电报 电话 电车 电梯 留声机 蓄电池 打字机 甚至与电力无关的橡皮、水泥
爱迪生不仅在科学领域里发明了大量东西,
还善于机智地回答记者们提出的各种古怪的问 题。一次,有个记者问他是否应该给一座正在 修建的大教堂装个避雷针。他毫不犹豫地答道: “当然。因为上帝往往是粗心大意的嘛!”记 者又问他是怎样想象上帝的,爱迪生说:“先 生,没有质量,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东西是 无法想象的!”
B、最终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 C、推动了火车、轮船等新交通工具的 出现,加强了各地的交流和联系。
概括: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 “蒸汽时代”
蒸汽机车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克莱蒙号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 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克莱蒙号”试航成功
(三)科技进步的历史作用
积极
经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政治: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整个
世界联成一个整体 社会生活: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消极:带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
1.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
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
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 终年84岁,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 哀悼。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 灭了,为了纪念这位为人们点燃了二十世纪的 灯火的伟大发明家!
思考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 哪些特点?
(1)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 (2)超出一国范围,许多国家几乎同时开始 (3)许多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二)“电气时代”的到来
电力的广 泛运用
理论前提: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电动机:雅可比、格拉姆
技术突破 发电机:西门子
爱迪生:电灯、发电站
内燃机:卡尔·本茨、戴姆勒
内燃机的 发明应用
柴油机:狄塞尔 影响 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飞机)
加速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化学工业的建立: 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
பைடு நூலகம்
3.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
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
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
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
的最大贡献是( D )
A.研制成了发电机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力织布机
D.改良了蒸汽机
4.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投 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 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 ) A.二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C.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爆发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为了选择做灯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共对 1600种不同的材料进行试验,仅植物类的 炭化试验就达6000多次。他的试验笔记簿 多达200多本,共计40000余页,先后经过 3年的时间。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 甚至在1871年圣诞节他结婚的那一天,竟 因工作忘记了新娘子,让妻子玛丽小姐在洞 房中空等了一夜。最后发明了白热电灯—— 竹丝电灯。直到1908年发明用钨做灯丝后 才代替它。爱迪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步 履坚实,用心维艰,的确花费了巨大的体力 与心力。爱迪生被视为当代最多发明物的人 ,拥有1093项专利在他名下。
课标内容: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
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 作用。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二)“电气时代”的到来 (三)科技进步的历史作用
万能蒸汽机的发明 (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需要高效新动力
的支撑与推动
(2)意义:A、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
分的主要依据是( D )
A.机械特色不同
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2.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 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B )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C.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爱迪生与电的应用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来医生。 医生说:“你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做手术”。那时 候只有油灯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一不小心就会开错刀。 爱迪生突然想起一个好办法,他把家里所有的油灯全都端了出 来,再把一面镜子放在油灯的后面,让医生顺利的做完了手术。 医生说:“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聪明救了你的妈妈。”爱迪 生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要制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爱迪生12岁
这里,我们不妨追溯一下他小时候的 两个故事。在他幼年时期,有一回他看到 母鸡孵卵生出小鸡,很觉奇妙,但并不满 足。事后,他也悄悄攒些鸡蛋放在仓库里, 自己伏在上面,亲自试一试能否生出小鸡 来,弄得全家人好一阵子找不到他。七岁 上学后,他强烈的求知欲和钻研问题的习 惯就更加明显了。他对他所接触的东西, 总是无休止地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 要求老师解答清楚。对此,老师很觉头痛。 有一回上算术课时,老师教同学们说二加 二等于四,爱迪生一定要让老师讲明白, 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尽管老师给他作了 一般的解释,但并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于 是,老师就说他“愚笨”。爱迪生不满足 自己已经学得的知识,而时时刻刻用自己 天真幼稚的心灵探索着大自然的秘密。然 而,他的老师未能理解他。可是几十年后, 爱迪生却成为享有盛名的发明家了。
“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 事情。”
爱迪生的发明:
电灯 电报 电话 电车 电梯 留声机 蓄电池 打字机 甚至与电力无关的橡皮、水泥
爱迪生不仅在科学领域里发明了大量东西,
还善于机智地回答记者们提出的各种古怪的问 题。一次,有个记者问他是否应该给一座正在 修建的大教堂装个避雷针。他毫不犹豫地答道: “当然。因为上帝往往是粗心大意的嘛!”记 者又问他是怎样想象上帝的,爱迪生说:“先 生,没有质量,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东西是 无法想象的!”
B、最终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 C、推动了火车、轮船等新交通工具的 出现,加强了各地的交流和联系。
概括: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 “蒸汽时代”
蒸汽机车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克莱蒙号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 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克莱蒙号”试航成功
(三)科技进步的历史作用
积极
经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政治: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整个
世界联成一个整体 社会生活: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消极:带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
1.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
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
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 终年84岁,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 哀悼。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 灭了,为了纪念这位为人们点燃了二十世纪的 灯火的伟大发明家!
思考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 哪些特点?
(1)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 (2)超出一国范围,许多国家几乎同时开始 (3)许多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二)“电气时代”的到来
电力的广 泛运用
理论前提: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电动机:雅可比、格拉姆
技术突破 发电机:西门子
爱迪生:电灯、发电站
内燃机:卡尔·本茨、戴姆勒
内燃机的 发明应用
柴油机:狄塞尔 影响 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飞机)
加速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化学工业的建立: 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
பைடு நூலகம்
3.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
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
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
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
的最大贡献是( D )
A.研制成了发电机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力织布机
D.改良了蒸汽机
4.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投 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 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 ) A.二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C.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爆发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为了选择做灯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共对 1600种不同的材料进行试验,仅植物类的 炭化试验就达6000多次。他的试验笔记簿 多达200多本,共计40000余页,先后经过 3年的时间。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 甚至在1871年圣诞节他结婚的那一天,竟 因工作忘记了新娘子,让妻子玛丽小姐在洞 房中空等了一夜。最后发明了白热电灯—— 竹丝电灯。直到1908年发明用钨做灯丝后 才代替它。爱迪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步 履坚实,用心维艰,的确花费了巨大的体力 与心力。爱迪生被视为当代最多发明物的人 ,拥有1093项专利在他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