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标准版)
普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普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157185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e.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普采工作面安全生产,防止顶板事故发生,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所有普采工作面的顶板管理。
第三条普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顶板安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普采工作面顶板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普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
第五条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一)组长:矿长或其授权的副矿长。
(二)副组长:安全副矿长。
(三)成员:生产技术部、通风安全部、机电维修部、采煤队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一)生产技术部:负责普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制定顶板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顶板管理培训和考核。
(二)通风安全部:负责普采工作面顶板安全检查,监督顶板管理制度的执行,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参与顶板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三)机电维修部:负责普采工作面顶板支护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完好。
(四)采煤队:负责普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具体实施,执行顶板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顶板安全。
第三章顶板管理制度第七条顶板管理计划(一)普采工作面顶板管理计划应包括顶板类型、支护方案、监测监控措施、应急处理预案等内容。
(二)计划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经领导小组审批后执行。
第八条顶板监测监控(一)普采工作面应建立完善的顶板监测监控体系,包括顶板位移监测、围岩应力监测、工作面顶板状况巡查等。
(二)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九条顶板支护(一)普采工作面应根据顶板类型和围岩条件,选用合适的支护方式,确保支护强度和稳定性。
(二)支护材料应合格、完好,不得使用过期、损坏的支护材料。
(三)支护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第十条顶板检查与验收(一)普采工作面顶板检查应定期进行,检查内容包括顶板状况、支护情况、监测数据等。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bd0115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5.png)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及公司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矿井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矿井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矿井顶板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矿长担任,副组长由总工程师、安全矿长担任,成员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
领导小组负责矿井顶板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矿井顶板管理领导小组下设顶板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矿井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矿井顶板管理日常工作。
第六条矿井各采煤工作面应设立顶板管理员,负责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的实施。
第七条矿井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矿井顶板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第三章顶板管理第八条矿井在开拓、准备、回采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顶板管理设计要求进行。
第九条矿井顶板管理应根据地质条件、煤层厚度、倾角、顶板岩性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顶板管理措施。
第十条矿井顶板管理应定期进行地质预测预报,对顶板岩性、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为顶板管理提供依据。
第十一条矿井顶板管理应加强支护工作,选用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支护方式,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
第十二条矿井顶板管理应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发现顶板隐患及时处理,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第十三条矿井顶板管理应加强顶板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矿井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第四章安全生产保障第十四条矿井顶板管理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职责,确保顶板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第十五条矿井顶板管理应加强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确保作业人员能够正确处理顶板事故。
第十六条矿井顶板管理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顶板管理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
矿井顶板安全管理制度(3篇)
![矿井顶板安全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cab49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e.png)
矿井顶板安全管理制度1、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编制工作面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的作业规程必须报矿有关科室和矿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执行。
2、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回柱放顶或充填,控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工作面禁止采掘作业。
用垮落法控制顶板,回柱后顶板不垮落、悬顶超过作业规程的规定时,必须停止采掘作业,采取人工强制放顶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
3、采煤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严禁在控顶区内提前摘柱。
采煤工作面遇到顶底板松软或破碎、过断层、过老空、过煤柱或冒顶区以及托伪顶开采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4、加强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
要求严格执行敲帮问顶、一炮三检,用好前探梁和防倒器、支架连锁。
对掘进巷道贯通要把好七关,作好防止透水、防有害气体超限、防通风系统混乱、防止放炮崩透着火、防崩坏设备、防贯通伤人、防止冒顶等工作。
当两个掘进工作面相距____米时,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实行单工作面掘进。
4、用垮落法控制顶板时,回柱放顶的方法和安全措施,放顶与爆破、机械落煤等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放顶区内支架、木柱、木垛的回收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5、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
工作面严禁使用折损的坑木、损坏的金属顶梁、失效的摩擦式金属支柱和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入井前必须逐根进行压力试验。
6、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及收尾,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放顶人员必须站在支架完整,无崩绳、崩柱、甩沟、断绳抽人等危险的安全地点工作。
回柱放顶前,必须对放顶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好退路。
回柱放顶时,必须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观察顶板。
7、采用分层垮落法开采时,必须向采空区注水或注浆。
注水或注浆的具体要求,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8、采掘工作面必须坚持顶板动态监测和顶板离层监测,并且有组织、领导、分析柳,构。
9、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前探梁。
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40f210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c.png)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一、概述为规范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确保安全、高效地进行矿山开采作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矿山工作面顶板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环节,包括地质勘探、顶板支护、检查与监测等内容。
三、责任分工1. 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2. 技术部门:负责制定顶板管理方案,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3. 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工作面顶板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四、顶板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顶板管理工作必须以保障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
2. 预防为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前预防顶板灾害发生。
3. 依法合规: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保证工作面顶板管理合法合规。
五、顶板管理措施1. 地质勘查:在采煤进度、采煤方法和支护体系设计方面,可根据地质勘查结果适时调整。
2. 顶板支护:在顶板支护材料、工艺和方法上,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作面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支护方案。
3. 检查监测:定期巡查、监测工作面顶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检查情况。
4. 应急预案:制定工作面顶板突发灾害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措施和责任人员等内容。
六、顶板管理操作流程1. 制定顶板管理方案:根据地质条件和工作面情况,制定适合的顶板管理方案。
2. 实施顶板支护:按照支护方案要求,采取相应支护措施。
3. 定期检查:定期对工作面顶板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应急处置:一旦发生顶板灾害,按照应急预案实施相应措施。
七、顶板管理效果评估1. 顶板管理效果评估:定期对工作面顶板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并改进管理工作。
2. 安全生产评估:结合顶板管理情况,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八、顶板管理培训1. 顶板管理培训:定期组织工作面人员进行顶板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顶板管理水平。
2. 紧急培训:对新进员工和临时工人进行紧急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部门负责解释并落实。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模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0da01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0.png)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煤矿工作面顶板管理,保障矿工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工作面顶板是指采煤工作面顶部的岩层,包括煤层、顶板岩层和下伏岩层。
工作面顶板管理是指对工作面顶板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第三条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总要求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防范”,确保工作面顶板的稳定和安全。
第二章工作面顶板管理责任第四条本矿的矿长/矿业公司负责人是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工作面顶板管理负主要责任。
他必须确保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的落实。
第五条本矿的生产部门负责人是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具体责任人,对工作面顶板管理负直接责任。
他必须组织实施工作面顶板的检测、维护和治理,及时报告工作面顶板的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六条本矿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执行情况,并向上级报告。
第三章工作面顶板管理流程第七条工作面顶板管理主要包括顶板检测、顶板维护和顶板治理三个方面。
第八条工作面顶板的检测应根据矿山规模和生产情况,制定合理的检测计划。
检测的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
第九条工作面顶板的维护包括支护措施的完善和巡视巡检工作的落实。
支护措施的完善应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支护手段,确保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
巡视巡检工作应每日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记录。
第十条工作面顶板的治理是指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置,包括加固、补强等措施。
治理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第四章工作面顶板管理安全措施第十一条工作面顶板管理应增强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措施。
第十二条工作面顶板检测时应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检测人员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十三条工作面顶板巡视巡检时,巡检人员应注意安全,遇有危险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巡检人员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232e7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f.png)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范文1.引言煤矿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顶板事故经常发生。
为了确保煤矿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稳定,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正常生产,制定本顶板管理制度。
2.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提高矿工顶板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工作面顶板的稳定。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所有环节。
3.术语定义3.1 顶板管理:指煤矿采掘工作面上对顶板进行监测、评估和管理的一系列工作。
3.2 顶板管理人员:指负责工作面顶板管理的专业人员。
3.3 顶板监测:指对工作面顶板进行实时和定期的监测,发现顶板变形和异常情况。
3.4 顶板评估:指对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确定顶板的安全工作范围。
3.5 顶板支护:指采取各种支护措施来确保工作面顶板的稳定。
4.顶板管理岗位职责4.1 顶板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顶板管理计划。
4.2 顶板管理人员负责指导工作面矿工进行顶板管理工作。
4.3 顶板管理人员负责记录和报告顶板管理情况。
4.4 顶板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修订顶板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5.顶板管理流程5.1 顶板监测5.1.1 安装顶板监测设备,如测距仪、变形仪等。
5.1.2 定期进行顶板监测,记录和报告监测数据。
5.1.3 发现顶板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5.1.4 对于无法修复的严重顶板变形情况,要立即停止工作,并报告相关部门。
5.2 顶板评估5.2.1 对顶板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5.2.2 根据顶板评估结果,确定顶板的安全工作范围。
5.2.3 将顶板评估结果及时通知工作面矿工,确保他们明确顶板的安全工作范围。
5.3 顶板支护5.3.1 根据顶板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顶板支护措施。
5.3.2 定期检查和维修工作面的顶板支护设施,确保其有效性。
5.3.3 发现顶板支护设施存在问题时,及时修复或更换。
6.顶板管理人员的要求6.1 顶板管理人员应熟悉煤矿顶板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3篇)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5989e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f.png)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依据《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及公司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拆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二、职能界定1、技术部负责巷道支护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的预测预报、顶板岩性分析工作。
结合我矿实际,指导施工单位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执行中的支护问题。
2、安全监察部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和责任认定。
3、施工单位负责施工范围内的顶板巡查、管理工作。
三、一般规定1、技术部在巷道支护设计时可采用工程类比法。
首先根据相邻巷道的情况、巷道的断面以及服务时间等进行初步设计,然后根据初步设计进行施工。
在施工中观测巷道的变形情况、进行巷道的围岩稳定性分类、探测巷道顶板的分层情况等,根据观测情况对初步设计及时进行修改。
2、加强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区域的顶板监测和管理。
施工单位要及时制定预防顶板事故方案及相关措施,安全监察部负责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3、安全监察部每月组织两次对井下所有巷道、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对检查过程中查出的隐患进行考核、通报,并要求相关单位限期整改。
4、各采掘队队长是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第一责任者。
跟班班长、安监员负责本班顶板管理方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顶板事故隐患,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事态扩大;出现顶板事故预兆时,要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及时向调度指挥中心、本单位负责人汇报,并组织现场人员撤离。
5、各采掘工作面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备用料,以备应急之用。
6、对主要回风巷道支护情况的检查必须两人以上,并且事先联系好通风部门,由瓦检员陪同。
四、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1、巷道遇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及巷道开窝、切眼刷大、巷修、处理较大范围的冒顶以及其它特殊情况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检查监督执行情况。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4篇)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3fc0d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a.png)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确保矿井生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矿井所有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条顶板管理工作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煤矿安全规定,并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操作。
第四条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包括顶板支护、预警监测、预控预警、喷射锚杆预支护和顶板下沉治理等内容。
第五条顶板管理工作要加强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六条顶板管理工作应实行全员参与、层层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第七条顶板管理工作应强化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并追究责任。
第二章顶板支护管理第八条顶板支护是采煤工作面控制顶板下沉和防止顶板事故发生的关键工作。
第九条顶板支护必须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严禁私自变更和减少支护装置的数量。
第十条顶板支护应确保支护装置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定期检查和维护支护设备。
第十一条顶板支护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质量检验。
第十二条顶板支护工作要做好记录,包括支护装置的安装情况、检查维护情况和更换情况等。
第十三条顶板支护工作要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经验总结,提高支护工作水平。
第十四条顶板支护工作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三章预警监测管理第十五条预警监测是对顶板下沉、位移和破坏的监测工作,目的是提前预警,防止顶板事故发生。
第十六条采煤工作面应设置合理的预警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预警设备和仪器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八条预警监测数据要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第十九条预警监测数据异常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处置,确保矿井安全。
第四章预控预警管理第二十条预控预警是在顶板下沉和破坏前,通过工作面支护调整来控制顶板运动和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十一条采煤工作面支护要根据顶板运动的预警数据,及时进行调整和加固。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范本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8707da5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2.png)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采掘工作面顶板的管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适用于所有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相关工作。
二、职责和权利1. 采煤工作面负责人:负责制定并执行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组织顶板检查,及时处理工作面顶板安全隐患。
2. 顶板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采煤工作面顶板巡查、检查和记录,及时报告工作面顶板安全状况。
3. 生产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移动顶板支架。
4. 安全监管人员:对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处理顶板安全隐患。
三、工作程序1. 顶板检查与记录(1)每天工作开始前,顶板管理人员应对采煤工作面顶板进行巡查,记录顶板的变化情况。
(2)顶板管理记录必须详细、准确,记录顶板的松懈、滑动、断裂等异常情况,并在记录上签字确认。
(3)如发现顶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应立即通知采煤工作面负责人,并采取及时措施进行处理。
2. 顶板支架维护(1)采煤工作面负责人应组织顶板支架的安装和维护工作,确保支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2)支架维护人员应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支架的问题,如发现支架存在松动、变形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修复。
3. 顶板管理协调会议(1)每月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协调会议,会议由采煤工作面负责人组织,参会人员包括顶板管理人员、安全监管人员等。
(2)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工作面顶板安全状况的汇报、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以及发布相关管理措施。
四、安全措施1. 严禁超负荷作业,工作面负责人必须确保采煤工作面顶板的承载能力不超过设计要求。
2. 严格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3. 组织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顶板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采用科学的采矿方法和合理的支护方案,减少对顶板的影响。
五、责任追究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者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范本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f329c5b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5.png)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采煤工作面顶板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制定本制度的依据是《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责任与义务1. 顶板管理人员应严格落实本制度,负责顶板的巡查、监测和维护工作。
2. 采煤工人应主动参与顶板管理工作,严禁在煤矿工作面上操作机械或进行其他危险作业。
3. 煤矿企业应为顶板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设备,并落实相应的资金投入,确保顶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顶板管理要求1. 巡查与监测(1)顶板管理人员应每班次对采煤工作面顶板进行巡查,记录顶板下沉、开裂、冒顶、下垮等情况,并及时上报。
(2)采煤工作面应配置必要的监测设备,进行顶板运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预警与应急处置(1)顶板管理人员应建立顶板预警机制,利用监测设备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提前预警顶板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在顶板异常情况发生时,采煤工人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按照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安全疏散和紧急维修。
3. 防止冒顶和支护加固(1)煤矿企业应根据采煤工作面的地质条件、矿压变化等因素,合理选择支护方式,并按照规定加固支护,确保顶板的稳定性。
(2)采煤工作面的冒顶风险较高时,应采取防冒顶措施,如搭设防冒顶架等,保证工作面安全。
4. 顶板维护与管理(1)顶板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采煤工作面顶板进行维护,包括补强支护、清理漏矸、修补开裂等工作,确保顶板的良好状态。
(2)煤矿企业应提供必要的维护工具和设备,并对顶板管理人员进行维护操作培训,确保维护工作的质量。
四、安全教育与培训1. 煤矿企业应定期组织顶板管理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采煤工人应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并了解顶板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五、奖惩措施1. 对于顶板管理人员在巡查和维护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提醒和整改。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5篇)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ffb3e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1.png)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为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回采操作规程》、《掘进操作规程》及上级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我公司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拆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规定,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二、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1、为确保本规定的严格执行,公司成立顶板管理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检查、落实、考核本规定的执行情况。
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分管副总工程师成员: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通风队主管以上人员,各采掘队队长2、生产技术部负责全公司巷道支护设计及顶板支护管理工作,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的预测预报、探放水及顶板岩性取芯鉴定工作。
3、生产技术部技术组负责井下巷道支护及矿压的监督管理,同时,贯彻执行公司和上级技术主管部门有关巷道支护设计、规定,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指导施工巷道各类作业规程、补充措施的编制工作,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执行中的支护问题。
4、安全监察部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和责任认定。
第二章、顶板检测分析制度为掌握矿压的基本规律,加强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标准化意识,突出支护质量是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的保证,杜绝支护事故的发生,综合分析矿山顶板控制问题,建立健全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责任制,特制定制度如下:1、监测组织成立以副总工程师为组长,生产部技术主管为副组长,综采队队长及带班队长为成员的支护质量领导小组。
成立以综采队技术主为组长,安全班长和质量验收员为成员的支护质量监测执行小组。
由采煤队主管技术员抽调和培训测压人员组建测压组,对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
特殊条件下由总工程组织召开支护质量会议,研究因顶板岩层变化加强支护管理的措施,并提出改善支护方式的建议,监督支护质量的班监工作,采煤队主管技术员对支护质量监测资料进行收集汇总。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3篇)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11993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e.png)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1、坚持工作面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开展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的班评估工作。
2、所有支护材料的规格质量,供货渠道,合格证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工作面最大控顶距四排,最小控顶距三排,采用见四放一的正规循环作业方式,初次放顶前的控顶范围,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4、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
5、新下井和修好后的单体,必须经过试压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损坏和不能使用的单体及时升井检修,所有入井的单体使用____个月后,都要升井试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6、单体初撑力必须≥90KN,达不到要求的要进行二次加压,泵站压力必须≥18mpa,乳化液浓度不低于2~____%,系统完好,不漏液。
7、支柱全部编号管理,不缺梁少柱,工作面单体必须全支撑,严禁使用不合格支柱,支柱不漏液,不自动卸载,无外观缺损。
8、根据工作面顶板不同,矿、工区组织必要的矿压观测、地质预报,认真掌握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规律,在来压前,加强工作面的支护。
9、工作面初次放顶和放收尾顶及过地质构造带时,必须编制专门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
必要时做到有工区干部、安监员现场跟班指挥。
10、切实搞好工程质量,工作面支柱要打成直线,柱距排距偏差不超过设计值的±100㎜。
11、不随意留煤顶开采,必须留煤顶,托伪顶开采时,必须有专门措施。
顶板和煤邦必须插严、背实。
12、炮后及时挂梁,悬壁梁到位,端面距≤300㎜,煤壁平直垂直顶底板,伞檐最大不超过250㎜,严禁敞棚作业。
13、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两道超前支护,距煤壁10m范围内打双排柱,10~20m范围打单排柱,其初撑力≥50KN。
14、工作面放顶前要做好修理,打好切断线,压力大时要用双排密集切顶,退路必须畅通。
15、放顶要放齐、放透,严禁提前摘柱,无空载和失效支柱,挡矸有效,放顶时出现压力增大时,应停止作业,进行修理,待压力稳定后,再进行作业。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201bb6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e.png)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依据《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及公司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拆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煤业矿井的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顶板管理是指对采掘工作面顶板进行预测预报、支护设计、施工管理、验收评价等工作,确保顶板安全稳定的全过程。
第四条公司所属煤业矿井应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
第五条公司所属煤业矿井应加强顶板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确保顶板安全。
第六条公司所属煤业矿井应定期对顶板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顶板安全。
第二章职能界定第七条技术部负责巷道支护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的预测预报、顶板岩性分析工作。
结合我矿实际,指导施工单位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执行中的支护问题。
第八条安全监察部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和责任认定。
第九条施工单位负责施工范围内的顶板巡查、管理工作。
第三章支护设计第十条技术部在巷道支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围岩稳定性、使用设备等因素,合理选择支护形式和参数。
第十一条支护设计应包括支护形式、材料、参数、施工工艺等内容,并应经过技术部审核批准。
第十二条支护设计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支护效果。
第四章施工管理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按照支护设计进行施工,确保支护质量。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顶板巡查制度,定期对顶板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顶板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顶板事故的能力。
第五章验收评价第十六条巷道施工完毕后,应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设备撤除。
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bef377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6.png)
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包括工作面的巡视、支护、检测、通风等方面。
第三条属地矿山公司应制定完善的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
第四条属地矿山公司应配备专职的顶板管理人员,负责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
第五条所有从事掘进工作的矿工均应接受顶板管理的培训,熟悉相关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
第二章巡视管理第六条掘进工作面的顶板巡视每班至少进行一次,并记录巡视情况。
第七条巡视工作应注意观察顶板的下沉、开裂、龟裂、松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第八条掘进工作面巡视人员应佩戴好安全帽、安全鞋、安全带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第九条发现顶板问题时,应立即停止工作,采取措施保护现场,同时上级安全管理部门予以支持。
第三章支护管理第十条必须按照安全规定进行顶板支护,支护材料必须符合相关标准。
第十一条顶板支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并接受定期培训。
第十二条顶板支护工作必须按照支护方案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第十三条支护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使用损坏的支护设备。
第十四条掘进工作面周边的其他支护设施,如采空区支护、短架支护等,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维护。
第四章检测管理第十五条掘进工作面的顶板必须进行定期检测,检测频率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但至少每周需进行一次。
第十六条掘进工作面的顶板检测应由具备相应专业资质的检测人员进行。
第十七条掘进工作面的顶板检测应包括测量顶板下沉情况、检测顶板开裂情况、探测顶板松动情况等。
第十八条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根据结果制订相应的措施和方案。
第五章通风管理第十九条掘进工作面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矿工的呼吸安全。
第二十条通风设备必须正常运行,不得存在故障隐患。
第二十一条通风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修,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第二十二条掘进工作面周边应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包括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三篇)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182ad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6.png)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采掘工作面的安全和高效生产,规范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提高矿井生产效益,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所有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条采掘工作面指已经采矿或正在进行采掘的矿区段。
第四条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应按照国家、省、市、矿山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
第二章工作面顶板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第五条采掘工作面的负责人是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工作面的地质、顶板、支护等管理工作,并对工作面顶板稳定及安全负责。
第六条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人员负责工作面顶板状况的监测、分析、处理,并提出有关顶板稳定的建议。
第七条采掘工作面的职工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岗位培训,掌握相关顶板管理知识和技能,并按照操作规程要求执行。
第八条采掘工作面的支护人员负责支护设备的安装及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问题,并做好上报工作。
第三章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内容第九条工作面顶板管理应包括顶板的监测、分析、处理和预警等内容。
第十条采掘工作面顶板监测应当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及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一条采掘工作面顶板分析应根据监测数据,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估顶板稳定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十二条采掘工作面顶板处理应按照顶板管理规范要求,采取适当措施,确保顶板的稳定。
第十三条采掘工作面顶板预警应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顶板问题,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措施和要求第十四条工作面顶板管理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第十五条工作面顶板的监测设备应完好并定期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条工作面顶板的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并保留相关记录备查。
第十七条工作面顶板的分析结果应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并确定处理措施。
第十八条工作面顶板的处理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第十九条工作面顶板的预警结果应及时通报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0f5302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f.png)
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有效的控制地质灾害,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煤矿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包括掘进工作面顶板的支护、检查、维护等工作。
三、责任部门煤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和落实本管理制度。
具体执行由矿长及相关工作人员负责组织执行。
四、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要求1、掘进工作面顶板的支护(1)根据地质条件和顶板厚度,合理选择支护方式和材料,确保支撑牢固、稳定。
(2)定期检查顶板支护设施,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支护材料。
(3)严格按照支护标准施工,确保支护质量。
2、掘进工作面顶板的检查(1)每班必须进行顶板检查,确保掘进工作面顶板稳定安全。
(2)对于顶板有隐患的地方,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3、掘进工作面顶板的维护(1)加强对掘进工作面顶板的维护,保持顶板的平整和洁净。
(2)对于有裂缝或起破坏的部分,要立即进行维修,确保顶板的稳定和安全。
五、工作流程1、矿长组织相关人员每月对掘进工作面顶板的支护情况进行检查,并制定整改计划。
2、根据检查情况,制定改进方案,确保顶板支护质量。
3、对于有隐患的掘进工作面顶板,要立即停止施工,并进行整改。
4、对于掘进工作面顶板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六、奖惩措施对于严格执行本管理制度,确保掘进工作面顶板安全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不按照制度执行,造成事故的,按照煤矿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七、监督检查煤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
以上是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的要点,希望全体职工严格执行,确保生产安全。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fc9869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4.png)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为了确保工作面地质安全和劳动安全,制定的对工作面顶板进行管理的规定和措施。
一、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目标及原则:1. 目标:确保工作面地质安全和劳动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2. 原则: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科学作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工作面顶板管理的职责和权利:1. 职责:负责对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和监测,并实施相关的防护措施;建立健全顶板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安全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 权利:有权利要求相关部门提供顶板稳定性评估和监测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整改,并要求相关人员配合;制定和修改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措施:1. 安全评估和监测:定期对工作面顶板进行评估,发现顶板变形和巨大应力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监测和防护。
2. 防护设施:根据顶板变化情况,设置顶板支撑、锚杆等防护设施,确保工作面的稳定性。
3. 安全指导: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指导员工正确使用防护设施,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4. 信息共享:建立顶板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共享顶板变化情况和管理经验,为矿井其他工作面提供参考。
四、工作面顶板管理的责任追究:如果因工作面顶板管理不到位造成事故,相关责任人将被追究刑事、行政和民事责任,同时矿井将被责令停产整顿,并可能面临罚款、吊销许可证等处罚。
五、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监督和检查:1. 监督机构:设立工作面顶板管理监督机构,并要求矿井建立健全相关的顶板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 日常检查:对工作面顶板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3. 不定期抽查:以抽样方式对矿井工作面顶板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进行整改。
总之,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是确保矿井工作面地质安全和劳动安全的重要规定和措施,通过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科学作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d986b6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0.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保障矿井安全生产,防止顶板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所有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
第三条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监测监控、预报预警、及时撤人、综合治理”的工作要求。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矿顶板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领导小组组成如下:1. 组长:矿长2. 副组长: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3. 成员:生产科、安全科、通风科、机电科、地质科等部门负责人第六条各部门职责:1. 生产科:负责编制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计划,组织顶板防治措施的实施。
2. 安全科:负责监督顶板管理制度的执行,组织顶板事故的调查处理。
3. 通风科:负责监测采掘工作面风流情况,确保通风系统安全可靠。
4. 机电科:负责保障采掘工作面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
5. 地质科:负责顶板地质条件的调查分析,为顶板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章顶板监测与预警第七条采掘工作面顶板监测应采用多种手段,包括:1. 视觉监测:观察顶板岩性、裂缝发育情况等。
2. 声波监测:利用声波检测仪监测顶板岩体应力变化。
3. 地震监测:利用地震监测仪监测顶板动态变化。
4. 微振监测:利用微振监测仪监测顶板微小震动。
第八条顶板预警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 实时监测顶板状态。
2. 自动报警,及时通知相关人员采取措施。
3. 记录监测数据,便于分析。
第四章顶板防治措施第九条采掘工作面顶板防治措施包括:1. 优化采掘工艺,减少顶板暴露面积。
2. 加强支护,采用合理的支护方式,确保顶板稳定。
3. 实施水力冲孔,降低顶板岩体应力。
4. 定期进行顶板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
第十条支护方式应包括:1. 混凝土支架:适用于岩性较好、顶板较厚的工作面。
2. 钢筋支架:适用于岩性较差、顶板较薄的工作面。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范本(2篇)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5bb75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f.png)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矿井企业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制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第四条回采工作面顶板指回采工作面上部的岩层,包括煤层顶板和顶板支护设施。
第五条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是指对回采工作面上部的岩层进行监测、支护、治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实施。
第六条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矿井生产过程中不发生顶板事故。
第七条矿井企业应建立完善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制度的执行。
第二章岩层监测第八条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应进行岩层监测,及时获取岩层变形、开裂、湿润度等信息。
第九条岩层监测应包括定期监测和异常监测。
第十条定期监测应按照规定时间进行,记录监测数据并做好档案管理。
第十一条异常监测应及时响应,采取措施防范顶板事故的发生。
第十二条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记录在矿井安全监测档案中。
第三章顶板支护第十三条回采工作面顶板支护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支护措施,确保顶板的稳定和安全。
第十四条顶板支护设施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第十五条顶板支护设施的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进行验收。
第十六条顶板支护设施应定期检修、维护和更换。
第十七条顶板支护设施有损坏或失效时应立即停止回采作业,并进行紧急处理。
第四章顶板治理第十八条回采工作面顶板治理是指对顶板进行加固、修复等措施,防止顶板的破坏和坍塌。
第十九条顶板治理应根据岩层的性质和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治理方法。
第二十条顶板治理应由专业人员操作,确保施工安全。
第二十一条顶板治理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治理效果。
第五章顶板事故应急处理第二十二条发生顶板事故时,矿井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处理。
第二十三条顶板事故应急预案应包括人员疏散、救援装备准备、通信设备保障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标准版)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坚持工作面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开展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的班评估工作。
2、所有支护材料的规格质量,供货渠道,合格证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工作面最大控顶距四排,最小控顶距三排,采用见四放一的正规循环作业方式,初次放顶前的控顶范围,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4、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
5、新下井和修好后的单体,必须经过试压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损坏和不能使用的单体及时升井检修,所有入井的单体使用8个月后,都要升井试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6、单体初撑力必须≥90KN,达不到要求的要进行二次加压,泵站压力必须≥18mpa,乳化液浓度不低于2~3%,系统完好,不漏液。
7、支柱全部编号管理,不缺梁少柱,工作面单体必须全支撑,严
禁使用不合格支柱,支柱不漏液,不自动卸载,无外观缺损。
8、根据工作面顶板不同,矿、工区组织必要的矿压观测、地质预报,认真掌握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规律,在来压前,加强工作面的支护。
9、工作面初次放顶和放收尾顶及过地质构造带时,必须编制专门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
必要时做到有工区干部、安监员现场跟班指挥。
10、切实搞好工程质量,工作面支柱要打成直线,柱距排距偏差不超过设计值的±100㎜。
11、不随意留煤顶开采,必须留煤顶,托伪顶开采时,必须有专门措施。
顶板和煤邦必须插严、背实。
12、炮后及时挂梁,悬壁梁到位,端面距≤300㎜,煤壁平直垂直顶底板,伞檐最大不超过250㎜,严禁敞棚作业。
13、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两道超前支护,距煤壁10m范围内打双排柱,10~20m范围打单排柱,其初撑力≥50KN。
14、工作面放顶前要做好修理,打好切断线,压力大时要用双排密集切顶,退路必须畅通。
15、放顶要放齐、放透,严禁提前摘柱,无空载和失效支柱,挡
矸有效,放顶时出现压力增大时,应停止作业,进行修理,待压力稳定后,再进行作业。
16、工作面内顶梁水平楔数量齐全,并用小链与梁联接,支柱钻底≤100㎜。
17、工作面必须备用一定数量的单体和不少于1m3的扁木,以备急用。
18、矿组织不定期的安全质量动态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安全质量验收,每季组织一次安全质量验收,对检查验收情况进行对等奖罚。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