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

合集下载

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
药物代动力学是药物体内活动和作用过程的研究,是药物学研究的一部分。


表现为药物从给药途径进入机体,通过组织及血液循环,穿过血脑屏障,最终达到特定细胞或组织,在该部位发挥作用,再经过有效代谢或排泄而离开机体的全过程。

药物代动力学是药物研发和分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通过对药物的实验
模型,对药物的口服消化、吸收和分布规律,在体内活动和作用力学行为等方面,分析药物的传递路线,在人体生物体系中探究药物作用机制,从而获得更多药物药效学的相关知识。

药物代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在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及代
谢等过程中的各种反应机制及反应的衍生关系。

其目的是更好地了解药物在机体内的流动路径和活动规律,提高药物的疗效,并且能够更好地应用有效的药物剂量,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

此外,还可以利用药物代动力学解决小剂量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效果不佳、毒副
反应大、药物反应性不稳定甚至目标细胞机制不明等问题,以便设计更巧妙、更优化的用药方案。

总之,药物代动力学是药物药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为药物分析、计量和调
整药物剂量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药代动力学kp-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药代动力学kp-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药代动力学kp-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PK)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

药代动力学研究对于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药物在体内的行为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吸收过程、分布过程、代谢过程和排泄过程。

药物的吸收过程研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口服、注射、经皮等途径。

分布过程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包括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分布以及药物与组织器官之间的互作。

代谢过程研究身体如何将药物分解和转化成代谢产物,通常由肝脏的酶系统参与。

排泄过程研究通过尿液、粪便、呼吸以及乳汁等途径,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机体内排出来。

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于评价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很重要,常用的参数有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峰值、半衰期等。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药物的疗效、剂量以及用药频率,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本文将就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应用领域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药代动力学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而在临床实践中更科学地应用药代动力学知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和分析:1. 引言:在文章引言部分,我们首先会概述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PK)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介绍其在药物研发和合理用药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我们会明确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文的主要内容安排。

2. 正文: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药代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概念,如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同时,我们会阐述这些过程在药物治疗中的意义,以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和评价标准。

2.2 药代动力学的应用: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药代动力学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是药物研发和应用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而药效动力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药理效应。

一、药代动力学1. 药物吸收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速度和程度直接影响药物的药效。

吸收途径包括口服、注射、吸入等。

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溶解度、pH值、渗透性等。

2. 药物分布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分布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脂溶性、离子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分布。

此外,血液供应充足的组织器官吸收药物更多,而脂溶性较高的药物则更容易穿过细胞膜。

3.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酶系统代谢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主要发生在肝脏中的肝酶系统。

药物代谢会影响药物的活性和持续时间,也是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代谢产物可能具有药理活性,也可能是毒性产物。

4. 药物排泄药物排泄是指将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尿液,也可以通过粪便、呼吸、汗液等途径。

药物的排泄速度与药物的解离速度、肾小管分泌速率等因素有关。

二、药效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药理效应的学科。

它可以描述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治疗窗口、作用机制等。

药物的药效动力学特性是影响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

1. 剂量-效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药物剂量与产生的效应之间的关系。

通常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关系。

线性关系表示药物剂量增加或减少,效应也相应等比例增加或减少。

非线性关系则表示剂量增加或减少,效应并不等比例变化。

2. 治疗窗口治疗窗口是指药物在体内能够产生治疗效果的浓度范围。

在治疗窗口内,药物能够发挥治疗作用;而超出治疗窗口,剂量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治疗失败。

3. 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也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即药物与靶点结合后产生的药理效应的分子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对于合理用药、药物研发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

药物-机体相互作用一方面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产生药效、毒性或副作用,表现为药物的药理作用或毒理作用,决定于特定的化学结构,具有较强的结构特异性。

另一方面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表现为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溶解性、脂水分配系数、电荷等药物分子整体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异性不强。

药代动力学性质的重要性随着药物化学的发展及人类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判断一个药物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市场前景,不单纯是疗效强,毒副作用小;更要具备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肽类药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一般来说,体内的许多生物活性肽如内啡肽等均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但是,体内不稳定,口服无效。

对药代动力学性质的要求给药方便:口服有效,一次或两次/日(消炎镇痛药、抗高血压药物、抗菌药常用药)靶向分布或靶向活化:抗肿瘤药物起效快:抗过敏药物、镇痛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少:有利于联合用药,如降脂药与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用长期使用不产生耐药性:如抗菌药、抗癌药、抗病毒药。

无蓄积:如果药物或其代谢物不能通过有效途径排出体外,会在体内蓄积,产生毒性.为了表述的方便,常把体内过程分为三个时相:药剂相:片剂或胶囊崩解、溶出,成为可被吸收的形式。

药剂学研究内容。

药代动力相: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药代动力学研究内容。

药效相:药物与作用靶点相互作用,通过刺激和放大,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变化,导致宏观上可以观察到的活性或毒性。

药理学或毒理学研究内容。

三个时相依次发生,但是可能同时存在:如缓释药物,一部分药物已完成分布、发挥药理作用,但是另一部分还在释放和吸收的过程中。

特别是药代动力相和药效相一般同时存在。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药物口服后,进入消化道,在不同部位口腔、胃、肠吸收,进入血液。

分布:进入血液的药物进入作用部位,产生治疗作用或毒副作用。

代谢转化:药物在肝脏或胃肠道通过酶催化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生物转化。

药代动力学及其参数基本概念

药代动力学及其参数基本概念

正常受试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单剂量给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二、试验设计
一般应选用高、中、低3个剂量组,根据人体 耐受性试验的结果 高剂量组的剂量一般应高于临床试验的治疗 剂量,但不应超过人体的最大耐受剂量 受试人数:每组8~12例
正常受试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单剂量给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三、 试验操作步骤
三种单剂量的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反映不同药物 剂量(小、中、大剂量)的吸收和消除动力学的 规律是线性或非线性动力学
正常受试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单剂量给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五、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估算
线性或非线性动力学的判断标准举例:依立雄胺 (epristeride)的9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剂量口服 5 mg、10 mg、20 mg爱普列特片剂进行药代动 力学研究结果如下(表8-2、表8-3)
或因与血浆蛋白结合力高,不易进入组织,其Vd 值常较小,约为0.15~0.3L/kg;与此相反,碱性 有机药物如苯丙胺、山莨菪碱等易被组织所摄取, 血中浓度较低,Vd值常超过体液总量(60kg的正 常人,体液约36L,即0.6L/kg)。例如,地高辛 的Vd达600L(10 L/kg),说明该药在深部组织大 量储存。
物效的 浓最 度临低 。床中最毒佳浓效度果,是(维C持SS)药min物大的于(药CS物S)m的ax最小低于有药
(六)负荷剂量(Loading dose,DL)
概念:临床上为了使药物尽快到达稳态 从而尽早发挥疗效,常常先给予一个较维持 剂量大的剂量使药物迅速达到稳态水平,然 后在预定的给药间隔时间给予维持剂量维持 稳态水平,这个在第一次使用的剂量称为负 荷剂量。
应用
3. 根据表观分布容积调整剂量 通常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与体表面积成正

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影响组织分布的因素 • 组织血流量、细胞膜通透性、蛋白结合 率、药物与组织的亲合性等 • 血脑屏障 • 母体胎盘屏障 • 肝肠循环
代谢
药物在体内经历化学结构的变化 分: • 1 相反应(功能基团导入) • 2 相反应(结合反应)
• 代 谢 器 官 : 肝 脏 、 胃 肠 道 代谢反应的酶:特异性酶和非特异性酶 • P450酶:肝微粒体中的一种色素,在还 原状态下与CO结合在450nm处有明显吸 收。分许多亚型 • 酶的诱导与抑制 • 药物相互作用(同一P450酶代谢的药物(GC, HPLC, EC), ng/ml(LC-MS), pg/ml(放免)。 • 干扰产物多: 蛋白结合药物,游离药物, 代谢产物(活性),内源性物质,联合 用药。 • 随时间变化: • 受量的限制:
生物样品及其测定
• 标本的代表性
– 血液:可以反映药物即刻的变化与药物的疗 效、不良反应紧密相关。 – 尿液:反映药物经过肾脏排泄的量 – 粪便:反映药物经过肠道排泄的量 – 其它:组织分布的浓度和量
• 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目的 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目的:评价同一药物的质量一致性, 用于注册目的和临床应用。
– 医生在使用2种或以上品牌或不同口服制剂的药物时,如果药 物之间存在生物等效性,两种药物可以互相代替,而不导致 药效和不良反应的变化。如通用药物代替专利药物,国产药 物代替进口药物
• 评价药物是否具有临床意义上的等效的方法
处置(disposition)包括分布、排泄、代谢 消除(elimination)包括代谢消除、排泄消 消除 除。 概念: 概念:药物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
• 群体药代动力学 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PPK)- 利用稀疏数据研究群体的特征、变异和各种因素对药 代动力学影响的药代动力学方法。主要用于个体化给 药方案设计 • 临床药代动力学 临床药代动力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在人体中 进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相关学科: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代动力学。 相关学科:

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1 药物研发的重要性 (4)1.2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5)2.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6)2.1 研究方法介绍 (7)2.2 论文组织结构 (9)二、药代动力学基础概念与理论 (10)1. 药代动力学定义及研究内容 (11)1.1 药代动力学的概念 (13)1.2 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15)2.1 药物的吸收 (16)2.2 药物的分布 (18)2.3 药物的代谢 (20)2.4 药物的排泄 (21)三、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22)1. 实验设计 (23)1.1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24)1.2 给药方案的设计 (26)1.3 采样点的设置与样本处理 (26)2. 药学实验技术与方法应用 (28)一、内容概览药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PK)研究方法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这些研究方法的应用对于理解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多种先进的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包括:血药浓度法: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出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生物利用度等参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口服和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

生理药物代动力学模型:基于解剖学和生理结构建立的药物体内动态模型,能够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提供更为精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统计矩方法:通过对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进行拟合,计算出药物的吸收速率常数、达峰时间、半衰期等参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非线性药动学特征明显的药物。

生物效应法:通过观察药物对生物体的药理效应,间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药理作用与血药浓度无直接关系的药物。

模型模拟与实验验证:将建立的数学模型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不断优化模型的结构和参数,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理学 第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理学 第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是少数药物消除形式
等量等间隔多次给药血中积累药物总药量
t1/2数
给药后的
经过半衰期药量
1
100% A0
50% A0
2
150% A0
75% A0
3
175% A0
87.5% A0
4
187.5% A0
93.8% A0
5
193.8% A0
96.9% A0
6
196.9% A0
98.4% A0
7
198.4% A0
99.2% A0
常用药动学参数
1.. 血浆半衰期:
Half-life (in Conc.-Time Curve)
是临床用药间隔的依据
Half-Life The amount of time required to rid the body of half of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the drug.
三、药物的分布: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3.体液pH; 4.组织亲和力; 5.体内屏障,包括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血浆蛋白结合(Plasma protein binding)
D+P
DPc
可逆性(Reversible equilibrium) 可饱和性(Saturable)
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 BBB)
由毛细血管 壁和N胶质细 胞构成
Blood Brain Barrier
四、生物转化 (transformation / metabolism)
又称为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生的 化学变化,药物经转化后成为极性高的 水溶性代谢物而利于排出体外。

药物动力学常见参数及计算方法PK

药物动力学常见参数及计算方法PK
1
2
消除动力学模型
*
零级消除动力学
一级消除动力学 消除动力学(eliminationkinetics)研究体内药物浓度变化速率的规律,可用下列微分方程表示: dC/dt=-kCn
*
消除动力学模型
*
一级消除动力学
零级消除动力学
表达式
dc/dt=-kC
dc/dt=-k
积分转化
Ct=C0e-kt
Ct=C0-kt
体内总清除率
常见参数-体内总清除率
*
(total body clearance, TBCL, Cl):等于代谢清除率加肾清除率。
TBCL=A/AUC
01
02
*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F):
常见参数-生物利用度
*
F=(Div AUCoral / Doral AUCiv) 100%
*
药物动力学常用软件
*
先用典型或多点的数据选择最佳房室模型
注意合法性,合理性,公认性
NOLIN,NOMEM,3P87,3P97,NDST21,
再按此模型进行统一计算,求均数标准差
批处理
主要软件
DAS,APK…等软件
*
*
*
谢谢大家!
*
常见参数-生物半衰期
*
生物半衰期(biological half-life, t1/2):这个参数只是由测定血浆或血清浓度(表观血浆或血清)的衰变来求出。
t1/2=0.693/Ke
1
2
*
T曲线
lnC-T曲线
一室(少见) 二室(多数药物) 三室(与内源物相近者) 决定用药间隔的半衰期: 一室t1/2,二室t1/2β,三室t1/2γ 现主张统一用t1/2z 终末半衰期

药代动力学参数总览

药代动力学参数总览

药代动力学参数总览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了解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于合理用药和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药代动力学中常见的参数进行总览。

1. 绝对生物利用度(F):指口服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利用程度。

通常用药物在体内的面积曲线下的面积(AUC)比较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的差异。

2. 半衰期(t1/2):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半衰期长短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和药物的稳态浓度。

3. 清除率(CL):是指单位时间内机体从体内完全清除药物的能力。

清除率和半衰期有密切关系,常可通过测量血浆中药物的浓度来计算。

4. 分布容积(Vd):指药物分布到体内组织和器官的能力。

分布容积越大,说明药物更容易进入体内组织。

5. 药物消除率常数(Ke):指药物从机体内被清除的速度,与半衰期成反比。

药物消除率常数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血浆中药物浓
度随时间的变化。

6. 最大浓度(Cmax):指药物在给药后血浆中达到的最高浓度。

Cmax常与药物的吸收速率有关。

7. 时间-浓度曲线(PK曲线):可以通过绘制药物在体内的血
浆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得到。

PK曲线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了解并掌握药代动力学参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药物的
药效和药物在体内的行为特点。

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我们可以做
出更科学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避免药
物的不良反应。

药代动力学-PPT

药代动力学-PPT

斜率为
:体形变异指数 常数
药物间的主要差别在于
多数组织重量的约等于1
与机体功能有关的在0.65-0.8之间(GFR,耗氧量等)
帕尼培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氨替比林
内 在 清 除 率
苯妥英
氨替比林和苯妥英肝内在清除率和体重的关系
注意点:
1,异速增大方程对多数药物适用,但也有预测值 与实测值相差大的药物,此时用校正法校正。
周边室 Xp。Vp
dXc dt =-(k12+k10)Xc+k21Xp dXp dt =k12Xc- k21Xp 经拉普拉斯转换
Ct=A e- t + B e- t
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程序
PCNONLIN, 3P87, 3P97, PK-BP-NI等
k10k21 k21 k12 k10
4)效应为间接的, 存在时间差。
3.药物效应超前于血药浓度变化
如果按时间顺序进行浓度-效应一对一作图,得到曲线呈顺时 针滞后环(clockwise-hysteresis)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快速耐受性(受体的下向调节或非活性产物增多) 2)形成抑制代谢物 3)立体选择性代谢仍然用消旋体表示。
② 生化参数如酶活性参数(Vmax,Km)
③药物热力学性质如脂溶性, 电离性等
④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性质, 如膜通透 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以及药物与 组织亲和力等。
组织/血浆中药物浓度比Kp测定
1)稳态给药方法 非消除性组织
Kp
CT ,ss CA,ss
消除性组织 2)面积法
非消除性组织
Kp
CT ,ss C A,ss (1 E)
4,消除过程为物理性 5,有足够的数据回归

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
T0.5 用0.693/ λz 计算
1、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受试者在不同时间周期给一定剂量的受试制 剂(T)和标准参比制剂(R)后,测定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求算相应的AUC。假定药物在体 内的清除率不变,则有: 相对生物利用度 Frel = AUCT./AUCR× 100%
1、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当试验制剂(Dt)和参比制剂剂量(Dr)不同时,按
剂量给予校正:
Frel =[﹙AUCt×Dr﹚/﹙AUCr×Dt﹚]×100%
1、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对于多次给药的BA和BE研究,应当提供供
试验药品和参比药品的三次谷浓度数据
(Cmin),稳态下的AUCSS Cmax Tmax T0.5 和Frel Frel = AUCSS.T/AUCSS,R ×100 % 其中AUCSS.T和AUCSS,R 分别为T和R稳态条件 下一个给药间隔的AUC
Tmax T0.5 F等参数及其平均值和标准差。
Cmax和Tmax均为实测值
AUC0~t 以梯度法计算
AUC0~∞ =AUC0~t +Ct /λz
1、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其中 t为最后一次可实测血药浓度的采样时间;
Ct 为末次可测定样本药物浓度;
λ z 为根据对数血药浓度-药时曲线末端直
线部分的斜率求得的消除速率常数;
2、统计分析 无效假设H0:
备选假设H1:
其中 和 分别为试验制剂和参比制 剂AUC或Cmax 对数平均数,r1 和 r2为参数的 上、下限
2、统计分析 检验统计学剂量计算:
2、统计分析 S为样本误差均方的平均根
N为样品数
t1和t2符合自由度v = n-2的t分布 临界值为t1-a
2、统计分析
2、统计分析 分析方法:方差分析

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的区别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的区别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的区别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在医学领域中,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这两个学科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效应。

虽然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都涉及到药物的研究,但它们关注的角度却有所不同。

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明确介绍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之间的区别,并详细解释这两个领域的定义、概述以及主要要点。

首先,我们将介绍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主要要点。

接着,我们将探讨药理学的定义和概述,并阐述其核心内容。

最后,我们将对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进行比较,并详细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的三个主要区别。

1.3 目的通过深入研究和比较分析,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区分药代动力学与药理学这两个相关但又不同的领域。

对于医学生、临床医生以及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来说,理解这两个学科的区别将有助于更好地应用和研究药物。

同时,本文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概述,并引导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两个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性。

2. 药代动力学:2.1 定义和概述: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药物在体内水平和时间上的变化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从给药到排除的整个过程,旨在评估和优化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2 主要要点一:药代动力学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主要过程。

- 吸收: 药物经过给药途径(例如口服、静脉注射等)进入体内。

- 分布: 药物在体内的流通和分配,涉及到组织器官的血流、血液-脑屏障等因素。

- 代谢: 药物在体内被化学转化为其他物质,通常是通过肝脏中的酶系统进行。

- 排泄: 药物通过尿液、粪便或其他渠道从体内排出。

2.3 主要要点二:药代动力学研究常用于确定合适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案,以达到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 药物动力学参数: 药代动力学研究可通过获得药物在体内水平和时间上的变化数据,计算一系列药物动力学参数,如生物利用度、半衰期、清除率等,用以评估和比较不同药物的特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是指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速率和方式。

了解药物代谢动力学对于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非常重要,因为药物代谢的速度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

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途径进入体内。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例如,通过口服给药的药物首先要经过胃肠道吸收,然后通过肠道壁进入血液循环。

而经皮给药的药物需要通过皮肤屏障进入血液循环。

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不同组织和器官间的分布。

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如肝脏、肾脏、肺等,从而产生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梯度。

药物的脂溶性、蛋白结合率以及组织的血流量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分布。

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代谢,但其他组织和器官如肾脏、肠道等也能参与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药物的化学结构来提高其水溶性,使其更容易被排泄出体外。

其中,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酰基转移等。

排泄是指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主要通过肾脏、肝脏、肺和肠道四个途径排出。

药物在肾脏中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和再吸收等过程,经尿液排出体外。

肝脏通过胆汁分泌药物代谢产物,然后经肠道排出。

肺脏通过呼吸作用排出药物气体和挥发性物质。

肠道的排泄主要通过粪便排出。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可以通过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来获得。

主要有口服给药后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和尿液中的药物代谢产物浓度变化。

通过分析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可以获得药物的代谢速率(代谢净速度),以及代谢的半衰期、清除率等参数,从而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知识对于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了解药物的代谢特点可以预测和调整药物的剂量、给药方式和给药时间。

对于肝功能或肾功能受损患者,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帮助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予频率,避免药物在体内积累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整理)药代动力学完整版

(整理)药代动力学完整版

1.代谢分数fm:药物给药后代谢物的AUC和等mol的该代谢物投用后代谢物的AUC的比值。

第二章药物体内转运1. 药物肠跨膜转运机制:药物通过不搅动水层;药物通过肠上皮;药物透过细胞间隙;药物通过淋巴吸收。

2. 血浆蛋白:白蛋白、α1-糖蛋白、脂蛋白3. 被动转运的药物的膜扩散速度取决于:油/水分配系数4. 血脑屏障的特点:脂溶性药物易于透过、低导水性、高反射系数、高电阻性。

5. 肾脏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涉及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6. 肝肠循环:某些药物,尤其是胆汁排泄分数高的药物,经胆汁排泄至十二指肠后,被重吸收。

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1. 被动扩散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无选择性,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性抑制作用⑤不需要能量2. 孔道转运特点:①主要为水和电解质的转运②转运速率与所处组织及膜的性质有关3. 特殊转运包括: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常需要能量③有饱和现象④有竞争性抑制作用⑤有选择性4. 其他转运方式包括:①易化扩散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②胞饮主要转运大分子化合物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①药物和剂型的影响②胃排空时间的影响③首过效应④肠上皮的外排⑤疾病⑥药物相互作用三、研究药物吸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1. 整体动物实验法能够很好地反映给药后药物的吸收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

缺点:①不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②生物样本中的药物分析方法干扰较多,较难建立;③由于试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④整体动物或人体研究所需药量较大,周期较长。

2. 在体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3. 离体肠外翻法:该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Caco-2细胞模型法Caco-2细胞的结构和生化作用都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并且含有与刷状缘上皮细胞相关的酶系。

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代动力学研究

选择动物的原则如下:
7
①首选动物:尽可能与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一致。 ②尽量在清醒状态下实验,动力学研究最好 从同一动物多次采样。
③创新药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其
中一种为啮齿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
其他类型的药物,可选用一种动物(首选非啮
齿类动物,如犬或猴等)。
④口服用药不宜选用兔等食草类动物。
药代动力学(Pharmcokinetics)是研究 药物在体内处置的药理学分支学科,重点
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四
个主要环节。
1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目的意义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目的,是揭 示新药在动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阐 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 程的动态变化及其特点,并可定量描述。
2
1、为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提供了药物或活性 代谢物浓度数据,是产生、决定或阐明药效或 毒性大小的基础; 2、作为提供药效或毒性靶器官的依据; 3、也是药物制剂学研究的主要依据和工具,
并为设计和优化临床研究给药方案提供有关依
据。
3
二、基本原则
(一)试验目的明确 (二)分析方法可靠 (三)试验设计合理(包括试验药品、试验动物的选 择、试验方案、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等) (四)所得参数全面,满足评价要求 (五)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三、具体研究项目
1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的代谢作用。
22
4、药物的排泄
确定主要排泄途径,如尿、粪、胆汁、呼吸
气体、乳汁等,测定排泄速度和排泄量。
1) 尿和粪的药物排泄: 一般采用小鼠或大鼠,要将动物放入代谢笼
内,选定一个有效剂量给药后,按一定的时间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的科学,即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过程和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体内过程即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的过程,又称ADME系统。

吸收、分布、排泄通称药物转运(tranportation of drug)。

代谢也称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代谢和排泄合称为消除(elimination)。

图3-1 药物体内过程示意图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生物膜:生物膜是细胞膜和细胞内各种细胞器膜(如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和溶酶体膜等)的总称。

一、转运方式(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1.脂溶扩散(lipid diffusion;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2.水溶扩散(aqueous diffusion;滤过,filtration through pores)3.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需转运体,有饱和、竞争抑制)特点:顺差(浓度、电位),不耗能;无饱和、竞争抑制。

(二)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1.膜泵转运(pump transport)特点:逆差(浓度、电位),耗能;需转运体,有饱和、竞争抑制。

2.膜动转运(cytopsis transport)(1)胞饮(pinocytosis)(2)胞吐(exocytosis)图3-2 药物转运方式示意图二、药物转运体易化扩散和膜泵转运均需要依赖生物膜上的载体介导,这些载体即药物转运体(drug transporter;药物转运蛋白)。

药物转运体分布广泛,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而影响药理活性。

药物转运是药物在体内跨越生物膜的过程。

药代动力学名词解释

药代动力学名词解释

药代动力学名词解释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是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药物浓度和效应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对药代动力学相关名词的解释:1. 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与药物浓度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

它是药代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药物吸收: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等)进入体内的过程。

吸收速度和程度是影响药物整体药效的重要因素。

3. 药物分布: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不同组织和器官之间的传输、分布和积累过程。

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的分布差异会影响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

4.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转化的过程。

药物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中,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使药物易于被排泄和转化为活性或无活性代谢产物。

5. 药物排泄:药物排泄是指将代谢或未代谢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主要通过尿液、粪便、呼吸和乳汁等途径进行排泄。

6. 药物半衰期:药物半衰期是指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是评价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和给药频率的重要指标。

7. 药效学:药效学研究药物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在体内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

它是药代动力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 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口给药后进入循环系统的程度。

它能够反映药物吸收的效率和速度。

9. 最高浓度(Cmax):最高浓度是指药物在给药后在体内达到的最高浓度。

最高浓度通常与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给药途径有关。

10. 靶向药物浓度:靶向药物浓度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特定靶点的浓度。

靶向药物浓度与药物的给药剂量、吸收、分布和代谢等因素密切相关。

11. 药物作用持续时间: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是指药物在体内产生治疗效果的持续时间。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决定了其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

12.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多种药物在体内相互影响,改变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
简化得:
将tmax代替t,可求得最大血药浓度Cmax:

代入上式,得:
药物的tmax由ka、k决定,与剂量大小无关;Cmax与X0成正比。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可对C-t 关系式从时间0 →∞内定积分即得:
ka FX 0 AUC = ∫ Cdt = ∫ (e -kt - e -kat )dt V (ka - k )
• 单室模型示意图
X0
X k
5
• 双室模型示意图
X0
Xc k10
k12 k21
Xp
6
药物转运的速率过程
一级速率过程(first order processes) 或一级动力学过程
• 药物在体内某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部位的药物量或血药浓度 的一次方成正比(定比消除)。 • 多数药物在常用剂量时,其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过程可呈现一级速率过程的特点(线性速率)。 特点: • 半衰期与剂量无关 • 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 • 一次给药情况下,尿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

一级动力学(线性) –包括:一级吸收,一级消除 –特点:定比吸收或消除
dx/dt
16
8
零级速率

零级动力学(非线性) –包括:零级吸收,零级消除 –特点:定量吸收或消除 米曼(M-M)式动力学 –常先呈零级动力学,后呈一级动力学
0 0
一级速率
4 x
非线性速率
8

–特点:常先定量吸收或消除,后定比吸收或消除
剩余(%)
100 50 25 12.5
消除(%)
0 50 75 87.5
t1/2个数
4 5 6 7
剩余(%)
6.25 3.12 1.56 0.78
消除(%)
93.75 96.88 98.44 99.22
2. 表观分布容积(V):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系的一 个比例常数。
3.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dX u = k e ·X 0 e -kt dt
两边取对数,得:
dX u k lg =t + lg ke ·X 0 dt 2.303
以 作图,可以得到 一条直线,且斜率为
通过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药物的总消除速率常数 k。
理论上的“dXu/dt”应为 t时间的瞬时尿药排泄速率,实 际工作中用两次集尿“t i →t i +1”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尿药 排泄速率 代替理论上的 。
二、尿药排泄数据
(一)速率法
当t→∞时,
(三)肾清除率(Clr)
Clr的定义:单位时间内由肾完全清除其中所含药物的 血浆体积,即单位时间内肾将多少体积血浆中的药物 全部清除。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一、血药浓度
k0 X k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模型
药物以恒定速率 k0 进入体内 体内药物以一级速率常数 k 从体内消除。
在0≤t≤T(滴注时间)内,体内药物量X以k0恒速增加, 同时从体内消除,体内药量X的变化速率是输入速率与 消除速率之差,用微分方程表示为:
血管外给药时,药物以一级速度过程吸收进入体内, 然后以一级速度过程从体内消除。
X0
F
Xa
ka
X
k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示意图
X0是给药剂量;F为吸收率(0 ≤ F ≤ 1);Xa为吸收部位的药量; ka为一级吸收速率常数;X为体内药量;k为一级消除速率常数。
2.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级吸收模型中,吸收部位药量的变化速率与吸收部位的药量成正比, 体内药量的变化速率则等于吸收速率与消除速率的代数和,即:
4. 体内总清除率(Cl):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 相当于多少体积的血液中的药物
用数学式表示为:
Cl =
dX / dt C
kX Cl = C
,即
Cl = kV
X0 Cl = AUC
二、尿药浓度
某些情况下血药浓度的测定比较困难: 1. 药物用量甚微,或是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太大,从而血 药浓度过低,难以准确测定; 2. 血液中存在干扰血药浓度检测的物质; 3. 一些内源性物质,采用血药浓度法存在体内基础浓度 的影响; 4. 不便对用药者进行多次采血。 考虑采用尿药排泄数据处理方法: 1.大部分药物以原型从尿中排泄; 2.药物经肾排泄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
X = X0·e-kt
C = C0·e-kt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血药浓度对数-时间曲线
基本参数的求算
1. 生物半衰期(t1/2): 表示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将t= t1/2 ,C=C0/2代入 lgC-t关系式,得:
经历若干个半衰期后药物从体内消除的百分数
t1/2个数
0 1 2 3
第七章 药物动力学概述
药物动力学的概念
•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 –研究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静脉注射、静脉滴注、 口服等)给药后在体内的量变规律; –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 程(即ADME过程)。
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 创建理论模型 隔室模型 • • • • • 生理学模型 PK-PD模型
X: 体内药量; ke: 表观一级肾排泄速率常数; knr:表观一级非肾排泄速率常数; Xu:尿中原型药物量; Xnr:通过非肾途径排泄的药物量
单室模型静注给药尿药排泄示意图
消除速率常数 k 应是 ke 与 knr 之和,k= ke + knr。
(一)尿排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速率法)
静脉注射某一单室模型药物,其原形药物经肾排泄的 动力学过程,可表示为: dX u = ke X dt 将 代入上式,得:
拉氏变换
整理后,得:
反变换
将X=VC代入,得: 稳态血药浓度(Css) 当t→∞时,e-kt→0,(1-e-kt)→1,则式中的血药浓度 C用Css来表示:
二、药动学参数计算
1. 稳态后停止滴注:
当静脉滴注达到稳态水平时停止滴注,血药浓度的 变化速率可由微分方程表示为:
t’为滴注结束 后的时间
∞ 0 ∞ 0
简化后得:
AUC =
FX 0 kV
AUC也可由实验数据用梯形法求得:
剩余 面积
0→t内AUC
4.残数法求k和ka
残数法是药物动力学中把一条曲线分段分解成若干指数函 数的一种常用方法。
k a FX 0 C= (e -kt - e -ka t ) V (k a - k )
假设ka>k,若t充分大时,
∞ u
尿药累积曲线
右边两式相减:
两边取对数:
待排泄药物 量,即亏量
尿药亏量与时间关系图
亏量法与尿药排泄速率法相比,有如下特点:
亏量法作图时对误差因素不敏感,实验数据点比较规则, 求得k值较尿排泄速率法准确。 亏量法需要求出总尿药量,为准确估算,收集尿样时间较 长,至少为药物的7个t1/2,并且整个尿样收集期间不得丢 失任何一份尿样数据。
零级速率过程(zero order processes)
• 药物的转运速率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与药物量或浓度 无关(定量消除)。 • 大剂量给药、药物在体内的饱和代谢 • 恒速静脉滴注的给药速率、控释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 特点: • 药物的生物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延长 • 药物从体内消除速率取决于剂量的大小
C为t时间实测的血药浓度值,它们的差值为残数值,残数法的
名称由此而来。
根据lgC-t数据,线性回归得尾段直线方程,根据斜率 求得k、t1/2; 将尾端直线外推至与纵轴相交,用外推线上血药浓度 值减去吸收相中同一时间点的实测浓度,得到一系列 残数浓度,即Cr值; 以lgCr-t作图得到另一条直线,即残数线,线性回归 得残数线直线方程,根据斜率即可求出ka、t 1/2(α)值; 若已知F、X0,根据截距可求出V值。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 1. 建立模型 2. 血药浓度与 时间的关系 3. 参数的求算 二、尿药浓度 1. 尿排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2. 尿排泄量与时间关系 3. 肾清除率
一、血药浓度
静脉注射给药单室模型
X0
X为t时刻体内药量
X
k
X0为静脉注射的给药剂量(体内药物初始量) 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后按一级动力学过程消除: 解微分方程:等式两侧同除以V 两侧同取对数:
利用拉氏变换解得: 取对数,得:
2.
稳态前停止滴注
拉氏变换
停药时间
解得: 取对数得:
单室模型达稳态及达稳态前停止静 脉滴注的血药浓度-时间半对数图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1.模型的建立
血管外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透 皮给药、粘膜给药等。 与血管内给药相比,有如下特点: – 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存在一个吸收过程; – 药物逐渐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血管内给药时 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式中, △Xu为两次集尿t i →t i +1时间段内排泄的原形药量, △t 为t i →t i +1时间间隔,tc为t i →t i +1集尿中点时间。
(二)尿排泄量与时间关系(亏量法,总和减量法)
拉氏变换
解得:
反变换
当t →∞时, e-kt→0,最终经肾排泄的原型药物总量为:
ke X 0 ke X 0 - kt∞ (1 - e ) = X = k k
模型验证与参数求算 探讨药动-药效关系 指导新药筛选 指导制剂研究与质量评价 指导临床用药
药物动力学模型
隔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 即房室模型
隔室模型所指的隔室不是解剖学上分隔体液的隔室,而 是按药物转运速度以数学方法划分的药动学概念。 只要体内某些部位接受药物及消除药物的速率常数相似, 而不管这些部位的解剖位置与生理功能如何,都可归纳 为一个房室。 一室模型和二室模型在数学处理上较为简单,应用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