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2例病例分析

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2例病例分析
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2例病例分析

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2例病例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常见牙源性感染,及时诊断治疗,预后一般较好。当因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延误治疗时间等因素时会发展成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产生严重的后果。

Abstract: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s common odontogenic infection,time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the prognosis is generally good. When the body in patients with lowered immunity due to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delay in treatment time and other factors that may develop into severe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resulting in serious consequences.

Key words:Severe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Antibiotics;Sepsis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也逐渐得到提高,这种情况下,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导致的脓毒血症甚至死亡的病例在临床上很少见。我科自2009年以来收治的重度颌面间隙感染患者2例,现在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1 患者张某,男,49岁,因”右颌下区肿痛10余天”,于2009年8月5日晚5时来我院治疗。

病史:10余天前自觉右下颌后牙疼痛,在某个体诊所打针消炎治疗,效果欠佳,疼痛加剧,肿胀加重伴张口受限,下后牙疼痛加剧,下颌部腮腺区肿胀,皮肤呈暗红色。近日来低热、乏力,无咳嗽,大小便正常。

临床检查:神志尚清,表情淡漠。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眼球固定,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心率120次/min,脉搏细弱。身体消瘦,体温38℃。右侧面部及颌下区弥漫性肿胀,皮肤表面张力大,色暗红。凹陷性水肿,右下颌角处可触及波动感,张口度约1cm,口内恶臭。辅助检查示:WBC16.4×109/L,RBC4.87×1012/L。

入院治疗:入院即给予大剂量抗生素、激素,营养支持治疗。30min后心跳停止,紧急心肺复苏,气管切开,5min后心跳恢复,30min后自主呼吸恢复,血压回升,给予抗炎、降温、大剂量补液,扩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右下颌紧急切开后排出约60ml恶臭脓血。晚23时患者血压逐渐下降,给予升压,心肺复苏,抢救无效,于晚23时40min死亡。

确诊为:①感染性休克;②脓毒血症;③右颌下间隙感染。死因:心肺功能衰竭。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 作者:徐霞孙孝霞陈湘昂赵扬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抗感染和脓肿切开引流等治疗,并加强病情观察,对患者口腔、切口、呼吸道和心理护理,指导饮食和健康教育。结果 48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及时、有效的正确治疗及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stomatognathic space infection. Methods Forty eight cases of stomatognathic space infection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anti infection and surgical incision and drainage, and pathogenetic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 intimately. Meanwhile the oral cavity, incision, respiratory passag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all patients were nursed, and the habit of food and drink and rehabilitated measure were instructed.Results Forty eight patients were all cured. Conclusion Effective and correct treatment and nursing are necessary for patients with stomatognathic space infection to rehabilitating health smoothly. 【Key words】 Oromaxillo facial region; Space infection; Nursing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研究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研究 发表时间:2016-05-04T15:10:57.8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作者:李想宋勇王耀辉蔡嫚 [导读]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症状。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5月份接收的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 4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计数改善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 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普及。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207-02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疾病发病急,发展快,且疾病症状严重等,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的性命安全。本院对收治的40例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分组,旨在总结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体会。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5月份接收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40例为主要对象,男患者23例,女患者17例。年龄范围为38岁到77岁,平均年龄为(69.2±3.4)岁。就诊时间为4天到12天,平均时间为(8.1±1.0)天。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在一般资料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采用广谱抗菌药物给予患者进行静注治疗,必要情况增加激素治疗,同时予以营养支持,强化患者免疫力。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手术切开脓肿排脓,各个间隙分离相通,并采用硅胶管、碘仿纱条或者橡胶片构建引流,结合患者脓肿情况选择合理引流方式,包括对口引流、橡皮片引流。引流管一端与负压球连接,一端置于切口外,便于患者实施术腔灌注冲洗。冲洗液采用浓度为3%的双氧水以及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交替冲洗,之后采用80000U庆大霉素以及30毫升且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反复冲洗,同时对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每次1小时。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如下: (1)治愈:患者治疗后,机体症状消失,局部红肿、灼痛感消失,咀嚼、进食以及言语功能等均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治疗后,机体症状有所改善,局部红肿、灼痛感减轻,咀嚼、进食以及言语功能等有所改善。(3)无效:患者治疗后,机体以及局部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1.4统计学方法此次研究涉及数据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示格式为率(%),组间数据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格式为(x-±s),组间数据比较应用t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如下表所示: 可见,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如下表所示: 可见,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感染疾病,主要因根周炎以及冠周炎继发感染所致,多为细菌感染。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病原菌以及患者自身免疫情况存在联系,病情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将会导致病原菌疏松结缔组织扩散,产生多间隙化脓性、腐败坏死型炎症[1]。 在治疗上,脓肿切开引流能够有效排脓,清除坏死和病变组织,从而消除感染源,抑制病原菌的扩散。同时结合高压氧,能够有效改

颌面部感染病例教学内容

颌面部感染病例

病例一 病员:张××,性别:男,年龄:41岁,职业:农民 主诉:右面部肿胀流脓4月余 现病史:4个月前,右上大牙因疼痛而拔除,拔牙2小时后,右面部不慎被锄头柄碰伤,微痛,皮肤未溃破,也未流血。第二天右面部开始肿胀、热痛。10天以后在当地“乡社医院”作切开引流,放出少许脓液,肿胀并未减轻,反而加剧。又用中药外敷,肿胀开始消退,但未完全消失。1月后口内右上牙龈处开始流脓,右面部也出现了3个瘘孔向外排脓,入院20天前,右上唇开始麻木,感觉迟钝,患病以来全身情况好,食欲正常,既往体健。无特殊。 家族史,既往史,略。 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 T37℃ P62次/分 R18次/分 BP118/76mmHg 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神经反射正常 颌面外科情况: 面部左右不对称,右面部上起眶下缘、下至鼻翼,内起鼻梁,外至颧突处为红肿压痛,眶下缘外侧有瘘管,深1cm,可探及骨面,颧部有一溃疡面约1.5×2.5cm2大小,有突起之肉芽组织,该处有深达5cm探及软组织未达骨面,鼻尖、上唇偏向左侧,右上唇感觉迟钝,张口度正常,口腔卫生欠佳,765|缺失,8|叩痛+++,松动+,4-1|叩痛+-++,松动+-++,右上颌骨X线片检查(华氏位及上颌骨正侧位咬合片)。

右侧眶下缘有病理骨折,靠内分有死骨形成,在眶下缘之颧部有0.3×0.2cm2大小透光度增加区,近颧部下部有0.5×0.4cm透光度增加区,右侧上颌窦边缘不清浑浊,右侧鼻腔较左侧狭窄。 思考题: 请提出诊断及诊断依据,并提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意见。 答:1.诊断及诊断依据:(1)右侧眶下间隙感染诊断依据:面部左右不对称,右面部上起眶下缘、下至鼻翼,内起鼻梁,外至颧突处为红肿压痛。4-1|叩痛+-++,松动+-++ (2)右侧上颌慢性边缘性骨髓炎诊断依据:右侧眶下缘有病理骨折,靠内分有死骨形成,在眶下缘之颧部有0.3×0.2cm2大小透光度增加区,近颧部下部有0.5×0.4cm透光度增加区,故可判断为骨髓炎;眶下缘外侧有瘘管,深 1cm,可探及骨面,颧部有一溃疡面约1.5×2.5cm2大小,有突起之肉芽组织,可知为边缘性骨髓炎,并且面部有3个瘘孔长期未愈,可知为慢性边缘性骨髓炎。 (3)右侧眶下缘病理性骨折诊断依据:右上颌X线片检查右侧眶下缘病理性骨折 (4)右侧上颌窦炎诊断依据:右侧上颌窦边缘不清浑浊,右侧鼻腔较左侧狭窄 2.进一步检查:CT、MRI、细菌学培养、药敏试验 3.治疗意见:(1)药物治疗:根据临床表现,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同时注意全身必要的支持疗法。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16-06-29T15:52:10.4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7期作者:杨君华 [导读]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一种口腔类的常见病,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症状为痛、热、中、红以及功能障碍。 杨君华云南省施甸县人民医院云南保山 678200 摘要:目的:本次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以此来提高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水平,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并已经得到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50例,对所选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患者细菌培养的结果、感染源和感染的部位以及治疗的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价。结果:50例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以眶下间隙与颌下间隙最多分别占总感染部位的22%、32%,且感染源主要以牙源感染为主,共29例占58%,对症治疗后,50例患者中,治愈为47例,好转2例,出现1例并发败血症患者,经治疗后痊愈,总有效率为98%。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时要综合多种诊断方式,准确快速的作出诊断,给予患者控制感染、对症、有效的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处理,促进患者及早康复,提高其生活的质量。 关键词:颌面部间隙;口腔;治疗;诊断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一种口腔类的常见病,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症状为痛、热、中、红以及功能障碍,且感染的出现、发展及预后具有特殊性。当细菌在口腔颌面部聚集滋生、繁衍侵袭,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发生感染现象[1]。对口腔颌面部感染进行诊断,主要是通过患者发病的原因和临床上的表现来完成,如果诊断和治疗及时得当的,则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次就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的治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并已经得到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50例,在所有患者中有30例为男性,有20例为女性,其年龄最小的为12岁,最大的为78岁,平均为年龄37.98岁,病程最短的为7天,最长为30天,平均病程为17.21天。所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标准,且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没有太大的差别,在治疗上可以相互比较。 1.2 方法 1.2.1诊断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临床症状以及发病的部位,通过对解剖知识的有关结合,对患者进行生化功能和血液常规的检测,穿刺法和对脓药细菌进行培养来实验加药的敏感性,并以此来辅助相关的诊断,为了使诊断的准确性得以保障,还要进行CT、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MRI辅助诊断。 1.2.2治疗的方法。对患者采用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互结合的方法。局部治疗:避免炎症部位过多运动,保证患处的清洁并禁止挤压,此外,还要避免局部的热敷,减少不良刺激,预防感染扩散。必要时使用中草药对炎症部位进行处理,在炎症化脓并形成了脓肿时,要对患处切开进行引流,严重时可以利用多普勒超声、MRI以及CT对手术进行辅助,采取换药冲洗等常规性的处理,保障引流的畅通,在炎症被有效控制后对病灶及时清除。 1.3评价指标 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价。显效:患者经诊断治疗后已痊愈;有效:患者治疗后感染情况有所减缓;无效:患者诊断与治疗后感染情况无变化或加重感染。对患者治疗满意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满意:对诊断与治疗的结果感到满意术;一般满意:对诊断的方法满意,但对治疗的结果不满意;不满意:对诊断的方法和结果都不满。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SPSS20.0软件的采用,对患者的诊断情况与治疗情况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运用卡方检验的方式对资料进行计数,并使t值带入到计量的资料中,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 结果 2.1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来源和部位。本次研究的患者期感染的来源主要为牙源性感染、肾源性感染、外伤性感染以及医源性感染,占总感染分别为58%(29/50)、20%(10/50)、16%(8/50)、6%(3/50)。感染部位主要以咽旁间隙10例(占20%)、嚼肌间隙11例(占22%)、眶下间隙10(占20%)以及颌下间隙19例(占38%)为主,且以上数据的对比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详见表1与表2.

头面部解剖-颌面部间隙

第五节颌面部的间隙 颌面部上、下颌骨与周围的肌肉之间、或肌肉与肌肉、肌肉与器官之间,存在着一些潜在间隙,正常情况下,这些间隙中充填着疏松结缔组织,有的间隙还有神经、血管穿行,从而使相邻的间隙彼此通连。当炎症感染时,可循此途径蔓延,脓液也可溃破筋膜,扩散到邻近的间隙。 一、咬肌间隙 咬肌间隙massetericspace(图10-22、23)的前界为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界为下颌支后缘及腮腺组织;上达颧弓下缘;下抵下颌骨下缘;内侧界为下颌支的外面;外侧界为咬肌及腮腺的深面。此间隙的前方紧邻下牙槽的第三磨牙,在智齿冠周炎、牙槽脓肿、下颌骨骨髓炎时,可扩散至此间隙。 此间隙的感染向前可扩至颊间隙;向下绕过下颌切迹可扩散至翼颌间隙和颞下窝;经颧弓深侧可至颞窝;向下可扩散至颌下间隙,甚至向后下可扩散至腮腺,导致腮腺脓肿。二、翼颌间隙pterygomandibularspace(图10-22、23) 又称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其前界为颞肌及下颌骨冠突;后界为下颌支后缘与腮腺;内侧界为翼肌及其筋膜;外侧界为下颌支的内板及颞肌内面;上界为翼外肌;下界为下颌支与翼内肌相贴近的夹缝。 图10-21舌咽神经分支 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下牙槽动、静脉穿行,下牙槽神经阻滞术即将局麻药物注入此间隙内。牙源性感染常累及此间隙。翼颌间隙的感染可向上扩散至颞下窝和翼腭窝;向内沿翼内肌后缘可扩散至咽旁间隙;向下可扩散至下颌后窝。有时可沿血管神经束向上经卵圆孔蔓延到颅腔。 三、颞下间隙 颞下间隙infratemporalspace(图10-22、23) 位于翼下颌间隙的上方,前界为上颌骨的后面;后界为茎突及茎突诸肌;内侧为蝶骨翼突外侧板;外侧界为下颌支上份及颧弓;上界抵蝶骨大翼的颞下嵴及颞下面;下界为翼外肌下缘平面。 此间隙在位置上处于颌面部诸间隙的中央,在间隙内有翼丛、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和上、下颌神经的分支通过,从而使颞下间隙与邻近的翼颌间隙、颊间隙、咽旁间隙等相通,并可借眶下裂与眶腔、借卵圆孔和棘孔与颅内相通。因此颞下间隙的蜂窝组织炎很少单独存在,常与相邻间隙特别是翼颌间隙的感染同时存在。 四、咽旁间隙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space(图10-22) 图10-22面侧区的间隙(右侧) 位于翼内肌、腮腺深部与咽侧壁之间,呈倒立的锥体形。上抵颅底;下达舌骨平面;前界为翼下颌韧带、颌下腺上缘;后界为椎前筋膜。由茎突及茎突诸肌将此间隙分为前后二部。前部称咽旁前间隙;后部称咽旁后间隙。咽旁前间隙较小,咽升动、静脉行于其中,内侧有咽上缩肌及腭扁桃体。腭扁桃体感染可侵及该间隙。咽旁后间隙较大,内有颈内动、静脉及第Ⅸ-Ⅻ脑神经及颈深上淋巴结,此内容为腮腺床的结构。 咽旁间隙与翼颌间隙、颞下间隙、下颌下间隙、咽后间隙相通。 五、下颌下间隙 下颌下间隙submandibularspace(图10-23) 位于颌下三角内。上界为覆盖下颌舌骨肌深面的筋膜;下界为颈深筋浅层;前界为二腹

颌面部感染病例

病员:张××,性别:男,年龄:41岁,职业:农民 主诉:右面部肿胀流脓4月余 现病史:4个月前,右上大牙因疼痛而拔除,拔牙2小时后,右面部不慎被锄头柄碰伤,微痛,皮肤未溃破,也未流血。第二天右面部开始肿胀、热痛。10天以后在当地“乡社医院”作切开引流,放出少许脓液,肿胀并未减轻,反而加剧。又用中药外敷,肿胀开始消退,但未完全消失。1月后口内右上牙龈处开始流脓,右面部也出现了3个瘘孔向外排脓,入院20天前,右上唇开始麻木,感觉迟钝,患病以来全身情况好,食欲正常,既往体健。无特殊。家族史,既往史,略。 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 T37℃P62次/分R18次/分BP118/76mmHg 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神经反射正常 颌面外科情况: 面部左右不对称,右面部上起眶下缘、下至鼻翼,内起鼻梁,外至颧突处为红肿压痛,眶下缘外侧有瘘管,深1cm,可探及骨面,颧部有一溃疡面约1.5×2.5cm2大小,有突起之肉芽组织,该处有深达5cm探及软组织未达骨面,鼻尖、上唇偏向左侧,右上唇感觉迟钝,张口度正常,口腔卫生欠佳,765|缺失,8|叩痛+++,松动+,4-1|叩痛+-++,松动+-++,右上颌骨X 线片检查(华氏位及上颌骨正侧位咬合片)。 右侧眶下缘有病理骨折,靠内分有死骨形成,在眶下缘之颧部有0.3×0.2cm2大小透光度增加区,近颧部下部有0.5×0.4cm透光度增加区,右侧上颌窦边缘不清浑浊,右侧鼻腔较左侧狭窄。思考题: 请提出诊断及诊断依据,并提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意见。 答:1.诊断及诊断依据:(1)右侧眶下间隙感染诊断依据:面部左右不对称,右面部上起眶下缘、下至鼻翼,内起鼻梁,外至颧突处为红肿压痛。4-1|叩痛+-++,松动+-++ (2)右侧上颌慢性边缘性骨髓炎诊断依据:右侧眶下缘有病理骨折,靠内分有死骨形成,在眶下缘之颧部有0.3×0.2cm2大小透光度增加区,近颧部下部有0.5×0.4cm透光度增加区,故可判断为骨髓炎;眶下缘外侧有瘘管,深1cm,可探及骨面,颧部有一溃疡面约1.5×2.5cm2大小,有突起之肉芽组织,可知为边缘性骨髓炎,并且面部有3个瘘孔长期未愈,可知为慢性边缘性骨髓炎。 (3)右侧眶下缘病理性骨折诊断依据:右上颌X线片检查右侧眶下缘病理性骨折(4)右侧上颌窦炎诊断依据:右侧上颌窦边缘不清浑浊,右侧鼻腔较左侧狭窄 2.进一步检查:CT、MRI、细菌学培养、药敏试验 3.治疗意见:(1)药物治疗:根据临床表现,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同时注意全身必要的支持疗法。 (2)外科治疗:切开引流排脓,拔除病灶牙。死骨摘除及病灶清除术,切除瘘管,刮除脓性肉芽组织。上颌骨手术同时行上颌窦根治术,彻底清除上颌窦内的炎性组织,术后应配合抗菌药物。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 发表时间:2013-09-24T11:10:20.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6期供稿作者:李喜红1 张永红2 孙予1 蔡玉萍杨正国[导读] 李喜红1 张永红2 孙予1 李喜红1 张永红2 孙予1 (1河南省郑州市口腔医院 450000 ;2河南省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口腔科河南开封 475000)【摘要】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9-2012年所遇到的6例间隙感染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并及时合理大量应用抗生素。结果 5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可引起败血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期的发现、及时合理的抗生素应用、充分的引流对感染的控制及预后至关重要。【关键词】间隙感染切开引流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152-0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很常见,均为继发性,常见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感染多为需氧与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也可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或厌氧菌等引起的腐败坏死性感染[1]。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过程与转归受病员的抵抗力、细菌的毒力和治疗措施三方面的影响,如延误治疗,可引起全身并发症,形成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死亡率高达30-40%[2]。所以正确的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非常重要。回顾2009年—2012年我科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6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中,男性2例,女性4例,治愈5例,死亡1例,治愈率83.3%。 1.2 病例选择 女,4岁,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右侧颌下淋巴结炎,导致右侧颌下脓肿。查体:体温38.5℃,右侧颌下区明显肿胀,皮温升高,有波动感; 女,47岁,因46残冠反复根尖周炎症引起右侧颌下间隙、咬肌间隙及翼内间隙感染。查体:体温38.7℃,右侧面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张口度约一横指,右面部肿胀,变硬,压痛(++)。 女,50岁,因左侧腮腺慢性炎症急性感染化脓引起左侧腮腺区脓肿波及咬肌间隙。查体:左侧面部肿胀,压痛明显,未及波动感,轻压左侧腮腺区可见导管口有脓性液体溢出。 女,52岁,因13、14残根根尖化脓性炎症引起眶下间隙感染。查体见眶下区肿胀,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局部皮肤发红,张力变大,眼睑水肿、鼻唇沟消失,眶下区可扪及波动感。 男,63岁,因颌下腺导管结石慢性炎症急性发作引起口底蜂窝织炎。查体:体温39.1℃,见颏下区及双侧颌下区软组织的广泛性水肿,皮肤表面略粗糙而红肿坚硬。 男,68岁,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47松动Ⅱ°,牙周脓肿引起颊间隙感染、翼内间隙感染、咬肌间隙感染、颌下间隙感染、口底间隙及咽旁间隙感染。查体:体温39,3℃,寒战,呼吸短浅,吞咽困难,右侧面部及颌下区肿胀明显,波及颈部,有凹陷性水肿,可扪及捻发感,皮肤紧张,表面红肿坚硬,压痛(+++),下唇麻木。 1.3 治疗方法 本组6例患者,4例来源于牙源性感染,2例来源于腺源性感染。血常规检查均有白细胞计数增高。所有患者在足量应用抗生素(头孢一代+替硝唑)的同时于脓肿部位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放置引流条充分引流脓液,每日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液交替冲洗脓腔,除1例患者术后转至外院经治无效后死亡外,其余患者均与5—7天痊愈出院。其中腮腺脓肿来源的患者在引流术后第4天起配合局部理疗,术后1周痊愈出院。本组病例中,68岁男性重症患者入院后检查血常规及血糖,结果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为23.3×109/L,血糖19mmol/L,一经确诊即行口底广泛性切开引流术,切口呈倒“T”形,同时顺皮纹方向做多处辅助切口,引流出咖啡色、恶臭、混有气泡的脓液,手术同时取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手术后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行全身支持疗法,每日三餐前后测血糖,请内分泌医师会诊后给予胰岛素对抗治疗,患者虽然局部肿胀明显减轻,但高热不退,血糖不稳定,术后急查心电图与胸片,发现胸腔积液,立即转入上级医院。追踪病例,患者于2日后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2 结果 5例患者痊愈,1例患者死亡。死亡的患者为糖尿病患者,平时血糖控制不佳,在当地医院治疗一周后转入我院,转入时病情严重,术后急查胸片发现胸腔积液,考虑合并纵膈脓肿,最终导致全身脓毒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3 讨论 提高口腔颌面部感染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合理联合应用抗生素,早期预防并发症[2]。 3.1 颌面部感染的治疗 对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在临床上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感染发生后应立即应用抗生素,对抗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用药原则为联合、高效、广谱、足量;对有引流指征的患者应立即行切开引流[3],并注意全身系统疾病的问诊;治疗感染的同时应严防感染性休克,休克起始时,白细胞、中性多核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此时应及时给予新鲜血浆、红细胞悬液或全血支持治疗。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是感染性休克的突出矛盾。故扩容治疗是抗休克的基本手段。所有液体应包括胶体和晶体的合理组合[4]。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还应应用小剂量激素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促进炎症的消退,此外,对于有全身中毒症状的患者,应增强患者抵抗力,纠正低蛋白血症,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控制血糖等[5]。 在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就诊时对自身系统性疾病不了解或一直未重视,在本组观察的病例中,死亡患者不知道自己身患糖尿病,基层医院也未检测血糖,在感染早期使用了激素并使用葡萄糖水输液治疗。进一步促使血糖升高,导致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更加严重。因此,对于多间隙感染的重症患者,在入院时应及早检查血糖,并详细询问全身系统性疾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分析感染来源,结合化验、穿刺等检查方法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

口腔颌面外伤门诊病历范文口腔科门诊病历书写范本具体的

口腔颌面外伤门诊病历范文口腔科门诊病历书写范本具体 的 主诉:一定要有部位、症状、时间 现病史:有关主诉的病程发展、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吸烟喝酒史等等 既往史:其他口腔中的治疗病史,没特殊的情况就写无特殊 全身病史:药敏史一定要写,其他与治疗相关的像是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这些包括用药都要写清楚,都没有就写否认特殊 家族史:如果患者是类似的症状,那像是青春期龈炎、妊辰期龈炎、肿瘤这些有遗传性的病要写有没有,其他就写否认特殊 诊断:写在右侧,可能有多个诊断,主诉优先、其余的较重的优先 治疗设计:根据诊断写出治疗的顺序,1、2、3 这样写下去 处置:你对患者做了什么处理,1、2、3的顺序写

签名:写右侧上级大夫签字 / 自己签字你有执照的话就只写自己名字 慢性根尖囊肿 主诉:患者右上牙食物嵌塞数年要求诊治 现病史:右上牙发现龋洞数年,曾有过疼痛史,经常有食物嵌塞,现要求诊治。 既往史:患病有牙痛史,无其他重大疾患 检查:右上4牙合面龋坏,探诊(—)冷热诊(-)扣(-),牙龈处有一瘘道,牙齿无松动 X线:根尖大面积阴影,圆形,周边有一层骨白线包绕,根尖位于阴影之中 诊断:右上4根尖囊肿 治疗计划:常规开髓,拔髓,无痛根管治疗,充填。三个月以后,瘘道未消失,阴影未缩小,行囊肿切除术及根尖切除术。

三个月复诊 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 主诉:患者右上后牙反复肿痛,牙龈起脓包6个月要求诊治 现病史:一年前右上后牙曾有冷热痛史,在外院治疗过,一个月前进食将治疗过的牙咬断 既往史:有牙痛史,否认重大疾患 检查:右上5残根根管外漏探不通叩(-)右上4颈部契状缺损并发深龋探已穿髓无反应冷热测无反应叩(+)松动1度 X 线显示两根尖周均有透射影像直径0.5*0.5CM 自牙龈瘘管口插入牙胶尖在拍X片显示诊断丝指向右上4根处边界不清且不规则的透影区 诊断:右上4慢性根尖囊肿 治疗:右上4根管治疗充填颊颈部缺损观察根尖病变的修复情况后考虑修复

--第6章口腔颌面部感染

第六章口腔颌面部感染 一、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 1.掌握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冠周炎、常见间隙感染(咬肌间隙、颊间隙、颞间隙、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下颌下间隙)、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2.熟悉颜面部疖、痈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其并发症防治和舌下间隙、眶下间隙、颞下间隙和口底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3.了解颌面部间隙的解剖特点,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等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定义感染(infection)是微生物对宿主异常侵袭所致的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类疾患,表现为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除由外环境中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外,大多数感染是由于宿主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平衡失调所致。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共性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因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使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其特殊性。 (2)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 A.口腔颌面部为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端,是细菌最常寄居的部位。易发生各种 感染。 B.口腔颌面颈部具有众多互相通连的潜在性筋膜间隙,感染易于扩散和蔓延。 C.颜面部血循丰富,加之静脉瓣膜稀少或缺如,直接或间接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 感染可扩散至颅内。尤以两侧口角至鼻根联线内的三角区发生的感染,易循内眦静 脉扩散至颅内,而被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 D.牙和牙周组织容易罹患病损,且与颌骨关系紧密。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特 有的感染。 E.面颈部有丰富的淋巴结,感染可循淋巴管引流途径扩散,导致区域性淋巴结炎。

口腔颌面部感染

关于脓肿切开引流的指征正确的是()。 A.只有在出现波动感后才能切开引流 B.结核性淋巴结炎应早期切开 C.抗菌素治疗无效且中毒症状明显时应切开引流 D.儿童颌周多间隙感染即使影响呼吸也应尽量避免切开 E.局部压痛明显凹陷性水肿但穿刺无脓液时不应切开 以下眼睑、鼻旁区肿胀为主要表现的间隙感染为()。 A.眶下间隙 B.翼颌间隙 C.咬肌间隙 D.咽旁间隙 E.颞下间隙 智齿冠周炎治疗重点为()。 A.局部治疗 B.抗生素应用 C.全身支持疗法 D.切开引流 E.龈瓣切除 患者男性46岁,口底多间隙感染,肿胀明显,可及捻发音及波动感,主诉呼吸困难,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A.加大抗生素剂量 B.局部冷敷 C.穿刺抽脓 D.广泛切开引流 E.气管切开 慢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表现中正确的是()。 A.常见全身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 B.常伴有头痛全身不适 C.可发生食欲减退和大便秘结 D.常无明显症状,仅局部轻度压痛不适 E.常出现白细胞增高,中性白细胞比例上升 关于颌面部间隙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颌面部间隙为潜在的间隙 B.颌面部间隙感染为原发性感染 C.常见为牙源性和腺源性感染 D.以化脓性感染为主 E.感染沿神经血管扩散可引起颅内并发症

用于冲洗智齿冠周炎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是()。 A.0.05%~0.12% B.0.1%~0.3% C.0.3%~0.5% D.1%~3% E.5%~10% 关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哪项是错误的()。 A.感染多来自下颌智齿冠周炎 B.主要破坏骨皮质 C.临床多系局限型 D.病变多位于下颌升支部 E.颌骨增生不明显,骨破坏严重 易造成严重张口受限的间隙感染为()。 A.眶下间隙 B.颌下间隙 C.咬肌间隙 D.舌下间隙 E.颏下间隙 关于口腔颌面部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呼吸道感染,可造成区域性淋巴结炎 B.成人较儿童更易发生腺源性感染 C.口腔颌面部感染可借备注循环扩散至邻近间隙 D.“危险三角区”的感染处理不当可造成上呼吸道梗塞 E.口腔颌面部组织抗感染能力较其他组织为低 关于面部“危险三角区”下述错误的是()。 A.由鼻根至两侧口角区域 B.此区域静脉无瓣膜 C.此区域感染挤压后可向颅内扩散 D.上唇部痈形成脓肿应尽早切开减压 E.唇痈处理不当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患者男性58岁,颌下肿物切除术后创口感染,引流物为翠绿色有酸臭味的脓液,此为何种细菌感染所致()。 A.结核杆菌 B.放线菌 C.绿色链球菌 D.绿脓杆菌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途径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途径: 1、牙源性感染,细菌通过病灶牙或牙周组织进人机体引起的感染。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感染途径。 2、2、腺源性感染,细菌经过淋巴管侵犯区域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炎,继而穿破淋巴结包膜扩散到周围间隙形成蜂窝织炎。多见于婴幼儿,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3、损伤性感染,由于外伤、黏膜破溃或拔牙创造成皮肤黏膜屏障的完整性破坏,细菌进人机体而引起感染。 4、血源性感染,机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口腔颌面部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多继发于全身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病情常表现得较严重。 5、医源性感染,在进行口腔内局部麻醉、外科手术、局部穿刺等创伤性操作时,由于消毒不严,将细菌带入机体内,而引起的感染。 复发性口疮或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1.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初起病变处敏感或出现针尖样大小或稍大的充血区,短期内即形成直径在2~4mm左右,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浅小溃疡。中心微凹陷,表面覆有一层淡黄色假膜,溃疡周围黏膜充血呈红晕状,其底扪之不硬。溃疡数目一般为2~3个左右。溃疡形成后有较剧烈的烧灼痛。经7~10天左右溃疡可逐渐自愈,不留瘢痕。但经长短不一的间歇期后又可复发。患者甚为痛苦。 2.疱疹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亦称口炎型口疮。此型除溃疡小、数目多(可达20~30个)外,其余与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表现相似。溃疡散在,分布广泛,黏膜充血明显。有剧烈疼痛及伴有头痛、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3.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亦称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或腺周口疮,为各型中最严重的一型。溃疡常单个发生,2个或2个以上者少见。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黏膜。初起时溃疡与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相同,但其直径逐渐扩大至1~2cm,并向深层发展至黏膜腺。溃疡为紫红色或暗红色,边缘不规则,呈瓣状隆起,中央凹陷,似“弹坑”。底不平、微硬、呈小结节状,溃疡周围红晕,局部有剧烈疼痛及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病程常在月余以上。愈后遗留瘢痕,严重者可形成组织缺损或畸形。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与其解剖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①口腔颌面部血循环丰富及相关影响:口腔颌面部在伤后出血较多,易形成血肿,组织水肿反应快而重,如血肿和水肿发生在口底和舌根等部位,容易影响呼吸道畅通,甚至引起窒息。另一方面,由于血运丰富,口腔颌面部组织的抗感染力和组织修复再生能力较强,创口愈合较快。 ②牙齿的影响:口腔颌面部损伤常伴有牙损伤,如打击力量较大,牙齿可能造成二次伤;牙齿相互之间形成咬合关系,咬合关系的情况不仅是颌骨骨折的重要诊断依据,而且是治疗颌骨骨折的主要标准。

口腔颌面部感染练习及解析

《口腔外科学》 二、口腔颌面部感染 一、A1 1、面颈部静脉缺乏静脉瓣,临床上对哪种疾病有特殊意义 A、咀嚼肌间隙感染 B、咽旁间隙感染 C、翼下颌间隙感染 D、面部疖痈 E、颌骨骨髓炎 2、颜面危险三角区的范围是 A、两侧口角至眉间的连线 B、两侧口角至鼻根的连线 C、两侧颏孔至鼻根的连线 D、两侧颏孔至鼻尖的连线 E、两侧口角至鼻尖的连线 3、口角区的疖痈最易引起哪组淋巴结的肿痛 A、颏下淋巴结 B、颌上淋巴结 C、颌下淋巴结 D、腮腺下极淋巴结 E、颈浅淋巴结 4、颜面部疖痈的病原菌主要是

A、大肠埃希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链球菌 D、念珠状球菌 E、肺炎链球菌 二、A2 1、患者,女,48岁,口底多间隙感染,说话、进食、吞咽、呼吸困难,双侧舌下、颌下及颏下弥散性肿胀,并波及面颊及颈部,皮下可及捻发音及波动感,此时最佳的治疗方法是 A、穿刺抽脓 B、加大抗生素剂量 C、局限性切开引流后放置引流条 D、局部热敷 E、广泛切开引流 2、患者,男,40岁,五天前出现右上前牙持续性剧烈跳痛,昨日有所缓解,自觉右侧下眼睑至鼻旁颧部明显肿胀,皮肤红、热,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上颌窦炎 B、眶下淋巴结炎 C、上颌骨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D、上唇痈 E、眶下间隙感染

3、患者,女,27岁,高级工程师,经常加班熬夜,近期因智齿冠周炎引起的右侧升支外侧慢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经消炎治疗后局部仍有肿胀,下一步最佳的处理是 A、拔除病灶牙,切开引流排脓 B、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 C、全身支持疗法如静脉补液等 D、局部热敷 E、骨髓炎刮治术 三、A3/A4 1、患者,女,43岁,1周前右上第一前磨牙开始咀嚼痛,伴有右侧眶下区肿痛3天。检查见右眶下肿胀明显、右上第一前磨牙深龋,髓腔暴露,叩诊(+++),前庭沟肿胀,压痛,有波动感。 <1>、根据上述症状,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根尖周炎 B、慢性根尖周炎 C、急性牙髓炎 D、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E、根尖周炎伴眶下间隙感染 <2>、如该患者在2天前来就诊,对该患者最佳的处理是 A、开髓拔髓、引流 B、穿刺 C、局部热敷 D、拔除患牙

最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 1.病情观察该病发展迅速,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昏迷、败血症、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故炎症未控制前,应高度警惕,严密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有无烦躁、神志淡漠、嗜睡等;监测T、P、R、BP;对发热、寒战患者注意询问有无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征象。当体温超过39℃及时给予温水擦浴,并嘱其多饮水,注意患者尿量情况。床边备气切包。 2.心理护理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常伴有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严重者发生进食和吞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精神状态。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精湛的技术赢得患者信任和尊重。多接触病人,主动倾听患者倾诉,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多与其交谈,解除疑虑,生活上尽量体贴关怀,鼓励家属、亲友陪伴,给予精神、心理支持,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手段,邀请康复期患者现身说法,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治疗上的配合,以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 3.切口护理口腔间隙感染治疗不及时即形成脓肿,需及时协助医师做脓肿切开引流术,建立良好的引流,以减少局部组织张力,防止扩散,解除局部疼痛,达到缩短疗程,减少用药的目的。对于肿胀范围广泛、有严重呼吸困难者,除广泛性切开外还应充分分离口底肌肉,使口底各间隙的坏死组织及脓液充分引流,因脓液呈蜂窝状分散在组织间隙中,常常自动引流不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伤口置引流管,切开引流液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合理用药。脓肿切开后,更换敷料2~3次/d,用1%~3%的双氧水反复冲洗创口或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素加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同时观察引流液量、色、性的变化及患者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变化。发现患者面色苍白,暂停冲洗伤口。冲洗完毕,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减少伤口张力,利于伤口引流。 4.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阻塞是口腔颌面部感染较常见而危险的并发症,应确保充分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及呼吸道通畅情况,因喉头水肿所致的呼吸道阻塞应立即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若炎症侵及口底、舌下等间隙,患者可出现舌体抬高、咽腔缩小等并发呼吸道梗阻的临床表现,应做好抢救准备,昏迷患者将舌体牵拉至口外固定,保证呼吸道通畅。本组病例中3例出现呼吸道梗阻,及时给予气管切开,患者脱离危险。如伴有呼吸道黏液堵塞,应进行彻底有效的吸痰。 5.加强口腔护理颌面部间隙感染常由于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引起。预防口腔感染是切断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重要途径,加强口腔护理是预防口腔感染的有效措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主要措施:详细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每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每4h含漱多贝氏液漱口液漱口,在口腔内停留2~3min. 6.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先给予高热量清淡流质饮食,由于张口受限,采用吸管进食。鼓励患者每2~3h进食一次,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然后逐渐给半流质饮食,如鸡汤面,再到普通饮食,维生素补充可给予新鲜水果汁,且多饮水。

十五口腔颌面部损伤病案分析4学时

实验十五口腔颌面部损伤病案分析(4学时) [目的和要求] 通过具体的病案分析,巩固以学的课堂理论知识,要求系统地掌握颌面部损伤的收集病史、检查、诊断及治疗计划,使理论联系实际。 [方法和步骤] 由指导教师选择病房内适当的病例,同学到病房,对指定好的病例进行病历的收集,写成病历摘要,然后由1~2个同学报告病历、体检及化验等资料,全组同学进行讨论。要求同学个个发言,由教师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及治疗。损伤病案一周××,男,49岁,工人。住院号:29285 主诉:左面部被钢管击伤约半小时。 现病史:半小时前,病人上班时不慎被一小钢管击中左侧面下份,当时呼之不应,血流满面,口内亦有血液吐出,总量约20~30ml,昏迷约5分钟,随即由同事送来我院急诊室,此时病人不断呻吟,喊伤口疼痛和头晕痛。来急诊室后,曾呕吐四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其中混有“血液”。 体格检查: T36.5℃ P:85次/分 R20次/分 BP:150/90mmH&。 急性痛苦面容,扶入急诊室,不愿左侧卧位,精神较紧张,不能回忆受伤经过。皮肤弹性正常,出冷汗。眼球运动自如,瞳孔双侧等大等园,对光反射存在。神经系统检查及其他系统性检查均无阳性发现。 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检查发现: 双侧面部基本对称,中线无明显偏移。左侧面下份口角外有一长约4cm的裂口,深达皮下组织,未及骨膜,表面有少许纱布覆盖。扪诊左口角外下颌骨下缘连续性中断,可扪及台阶,压痛明显,右侧关节区明显压痛;动度完全消失,左侧动度减弱,张口度约1.5cm,与间牙龈撕裂,并有浸血,假关节形成,松动I度,整体向合方及内侧偏移位少许,牙早接触,前牙区开合约2mm,口底青紫肿胀,双侧上颌骨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思考题]: 1.请对此病例提出诊断和处理意见。 2.此病例还需做什么检查及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损伤病案二 卢××,男,31岁,农民。住院号:27899 主诉:拖拉机撞伤头面部及胸部 现病史:今日凌晨,骑自行车被后面驶来拖拉机挂倒,后轮从左胸及面部碾过,当时无昏迷、恶心、呕吐。上唇裂伤,出血量不多,在当地医院就诊未做处理,急诊转入华西附一院。途中(伤后3小时)曾呕吐一次胃内容物,其中混有“阵血”,自觉头昏、疼痛,无口渴等症状。附一院诊断为“面部软组织挫裂,上、下颌骨骨折,左侧3-9肋骨骨折”,并且有“左胸液气胸,肺压缩10%”。请胸外科会诊未做特殊处理,建议来我院诊治。系统回顾无特殊。 体格检查 T:37.6℃,P:90次/分 R:27次/分 125/65mmHg 全身一般情况尚可,呈急性痛苦病容,抬入病房,清醒,能与医生合作,对答切题,不愿左侧卧位,精神较差。皮肤弹性正常,色泽稍显苍白,四肢不冷。左胸上份皮肤擦伤,皮下有瘀血。压痛,胸廓挤压试验(+),双侧胸廓不对称,左侧腋前线区塌陷,腋中线区痛

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2例病例分析

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2例病例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常见牙源性感染,及时诊断治疗,预后一般较好。当因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延误治疗时间等因素时会发展成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产生严重的后果。 Abstract: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s common odontogenic infection,time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the prognosis is generally good. When the body in patients with lowered immunity due to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delay in treatment time and other factors that may develop into severe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resulting in serious consequences. Key words:Severe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Antibiotics;Sepsis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也逐渐得到提高,这种情况下,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导致的脓毒血症甚至死亡的病例在临床上很少见。我科自2009年以来收治的重度颌面间隙感染患者2例,现在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1 患者张某,男,49岁,因”右颌下区肿痛10余天”,于2009年8月5日晚5时来我院治疗。 病史:10余天前自觉右下颌后牙疼痛,在某个体诊所打针消炎治疗,效果欠佳,疼痛加剧,肿胀加重伴张口受限,下后牙疼痛加剧,下颌部腮腺区肿胀,皮肤呈暗红色。近日来低热、乏力,无咳嗽,大小便正常。 临床检查:神志尚清,表情淡漠。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眼球固定,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心率120次/min,脉搏细弱。身体消瘦,体温38℃。右侧面部及颌下区弥漫性肿胀,皮肤表面张力大,色暗红。凹陷性水肿,右下颌角处可触及波动感,张口度约1cm,口内恶臭。辅助检查示:WBC16.4×109/L,RBC4.87×1012/L。 入院治疗:入院即给予大剂量抗生素、激素,营养支持治疗。30min后心跳停止,紧急心肺复苏,气管切开,5min后心跳恢复,30min后自主呼吸恢复,血压回升,给予抗炎、降温、大剂量补液,扩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右下颌紧急切开后排出约60ml恶臭脓血。晚23时患者血压逐渐下降,给予升压,心肺复苏,抢救无效,于晚23时40min死亡。 确诊为:①感染性休克;②脓毒血症;③右颌下间隙感染。死因:心肺功能衰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