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上教版初中化学新旧教材对比分析及使用建议

上教版初中化学新旧教材对比分析及使用建议目前,上海市的初中教材主要集中在上教版和新课标两个大类,其中,以上教版为主要教材。
上教版教材主要由新旧两种教材构成,新教材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适当修改和创新而推出的,旧教材仍在使用,一般教学资源环境都是以旧教材为主。
对于上教版初中化学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则有助于此教材能更好地服务教学活动,也可以为下一步如何选择教材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一、上教版初中化学新旧教材对比分析1、教材结构旧版教材结构比较简单,内容以《化学》为主,由《化学性质》、《化学反应》、《日常化学》三个部分组成。
新版教材结构更加细致,内容以《初中化学》为主,由《化学性质》、《化学反应》、《日常化学》、《元素间相互作用》、《现代材料与新能源》五个部分组成。
2、教学内容旧教材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如基本概念、化学性质和反应等,关注的是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新教材的内容比较全面,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实验教学内容,还充分考虑到应用领域,并结合当前实际,着重强调了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3、教学方法旧教材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重点,注重对基础理论的掌握,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容易使学生枯燥乏味。
新教材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以现象解释理论,以实验检验理论,以视频讲解理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上教版初中化学新旧教材使用建议1、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上有各自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根据其不同特点,挑选适合其学习的教材。
例如,对于擅长理论的学生,可用旧版教材;对于擅长实际的学生,可用新版教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综合运用教材新旧教材虽然差别较大,但仍可综合运用。
例如,对旧版教材进行灵活运用,以基础理论为基础,进行新旧教材的结合;对新版教材进行灵活运用,以实验室活动或新能源应用为基础,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科学技术的现实意义。
3、积极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实验结果、新课程体系等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深入挖掘科学精髓,进一步加深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分析及建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分析及建议一、新教材的使用及变化2001年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2002年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2003年扩大实验范围,2004-2005年全国起始年级实施新课程,2006年使用的九年级化学教材,根据全国试用情况的反馈作出了较大变动,在这几年的使用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调整。
到06年第二版第一次印刷的最新教材与第一版第四次印刷(最后一次)的前版教材相比较,上下两册共有一百多处变动的内容。
比如06年第二版将第一版中第一单元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改为<绪言>,并在第一单元中增设一个新的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在绪言后开篇第一课,集中介绍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为后面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不会给学习化学新知识带来困难,也不在直接影响到以后教学内容的展开。
删掉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使演示成功率大大提高。
增加了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删掉了蜡烛然后前后质量的测定。
蜡烛燃烧天平不平衡试验改为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因有气体放出、使反应后质量总和有所减少。
现象明显,使学生容易理解;删掉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炼铁高炉的图片,增加为炼铁高炉及炉内化学变化过程示意图等等,相信在以后的使用中还将不断的完善。
这些改变使新版化学教材在图文排版上更趋合理,便于师生使用和学习;文笔叙述更为流畅,科学性明显提高;承上启下的系统性严密性进一步增强;习题作业份量有所增强,针对性练习明显增多。
二、新教材从全方位体现三维目标全书共有十二单元,分上下二册。
全书充分体现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课程目标,教科书的编排十分重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机体现九年级化学课程的宗旨和目标,着眼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强大的素材空间,也为学生的化学探究活动提供展示的舞台。
教科书重视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和合理弹性的呈现方式把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展示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科学物质观。
初中化学新教材特点分析

初中化学新教材特点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倡导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产物,教材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产物,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的内容载体,它必须全面体现化学课程标准的特点和内容要求。
化学课程标准所体现出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对义务教育化学新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新课程改革,不仅重视教材作为信息资源的功能,更强调教材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求教材的编写应从“教本”向“学本”转变,从“文本”向“对话”转变,从“知识”向“素质”转变,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材应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一、构建促进学生学习的教材体系教材体系的构建包括教材单元主题内容的确定及其编排顺序两个方面,其关键是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处理好不同类型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单元主题的确定依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确定教材单元主题时既考虑到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又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情景相融合,选择那些既与社会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又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并能理解的知识内容组成单元主题。
每一个单元主题都是融合的,力求反映一种基本观念或体现化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单元主题的编排顺序在确定单元主题的编排顺序时,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处理好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化学现象入手学习有关物质构成和变化的知识,然后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即贯彻“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改革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理论知识与事实知识穿插编排基于初中生的学习现状,为分散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我们采取了理论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穿插编排的形式,分层次、分阶段地呈现有关概念,使概念理论的学习建立在具体的事实和情景基础之上,同时通过概念理论的学习又加深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深入理解。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初中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新化学教材分析1、新教材的特点①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注重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对于概念的定义不过于强调严密性,改变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的倾向。
②加强学生参与力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
新增“活动与探究”内容共32个,“调查及研究”内容共13个;“讨论”内容由原老教材的14个增加到35个,“家庭实验”内容由原老教材的9个增加到10个。
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科学内容与社会相关内容相结合,化学知识与化学事实相融合,并融入学习过程、方法及价值观等,体现人文精神。
④实行弹性设计,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如教材中编入4个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氢气的性质及用途),石油和煤和综合利用,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及物质的分类,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
⑤教材结构上采用单元课题式,突出主题,并具有综合性。
⑥加强实验并注重改革习题,赋予其新的功能。
⑦语言通俗,文字流畅,版面设计新颖活泼,大量增加插图、图表;以图表文,简单易懂,以图表代文,形象简单,突破重点。
利用各种栏目创设学习情境整体设计,系列配套。
2、教材的功能①新教材提供了基础的化学知识,通过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②教材编写反映知识创新过程的范例,引导学生更多地采用感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③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探究的情境。
④实验教材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⑤适度地渗透一些教学法。
⑥新教材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工具。
二、新教材的教学建议1、树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
改变以往教学的单边活动,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变教师不讲或少讲,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启发,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形成。
九上化学教材分析

九上化学教材分析一、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本册教材体现了新形势下化学教学的要求,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课程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
即初中化学新教材已注重从书本走向生活;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从注重知识走向注重活动。
教材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空气、水、以及碳等知识着手,学习了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并有计划的将一些基本概念穿插在里面,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大降低,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困难。
教材还在课题中插入了化学与能源、环境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树立了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材突出了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化学实验不在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
同时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给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材内容简介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化学的发展史,例举了化学发展中的重要成就,通过插图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化学的重要成果。
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走进化学实验室认识化学仪器,了解药品取用规则,练习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4、认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1、本单元基本概念较集中,这些概念是中学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
所以本单元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段)的一个重心,是基础。
分子、原子概念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与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概念一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本册教材共包含六个单元,内容涵盖了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包括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元素与化合物:本单元介绍了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帮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2.化学反应原理:本单元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热、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3.有机化学:本单元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实验探究:本单元通过多个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5.拓展知识:本单元介绍了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关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册教材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性,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方法包括:1.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培养其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2.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演示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3.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的化学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概念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9
本单元的特点
●研究的对象是空气和氧气
第二单元
空气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的用途、性质和制法 ●研究的角度由宏观(元素)到微观(分子和原子) 再到宏观和微观的联系(物质的量)。 ● 研究的内容相当于一期的第四章(空气和氧气)、第一
章水(分子和原子)、第二章(化学符号)
●内容较多,分阶段学习,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分化 点) ●知识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衔接性较强
活动建议 1.探究空气中氧 气的体积百分含量 2.调查引起本地 区酸雨污染的主要 物质 3.调查本地区空 气污染的原因并防 止污染的措施 4.设计实验,证 明氧气具有助燃的 性质
A
空
氧气 气
B
A
B
1.氧气和人类的关系 2.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质 3.二氧化锰在实验室制取氧 气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和主要用 途、氮气的主要用途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A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化学 式及 式量
B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它 的式量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6
化合价
A
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化 合 价
化合价与化 学式
B A
A
1.根据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 合物的化学式;应用元素的化合价 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2.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求所含元素 化合价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7
物质的量
第 二 单 元
浩 瀚 的 大 气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1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1.本章是在初步了解化学的研究领域、初步学会以化学实验为手段进 行化学研究和知道基本的化学语言的基础上,以学生最为熟悉的大气为 切入口,以大气中所蕴含的学习素材为载体,探究化学学习方法,掌握最 基本的化学知识. 2.本章从化学的视角探讨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如空气、氧气等)的组 成、性质、制法、用途和表示方法及空气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形成最基 本的化学概念、观念和方法,加强学生关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有关 化学问题的意识. 3.本章安排了化学变化中的定量关系的内容(如式量、物质的量、摩尔 质量、质量守恒定律等),旨在让学生初步学会化学定量研究的方法,为 以后的化学学习打好基础. • 具体地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空气和氧气)的组成和 构成(分子和原子) • 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催 化剂),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初中化学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区别

初中化学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区别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育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材的引入对学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评价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材与老教材的区别进行分析,并对材的优势进行探讨。
内容1. 知识点重点调整:材相较于老教材在知识点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材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联系性。
相比之下,老教材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
材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研究方法的转变: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推动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发展。
材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和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实践探索的能力。
而老教材则更多地依赖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材提倡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分析能力。
3. 评价方式的变革:材的引入对考试评价方式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传统的老教材注重知识的检测和记忆,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而材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察,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材倡导综合评价,可以更全面地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结论初中化学材与老教材在知识点调整、研究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探索需求。
材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研究途径和发展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无。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分析(上册)[

*单元之间的融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 溶液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融合
生活经验与化 学基础知识 化学基础知识 与化学事实 化学与社会 化学应用
化学规律 与应用
化学与社会生活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8
*体系上体现继承和发扬
原教材
绪言 空气 氧 走进化学世界 我们周围的空气
新教材
分子和原子
水 氢 化学方程式 碳和碳的化合物
自然界的水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方程式 碳和碳的氧化物 燃料及其利用
体验探究
体验探究
探究蜡烛燃烧
---观察与描述
探究呼吸气体成分
实验报告示例
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21
第一单元课题2
教材特点
在动手、动脑中体验和了解化
学学科的特点——实验科学; 体验和了解化学实验的特点— —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 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初 介中 绍化 与学 分新 析教 材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1
上册内容 共七个单元:
第一单元 ——入门篇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认识身边的物质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深入微观世界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2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基本概念和技能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初中研究最细致的元素
各单元课题的结构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介绍该文档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该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学内容,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启发和帮助。
教材特点- 视角广泛: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入了丰富的例子和实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 紧贴课程标准:该教材紧密围绕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设计,涵盖了必修和选修的内容,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 组织合理:教材按照知识点和教学顺序进行组织,层次清晰,适合学生的研究进度和能力。
教学内容该教材包括了以下主要内容:1. 元素与化合物:介绍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对元素和化合物的认识和理解。
2. 原子结构:讲解原子的组成与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3. 化学反应: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反应的机理和变化过程。
4. 物质的性质:探讨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特征以及变化的规律。
5.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6. 环境与资源:关注化学在环境和资源利用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教师与学生的帮助- 教师: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提供了详细的教师参考书和教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学生:该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总结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以其广泛的视角、紧贴标准的内容和合理的组织方式,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该教材,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为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教案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教案教材分析
教材名称:《初中化学》
教材内容概述:
《初中化学》是一套针对初中学生编写的化学教材,涵盖了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方
法和应用技术等内容。
教材以生活实例和学生身边的化学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实际
问题出发,探索化学知识的奥秘。
教材内容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
兴趣和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结构:
《初中化学》共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中心概念展开讲解,涵盖了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方法等内容。
每个单元包括
重点知识点、相关实验、思考题以及综合练习等板块,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教学特点:
1. 实践性强: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
化学知识;
2. 生动有趣: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结合生活实例和趣味性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案例教学:教材中引入大量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
的解决问题能力;
4. 知识扩展:教材不仅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还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理解知识点背后的原
理和应用。
总结:
《初中化学》作为一套初中化学教材,具有丰富的内容、生动的表现形式和体现实践性的
教学特点。
通过该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材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初中学生认识世界、理解科学原理以及培养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而教材则是学生获取知识、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工具。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材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
一、教材的整体结构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材在结构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编排。
它不再是简单地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罗列,而是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结合。
教材通常以多个主题单元展开,每个单元围绕一个核心概念或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例如,“物质的构成”单元,先引导学生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如分子、原子、离子等,然后逐步深入到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微粒的变化规律。
这种结构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框架,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
同时,教材还注重知识的前后呼应和逐步递进。
在不同的单元中,可能会多次涉及到某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但每次的侧重点和深度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学习酸碱盐的性质时,会再次回顾之前关于溶液、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不断的复习和巩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材内容的选择在内容选择上,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
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食品、药品、材料等入手,引出相关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材会介绍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危害,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在讲解金属材料时,会提及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不锈钢厨具、铝合金门窗等,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此外,教材还增加了许多现代化学的前沿知识和科技成果,如纳米材料、绿色化学等,使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材对实验内容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实验不仅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教材中的实验涵盖了观察、测量、制备、探究等多种类型,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人教版、上教版和鲁教版)特点综合分析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人教版、上教版和鲁教版)特点综合分析世纪之初,我国正在进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如教材的编写出版就改变了原来国家统一使用一套教材的格局,目前初中化学新教材主要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和山东教育出版社的,这三套教材与原来的初中化学教材相比较均有较大的改变,尤其是课程理念、课程的内容、教与学方式的改变等,同时三套教材各有自己的特色,对这些方面,目前深入研究比较的不多。
现在各地正陆续进入新课程,故研究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对教育管理部门及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均有指导意义。
下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下的初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上教版和鲁教版)的特点进行分析,总体比较新旧教材的变化,重点分析两套教材的内容特点,并就在新课程下学生、教师的变化,教材的适用性简单谈易一下自己的几点见解。
(鲁教版分析见后面)1、人教版、上教版两种版本共同的特色(1) 新教材内容选择反映了课程理念,即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1 ] ,遵循内容标准的要求,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整合,改变了旧教材一味注重“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学习的局限性,从多方面注重学生的发展。
其中,对于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的实现,新教材特别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所设立的探究活动形式多样,如实验、调查、参观、资料收集、讨论、交流、辩论等,强调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
与此同时,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例如,观察、测量、记录、分类、比较、类比、假说、模型化、收集信息、处理数据等,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2) 新教材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材料、能源、健康、环境、生命科学等现代社会问题,反映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例如,上教版“调查了解当地居民使用燃料的种类,综合环境保护、经济利益、节约能源等方面的因素,给居民合理使用燃料提出改进的建议”,人教版“调查你周围的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及形成的原因,用照片、漫画或板报的形式来渲染白色污染的危害,并提出治理的建议,呼吁大家都来为减少白色污染而共同努力”等。
初中化学新老教材的区别

第一单元
建议:补充几个现象明显的实验。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 ●铁锈和稀盐酸反应; ●用锌、镁、铁、铜做成元素符号 ……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实验 四大实验 特征教学案例\知识概括A.doc 现象 反
映 常见性质事例
原子、分子、离子
物质由一些微小的粒子构成
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物质最基本的分类
化学反应与能量
形成观念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化学能与热能、光能和电能可以相互转化 •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
新教材编写特点分析
1. 教材结构的设计
教材采用单元-课题式的结构,突出主题,具有综合性
(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 溶液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探究蜡烛燃烧
探究呼吸气体成分
实验报告示例 学习方法
探究学习的特征及探究水平
水平Ⅰ 水平Ⅱ 教师或教材 学生 学生
第一单元
水平Ⅲ 学生 学生 学生
问题的确认 解决问题的程序 做结论
教师或教材 教师或教材 学生
新教材中科学探究的形式 “活动与探究” “调查与研究” “讨论” “辩论” “实验” 等
第一单元
★教学建议
1、用红P测定空气中O2含量:①对于空气 中O2含量提问。②对N2性质提问。 ③方案提问;蜡烛。④可燃物选择,⑤实 验成功关键。 ※①P23选红P:几乎耗尽密闭容器中O2 ※装置选钟罩:外面下降、里面上升?液 面差? ※②广口瓶中装水,水面观察上升1/5的现 象不便观察,广口瓶中装液体作用?
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教材是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海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初中化学教材。
该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化学基础知识、物质构成的奥秘、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等。
具体内容涉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分子与原子、化学式与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溶液、酸碱盐等。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2.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3.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及其用途;4.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5.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教材结构与特点本册教材采用“单元—课题—实验”的结构形式,以主题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每个单元由若干课题组成,课题中包含有实验、活动等环节。
教材特点如下:1.内容贴近生活,注重联系实际;2.编排思路清晰,循序渐进;3.语言简练易懂,图文并茂;4.强化实验教学,注重探究与实践。
五、重点与难点分析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化学式与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等。
这些内容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对于学生掌握化学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难点内容主要包括:酸碱盐的性质及其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等。
这些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教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1.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PPT演示、实验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3.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强化基础训练,通过练习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实验设计与操作本册教材包含多个实验,涉及物质性质、溶液配制、酸碱盐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解读人教版新课标初三化学新教材

解读人教版新课标初三化学新教材安徽马鞍山市桃冲中学陈义传统的化学教材编写是以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三序结合原则编写的。
而人教版初三化学新教材吸收了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体系的各自优点,综合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科书理论性知识和逻辑性相对弱化,联系实际的知识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强化。
全册书共12单元,单元内与单元间都彼此融合,相互关联。
科学探究精神贯穿其中,新教材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全书图文并茂,创设了多种学习情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情结,增强动手能力,在整个初中阶段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大有裨益的。
总的看来,新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材的编写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新教材在整体设计上,内容的编排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每一章内容充实,思路清晰,内容呈现顺序由浅入深阶梯式上升,重难点相对弱化且合理分散。
启迪学生思考或由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不仅出现在习题中,也出现在课堂练习上,如上册有课堂练习2个,下册有2个;讨论上册有20个,下册有14个。
这些问题的安排有利于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学思结合的效果。
初中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理解抽象的概念往往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
教材编写认真研究了学生的心理,利用一些可视性强的材料、插图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解难点。
如上册“过氧化氢分解”示意图、“品红在水中的扩散”、“水体污染示意图”、“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干冰升华”等等。
新教材语言通俗易懂,既富有感召力,又不失科学性。
二、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素材化学是应用学科,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一点。
在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如教材中“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金属材料”、“生活中常见的盐”、“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等。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材特点分析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材特点分析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材特点分析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材是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表达和实验技能的一种重要课程。
目前,它已逐渐变得贴近学生的学习需要,服务学生的学习实践,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的关注。
那么,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材有什么样的特点?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首先,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材落实了语言表达更多的实际应用。
其特点是注重以
科学化的方式让学生建立严谨的逻辑思维,明确问题,深入调研,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以让学生形成良好而实际的语言表达技能。
此外,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材更加注重实验技能的训练,更多地利用实验培养学
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探究实践、举一反三实践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发现、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开启学生的科学探索之门。
再者,初中化学教材以“重点、难点、考点”为特征,以突出知识点,突出重点,突出难点,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更加明晰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体验。
最后,教材中实验过程简明易懂,实验方法条理清晰,阐述详尽,而且有较为
具体的实验方法,更能使教学内容易于演示,让学生实践操作更加快捷准确,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摸索学习的方法。
总之,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材是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教材,其特点是注重语
言表达,强调实验技能,应用重点、难点、考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过程简明易懂,方法条理清晰,有利于培养学生更全面的语言能力和实验技能,扩大学生的科学知识面。
希望结合有效运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加欢迎学习,探索科学的世界。
化学新教材与旧教材之对比

化学新教材与旧教材之对比(一)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张良儒今年使用的化学教材(2012年5月第一版,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与前几年使用的初中化学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相比较,有比较大的变化,可以说是近看来变化最大的一次。
对比两套教材,可以发现:一、编写以人为本,编排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比发现,教材将物质构成的奥秘与自然界的水两个单元调换,又将原来难度大而且集中的元素、离子、化合价与化学式等内容分散在两个单元里面。
这样做,既分散了难点,又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有一个知识消化的时间和空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同样的道理,将实验活动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燃烧的条件,放在本单元知识结束后进行,比原来的同步进行更科学,让学生有一个知识缓冲,编排也相对独立,更能够通过实验达到复习的目的。
二、重视难点突破,模型学习反复渗透。
对于学生看不见的分子、原子及化学变化的微观分析等难点,新教材更重视用模型讲解,让学生能“看”得见。
旧教材仅仅在P50-P52页中几个模型。
而新教材在P50、P51、P81、P95均用到了分子、原子模型,而且在课后习题P52、P82中也有相应的模型分析练习题。
借助模型,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等知识就没有那么抽象。
三、重视知识牵移,书后练习题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对比发现,新教材注重化学知识点的回归,每一章节都附有一定题量的围绕本节知识点的应用练习,练习题型与练习题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难度也有所加深(如P115第5题、P148第8题、第9题)。
学生只要认真去做,基本能掌握本节知识的重点、要点知识。
四、知识容量有增加,让学生知识面更广。
增加了化学科学家的成果介绍,增加了污水处理流程介绍,增加了可燃冰的实物样品。
另外还增加了许多科技前沿的照片。
让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更加吸引人。
五、知识表述更严谨、科学。
元素组成物质,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在P60表述就十分准确;又如:对带电的原子团,叫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2、在学习反应表达式时引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3、氧气的实验制法要从生成氧气的多条反应中根据实 验室的条件分析选择的原因。 4、要从操作是否简单、是否环保、是否安全、是否节 能等多个方面比较两套装置的特点。 5、教师应从反应原料、反应原理、反应条件等方面引 导学生分析,从而选择仪器和确定反应装置
7
物质的量 A
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mo1)及引入 物质的量的意义
物 摩尔质量 A 质
1.摩尔质量的概念、单位(g/m01) 2.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它的摩尔
质量
构 有关物质 成 的量概念 微 的计算 粒 的
B BA
1.计算微粒数 2.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三者
间的简单换算
计 化学方程 B 量 式中物质
途、氮气的主要用途
5
分子
原子 分子 的概 念
1.分析物质的微观结构 5.用球棍模型来描
A
2.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以 述分子内原子间的
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连接
原子 A 团的 原子 符号 原子 和名 团称
相对 A 原子 质量
化学 B 式及 式量
铵根、硝酸根、氢氧根、
A 硫酸根、碳酸根等常见的 6.交流对物质的量
第 二 单 元 浩 瀚 的 大 气
1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1.本章是在初步了解化学的研究领域、初步学会以化学实验为手段进 行化学研究和知道基本的化学语言的基础上,以学生最为熟悉的大气为 切入口,以大气中所蕴含的学习素材为载体,探究化学学习方法,掌握最 基本的化学知识. 2.本章从化学的视角探讨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如空气、氧气等)的组 成、性质、制法、用途和表示方法及空气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形成最基 本的化学概念、观念和方法,加强学生关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有关 化学问题的意识. 3.本章安排了化学变化中的定量关系的内容(如式量、物质的量、摩尔 质量、质量守恒定律等),旨在让学生初步学会化学定量研究的方法,为 以后的化学学习打好基础. • 具体地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空气和氧气)的组成和
14
第二单元
6、有关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和双氧水中的催化作用可 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进一步理解催化剂在化学反 应中的作用及特点。 7、掌握氯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操作步骤。 8、要设计实验探究双氧水的浓度大小、二氧化锰的 质量的多少、不同的催化剂种类、双氧水的滴加速 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本单元的特点
第二单元
●研究的对象是空气和氧气
空气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的用途、性质和制法 ●研究的角度由宏观(元素)到微观(分子和原子)
再到宏观和微观的联系(物质的量)。 ● 研究的内容相当于一期的第四章(空气和氧气)、第一
章水(分子和原子)、第二章(化学符号) ●内容较多,分阶段学习,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分化 点) ●知识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衔接性较强
12
教学建议 2.2、神奇的氧气(4课时-性质1、制法2、学生实验1)
1、氧气的性质实验只有铁和硫 ,要补充木炭、磷, 介绍氢气的实验现象,要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学 会观察、记录、表达实验现象;其次在实验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并学会正确描述 实验现象,分清现象与结论的不同,注意引导学生 观察每一细微的实验现象,并组织讨论、分析,利 用实验设疑、提出问题,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和 巩固化学概念,探究化学原理;实验完成后,要严 格训练和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
构成(分子和原子)
• 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催 化剂),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2
知识结构
课题1空气
第二单元
宏观组成 ----物质的量--- 微观构成
质量守恒定律
空
空
气
气
的
质
组
量
成
指
标
分 子
原子原 子
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 化合价
元素
氧气体 积分数 的测定
3
知识结构 课题2:神奇的氧气
的量的计 算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 量关系
8
质量守恒定律 B
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 总质量的关系
化学方程式
C BA
1.根据化学反应正确书写 梳理学过的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
2.配平化学方程式
纯净物和混合 B A A 辩证地认识和判断纯净
物
物和混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 B
概念
氧化物
B A A 概念
9
第二单元
用
性
途
质
与木炭、硫、铁、 氢气的反应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制
法
装置和操作
原理
催化剂 分解反应
4
课标解读
二 级 学习 主 内容 题
空气的 成分
空气的 空 污染
氧气 气
学习水平
I
ⅡⅢ
A
A
B AB
说明
活动建议
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氧气) 及它们的体积百分含量
1.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 要物质
2.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止污 染的措施
1.氧气和人类的关系 2.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质 3.二氧化锰在实验室制取氧
气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1.探究空气中氧 气的体积百分含量
2.调查引起本地 区酸雨污染的主要 物质
3.调查本地区空 气污染的原因并防 止污染的措施
4.设计实验,证 明氧气具有助燃的 性质
稀有气体 A
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和主要用
氮气
原子团的符号和名称
的意义的理解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7.以摩尔为单位来 计量常见的化学物 质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它 的式量
6
化合价
A
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化 化合价与化 合 学式 价
B A A 1.根据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 合物的化学式;应用元素的化合价 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2.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求所含元素 化合价
10
教学建议 2.1、人类赖于生存的空气(1-2课时)
一、地球上的空气
第二单元
1、分析空气的成分复习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分析各成分体积分数的时候介绍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拉 瓦锡的经典实验、红磷测定方法及现象分析)
3、空气的各成分的作用只涉及氮气、稀有气体的作用(氧气 另列) 4、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中主要了解空气的污染,知道如何防止 污染.
11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2课时)
第二单元
从空气中氧气、氮气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可以引出 它们是由很小的粒子构成的,并引出主要二种粒子。
系统学习分子的概念、分子的性质、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介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系统学习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性质、原子的质量(原子 的结构可以简单介绍一下)。
由原子的质量引出相对原子质量,由相对原子质量引出 相对分子质量和式量 (可以从三种碳原子的结构引出元素 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再把微观和宏观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