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角色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_第三章_第一节_第二节

跨文化交际_第三章_第一节_第二节

新时期社会角色的要求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新的世纪将是中华民族
实现复兴的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新一代青少年的我们提出了严峻 挑战,要我们逐渐成长并适应自身角色的扮演。作为“恰同学少年”的
当代青少年,对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纵观我们这个社会,由于
一些不良思想、不良风气的侵蚀,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 面临着严峻考验,懒散、矫情、堕落、放纵,无远大理想,无坚定信念,
• 社会因素
• 心理因素 • 地理因素
二、中西方人际关系的对比分析
1、中西方人际关系差异之渊源 中国孔子思想:“仁”和“礼”
西方宗教和哲学: • 基督徒主张“为个体而牺牲” • “即使是单独的一个灵魂,即使它没有一 个亲邻,只要他自为地享受到上帝,那他 就还是幸福的。” • “上帝帮助自助者。”
2、中国社会传统的差序格局和人际关系 ‚五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 序,朋友有信。‛
语言学家已经证明,语言就是“权势”和“一致性”关系的标 志。通常较正式的语体标志着交际双方社会地位不平等,而比较随 便的语体则标志着双方可能比较亲密,或者志趣相投等。
(二)角色关系的文化差异
角色关系对跨文化交际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角色关系对交际 的影响可能因文化而异,不同文化可能有不同的方式来标志“权势” 和“一致性”关系。有的文化可能受其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的影响, 偏向“权势”性关系;而有的文化可能正相反,偏向“一致性”关 系。相对而言,东方文化似乎更青睐于“权势”关系,西方文化 则偏爱“一致性”关系。
• 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努力奋斗,锐意 进取。要立志高远,要有广博之学, 有远见之名,有赤子之心,有生活 之趣。运用自己灵活的大脑,充沛 的经历多学多看,做到“会东西之 学,通古今之学,成一家之言”。

跨文化交际概述

跨文化交际概述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
中美贸易谈判
中美两国在贸易谈判中,由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双 方在谈判中出现了不少误解和冲突。然而,通过跨文化交际 的技巧和策略,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目 标。
欧盟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协议
欧盟与非洲国家在合作协议的谈判中,由于文化差异和利益 诉求的不同,双方经历了多次的沟通和协商。最终,通过跨 文化交际的努力,双方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促进了双方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
教育领域的跨文化交际案例
孔子学院的国际化推广
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过程中,注重跨文化交际的应用。通过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孔子学院成功地 推广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国际教育交流项目
各国高校之间的国际教育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了跨文化交际的机会。通过参与国际教育交流项目,学生可以深 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持续沟通
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增进双方的理解与合作, 共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04
跨文化交际的挑战与应对
语言障碍
语言差异
语言表达能力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使用不同的语 言或方言,导致沟通困难。
有些人可能缺乏流利的外语表达能力, 影响有效沟通。
语言理解
由于语言习惯、表达方式的不同,可 能产生误解或歧义。
跨文化交际概述
•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与重要性 •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概念 • 跨文化交际的技巧与策略 • 跨文化交际的挑战与应对 • 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分析
01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 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它涵盖了语言、文化、价值观、 社会规范、信仰和习俗等方面的

跨文化交际 课程大纲

跨文化交际 课程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的交际技巧与沟通能力,为未来的国际化发展做好准备。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跨文化交际理论基础1. 跨文化交际概述-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与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的目标与挑战2. 文化差异分析- 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高、低文化差异的相关理论解读-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3. 跨文化交际模式- 美国学者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第二部分:跨文化交际实践技巧1. 文化摩擦与冲突解决- 文化冲突的原因与表现- 解决跨文化冲突的有效策略2. 文化多样性与尊重- 学习他人文化的重要性- 尊重异质文化的行为准则3. 有效的国际商务沟通- 跨文化商务礼仪与规范- 跨文化团队合作与交流技巧4. 跨文化交际的教育及社会影响- 跨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跨文化交际对社会的影响与贡献第三部分:案例研究与实践1.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分析真实案例中的文化差异与交流问题- 总结案例中的有效解决方法2. 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 进行实地考察与文化体验- 组织跨文化交际角色扮演活动3. 个人跨文化交际项目- 学生选定一个跨文化交际目标国家或地区- 进行调研、撰写分析报告并展示成果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出勤、参与度):20%- 课程作业与小组讨论:30%- 案例分析报告与展示:30%- 个人项目报告与展示:20%参考教材:1. Samovar, L. A., Porter, R. E., & McDaniel, E. R. (2020). 《跨文化交际:实用指南》(第9版)。

2. Gudykunst, W. B., & Kim, Y. Y. (2017).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第8版)。

备注:以上课程大纲仅供参考,实际授课内容可根据教师和学生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细化。

跨文化交际概述PPT课件

跨文化交际概述PPT课件

• A: Okay, thanks for the information, Let’s get together soon.
• B: I’d love to. • A: Good, I’ll give you a call and we’ll make a date for
lunch. • B: If you want, we can make a date now. When are
• 大众交际(mass communication)一般定义为职业化 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 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三、交际的要素
• 一个完整的交际过程包含了九项要素: 传送者、制码、讯息、通道、接收者、 解码、回馈、环境及噪音。
四、交际的模式
•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农民peasant 龙dragon
凤凰phoenix 猫头鹰owl
孔雀peacock 狗dog
• A、B概念意义相同,A有内涵意义,B无内涵意 义
松柏鹤桃 pine /cypress/crane/peach 梅兰竹菊plum
blossom/orchid/bamboo/chrysanthemum 数字
二、交际的种类
• 内向交际(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指一个 人自己脑子里在自我交流活动或是自言自语。
• 人际交际(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两个人 或两个人以上的信息传受过程。
• 组织交际(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在学校、 公司、工厂、机关、军队、党派、群众团体等内部的 传播是组织交际。

跨文化交际概述课件

跨文化交际概述课件

04
跨文化交际在全球化时代 的意义与价值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增进国际间的了解和友谊
通过跨文化交际,人们可以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进而促进国际 间的合作和友谊。
促进国际商务谈判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商务谈判中涉及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员,跨文 化交际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谈判进程。
推动国际援助和合作
在应对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疫情等事件中,跨文化交际能够帮 助不同国家之间建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案例三
一家中国公司与一家法国公司的合作项目,由于语言、文化和商业习惯的差异,双方在谈 判中遇到了困难。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和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并成功完成了合作项 目。
跨文化交际实践经验分享
经验一
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惯,不要轻易评价和批评。在沟通中要注意细 节和礼仪,避免冒犯对方。
经验二
学习并掌握对方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在沟通中要使用正确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避免歧义和误解。
经验三
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决方案。
跨文化交际失败案例反思与总结
案例一
一位中国员工在与一位美国同事沟通时,由于语言和文化 差异,产生了误解和冲突。双方没有及时沟通和解决,导 致关系恶化。
案例二
一家中国公司与一家德国公司的合作项目,由于文化差异 和商业习惯的不同,双方在合作中出现了很多矛盾。最终 合作失败,双方都遭受了损失。
语言障碍与沟通障碍
1 2 3
语言障碍
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障碍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 问题,这可能导致误解和沟通困难。
非语言沟通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使用不同的非语言沟通方 式,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这可能导致误解 和沟通困难。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

第四章跨文化交际理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

1983年,对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初步探讨首次出现在《国际与跨文化交际年鉴》中。

随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探索渐入佳境,学者们互相借鉴、综合研究,使跨文化理论的发展突飞猛进,至今已有十几种之多,涵盖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各个方面。

本章主要就一些研究比较成型、实践性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作以详细论述。

4.1 意义协调理论(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 CMM)人们常常把谈话当成生活中最理所当然的事。

其实人们在交谈时经常按照大家预期的方式说话,这是约定俗成的方式。

为了了解交谈的本质,人们常常使用意义协调理论(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 CMM)。

该理论是由美国传播学大师W·巴内特·皮尔斯和弗农·克罗农(W. Barnett Pearce and Vernon Cronen)提出的。

他们认为交际过程受到规则制约和指导,因此,规则在该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意义协调理论一般指个体如何确立规则,创造和解释意义以及这些规则如何在交谈的意义协调中使用。

皮尔斯和克罗农把生活比作是“没有导演的戏剧”,谈话则是这场戏剧中的主要产品。

由于没有导演也没有剧本,所以情节错综复杂,演员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获得意义,同时又不停地与他人协调着他们的剧本。

实际上,那些能够读懂他人剧本的人在交谈中能够保持前后一致;而那些读不懂剧本的人则需要协调他们的意义。

可见,对谈话剧本达成共识非常困难。

皮尔斯和克罗农这个鲜活的比喻阐明了意义协调理论的本质。

该理论是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之上提出的。

4.1.1 意义协调理论的前提假设意义协调理论关注的是个人以及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并且它揭示了个体如何把意义赋予某个信息。

该理论有以下几个前提假设:1.个人生活在交际之中。

跨文化交际概念

跨文化交际概念

跨文化交际概念“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它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的差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是指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也是指同一文化圈内部亚文化之间的差异。

不过立足对外汉语专业,文化差异主要指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文化差异。

因为从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情形来看,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交际失误,容易引起冲突的主要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人际交往。

中国同亚洲地区国家,如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人际交往,虽然也有文化差异的一面,但要顺利的多,这是因为这些国家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彼此之间在文化取向和交际规范方面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1]2.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交际这是显而易见的,假如一方使用一种语言,而另一方使用另外一种不同的语言,交际是无法进行的。

但是,既然交际的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又要使用同一种语言,那么用来交际的语言对一方来说是母语,而对另一方来说必然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目的语”)。

比如一个中国人与一个美国人交谈,他们可以选择使用汉语,也可以选择使用英语,这样他们就可以用同一种语言直接交际,而不需要通过翻译这个中间环节。

这样界定的着眼点也是由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决定的。

3.交际双方进行的是实时的口语交际跨文化交际的途径多种多样。

可以是语言符号的交际,也可以是非语言符号的交际,如商品、画报、实物、影像、演出到其他物化形式符号的交际;可以是现场的双向交际,也可以是通过媒介的单向交际,如电视、广播、报刊、广告等传播方式的交际;可以是口语交际,也可以是书面交际,如信函、公文等的来往。

跨文化交际的ppt总结

跨文化交际的ppt总结

跨文化课程重点总结第一课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是由全球化引起的交通和通讯系统的发展(缩短旅游时间,电视网络,互联网,国际电影业)国家间的文化迁移(多元文化主义)新经济领域(跨国公司)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有限的自然资源、污染、国际冲突)二、文化是什么(一)文化的定义1、《简明牛津词典》:文化是“艺术和被集体视为人类智慧成就的其他表现形式”。

2、从人类学的角度定义文化:文化是“一个特定时代或民族的风俗、文明和成就”。

3、(霍尔,1983)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信仰、习俗、价值观、行为、制度和交流方式的总和,这些都是在一个可识别的群体中被共享、学习和代代相传的。

”4、1871年爱德华·泰勒爵士的定义(第一次使用这个术语):"这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类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5、Kroeber and Kluckhohn (1952) 克罗伯和克拉克洪。

文化由显性和隐性的模式组成,是通过符号获得和传递的行为,构成了人类群体的独特成就,包括在人工制品中的体现;文化的本质核心是由传统的(即历史的派生和选择的)思想,尤其是它们所依附的价值观所组成的;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被认为是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可以被认为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6、Porter & Samovar 波特和萨莫瓦尔“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态度、意义、等级、宗教、时间观念、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念、物质对象和财产的积累,这些都是一群人通过个人和群体几代人的奋斗过程中获得的。

”—《跨文化交际读本》7、文化的内容“是文学、美术、音乐、哲学、科学这一类的事。

”-陈独秀8、“文化是生活的样法。

”“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

”-梁漱溟9、“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论1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

新世纪如此广泛而深入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2.经济的全球化3.人口的流动4.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既是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也是指一门研究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学科。

根据几个定义归纳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特点:1.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2.跨文化交际是通过象征符号来实现的;3.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动态的过程4.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互动;5.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创建共享的意义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里的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中国人与美国人等另一个层面是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往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往跨文化交际的特点1.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交流既包括了语言交际也包括了非语言交际,而且是一种双向交流和互动的过程2.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陈国明)差异可以是文化传统、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也涉及行为方式和习俗方面,如手势、衣着、语言使用的差异,同时也涉及个人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异。

这些存在差异的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了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结果3.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由于语言、交际风格、非语言行为、思维模式、社会准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4.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许多冲突往往不是出于人们恶意的动机,而是来源于人们良好的愿望。

在自己文化中得体而礼貌的行为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却成了无礼的举动,善良的意图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误解和不愉快5.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很容易造成心理紧张,人们经常提到的“文化休克”就是形容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心理反应。

跨文化交际(全套课件255P)

跨文化交际(全套课件255P)
• 与美国人在一起,就照美国人的方式、习俗去说话、办事;与中国人在一起, 就按中国人的习俗来做。
2021/6/6
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 人之间进行交际时,具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善于识别文化差异和排除文化干 扰并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由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 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所组成的综合能力。
2. 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文化共性:即人类的共性。人类文化共性是主要和基本的。文化 共性构成各种文化之间交际和共存的基础。
文化个性: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个性。文化差异造 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2021/6/6
文化的特性
1.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是社会遗产,而 不是生理的遗传。
2021/6/6
第二语言教学中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1. 课堂教学与课外交际之间的关系,包括课本语言教学与课外应用指导之间的 关系。
2. 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二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
你喜欢我们的日程安排吗?How do you like our schedule?
2021/6/6
文化的特性
•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是社会遗产,而不 是生理的遗传。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21/6/6
文化的特性
1.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是社会遗产,而 不是生理的遗传。

修订版《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修订版《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修订版《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引言:《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有着重要意义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挑战。

本教学大纲旨在修订原有的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课程目标:1.理解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和礼仪。

3.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解决跨文化冲突的能力。

4.了解不同文化在商务、教育和社交等领域的影响。

5.提高自身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文化敏感性。

二、教学内容:1.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重要性a.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范围。

b.分析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意义。

c.探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挑战。

2.文化差异的认知a.介绍文化差异的概念和分类。

b.分析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模式。

c.比较不同文化的沟通风格和非语言交际。

3.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策略a.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问题和挑战。

b.探讨有效的交际策略和技巧。

c.培养学生的非言语交际和倾听技巧。

4.跨文化冲突与解决a.分析跨文化冲突的原因和影响。

b.介绍跨文化冲突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c.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实践解决冲突的能力。

5.文化影响与应用a.介绍不同文化在商务、教育和社交等领域的影响。

b.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和文化独特性。

c.讨论如何在不同文化场景中合理应用文化差异。

6.跨文化适应和文化敏感性培养a.介绍跨文化适应的重要性和方法。

b.探讨培养文化敏感性的途径和技巧。

c.组织跨文化体验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视频和教学软件引入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案例。

2.讨论和演练: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实践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策略。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4.互动教学: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跨文化交际的经验和故事。

5.实践活动:组织跨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挑战。

跨文化交际导论课件 第4章

跨文化交际导论课件 第4章
common interest, conflicting interests, compromise and criteria.
The four C’s
Common interest considers that both parties in the negotiation share, have, or want something that the other party has or does.
- in low context cultures, negotiation usually means achieving a good outcome for both parties through a discussion of the reasons and facts involved.
Informal negotiations:
e.g. you talk to your boss about the pay raise or the holidays, you contact your debtor about the overdue payment, you claim compensation to the supplier for a wrong dispatch of merchandise, you ask your subordinates to finish the work according to the scheduled timetable, etc.
Chapter 8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Outlines
I. Defining Intercultural Negotiation II. Intercultural Negotiation Variables

第三章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第三章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 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 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 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 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 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 而产生的 ...."
第三章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 1791法国《人权宣言》:“ 在权利方面,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 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人的自然 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姑母的儿子(姑表兄弟) 妹妹的儿子(外甥) 女儿的儿子(外孙)
岳父 岳母
宗亲、乡亲、同学、同事、同行、同好、同志、朋
友、网友、情人
第三章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 《荒岛余生》照片
第三章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 “六度空间理论”
•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 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 超过六个,也就是说, 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 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 生人。这就是六度分 割理论,也叫小世界 理论。
第三章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自己和朋友的关系
群众
同事
同学
朋友 近亲
远亲
自己 家人 邻居
同业
同宗
同乡
同事
第三章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中国人的关系网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姑母的儿子(姑表兄弟)
国 人
父族
妹妹的儿子(外甥) 女儿的儿子(外孙)
复 杂 的 九族 关 系 网 络
母族 妻族
自己的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
统社会的“差序结构” • 权势性与一致性等 •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
第三章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 西方现代社会中的“团体格局”与中国传 统社会的“差序结构”

第4章 角色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第4章 角色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一、角色概念 如何判断角色在交际中是否达到了社会期望呢?
第一,你的行为是否符合被赋予的社会角色,
即是否选择了准确的角色;
第二,角色表现是否恰当,即行为是否已达
到有关文化评价的规范或标准;
第三,行为是否令人信服,即是否使人毫无
疑问地认为你已合情合理地进入了角色。
一、角色概念
被认为是恰当的、合情合理的行为标 准会因文化而异(如:刮痧),社会角色 是社会活动的必要的个人行为方式,它必 然带有社会评价的痕迹。
头衔或官衔来称呼对方。即使对方并没有什么头 衔、官衔,我们也会使用一些“档次”较高的社 会称呼,比如称医院的护士或一般工作人员为
“大夫”。这都是为了体现一种“权势”关系,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的社会规范所决定的。
二、角色关系
而西方人交往时则习惯直呼其名。下属对 上司、孩子对父母、学生对老师都可以直呼其名。 这种交际行为就是西方文化中“平等”观念的体 现。
二、角色关系
此外,社会语言学家把形形色色的关系概况
为普遍存在的权势关系和一致性关系。
⑴ 权势关系 权势通常指上下关系、尊卑关系,也可能以 年龄的长幼、职业差别、受教育程度高低等情况 来确定。
二、角色关系 ⑵ 一致性关系
指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通常指社会特征
(性别、年龄、种族、家乡、职业、宗教、志趣
人们社会交往从方式到内容都在不同
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角色。
人们通过语言和行为完成各自的社会 角色,同时又通过角色来预测别人的行为。
一、角色概念
事实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存在于
纷繁复杂的角色关系之中。在这些人际交
往中,你必须按社会对这些角色的期望去 行事,去说话,去与人交往。否则,我们 就会受到冷落,受到疏远或斥责。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1.“文化”的含义:①“文化”二字最初没有联系在一起,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②西方的“文化”引申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理。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文化分为两种:狭义的文化指的是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分类:按内容分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四个方面。

3.文化的特性:(1)文化史人类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史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遗传。

(2)文化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其文化色彩的。

⑥译码⑦反应⑧反馈4.影响交际的因素:①宽泛的交际环境:包括价值观念,文化取向,宇宙观,社会结构,心理因素,物理环境因素等。

②情境因素:包括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关系,交际发生的场合、时间、所涉及的话题等。

5.“跨文化交际”的含义:①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实际交际的过程。

②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因为不同人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生活方式、受教育情况、信仰、性别、年龄、政治、经济情况等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双方的文化背景,可能基本相似,也可能相去甚远。

③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6.汉语教师了解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必要性:①世界上时空的紧缩不能使人们心理上的距离自动消失,语言只是日常生活交往中涉及的众多代码之一,语言代码仅是文化这一符号系统的一部分。

②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他们编译码的过程、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语言使用规律、语篇组织结构等众多方面的差异,因此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常会有“咫尺天涯”的感觉。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件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件

第五章
一 二 三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社会语言差异 合作原则及其文化差异 礼貌原则及其文化差异
第二节 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一 二 三 言语行为理论 语言表达的间接性 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分析
第六章
第一节
一 二 三
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
跨文化语篇差异的相关研究
语篇及其相关概念 语篇的文化差异研究 语篇差异与语境因素
角色概念 角色关系 角色关系的变量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一 二 三 人际关系及其制约因素 人际关系的文化对比分析 人际关系取向及其类型
第四章
第一节
一 二 三
规范系统与文化过滤
行为与规范系统
关于规范和规则 规范和规则系统 规范系统的文化冲突
第二节
一 二 三
代码与文化过滤
文化过滤及代码系统 明指意义和暗涵意义 句法意义和认知意义
第一节
一 二
性别差异、性别歧视 与跨文化交际
性别差异及跨性别交际
性别文化与性别角色 性别差异与交际规范

跨性别交际的文化冲突
第二节


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
女权运动与语言性别歧视研究
性别歧视现象在语言中的表现

语言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
一 二
语篇结构差异的对比分析
汉语和英语的语篇结构差异 语篇结构差异的相对性
第七章
第一节
一 二
非言语行为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非言语行为的类型与功能
非言语行为的类型 非言语行为的功能
第二节
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一 身姿语的文化差异 二 手势语的文化差异 三 表情语的文化差异 四 体距语的文化差异

二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二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主讲人:第四组
一.人际关系及其制约因素
(一)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属性:顾名思义,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是指人们通 过交际活动所产生的的心理接触,即心理距离。 2.人际关系的类型
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政治关系 业缘关系


父子关系:“百善孝为先”
“孝,德之本也”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2、严格的等级身份制 中国人的“亲族系统”
中国人“爱面子”“摆架子”
3、根深蒂固的关系取向 关系取向本质上是群体取向的延伸表现,是群体取向的必然结 果。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是文章”是对中国社会为人处世的 经验总结。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正出现一些新 的变化。(李树荫) *以血缘为中心开始转向以契约为中心(商贸谈判,求职聘任, 组织协作等) *从主从关系向平等互利转换 *从安分守己转向自由开放
(三)西方社会崇尚的平等格局及人际关系
以契约为基础的“共同协作”的平等关系代替以血缘为基 础的“尊卑长幼”的等级关系的原因: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社会组织的瓦解 *不同体系的各族大混合
三、人际关系取向相及其类型
根据研究者 不同角度
可选择型 和不可选择型
长期型 和短期型
以血缘、业缘 和地缘分类
可选择型和不可选择型
长期型和短期型
以血缘、业缘和地缘分类
中西方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
从跨文化角度分类
工具型 情感型 混合型
1. 情感型人际关系取向
这是在亲朋好友之间的关 系基础上延伸发展起来的 关系 交往双方表现出信任、亲 和、重情重义的态度 特点:关系持久、牢固, 也会产生亲情困境或情感 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性角色,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 角色。
二、角色关系
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经济效益和实际利益 为目标的社会角色。
表现性角色,指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社会行 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信仰等为目的的社 会角色。
二、角色关系
此外,社会语言学家把形形色色的关系概况 为普遍存在的权势关系和一致性关系。
大惑不解,没等他说完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一、角色概念
我不过是想知道这位员 这位老外总裁怎 工对于自己未来五年发展 么这样咄咄逼人 的打算,想要在飞利浦做 呢? 到什么样的职位罢了,可 为何就不能得到明确的回 答呢?
一、角色概念 【案例2】中西方的待客之道
中国:思吉琳是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美国女孩,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中国人历来重礼节、讲面子。中国传统社会 由于受到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影响,人们交往时, 特别看重社会地位,看重形式,讲究礼仪,形成 了上尊下卑的礼貌习惯。而美国人坦率、不拘小 节,不拘泥于形式,这与他们角色关系中的平等 取向直接相关。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而处于“弱交际环境”的人们则不然,他 们对环境因素不敏感,往往把个人和其所处的环 境分开,把个人的角色行为和其所具有的感情分 别对待,他们习惯以自己或有关人的社会角色以 及对其的社会期待为依据,很少考虑情感因素, 因此他们对客观事物或人的行为态度倾向于非个 性化,或个性化程度较低。E.g.,美国人。
一、角色概念
如何判断角色在交际中是否达到了社会期望呢? 第一,你的行为是否符合被赋予的社会角色,
即是否选择了准确的角色; 第二,角色表现是否恰当,即行为是否已达
到有关文化评价的规范或标准; 第三,行为是否令人信服,即是否使人毫无
疑问地认为你已合情合理地进当的、合情合理的行为标 准会因文化而异(如:刮痧),社会角色 是社会活动的必要的个人行为方式,它必 然带有社会评价的痕迹。
二、角色关系
(一)角色关系的社会类型
影响社会交际的社会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 要的就是交际者的社会地位。
根据人们承担角色时的心理进行分类,我们 可以划分出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二、角色关系
从社会角色规范化的程度上分类:
规定性角色,指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 即对此种角色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做什么、不应 当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
一、角色概念
聚会开始后,主人打开各种食物盒子,没 有正餐的食品,全是一些坚果、带辣味的 绿色膨化豆,还有一些小点心。最让他摸 不着头脑的是生日聚会有吃的没喝的,谁 渴了都要自己掏钱买饮料。
一、角色概念
【案例3】搀扶老人过马路
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看到一位 老教授步履蹒跚地过车水马龙的 马路,出于同情心,他飞步上前 挽住老人,要送他过去,但他得 到的却是怒目而视。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三)偏离角色行为的允许程度
在任何文化中,人们处理角色关系时,实 际角色行为和理想的角色行为之间总是存在着差 距。但对偏离理想角色行为的允许程度因文化不 同而有所区别,有些文化对人们的角色行为偏离 的允许程度较高,而有些文化对其角色行为偏离 的允许程度较低。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一、角色概念
(二)角色规范的文化差异 中国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
为了孩子,他们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精力 和财力。从选择小学到长大就业、交友、 结婚、抚育孙儿等,家长无所不为。
一、角色概念
(二)角色规范的文化差异 而西方的孩子从小就受到要有独立意
识的影响,所以18岁成年后原则上就要离 开父母独立生活。而西方的父母也决不强 求子女按父母的意愿行事,给予孩子充分 的发展空间。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角色关系的正式与否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一 个重要因素。角色关系在正式和非正式方面的差 异在日常交往中经常造成误解,导致心理距离。 因为一方过于随便,言辞坦率,而引起不同文化 的人们在交往中的误解,甚至导致彼此不信任。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有的中国学生认为外教过于随便,不稳 重,有损师道尊严,甚至认为他们不具备做一名 教师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外教则认为中国学 生过于拘泥形式,呆板,过于保守。甚至有些学 校的外教行为还引起了校长的关注,认为他们的 不恰当行为是对学校这样的严肃的圣殿的玷污。
一、角色概念
美国:有一个去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
受朋友邀请去参加周末在旧金山一个著
名酒吧举行的生日聚会。他欣然答应,
为此还按中国人的习惯做了充分的准备,
穿了很正式的西装,准备了很体面的见
面礼。
一、角色概念
到了酒吧,他才发现气氛格外休闲,自己西装革 履显得很不协调。见到了寿星,把礼物交给了主 人,不料主人当着自己的面把礼物拆了,说“oh, so beautiful! I like it very much.”他本想多说 几句客套话,主人却就此打住了话题, “welcome to my party! Easy yourself.”然后 就去张罗别的事情了。
中文系 梁新彧
第4章角色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有效的交际不仅依赖于对文化背景的认 识,也依赖于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而社 会环境对于交际来说实际上就是广义的 交际情景。
通常认为,交际情景包括3个要素:交 际者、交际目的、交际场景。
内容

一、角色概念
二、角色关系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一、角色概念 (一)角色的社会学含义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角色关系, 我们可以用它来检验一个社会群体对待交际的正 式程度。中国有一句谚语“一日为师,终身为 父”。中国学生要尊师,而老师也要有“师道尊 严”。这一点在日本、韩国、土耳其、伊朗和埃 及等国家的文化里,也都是这样。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与此相反,美国人在师生关系处理中通常比 较随便,不拘泥于形式。美国教授即使在讲台前 讲课时也表现得非常随便,衣着、姿态都很随和。 他们允许学生向自己挑战,敢于公开承认自己在 哪一方面无知,并且不以此为耻。在很多场合, 美国学生都对老师直呼其名,他们平等相待。
⑴ 权势关系
权势通常指上下关系、尊卑关系,也可能以 年龄的长幼、职业差别、受教育程度高低等情况 来确定。
二、角色关系
⑵ 一致性关系
指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通常指社会特征 (性别、年龄、种族、家乡、职业、宗教、志趣 等)的共同性,也可能彼此经验共享、关系亲密 等。
语言学家已经证明,语言就是权势和一致性 关系的标志。
为方便学习,她住在了一个中国家庭里。按照 中国文化标准,她受到的待遇当然是无可挑剔 的,但她却很不理解,颇为反感。这家中国人 尽了最大的努力,做出了最大牺牲以使这个美 国客人享受最大的方便,但这些却恰恰是她所 受不了的。
一、角色概念
思吉琳被安排在家里最大的房间,导致这家人的一 个人必须搬进一个很小的房间与别人同住。而且这 家人 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以致她毫无“隐私”可 言。每当她把书本打开开始学习,或者因困倦打呵 欠时,他们会马上离开她的房间。每当她做完作业 想休息或跟他们聊天时,这家女主人会把与她谈话 的人撵出去,说这会影响她学习。这种中国式的客 气、谨慎和敏感的友好态度使她赶到很不舒服。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中西方文化在角色关系上产生差异的原因:
主要在于二者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中国的 古代文明属于农业文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而西 方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所以西方人喜欢向外探索, 文化比较外向。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二、角色关系
(二)角色关系的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一般东方文化似乎 更青睐于“权势”关系,西方文化则偏爱 “一致性”关系。
人际交往的称呼就很能反映不同文化 的差异。
二、角色关系
在中国,如果对方有身份、有地位,则常以 头衔或官衔来称呼对方。即使对方并没有什么头 衔、官衔,我们也会使用一些“档次”较高的社 会称呼,比如称医院的护士或一般工作人员为 “大夫”。这都是为了体现一种“权势”关系,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的社会规范所决定的。
一、角色概念
人们社会交往从方式到内容都在不同 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角色。
人们通过语言和行为完成各自的社会 角色,同时又通过角色来预测别人的行为。
一、角色概念
事实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存在于 纷繁复杂的角色关系之中。在这些人际交 往中,你必须按社会对这些角色的期望去 行事,去说话,去与人交往。否则,我们 就会受到冷落,受到疏远或斥责。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一)交际的正式程度
所谓交际的正式程度,指社会群体对角色 规范的重视程度。也就是说有的国家或民族的人 们在交往时出于角色的规范,交际较为正式,有 的则较为随便。相对的讲,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 东方国家比较重视交际的正式程度,和以美国为 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照。
一、角色概念
【案例1】

飞利浦照明公司的HR副总裁(美国人)
与一位被认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国员工交
谈,想听听这位员工对自己今后五年的职
业发展规划以及期望达到的位置。中国员
工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开始谈论起公司
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的晋升体系,以及
目前他本人在组织中的位置等等。讲了半
天也没有正面回答副总的问题,副总有些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案例】中美两国人谈生意
中国人在进行业务谈判时,会把对方当做 朋友,其次才是对手。所以,中国人谈生意都是 先进行情感沟通,叙叙友情,宴请宴请,游览游 览,然后才谈业务。而美国人则优先考虑对方是 对手,至于是否是朋友是次要的。所以,美国人 谈生意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实话实说谈生意。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二)个性化的表现程度
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社会中人们在角色 关系处理的个性化表现可能很强,也可能很弱。 角色关系中个性化程度的差异取决于当事人是处 在“强交际环境”还是“弱交际环境”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