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肠息肉为肠癌早期症状
结肠癌6个早期信号,别怪没提醒你
![结肠癌6个早期信号,别怪没提醒你](https://img.taocdn.com/s3/m/16f3865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0.png)
结肠癌6个早期信号,别怪没提醒你景勇,男,生于1984年1月,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历,就职于渠县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在我们的生活中,健康始终是最重要的财富。
然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往往会让我们忽视一些身体发出的早期信号,其中之一就是结肠癌。
结肠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了解一些早期信号变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结肠癌的六个早期信号,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及时做好预防和检查。
一、便血1. 便血与结肠癌的关系便血通常是由于肠道黏膜出血或肿瘤破溃引起的,而结肠癌则是肠道黏膜发生恶性病变的结果。
因此,便血与结肠癌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当肠道黏膜发生恶性病变时,会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等,从而引起便血。
此外,当肿瘤逐渐长大并破溃时,也会导致便血。
因此,便血是结肠癌的早期信号之一。
1.结肠癌早期便血的特点(1)便血量较少:早期结肠癌导致的便血量通常较少,可能只是大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滴血。
(2)便血颜色较暗:早期结肠癌导致的便血颜色较暗,通常为暗红色或鲜红色。
(3)便血伴有黏液:早期结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便血伴有黏液的情况,这是因为肿瘤表面破溃后会有分泌物渗出。
二、腹痛腹痛是结肠癌的另一个常见症状,通常为腹部隐痛或胀痛,有时可能伴有腹泻或便秘。
腹痛可能是由于肿瘤压迫或浸润周围组织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肠道炎症或肠蠕动异常引起的。
1.位置和性质:结肠癌引起的腹痛通常出现在腹部右侧或左侧,表现为隐痛或胀痛,有时也可能出现剧痛。
2.伴随症状:除了腹痛,患者还可能伴有腹泻、便秘、便血、发热、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
3.持续时间:腹痛可能会持续数天或数周,也可能间歇性发作。
三、腹部肿块腹部肿块是结肠癌的另一个重要体征,通常是由肿瘤本身或肿瘤引起的肠梗阻、炎症反应等形成的。
在早期阶段,腹部肿块可能较小且质地较软,随着病情的发展,肿块逐渐增大并变得质地坚硬。
腹部肿块通常出现在腹部右侧或左侧,可以在皮下触及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
教您识清直肠息肉的真面目
![教您识清直肠息肉的真面目](https://img.taocdn.com/s3/m/6f650e05915f804d2b16c1d0.png)
教您识清直肠息肉的真面目*导读:直肠息肉一直被视为主要的癌前病变。
认清直肠息肉的真面目,对我们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所以,我们就跟着专家一起来认识一下直肠息肉吧!……直肠息肉一直被视为主要的癌前病变。
认清直肠息肉的真面目,对我们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所以,我们就跟着专家一起来认识一下直肠息肉吧!一般来说,直肠息肉没有什么临床的表现,多数都是在体检时才发现的。
如果息肉比较大,经常受到粪便摩擦,可使其粘膜糜烂,粪内有血液和粘液。
一般的常见症状为血色鲜红,血量不多,混有粘液,血多在粪便表面,若出血量大,或出血日久,可引起消瘦、贫血,息肉较大时,也可出现里急后重、便秘、肛门流出较多分泌物等症状。
这种病多可发生癌变,所以,在检查发现有该病时,一定要作病理组织活检,以明确其性质。
区分直肠息肉的性质,是手术治疗方案选择,以及患者预后好坏的重要保证。
那如何区分直肠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呢?大小:息肉增大或息肉较大的易恶变,息肉无明显增大的,则较少恶变。
外形:有分叶的息肉易恶变,光滑圆润的则少。
类型:有蒂的多是管状腺瘤,相对癌变率较低。
基底:息肉基底大,头小者极易恶变。
脆性:在检查时,以窥器或器械触及时极易出血者,多为恶性息肉。
反之则为良性。
溃疡:息肉一般情况下无溃疡,当恶变时,即可形成溃疡,特别是带蒂的息肉一般不会引起溃疡,一旦发生溃疡,则表明其有恶性改变。
活动性:坚实牢固、无蒂的息肉易恶变;而带蒂具有活动性的则恶变相对较低。
幼年性息肉其实是错构瘤性息肉,并不是真性肿瘤,多发生在婴儿、儿童患者的结肠及直肠,是小儿便血常见的原因。
这种息肉发生恶变的概率极小,但长期的慢性失血会给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造成影响。
所以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大便出血,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应尽快带孩子到有相关技术的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得了肠息肉一定会变肠癌吗 用不用治疗
![得了肠息肉一定会变肠癌吗 用不用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912a54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a.png)
得了肠息肉一定会变肠癌吗?需要治疗吗?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通常是指结肠或直肠内突出的黏膜小瘤。
人们往往对肠息肉和肠癌之间的关系存有一定的困惑,即得了肠息肉是否就一定会发展成肠癌,以及是否需要对肠息肉进行治疗。
肠息肉和肠癌的关系1. 肠息肉是肠癌的前驱病变:一般来说,肠息肉是形成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前驱病变。
研究显示,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早期都有肠息肉的情况。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肠息肉能够有效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2. 肠息肉的类型对于发展成肠癌的风险不同:有些肠息肉发展成肠癌的概率相对较低,而有些则存在明显的癌变风险。
一般来说,增生性息肉、腺瘤病变程度越高,其癌变的风险就越大。
肠息肉的临床表现肠息肉通常在早期阶段没有明显的症状,可能会表现为便血、腹泻、便秘或腹痛等,当肠息肉增大或形成大的息肉时才会出现症状。
肠息肉的治疗对于肠息肉,通常有以下几种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对于那些有癌变风险、大于1厘米、形态不规则、发生了出血或者是腺瘤病变程度较高的肠息肉,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手术通常可以通过内镜进行,称为内镜下切除术。
2. 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息肉切除和内镜下粘膜切除等治疗措施。
对于小的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是较为常见的方式。
3. 观察治疗:对于一些小的、形态规则的肠息肉,医生可能会选择密切观察,定期随访,如果没有进展或症状,可以暂时不进行治疗。
结论肠息肉并不一定会发展成肠癌,但其确实是结直肠癌的前驱病变之一。
对于肠息肉,根据病变的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及早发现、定期筛查和积极治疗是减少肠癌风险的重要措施。
如果您发现有肠息肉相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文章结束)。
直肠癌早期的5大症状
![直肠癌早期的5大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f754058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3.png)
直肠癌早期的5大症状
直肠癌早期的5大症状
直肠癌属于大肠癌的一种,为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常无明显的5大症状。
但部分病情发展较快的患者,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性状改变、便血、营养不良等症状,建议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早就医治疗。
1、直肠刺激:主要为排便习惯改变,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主要是因为直肠癌及其分泌物刺激肠道,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便秘或腹泻、排便不尽感、肛门下坠感等,但出现这些症状不一定都是直肠癌;
2、肠腔狭窄:由于癌肿的存在占据肠腔的一定体积,大便可能变细,或出现一条凹槽,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等不全性肠梗阻的表现;
3、便血:癌肿破溃患者可出现大便表面带血,或黏液便、脓血便等症状;
4、营养不良:直肠癌可由于癌细胞生长分裂,导致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可出现体重减轻、消瘦、贫血等症状。
1。
肠息肉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意义
![肠息肉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1fddf8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7.png)
肠息肉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意义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常见于结肠和直肠。
肠息肉虽然一开始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如果不及时筛查和预防,它可能演变为恶性肿瘤,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早期筛查和预防肠息肉非常重要。
1. 什么是肠息肉?肠息肉是一种结肠和直肠黏膜上的肿瘤性病变,通常呈现为突起的肿块。
根据形态特征和组织学类型,肠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
其中,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也是肠癌的前期病变。
2. 早期筛查的意义早期筛查可以帮助发现并诊断肠息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正确认识和重视早期筛查的意义对于降低肠癌发生率和死亡率有重要作用。
3. 肠息肉的早期筛查方法(1)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肠息肉早期筛查方法之一。
通过放置一根灵活的光纤镜管进入结肠和直肠,医生可以观察到息肉的形态特征,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2)虚拟结肠镜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三维结肠图像,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肠息肉,但无法进行活检,不能直接明确诊断。
(3)粪便DNA检测:粪便DNA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的DNA异常,可以间接判断是否存在肠息肉,但准确率相对较低。
4. 肠息肉的预防措施(1)均衡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多样化,摄入足够的纤维素和维生素,限制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和加工食品。
(2)戒烟限酒:长期吸烟和酗酒是肠息肉和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戒烟限酒对于预防肠息肉尤为重要。
(3)定期运动:定期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发生肠息肉和肠癌的风险。
(4)避免肥胖:积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对于预防肠息肉具有积极意义。
结论:肠息肉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对于降低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结肠镜检查等方法进行早期筛查,可以发现潜在的肠息肉并及时治疗。
此外,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戒烟限酒、定期运动和控制体重也是预防肠息肉的有效措施。
只有通过早期筛查和预防,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减少患肠癌的风险。
肠道息肉有哪些症状 哪些大肠息肉必须早期切除
![肠道息肉有哪些症状 哪些大肠息肉必须早期切除](https://img.taocdn.com/s3/m/bab81b60d0d233d4b04e6910.png)
肠道息肉有哪些症状哪些大肠息肉必须早期切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大肠息肉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有人说,大肠息肉不及时切除,日后会发展成大肠癌;还有人说,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没有关系,不必恐慌。
那么,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有没有关系?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吗?哪些大肠息肉必须早期切除呢? 事实上,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是肿瘤性息肉(又称腺瘤性息肉。
大肠腺瘤),统计表明,80%的大肠癌都是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的。
而大肠息肉和大肠腺瘤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息肉≠腺瘤大肠息肉是指自黏膜表面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可以带蒂或不带蒂,是一个形态学描述性术语。
在大肠息肉中,有些是肿瘤性息肉,有些是非肿瘤性息肉。
其中,肿瘤性息肉占70%~80%,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而非肿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它们的发生,发展与大肠癌关系不大。
肿瘤性息肉分三种,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这三种腺瘤是病理上的三种分类。
一般地说,小的息肉多数是管状腺瘤,大一点的息肉是混合性腺瘤,再大一点的息肉则是绒毛状腺瘤。
不同种类的腺瘤,癌变机会不一样,管状腺瘤较低,混合性腺瘤稍高,绒毛状腺瘤最高。
另外,腺瘤癌变率也与大小有关,1厘米大小者为1%~2%,1~2厘米大小者为10%,2厘米大小者为40%。
■癌变时间5~10年从癌变时间上来看,腺瘤发生癌变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至少5年,平均5~10年。
另外,有资料表明,单个腺瘤者29.7%发生癌变,2~5个者的癌变率为51.7%~76.9%,6~48个者的癌变率为80%。
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中的绒毛状腺瘤发生癌变概率很大,如果不治疗,百分之百会癌变。
因此,一旦病理检查发现该息肉是绒毛状腺瘤,必须及早摘除。
而家族性息肉病是与遗传有重要关系的疾病,属癌前病变,如果不作任何治疗,最后发展成大肠癌的风险很高,也必须积极切除。
■手术、检查需谨慎目前,大肠腺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内镜下手术和开腹手术。
肠息肉多长时间癌变?有什么症状和治疗手段
![肠息肉多长时间癌变?有什么症状和治疗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093a7c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f.png)
肠息肉多长时间癌变?有什么症状和治疗手段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许有些人遇到身体不舒服的情况,并不会立刻去医院就诊,而是能忍则忍,也许过几天就会好起来。
但是,朋友们千万别小看这些情况,因为它们随时都有可能会由小病发展成大病,从而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息肉可能变成肠癌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的就是,在肠道内壁的一种突起,它是一种在肠道内壁上生长的肿块。
这是一块肉疙瘩,其实是一块良性的肿瘤。
通常,在出现肠炎的时候,机体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因此,如果没有做过检查,要注意到息肉的增长是非常困难的。
在临床上,按照息肉的种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腺瘤性息肉,另一种是非腺瘤性息肉。
癌性息肉通常指的是腺瘤性息肉。
王荣迪,大连市中心医院的肛门外科医师,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指出这类息肉其实就是结直肠粘膜的异常增生。
它的发生是由于受到了各种不良的外界因素的刺激。
这些不利的环境刺激可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增殖的异常,从而引起肿瘤的长时间演变。
据统计,大肠癌中95%为腺瘤样息肉。
但是大家也不要过于紧张,从一颗结直肠息肉到一颗结直肠癌,短则5年,长则15年。
所以,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常规体检,并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是防治结直肠癌的有效措施。
息肉需要动手术肠道粘膜局部凸起的病变就是肠息肉。
一般而言,肠道息肉属于良性疾病,小如芝麻,绿豆,小如胡桃。
数量可能在1到数十万之间。
按其形态可分为带蒂息肉、次带蒂息肉、扁平息肉三种类型。
按其病理学特征,可将其分成五种类型:新生型,炎症型,错构瘤型,增生型。
而“新生”的“肿瘤”,尤其是“肠腺瘤”,在肠道息肉中所占比例高达70%-80%,对人类的伤害也是最大的。
肠息肉是一种新发现的肠道粘膜病变。
在没有“金标准”的病理学检验出来以前,一切都只能靠推测,如果不把它拿出来,它就像“定时炸弹”一样存在于身体里。
如果是恶性的,那就更不用说了;假如是癌前病变,比如腺瘤,当息肉越来越多,数目越来越多,发生癌变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
肠息肉多长时间癌变?有什么症状和治疗手段?
![肠息肉多长时间癌变?有什么症状和治疗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022d11c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1.png)
肠息肉多长时间癌变?有什么症状和治疗手段?肠息肉是一种消化道疾病,是肠道中出现了异常生长的组织,但肠息肉与受伤所长的“息肉”不同,肠息肉是肠道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在没有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都被称为肠息肉。
根据统计,几乎80%的大肠癌是由结肠息肉癌变而来,由于多数的肠息肉症状较为不明显,会使得患者对其较为忽视,而当肠息肉不断增大后,就会逐渐发展为结肠癌。
一、肠息肉的类型肠息肉外表形态有着较明显的差异,目前医疗领域主要是根据其位置进行疾病类型划分。
如,直肠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左半结肠息肉、右半结肠息肉等,其中大肠息肉最为常见,一般多发与直肠和乙状结肠之中,近80%的肠息肉都发与大肠之中,而小肠息肉则一般发于十二指肠中。
肠息肉还存在癌变可能性,目前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
(一)肿瘤性息肉成人所患的肠息肉大部分都为肿瘤性息肉,医学领域根据其病理将其细分为三类。
管状腺瘤是最为常见的肿瘤性息肉,其癌变的概率与其大小、增生程度有着直接联系,当腺瘤直径大于2厘米时,其癌变概率约为50%。
绒毛状腺瘤又被称为乳头状腺瘤,较为少见,但其癌变率非常高。
管状绒毛状腺瘤也被称为混合型腺瘤,该种类型的腺瘤性息肉同时具备着上述两种腺瘤的特点,其癌变率也处于两者之间。
(二)非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中最为常见的是增生性息肉,一般多发于结直肠中,多数息肉直径也小于5毫米。
炎性息肉一般是由于炎症对肠上皮刺激而引起的,多数炎症疾病和感染性疾病都有可能引发炎性息肉,在进行治疗时只要治疗其原发性疾病即可,原发性疾病治愈后炎性息肉自然痊愈,一般无恶变倾向。
错构瘤性息肉中包括幼年性息肉和黑斑息肉综合征,这种非肿瘤性息肉多发于10岁以下幼儿,但也有少数会出现在成年人群中。
二、肠息肉的病因肠息肉的病因多种多样,多数的肿瘤性息肉与基因突变和遗传有关系,而炎性息肉则是由其他炎症或是感染性疾病引发,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会对肠黏膜造成损伤,而长期患有这类疾病会使得肠黏膜上皮凋亡减慢或是促进细胞增生,从而形成肠息肉。
肠息肉的症状缓解和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肠息肉的症状缓解和治疗效果评估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fcc0403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c.png)
肠息肉的症状缓解和治疗效果评估指标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它是指肠黏膜表面出现的良性肿块。
虽然大部分肠息肉是良性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会转变为恶性肿瘤。
因此,对于患有肠息肉的患者来说,早期发现、症状缓解和治疗效果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一、肠息肉的症状肠息肉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大便习惯的改变:包括便秘或腹泻等。
2.血便:肠息肉在长大过程中可能会破坏黏膜表面,导致出血现象。
3.腹部不适:肠息肉刺激肠壁,可能会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感。
4.贫血:持续的肠道出血可能导致贫血。
二、症状缓解的评估指标对于肠息肉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是症状缓解的评估。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评估指标:1.大便习惯改善情况:通过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是否出现便秘或腹泻的症状,并与治疗前的症状进行对比评估。
2.血便的消失:观察治疗后是否出现血便的情况,且与治疗前的症状进行对比。
3.腹部不适的减轻:观察治疗后患者腹胀腹痛等不适感的程度,与治疗前进行对比。
4.贫血情况的改善:通过血常规检查观察治疗后患者贫血情况的变化,与治疗前进行对比评估。
三、治疗效果评估指标除了症状缓解的评估,治疗效果的评估也是肠息肉患者重要的参考指标。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评估指标:1.息肉大小变化:通过内镜检查,观察治疗后息肉的大小是否减小,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
2.息肉数量变化:通过内镜检查,观察治疗后息肉的数量是否减少,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
3.息肉形态变化:通过内镜检查,观察治疗后息肉的形态是否发生变化,如变得平坦、溃疡等,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
4.复发率: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肠息肉是否出现复发现象,并统计复发率。
综上所述,肠息肉的症状缓解和治疗效果评估指标对于患者的治疗过程十分关键。
通过评估指标的准确使用,可以更好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进一步指导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在肠息肉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于症状缓解和治疗效果的评估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结肠息肉和结肠癌区别在哪里
![结肠息肉和结肠癌区别在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82c3b83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67.png)
结肠息肉和结肠癌区别在哪里
当消化道黏膜表面产生息肉状病变从而突出到肠腔,而又未确诊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
结肠息肉即为结肠黏膜表面发生息肉状病变。
结肠癌则是多见于发生在消化道结肠段的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
息肉一般指机体组织表面生长的异常肿物,息肉常为良性,但当其发展为恶性时则可能成为癌症。
息肉一般可由以下因素引起:有关研究认为腺瘤性息肉的起因可能与病毒有一定联系;结肠息肉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幼儿的息肉病可能与异常的胚胎发育有关;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也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部分息肉病被认为与遗传有关。
结肠癌的主要病因一般为经常性食用大量高脂肪食物或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曾患有慢性结肠炎者、曾患有结肠息肉者,有多发性肠息肉瘤家族史这,罹患结肠癌的几率均比正常人高。
遗传因素也可能导致患结肠癌的几率增加。
患有结肠息肉者临床表现为间断性便血且血呈鲜红色或有大量出血;部分患者感觉腹部闷胀不适,或腹部隐痛;经医生直肠指诊可感觉到近肛门处息肉;肛镜检查可清楚见到息肉。
结肠癌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消化不良,排便生理节律改变,便前感觉腹痛,排便时有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
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水肿等中毒症状。
结肠癌晚期临床表现为黄疸、腹腔积液、水肿等。
息肉一般可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或药物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
而结肠癌的治疗方法需要以手术切除、结合化疗、免疫治疗、中药辅助各种治疗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怎样在早期发现肠癌?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怎样在早期发现肠癌?需要知道的几件事](https://img.taocdn.com/s3/m/b187719025c52cc58ad6bef1.png)
怎样在早期发现肠癌?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肛肠疾病
结直肠癌也叫大肠癌,指的是来源于结肠和直肠黏膜的恶性肿瘤,病理学上指穿透黏膜层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的结直肠上皮性肿瘤。
但是肠癌并非无药可救,早期能够发现的话是可以治愈的。
所以怎样才能早期发现肠癌?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留意细节,发现早期肠癌
1、肠镜可以早筛肠癌
由于人的肠道通过肛门与外界连通,医生可以通过肠镜直接观察到结直肠里面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诊断误差和漏诊。
2、胃癌一开始可能只是个结直肠息肉
大部分肠癌最初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如果做肠镜发现发现是个结直肠息肉,医生尽早处理了,就能起到去除恶性肿瘤的目的。
3、息肉成癌要很长时间,但这个过程无特异性症状
肠息肉癌变需要经过最少1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会产生许多无特异性的症状,但是医生是有足够的时间找到源头的,当然前提是您得懂得去看医生。
4、可能会有一些排便情况改变
如果你逐渐开始有排便习惯改变、无故便秘或拉肚子、大便变形、变稀等变化,甚至明显的腹痛等这些,还请及时就诊检查,因为除了肠癌,还有一众肛肠疾病共有这些症状。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3大主要症状表现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3大主要症状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36c506f1d15abe23482f4d6a.png)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3大主要症状表现
肠息肉主要是一种慢性炎症造成的一种肠道粘膜病变的一
种疾病,常引起直肠息肉或者结肠息肉,不过有时肠息肉并没有明显的表现,以至于误诊,所以需要注意其早期的症状。
一、便血。
如果是结肠息肉的,那么最容易出现便血现象,而当出现便血时,不少患者会以为是痔疮,从而没及时进行防治,从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危害,其实痔疮和肠息肉便血症状是不一样的,痔疮引起的便血多是在大便后滴血,血色为鲜红色,平时不会出血,不过对于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它常是混杂在大便中间的。
二、大便习惯改变。
当患上肠息肉时,患者可有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或是出现便秘,不明原因的腹泻等症状,尤其是如有便秘和腹泻交替反复出现,或是伴有腹痛现象的,那么就要引
起注意,很可能是有肠息肉,要及时就诊检查,以便确诊。
三、大便形状改变,对于正常健康的人来说,粪便应该呈圆柱形,而如果有息肉在结肠腔内,可以压迫粪便,从而导致排出的大便形状会变细,或是出现扁形,有的还会出现血痕。
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影响
![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513c70059eef8c75fbfb388.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影响导语:直肠出现息肉,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如果这种息肉发生癌变的话,带来的威胁就会越来越大,所以建议每个人,都应该注重这种疾病的预直肠出现息肉,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如果这种息肉发生癌变的话,带来的威胁就会越来越大,所以建议每个人,都应该注重这种疾病的预防,要了解它的症状表现,这样在生活当中,就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因为毕竟直肠息肉,产生的影响和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主要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在癌肿局限于直肠粘膜时便血作为唯一的早期症状占85%,可惜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视。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
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40~60岁之间。
直肠癌初起时症状不明显。
发展一定速度以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有便不尽感,大便常常带有粘液和脓血。
随着癌块增大,肠腔逐渐狭窄,致使粪便变细,排便困难。
肠腔完全阻塞后,则出现便秘、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
直肠癌转移扩散有特点(一)侵润沿肠管纵轴上下侵润的速度慢,侵润距离小,较少超过癌肿边缘2~3公分。
沿横向侵润比纵向稍快,约半年可侵润肠管的1/4周,侵润一周约需一年半至二年的时间,与其它消化道肿瘤相比也是比较慢的。
此外,肿瘤向深部侵润达全层之后可向邻近组织及器官蔓延,并可与周围组织脏器粘连固定。
(二)淋巴转移(图2-93)直肠齿状线以上的淋巴引流分上、中、下三组方向。
向上沿直肠后淋巴结或骶前淋巴结经髂总血管旁淋巴结或系膜根部淋巴结达腹主动脉淋巴结。
中组,向两侧延盆膈肌内侧,经侧韧带内淋巴结扩散至髂内淋巴结而后上行。
下组穿过盆膈肌经坐骨直肠窝内淋巴结向上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肠息肉癌变的症状表现?确诊肠息肉癌变的常见检查
![肠息肉癌变的症状表现?确诊肠息肉癌变的常见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a3478921195f312b3069a556.png)
肠息肉癌变的症状表现?确诊肠息肉癌变的常见检查肠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很多肠息肉没有任何的症状表现,不容易被人发现,但是肠息肉长期不引起重视就会很可能会发生癌变,很多人就会问肠息肉癌变有哪些症状表现?如果要确诊肠息肉癌变需要做哪些检查?结肠息肉基本无明显症状,但若出现便血、大便习惯的改变、大便形状异常等症状,则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
便血是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的症状。
但有不少人把大便出血误认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痔疮与结肠息肉引发的出血有着本质的区别。
痔疮引发的出血常表现为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而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与大便混杂,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多为息肉表面破溃所致。
此外,大便习惯的改变,如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尤其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出现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需要提醒的是,大便形状异常时应引起重视。
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较大,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有血迹。
患者若出现以上三种症状,千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由于肠息肉一般没有临床症状,即使有,症状也没有特异性,因此,肠息肉的确诊主要依赖特殊的器械检查。
临床常用的有各种消化道内镜,x线消化道造影,ct扫描等等。
电子结肠镜:这是对结肠息肉最主要的检查方法,事实上大部分结肠息肉是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偶然发现的。
结肠镜从肛门置入,可以检查全部结肠以及终末端的小肠(末端回肠)。
在结肠镜下,可以清晰的观察肠道的黏膜面,对隆起的息肉非常敏感,小到几个毫米的息肉都能够发现。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生不仅可以发现结肠息肉,而且可以发现息肉,而且能够对息肉的类型进行初步判断。
对于结肠息肉,最重要的是鉴别具有癌变倾向的腺瘤性息肉和不会癌变的非腺瘤性息肉。
日本医生工藤提出了结肠息肉分型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临床。
根据这种分型,在染色内镜、放大内镜等先进技术的帮助下,医生已经可以通过内镜比较准确的判断息肉的类型,从而给以相应的治疗。
肠癌早期症状是什么
![肠癌早期症状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06a9f2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6.png)
肠癌早期症状是什么
肠癌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腹痛:肿瘤细胞生长时,可能会刺激肠道组织或肠黏膜,导致腹痛。
腹泻:肠道受到肿瘤细胞的刺激时,可能会分泌一些物质,改变正常的排便习惯,出现腹泻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早期肠癌可能会出现一些排便习惯的改变和大便形状的改变,如大便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便血:早期的时候大便会与肿瘤相互摩擦,因此大便的一边会出现血迹,当肿瘤进一步发展时,肿瘤会侵犯肠腔的血管,大便中会看见鲜血。
体重下降和消瘦:体重下降和逐渐消瘦是较常见的伴随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是肠癌特有的表现,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肠癌的风险。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多运动以及规律性的排便。
肠癌前传——肠息肉,你不得不防!
![肠癌前传——肠息肉,你不得不防!](https://img.taocdn.com/s3/m/1aa059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9.png)
肠癌前传——肠息肉,你不得不防!1肠息肉是什么?一般情况下,人体正常的肠道有着光滑平坦的黏膜,且肠道粘膜上方的表皮细胞每天都会不断地进行更新和脱落。
但若是肠道的部分位置受到了刺激或损伤,则肠道黏膜细胞在更新的过程中,会对该位置产生一定的刺激,从而引发增生情况,最终导致有肠腔突起的赘生物存在于肠道黏膜表面处,也就是所谓的有肉疙瘩长在了肠道中,其就是肠息肉。
通常不同的病理类型可以将其划分为:炎症型肠息肉、错构型肠息肉、腺瘤型肠息肉以及增生型肠息肉。
其中有着较高恶变概率的息肉类型就是腺瘤型,属于当前临床中公认的一种癌前病变表现。
腺瘤型息肉通常不能自行消退,而其他三种类型的息肉产生恶变的可能性较小,若是息肉体积较小,通常可以自行消失。
2肠息肉性质的确定一般在对息肉病灶形态大小进行了解时,主要通过肠镜下进行观察,从而能够对息肉的良恶性进行初步确定。
若是息肉为良性病变,其病灶位置带蒂,有着光滑的表面,通常直径在2厘米以下。
此时,通过对肠镜探头进行使用来推动息肉,有着良好的活动度。
若是息肉存在恶性倾向,其主要呈现一种扁平状,且直径在2.5厘米以上。
与此同时,病灶表面处还会有出血和溃疡等方面的表现。
此时,若对肠镜探头使用推动息肉,会缺乏一定的活动度。
3肠息肉会引发肠癌吗?通常错构型息肉、炎症型息肉、增生型息肉都属于非肿瘤型息肉,通常不会有癌变的可能。
肿瘤型息肉又包括了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和管状绒毛腺瘤。
其可以达到40%以上的癌变率。
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为管状腺瘤。
通常腺瘤从恶变倾向高低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两种级别,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低级别内瘤变。
二者当中有着较高恶变程度的是高级别内瘤变。
而从肠息肉向肠癌方向发展主要会经过癌的过程经过“增生病变→腺瘤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进展期癌”等一系列过程。
一般情况下,腺瘤型息肉发展成为肠癌的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大约5至15年的时间,具体的时间受到个体差异性的影响,而各有不同。
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b9bfc2ba6c30c2259019eb7.png)
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直肠息肉很多人都了解,这是覆盖在直肠粘膜上的肿物,直肠息肉容易引起恶变,所以直肠息肉一旦发生症状就应该及时治疗。
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表现还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便血,非常典型。
(一)便血症状:直肠息肉这个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为无痛性便血,由于排粪挤压会使得息肉出现脱落,若是出现息肉体积大位置低的时候还可能出现多量便血情况,便血的特点为带血,但是不会发生滴血的情况,而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会出现的症状就是便血。
(二)全身症状:由于息肉数量较多或病程较久者还会出现的症状就是丢失大量血液,会导致患者身体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虚弱表现,同时患者大量排泄粘液时会出现低钾性心律紊乱、四肢软弱无力等,同时身体还会出现易疲劳等症状。
(三)肠道症状: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还会出现的就是肠道症状,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均是常见的症状,其中有的患者身体还会出现轻度腹泻、粘液便、排便不畅、便条变、腹痛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均是提示患者患上直肠息肉这个疾病造成的。
(四)脱垂症状:如患者直肠息肉较大或息肉数量较多的时候,会因为重力关系牵拉肠粘膜,会使得息肉逐渐和肌层分离,从而身体会出现向下脱垂等症状,病人排便时候动作牵拉,以及存在肠蠕动刺激都可能并发直肠脱垂的产生。
查出肠息肉,距离癌症有多远
![查出肠息肉,距离癌症有多远](https://img.taocdn.com/s3/m/d422843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b.png)
2024.0512祝您健康通俗来讲,肠息肉就是肠黏膜表面长了“突起的肉疙瘩”,这个肉疙瘩可能小至绿豆,大至核桃,而数量可从一个至成百上千个不等。
肠息肉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症状,但它却可能是癌症的“前身”,让人不得不警惕。
那么,肠息肉有哪些分型?哪些类型更容易恶变成癌症?查出肠息肉一定要切吗?根据组织学分类,肠息肉主要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非腺瘤性息肉包含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还有免疫性及其他类型。
肠息肉的组织学类型复杂,单从外观很难准确判定是良性还是恶性,通常需要通过内镜活检才能准确区分其类型。
1.腺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家族性腺瘤病等。
其中,管状腺瘤最常见,一般发生在直肠、乙状结肠部位,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升结肠发生息肉的比例会升高。
管状腺瘤的恶变率较低,约为10%。
绒毛状腺瘤是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常见专家简介冯亚东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消化科行政副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大数据学组委员,江苏省消化内镜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委员,江苏省消化内镜外科与NOTE 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会内镜学组委员,江苏省消化内镜ERCP 学组委员。
擅长消化内科疑难疾病诊疗和各种消化内镜手术,特别是常规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以及基于经口胆道镜的无射线ERCP。
查出肠息肉,距离癌症有多远专家谈病◎ 段怡然2024.0513祝您健康在确诊后若不进行治疗,短则5年,长则20—35年,恶变为癌症是必然会发生的结局。
通过肠镜检查可以发现并及时处理腺瘤性息肉,以降低结肠癌风险。
2. 炎性息肉:也被称为“假息肉”,继发于各种炎症性疾病。
由于炎症损伤使肠黏膜发生溃疡,黏膜上皮重复经历破坏、修复便会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增生的纤维组织与残存的岛状黏膜结合形成息肉。
小心肠息肉为肠癌早期症状
![小心肠息肉为肠癌早期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00fb750710a6f524ccbf8535.png)
小心肠息肉为肠癌早期症状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不少人更是谈之色变。
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更好地防治结直肠癌?抗癌健康网表示,只要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能常检查、早发现,就能有效防治,甚至治愈结直肠癌也极有可能。
转移性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直肠的肿瘤细胞跑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并长出的新肿瘤。
这种肿瘤细胞的扩散过程称为转移,新生的肿瘤被称为转移灶,虽然肿瘤细胞已经扩散到其他部位,但是因为新生成的肿瘤仍是由结肠或者直肠原发肿瘤形成,所以一般人仍称其为结直肠癌。
对于转移性直肠癌的病人来说,发病时也是有迹可循的,除了常见的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外,还伴有排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排便不尽等肿瘤局部刺激症状。
如果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症状,如果肿瘤侵及骶前神经丛,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症状;当转移到肝脏时,会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表现,肿瘤增大还可以致肠腔狭窄,出现肠梗阻的现象。
因此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必
须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武器”,必要时采取有限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化疗、今幸胶囊等治疗的方式。
对于长期不明原因的便血、贫血,或是排便习惯改变(长期慢性腹泻或便秘),以及腹部千万不能讳疾忌医
有肿块和有家族性肠癌遗传病史、结肠息肉病史等人群,专家建议,最好做肠镜查个清楚;而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也应每隔三、五年做一次肠镜以及早排查相关病变。
怎么判断肠子里到底有没有长息肉?
![怎么判断肠子里到底有没有长息肉?](https://img.taocdn.com/s3/m/d4c85fc83968011ca20091f6.png)
怎么判断肠子里到底有没有长息肉?怎么判断肠子里到底有没有长息肉?息肉一般都是良性的,当然也不排除恶性的可能,而且肠息肉是由粪便的慢性刺激而引起的。
肠息肉的发生通常都是多发的,也有单发,虽然大多是良性的,但是还是要引起重视。
那么肠息肉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我们又该如何预防?一、肠息肉是如何癌变的?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肠息肉主要划分为两种,一种是非肿瘤性的肠息肉,另一种是腺瘤性的肠息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基本可以认为是不发生癌变。
而腺瘤型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症状。
腺瘤性的息肉可分为三种,分别是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三种。
这三种息肉要变成癌,一般需要10年的时间,但是也并不是一定的,因为它和肠息肉的大小形态和病情发展速度有关,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肠息肉的早期症状有哪些?①脱出。
肠息肉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脱出肛门,这是非常典型的肠息肉的症状。
如果肠息肉的形状特殊,或者比较大的话,甚至在脱出肛门后还会还需要用手扶进去。
②大便带血。
这是肠息肉比较明显的症状,但是要和痔疮区分。
大便带血的情况主要是血附于大便表面,并不是掺杂于大便之中。
有时在排便的时候,也会有蒂状的肠息肉排出肛门外。
③贫血、消瘦。
如果肠息肉数量过于多,或者病情发展到后面的阶段比较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全身性的症状,一般是会出现贫血或者极度消瘦的情况。
三、如何预防肠息肉?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
弱碱性体质的人不容易得肠息肉,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尽量保持弱碱性体质而避免酸性体质。
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不疲劳,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这样都能够防止身体呈一个酸性的状态,进而起到预防肠息肉的目的。
饮食上尽量吃得清淡。
因为肠息肉是在肠内不长的息肉,所以和饮食有密切的关系。
这就要求人们要保持清淡饮食,尽量少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预防便秘和腹泻。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肠息肉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心肠息肉为肠癌早期症状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不少人更是谈之色变。
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更好地防治结直肠癌?抗癌健康网表示,只要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能常检查、早发现,就能有效防治,甚至治愈结直肠癌也极有可能。
转移性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直肠的肿瘤细胞跑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并长出的新肿瘤。
这种肿瘤细胞的扩散过程称为转移,新生的肿瘤被称为转移灶,虽然肿瘤细胞已经扩散到其他部位,但是因为新生成的肿瘤仍是由结肠或者直肠原发肿瘤形成,所以一般人仍称其为结直肠癌。
对于转移性直肠癌的病人来说,发病时也是有迹可循的,除了常见的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外,还伴有排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排便不尽等肿瘤局部刺激症状。
如果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症状,如果肿瘤侵及骶前神经丛,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症状;当转移到肝脏时,会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表现,肿瘤增大还可以致肠腔狭窄,出现肠梗阻的现象。
因此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必
须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武器”,必要时采取有限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化疗、今幸胶囊等治疗的方式。
对于长期不明原因的便血、贫血,或是排便习惯改变(长期慢性腹泻或便秘),以及腹部有肿块和有家族性肠癌遗传病史、结肠息肉病史等人群,专家建议,最好做肠镜查个清楚;而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也应每隔三、五年做一次肠镜以及早排查相关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