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幼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 的主要传播方式。它包括飞沫和尘埃传 播,如病人讲话、呼吸、咳嗽,喷出大 量大小不同的粘液和唾液的飞沫,飘移 在空中,造成健康人感染。此外,病人 吐的痰晒干后可以混入尘埃中,当人行 走或打扫清洁时,可以从扬入空气中吸 入呼吸道使人致病。所有呼吸道传染病 如白喉、麻疹、流行性感冒等病都是通 过空气传播的。还有非典型肺炎主要通 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 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因此,幼儿园 实行洒水清扫,防止灰尘飞扬,加强通 风换气,采用紫外线照射或乳酸蒸气消 毒,可有效地切断此传播途径。
• 4.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 • 某些传染病由于地理条件及人群 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 区内发生,称为地方性传染病, 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另外, 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受气候条件或 媒介昆虫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 表现出不同的季节性,在某一季 节发病率明显升高,称为季节性 流行。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 春季,流行性乙型脑炎则主要发 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
• (2)饮食传播:病原体污染了食物、 饮水,经口进入健康人体内,称为饮 食传播。饮食传播是消化道传染病的 主要传播方式。食物在制作过程、储 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被病原体污染, 造成“病从口入”,经由消化道进入 健康的人体而使其受到感染。菌痢、 甲型肝炎、伤寒等,主要以这种方式 传播。
• (3)虫媒传播:被蚊、蚤、 虱、白蛉等叮咬、吸血等而 感染的疾病,称为虫媒传播。 如蚊子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 白蛉传播白蛉热、黑热病等。
• 疾病分为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两种
一、 传染病基本知识
• (一)传染病的概念 • 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所引起的。 • 1.病原体:在人体外环境中,有些能侵袭人体的微生物,称 为病原体。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 等)和寄生虫(包括原虫、蠕虫)两大类。 • 2.传染病:是指生物性的病原体进入人体,破坏机体的平衡, 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是一种 由病原体在人体内生长繁殖,扰乱人体正常生活所引起的疾 病。传染病的显著特征为病原体是有生命的活体,能繁殖后 代。这些病原体,一面在病人体内繁殖活动,一面由病人传 染给健康人,这样就引起传染。凡是能够由病人或带菌者传 染给健康人的疾病,都叫做传染病。由于传染病的致病因素 是有生命的病原体,它在人体内所引起的疾病与其它致病因 素所引起的疾病有本质的区别,因此,传染病有它自己的特 性。
• 5.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性 •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产生不感受 性,叫做免疫。免疫性是指人体在患过某种传染 病后,能产生在一定时期内不再感染此种传染病 的能力,不同的传染病产生的免疫程度也不同。 如感染麻疹,可获得终生免疫;免疫性持久者如 麻疹、百日咳、伤寒等;免疫性短者如细菌性痢 疾、流感等。感染流感,免疫的时间很短,可多 次感染。有此寄生虫病如绦虫病、血吸虫病等, 由于病原体结构复杂,病后所获得的免疫力较弱, 不足以清除病原体和抵抗同种病原体的再侵袭, 疾病仍在进行中,同一种病原体多次感染,称为 重复感染。
• (3)发病期(症状明显期):在此时期, 逐渐表现出某种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 例如,不同传染病在发烧持续的时间、 皮疹类型及出疹时间等方面有不同的表 现。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特异性和 规律性。 • (4)恢复期:传染病的主要症状逐渐消 失,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免疫力提 高,病变修复,临床症状陆续消失。生 理功能和组织损伤逐渐恢复。患者的精 神、食欲、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但值得 注意的是,如此时期有的病情如不能很 好护理,病情有时会恶化,或可能会发 生并发症。如在伤寒恢复期,可并发肠 穿孔或肠出血;在猩红热恢复期,可并 发急性肾炎。在恢复期仍需加强护理, 直至完全康复。
• 3.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每一种传染病从发生、 发展以至恢复,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时期。 • (1)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出现症状的这段时 间叫潜伏期。因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力 的不同,潜伏期的长短不一样。大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是 几天,如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是212天,通常在4-5天;有的为数月,如狂犬病;有的长达 数年、数十年,如麻风病。 • 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恒定,这就为确定某种传染病的 检疫期提供了依据。一般参考某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 决定该传染病的检疫期限。如某幼儿园中班发现一名儿童 患细菌性痢疾,自该儿童离园之日起,该班需检疫7天 (最长潜伏期),过了检疫期限未发现新病人,该班就可 解除检疫。 • (2)前驱期:是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出现某些临床表 现的一短暂时间,一般为1至2天,为起病缓慢的传染病 所共有的一般性症状,如出现头痛,发烧、乏力皮疹等表 现。多数传染病,看不到前驱期。如起病急速的可不出现 前驱期。在前驱期已具有传染性。
• (8)土壤传播:寄生虫卵和细菌等随人的 粪便进入土壤,可因土壤沾在人们手上, 病原体经口进入人体;也可因土壤污染伤 口致病(如破伤风);或在土壤中的寄生 虫幼虫,自人的皮肤钻入人体致病(如钩 虫病)。土壤传播与人们接触土壤的机会 及个人卫生习惯有关。
• 病原体必须经过一定的传染途径,侵入人体后才 能构成传染,而每一种病原体都有一个或多个侵 入门户,否则不发病。如痢疾杆菌,只有入侵消 化道才会致病。病原体入侵的部位有呼吸道、消 化道、皮肤粘膜。 • 有些传染病是多种途径传播的,如艾滋病有性接 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鼠疫是蚤类 传播的,但肺鼠疫是呼吸道传播的;炭疽是接触 传播的,但肺炭疽是呼吸道传播的。
• (4)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 传染和间接接触传染。前者 不经过外界途径,由传染源 直接到达易感者身上,使之 得病,如狂犬病、性病等。 后者则是接触了被病人污染 的食品。食物、水、玩具、 餐具等引起的疾病,如乙肝 等。另外,人类感染禽流感 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
• (5)医源性传播:是由医务人员 在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时或实验 室操作过程中造成的传播。如输血 员带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时,输血 可传播乙型传染性肝炎。
•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 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由人或者动物经由一定的传 播途径,直接或者间接地传染给他人,称为传染 性。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性有强有弱,传染期有长 有短,传播的途径亦各不相同。但所有传染病都 具有传染性。不同传染病其传染性有很大差别, 传染病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传染期是确 定对传染病患者隔离期的主要依据。另外,每个 个体在传染过程中的表现也并不一致,这与病原 体的致病力及人体的抵抗力有关。
• 3.易感者(易感人群) • 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 较弱,病原体侵入后可能发病的的人。 • 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易受 感染而言。人群的感染性决定于人群中每个人的 免疫状态。这种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外来人 口的增加,免疫人口免疫力的降低,病原体的变 异或病原体种型组成的变动,以及新生儿的增加 等。这种易感人群的多少,对传染病的发生和传 播,往往有很大的影响。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 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流行过程的发生 需要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 和易感人群。流行过程常受社会因素和自 然因素的影响。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 人群三个条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 和相互影响的,缺一不可的。
• 1.传染源 •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 原体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传染源是传染病发 生和流行的根源。它包括以下几种: • (1)传染病患者(病人):是指感染了病原体, 并表现出一定的症状和体征的人。就大多数传 染病来说,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病人排出病 原体的整个时期叫传染期。根据某种传染病的 传染期,可决定病人的隔离期限。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经过一 定时间的繁殖,达到一定数 量时,就使人生病,最初病 人无明显症状,此时叫潜伏 期,潜伏期的病人可能传染 疾病。因为没有明显症状, 故传染病更难于鉴别。因而, 预防为主则显得尤为重要。
• 当病原体的传染力超过了人 群的免疫力时,就可在一定 时间内在一定的地区引起流 行。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蔓延,称为流行性。流行性 按传染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 分为:
• (1)散发:如某地传染病发病为历年发 病率的水平,病例分散,称为散发。 • (2)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 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 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 • (3)大流行:如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 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 行强度,尤其是其流行范围超出国界或 洲界者称为大流行。 • (4)爆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 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传染病的 病人。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 由于传染病的致病因素是有生命的病原体, 它在人体内所引起的疾病与其他致病因素 所引起的疾病有本质区别。因此,了解这 些特征,可以作为鉴别入防治传染病的先 决条件。
• 1.具有特异性病原体 • 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 衣原体、立克次体等)和寄生虫(包括原虫、蠕 虫等)两大类。病原体是一种致病的微生物,在 人体内经过一定时期生长繁殖,可分泌毒素,使 人生病。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殊的病原体。一种 病原体只能引起一种传染病。例如,麻疹的病原 体是麻疹病毒;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多 数传染病的病原体是病毒。病毒比细菌小,寄生 在活的细胞骨,对抗菌素不敏感。对病原体的认 识是逐步深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 的病原体不断被发现。
第四章 幼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第一节 幼儿传染病及其预防
Baidu Nhomakorabea
• 传染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新中国成立以来, 由于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传染病防治工作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天花、鼠疫、黑热病等已经绝迹或基 本绝迹,百日咳等疾病的流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近 十几年来由于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相继被发现和耐药菌株的增多,而有效的抗病毒药有待进一 步研制和开发,这些都使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新的难题和挑 战。 • 目前,传染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儿 童时期常见的一类疾病,同时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一个重要 原因。据调查,传染病是人类的主要死因,每年至少有 1200万人丧生,其中900万是儿童。幼儿园是一个特殊环境, 是中小学生生活、学习聚集的地方,也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 中的场所,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因而预防、控制和消除 传染病流行的任务仍很繁重。幼儿园要切实做好传染病的分 类管理工作,使预防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的道路,把传 染病拒绝在幼儿园门外。
• (3)受感染的动物:有些传染 病是人畜共患病,患病的动物 可排出病原体传染给人类,如 狂犬病、鼠疫、布鲁杆菌病等。 有些传染病,动物感染后不发 病,但可传染给人类,如猪作 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染源。 作为传染源的动物以啮齿类动 物为主,家禽、家畜次之。
• 2.传播途径 • 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 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又 侵入他人体内,所经过的 路线被称为传播途径。主 要的传染途径有以下八种。
• (2)病原携带者:是指无症状但能排 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携带者可 以分为病后病原携带者(亦称恢复期 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两类。 病后病原携带者指的是病人患病后, 症状虽已消失,但仍能排出病原体; 而健康病原携带者指的是病原体虽已 侵入人体,但不出现任何症状,却能 排出病原体的健康人。 • 有些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原携带 者,如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脊髓灰质炎、伤寒、痢疾。
• (6)母婴传播:母亲和婴儿接触密切, 一方可将疾病传染给另一方。包括胎 盘传播、分娩损伤传播、哺乳传播和 产后接触传播四类。
• (7)水源传播:病原体污染水源并能在 水中存活一段时间,使饮用此水的人感 染疾病。不少肠道传染病,如伤寒、细 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等都可因此 引起。有些传染病,如血吸虫病,是因 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如戏水、游泳 等),病原体经皮肤侵入人体的。保护 水源,饮用开水,可减少水源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