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详细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如图所示,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依次经过a 、b 、c 、d 后到达最高点e .已知ab =bd =6m ,bc =1m ,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s ,设小球经b 、c 时的速度分别为v b 、v c ,则( )A .a =1m/s 2B .v c =3m/sC .v b =2m/sD .从d 到e 所用时间为3s 【答案】B 【解析】 【详解】AB.由题,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s ,根据推论得知,c 点的速度等于ad 间的平均速度,则有:12m/s 3m/s 222c ac cd v t +===⨯,ac 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为17m/s 3.5m/s 2ac v t ===,cd 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为25m/s 2.5m/s 2cd v t ===,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210.5m/s v v a t-==,A 错误,B 正确。

C.由222b c v v a bc -=()得,v b =10m/s 。

故C 错误。

D. 设c 到e 的时间为T ,则v c =aT ,得T =6s 。

则从d 到e 所用时间为4s ,选项D 错误。

2.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四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粒子弹以水平速度v O 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四个木块(即D 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子弹从O 运动到D 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B 点的瞬时速度 B .子弹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变化量v A -v O =v B -v A =vC -v B =vD -v C 相同 C .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v O :v A :v B :v C =2:::1D .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 A :t B :t C :t D =1:::2.【答案】C 【解析】 【详解】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运动的结论可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小于中间位置时的速度;故A 错误;由于子弹的速度越来越小,故穿过每一块木块的时间不相等,故速度的差值不相等;故B 错误;将子弹的速度反向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v 2=2ax 可知,通过CBAO 的速度之比为:1:::2;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v o :v A :v B :v C =2:::1;故C 正确;将子弹的速度反向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给x=at 2可知,反向通过各木块用时之比为1:(-1):(-):(2-);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 A :t B :t C :t D =(2-):(-):(-1):1;故D 错误;故选C 。

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附详细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B.物体在时的瞬时速度是C.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是D.物体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间是【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时间中点、位移中点瞬时速度相关计算,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A.全程的平均速度,A不符合题意。

B.时,物体的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B符合题意;C.若末速度为,则,,中间位置的速度由,对前半程有,对后半程有,联立可得:,故C不符合题意;D.设物体加速度为,到达中间位置用时,则t,,所以,D 不符合题意。

【点睛】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公式灵活选择研究阶段、公式可使计算大为简化。

2.图中ae 为珠港澳大桥上四段l10m 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 段的时间为t ,则通过ce 段的时间为A .tB .2tC .(2-2)tD .(2+2) t【答案】C 【解析】 【详解】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 ,经历bc 段、ce 段的时间分别为t 1、t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有:212ab x at =, 211()2ac x a t t =+,2121()2ae x a t t t =++,解得:22()2t t =-,故C 正确,A 、B 、D 错误;故选C 。

3.如图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 、B 、C 三点,其中A 、B 之间的距离l 1=3 m ,B 、C 之间的距离l 2=4 m .若物体通过l 1、l 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 、A 之间的距离l 等于( )A .34 m B .43m C .825m D .258m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通过O 、A 之间的距离l 的时间为t ,通过l 1、l 2每段位移的时间都是T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l =12at 2 l +l 1=12a (t +T )2l +l 1+l 2=12a (t +2T )2 l 2-l 1=aT 2 联立解得l =258m . A. 34m ,选项A 不符合题意; B. 43m ,选项B 不符合题意; C. 825m ,选项C 不符合题意; D.258m ,选项D 符合题意;4.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

活,基本方法就是平时多练并且尽可能尝试一题多解.
13.一质点在连续的 6s 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 2s 内位移为 12m,最后一个 2s 内
位移为 36m,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 3m/s2
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 2m/s2
C.第 2s 末的速度大小是 9 m/s
D.第 1s 内的位移大小是 6m
C.t1:t2:t3= 【答案】B 【解析】 【详解】
3 : 2 :1
D.t1:t2:t3= 1: 2 : 3
AB.采用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 v 2ax 知,从开始到
经过第 3 个木块,第 2 个木块、第 1 个木块所经历的位移之比为 1:2:3,则射入第 3 个
木块、第 2 个木块、第 1 个木块的速度之比为1:2:3 ,所以子弹依次刚射入每块木块时
故选:B.
2.完全相同的三块木板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 v 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子弹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刚射入每块木块时的 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正确的是( )
A.v1:v2:v3=3:2:1
B.v1:v2:v3= 3 : 2 :1
,D 符合题意。
【点睛】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分时间时,由 v=at 可知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可知总位移与时间的 t2 正成比。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分位移时,由


可知速度和 正成

可知
总时间与 成正比。
9.动车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而动车组
【答案】AC

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一个汽车(可视为质点)匀加速沿笔直公路行驶,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AB =60m ,BC =100m ,小球经过AB 和BC 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4s ,则汽车经过B 点的速度和行驶的加速度分别是 A .20m/s 5m/s 2 B .20m/s 2.5m/s 2C .30m/s 4m/s 2D .30m/s 3m/s 2【答案】B 【解析】 【详解】小球做匀加速运动,经过AB 和BC 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4s , 由题意可知:AB =60m ,BC =100m ,由△x =at 2可得:BC −AB =at 2,则加速度:a =2.5m/s 2则小球经过B 点的速度为v B =(AB +BC )/2t =20m/s ,故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2.一辆列车由等长的车厢连接而成,车厢间的间隙忽略不计。

一人站在站台上与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相齐。

列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节车厢经过他的时间为2 s ,从第5节至第16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 ) A .4 s B .5 s C . D .6 s【答案】A 【解析】 【详解】取车为参考系,把车的运动转化为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每节车厢长为L ,加速度为a ,则人通过第一节车厢的时间,人通过前4节车厢的时间,人通过前16节车厢的时间为,故所求的时间△t =t 16-t 4=4s .故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合理地选择参考系,转化为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位移时间公式进行求解.3.如图所示,从斜面上某一位置先后由静止释放四个小球.相邻两小球释放的时间间隔为0.1s ,某时刻拍下小球所处位置的照片,测出5AB x cm =,10BC x cm =,15.CD x cm =则A .小球从A 点释放B .C 点小球速度是A 、D 点小球速度之和的一半 C .B 点小球的速度大小为1.5/m s D .所有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5/m s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D :据2BC AB x x aT -=,求得:所有小球的加速度22222(105)10/5/0.1BC AB x x a m s m s T ---⨯===.故D 项正确. A :据212AB A x v T aT =+,代入数据解得:0.25/A v m s =.故A 项错误. B :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点小球速度是B 、D 点小球速度之和的一半;B 点小球速度大于A 点小球速度.故B 项错误.C :B 点小球的速度()210510/0.75/20.2AB BC B x x v m s m s T -+⨯+===,故C 项错误.【点睛】将多个物体在同一时刻的位置,当成一个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将多个物体的运动转化为一个物体的运动,化陌生为熟悉.4.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 1:t 2:t 3:… =1:2:3:…下面有三种说法: ① 相应的运动距离之比一定是s 1:s 2:s 3:…=1:4:9: … ② 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一定是s 1:s 2:s 3:…=1:3:5: … ③ 相邻的相同时间内位移之差值一定是△s =aT 2,其中T 为相同的时间间隔. 以上说法正确与否,有( ). A .都是正确的 B .只有② ③ 正确 C .都是不正确的 D .只有③ 正确【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只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连续相等时间相应的运动距离之比才是s 1:s 2:s 3:…=1:4:9…,①错误;只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才是s 1:s 2:s 3:…=1:3:5:…,②错误;初速度为v 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 1:t 2:t 3:…=1:2:3:…,即第1s 秒内的位移则第2s 内位移第3s 内的位移故相邻的相同时间内位移之差值故③正确; 故选D .5.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由闪光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 ;在第三次、第四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 ,由此可求得 A .第一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 .从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D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C.设第一次到第二次位移为x 1=2m ;第三次到第四次闪光为x 3=8m ,则有:23162x x m at -== ;则23at m = ;而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的位移2215x x at m =+= ,故C 正确;B.但由于闪光时间末知,故无法求出加速度,故B 错误;AD.由于时间及加速度无法求出,则初速度及第一次闪光的速度也无法求出,故AD 错误;6.如图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 、B 、C 三点,其中A 、B 之间的距离1 2.5l m =,B 、C 之间的距离2 3.5l m =.若物体通过1l 、2l 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 、A 之间的距离l 等于( )A .0.5mB .10.mC .1.5mD .2.0m【答案】D 【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通过12l l 、两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均为T , 则有:126/22B l l v m s T T+==,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2211l l l aT m ∆=-==所以21 2.02Bv l l m a=-=,故D 正确,ABC 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以及推论,并能进行灵活的运用.7.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开始下落连续的三个1s 的末速度大小之比是1:4:9 B .从开始下落连续的三个1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 .从起点分别下落5m 、10m 、15m 时所对应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2:3D .从起点分别下落5m 、10m 、15m 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32:()21:1【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v=gt 可得,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s 末、第2s 末、第3s 末的速度之比为1:2:3,故A 错误;根据h=12gt 2可得,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1s 、前2s 、前3s 的位移之比为1:4:9,故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故B 正确;根据v 2=2gh 得从开始运动起下落5m 、从开始运动起下落10m 、从开始运动起下落15m ,对应的速度之比为123,故C 错误;根据h=12gt 2可得,从开始运动起下落5m 、从开始运动起下落10m 、从开始运动起下落15m ,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D 错误;故选B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8.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 15s 内的位移比第 14s 内的位移多0.2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加速度为 0.4m/s 2B .小球第15s 内的位移为2.9mC .小球第14s 内的初速度为2.6m/sD .小球前15s 内的平均速度为3.0m/s 【答案】BC 【解析】 【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小球的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小球在第15s 内的位移;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出14s 的初速度;根据第15s 末的速度,结合平均速度的推论求出小球前15s 内的平均速度. 【详解】A. 根据△x=aT 2得,a=△x/T 2=0.2/12m/s 2=0.2m/s 2,故A 错误;B. 小球在第15s 内的位移x 15=2215141122at at -=12×0.2×(225−196)m=2.9m ,故B 正确; C. 小球在第14s 初的速度v=at 13=0.2×13m/s=2.6m/s,故C 正确; D. 第15s 末的速度v 15=at 15=0.2×15m/s=3m/s,则小球前15s 内的平均速度153/22v v m s ===1.5m/s ,故D 错误。

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附详细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图中ae 为珠港澳大桥上四段l10m 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 段的时间为t ,则通过ce 段的时间为A .tB 2tC .(22)tD .2) t【答案】C 【解析】 【详解】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 ,经历bc 段、ce 段的时间分别为t 1、t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有:212ab x at =, 211()2ac x a t t =+,2121()2ae x a t t t =++,解得:22()2t t =,故C 正确,A 、B 、D 错误;故选C 。

2.一质点在连续的6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s 内位移为12m ,最后一个2s 内位移为36m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3m/s 2 B .质点在第2个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8m/sC .质点第2s 末的速度大小是12m/sD .质点在第1s 内的位移大小是6m【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位移差公式x 3-x 1=2aT 2可求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第1s 末的瞬时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速度和位移. 【详解】A 项:设第一个2s 内的位移为x 1,第三个2s 内,即最后1个2s 内的位移为x 3,根据x 3-x 1=2aT 2得加速度a=3m/s 2,故A 正确;B 项: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差为定值即3221x x x x -=-,解得:224x m =,所以质点在第2个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24122mm ss =,故B 错误;C 项:第1s 末的速度等于第一个2s 内的平均速度,则v 1=6m/s ,则第2s 末速度为v=v 1+at=6+3×1m/s=9m/s,故C 错误;D 项:在第1s 内反向看为匀减速运动,则有:221116131 4.522x v t at m =-=⨯-⨯⨯=,故D 错误. 故选A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x=aT 2,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并能灵活运用.3.如图所示,一物块从一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顶端O 点无初速释放后,先后通过P 、Q 、N 三点,已知物块从P 点运动到Q 点与从Q 点运动到N 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且PQ 长度为3m ,QN 长度为4m ,则由上述数据可以求出OP 的长度为( )A .2mB .mC .mD .3m【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结合Q 的速度等于PN 段的平均速度,求出Q 的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OQ 的距离,结合PQ 距离求出OP 长度;【详解】设相等的时间为t ,加速度为a , 由:,得加速度:Q 点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PN 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则OQ 间的距离:则OP 长度为:,故ABD 错误,C 正确。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一质点在连续的4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s 内位移为12m ,第二个2s 内位移为16m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在第1s 末的速度大小为4m/s B .质点在第2s 末的速度大小为6m/s 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m/s 2 D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6m/s 2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又给出了两段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我们能够联想到运动学中的两个重要推论:2X aT =V 与02v vv +=;从而可以计算出加速度a 与第一个2s 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再运用运动学基本规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2X aT =V 可得()216122m a -=⨯,21/a m s =,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第一个2s 内的平均速度16/v m s =,此速度等于该阶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第1s 末的速度大小为6/m s ,A 选项错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0v v at =+,带入第1s 末的速度与加速度,可得第2s 末的速度大小为8/m s ,B 选项错误.故选C . 【点睛】解决运动学的问题时,除了要能熟练使用基本的运动学公式外,还要加强对运动学中重要推论的理解和使用.有些运动学问题用推论解决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一质点在连续的6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s 内位移为12m ,最后一个2s 内位移为36m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3m/s 2 B .质点在第2个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8m/sC .质点第2s 末的速度大小是12m/sD .质点在第1s 内的位移大小是6m【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位移差公式x 3-x 1=2aT 2可求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第1s 末的瞬时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速度和位移. 【详解】A 项:设第一个2s 内的位移为x 1,第三个2s 内,即最后1个2s 内的位移为x 3,根据x 3-x 1=2aT 2得加速度a=3m/s 2,故A 正确;B 项: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差为定值即3221x x x x -=-,解得:224x m =,所以质点在第2个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24122mm ss =,故B 错误;C 项:第1s 末的速度等于第一个2s 内的平均速度,则v 1=6m/s ,则第2s 末速度为v=v 1+at=6+3×1m/s=9m/s,故C 错误;D 项:在第1s 内反向看为匀减速运动,则有:221116131 4.522x v t at m =-=⨯-⨯⨯=,故D 错误. 故选A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x=aT 2,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并能灵活运用.3.如图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 、B 、C 三点,其中A 、B 之间的距离l 1=3 m ,B 、C 之间的距离l 2=4 m .若物体通过l 1、l 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 、A 之间的距离l 等于( )A .34 m B .43m C .825m D .258m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通过O 、A 之间的距离l 的时间为t ,通过l 1、l 2每段位移的时间都是T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l =12at 2 l +l 1=12a (t +T )2l +l 1+l 2=12a (t +2T )2l 2-l 1=aT 2联立解得l =258m . A.34m ,选项A 不符合题意;B. 43m ,选项B 不符合题意; C. 825m ,选项C 不符合题意; D.258m ,选项D 符合题意;4.一个物体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比较该物体在减速运动的倒数第3 m 、倒数第2 m 、最后1 m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经历的时间之比是1:2:3 B .平均速度之比是3:2:1C .平均速度之比是)1:1:D .平均速度之比是):1:1【答案】D 【解析】 【详解】将物体所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经历的时间之比是):1:1,A 错误;平均速度公式为xv t=,x 都是1m ,则得,平均速度之比与时间成反比,则有平均速度之比是):1:1+,D 正确BC 错误.5.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于2017年6月26日在京沪高铁双向首发.动车匀减速进站时,小明站在站台上,发现连续两节动车车厢经过自己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2s 和t 2=4s ,动车每节车厢长L=25m ,则动车进站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2512m/s 2 B .2120m/s 2 C .2m/s 2 D .357m/s 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连续两节车厢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112.5/L v m s t ==;226.25/Lv m s t ==,根据121222t t v v a ⎛⎫=++ ⎪⎝⎭解得a=2512m/s 2,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的应用,即匀变速直线的物体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联系运动公式解答.6.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1m/s ,第8s 内的位移比第5s 内的位移多6m ,则该质点的加速度、8s 末的速度和质点在8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 A .a=2m/s 2,v 8=15m/s ,x 8=144m B .a=2m/s 2,v 8=16m/s ,x 8=36m C .a=2m/s 2,v 8=17m/s ,x 8=72m D .a=0.8m/s 2,v 8=17m/s ,x 8=144m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应用以及相关推论,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等于恒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通过速度时间公式求出8s 末的速度,通过位移时间公式求出8s 内的位移., 【详解】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可知28536x x aT m -== ,解得22.0/a m s =;则8s 末的速度80(128)/17/v v at m s m s =+=+⨯=;8s 内的位移22801118287222s v t at m m ⎛⎫=+=⨯+⨯⨯= ⎪⎝⎭,故C 正确。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附答案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附答案

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附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如图所示,一物块从一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顶端O点无初速释放后,先后通过P、Q、N三点,已知物块从P点运动到Q点与从Q点运动到N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且PQ 长度为3m,QN长度为4m,则由上述数据可以求出OP的长度为()A.2m B.m C.m D.3m【答案】C【解析】【分析】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结合Q的速度等于PN段的平均速度,求出Q的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OQ的距离,结合PQ距离求出OP长度;【详解】设相等的时间为t,加速度为a,由:,得加速度:Q点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PN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则OQ间的距离:则OP长度为:,故ABD错误,C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

2.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四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粒子弹以水平速度v O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四个木块(即D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从O运动到D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B点的瞬时速度B.子弹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变化量v A-v O=v B-v A=v C-v B=v D-v C相同C.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v O:v A:v B:v C=2:::1D.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 A:t B:t C:t D=1:::2.【答案】C【解析】【详解】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运动的结论可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小于中间位置时的速度;故A错误;由于子弹的速度越来越小,故穿过每一块木块的时间不相等,故速度的差值不相等;故B错误;将子弹的速度反向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v2=2ax可知,通过CBAO的速度之比为:1:::2;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v o:v A:v B:v C=2:::1;故C正确;将子弹的速度反向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给x=at2可知,反向通过各木块用时之比为1:(-1):(-):(2-);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 A:t B:t C:t D=(2-):(-):(-1):1;故D错误;故选C。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一列火车有n 节相同的车厢,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的前端,当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A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之比是1:2:3:L :nB .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1):(3-2):L :(n -1n -)C .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节数之比是1:2:3:L :nD .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 ,那么在整个列车经过观察者的过程中,平均速度为vn【答案】B 【解析】 【详解】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 2=2ax ,x 为每节车厢的长度,知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之比为123n L∶∶∶,故A 错误。

B 、每节车厢的长度相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时间之比为1:(2-1):(3-2):L :(n -1n -),故B 正确。

C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L ∶(2n-1),则在相等时间里,通过观察者的车厢节数之比为1:3:5L (2n-1),故C 错误。

D 、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 ,那么在整个列车经过观察者的过程中,根据匀变速运动的推论,平均速度为2v,故D 错误。

故选:B2.图中ae 为珠港澳大桥上四段l10m 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 段的时间为t ,则通过ce 段的时间为A .tB 2tC .(22)tD .2) t【答案】C 【解析】 【详解】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 ,经历bc 段、ce 段的时间分别为t 1、t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有:212ab x at =, 211()2ac x a t t =+,2121()2ae x a t t t =++,解得:22(t t =,故C 正确,A 、B 、D 错误;故选C 。

高考物理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及详细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 .如下图,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依次经过 a 、b 、c 、d 后到达最高点e.ab=bd=6m, bc=1m,小球从a 至U c 和从c 至1J d 所用的时间都是 2s,设小球经b 、c 时的速B. v c =3m/sC. v b =2m/sD.从d 到e 所用时间为3s【答案】B 【解析】 【详解】AB.由题,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s,根据推论得知,c 点的速度等于ad间的平均速度,那么有:v c ac cd 」2—m/s 3m/s, ac 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为2t 2 2ac 7 , 一,cd 5 , 一,V i —— -m/s3.5m/s , cd 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v 2—— -m/s 2.5m/s ,故物t 2t 2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成一v 1 0.5m/s 2, A 错误,B 正确.tC.由 v 2 v 2 2a 〔b0 得,v b =J 10m/s .故 C 错误.D.设c 到e 的时间为T,那么v c =aT,得T=6s .那么从d 到e 所用时间为4s,选项D 错误. 2.如下图,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d 四点,经过ab 、bc和cd 三段所用时间之比为 3: 2: 1,通过ab 和cd 位移分别为X I 和x2,那么bc 位移为:S 1、S 2、S 3、S 4、S 5 和 S 3, 由题可得:B.x 1 5X 22C 2X I 12X 29【答案】B 【解析】 【详解】设质点经过ab 、bc 和cd 三段所用时间分别为 3t 、2t 和t,设各段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 D.条件缺乏,无法求解()X1=S1 + S2+S3;X2=S6••①设bc段的位移为x,那么:X=S4+S5••②根据公式:Ax=aT2,那么:2 个〔X+X2〕-X1= S4 S5 S6 8122 s3 9at ••③同时,由于:S2-S1=S3-S2,所以得:S1+S3=2S2 ••④结合①④可得:X1=S1+S2+S3=3S2 ••⑤而:S3 S2 4at2 ,即:X …2小X2— 4at ••⑥3联立③⑥可得:X| 5X2X= ------------4A. 土言,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B.」5X2 ,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4C. 2X1 12X2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9D.条件缺乏,无法求解,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3 . 一个物体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比拟该物体在减速运动的倒数第 3 m、倒数第2 m、最后1 m内的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经历的时间之比是1:2:3B,平均速度之比是3:2:1C,平均速度之比是1: -2 1 : .3 、、2D,平均速度之比是[3 2 : ,2 1 :1【答案】D【解析】【详解】将物体所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经历的时间之比是J3 42 : 42 1 :1 , A 错误;x平均速度公式为vx 都是1m,那么得,平均速度之比与时间成反比,那么有平均速度之比是屈屈:册1 :1 , D 正确BC 错误.4 .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发动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o 上升第一个H 所用的时间为 匕,第四个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那么 4 4t 2 )B. 一 <1 t 1t 2D.4<一<5 t 1离地后重心上升的过程,可以看作逆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 动中,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比为1: 72 1 : J3 22 : 2 J 3 ,可得5.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从开始下落连续的三个 1s 的末速度大小之比是 1: 4: 9B.从开始下落连续的三个1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 1: 3: 5C.从起点分别下落 5m 、10m 、15m 时所对应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1: 2: 3D.从起点分别下落 5m 、10m 、15m 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J3 J2 : 五 1 : 1t 2 “工满足t 1t 2 C. 3< 一 <4t 1?九2 6故3t 1ABD 错误.A. 5<一t 1根据v=gt可得,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速度之比为11 : 2: 3,故A错误;根据h= — gt2可得,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刖1s、刖2s、2前3s的位移之比为1:4:9,故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 3: 5,故B正确;根据v2=2gh得从开始运动起下落5m、从开始运动起下落10m、从开始运动起下落15m,对应的速度之比为1 : 四:J3 ,故C错误;根据h=』gt2可得,从开始运动起下2落5m、从开始运动起下落10m、从开始运动起下落15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 :应:石,故D错误;应选B.【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6. 一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X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X2到达B点,那么以下判读不正确的选项是2X1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万.... 一,一, X2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T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1 2T【答案】B【解析】【详解】A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C.根据s2-s1=aT2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T2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正确,符合题意.D.由2 X I3X2_ 2 ।T 2T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应选B o7.几个水球可以挡住一颗子弹??国家地理频道?的实验结果是:四个水球足够!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穿出第4个水球,那么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X1 X22TX12-V AX1 X22TV B V A at2TA.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速度变化相同B,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C.每个水球对子弹的冲量不同D.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动能变化相同【答案】BCD【解析】【分析】【详解】A.设水球的直径为d,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通过最后1个、最后2个、以及后3个、全部4个的位移分别为d,2d,3d和4d,根据1 2x= -at知,所用时间之比为1:J2:J3:2 ,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加速度相同,由^ v=at 可知,运动的时间不同,那么速度的变化量不同;故A错误,B正确;C.根据冲量的定义:I=Ft ,受力是相同的,运动的时间不同,所以每个水球对子弹的冲量不同.故C正确;D.根据动能定理:K=W=Fd受力是相同的,运动的位移相同,所以子弹受到的阻力对子弹做的功相等,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动能变化相同.故D正确.应选BCD【点睛】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来解决此题;根据冲量的定义判断冲量的变化;根据动能定理判断动能的变化.8. 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光滑斜面底端a点上滑,最高可滑至b点,后又滑回至a点,c是ab的中点,如下图,物块从a上滑至b所用时间为t,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物块从c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等于从b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B.物块上滑过程的加速度与下滑过程的加速度等大反向C.物块下滑时从b 运动至c 所用时间为黄D.物块上滑通过 c 点时的速度大小等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答案】AC 【解析】A 、由于小球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故小球的加速度方向始终相同,均为 a gsin ,方向向 下,故bc 和cb 过程是可逆的,故物块从c 运动到b 所用时间等于从b 运动到c 的时间, 故A 正确,B 错误;C 、由b 到a 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可知t bc :t ca 1:( J2 1),而2t bc t ca t ;解得:t bc Jt,故 C 正确;2D 、由于c 是位移中点,而不是时间中点,故物块上滑通过c 点时的速度大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故D 错误.点睛:此题很好的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可逆性及一些规律的应用,特别是位移中点和 时间中点速度的应用一定能熟练掌握.C.小千^第14s 的初速度为2.8m/sD.第15s 内的平均速度为0.2m/s【答案】AB 【解析】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 aT 2求解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14s 初、14s末、15s 末的速度,根据 V v —v 求解平均速度. 2【详解】o0.2 . 2 一一 . 2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 aT 得:a ——m/s 0.2m/s ,故A 正确;1B .小球15s 末的速度v 15 at 15 0.2 15m/s 3m/s ,那么小球前15s 内的平均速度_0 v 15 3 v 15 ----------- —m/s 1.5m/s ,故 B 正确;2 2C.小千^第14s 的初速度等于13s 末的速度,那么v 13 at 13 0.2 13m/s 2.6m/s ,故C 错 误;D.小球第14s 末的速度v 14 a~ 0.2 14 2.8m/s ,那么第15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14 v 15V ------------- 15应选AB. 【点睛】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 aT 2以及平均速度公式9. 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小球加速度为0.2m/s 215s 内的位移比前1s 内的位移多0.2m,那么 B.小球前15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3 2.82.9m/s ,故D 错误._ V o v ,,V ----------- 的直接应用,知道小球第14s的初速度等于13s末的速度,难度适中.210.如下图,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屡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dC.小球下洛的加速度为D .小球在位置“删速度为〞【答案】BD【解析】【详解】A、假设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为:1:3:5:7…,而题中,1、2、3、4、5••间的位移之比为2三:4:5.,所以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故A错误;B、由于相邻两点间位移之差等于d,符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丈=",[所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dx da =―-=―C、由以得:力口速度"X,故C错误;-\d 1 5d Ri. 二—―D.小球在位置“4勺速度等于3、5间的平均速度,那么有" F,,小球在位置“5〞lid=% +./二--r的速度为27,故D正确;应选BD.【点睛】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分析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根据口H =判断小球运动的性质,并求出加速度 ,根据一段时间内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11.几个水球可以挡住子弹??国家地理频道?实验证实:四个水球就足够!四个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穿出第四个水球,那么可以判定〔〕A.由题目信息可以求得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比B.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相同C.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量相同D.子弹穿过每个水球过程中,速度变化量依次增大【答案】AD【解析】【分析】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来解决此题.【详解】设水球的直径为d,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通过最后1个、最后2个、以及后3个、全部4个的位移分别为d, 2d, 3d和4d,根据x=1at2知,所以时间之比为21:近:石:2,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弹依次穿过4个水球的时间之比为:〔2-J3〕:〔J3-J2〕:〔J2-1〕:1,故A正确,B错误;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受力是相同的,所以加速度相同,由Nnat可知,运动的时间不同,那么速度的变化量不同;由于子弹依次穿过4个水球的时间依次增大,那么子弹穿过每个水球过程中,速度变化量依次增大,故C错误,D正确;应选AD. 【点睛】此题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根本规律应用,只要能掌握运动情景及正确应用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即可顺利求解.12.在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每隔1秒钟释放1个小球,当第一个小球滚到底端时,第6 个小球正好刚要释放,且在此时第二个小球与第四个小球之间的距离为24m,假设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有A.此时,第二个小球与第四个小球的瞬时速率之比为2:1B.此时,第三个小球与第五个小球之间的距离为12mC.小球的加速度为2m/s2D.斜面的总长度为50m【答案】A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第1个小球运动了5s,第2个小球运动了4s,第3个小球运动了3s,第4个小球运动了2s,第5个小球运动了1s,由于都是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第1个小球的位移等于斜面的总长度,故,C错误D正确;第二个小球与第四个小球的瞬时速率之比为,A正确;第三个小球与第五个小球之间的距离为1 1=_ X 4 X 33 -- X 4 X I2= 16m【点睛】此题关键球的运动规律,得到时间间隔,然后结合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13.如图,长度之比为1 : 2的A、B两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 o水平射入.假设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运动且穿过B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那么〔〕A.穿过A、B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J3 J5〕 : J5B.穿过A、B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J5 1〕:1C.射入A、B木块时的速度之比为3 : 2D.射入A、B木块时的速度之比为: 3: 2【答案】AD【解析】【详解】将木块B看成两块与A长度相同的木块1、2、3,那么子弹匀减速穿过三木块,末速度为零,我们假设子弹从右向左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子弹依次穿过3、2、1三木块所用时间之比:t3:t2:t i=1: ( J2-1) : ( B 也);得子弹依次穿过AB木块所用时间之比:t[:(t2+t3)= (J3-J2) : J2,选项A正确,B错误;根据v=at可知, 射入A、B木块时的速度之比为:V A:V B(t1 t2t3):(t2t3) (73 夜四近 73:虎,那么D 正确,A 错误;应选AD.【点睛】在研究匀减速直线运动,且末速度为零时,合理运用逆过程可以使题目变得简单易做.要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4.如下图,一滑块以8 m/s的速度自斜面底端A点滑上光滑斜面,途经斜面中点C, 到达斜面最高点B.如果V A : vc= 4 : 3,从C点到B点历时(3- J2 ) s,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的长度应为7 mB.斜面的长度应为14 mC.滑块到达斜面最高点的速度为VB= 2 . 2 m/sD.滑块到达斜面最高点的速度为VB= 工m/s【答案】BC【解析】【分析】【详解】由可知,V A : V C= 4 : 3,所以V C= 6 m/s ,又由于C点为AB中点,故VC=^―_V B , 即V A2+V B2 = 2V C2,可得VB=2& m/s, C正确,D错误;由X BC=V C-VB t 6 2五 x (3 & ) m = 7 m,得斜面长度x= 2X BC= 14 m,B 正确,A 错2 2误.应选BC.15.一物体以初速度为V o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s内通过的位移为S=3m,第2s内通过的位移为&=2m,又经过位移S3,速度减小为0,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初速度V o的大小为2.5m/sB.加速度a 的大小为1m/s 2C.位移S 3的大小为1mD.位移S 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0.75m/s【答案】BD【解析】【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结合平均 速度公式求出1s 末的速度,再通过速度位移公式求出位移S 3的大小. 【详解】根据△ S =aT 2得:a= L = 1m/s 2,即加速度a 的大小为1 m/s 2,第1s 末速度T 2 12 S Sc 3 2为:V 1= ------------------- = -------------- m/s=2.5m/s;物体的初速度为: v o =v 1-aT=2.5- (-1) 2T 2 1 x 1m/s=3.5m/s , A错误,B 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匀减速的总位移为: 2 3 52x= 一包 = ----- - -- m= 6.125m ;匀减速的总时间为: t=」0 = 2a 2(1)a 一 S 31.125 一 一 S 3=x-S-S 2=1.125m ;位移 S 内的平均速度为:尸 ------- = --------- m/s=0.75m/s,故C 镐t 2 3.5 2 误,D 正确;应选BDo【点睛】 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对于推论公式 △ x=aT 2,求解加速度较为方便,要记牢. 3 5 ,一 ——s= 3.5s;故有: 1。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图中ae 为珠港澳大桥上四段l10m 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 段的时间为t ,则通过ce 段的时间为A .tB .2tC .(2-2)tD .(2+2) t【答案】C 【解析】 【详解】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 ,经历bc 段、ce 段的时间分别为t 1、t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有:212ab x at =, 211()2ac x a t t =+,2121()2ae x a t t t =++,解得:22()2t t =-,故C 正确,A 、B 、D 错误;故选C 。

2.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 点上滑,最远可达b 点,e 为ab 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体由a 到b 的总时间为0t ,则它从a 到e 所用的时间为( )A .021t 2() B .02t 2C .021t ()D .022t 2-()【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采用逆向思维,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eb 和ab 的时间之比,求出e 到b 的时间,从而得出a 到e 的时间. 采用逆向思维,根据22011122ab be x at x at ==,,因为e 为ab 的中点,则1022t =,可知a 到e 的时间为()20002222t t t t -=-=,D 正确.3.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三段路程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3s 、2s 、1s ,则这三段路程之比是( ) A .1:1:1 B .3:6:5 C .9:4:1 D .9:16:11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212x at =得,质点在3s 、5s 内、6s 内的位移之比为9:25:36,则在连续3s 内、2s 内、1s 内的位移之比为9:16:11,故D 正确,A 、B 、C 错误; 故选D 。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含答案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含答案

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含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B.物体在时的瞬时速度是C.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是D.物体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间是【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时间中点、位移中点瞬时速度相关计算,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A.全程的平均速度,A不符合题意。

B.时,物体的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B符合题意;C.若末速度为,则,,中间位置的速度由,对前半程有,对后半程有,联立可得:,故C不符合题意;D.设物体加速度为,到达中间位置用时,则t,,所以,D 不符合题意。

【点睛】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公式灵活选择研究阶段、公式可使计算大为简化。

2.一个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发生 3 段位移,在这 3 段位移中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1 s ,2 s,3 s ,这 3 段位移的大小之比和这 3 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为( ) A .1∶8∶27;1∶2∶3 B .1∶8∶27;1∶4∶9 C .1∶2∶3;1∶1∶1 D .1∶3∶5;1∶2∶3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212x at =可得物体通过的第一段位移为:211122a x a =⨯=; 又前3s 的位移减去前1s 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二段位移为:22211(12)1422x a a a =⨯+-⨯=; 又前6s 的位移减去前3s 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三段位移为:22311(123)(12)13.522x a a a =⨯++-⨯+=; 故x 1:x 2:x 3=1:8:27 在第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111x v t =,在第二段位移的平均速度222x v t =, 在第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333x v t =,故123::1:4:9v v v =;故选B . 【点睛】本题求解第二段和第三段位移的方法十分重要,要注意学习和积累,并能灵活应用.3..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A .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比为B .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比为C .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D .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答案】B 【解析】 【详解】采取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得:,故A 错误,B 正确;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通过相等位移内所用的时间比为:,则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故CD 错误。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培优易错难题练习(含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一个汽车(可视为质点)匀加速沿笔直公路行驶,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0m,BC=100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4s,则汽车经过B点的速度和行驶的加速度分别是A.20m/s 5m/s2B.20m/s 2.5m/s2C.30m/s 4m/s2D.30m/s 3m/s2【答案】B【解析】【详解】小球做匀加速运动,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4s,由题意可知:AB=60m,BC=100m,由△x=at2可得:BC−AB=at2,则加速度:a=2.5m/s2则小球经过B点的速度为v B=(AB+BC)/2t=20m/s,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2.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B.物体在时的瞬时速度是C.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是D.物体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间是【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时间中点、位移中点瞬时速度相关计算,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A.全程的平均速度,A不符合题意。

B.时,物体的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B符合题意;C.若末速度为,则,,中间位置的速度由,对前半程有,对后半程有,联立可得:,故C不符合题意;D.设物体加速度为,到达中间位置用时,则t,,所以,D不符合题意。

【点睛】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公式灵活选择研究阶段、公式可使计算大为简化。

3.如图所示,一物块从一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顶端O点无初速释放后,先后通过P、Q、N三点,已知物块从P点运动到Q点与从Q点运动到N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且PQ 长度为3m,QN长度为4m,则由上述数据可以求出OP的长度为()A.2m B.m C.m D.3m【答案】C【解析】【分析】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结合Q的速度等于PN段的平均速度,求出Q的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OQ的距离,结合PQ距离求出OP长度;【详解】设相等的时间为t,加速度为a,由:,得加速度:Q 点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PN 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则OQ 间的距离:则OP 长度为:,故ABD 错误,C 正确。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解析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三段路程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3s 、2s 、1s ,则这三段路程之比是( )A .1:1:1B .3:6:5C .9:4:1D .9:16:11【答案】D【解析】【详解】 根据212x at =得,质点在3s 、5s 内、6s 内的位移之比为9:25:36,则在连续3s 内、2s 内、1s 内的位移之比为9:16:11,故D 正确,A 、B 、C 错误;故选D 。

【点睛】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分别求出3s 内、5s 内、6s 内的位移之比,从而求出通过连续三段位移之比。

2.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于2017年6月26日在京沪高铁双向首发.动车匀减速进站时,小明站在站台上,发现连续两节动车车厢经过自己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2s 和t 2=4s ,动车每节车厢长L=25m ,则动车进站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2512m/s 2 B .2120m/s 2 C .2m/s 2 D .357m/s 2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 连续两节车厢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112.5/L v m s t ==;226.25/L v m s t ==,根据121222t t v v a ⎛⎫=++ ⎪⎝⎭解得a=2512m/s 2,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的应用,即匀变速直线的物体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联系运动公式解答.3.如图所示,从斜面上某一位置先后由静止释放四个小球.相邻两小球释放的时间间隔为0.1s ,某时刻拍下小球所处位置的照片,测出5AB x cm =,10BC x cm =,15.CD x cm =则A .小球从A 点释放B .C 点小球速度是A 、D 点小球速度之和的一半C .B 点小球的速度大小为1.5/m sD .所有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5/m s【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 :据2BC AB x x aT -=,求得:所有小球的加速度22222(105)10/5/0.1BC AB x x a m s m s T ---⨯===.故D 项正确. A :据212AB A x v T aT =+,代入数据解得:0.25/A v m s =.故A 项错误. B :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点小球速度是B 、D 点小球速度之和的一半;B 点小球速度大于A 点小球速度.故B 项错误.C :B 点小球的速度()210510/0.75/20.2AB BC B x x v m s m s T -+⨯+===,故C 项错误. 【点睛】将多个物体在同一时刻的位置,当成一个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将多个物体的运动转化为一个物体的运动,化陌生为熟悉.4.某质点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2/m s ,关于此质点的速度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s 末的速度为4m/sB .在任意1s 内,末速度等于初速度的2倍C .任意1s 内的位移是前1s 内位移的2倍D .任意1s 内的位移比前1s 内的位移增加2m【答案】D【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关系0v v at =+可知,因不知道初速度,故不能确定2s 末的速度大小,故A 错误;加速度为22/m s 说明单位时间1s 内物体的速度变化2m/s ,而不是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故B 错误;根据2x aT ∆=知任意1s 内的位移比前1s 内位移大2m ,而不是前1s 内位移的2倍,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D.5.某人在t =0时刻,观察一个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现只测出该质点在第3 s 内及第7 s内的位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B.不能求出任一秒内的位移C.不能求出第3 s末到第7 s初这段时间内的位移D.能求出该质点的加速度【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设测出该质点在第3s内的位移为x3,第7s内的位移为x7,由逐差法可得:x7-x3=4at2,t=1s,可得质点运动的加速度a,故D正确.根据第3s内的位移,得出第3s内的平均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以求出第2.5s末或6.5s末的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v=v0+at,可以求出质点的初速度v0,从而可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和任一秒内的位移,当然也能求出第3s 末到第7s初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故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及推论掌握和灵活运用,通过平均速度的推论求出两个时刻的瞬时速度,通过逐差法求得加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得初速度是正确解题的关键.6.如图所示,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其中,。

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及详细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一个汽车(可视为质点)匀加速沿笔直公路行驶,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0m,BC=100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4s,则汽车经过B点的速度和行驶的加速度分别是A.20m/s 5m/s2B.20m/s 2.5m/s2C.30m/s 4m/s2D.30m/s 3m/s2【答案】B【解析】【详解】小球做匀加速运动,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4s,由题意可知:AB=60m,BC=100m,由△x=at2可得:BC−AB=at2,则加速度:a=2.5m/s2则小球经过B点的速度为v B=(AB+BC)/2t=20m/s,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2.如图所示,一物块从一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顶端O点无初速释放后,先后通过P、Q、N三点,已知物块从P点运动到Q点与从Q点运动到N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且PQ 长度为3m,QN长度为4m,则由上述数据可以求出OP的长度为()A.2m B.m C.m D.3m【答案】C【解析】【分析】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结合Q的速度等于PN段的平均速度,求出Q的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OQ的距离,结合PQ距离求出OP长度;【详解】设相等的时间为t,加速度为a,由:,得加速度:Q点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PN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则OQ间的距离:则OP长度为:,故ABD错误,C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

3.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四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粒子弹以水平速度v O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四个木块(即D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从O运动到D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B点的瞬时速度B.子弹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变化量v A-v O=v B-v A=v C-v B=v D-v C相同C.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v O:v A:v B:v C=2:::1D.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 A:t B:t C:t D=1:::2.【答案】C【解析】【详解】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运动的结论可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小于中间位置时的速度;故A错误;由于子弹的速度越来越小,故穿过每一块木块的时间不相等,故速度的差值不相等;故B错误;将子弹的速度反向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v2=2ax可知,通过CBAO的速度之比为:1:::2;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v o:v A:v B:v C=2:::1;故C正确;将子弹的速度反向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给x=at2可知,反向通过各木块用时之比为1:(-1):(-):(2-);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 A:t B:t C:t D=(2-):(-):(-1):1;故D错误;故选C。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一个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发生 3 段位移,在这 3 段位移中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1 s ,2 s,3 s ,这 3 段位移的大小之比和这 3 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为( ) A .1∶8∶27;1∶2∶3 B .1∶8∶27;1∶4∶9 C .1∶2∶3;1∶1∶1 D .1∶3∶5;1∶2∶3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212x at =可得物体通过的第一段位移为:211122ax a =⨯=; 又前3s 的位移减去前1s 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二段位移为:22211(12)1422x a a a =⨯+-⨯=; 又前6s 的位移减去前3s 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三段位移为:22311(123)(12)13.522x a a a =⨯++-⨯+=; 故x 1:x 2:x 3=1:8:27 在第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111x v t =,在第二段位移的平均速度222x v t =, 在第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333x v t =,故123::1:4:9v v v =;故选B . 【点睛】本题求解第二段和第三段位移的方法十分重要,要注意学习和积累,并能灵活应用.2.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 点上滑,最远可达b 点,e 为ab 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体由a 到b 的总时间为0t ,则它从a 到e 所用的时间为( )A 021t +()B 02C .01t )D .02t 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采用逆向思维,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eb 和ab 的时间之比,求出e 到b 的时间,从而得出a 到e 的时间.采用逆向思维,根据22011122ab be x at x at ==,,因为e 为ab 的中点,则102t =,可知a 到e 的时间为(2000222t t t t -=-=,D 正确.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5t+2t 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 .第1s 内的位移是5mB .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 .任意相邻的1s 内位移差都是4mD .任意1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答案】C 【解析】 【详解】A .第1s 内质点的位移25511m =6m x t t =+=⨯+故A 错误;B .质点在前2s 内的位移25524m =14m x t t =+=⨯+则前2s 内的平均速度14m/s = 7m/s 2x v t == 故B 错误; C .由公式:2201522x v t at t t =+=+得加速度24m/s a =根据2x aT ∆= 得,241m = 4m x ∆=⨯故C 正确;D .任意1s 内速度的变化量41m/s = 4m/s v aT ∆==⨯故D 错误。

备战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附详细答案

备战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附详细答案

备战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附详细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某质点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2/m s ,关于此质点的速度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s 末的速度为4m/sB .在任意1s 内,末速度等于初速度的2倍C .任意1s 内的位移是前1s 内位移的2倍D .任意1s 内的位移比前1s 内的位移增加2m 【答案】D 【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关系0v v at =+可知,因不知道初速度,故不能确定2s 末的速度大小,故A 错误;加速度为22/m s 说明单位时间1s 内物体的速度变化2m/s ,而不是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故B 错误;根据2x aT ∆=知任意1s 内的位移比前1s 内位移大2m ,而不是前1s 内位移的2倍,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D.2.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S 、第2个2S 和第5S 内三段位移比为( ) A .2:6:5 B .2:8:7C .4:12:9D .2:2:1【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设加速度为a ,则第一个2s 内的位移为211(2)22x a a ==,第2个2s 内的位移为22211(4)(2)622x a a a =-=,第5s 内的位移为223119(5)(4)222x a a a =-=,故123::4:12:9x x x =,C 正确;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3.某人骑自行车下坡,从某一时刻开始计时,第1秒内通过的位移为2m ,第2秒内通过的位移为4m ,第3秒内通过的位移为6m ,第4秒内通过的位移为8m ,第5秒内通过的位移为10m ,则在这段时间内,骑车人的运动情况 A .不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B .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 .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是2m/s 2D .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不为零,加速度是2m/ s 2 【答案】D【解析】 【详解】相邻的每秒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不能确定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可能匀加速,可能变加速,故AB 错误.若该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x=aT 2,得2222/2/1x a m s m s T =V ==.第一秒内的位移是2m ,由x=v 0t +12at 2,得v 0=1m/s .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D .4.已知O A B C 、、、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 B 、间的距离为1l ,B C 、间的距离为2l ,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 段与通过BC 段所用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通过、、ABC 三点的速度大小一定满足B A C B v v v v =-- B .12:1:3l l =C .物体通过B 点的速度等于在AC 段的平均速度D .O A 、间的距离为()()2122138l l l l --【答案】ACD 【解析】 【详解】由于物体通过AB 段与通过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根据v a t ∆=∆,有B A C B v v v v =--,故A 正确;由于物体在A 点速度不为0,有12:1:3l l ≠,故B 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物体通过B 点的速度等于在AC 段的平均速度,故C 正确;由2x aT ∆=得221l l aT -=,物体在B 点的速度122B l l v T+=,由速度一位移公式有22B v a OB =⋅,根据几何关系得1OA OB l =-,联立可得()()2122138l l OA l l -=-,故D 正确.5.如图所示,光滑斜面被分为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从A 点由静止释放,它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

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含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一个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发生 3 段位移,在这 3 段位移中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1 s ,2 s,3 s ,这 3 段位移的大小之比和这 3 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为( ) A .1∶8∶27;1∶2∶3 B .1∶8∶27;1∶4∶9 C .1∶2∶3;1∶1∶1 D .1∶3∶5;1∶2∶3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212x at =可得物体通过的第一段位移为:211122a x a =⨯=; 又前3s 的位移减去前1s 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二段位移为:22211(12)1422x a a a =⨯+-⨯=; 又前6s 的位移减去前3s 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三段位移为:22311(123)(12)13.522x a a a =⨯++-⨯+=; 故x 1:x 2:x 3=1:8:27 在第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111x v t =,在第二段位移的平均速度222x v t =, 在第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333x v t =,故123::1:4:9v v v =;故选B . 【点睛】本题求解第二段和第三段位移的方法十分重要,要注意学习和积累,并能灵活应用.2.一质点在连续的6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s 内位移为12m ,最后一个2s 内位移为36m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3m/s 2 B .质点在第2个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8m/sC .质点第2s 末的速度大小是12m/sD .质点在第1s 内的位移大小是6m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位移差公式x 3-x 1=2aT 2可求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第1s 末的瞬时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速度和位移.【详解】A 项:设第一个2s 内的位移为x 1,第三个2s 内,即最后1个2s 内的位移为x 3,根据x 3-x 1=2aT 2得加速度a=3m/s 2,故A 正确;B 项: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差为定值即3221x x x x -=-,解得:224x m =,所以质点在第2个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24122mm s s =,故B 错误; C 项:第1s 末的速度等于第一个2s 内的平均速度,则v 1=6m/s ,则第2s 末速度为v=v 1+at=6+3×1m/s=9m/s,故C 错误;D 项:在第1s 内反向看为匀减速运动,则有:221116131 4.522x v t at m =-=⨯-⨯⨯=,故D 错误. 故选A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x=aT 2,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并能灵活运用.3.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三段路程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3s 、2s 、1s ,则这三段路程之比是( ) A .1:1:1 B .3:6:5 C .9:4:1 D .9:16:11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212x at =得,质点在3s 、5s 内、6s 内的位移之比为9:25:36,则在连续3s 内、2s 内、1s 内的位移之比为9:16:11,故D 正确,A 、B 、C 错误; 故选D 。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含答案解析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B.物体在时的瞬时速度是C.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是D.物体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间是【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时间中点、位移中点瞬时速度相关计算,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A.全程的平均速度,A不符合题意。

B.时,物体的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B符合题意;C.若末速度为,则,,中间位置的速度由,对前半程有,对后半程有,联立可得:,故C不符合题意;D.设物体加速度为,到达中间位置用时,则t,,所以,D 不符合题意。

【点睛】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公式灵活选择研究阶段、公式可使计算大为简化。

2.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的四段距离相等,质点从O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a 、b 、c 、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质点由O 到达各点的时间之比t a :t b :t c :t d =1:2:3:2B .质点通过各点的速率之比v a :v b :v c :v d =1:2:3:2C .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v =v bD .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2dv v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结论可知,质点依次通过各等分位移点的速度大小之比为:v a ∶v b ∶v c ∶v d =1∶∶∶2,故选项B 正确;依次到达各位移等分点所用时间之比为:t a ∶t b ∶t c ∶t d =1∶∶∶2,故选项A 正确;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故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结论的应用问题,属于中档题.3.一个物体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比较该物体在减速运动的倒数第3 m 、倒数第2 m 、最后1 m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经历的时间之比是1:2:3 B .平均速度之比是3:2:1 C .平均速度之比是)(1:21:32D .平均速度之比是)32:21:1【答案】D 【解析】将物体所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经历的时间之比是()()32:21:1--,A 错误;平均速度公式为xv t=,x 都是1m ,则得,平均速度之比与时间成反比,则有平均速度之比是()()32:21:1++,D 正确BC 错误.4.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1m/s ,第8s 内的位移比第5s 内的位移多6m ,则该质点的加速度、8s 末的速度和质点在8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 A .a=2m/s 2,v 8=15m/s ,x 8=144m B .a=2m/s 2,v 8=16m/s ,x 8=36m C .a=2m/s 2,v 8=17m/s ,x 8=72m D .a=0.8m/s 2,v 8=17m/s ,x 8=144m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应用以及相关推论,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等于恒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通过速度时间公式求出8s 末的速度,通过位移时间公式求出8s 内的位移., 【详解】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可知28536x x aT m -== ,解得22.0/a m s =;则8s 末的速度80(128)/17/v v at m s m s =+=+⨯=;8s 内的位移22801118287222s v t at m m ⎛⎫=+=⨯+⨯⨯= ⎪⎝⎭,故C 正确。

高考物理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含详细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一质点在连续的6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s 内位移为12m ,最后一个2s 内位移为36m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3m/s 2 B .质点在第2个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8m/sC .质点第2s 末的速度大小是12m/sD .质点在第1s 内的位移大小是6m【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位移差公式x 3-x 1=2aT 2可求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第1s 末的瞬时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速度和位移. 【详解】A 项:设第一个2s 内的位移为x 1,第三个2s 内,即最后1个2s 内的位移为x 3,根据x 3-x 1=2aT 2得加速度a=3m/s 2,故A 正确;B 项: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差为定值即3221x x x x -=-,解得:224x m =,所以质点在第2个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24122mm ss =,故B 错误;C 项:第1s 末的速度等于第一个2s 内的平均速度,则v 1=6m/s ,则第2s 末速度为v=v 1+at=6+3×1m/s=9m/s,故C 错误;D 项:在第1s 内反向看为匀减速运动,则有:221116131 4.522x v t at m =-=⨯-⨯⨯=,故D 错误. 故选A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x=aT 2,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并能灵活运用.2.完全相同的三块木板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子弹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刚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正确的是( )A .v 1:v 2:v 3=3:2:1B .v 1:v 2:v 3=32:1C .t 1:t 2:t 3=32:1D .t 1:t 2:t 3= 123【答案】B 【解析】【详解】AB .采用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2v ax =知,从开始到经过第3个木块,第2个木块、第1个木块所经历的位移之比为1:2:3,则射入第3个木块、第2个木块、第1个木块的速度之比为123::,所以子弹依次刚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1v :2v :33v =:2:1,A 错误B 正确.CD .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位移内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132--:,则子弹通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为()()32211--::,CD错误.3.如图所示,从A 点由静止释放一弹性小球,一段时间后与固定斜面上B 点发生碰撞,碰后小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水平方向,又经过相同的时 间落于地面上C 点,已知地面上D 点位于B 点正下方, B 、D 间的距离为h ,不计空气阻力,则A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 B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C .C 、D 两点间的距离为D .C 、D 两点间的距离为2h 【答案】D 【解析】 【详解】AB.AB 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BC 段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两段时间相同,所以A 、B 两点间距离与B 、D 两点间距离相等,均为h ,故AB 错误; CD.B C 段平抛的初速度,所用的时间为,所以C 、D 两点间距离为,故C 错误,D 正确。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及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如图所示,一物块从一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顶端O 点无初速释放后,先后通过P 、Q 、N 三点,已知物块从P 点运动到Q 点与从Q 点运动到N 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且PQ 长度为3m ,QN 长度为4m ,则由上述数据可以求出OP 的长度为( )A .2mB .mC .mD .3m【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结合Q 的速度等于PN 段的平均速度,求出Q 的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OQ 的距离,结合PQ 距离求出OP 长度;【详解】设相等的时间为t ,加速度为a , 由:,得加速度:Q 点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PN 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则OQ 间的距离:则OP 长度为:,故ABD 错误,C 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

2.如图所示,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d 四点,已知经过ab 、bc 和cd 三段所用时间之比为3:2:1,通过ab 和cd 位移分别为x 1和x 2,则bc 位移为:( )A .122x x + B .1254x x + C .122129x x + D .条件不足,无法求解【解析】 【详解】设质点经过ab 、bc 和cd 三段所用时间分别为3t 、2t 和t ,设各段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s 3、s 4、s 5和s 6, 由题可得:x 1=s 1+s 2+s 3;x 2=s 6…①设bc 段的位移为x ,则:x =s 4+s 5…②根据公式:△x =aT 2,则:(x +x 2)-x 1=()()24561239s s s s s s at ++-++=…③同时,由于:s 2-s 1=s 3-s 2,所以得:s 1+s 3=2s 2…④结合①④可得:x 1=s 1+s 2+s 3=3s 2…⑤而:2624s s at -=,即:21243x x at -=…⑥ 联立③⑥可得:x =1254x x + A. 122x x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1254x x +,与结论相符,选项B 正确; C.122129x x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条件不足,无法求解,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及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所用的时间为t 2。

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A .5<21t t B .21t t <1 C .3<21t t <4D .4<21t t <5【答案】C 【解析】 【详解】离地后重心上升的过程,可以看作逆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比为)(1:21:32:23,可得212323t t ==+-2134t t <<,故C 正确,ABD 错误。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由静止释放且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所做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 .自由落体运动在第1 s 、第2s 、第3s 内的位移之比是1∶3∶5D .自由落体运动在第1 s 、第2s 、第3s 内的位移之比是1∶4∶9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①只在重力作用下②从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保证了物体的加速度为g ;从静止开始保证了物体初速度等于零.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即可判断 【详解】因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①只在重力作用下②从静止开始。

故A 正确; B.只在重力作用下保证了物体的加速度为g ;从静止开始保证了物体初速度等于零,所以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 正确; C. 根据h=212gt 推导可知,自由落体运动在第1 s 、第2s 、第3s 内的位移之比是1∶3∶5,故C 正确,D 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答案,故选:D3.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光滑斜面底端a 点上滑,最高可滑至b 点,后又滑回至a 点,c 是ab 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从a 上滑至b 所用的时间为t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物块从a 运动到c 所用的时间与从c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B .物块上滑过程的加速度与下滑过程的加速度等大反向C .物块下滑时从b 运动至c 所用时间为D .物块上滑通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小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答案】C 【解析】由b 到a 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可知,而t bc +t ca =t ;解得,A 错误C 正确;由于小球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故小球的加速度方向始终相同,均为,方向沿斜面向下,B 错误;由于C 是位移中点,而不是时间中点,故物块上滑通过c 点时的速度大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D 错误.4.一辆列车由等长的车厢连接而成,车厢间的间隙忽略不计。

一人站在站台上与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相齐。

列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节车厢经过他的时间为2 s ,从第5节至第16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 ) A .4 s B .5 s C . D .6 s【答案】A 【解析】 【详解】取车为参考系,把车的运动转化为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每节车厢长为L ,加速度为a ,则人通过第一节车厢的时间,人通过前4节车厢的时间,人通过前16节车厢的时间为,故所求的时间△t =t 16-t 4=4s .故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合理地选择参考系,转化为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位移时间公式进行求解.5.某质点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2/m s ,关于此质点的速度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s 末的速度为4m/sB .在任意1s 内,末速度等于初速度的2倍C .任意1s 内的位移是前1s 内位移的2倍D .任意1s 内的位移比前1s 内的位移增加2m 【答案】D 【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关系0v v at =+可知,因不知道初速度,故不能确定2s 末的速度大小,故A 错误;加速度为22/m s 说明单位时间1s 内物体的速度变化2m/s ,而不是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故B 错误;根据2x aT ∆=知任意1s 内的位移比前1s 内位移大2m ,而不是前1s 内位移的2倍,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D.6.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 1:t 2:t 3:… =1:2:3:…下面有三种说法: ① 相应的运动距离之比一定是s 1:s 2:s 3:…=1:4:9: … ② 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一定是s 1:s 2:s 3:…=1:3:5: … ③ 相邻的相同时间内位移之差值一定是△s =aT 2,其中T 为相同的时间间隔. 以上说法正确与否,有( ). A .都是正确的 B .只有② ③ 正确 C .都是不正确的 D .只有③ 正确【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只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连续相等时间相应的运动距离之比才是s 1:s 2:s 3:…=1:4:9…,①错误;只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才是s 1:s 2:s 3:…=1:3:5:…,②错误;初速度为v 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 1:t 2:t 3:…=1:2:3:…,即第1s 秒内的位移则第2s 内位移第3s 内的位移故相邻的相同时间内位移之差值故③正确; 故选D .7.如图所示,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 A 、B 、C 三点。

已知 AB=6m ,BC=10m ,小球经过 AB 和 BC 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 2s ,则小球经过 A 、B 、C 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和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 )A .2 m/s ,3 m/s ,4 m/sB .2 m/s ,4 m/s ,6 m/sC .1m/s 2D .2m/s 2【答案】BC 【解析】 【详解】根据△x=at 2得加速度为:2221061/2BC AB a m s t --===,故C 正确,D 错误;B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为:6104/222B AB BC v m s t ++===⨯,则C 点的速度为;v C =v B +at=4+1×2m/s=6m/s ,A 点的速度为:v A =v B -at=4-1×2m/s=2m/s ,故B 正确,A 错误。

故选BC 。

8.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光滑斜面底端a 点上滑,最高可滑至b 点,后又滑回至a 点,c 是ab 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从a 上滑至b 所用时间为t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物块从c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等于从b 运动到c 所用的时间B .物块上滑过程的加速度与下滑过程的加速度等大反向C .物块下滑时从b 运动至c 所用时间为22D .物块上滑通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等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答案】AC 【解析】A 、由于小球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故小球的加速度方向始终相同,均为a gsin θ=,方向向下,故bc 和cb 过程是可逆的,故物块从c 运动到b 所用时间等于从b 运动到c 的时间,故A 正确,B 错误;C 、由b 到a 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可知:1:(21bc ca t t =-),而bc ca t t t +=;解得:22bc t t =,故C 正确;D 、由于c 是位移中点,而不是时间中点,故物块上滑通过c 点时的速度大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故D 错误.点睛:本题很好的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可逆性及一些规律的应用,特别是位移中点和时间中点速度的应用一定能熟练掌握.9.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T 2C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2TD .从位置1到位置5小球的平均速度为14d/5T 【答案】BC 【解析】 【详解】A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比为,而题目中位移比为,故位置1不是初始位置,故A 错误;B 、由图可知1、2之间的距离为,2、3之间的距离为,3、4之间的距离为,4、5之间的距离为,由于,即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等于恒量,故根据可求解出加速度为,故B 正确;C 、因为位置“3”所处的时刻是位置“2”和位置“4”所处的时刻的中点时刻,故,故C正确; D 、根据可知从位置1到位置5小球的平均速度为,故D 错误;故选BC 。

【点睛】关键是知道要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可以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中点时刻的速度;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比为。

10.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 ,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4m ;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8m ,由上述条件可知 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2 m/s² 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4 m/s² C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2m/s D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3 m/s【答案】AD 【解析】AB . 根据x 3−x 1=2aT 2得,加速度a=31220.80.4221x x T --=⨯=0.2m/s 2,故A 正确,B 错误; C. 第2次、第3次闪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x 2=x 1+aT 2=0.4+0.2×1m=0.6m ,则第2次闪光的瞬时速度v 2=120.40.6221x x T ++=⨯=0.5m/s , 则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v 1=v 2−aT=0.5−0.2×1=0.3m/s.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AD.点睛: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质点的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第2次闪光的速度,从而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第1次闪光时的速度.11.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

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

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 。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2d T C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27dD .不能判定小球的下落运动是否匀变速 【答案】BC 【解析】 【详解】A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比为1:3:5,而题目中位移比为2:3:4,故位置1不是初始位置,A 错误;B .由图可知1、2之间的距离为12H d =,2、3之间的距离为23H d =,3、4之间的距离为34H d =,4、5之间的距离为45H d =,由于433221H H H H H H H d ∆=-=-=-=,即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等于恒量,故根据2H aT ∆=可求解出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2da T =, 故B 正确;C .因为位置“3”所处的时刻是位置“2”和位置“4”所处的时刻的中点时刻,故372d v T=, 故C 正确;D .由图可知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等于恒量,能判定小球的下落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D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