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18页PPT

合集下载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15 人教课标版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ppt15 人教课标版

受压制
独尊
危机
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 不可能获得重视。
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 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 对儒学的改造
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复兴、重新确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 立正统 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
受批判
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 发展,人们追求个性企图冲破传统儒学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学问极博,思想深邃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清政府撰修《明史》,“史局大议 必咨之”(《清史稿》480卷)。
皇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 (君王)屠毒天下之肝 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 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
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 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这 是我产业的利息所得啊!)
顾炎武,江苏人,明末清初儒学 思想家、诗人。他学识渊博,对经史
百家、天文地理、国家典制、郡邑掌故 等都有研究,其诗堪称清诗冠冕。他能 文能武,却不走科举之路,明、清朝廷 多次请他做官,他都坚拒。他为人刚正, 重视做人的品德修养,且擅长理财,他 在山西创办的票号钱庄经营成绩卓越。 顾的学术主张和爱国主义精神颇受近代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称赞。北 顾炎武(1613-1682) 京报国寺西侧有其祠堂。
者”(《焚书·答耿司 寇》)。
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 取高官利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
高官,志在巨富”(《焚书·又与焦弱

by 王雪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共38张PPT)

by 王雪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共38张PPT)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了“亡国” 和“亡天下”的两个概念,其中“亡天 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的危难
C、统治者不施行仁政,导致民不聊生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得国家分裂
6、关于明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 是 D ( )
A、有利于解放思想
1、王夫之——鞭挞宋明理学,朴素唯物主义
2、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3、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爱国思想家
三、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 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活力。 2、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3、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 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 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3、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 范畴。

B.社会相对安定 D.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表现
(一) “异端”思想家--李贽
李贽(1527–1602),明末进步思想家 著作有《焚书》《藏书》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自刎而死
2、李贽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 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 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 材料二 是非耳”。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 ------《焚书 》
合作成果: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 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 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公开课课件--第4课明清思想家.doc

公开课课件--第4课明清思想家.doc

公开课课件--第4课明清思想家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社会因素的产生,首先在思想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

于是,在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思想的新潮流,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 4 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镇远中学高二历史组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1)经济方面:江南一带的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2)政治方面: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腐败。

(3)思想方面: 为抬高自己,把奉为神圣。

2.主要表现 (1)李贽指出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李贽批判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预习先学 3. 评价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主要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揭露君主专制是。

(2)提出的民主(民本)思想。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思想主张:倡导 ,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代表著作:写成《》,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另一篇著作《日知录》提出的关于社会责任的警句是。

请阅读以下故事片断,结合课本 16 页1 1- -2 2 段,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明朝,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京考会试的途中。

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

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拿命来。

他们赶紧避开。

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官员给强行霸占了。

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吏治腐败,奸侫当道,社会矛盾尖锐。

古代中国思想演变PPT课件

古代中国思想演变PPT课件
(2)3使)兴儒办家学思校想,宗有教利化于教育的发展。 4)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上升;作为伦理道德, 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下降。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 (1)“无为而治”思想的实施使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但
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无为而治不能适应中央集权形势发展 的需要。 (2)汉武帝即位后,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3)董仲舒借用阴阳家、法家等思想对儒家经典重新解释,创立 新儒学。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利于巩固 国家统一。
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所处时期
春秋 战国 春秋
战国
主要流派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 墨子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协调人际关系
思想核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为政以德”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根本目的:

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
代表奴隶主利益
西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 的思想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说(君权) “大一统”的理论(中央集权) “三纲五常”学说,成为封建伦理关
系的准则(为人处世) 提倡孝道 限制土地兼并和轻徭薄赋(土地兼并)
评价(:1)12使))巩 限儒固制家国君思家主想的的政统权治一利制,,度打使化击君地主方实割行据“势仁力政”
新儒学
批判继承 传统儒学
中心 独尊正统官方哲学
主体地位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儒学产生
“诸子百家”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
背景: ①战乱 ②社会大变革(奴→封)

人教版必修三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8ppt

人教版必修三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8ppt


统 秦朝 焚书坑儒

流 西汉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想 的
魏晋 隋唐
佛道冲击、三教合一

变 宋朝 程朱理学
明朝 陆王心学
明清 反封建早期民主思想
儒学创立、发 展
遭受打击 确立正统
发展到理学新 阶段,成为官 方哲学 批判继承
1、关于明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述,
不正确的是(
)D
A、有利于解放思想
黄宗羲(明末清初)主要思想
(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2)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 构; (3)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评价:是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初步民主思想。
(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 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 响最早而最深!” )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晚年入狱被迫害致死
性格: 独具个性离经叛道
李贽的“异端”思想
代表作: 《焚书》《藏书》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 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焚书》
“天不生仲尼,万 古长如夜!”—— 朱熹
“人人皆可以为圣”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 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 态” ——李贽
顾炎武思想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 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 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 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
顾炎武
(1)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进 而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2)提出“众治”的主张; (3)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21页PPT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21页PPT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明代遗民诗人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明代遗民诗人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明代遗民诗人清初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诗歌是遗民的作品。

著名的诗人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他们受传统的民族思想、爱国主义熏陶,反对清朝的民族压迫与歧视,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特定时期,怀抱救世拯民思想,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奔走呼号,以“有亡国、亡天下”区分朝代更替和民族沉沦,用“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生存危机和民族忧患,唤醒人心,复兴家国,显然包含着反对压迫和侵略的正义性和爱国精神,在当时激励了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也对后世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遗民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诗篇,或悲思故国,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兵,或表白气节,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体验深切,感情真挚,反映易代之际惨痛的史实与民族共具的感情,笔力遒劲,沉痛悲壮,肇开清诗发展的新天地。

以气节高尚而被后世敬仰的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学者。

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

明末加入复社,清兵入关,在江南积极参与抗清活动,失败后亡命北方,考察山川,访求豪杰,图谋恢复,晚年终老于陕西华阴。

他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

他“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秋雨》),四百多首诗,拟古、咏怀、游览、即景等围绕抒发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

《精卫》讽刺专营安乐窝的燕雀之辈,表示“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的决心。

《京口即事》歌颂史可法镇守扬州的英雄业绩。

《千里》述自己参加王永祚领导的湖上抗清义军。

《海上》四首,则以凝练沉重之笔,抒发登高望海的悲壮情怀,坚苍质实。

如第一首: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诗中洋溢着决心报国、抗清复明的坚强信念。

他劝友人善处珍惜,保持操守,“寄语故人多自爱,但辞青紫即神仙”(《友人来,座中占二绝》)。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
第 5 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李贽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课标要求 1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等思想家. 2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以下图片反映了明代后期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政治: 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朝廷内外,党派林立。这些党派 彼此倾轧,争权夺利 ,矛盾重重。 地主阶级兼并土地更加疯狂 ,出 现了“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的悲惨局面 。 万历以后,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 义以及民变、兵变,预示明王朝 即将走向灭亡。
存在
上述材料体现了李贽的哪些思想?
1、概括李贽思想主张
(《焚书》、《藏书》)
2 评价: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权威的战 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 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促进反 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明朝 李贽
二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 1619--1692
黄宗羲
顾炎武 1613--1682
1610--1695
倡导经世致用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时代 思想内容 地位 原 因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宋明
仁、礼、 为政以德
大一统 理
不被重视
不能满足诸侯 争霸需要 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 建设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受压制
独尊
重新确立正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学 统 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 受批 政治、经济、思想
明清
何谓“经世致用”
•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 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思考标准 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 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耳”。 • 材料二 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 提倡个性自由发展 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 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 • 材料三 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 提倡男女平等 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 ,非失身”, “当大喜,何耻为”。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 材料四 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初无所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的 谓一与理也。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史精品PPT课件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史精品PPT课件

批判专制;倡导工商皆本;
提倡经世致用和个性,挑战正统、
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 从性质和地位看
带有一定民主色彩, 但不属于资产阶级思想, 仍属于儒学范畴,也没有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
• 从历史影响和作用看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 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但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作用极其有限。
专题简括
①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②的主要思想主张 ③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
为什么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进步思潮呢?
(明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
1、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空前强化; 阶级、民族矛盾尖锐,
使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经济——(根源)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工商业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
c八股取士因循守旧 d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abcd
B、adc C、acd D、abd
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的两
c 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的危难
C、统治者不施行仁政,导致民不聊生
进步意义表现在:
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经世致用思想、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对君主专制进行强烈的冲击,一定意义上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 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批判理学,后世产生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学习聚焦二 明朝中期以后,手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之商业

有明
姑 苏 繁 华 图 》 又
学 习 聚 焦 三
哪 些 新 的 表 现
清 时 期 商 业 发
商业领域:进入新的繁荣期
称 《
?展
络级四贾全①的②③文年辐长白核形以物,辏1银2心成经。以,2大5实济清散百厘量力功代点货米流雄能苏透骈,入厚为州视阗辽中的主”籍技的宁国的商宫法市省,工人廷,井博促商群画反风物进业体师映情馆了市(徐当,藏长镇商杨时以,途帮兴历苏赞国和)起经州乾家大,,二“隆商一额如逐十贸徽 渐易商成盛世滋生图发和为展晋地。商区。贸易网
夕阳之美: 15.明清经济与文化
③②①
③②①

科文思
商手农

技艺想
业工业

一、经济之农业
本课前言:
《 清耕 焦织 秉图 贞耙
耨 》
每当旰食念民依,南亩三时愿不违。 已见深耕还易耨,绿蓑青笠雨霏霏。
· ·
谈叁者,吴人也,家故起农。 叁生有心算。居湖乡,田多洼芜。 乡之民逃农而渔,田之弃弗辟者以 万计,叁薄其直收之。佣饥者,给 之粟。凿其最洼者,池焉。周为高 塍( chéng ),可备坊泄,辟而 耕之。岁之入,视平壤三倍。池以 百汁,皆畜鱼。池之上,为梁,为 舍,皆畜豕( shǐ ),谓豕凉处, 而鱼食豕下,皆易肥也。……乃发 之。月发者数焉,视田之入复三 倍”。
楼梦》。故本题答案为D。
答案 D
巩固训练
5.江南丝织巨镇盛泽,原本为一个荒村。因“丝绸之利日广”而到乾隆时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康乾
年间( )
A.小农经济昌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