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讲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春,小心呼吸道疾病
长清区石麟小学
2011年3月
早春,小心呼吸道疾病
冬春呼吸道疾病高发,各医院病人人满为患。以下就如何严防呼吸道疾病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人个防护。注意冷暖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对年老体弱或有慢性气管炎、哮喘、或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人,更应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要接种预防流感的疫苗,天气寒冷或大雾等情况时,处出应戴口罩。
第二、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办公室、家居、公共场所要随时通风,尤其在学校或医院发现有感冒病人时更应使空气流通,防止大面积传播。
第三、戒烟。不但在公共场所要戒烟,在家庭、办公室、学校都要戒烟。因为吸烟对个人呼吸道有损伤,易患流感,被动吸烟者受害更大,吸入的烟浓度商于吸烟者。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及国内禽流感商发阶段,更应戒烟,防止呼吸道传播。
第四、合理饮食,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中医认为内热易引起处感风寒,易患流感。
总之,有流感表现的病人要及时早到医院诊治,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治疗,早预防,防止流感流行,更把禽流感杀死在萌芽状态。
洗手:最有效的“疫苗”
冬春交替之际,是传染殶的好发季节。坚持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保持手和肌肤的清洁,清除并抑制存在于人体表面的病原体,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疫苗”。
长期以来,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以及气候的变化,随时有可能削弱人体的抵抗力。肌肤是人体暴露在环境中的第一道防线,要体质健康状态,就要首先保证肌肤健康。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要想有效控制传染病,特别是控制通过手传播的传染病(如痢疾、肝炎、流感和寄生虫病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第一、正确洗手三要求。
A、用流动的水冲手,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
B、用并不能肥皂、洗手液或舒肤佳香皂均匀涂抹在手掌、手背、手指、指缝上,反复搓揉,然后用流动的水将肥皂沫全部冲洗干净。
C、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30秒。
第二、洗手四注意。
A、将指甲、指尖、指关节等部位的污垢洗净。
B、将戴戒指的部位洗净。
C、随时清洗水龙头。
D、洗手后用干净的个人专用手巾,手绢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擦手,以防二次污染。一,传染病防治基本概念
1,传染病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
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
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传染病的特点:
1)由活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2)有传染性,可以传播.
3)传染病的发生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
4)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性: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和周期性.
5)人体感染传染病后,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免疫.
6)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即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到达新的易感者,形成新的感染,并且不断发展的过程.
7)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A、病人
B、病原携带者
C、受感染的动物
(一)传染源
1,病人作为传染源
传染病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传染病的病程经过,一般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各期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同,主要取决于是否排出病原体及其数量和频度.
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传染期是决定患者需要隔离多长时间(隔离期)的重要依据.
(1)潜伏期
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这段时间.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至入侵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或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直接接触进人易感者体内的过程.
主要传播途径:
①空气传播;
②经水传播;
③经食物传播;
④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⑤接触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人群易感性高低取决于人群中每个个体的免疫水平,易感个体(或免疫个体)所占的比例以及人群一般健康水平.
人群易感水平可以用人群中非免疫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1,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计划免疫
传染病流行
隐性感染
具有免疫力的人口大量迁入
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
2,使人群易感性增高的主要因素:
新出生婴儿增加
易感人口的大量迁入
免疫人口的免疫力自然消退
免疫人口大量死亡
三,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
1,管理,控制,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降低人群易感性
管理,控制,消灭传染源
加强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传染病常见伴随症状
1,发热
2,皮疹
3,头痛,呕吐
4,腹泻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
1,流感:发病之日起一周.
2,流行性腮腺炎: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一般为腮腺肿胀后9天.
3,水痘:隔离至所有水疱结痂脱落,一般为出疹后10天.
4,麻疹(风疹):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再延长5天.
5,甲肝:发病后1个月.
6,红眼病:隔离至眼睛不再有异常分泌物.
常见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日期:
1,流感:一周.
2,流行性腮腺炎:三周.
3,水痘:三周.
4,甲肝:1个月.
5,麻疹:三周.
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是防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环节,依不同传播途途径的传染病分别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期间暂停聚会和集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