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酸碱中和教案

酸碱中和教案

酸碱中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的概念及原理。

2. 掌握酸碱中和的判定方法。

3. 能够进行酸碱中和方程式的平衡计算。

二、教学重点:1. 酸碱中和的定义和原理。

2. 酸碱中和判定方法。

3. 酸碱中和方程式的平衡计算。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酸碱中和的概念和原理-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的概念。

- 讲解:简要介绍酸碱中和的定义和反应原理,强调中和反应的产物为盐和水。

- 示例:以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为例,展示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酸碱中和的判定方法- pH值判定:解释酸碱溶液pH值的含义,pH值小于7表示酸性,大于7表示碱性,等于7表示中性。

- 颜色指示剂判定:介绍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和常用的指示剂。

以酚酞为例说明指示剂在不同pH值下的颜色变化。

- 让学生进行实验: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不同酸碱溶液的pH值,并记录颜色变化结果。

3. 酸碱中和方程式的平衡计算- 讲解:介绍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计算方法。

- 示例:以硫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为例,展示如何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的物质的摩尔比例。

- 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所需的物质量,并进行相关练习。

四、教学资源与评估:1. 教学资源:- 酸碱溶液示意图。

- 酸碱指示剂及试纸。

- 实验器材:比色皿、滴管等。

- 相关课堂实验的材料。

2. 学生评估:- 课堂练习:通过口头回答问题、思考练习题等方式,检验学生对酸碱中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酸碱中和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酸碱中和反应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2. 拓展实验:组织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实验,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

3. 综合讨论:分组讨论,就酸碱中和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酸碱中和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酸碱中和的概念和原理上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在引入部分加入了更多的日常生活例子,通过实例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的三酸三碱,谁能正确书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信息思考回答问题你认为这些酸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

并写出自己的猜测。

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猜测结果。

引导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板书所有猜测。

板书:NaOH+H2SO4 NaOH+HClCa(OH)2+H2SO4 Ca(OH)2+HClBa(OH)2+H2SO4 Ba(OH)2+HCl学生书写猜测结果,并相互讨论。

提问: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确发生了?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分析:NaOH+H2SO4 NaOH+HCl 无现象Ca(OH)2+H2SO4 Ca(OH)2+HCl 前者有浑浊后者无现象Ba(OH)2+H2SO4 Ba(OH)2+HCl 前者有白沉后者无现象(以上各组反应都有热量放出)问题:通过明显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反应已经发生,你对那些无明显现象的怎么看?板书:无现象的可能1.发生反应2.反应了无明显现象选派代表黑板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简单实验流程。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2.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3.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4.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知识,引出本节课要讲解的酸碱中和反应。

2. 理论讲解(20分钟)(1)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酸是指能够释放H+离子(质子)的物质,而碱是指能够释放OH-离子(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当酸与碱混合时,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2)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① 反应产生盐和水;② 反应具有放热或吸热性质;③ 反应速度较快;④ 酸碱中和反应是可逆反应。

(3)酸碱指示剂的作用: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改变颜色的物质,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4)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在一定条件下,酸与碱发生完全反应时,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n1V1=n2V2,其中n1、n2分别表示酸和碱的摩尔浓度,V1、V2分别表示酸和碱的体积。

3. 实验演示(30分钟)将HCl和NaOH混合制备成盐水,并加入几滴酚红指示剂,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

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出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计算。

4. 练习环节(20分钟)让学生自主完成以下练习:(1)如果有100ml 0.5mol/L HCl溶液与200ml 0.25mol/L NaOH 溶液混合,则生成多少盐水?(2)如果有500ml 0.3mol/L HNO3溶液与250ml 0.5mol/L KOH 溶液混合,则生成多少盐水?5. 总结反思(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生能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的性质和中和反应,并掌握中和反应的基本过程。

实验材料:
1. 盐酸溶液
2. 硝酸溶液
3. 红色石蕊指示剂
4. 蒸馏水
5. 玻璃容器
6. 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容器清洗干净并放在实验台上。

2. 用玻璃棒将适量盐酸溶液倒入容器中。

3. 在盐酸溶液中加入少许红色石蕊指示剂,搅拌均匀。

4. 将硝酸溶液慢慢加入到盐酸溶液中,同时搅拌。

观察是否有颜色变化。

5. 当出现颜色变化时,停止加入硝酸溶液,并观察变化后的颜色。

实验结果:
1. 当盐酸和硝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2. 如果出现颢红色,则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完成。

3. 红色石蕊指示剂会在中和反应后呈现橙黄色。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措施,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

2. 搅拌时要轻柔而均匀,以免溶液溅出。

3. 实验后要将玻璃容器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过程和颜色变化。

酸碱中和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可以用于调整溶液的酸碱度。

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一知识,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到实践中。

初中化学酸碱教案酸碱中和反应

初中化学酸碱教案酸碱中和反应

初中化学酸碱教案酸碱中和反应初中化学酸碱教案:酸碱中和反应导言: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本教案旨在通过丰富的实例和互动活动,帮助初中学生全面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常见酸碱溶液的性质及其pH值;3.熟悉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酸碱溶液的性质及其pH值;2.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滴管、酸碱指示剂、酸碱溶液等;2.教学资源:课件、实验视频等;3.课堂活动准备:小组讨论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酸碱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指酸溶液和碱溶液按化学计量比例混合反应而得的溶液。

2.酸碱溶液的性质及其pH值:分别介绍酸溶液、碱溶液及其常见性质,并解释pH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实例演示(20分钟)1.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例如将酸溶液滴入碱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和酸碱中和反应发生的现象。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四、小组合作探究(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生活相关的酸碱中和反应的例子进行讨论。

2.每个小组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选择的例子,并解释其中的酸碱中和反应过程。

3.教师在每个小组展示后进行点评和讲解,澄清学生的疑惑和错误认识。

五、知识总结(10分钟)教师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知识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重点内容。

六、拓展应用(20分钟)1.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不同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过程。

2.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原理;2.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其意义和重要性。

2.理论讲解(15分钟)2.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溶液按化学计量比例混合后,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该反应是通过质子(H+)在酸和碱之间的转移实现的。

2.2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用通用的模式表示:酸 + 碱→ 盐 + 水3.实验操作(30分钟)3.1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酸和碱的溶液(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稀释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烧杯,滴管等实验器材。

3.2 实验步骤步骤一:取一定量的稀释盐酸倒入烧杯中;步骤二:向稀释盐酸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搅拌均匀;步骤三: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搅拌,直至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步骤四:记录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并计算酸碱反应的化学计量比。

4.数据处理(15分钟)根据实验操作得到的数据,计算酸碱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并分析实验结果。

5.讨论与总结(10分钟)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过程以及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五、课后作业1.完成作业本上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练习题;2.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对下节课进行详细准备。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共6篇)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共6篇)

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顺河初中余海明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

(2)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p 、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络实际。

(4)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响。

2.中和反响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分析^p 、归纳、联络生活、活动理论。

四、教具准备:老师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五、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中和反响及其应用。

六、教学过程〔一〕知识回忆、设境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想看魔术吗〔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开场做实验•纸折好的白花→喷少量酚酞→喷适量的NaOH溶液→花由白色变红色→喷适量HCl溶液→花由红色变白色。

•观察现象,分析^p 原因你们想知道这个微妙吗?要想揭开这个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响。

〔二〕感悟新知、合作探究中和反响1、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响,探究借用指示剂。

•【学生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观察:无现象•分析^p 原因: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反响了、没反响〕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前面同学们已学过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响吗?要正确答复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展活动与探究。

接着引导学生进展实验探究方案一:稀NaOH溶液〔无色〕→滴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滴加稀盐酸→振荡→溶液红色变无色方案二:稀盐酸〔无色〕→滴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无色→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溶液无色变红色2 方案三稀NaOH溶液〔无色〕→滴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蓝色→滴加稀盐酸→振荡→→溶液变紫色方案四:稀盐酸〔无色〕→滴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色→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溶液变紫色3、深化探究中和反响生成物,掌握中和反响和盐的概念•取适量方案1反响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放在石棉网上微热,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教案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教案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碱中和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原理;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能够进行相关计算及实验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酸碱中和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原理。

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相关计算。

三、教学内容
1. 酸碱中和的概念和特点;
2.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3.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酸碱的基本概念,引出酸碱中和的概念。

2. 讲解 (15分钟)
教师介绍酸碱中和的概念、特点和反应原理,并讲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3. 实验操作 (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酸碱中和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并记录数据。

4. 计算练习 (15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练习。

5. 解答疑问 (5分钟)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疑问并进行补充讲解。

6. 总结 (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教学反馈
学生可通过实验报告、计算练习和答辩等形式进行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
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 计算练习题目;
3. 教材及课件资料。

七、教学评价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和计算练习的成绩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

以上为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教案范本,希會能對您有所幫助。

2024年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2024年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2024年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了解其本质是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分子。

(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本质。

(2)酸碱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1)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如被蚊虫叮咬后涂抹肥皂水止痒、胃酸过多服用胃药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酸碱中和反应。

2、新课讲授(1)实验探究:酸与碱的反应实验一: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实验用品: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玻璃棒、烧杯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约 5mL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②用玻璃棒慢慢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实验现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实验二: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实验用品:氢氧化钙溶液、稀硫酸、石蕊试液、玻璃棒、烧杯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约 5mL 氢氧化钙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变蓝。

②用玻璃棒慢慢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为紫色。

实验现象: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

实验结论:氢氧化钙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2)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上述两个实验,得出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课程设计

酸碱中和反应课程设计

酸碱中和反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及特点;2. 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表达酸碱中和反应,并能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了解实验现象及其背后的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性和中和点的实验技能;2.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增强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等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实验中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实验中应遵循的安全、环保原则。

本课程针对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验能力,结合化学学科的性质,以酸碱中和反应为主题,设计具有实际操作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课程目标为基础,确保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制定以下教学大纲:1. 引言:介绍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酸碱中和反应及应用》2. 理论知识:-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特点及类型;- 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原理;-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酸碱中和反应定义及方程式》;第四章第二节《酸碱指示剂》3. 实验操作:-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分析;-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实验》4. 应用拓展:- 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讨论酸碱中和反应在环境保护、医药等方面的意义。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5. 总结与评价:- 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教案标题: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够判断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3.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器材。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导,复习酸和碱的概念及性质,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

步骤二:讲解和示范1.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化学方程式。

2. 示范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步骤三:实验操作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好酸和碱溶液、酸碱指示剂和实验器材。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步骤四:实验分析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出酸和碱的化学式。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讨论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步骤五: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归纳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步骤六: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中和胃酸、清洁剂的选择等。

步骤七: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

教学资源准备:1. 酸和碱溶液(如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2.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溴蓝等)。

3. 实验器材(如试管、玻璃棒等)。

4. 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过程的观察和记录。

2. 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思考的口头表达。

3. 实验报告的书写和评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2. 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

3. 研究其他与酸碱中和相关的实验和应用。

初中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初中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初中酸碱中和反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3. 能够运用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反应后会产生什么现象?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水和盐,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

3. 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结合生成水。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观察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酚酞指示剂的变化,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出几个酸碱中和反应的例子,让学生判断并解释。

2. 让学生运用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和实质。

2. 提问: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和实质。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但在拓展环节,学生的思考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化学课初一酸碱中和教案

化学课初一酸碱中和教案

化学课初一酸碱中和教案教案:酸碱中和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的概念及基本原理;2. 掌握酸碱中和实验的操作步骤;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酸碱中和的概念及实验原理;2. 酸碱中和的应用领域;3.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结果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酸、碱、试管、滴管、酸碱指示剂、瓶盖、蜡烛;2. 教师准备:酸、碱溶液的配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即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并提问学生了解到的酸和碱的实际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可以发生哪些化学反应?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教师简要讲解酸碱中和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指出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是产生盐和水。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分酸、碱和盐的性质?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每组派出一位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实验一:酸碱指示剂变色实验a. 将酸、碱溶液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b. 加入酸碱指示剂,观察试管中液体颜色的变化;c. 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

3.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a. 将少量盐溶解于水中,得到盐溶液;b. 将盐溶液滴加入酸中,观察是否有反应;c. 将剩余的盐溶液滴加入碱中,观察是否有反应;d. 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

四、实验总结与小结(10分钟)1. 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结果分析,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教师做适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课堂练习题;2. 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重点强调酸碱中和的定义、实验操作和应用领域;2. 学生可就本节课的收获、问题和困惑与教师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酸碱中和的概念和实验原理,并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10-2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10-2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10-2中和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并能够描述中和反应的特征;2.掌握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表达式;3.了解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描述中和反应的特征;2.学生能够正确表达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试剂;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实验报告本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酸和碱的应用场景?”请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回忆已学过的知识。

2.教师向学生解释中和反应的概念:“酸和碱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步骤二:说明实验(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操作的过程和实验材料,包括酸和碱的浓度、实验步骤等。

2.教师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保证学生的安全。

步骤三:实验操作(20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记录实验所用的试剂、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

步骤四: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1.学生依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讨论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表达式,归纳总结。

步骤五:实际应用(10分钟)1.教师通过实际应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酸和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钱币清洁、草酸去锈等。

2.学生针对实际应用进行思考,讨论如何合理利用中和反应来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六:小结反思(5分钟)1.教师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复习时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2.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回答教师提出的反思问题。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2.思考酸与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案例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对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兴趣,并增强了他们对酸碱化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通过小结反思环节,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总结,巩固了本节课所学内容。

初中化学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初中化学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难点: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酸碱指示剂、酸碱溶液、烧杯、滴管、试管、试管架、镊子等)、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2. 学生准备:实验报告本、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吗?请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酸和碱中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H2O),剩余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生成盐。

2.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酸溶液和碱溶液,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三)分组实验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1)取适量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

(2)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3)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1)观察到的现象:酚酞指示剂在酸溶液中呈无色,在碱溶液中呈红色。

(2)实验结论: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2. 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并学会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九年级《酸碱中和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酸碱中和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讨一个具体的酸碱中和反应实例。
2.探讨主题:各小组针对所负责的酸碱中和反应,分析其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应用领域。
3.小组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点评:针对各小组的汇报,给予肯定和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3.针对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将给予学生综合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实践能力、思考拓展等方面的表现。
②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互相交流心得。
③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疑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示范。
(2)实验设计:
①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的气体使气球膨胀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强化实验操作指导,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成功率。
③鼓励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培养科学思维。
2.实践作业中,要求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3.思考与拓展作业中,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预习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前了解新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作业评价:
1.教师将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2.对实践作业和思考与拓展作业,教师将组织课堂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提高作业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本质及其特点。
2.学会正确书写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培养学生实验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中学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中学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中学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能够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

3.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2.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方法: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出示一个玻璃杯里装满清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将柠檬汁倒入这杯清水中会发生什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

Step 2 概念讲解1. 教师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2. 教师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和特征,并举例说明。

Step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一个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演示:1. 实验装置:酸度计、酸和碱的溶液、酸碱指示剂。

2. 操作步骤:通过酸度计测量酸和碱的酸度,将酸和碱缓慢混合,并观察反应现象。

3. 结果分析:酸碱反应后,pH值接近中性且产生热量。

Step 4 计算练习1. 教师出示酸碱中和反应的方程式,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2.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和解答。

3. 教师进行解答和梳理。

Step 5 生活应用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如胃酸的中和、洗涤剂的酸碱中和等。

五、教学延伸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记录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如果肉酸性对牙齿的影响等。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征,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并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深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上的计算练习。

2. 以酸碱中和反应为题材,写一篇有关生活中酸碱中和反应应用的小报告,字数不少于500字。

酸碱中和反应课程设计

酸碱中和反应课程设计

酸碱中和反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

2. 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作用,能运用指示剂判断反应的终点。

3. 掌握影响酸碱中和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温度、浓度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进行酸碱中和实验,熟练操作实验仪器,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2. 学会分析实验结果,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酸碱中和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增强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交流、分享、协作,提高团队凝聚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并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酸、碱的定义,中和反应的定义及特点。

2. 酸碱指示剂:介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及其变色范围和变色原理。

3.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习并书写典型的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如HCl+NaOH=NaCl+H2O。

4. 影响酸碱中和反应速率的因素:探讨温度、浓度等对酸碱中和反应速率的影响。

5. 实验操作:设计和进行酸碱中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6. 实际应用:探讨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改良土壤、处理工业废水等。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具体安排如下:1. 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第1课时)。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4篇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4篇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4篇酸碱中和反应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及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浓度同种酸和同种碱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体会到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2、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pH的测定,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在坐标系中表示酸碱度的变化情况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酚酞试液、不同浓度的两瓶硫酸溶液、不同浓度的两瓶氢氧化钠溶液、橙汁、白醋、洁厕灵、洗洁精、洗发水、护发素、石灰水、自来水、pH试纸。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提出问题:洗发时,用过洗发剂后再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阅读教材,了解pH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聆听老师讲解。

根据实验测得的洗发水和护发素的pH,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从教材、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到化学于生活。

2、提出问题:分别往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稀盐酸,试着画出pH随着盐酸加入量的关系图。

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画出之后,标出A、B、C三点,引导学生分析A、B、C三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3、追问:稀释酸溶液或者碱溶液,pH与加水量的关系图是怎样的学生合作画出图像,然后分析A、B、C中溶质成分。

A点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点溶质只有氯化钠,C点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

学生画出稀释酸碱溶液的图像。

将化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pH7为“碱性”。

2、测定pH的方法。

3、改变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加水或加酸、碱溶液。

4、酸碱度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2一、教学目标1.掌握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实质。

《酸碱中和反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酸碱中和反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酸碱中和反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酸碱中和反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常见实例和化学方程式。

3.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常见实例和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方法1. 展示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特征和变化。

2. 探究研究: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相关问题。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4. 教师讲解:通过讲解和讨论,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机理和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变化过程和特征。

3. 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相关问题。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5. 教师讲解:通过讲解和讨论,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机理和相关知识点。

6. 梳理总结: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特征和实例,梳理学生的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观察记录和实验分析。

2.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评价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酸和碱的溶液、试管、滴管等。

2. 实验演示视频和图片:用于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3. 讲义和题:提供学生研究和巩固知识的材料。

七、教学延伸1. 分析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和影响。

2. 实际应用案例:介绍和讨论一些实际应用酸碱中和反应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上为《酸碱中和反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的大致框架,具体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敦煌三中贾国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
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
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对上一节课酸和碱的知识特点,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

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对中和反应的记忆。

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通过魔术“魔杯变色”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实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反应会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探讨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

学生活动:小组内活动,提出对于酸和碱那个的猜想和验证实验方案。

分析问题: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就能下结论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当然不能,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显然这个实验方案不能判断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还需要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

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通过指示剂的变色实验引出酸碱确实发生了反应
方案一: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不变色
振荡
方案二:
滴酚酞溶液滴加稀盐酸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成红色→→→→→→→→→溶液红色变无色
振荡振荡
设计意图:“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指示剂“变色”,学生从不确定答案的实验设计到确定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

通过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出现白色固体验证酸碱之间发生了反应。

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说明酸碱反应的结果有盐和水生成,得出中和反应的定义。

教师分析:HCl﹢NaOH = NaCl ﹢H2O
Ca(OH)2 + HCl =
NaOH + H2SO4 =
具体分析: NaCl的组成,推测NaCl在溶液中的粒子,得出盐的概念:
像NaCl这样由由金属粒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设计意图:知识由浅入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从构成、组成的角度给盐下定义。

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观察与归纳分析的能力。

精讲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生观看并思考:在酸和碱混合时到底溶液有哪些变化
盐酸、NaOH溶液中的微粒:HCl=H++Cl-,NaOH=Na++OH-
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盐酸中的H+与NaOH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分子。

盐酸中的Cl-与NaOH溶液中的Na+在反应前后不变。

得出中和反应实质:H++OH-= H2O。

使学生对中和反应为什么很容易发生有了深刻的理解。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阅读课本,归纳应用
学生阅读课本61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看书,通过问题自己找出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引向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当堂训练:两个典型例题重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既与中考试题链接,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又为归纳中和反应过程溶液的变化打下基础。

〈六〉拓展延伸,反思总结
课堂巩固:中考真题演练,在中考真题的基础上归纳溶液酸碱度是可以改变的,其中包括稀释和中和反应。

最后归纳酸和碱的化学通性,作为对于酸碱性质的巩固和完善。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学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认识
教师点评:课堂效果,做出积极评价。

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

根据学生回答再点拨。

这样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中和反应实质及中和反应的广泛应用的认识,进行自评与互评。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七〉课后作业,巩固知识
1、写出要求的中和反应的方程式,巩固新知,提高动手能力。

2、填写课后习题,回归课本,巩固基础,拓展思维。

3、提出中和反应还存在一些需要探究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表达:酸 + 碱 ==== 盐 + 水
2.实质:H++OH-==== 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