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 化学 (人教版)核心素养提升2
2020年2月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化学必修2二人教版课堂学案第六章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一、化学反应与能量1.化学能与热能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化学平衡)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1)用E(反应物)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表示生成物的总能量,ΔQ表示能量变化,则:ΔQ =E(生成物)-E(反应物)。
(2)用Q(吸)表示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Q(放)表示生成物分子成键时放出的总能量,ΔQ=Q(吸)-Q(放)。
例1在1×105Pa和298 K时,将1 mol气态AB 分子分离成气态A原子和B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键能(kJ·mol-1)。
下面是一些共价键的键能(已知N2分子中有一个N≡N键,氨分子中有三个等价的N—H键):(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工业合成氨的反应N2(g)+3H2(g)2NH3(g)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在298 K时,取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
理论上(假设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1,则Q1的数值为________ kJ。
(3)实际生产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2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Q1>Q2B.Q1<Q2C.Q1=Q2你作出此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放热(2)93(3)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因而放出的热量小于93 kJ解析(1)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
N2(g)+3H2(g)2NH3(g)的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共吸收的能量为945 kJ+3×436 kJ=2 253 kJ,形成化学键共放出的能量为2×3×391 kJ=2 346 kJ,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学习导航第七章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通式iGH —淀1■结梅特征:高分子化合物,无醛基典型化学性质:水解反应,遇旗显蓝色代发物 ■f 结构特征:其本组成单疝是冕基酸 I 耻型性质上水解反应.显色反应等知识体系构建理清脉络纲举目张、重要的嫌迸状烧悭上物 甲烷 I ■靖梅特怔:正四而体形分子光典地化学性时取代反应.如CH । +Cb FJ I Xl + HCl坏状烷焯通式:CJZKn 代我糊 坏已烧饰煌官能用:结构特征1平面分子代表物 乙端典晒化学性研 f *5 O?反应轼化反危1使酸性商品酸押溶泄测色捕成反应tCHt -CHs + BrjYH 止rCHuHN 但汶的四慰化碟溶液描色)二、煌的衍生物L 乙第「官能团;-Oilf 与活泼金帆的反应【化学性质」辄化反应L 酯化反应]「官能团:—COOH—乙酸->制取乙酸乙醋[化学]瞰性 性质1醋化反应蛭的衍生物代&物前葫概骷构特征二五经星醛典型化学性质:泡牝反应 结狗特征:无醛茶典型化学性啦:水解反应生.成酌萄糖和果糖 油脂纤结构特征:高分子化合物.无峰基雎'盛I 典型化学性祗水解反应(比淀粉堆水解)'结构特征:分子中含有三个衡基(一[-0一口[桃型化学性质;水解反应i 糟代期物.三、有机高分子材料-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有机[Wj分子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I核心素养提升-------------------------- --------------- 理念港透贯穿始终一、依据官能团预测有机物的性质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依据常见官能团的性质,结合常见有机反应类型预测常见有机物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
多官能团有机物性质确定的思路:第一步,找出有机物所含的官能团,如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醇羟基、竣基、酯基等;第二步,联想每种官能团的典型性质;第三步,结合选项分析对有机物性质描述的正误。
【例1】甲酸香叶酯(结构如图)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新鲜蔷薇嫩叶的香味,可用于配制香精。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 2024版化学高三总复习练习笔记
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对杂化轨道理论的学习,能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对分子空间结构的影响。
2.通过对杂化轨道理论的学习,掌握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判断的方法,建立分子空间结构分析的思维模型。
一、杂化轨道及其类型1.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形成在形成CH4分子时,碳原子的1个____轨道和3个____轨道发生混杂,形成____个新的能量相等的____杂化轨道。
____个____杂化轨道分别与____个H原子的____轨道重叠形成4个________键,所以4个C—H是等同的。
2.杂化轨道的形成及特点3.杂化轨道的类型(1)sp3杂化轨道sp3杂化轨道是由____个s轨道和____个p轨道杂化而成的,sp3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________,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
(2)sp2杂化轨道sp2杂化轨道是由____个s轨道和____个p轨道杂化而成的。
sp2杂化轨道间的夹角都是____,呈________(如图所示)。
(3)sp杂化轨道sp杂化轨道是由____个s轨道和____个p轨道杂化而成的。
sp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____,呈________(如图所示)。
1.填写下表:代表物杂化轨道数杂化轨道类型CO2CH2OCH4SO2NH3H2O2.C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可采取多种杂化方式。
杂化轨道中s轨道成分越多,C元素的电负性越强,连接在该C原子上的H原子越容易电离。
下列化合物中,最有可能在碱性体系中形成阴离子的是()A.CH4B.CH2==CH2C.CH≡CH D.苯1.正误判断(1)发生轨道杂化的原子一定是中心原子()(2)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孤立的原子是不可能发生杂化的()(3)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才能杂化()(4)杂化轨道能量更集中,有利于牢固成键()(5)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用于形成π键()(6)2s轨道和3p轨道能形成sp2杂化轨道()2.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相同的是()A.CO2与SO2B.CH4与NH3C.BeCl2与BF3D.C2H2与C2H43.(2022·湖南师大附中高二期末)下列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为sp3杂化,且杂化轨道容纳了1个孤电子对的是()A.CH4、NH3B.BBr3、SO2-3C.SO2、BeCl2D.PCl3、H3O+4.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杂化,分子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且分子中没有形成π键的是()A.CH≡CH B.CO2C.BeCl2D.BF3以碳原子为中心原子的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1)没有形成π键,采取sp3杂化,如CH4、CCl4等;(2)形成一个π键,采取sp2杂化,如CH2===CH2等;(3)形成两个π键,采取sp杂化,如CH≡CH、CO2等。
高考化学核心素养提升辑课件:核心素养提升6
素养说明:能依据事实,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和各要素的关系,建立认识模型,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规律;高考大纲也要求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符合核心素养与考试大纲要求,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要求:写出实现上述各步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2.转化过程中相关图像分析(1)铝盐与碱、偏铝酸盐与酸反应的常见图像(2)含不同阳离子的混合盐(或复盐)与碱的反应①向含MgCl2、AlCl3、盐酸、NH4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图像如图所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②把B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明矾溶液中至过量,图像如图所示,有关的化学方2程式为:3.解答无机图像题思维模板[题型专练]1.A、B、C、D、E五种化合物均含有某种短周期常见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的溶液为澄清溶液,C为难溶的白色固体,E则易溶于水,取A的溶液灼烧,焰色反应为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物质必为两性物质,又因为B受热时转化为C,故可知C为Al2O3,B为Al(OH)3,由此推出D是AlCl3,A与过量CO2反应生成Al(OH)3,且A的溶液的焰色反应为浅紫色,则A为KAlO2,E为NaAlO2。
2.(安徽高考)室温下,在0.2 mol·L-1 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ol·L-1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C3.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图像A向MgCl2、AlCl3溶液中(各1 mol),逐滴加入NaOH溶液B 向HCl、MgCl2、AlCl3、NH4Cl溶液中(各1 mol),逐滴加入NaOH溶液C向NaOH、NaAlO2溶液中(各1 mol),逐滴加入HCl溶液D向NaOH、Na2CO3混合溶液中(各1 mol)滴加稀盐酸答案 D4.(天津高考)向盛有10 mL 1 mol·L-1NH4Al(SO4)2溶液的烧杯中滴加1 mol·L-1 NaOH溶液,沉淀的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示意图如下:(1)写出m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化学新素养同步人教必修二课件:第4章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解析 绿色化学是设计尽量不或尽可能少对环境产生副作用, 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A项Cu与稀硫酸不反应,B项产生 SO2污染物,D项用贵重的AgNO3制CuSO4,且反应步骤多,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也不适合,故最佳方案是C。 答案 C
【典题例证4】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 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 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 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 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典题例证3】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 化学、清洁化学,某化学课外小组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 设计了如下制取方案,其中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A.Cu稀―H―△2S→O4CuSO4
()
浓硫酸 B.Cu ――△→ CuSO4
C.Cu―O△―2→CuO 稀―H2―SO→4CuSO4
D.Cu―A―gN―O―3溶―液→Cu(NO3)2―Na―O→HCu(OH)2稀―H―2S→O4CuSO4
【典题例证5】 下列实验或叙述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制CuSO4时先将取环氧乙烷,原子利 用
率100% C.用乙醇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 D.用稀硝酸和铜制取Cu(NO3)2
解析 A.Cu→CuO→CuSO4中Cu利用率100%且没有有害气 体产生,B亦如此,C乙醇为使用价值比较高的洁净能源物 质,D中Cu的利用率100%,但是产生NO有毒气体,不符合绿 色化学理念,而且N的利用率低。 答案 D
在,提取时用适当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成I2,再萃取出来。 如用H2O2作氧化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I-+H2O2+2H+ ===I2+2H2O。 实验时先将干海带灼烧去除有机物,剩余物用H2O2、H2SO4处 理,使得I-被氧化成I2。
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新高考素能提升素能二 四大核心素养
第二部分 新高考素能提升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返回导航
考向一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2024·湖南高考)山西省新绛县西庄村附近盛产青石,自宋代以来形 成了以石雕加工为主的传统手工业。为保持行业的家族垄断优势,当地 主要采取子承父业的技艺传承方式。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下,西庄村规划 建设了石雕工业园。如图示意农耕时代西庄村石雕生产的空间次序。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部分 新高考素能提升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返回导航
(4)选取人类生产、生活环境中的常见地理现象为命题切入点,在创 设观察、调查、实验等活动基础上,对相关地理现象进行研究,据此创 新性地考查地理原理、规律在和谐的人地关系形成中的主要作用,引导 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问题
措施和答题思路
加快开发清洁能源,太阳能、风电、核电等;加快立法,
D.交流合作
3.该村石雕生产由分散的家庭作坊集聚到工业园,有利于( )
①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 ②融合生产和生活空间 ③限制生态空间
的扩张 ④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A 2.C 3.B
第二部分 新高考素能提升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返回导航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庄村石雕生产的空间次 序是山上地势起伏较大,进行采石;山坡坡度较大,可以转运;山脚下 地势较平坦,用于选材和切割;水池清洗、空地上粗雕和打磨、院落内 创作和精雕等,说明当地是依据地形地势变化和特征而形成的,A正 确;河流分布、宗族关系不是影响空间次序的主要因素,B、D错误;生 产流程是空间次序的结果,不是影响其的主要因素,C错误。第2题,根 据材料信息“为保持行业的家族垄断优势,当地主要采取子承父业的技 艺传承方式。”可知,当地“精雕”选择在以厅堂为中心的院落中进 行,能够减少家族技艺的外流,有利于子承父业、家族垄断,C正确;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素养提升]
1.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
(1)已知在酸性介质中 FeSO4 能将+6 价铬还原成+3 价铬。写出
Cr2O
2- 7
与
FeSO4
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ClO—NaOH 溶 液 氧 化 AgNO3 , 制 得 高 纯 度 的 纳 米 级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变化 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
观念 核心
与平 素养
衡思
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 转化;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 观点考查、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
想 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硫化钠大多采用无水芒硝(Na2SO4)—碳粉还原法,若煅 烧所得气体为等物质的量的 CO 和 CO2,写出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uH 在氯气中完全燃烧会生成氯化铜和氯化氢,写出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
核心素养提升突破 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新情境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高考)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20新型高效化学电源学案新人教版
新型高效化学电源素养说明:高考中的新型化学电源,一般具有高能环保、经久耐用、电压稳定、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高等特点。
由于该类试题题材广、信息新、生疏度大,因此很多考生感觉难度大。
但应用的解题原理仍旧还是原电池的基础学问,只要细心分析,事实上得分相对比较简单。
1.新型燃料电池(Fuel Cell)燃料电池是利用氢气、碳、甲醇、硼氢化物、自然气等为燃料与氧气或空气进行反应,将化学能干脆转化成电能的一类原电池。
其特点是:(1)有两个相同的多孔电极,同时电极不参加反应(掺杂适当的催化剂)。
(2)不须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贮存在电池内。
(3)能量转换率较高,超过80%(一般燃烧能量转换率30%多)。
【解题模板】2.可充电电池对于一般的电池而言,充电电池具有肯定的可逆性,在放电时,它是原电池装置;在充电时,它是电解过程,是一种经济、环保、电量足、适合大功率、长时间运用的电器。
【模型示例】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镁电池放电时电压高且平稳,因此成为人们研制绿色电池所关注的重点。
有一种镁二次电池的反应为x Mg+Mo3S4Mg x Mo3S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Mg2+向正极移动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o3S4+2x e-===Mo3S2x-4C.放电时Mo3S4发生氧化反应D.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为x Mg2++2x e-===x Mg【解题模板】答案 C[题型专练]1.(2024·课标全国Ⅲ,11)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反应为2Zn +O 2+4OH -+2H 2O===2Zn (OH )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 +向阳极移动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 (OH -)渐渐减小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 +4OH --2e -===Zn (OH )2-4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 mol 电子,消耗氧气22.4 L (标准状况)解析 A 项,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 +向阴极移动,错误;B 项,充电时,总反应方程式为2Zn (OH )2-4=====电解2Zn +O 2↑+4OH -+2H 2O ,所以电解质溶液中c (OH -)渐渐增大,错误;C 项,在碱性环境中负极Zn 失电子生成的Zn 2+将与OH ―结合生成Zn (OH )2-4,正确;D 项,O 2~4e -,故电路中通过2 mol 电子,消耗氧气0.5 mol ,在标准状况时体积为11.2 L ,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三化学复习能力提升训练:.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河南省信阳市二高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能力提升训练:必修2 化学反应和能量(有详解)1.一定条件下,在容积固定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N 2+3H 22NH 3。
在10s 内 2 N 的浓度由5mol /L 降至4mol /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3NH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mol /(L ·s)B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该反应的速率C .增加2H 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会加快该反应的速率D .反应足够长时间,2N 、2H 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浓度降为零2.已知:25℃、101kPa 时,(1)12g 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 ,放出110.5kJ 热量,CO 继续燃烧又放出283.0kJ 热量;(2)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 (金刚石,s )+O 2(g) CO 2(g);△H=-395.0kJ·mol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B .等质量时,金刚石所具有的能量比石墨所具有的能量低C .CO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g)+O 2(g) 2CO 2(g);△H=-283.0kJ·mol -1D .石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 (石墨,s )+O 2(g) =CO 2(g);△H=-393.5kJ·mol -13.反应E+F = G 在温度T 1下进行,反应M+N = K 在温度T 2下进行,已知T 1>T 2,且E 和F 的浓度均大于M 和N 的浓度(其它条件相同),则两者的反应速率 ( )A .前者大B .后者大C .一样大D .无法判断4.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甲烷燃烧B .Ba (OH )2·8H 2O 与NH 4Cl 反应C .铝片与盐酸反应D .氧化钙与水反应5.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 2(g )+O 2=2SO 3(g),△H=-197kJ/mol 。
高考总复习 化学 (鲁科版)--核心素养提升11--(附解析及答案)
核心素养提升○11压强差原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说明: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涉及气压变化有关的试题类型不断出现,这类考题综合性较强,对同学们的能力要求较高。
尽管气压变化的情况无非增大和减小两类,但引起气压变化的因素可谓众多,对同学们的能力要求也较高,为让同学们对此类考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提高解题能力,现就考查气压变化的几种情况分类说明。
1.考题印证图一(广东卷)图二(四川卷)图二中B瓶为安全瓶,由于B中导管较短,不致于使液体进入A;另外起到对气压缓冲的作用。
图三(山东卷)图三导管a起到平衡压强作用,以便使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下。
装置B长颈漏斗起到缓冲作用,装置D可防倒吸。
2. 原理应用(1)通过压强的变化,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防止压强减小,出现倒吸现象(3)通过增大或减小压强,产生喷泉(4)消除压强差,以防产生堵塞现象[题型专练]1.下列装置中不能用来防堵塞的是( )解析A装置中的橡皮管是对气体发生装置的一微小改进,这一改进的优点就是平衡烧瓶和分液漏斗内的气压,便于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下,可以起到防止堵塞的作用;C装置中将B和C管连通,其原理与A同,也能防堵塞;B装置中有一根导气管通大气,当气体产生速率过快而气压增大,或导气管堵塞而气压增大时,均可将瓶内的液体压入导气管而使液面上升,甚至冲出以平衡气压,防止堵塞。
答案 D2.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在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解析H2难溶于NaOH溶液,不能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压强差,故不能引发喷泉。
答案 B3.如图:装置A、B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其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核心素养提升二核心素养之科学思维教师用书
二、核心素养之科学思维概念内涵“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练习提升1.糖蛋白对蛋白酶有很强的抗性。
衣霉素能阻断蛋白质的糖基化,使多肽由于缺少糖基侧链不能正确折叠,而被滞留在内质网中无法形成糖蛋白。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D ) A.糖基化不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B.氨基酸在内质网上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与内质网无关D.溶酶体膜中的蛋白质多数进行了糖基化修饰【解析】由题干信息“衣霉素能阻断蛋白质的糖基化,使多肽由于缺少糖基侧链不能正确折叠,而被滞留在内质网中无法形成糖蛋白”可知,糖基化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与内质网有关,A、C错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发生在核糖体上,B错误;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溶酶体的膜蛋白不被溶酶体中的蛋白酶降解,可能与其糖基化有关,D正确。
故选D。
2.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同源染色体联会一定发生在MF段,此时细胞中可形成4个四分体B.有丝分裂的后期处于CD段,此时细胞中一定含有4个染色体组C.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染色单体,则一定处于HI段D.若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此时细胞一定处于MF段的后期【解析】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MF包括前期,此时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根据图2纵坐标可知是4对,同源染色体对数等于四分体的个数,A正确;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两两分离,染色体数量加倍,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也加倍,B正确;没有同源染色体,也没有染色单体,则一定不是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一定位于HI段,C正确;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在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时初级卵母细胞分裂为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次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为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新旧高考化学试题对比分析及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B、C
2020年是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落地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山东省第一次基于新课 标的高考。
试题特点(1)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 通 过提炼学业质量水平要求,确定恰当的考查目标。 (2)强调以真实情境作为测试的载体, 借助真 实生产实践过程或者按照学术研究一般路径来 塑造情境。 (3)试题对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考查明显更为 突出,相比旧高考,选修加重,尤其结构
【答案】 D
左边水失电子生成氧气,左边是阳极,右边氧气得电子生成过氧 化氢,2H++O2+2e-=H2O2,显然,当转移电子数相等时,左边产生的 氢离子与右边消耗的氢离子数相等,氢离子向右迁移,左室pH不变,两室 耗氧和生成的氧不相等。
【答案】 A、 D
竞赛中平衡控制和速率控制经典案例,有机模块和原理模块融合,跨模块。 A项直接读图,能量越低越稳定,正确。由起点和终点可以看出,这个加成反应 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转化率降低,B项错误。升温,无论是什么反应,正、逆 反应速率都增大,C项错误。生成1,2-加成产物的反应也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 平衡逆向移动,说明升温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快些。D项正确。
命题趋势5:实验各种细节加强
(山东卷想做到不做实验则不易得分)
建议----要高度关注实验细节,重要的实验要教 师反复演示,视频放大讲解,甚至适当超越课本, 到实验室亲身去做
命题趋势6:改变命题形式
创新方式9:近几年高考常以工艺流程为载体考查元 素化合物的性质,但2020年全国卷II T26改变了这 种考查形式,侧重对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相关计算进行 考查 创新方式10:选考新变化 全国ⅡT36选考部分中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以选择 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形式新颖
A项,总有学生把分子的稳定性与物质的熔沸点混淆,稳定性看键能。 C项,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同族元素,从上往下,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 氢化物还原性逐渐增强;硅烷中氢是-1价,还原性强于-4价碳,(电负性C2.5,H-2.1,Si-1.8)。 D项,半径大相隔太远,电子云肩并肩重叠不了,自然形成不了π键。
2023版三维设计高中化学总复习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二)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二)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仅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调控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对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下列事实中,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是()①古代冶铁使用鼓风机②用冰箱冷藏食物③SO2转化为SO3使用钒触媒④食品包装袋中放小袋铁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D①增大氧气的浓度,加快燃烧的速率;②降低温度,减慢食物变质的速率;③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④降低氧气的浓度,减慢食品被氧化的速率。
综上所述,故选D。
2.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B.使用光催化剂能提高NO的转化率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解析:C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A、B 两项错误;该反应有气体参与,改变压强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D项错误。
3.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H2(g)+I2(s)ΔH>0,若0~15 s 内c(HI)由0.1 mol·L-1降到0.07 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5 s内用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2)=0.001 mol·L-1·s-1B.c(HI)由0.07 mol·L-1降到0.05 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小于10 s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D.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解析:D I2为固态,故不能用它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0~15 s,v(HI)=0.1 mol·L -1-0.07 mol·L-115 s=0.002 mol·L-1·s-1,若反应仍以该反应速率进行,则t=0.07 mol·L-1-0.05 mol·L-10.002 mol·L-1·s-1=10 s,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所用时间应大于10 s,B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C错误;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从而增大了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
基于核心素养角度分析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Ⅲ化学试题
聚焦中高考基于核心素养角度分析 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m化学试题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孙应伦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佳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EI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即“为什么考”—“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 学);“考什么”一“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 力、必备知识);“怎么考”—“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在这里,笔者基于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试题的真实情境和实际问题人手,以解决问题所需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为线索,对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 ID化学试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复习建议。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化学试题(_)从真实情境、必备知识、实际问题、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几个方面分析试题(见下表)题号真实情境必备知识实际问题关键能力核心素养7著名山水画《千里江山图》碳酸铜、氢氧化铜的性质与应用孔雀石和蓝铜矿的组成与性质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接受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8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材提取物金丝桃苷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金丝桃苷的组成与性质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9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结构基础原子、质子、电子、中子的计算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化学计量及计算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0喷泉实验常见气体的性质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溶液组合化学实验及探究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1常见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化学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12高性能碱性硼化机----空气电池原电池反应原理及其相关知识电极反应、电流方向、溶液pH的变化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计量及计算能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13氨气与氣化氢产生白烟短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元素周期律元素推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36 ■*£么1,中学教师2021J聚焦中高考(续表)题号真实情境必备知识实际问题关键能力核心素养26制备氣酸钾和次氯酸钠的实验流程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无机化学实验(1)仪器名称、除杂试剂的判断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2)实验操作的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实验及探究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3)实验装置作用判断、试剂选择化学实验及探究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4)物质结晶的实验操作化学实验及探究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5)试剂颜色判断、氧化能力比较化学实验及探究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27以油脂厂废弃的镍催化剂为原料制备硫酸镍的工艺流程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油脂的性质、化学工艺流程、沉淀溶解平衡(1)解释加入试剂的作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判断滤液的成分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3)判断替代双氧水的物质、改变流程后滤液的成分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4)沉淀溶解、溶度积的计算、调节溶液pH的范围化学计量及计算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5)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6)解释循环使用的意义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28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1)判断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改变压强对产物物质的量的影响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2)分析图像判断曲线所代表物质、反应热的大小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3)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计量及计算能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4)提高反应选择性方法的判断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Journal of Yunnan Education 37聚焦中高考(续表)题号真实情境必备知识实际问题关键能力核心素养35固体储氢材料氨硼烷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1)原子半径大小比较、对角线规则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化学键的判断、不同物质中硼原子杂化类型判断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电负性大小比较、等电子体、等电子体间熔点高低的判断及原因解释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接受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4)晶体密度的计算化学计量及计算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36我国科学家报道的苯基环丁烯酮(PCBO)与醛或酮的环加成反应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手性碳、同分异构体(1)有机物的命名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3)有机反应条件的判断、副产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接受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4)有机物中官能团的判断、手性碳的判断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接受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5)满足一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6)不同取代基对环加成反应产率影响的规律及原因解释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接受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二)化学试题呈现的“四翼”1•基础性——考査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例1(2020年•全国卷in•第9题)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素养评价:专题提升训练(二)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提升训练(二)“三段式”法在化学反应速率计算中的应用1.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
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③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④2 s末,物质A的转化率为70%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
2 s末C的浓度为0.6 mol·L-1,则2 s末n(C)=0.6 mol·L-1×2 L=1.2 mol,由三段式表示2A+ B 2C开始时物质的量/mol 4 2 0转化的物质的量/mol 1.2 0.6 1.22 s末物质的量/mol 2.8 1.4 1.2v(A)==0.3 mol·L-1·s-1,v(B)==0.15 mol·L-1·s-1,A的转化率为×100%=30%,2 s末时B的浓度c(B)==0.7 mol·L-1。
2.NH3和纯净的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NH 3(g)+3O2(g)2N2(g)+6H2O(g),现向一容积不变的2 L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NH3和3 mol O2,4 min后,测得生成的H2O占混合气体体积的40%,则下列表示此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不正确的是( )A.v(N2)=0.125 mol·L-1·min-1B.v(H2O)=0.375 mol·L-1·min-1C.v(O2)=0.225 mol·L-1·min-1D.v(NH3)=0.250 mol·L-1·min-1【解析】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养说明:在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由于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故为搞清某个因素的影响均需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或不变,再进行实验,因此,常用控制变量思想解决该类问题。
1.常见考查形式(1)以表格的形式给出多组实验数据,让学生找出每组数据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给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几种因素,让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各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解题策略(1)确定变量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理清影响实验探究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2)定多变一在探究时,应该先确定其他的因素不变,只变化一种因素,看这种因素与探究的问题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样确定一种以后,再确定另一种,通过分析每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得出所有影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
(3)数据有效解答时注意选择数据(或设置实验)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作出正确判断。
3.实例分析探究温度、催化剂对反应:2H2O2===2H2O+O2↑的影响,可以确定催化剂(是否加入MnO2)和温度(加热、常温)作为可变量,其他的则控制为不变量。
探究对象的反应2H2O2===2H2O+O2↑控制的可变量催化剂温度控制的不变量浓度、温度等浓度、催化剂等实验方案取相同量的5%H2O2溶液于取相同量的5%H2O2溶液于两[题型专练]1.(2018·淮北质检)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1)本实验待测数据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Ⅰ和实验Ⅱ可以探究________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Ⅲ和实验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实验Ⅰ和实验Ⅱ中,锌的质量和状态相同,硫酸的浓度不同,实验Ⅲ和实验Ⅳ中加入硫酸铜,Cu2+的氧化性强于H+,首先发生反应Zn+Cu2+===Zn2++Cu,生成的铜附着在锌表面,在稀硫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加快锌失电子。
但是加入的硫酸铜过多,生成的铜会覆盖在锌表面,阻止锌与稀硫酸进一步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会减慢。
(1)本实验待测数据可以是“反应结束所需要的时间”或“相同条件下产生等体积的氢气所需要的时间”,实验Ⅰ和实验Ⅱ可以探究硫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Ⅲ和实验Ⅳ加入的硫酸铜的质量不同,可以探究加入硫酸铜的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答案(1)反应结束所需要的时间(或相同条件下产生等体积的氢气所需要的时间)硫酸浓度(2)探究硫酸铜的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Zn+Cu2+===Zn2++Cu,Zn +2H+===Zn2++H2↑2.某兴趣小组用0.5 mol·L-1 KI、0.2 mol·L-1 K2S2O8、0.1 mol·L-1 Na2S2O3、0.2%淀粉溶液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S2O2-8+2I-===2SO2-4+I2,I2+2S2O2-3===2I-+S4O2-6(1)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实验序号体积V/mLK2S2O8溶液水KI溶液Na2S2O3淀粉溶液①10.0 0.0 4.0 4.0 2.0②9.0 1.0 4.0 4.0 2.0③8.0 V x 4.0 4.0 2.0表中V x=________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2O2-8)~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O2-8)~t 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解析(1)实验的目的是探究K2S2O8溶液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应保证每组实验中其他物质的浓度相等,即溶液的总体积相等(即为20.0 mL),从而可知V x=2.0。
(2)降低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减慢,c(S2O2-8)变化减慢。
加入催化剂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S2O2-8)变化加快,c(S2O2-8)~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答案(1)2.0保证反应物K2S2O8的浓度改变,而其他物质浓度不变(2)如图所示培优训练14:有机合成与推断1.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可用于防治脊椎麻醉及治疗低血压。
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可由化合物E制备得到,E的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CH3OCH2CH2OCH2Cl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
(2)C生成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设计A→B,D→E两步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是E的同分异构体,且属于氨基化合物,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分子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F共有________种,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CH3I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A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A的分子式,对比B的结构简式可知A中有一个苯环,一个醛基,另一个O形成—OH,则A的结构简式为。
CH3OCH2CH2OCH2Cl中的含氧官能团为醚键。
(2)比较C与D的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C中基团的C—O键断裂,中N—H键断裂,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
(3)起始原料A、目标产物E中均含有酚羟基,所以这两步设计的目的是保护A中酚羟基不被氧化。
(4)应先从官能团的确定入手,根据信息知F中含有氨基,不含酚羟基,由于C原子较多,H原子的种类较少,因此分子结构必然具有较强的对称性,并且C原子个数为奇数,所以必然有一个C原子在对称轴上,符合这些要求的对称结构有两种:或:,再把剩余的基团连接到苯环上,验证分子中是否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符合条件的结构有4种:。
(5)从原料到产物,就是将甲基转变成醛基:—CH3―→—CH2Cl―→—CH2OH―→—CHO,但同时需要考虑的是酚羟基易被氧化,需要保护。
故设计合成路线如下:答案(1)醚键(2)加成反应(3)保护A中酚羟基不被氧化(5)2.(2019·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36)化合物F具有独特的生理药理作用,实验室由芳香化合物A制备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已知:①R —Br ――→CH 3ONaR —OCH 3回答下列问题:(1)A 的名称为________,B 生成C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2)咖啡酸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F 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
(4)写出F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G为香兰素的同分异构体,能使FeCl3溶液变紫色,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团,能发生水解反应,符合要求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请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有4种不同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3∶2∶2∶1的G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以原料(其他试剂任选) 制备肉桂酸的合成路线。
解析C与CH3ONa的反应一定是题目的已知反应①,所以C为,推出B为。
由上,再根据A的分子式得到A为。
香兰素发生题目已知反应②得到D,所以D为。
最后一步E与酯化得到F,所以E为。
(1)A为,所以名称为对甲基苯酚或者4-甲基苯酚。
由B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2)咖啡酸E为。
(3)根据F的结构简式得到其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酚)羟基和酯键。
(4)F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其两个酚羟基会与氢氧化钠中和,另外酯键和氢氧化钠水解,所以方程式为:(5)G为香兰素的同分异构体,能使FeCl3溶液变紫色,说明一定有酚羟基,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团,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除酚羟基外,其余的两个C和两个O都在另一个取代基上,且一定有酯键。
所以符合要求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各自有邻间对三种同分异构体)。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有4种不同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3∶2∶2∶1的G的结构简式为:。
(6)很明显制备肉桂酸需要用到题目的已知反应②,所以需要制得,将原料水解后氧化即可得到,所以路线图为:答案(1)4-甲基苯酚或对甲基苯酚取代反应(2)(3)酯键、(酚)羟基3.(2018·青岛市高三一模,36)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
在蜂胶众多的功效成分中,咖啡酸苯乙酯(CAPE) 已经被鉴定为蜂胶中的主要活性组分之一。
已知:①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三个波峰,红外光谱显示咖啡酸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合成咖啡酸苯乙酯的路线设计如下:请回答下列各题:(1)物质A 的名称为________。
(2)由B生成C和C 生成D 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 E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咖啡酸生成咖啡酸苯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芳香化合物X是G(C9H8O3)的同分异构体,X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且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5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2∶2∶2∶1∶1,写出两种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