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及趋向分析一历史试题的特色九十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考查特点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考查特点在我国的高考中,历史学科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学科之一。
历史学科高考试题的考查特点也一直备受广大学生和家长们的关注和研究。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考查特点又将会是怎样呢?1. 考查内容全面、深度广度兼具对于历史学科高考试题来说,内容的全面性、深度和广度兼具一直是考生所关注的焦点。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将会继续保持这一特点,试题将从古代史、近现代史、我国史、世界史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查,使得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全面了解整个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
2.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探讨方式为了更好地帮助考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学科的知识,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将采取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探讨方式。
在试题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基础、常识性的问题,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深度、拓展性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拓展性的学习能力。
3. 总结和回顾性内容丰富多样在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中,考生可以期待看到更多的总结和回顾性内容。
试题可能会要求考生总结某一历史事件或时期的发展,回顾某一历史人物或思想的影响,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还要有总结和回顾的能力。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应对历史学科高考试题时,考生常常会被要求发表个人观点和理解。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对于个人观点和理解的考查或许会更加注重。
考生需要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将会继续注重内容的全面性、探讨方式的渐进深入性、总结和回顾性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的表达能力。
这对于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全面考查历史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机会。
希望考生们能够在备考过程中,多角度、多层次地去理解历史学科的知识,提高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见解,努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的考查特点对于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全面考查历史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机会。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考查特点(一)

-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考查特点1. 多样化的题型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的考查特点之一是题型多样化。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论述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以全面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2. 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另一个特点是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历史学科高考试题可能会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要求考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
3. 鼓励深度思考和创新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创新能力。
除了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基本了解外,还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能够通过独特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
4. 强调历史素养和方法论考试题目还会强调历史素养和方法论的考查。
除了对历史事件、人物的了解外,还会考察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史学方法的应用能力,以及历史思维和历史价值观的培养。
5. 考察时事联系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也会考察学生对时事的联系能力。
考题可能会结合当前社会热点事件或者国际局势,要求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与时事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和思考。
6. 考查批判性思维最后,历史学科高考试题也会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考题可能会提出一些有争议性的历史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理由。
综上所述,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的考查特点涵盖了题型多样化、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深度思考和创新、历史素养和方法论、时事联系以及批判性思维等多个方面,要求考生具备全面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2021年:石门六中杨敏一、试卷大体情况(一)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普遍,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
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更是现今史学界研究的趋势。
由此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
(二)考查内容突出骨干知识2021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骨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而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就考查知识的比例而言,对政治经济两大模块的考核要明显多于思想文化部份;对中国史的考核也明显多于对世界史。
(三)注重能力考查,表现高考导向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2六、27、34、4五、48题。
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如材料分析题41题提供的“冲击——反映”模式材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
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育、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式运用的要求。
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
整体而言,今年文综卷历史部份的命题更能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此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加倍明显。
简析安徽高考近五年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

简析安徽高考近五年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朱轶材五年来安徽试卷风格日趋成熟,命题质量不断提升。
一以贯之的基本特点是:命题思路明晰,难度稳中有降,侧重能力立意,形式结构稳定,考查内容求新,地方特色明显。
1.命题思路明确清晰,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高考命题的原则,即试题重视评价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潜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既有助于高等教育选拔人才,也助于中学培养学生,还助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二是坚持高考命题的三个标准,即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说明)和题型示例。
三是坚持彰显历史学科特点,即试题重视体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阶段特征,做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重视“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度稳中有降。
在试题难易度的构成方面,基本比例是基础性能力题占50%左右,中等能力题占30%左右,较高难度题占20%左右;从2012年以来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和出现答案歧义的试题。
在降低难度上,一是整体趋势是稳中有降。
从2010年以来都有体现出稳中有降的趋势,特别是2013年试题显得更为平实、平稳。
二是通过减少试题的材料总量来减低阅读量,从而降低难度,如,从2012年开始,非选择题的材料的阅读总量明显减少,从2013年开始,非选择题由每题三则材料,减为一题三则材料,一题两则材料,2014年则减少为一题三则材料,一题一则材料。
三是控制选择题题干材料的字数(一般不再超过80字)来控制难度。
3.在考查的侧重点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突出热点和重点知识的考查,所谓热点,是指某时期引人瞩目的地方或问题。
所以它可以是刚刚发生的,可以是发生很久的,也可以是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等等。
所谓重点,主要指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据此,安徽考题几乎每年都不避热点,如考古发现、选官制度、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民生问题、改革开放、国际关系、西方民主、制度创新等。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学科试题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试题可能会涉及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人物的思想观点等,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
2. 注重综合素养:历史学科试题可能会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考题中可能会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等不同领域的知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
3. 符合考情实际:试题的难度适中,区分度和效度良好,符合考生的实际情况。
试题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引导中学历史教学,发挥“为国选才”的基本功能。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报告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2023 高考 历史试卷 点评

2023年高考历史试卷点评:一、试卷难度评定2023年高考历史试卷整体难度适中。
其中选择题部分涵盖了历史知识的各个方面,考查内容广泛,题目形式多样,既有直接考察历史事件的题目,也有需要对历史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的题目,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进行考核。
而论述题部分则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察,题目设置更加开放,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储备,同时能够清晰、逻辑地表达观点。
二、试卷内容点评1. 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的题目设计贴合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地理的掌握能力。
题目设置中,融入了多种题型,如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分析判断能力。
2. 论述题部分论述题部分的题目设置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释能力,以及对历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试卷设计通过多种历史事件或问题的选择,要求考生进行深入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论证,从而体现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见解。
三、个人观点和建议总体来说,2023年高考历史试卷的设计注重了对学生历史思维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能力的考查。
试卷内容也贴近时代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历史认知能力。
但在试卷难度设置上,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在考试中有更多展示自己历史思考能力的机会。
总结回顾:2023年高考历史试卷在题目设计上注重了学生历史思维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能力的考查,论述题部分要求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论证。
对于学生来说,要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以上就是对2023年高考历史试卷的点评和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你在阅读后进行进一步讨论和交流。
一些想法:在2023年的高考历史试卷,选择题部分的题目设计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
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试卷评析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卷的命题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 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历史试卷中基础知识的
掌握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试题通常会针对历史事件、人物、概念和背景等方面进行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基础知识。
2. 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
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历史价值观等
方面。
试题通常会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考查,要求学生能够运
用学科核心素养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3. 注重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历史试卷中通常会给出一
些原始材料或者相关文献,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这些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具备
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4. 突出时代性和现实意义:历史试卷的命题通常会结合
当前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考查,要求学生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总之,高考历史试卷的命题趋势和特点越来越注重基础知
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材料分析能力的考
查以及时代性和现实意义等方面。
因此,学生在备考过程中
需要注重这些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
和能力。
2021-2023历史全国卷命题规律

2021-2023历史全国卷命题规律一、引言近年来,历史学科一直备受关注,而历史全国卷的命题规律更是备受关注。
在这三年的历史全国卷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明显的命题规律和特点。
通过对这些规律和特点的总结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备考历史全国卷,也有助于老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 2021历史全国卷命题规律分析2021年历史全国卷中,命题更加强调对历史事件的考察。
其中,对于我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考查更加细致和深入。
尤其是对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命题更加注重考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知识点的呈现更为多样化,对于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的考查更为突出。
三、 2022历史全国卷命题规律分析2022年的历史全国卷在考查的内容上相比于2021年更加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通信和影响。
命题更加强调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和历史规律的把握。
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因素的考查更为突出。
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的考查也更加深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更多的考查。
四、 2023历史全国卷命题规律分析2023年的历史全国卷继续保持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规律的深入考查。
与之前两年相比,2023年的命题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内在通信和外部影响的考查。
历史思维的培养和史料分析能力的训练也是命题中的重点。
新颖的命题方式和题型也为考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于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能力也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五、结论从2021年到2023年的历史全国卷命题规律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规律:1. 命题更加注重历史事件的内在通信和影响,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2. 对于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的考查更加突出,命题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3. 命题方式和题型更加多样化,给考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对于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能力也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六、展望随着历史学科的不断发展,命题规律也将会不断变化。
历史普通高考全国卷试题特点分析

历史普通高考全国卷试题特点分析1.注重考查“核心知识”着力考查核心知识点,即《课标》要求的核心内容和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
尤其是考查历史概念、历史现象的本质,侧重大跨度的历史因果关联与综合比较。
2.注重以能力立意,方法立意全国卷在能力要求和方法要求上较重庆卷更高。
整卷注重提供新材料,设计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
更注重考查完整、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对材料信息进行加工、推理的能力,迁移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能力。
通常考查的能力行为动词有归纳、概括、比较、评价、评析、说明、阐释、论证、综合等。
注重考查用多种史观阐释和解读历史,“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等。
3.注重引用学术新成果全国卷体现了命题教师的高校视野,注重引用一些学术新成果,考查高中教师和考生的学术视野、论从史出的方法,其结论往往与教材现有结论不一致,考生容易陷入固有思维。
4.注重试卷的开放性、选择性选择性是新课改提倡的理念,其要旨是让考生能有选择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历史试题的选择性体现在41题开放性试题和选考题(四选一)中。
开放性试题通常不确定问题和参考答案,比如观点开放,无论赞同哪一种观点均可,比如自选一个主题(角度)进行说明论证,比如考生自己发现一个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等。
选考题一般都突破了教材的限制和束缚,考查的历史现象、事件、人物来自材料而非教材,突出考查完整、准确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该模块主题学习的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以史为鉴的学科功能全国卷不仅不回避现实热点,而且注重考查现实热点,如2015年全国2卷孟子与苏格拉底法制观念题,2015年全国2卷养廉银题等。
通常考查现实热点的历史缘由,或现实问题在历史中的经验教训等。
6.关注图像、图表证史全国卷使用的材料形式十分丰富,不仅有文字,还有地图、图画、照片、表格等。
尤其是图像证史受到关注。
图像是不说话的历史,往往比文字更可信。
2023高考历史试卷评析

2023高考历史试卷评析一、整体概述2023年高考历史试卷紧密围绕考纲,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兼顾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区分度明显,有利于选拔具有扎实历史基础知识和良好历史素养的学生。
二、试题特点1.突出主干知识:试卷着重考查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核心概念,如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及世界史中的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
这些主干知识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也是理解历史发展脉络的关键。
2.注重能力考查: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
通过提供新材料、新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3.体现时代性:试卷在试题设计中融入了时代元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例如,通过考查历史上的环保理念、科技创新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的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现实问题。
4.图文并茂:试卷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使得试题更加直观、生动。
这些辅助材料不仅有助于降低阅读难度,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学生反馈与建议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试卷难度适中,能够较好地反映自己的历史学习水平。
但也有部分学生反映某些试题较为灵活,需要较强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针对这一情况,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多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
同时,也建议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与历史知识的联系,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2023年高考历史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考查和时代性的体现,对于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历史、提高历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题历史的特点

高考题历史的特点
高考历史题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考察面广:高考历史题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古代史、
现代史、中国史、世界史以及中国革命史等多个方面。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历史背景、社会变革等内容。
2.注重综合能力:高考历史题目注重考察考生的分析、综合和
运用能力。
除了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概念的理解之外,还需要考生能够将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串联,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时空结合:高考历史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将历史事件与其发生
的时代环境和地理背景联系起来。
考生需要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问题。
4.强调观点和结论:高考历史题目常常要求考生能够提出自己
的观点和结论,并给出相关的论证和证据。
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有较强的思考和归纳总结能力。
5.注重批判精神:在高考历史题目中,经常会出现带有批判意
味的问题,即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评价。
考生需要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总的来说,高考历史题目既要求考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又
要求考生具备分析、综合、运用和批判能力。
只有全面了解历史内容,培养起批判精神和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历史题目。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的特点和启示丹凤中学赵媛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一轮复习,但是往往高考题出来后我们会发现平时教的高考不考,为了少走弯路现在我们认真研究近三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以期为高考备考工作服务。
现从近三年高考命题特点入手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命题特点(一)形式上:1、命题视野开阔,不受教材限制命题过程中不以教材,甚至和教材强调的观点有相反的趋势。
比如15一26题强调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胡佛总统干预经济的措施等,而课本多从胡佛实施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出发。
2、大多数试题以新材料、新情景为切入点,材料形式多样化(相片、示意图、表格、地图、文献等)。
(二)内容上:1、考察较多的知识点:1.儒家思想的演变发展历程及内在实质的变迁。
2.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发展及社会影响力。
(2)中国近现代史:1.抗日战争2.清末以来戊戌变法和预备立宪3.海权意识4.一五计划(3)世界史:美国史——罗斯福新政、胡佛的经济政策苏联史——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欧洲联合与世界银行工业革命2、依据课程标准,突破教材知识、结论的表述,能力立意——强调知识的运用和解释,以高考试题推动课程改革。
(1)材料题为主,论从史出,而不是从课文出,需要学生从具体的史料和情景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
(3)体现文明史观的价值取向如制度文明:2013年29题晚晴现代化的发展、对清末新政的评价等。
工业文明:2015年41题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的影响1、提高专业素养是提高有效性的主要途径教师自己要重视学习,不断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汲取学术研究的成果。
2、研究课程标准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课标是上位概念,是教材编写、高考命题的依据,所以老师要认真解读、研究课标。
囿于认识关系和教龄尚浅,以上仅是我对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历史试题的一些认识。
对于今后历史教学也有某些启发,要尽量贴近历史的真实面目,要关注热点不能埋头教书,要注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要将历史教学同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真正体现历史的借鉴价值。
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评价

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评价
2023年高考历史山东卷试题难易程度适中,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具体来看,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1:试题结构稳定,知识点分布合理:试题延续了山东卷的命题风格,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适中,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重要内容,没有出现偏题、怪题。
2: 突出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通过提供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史料解读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3: 关注社会现实,贴近生活实际:试题选取了一些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话题,如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等,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服务。
4: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试题通过选取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考历史命题特点

高考历史命题特点高考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历史命题的特点对于备考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高考历史命题的特点,并给出相应的解题建议。
Ⅰ. 考察知识点的全面性高考历史命题注重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全面理解。
命题往往涉及到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要求考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知识点。
因此,备考时应注重对历史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掌握,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框架。
解题建议: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点,可以建立思维导图或制作学习笔记,将相关知识点归类整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同时,要注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联系与比较,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Ⅱ. 历史事件与当代问题的结合高考历史命题经常将历史事件与当代问题相结合,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对当代问题的思考能力。
这种形式的命题既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具有深入的了解,又要求学生关注并思考与当代社会相关的问题。
解题建议: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分析历史事件与当代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关注时事新闻等方式,培养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敏感性与思考能力。
同时,要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Ⅲ. 考察能力的综合运用高考历史命题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比较和评价能力。
命题往往设置多个相关问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历史知识和能力,给出全面、准确的回答。
解题建议: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和评价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历史事件,并围绕着这些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练习。
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Ⅳ. 题目表达的灵活性高考历史命题要求学生理解并准确回答问题,但给出的题目表达往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这意味着学生需要通过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准确把握命题的要求。
解题建议: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
可以多阅读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并对题目进行分类总结,进行思考和解答。
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命题趋势

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命题趋势打开文本图片集2021年高考全国各地文综卷的历史试题,坚持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考生基本历史素养,立足“知识在教材之内,能力在教材之外”的命题思路,既重视历史基础,考查主干知识,又重视历史基本技能的测量;既重视试题创新,测试学科能力,又体现历史学科独有的学科特点,对考生复习都具有极强的导向性作用。
一、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主要特点1.重视基础知识,寓能力考查于通史之中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虽然在考查的侧重点、题型、分值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如全国文综历史卷Ⅰ,考查的基础知识分别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古代的经济及其政策、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雅典民主政治、启蒙思想及1787年宪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抗日战争史、魏晋法律改革与儒学、清朝预备立宪、《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包青天”等等。
虽然试题所撷取的历史材料都是新的,但其考查的知识点,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对应点。
如:(2014,全国文综卷Ⅰ,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本题考查清初“海禁”政策前的历史情况,以“清初海禁”、鸦片战争前清朝对外贸易“出超”等知识作为命题的依托。
由于“外国货物”、“外国银钱”、“各省流行”,说明当时清初的对外贸易一度较为繁荣,而自然经济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清朝与英国的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是符合史实的。
材料中没有体现“干扰”和“进口货物的冲击”等信息,故B项和C项均不正确。
高考全国卷历史综合题命题特点变化趋势研究

高考全国卷历史综合题命题特点变化趋势研究高考全国卷历史综合题命题特点变化趋势研究引言:高考是全国性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对于考生来说具有重要性。
其中,历史科目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考查学生综合素养和历史知识掌握的重要途径。
历史综合题是历史科目中的一种命题方式,涉及广泛面,对考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本文将针对高考全国卷历史综合题命题特点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
一、历史综合题的命题特点1.广度与深度兼顾:历史综合题的题目通常涵盖了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多个历史事件,要求考生对这些历史事件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
所以,历史综合题要求考生具备广度与深度的历史知识。
2.材料丰富:历史综合题通常会给出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地图、图片等,这些材料旨在引导考生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考生需要通过分析这些材料,进行推断、判断等。
3.综合能力考查:历史综合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判断、推断等综合能力。
通过综合能力考察,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估考生的综合素质。
二、历史综合题命题特点的变化趋势1.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综合题的命题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单纯的知识记忆转变为对材料的综合分析和运用。
因此,考生需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题目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
2.增加跨学科的内容:在历史综合题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与其他学科相关的内容,如地理、文学、艺术等。
考生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
3.强调实践能力:历史综合题中,也有出现一些让考生设身处地去体验历史事件、联想历史背景的题目。
这样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和思维方式。
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实践,考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三、备考历史综合题的建议1.掌握扎实的历史知识:历史综合题要求考生具备广度与深度的历史知识,因此考生需要掌握扎实的历史知识,掌握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相关知识。
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试题特点

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对于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2023年湖北高考中,历史试题也是考生们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简要分析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以便考生们有针对性地备考和提高答题能力。
一、扩大知识面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试题特点之一是知识面的扩大。
考题内容将不仅局限于中国历史,还会涉及世界历史的部分内容。
这意味着考生需要在复习过程中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结合,全面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事件。
此外,对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的了解也将是考试所关注的重点。
二、加强考查能力除了知识面的扩大外,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试题还注重考查考生的能力。
试题将更加注重培养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试题可能要求考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解读、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或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对比和联系来展示历史变迁的规律性。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注重培养这些能力,多进行历史案例分析和材料分析的训练。
三、注重考查观点分析和评价能力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试题还将注重考查考生的观点分析和评价能力。
考生需要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其观点和行动进行评价,并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逻辑严密地支持自己的观点。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关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不同观点,并积极参与历史讨论,培养自己的历史思辨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四、强化考查历史方法论除了知识与能力的考察外,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试题还将注重历史方法论的考查。
历史方法论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它强调历史研究的合理性和系统性。
试题可能会要求考生对历史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或者要求考生根据历史资料提出合理的历史假设并进行论证。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注重历史方法的学习和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历史问题中。
综上所述,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知识面的扩大、能力的考查、观点分析和评价能力的提升以及历史方法论的强化。
考生们要针对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并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浅淡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特色与启迪_历史XX

浅淡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特色与启迪_历史(省普通高考历史评卷指导委员张圣知)一、今年高考历史试卷试题的特点从总体上看,今年全国普通高考治试题的设计,符合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公布的95年《历史科考试说明》的**项要求;继续沿着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和有利于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的目标前进,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以稳为主、实行微调全卷题型不变,比分结构不变,题量不变,试卷高度仍维持在94年水平。
题型比分略有调整,如填空题由94年的15分减为95年的10分,多选题小题比分不变,仍为每小题3分,增加2个题,由94年的30分增加36分,题量由94年的10题增为12个题。
这样,95年的第Ⅰ卷(即选择题卷)就由94年的60分增为95年的66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卷)填空题由94年的7个题减为95年的5个题,分值共10分。
材料解析题题量比分不变,问答题题量(3个)不变,比分减少一分。
这样调整后第Ⅲ卷总分为84分,比94年少6分。
但两卷总分66分84分仍为150分。
保持在94年总分水平。
2。
三方覆盖、突出能力今年的历史试题,在考查重要历史知识,重视学科知识内部联系,总结基本规律的同时,注重了三个方面的覆盖.①教材知识的覆盖。
据初步统计共覆盖教材约占51%,比94年覆盖率略高。
②教材中治、经济、文化三大块知识的覆盖分别为105分、28。
5分、16分,分考分略低于94年,但仍比93年高8分.③能力覆盖.今年大量试题不仅考查了记忆能力,还较多地考查了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尤其是考了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能力。
今年**题型中考查思维能力分值为97分,比94年试题能力分增长16分.以选择题为突出.今年的选择题已由最初的考查再认再现的内容扩大到了考查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的内容。
如单项选择题10个题中高档(即较难题)就有3个,只有20——30%的考生能答出。
多项选择题12个小题中就有8个是高档题,其中第30题只有16。
96%的考生答对。
来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及趋向分析一历史试题的特色九十

10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及趋向分析一、历史试题的特色九十年代以来,适应素质教育和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历史高考命题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在指导思想、题型结构、评分操作诸方面围绕着知识和能力的对比关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逐步形成一些鲜明的持色。
1、材料解析题异军突起,主、客观题平分秋色,题型结构三足鼎立。
……2、知识与能力并重,总趋势是加大能力考查度,而在实际操作中则有进有退。
……3、命题依托历史教材,依据《考试说明》。
……4、命题不回避热点和重点,也不拒绝几年“重复”,但灵活多变,“神鬼难测”。
……5、渗透学科意识,注重实实在、潜移默化的历史教化作用。
……二、三种题型分析(一)选择题从设问形式看,选择题有如下几种主要形式:(1)排序类……。
(2)比较类……。
(3)最佳类……。
(4)表述类……。
(5)材料类……。
从设问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问原因动机。
……(2)问主次矛盾……。
(3)问时间空间……。
(4)问现象本质……。
(5)问历史人物……。
(6)问共性个性……。
选择题答题方法:选择题在历史题总分中的比重已达一半。
而涉及历史内容则点多面广,且角度花样翻新,很能检验高考应试能力。
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应该是最主要的训练题型。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完全可以说,得选择题者得“天下”。
如何对付选择题,最基本的要求:第一是“审”。
审题准确与否,对解题正确与否有决定意义。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用在这里,一点也不错。
先审题干,要做到字字推敲,尤其是中心词和限制词的推敲。
准确、全面掌握题干到底问什么:时间?空间?人物?事件?角度?层次?不可遗漏。
再审题肢,即全部选项。
实际上是对提供的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斥表面现象乃至假象,去掉枝节和无关紧要的叙述,找出题干所要求的历史内容。
第二是“辨”。
辨,其实也是审;审,也是辨。
二者本来就没有本质区别。
这里“辨”,仅仅是针对选择题的具体解法而言。
一辨是非,尤其是似是而非者;二辨偏全,也就是抓个性和共性、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及趋向分析一、历史试题的特色九十年代以来,适应素质教育和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历史高考命题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在指导思想、题型结构、评分操作诸方面围绕着知识和能力的对比关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逐步形成一些鲜明的持色。
1、材料解析题异军突起,主、客观题平分秋色,题型结构三足鼎立。
……2、知识与能力并重,总趋势是加大能力考查度,而在实际操作中则有进有退。
……3、命题依托历史教材,依据《考试说明》。
……4、命题不回避热点和重点,也不拒绝几年“重复”,但灵活多变,“神鬼难测”。
……5、渗透学科意识,注重实实在、潜移默化的历史教化作用。
……二、三种题型分析(一)选择题从设问形式看,选择题有如下几种主要形式:(1)排序类……。
(2)比较类……。
(3)最佳类……。
(4)表述类……。
(5)材料类……。
从设问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问原因动机。
……(2)问主次矛盾……。
(3)问时间空间……。
(4)问现象本质……。
(5)问历史人物……。
(6)问共性个性……。
选择题答题方法:选择题在历史题总分中的比重已达一半。
而涉及历史内容则点多面广,且角度花样翻新,很能检验高考应试能力。
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应该是最主要的训练题型。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完全可以说,得选择题者得“天下”。
如何对付选择题,最基本的要求:第一是“审”。
审题准确与否,对解题正确与否有决定意义。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用在这里,一点也不错。
先审题干,要做到字字推敲,尤其是中心词和限制词的推敲。
准确、全面掌握题干到底问什么:时间?空间?人物?事件?角度?层次?不可遗漏。
再审题肢,即全部选项。
实际上是对提供的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斥表面现象乃至假象,去掉枝节和无关紧要的叙述,找出题干所要求的历史内容。
第二是“辨”。
辨,其实也是审;审,也是辨。
二者本来就没有本质区别。
这里“辨”,仅仅是针对选择题的具体解法而言。
一辨是非,尤其是似是而非者;二辨偏全,也就是抓个性和共性、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三是信息。
这主要是针对材料选择题而言。
对材料要抓住全部信息(二)材料分析题材料解析题是1949年推出的新题型。
其结构和模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体现课本历史知识的几段材料,或者文字材料,或者表格材料,或者图片材料;一部分是角度灵活、明确能力层次分明的设问。
材料解析题可以说全面体现考试说明要求的四类十条能力要求,最能检验考生历史学科能力。
因而,材料解析题的解答好坏,往往是拉开考生成绩档次的关键之一。
第一步,要读懂材料,这是前提。
要确切弄清试卷提供的全部材料到底围绕什么问题提供了哪些信息。
材料中的按语、提示、注释、引文出处,都不能放过。
是史料,要抓住全部史实;是议论点,要抓住全部观点(看法、主张、认识、态度),总而言之,心要细,把全部有效信息抓在手,切莫大意有遗漏。
第二步,要仔细辨真伪明是非。
即对掌握到的全部信息,对史实要辨其真伪虚实异同;对观点,则要辨正误、时是非,不带偏见。
张三步,推敲设问中的常用词语,切实把命题者设问的意向和确定的要求,如“不得摘抄原文”、“表达应成文”等,以免答题走题或犯规失分。
第四步落笔回答,特别要注意问什么答什么,有问有答,一问一答,落到实处。
材料解析题设问较多较杂,因而切忌跳跃。
最后还有两点要特别指出,这就是材料解析题中提供的材料和需要回答的观点,如有与教材提供的材料和观点(结论)不一致,甚至相反。
如1998年的巴黎和会题。
该题提供三段材料以及关于中国代表要会上的外交努力的观点,就与平素在教材上得到的教育印象大相径庭。
怎么办?这只能是从试题设计的新的历史情境依据试题提供的材料,作实是求是的分析。
这是;第一,材料解析题中往往有概括材料的史实(或观点)的要求。
如无不得摘抄原文的规定的话,则可以大胆摘抄。
这样做不仅解题速度快而且言简意赅,保险系数大。
这种做法在文言文材料中作用更明显。
(三)问答题问答题是历史高考中最传统刀最有生命力的题型。
之所以如此说,其根本就在于它容量大、变化多、综合强、难度高,是典型的主观题,有利于测试考生综合能力(识记能力、理解应用能力)和整体水平(历史知识水平、思想水平、理论水平、表达水平),拉开考生间的差距,适应选择性考试的需要。
正因为如此,90年代历史高考命题改革,题型屡有变化,而问答题始终不变。
基分数比例一直在36%—21%之间。
……综观十年高考27道问答题,虽然变化多端,但仍然可以找出一定之规。
第一:从命题形式看——基本是个动宾词组结构。
例1:概述1840—1949年间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动) (限制词不)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
(1991年高考题)(宾)例2:简要说明18世纪——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动) (限制词)主要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分析1789年革命与1848年二月革命的(宾) (限制词) (动) (限制词)主要不同之处。
(1996年高考题)(宾)第二,从命题的动词来看——大致有三类:论证评价类,一般用评价、评论、评述、说明、证明等常伤脑筋词语。
分析比较类,一般用比较、对比、异同、分析、为什么等常用词语。
叙述类,一般用试述、简述、概述、阐述等常用词语。
从命题用名词或名词性宾语结构来看,也可大致分为六类。
一类是背景、原因、目的、动机、意图类;二是结果、结局、后果、效果类;三是意义、作用、影响、地位、性质、实质类;四是途径、措施、发展、变化、兴衰、消长类;五是原则、教训、认识、启示类;六是特征、特点、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等等难于尽列。
至于“限制词”,也就是限定解答的内容和对象。
可以说,考试说明涉及的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知识,都是可能触及的内容。
所谓命题中的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也大都发生在此部分。
不过从形式上看,不论其如何变,都跳不出时间限制、空间限制、事件限制、观点限制等。
第三、考试内容看——几乎覆盖考试说明的主要知识点,但又有所侧重。
点多面广,最有说服力的是选择题。
有所侧重,则经材料题、问答题为典型。
……中国古代史……问答题的重心落在唐和明清部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显然与唐的强盛、繁荣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相关。
而明清部分,则不仅是中国古代史的终结又是与西方世界相比开始由先进而落后的时代,可资借鉴的历史内容特别丰富,也不能不引起命题者较多的关注。
经济史本来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内容,为什么在十年问答题中比例如此之低?原因一:是材料题材中占的比例较大。
……因而问答题中相应减少;原因二:……。
由于历史的漫长,从政治领域给今人提供的历史教训也特别的丰富,如杨贵妃题、秦亡汉兴题、唐用人题、简直就是“政治教育”试题,在特别提倡反腐倡廉科教兴国的今天具有特别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重点还是在近代部分。
……从形式上看,中国近代史的问答题特别突出民比较题。
横向比较,共4道题……;纵向比较,共2道,……。
纵观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全部试题,可以发现贯穿其间的主线是四个坚持的教育,特别是中共的伟大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正确的历史启示。
世界近现代史共10道题,……。
重点在世界近代史。
从国别史来看,试题又集中于英、美、法、德、俄、日六个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它们之间的国际关系,……。
从这种试题材的各种构成来看,不难发现世界现近代史特别近代史非常强调以生产力为标准,实践标准来评述历史,并反复以此立意设计考。
……。
如何解答问答题呢?这个问题既复杂又简单。
说复杂是题目内容千变万化,实在难找一用就灵的法宝。
说简单,是因为任何问答题的解答都有一定的规律。
概括地说是八个字“扣死题目,落到实处”。
所谓扣死题目,就是要仔细审题。
动词、限制词、名词(名词性结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结果、作用,要扣字眼,通过字眼,准确全面抓题意。
落到期实处,就是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有几问就答几问,不可遗漏。
说到技巧,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宁可“胡答”,不可不答。
当面对考题感到无从下手的时侯,聪明的办法,就是围绕试题的中心,搜肠刮肚,尽量解答,没有“实在”的东西,就答抽象的,一般化的东西,千万不能空卷,因为“胡答”可能有分,而空卷无答是绝对没有成绩的。
三、常用词语的运用为了更好地总结十年历史高考,这里将试题中常用词语不失繁琐作一专门的分析。
……(一)试述、简述、简要述评、概述、简要说明、简要评述、概括说明、概括指出。
此类常用词语一般用于问答题之中。
……“述”,就是叙述,即摆事实;“评”,就是评论、评价,即讲道理,谈观点。
“述评”或“评述”,就意味着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
“说明”,“指出”,实际就是评述,解答的问题依据是什么,怎么样。
“简”、“简要”、“概”、“概括”,说到底意思也差不多,都包含两层要求:一是综合,愈是要求“简”,就愈是要求全面综合,高度概括;二是简要,。
抓主干去枝节,点到即止。
(二)背景、历史背景、原因、社会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基本原因、条件、前提条件、前提和条件。
此类常用词语多用于选择题、问答题中。
……背景,一般是指一历史事物在何种情况下发生的,实际上包含了原因、条件两方面内容。
原因,一般是回答“为什么”,也就是必要性;条件,一般是回答“有什么”,也就是回答可能性。
当然,这也是不是绝对的,如“抗战为什么能胜利?”等,原因就不仅仅是“必要性”。
原因、条件并列于设问中时,二者的界限较为明显;但是,二者分列时,其含义又基本相同,甚至可以互相替代。
不过仔细推敲依然有细微的差虽,“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些,在论及成败时就用“原因”,而不能用“条件”。
“历史背景”与“背景”本质是一致的,在这里“历史”并无实在意义。
“原因”与“社会原因”、“基本原因”其实也是一回事。
……“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是相对的。
前者是根源性、本质性、决定性的原因,一般应在经济基础、社会性质、阶级本质中去寻找;后者则是因果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物的原因,往往是指导火线之类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指导致历史事物发生的若干原因中起主要作用的原因,在单项选择题中,与根本原因没有多大区别。
客观原因是相对主观原因而言的。
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若干个,凡是与人的主观意识有关的原因就不是客观原因。
“前提”,本来是指推理中已知的判断。
前提条件,也就是先决条件,若干条件中主要条件。
……。
前提和条件,实际是指主要条件和其它一般条件。
……(三)说明、表明、体现、反映、表现、意味“说明”,一般来说是从事实(材料)得出结论的意思,……“中山舰和整理党务案表明什么?”。
这里的表明就是说明,说明也就是表明。
而表明什么,说明什么,就是结论是什么。
此外,还含有阐述、分析的含义。
……。
体现、反映和说明、表明都有由甲而得乙的意思,……。
体现是某种性质或某种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反映是反照,即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