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评定73300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肌力的正确评估PPT课件

肌力的正确评估PPT课件
Ⅱ+:能对抗重力,但运动范围小于
50%。
Ⅱ:不能对抗重力,但能在消除重力 影响后能作全范围运动。
Ⅱ-:消除重力影响能活动,但活动范 围在50%---100%之间。
第12页,幻灯片共21页
Ⅰ: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引 起任何关节运动。
0:无任何肌肉收缩。 ROM在评估肌力 的过程中一直存在争议,
则肌力至少达3级以上。
第19页,幻灯片共21页
❖如患者肢体只有关节运动(不能承受 起自身重量)则肌力为2级,如痛刺激
后仅见肌肉收缩而不引起肢体关节运动
则肌力为1级,如痛刺激后无任何肌 肉收缩(有时需通过感受刺痛前后 某肌肉的张力来判断)则肌力为0级 。
第20页,幻灯片共21页
第21页,幻灯片共21页
第3页,幻灯片共21页
❖一、清醒病人的肌力描述 清醒病人的肌力一般用徒手肌 力测试法:徒手肌力测试又可 称为肌肉力量检查,最早是在
1912年由罗伯特‧拉卑特
(Robert W. Lovett)在美国哈 佛医学院开始使用。
第4页,幻灯片共21页
肌力测试的目的主要是评估 肌肉收缩时的力量大小,分 別是正常(Normal)、良好
特别是在肌力Ⅲ级和Ⅳ级时尤其明显。 于是 MRC指南提出应用“+”和“-” 来对Ⅳ级进行再分级。将Ⅳ级再细分 为3个亚级别:轻、中、重度抵抗
第8页,幻灯片共21页
------这种亚分级的问题在于对阻抗的定
量是描述性的,轻、中、重的概念是模 糊的,阻抗的水平就完全依赖于检查者。 因此对阻抗的亚分级并不是个好的方法,
而且没有对Ⅲ级进行亚分级。针对这 种情况,包含运动范围(ROM)的改 良的MRC分级形成了。
第9页,幻灯片共21页

肌力评定PPT幻灯片

肌力评定PPT幻灯片
10
Lovett肌力分级标准
11
MRC肌力分级标准
12
MMT检查注意事项
测试选择适当时机,疲劳、运动或饱餐后不宜进行。 检查前先用通俗语言解释,必要时示范。 遵循测试的标准姿势,注意防止某些肌肉对受试肌肉 的替代动作。 阻力应加在肌肉附着的远端部位,阻力方向与运动方 向相反,肌肉附着的近端肢体应得到可靠的固定。 左右两侧比较。先健侧,后患侧。 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慎用;疼痛、骨折、创伤未愈 不适用;中枢神经系统病损所致痉挛性瘫痪不适用
26
13
14
肘关节肌群徒手肌力检查
屈曲肌群:肱二头肌、肱肱肌、肱桡肌 伸展肌群:肱三头肌
15
肘关节屈曲
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3、4、5级
2级
0、1级
16
肱三头肌
3、4、5级:
肘关节伸展
2级:
0、1级:
17
MMT的特点
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工具,不受场地限制 以自身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价标准,能 表示个人体格的相对力量 只能表明肌力,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 定量分级标准较粗,受检查者主观评价误 差影响
24
本次课程小结
肌力定义 肌力评定的方法 徒手肌力测定(MMT) – 肌力分级方法 – 主要肌肉的评定方法
25
关节活动度(ROM)
颈椎 胸椎 腰椎 全脊柱
前屈
后伸 左右侧弯
35-45° 35-45° 45°
30 °
20 ° 20 °
75-90 ° 30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35 °
128 °
125 ° 73.5 °
旋转度(一侧) 60-80° 35 ° 30 ° 115 °

肌力评定 ppt课件

肌力评定  ppt课件
远端
ppt课件
8
主要肌肉的检查
(1)上肢 (2)下肢 (3)躯干
ppt课件
9
上肢主要肌力徒手肌力检查
肩后伸肌群
10
上肢主要肌力徒手肌力检查
11
上肢主要肌力徒手肌力检查
12
上肢主要肌力徒手肌力检查
13
上肢主要肌力徒手肌力检查
14
上肢主要肌力徒手肌力检查
腕背伸肌群
屈掌指关节 肌群
屈近端指间 关节肌
p试前应做适当动员,取得受试者的充分合作 ♦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 ♦ 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疲劳、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 ♦ 测试时应左右比较,肌力﹥3级时,应与健侧对比来确定4
或5级 ♦ 肌力﹥4级时,所作抗阻须连续施加,且同一强度 ♦ 抗阻不能应用于2个关节以上,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的
20
下肢主要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踝关节跖屈 肌群
踝关节背屈 肌群
21
下肢主要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踝关节内翻 肌群
踝关节外翻 肌群
22
下肢主要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趾关节屈曲肌群 踇指背伸肌群
23
躯干主要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颈屈曲肌群
颈后伸肌群
24
躯干主要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躯干前屈肌群
躯干后伸肌群
躯干旋转肌群
4
定义
● 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根据受损肌肉或肌群功能,使病人处在不同受 检位置,让其做一定动作,对动作分别给予助 力和阻力,以达到最大活动范围。根据接受助 力或克服阻力的能力,按分级标准进行判定。
● MMT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检查者徒 手对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法,这种方法简 便易行,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ppt课件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ppt课件

3 能对抗重力,且能完成全范围活动,但不能抗任何阻力
3- 能对抗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 2+ 能对抗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以下
2 消除重力的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2- 消除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但但活动范围在50-100%
1
触诊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0 无肌肉收缩
1
第一节 肌力概述
2
肌肉的能力一般分为三类
肌力 肌肉爆发力 肌肉耐力
3
肌力的定义
肌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肌力是指肌 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狭义的肌力是指肌肉主 动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即静态或动态收缩的能 力。
4
肌力(muscle strength):指肌肉运动时最大收 缩的力量。
7、年龄与性别:20岁以前肌力是渐增的,此后逐渐下 降。男性大于女性。
12
肌肉的收缩类型
等长收缩是肌肉收缩时关节不活动,肌肉长度不变, 张力增加,又称静力性收缩。常用来维持特定体位和 姿势。
等张收缩是肌肉收缩时关节活动,肌肉缩短,但张力 保持相对恒定,分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
向心性收缩:主要指主动肌的收缩。肌肉收缩时,肌 肉的两端相互靠近,肌纤维的长度变短,又称向心性 缩短。
19
徒手肌力评定的分级标准
Lovett分级法 MRC分级法
20
级别
0 1 2 3 4 5
★★★徒手肌力检查分级法


相当于正常肌力的%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0
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10
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25
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50

肌力评定技术PPT演示幻灯片

肌力评定技术PPT演示幻灯片

将6级分级法用“+”和“—”进一步细分
17
MMT分级标准
Lovett分级 正常 N 良G 好F 差P 微T 零z
MRC分级 5 4 3 2 1 0
Kendall百分比 100 80 50 20 5 0
18
级别评定依据
19
肩前屈肌力—3级
20
肩前屈检查—4-5级
21
M.R.C 肌力 分级
22
15
MMT 的特点
无需特殊的检查仪器,不受地点、条件、 场所的限制
以自身重量作为肌力评价基准 结果准确、可靠、有效 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说明肌肉收缩的耐
力。
16
肌力分级标准
MMT
拉彼特(Lovett) 肯德尔(Kendall) M.R.C肌力分级
6级分级法 百分数分级法
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1983年
30
3.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
MMT
6. 其他:不适宜中枢性瘫痪 31
32
MMT评定步骤
准备:解释、检查关节、固定肢体摆位置
1、采用重力检查 2、能完成者+施加阻力,能者4或5级,不
能为3级 3、不能克服重力,则3级以下。应调整体
位,将肢体旋转90度,改为抗重力体位检 查,能完成2级,仅触及肌腱或肌腹收缩为 2级,无为0级 4、测试3级以下肌力时,也可不改变姿位, 也可施加助力。
第三章运动功能评定技术
1
第一节 肌力评定
Assessing of Muscle Power
2
3
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不同分类:
原动肌(agonist) 产生原动力,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为原动肌,其中 起主要作用者称为主动肌,协助完成动作或仅在动作 的某一阶段起作用者称为副动肌。 例如在屈肘运动中起作用的肌肉有肱二头肌、肱肌、 肱桡肌和旋前圆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肱二头肌和 肱肌,称为主动肌;其余称为副动肌。

肌力评定 PPT课件

肌力评定 PPT课件

➢ 3级 体位与固定方法同前,无外加阻力,能克服肢体重力的 影响,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者为3级。
➢ 2级 患者侧卧位,腋下置一光滑平板,在解除重力下完成全 关节活动范围运动者为2级。
➢ 1级与0级 患者仰卧位,试图肩关节屈曲时,触诊上肢近端 1/3处三角肌前部纤维及喙肱肌,有收缩者为1级,无收缩者 为0级。
➢ 3级 体位和固定方法同前,无外加阻力,能对抗肢体重力的 影响,完成肩关节内旋的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者为3级。
➢ 2级 患者俯卧位,上肢由台面边缘自然下垂,置于外旋位。 评定人员固定其肩胛骨,能完成肩关节内旋的全关节活动范 围的运动者为2级。
➢ 1级与0级 患者俯卧位,试图肩关节内旋运动时,触诊腋窝
2023/11/20
20
2023/11/20
21
5.肩关节水平内收
【主要肌】胸大肌。
【评定分级】
➢ 5级与4级 患者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 评定人员一手固定其肩胛骨,另一手于肘关节内侧施加阻 力。嘱被测上肢尽力水平内收,能对抗充分阻力完成肩关 节水平内收的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者为5级,能对抗一定阻 力完成以上动作者为4级。
人员触诊胸大肌起止点附着部,有收缩者为1级,无收缩者
2023/11为/200级。
22
2023/11/20
23
6.肩关节外旋
【主要肌】冈下肌、小圆肌。
【评定分级】
➢ 5级与4级 患者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上臂置于评定台面, 前臂于台面边缘自然下垂。评定人员一手固定其肩胛骨,另 一手于腕关节近端施加阻力,嘱被检侧前臂用力向前、上方 抬起以完成肩关节外旋,能对抗充分阻力完成肩关节外旋的 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者为5级,能对抗一定阻力完成以上动作 者为4级。

肌力分级与评定ppt课件

肌力分级与评定ppt课件
4
肌力评定的目的
1. 确定有无肌力减弱及肌力减弱的部位与 程 度;
2. 辅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损伤定位诊断; 3. 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或畸形;
4. 为康复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依据;客观评 价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5来自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0 级 无可见或可触知的肌肉收缩 1 级 可触及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2 级解除重力的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3 级可 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
动范围的1/2以上,但不能达最大活动范围 2 去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
范围 2+ 去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
动范围,如抗重力,可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 1/2 以下
7
3- 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1/2以上,但不能达 最大活动范围 3 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3+ 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且在运动终末可抗 轻度阻力 4- 能抗比轻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4 能抗中等度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4+ 能抗比中等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 能抗较充分阻力稍小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 能抗充分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一)原动肌 又称主动肌,是指发起和完成 一个动作的主动作肌或肌群,如股四头肌是伸膝 的原动肌。
(二)拮抗肌 是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 或肌群。例如伸肘时,肱三头肌使肘关节伸直, 而肱二头肌的作用与之相反,为拮抗肌。 (三) 协同肌 又称合作肌,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 一同收缩的肌肉或肌群。分为副动肌、中和肌、 固定肌三种类型。
3
肌肉收缩的基本类型
(一)等长收缩 即静力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 张力增加,但肌纤维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 的收缩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固定体位。 (二)等张收缩 即动力性收缩,是指在肌肉收缩过程 中,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伸长或缩短,从而 引起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 1.向心性收缩,是指肌肉 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靠近,肌纤维长度缩短的收缩 方式,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 2.离心性收缩,是 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远离,肌纤维长度增加 的收缩方式。是对抗关节运动的拮抗肌所产生的收缩, 其作用与关节运动方向相反,如依靠前臂重力伸肘时, 肱二头肌离心性收缩以控制前臂坠落的速度。

肌力的评定 PPT课件

肌力的评定 PPT课件
肌力测定方法
一.定义
• 肌肉作最大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是肌肉
在收缩或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 以肌肉能承受的重量来表示,是以肌肉最大
收缩(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 肌力测定是肢体运动功能检查的最
基本方法之一。
• 1、评价肌肉功能损害的范围及程度。 • 2、间接判断神经功能损害的情况。
3、4、5级: 2级: 1、气血为本,补益气血;结合功能障碍不同
时期的气血状态,给予适当的调治。
• 2、以通为用,疏通经络。 • 3、分清肢体功能障碍的区域所属于经络。 • 4、在经络的整体流注循环中,把握个体特征。
《普天同乐之北京路》
群狮欢腾舞翩翩, 中华妙鼓振心田; 轻穿龙泉水帘阵, 千年古道又见天。
0、1级:
• 水平内收:0~90 胸大肌
3、4、5级: 2级:
0、1级:
• 外旋:0~80-90 冈下肌
3、4、5级: 2级:
0、1级:
内旋:0~70-80 肩胛下肌、背阔肌、大园肌
3、4、5级: 2级:
0、1级:
2.肘关节
屈曲:0~145-155 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3、4、5级: 2级:
0、1级:
3、4、5级:
伸展:145-155~0 肱三头肌
2级:
0、1级:
下肢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
1.髋关节: • 屈曲:0~120-130 髂腰肌 • 伸展:0~10-20 臀大肌、股二头肌 • 内收:0~20-30 大收肌,长短收肌 • 外展:0~45 臀中肌、缝匠肌 • 外旋:0~40-50 臀大肌、梨状肌 • 内旋:0~35-45 臀小肌、阔筋膜张肌
检查注意事项
• 1.徒手肌力检查时,必须遵循测试的标准姿势,以

4肌力评定ppt课件

4肌力评定ppt课件
15
MMT
45
屈肘关节
肱二头级
级 或
肱肌

肱桡肌
3

16
2
MMT 肌力的检查方法

级 或 级
17
10
伸肘关节--肱三头肌
运动范围: 150°~ 0 ° 检查方法:
体位:仰卧位。
手法:仰卧位,肩关节屈曲90度,肘关节屈曲,检 查者固定上臂,令患者尽力伸肘,同时检查者于腕 关节近端施加阻力。 评级:
变,也不产生关节活动,肌纤维收缩的 做功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又称为静力性 收缩。 等速收缩
指肌肉收缩时,产生肌张力变化,而 带动的关节运动的速度是由仪器设定不 变的。
4
(2)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 肌群的力量,以评价肌肉的功能状态。
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
5
肌力评定的目的
42
(三)注意事项
肌力﹥4级时,所作抗阻须连续施加,且同 一强度
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的远端 痉挛性瘫痪患者不宜作徒手肌力检查 骨折未愈合,严重骨质疏松,关节及周围软
组织损伤,关节活动度极度受限,严重的关 节积液和滑膜炎等症状禁忌
43
2、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3级以 上)
37
膝关节屈曲(3级)
38
膝关节屈曲(4~5级)
39
膝关节屈曲(2级)
40
膝关节屈曲(0~1级)
41
(三)注意事项
测试前应做适当动员,取得受试者的充分合 作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测试动作应标准化, 方向正确
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疲劳、运动后或饱餐 后不宜进行
测试时应左右比较,肌力﹥3级时,应与健 侧对比来确定4或5级

肌力的评定PPT课件

肌力的评定PPT课件

25
3 尚可(fair,F) 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不能抗阻力 50
4 良好(good,G) 能抗重力及一定阻力作关节全范围运重力及充分阻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100
肌力评定的工具与方法
徒手肌力Lovett分级
级 别
名称


0 零(zero,Z)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Muscle power 大的力
肌肉耐力
肌肉持续地维持一定强度等长收缩或 做多次一定强度等张/速收缩的能力。
Endurance 持续耐力 重复耐力
肌力评定的工具与方法
❖ 肌力/绝对肌力检查方法
▪ 徒手肌力评定 ▪ 应用仪器评定
肌力评定的工具与方法
❖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 ❖ 1916年由K.W.Lovett提出 ❖ 肌肉解剖及功能 ❖ 特定体位 ❖ 减重、抗重及抗阻 ❖ 标准动作 ❖ 触摸肌腹、 ❖ 肌肉运动情况 ❖ 关节活动范围 ❖ 克服阻力的能力
▪ 肌钙蛋白与Ca2+结合发生构象变化,使原肌球蛋白位置改变 ▪ 肌动蛋白结合位点暴露,迅即与肌球蛋白头部接触 ▪ 肌球蛋白 ATP 酶被激活,水解ATP,并释放能量 ▪ 肌球蛋白头部发生扭曲转动,将肌动蛋白拉向 M 线,
细肌丝滑入粗肌丝之间
肌力概述
❖ 肌纤维分类★
Ⅰ型(慢肌纤维)
Ⅱ a(快肌纤维)Ⅱ b(快肌纤维)
名称
慢收缩氧化型
快收缩-氧化酵 快收缩酵解型 解型
肌原纤维
线粒体及 肌红蛋白
较少 较多
介于Ⅰ型 与Ⅱ b型之间
较多 较少
周围毛细血管 丰富
较少
氧化酶活性 高

糖酵解酶活性 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力评定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科医院 2013级研究生 熊森
--
肌力是指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时 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肉最 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 示。
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 肌肉或肌群的力量,以评价肌肉的功 能状态
--
一、基本概念
影响肌力的解剖及生理学要素
(一)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也愈大 (正比)
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10
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25
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50
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
75
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
100
1916美国 Robert Lovett
--
1936 英国 Henry﹠Flerence
(二)补充分级法
Lovett分级法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 6)抗阻检查之阻力必须保持同一强度。
• 7)抗阻检查不能应用于两个关节以上,即 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肢体的远端。
• 8)掌握相关的解剖知识:检查时必须同时 进行触诊,为此,要详细了解肌肉、肌腱 的解剖位置。
--
The "arm test" does not isolate nor specifically test any particular shoulder muscle.
改良肌力分级法0级Fra bibliotek(无)
1级
(轻微)
1+级
(较强)
2-级
(ROM>50%)
2+级
(ROM<50%)
3-级
(ROM>50%)
3+级
(ROM<50%)
4-级
(ROM>50%)
4+级
(ROM<50%)
5-级
(ROM>50%)
-- 5+级
(ROM100%)
--
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测试
上肢主要肌群的手法检查 肩胸:内收外展耸肩下压外旋内旋 盂肱:屈伸收展(水平)内旋外旋 肘:屈伸 前臂:旋前旋后 腕:屈伸 手指
--
定义: 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是根据受检者肌肉或肌群的 功能,让患者处于不同的受检位置,嘱患 者在减重、抗重力或抗阻力的状态下作一 定的动作,并使动作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
--
临床应用价值
1. 确定肌力减弱部位与程度 2. 软组织损伤的鉴别诊断 3. 协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损伤定位诊断 4. 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与畸形 5. 制定治疗方案、评价训练效果 6. 评定预后
--
下肢主要肌群的手法检查 髋:屈伸收展内旋外旋 膝:屈伸 踝:跖屈背伸内翻外翻 足 躯干主要肌群的手法检查 颈:屈伸 躯干:屈伸侧屈旋转
--
--
三角肌
--
肱二头肌
--
缝匠肌、髂腰肌
--
股四头肌
--
胫前肌
--
腓骨长短肌
--
注意事项:
• 1)检测时必须做关节最大范围活动。为了 解其确切的关节活动范围,可先做被动的 关节活动检查以作对照。
Common errors and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manual muscle testing: "the arm test" and other inaccurate procedures Walter H Schmitt Jr* and Scott C Cuth-b-ert Chiropractic & Osteopathy 2008, 16:16
--
三、器械肌力评定
• 为了克服 MMT 方法的不足,肌力测试开始 向定量肌力测量发展,出现了等长肌力测 试方法和测试仪器、等张肌力测试方法、 等速肌力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
--
等速肌力测试
可提供最大力矩、肌肉爆发力、做功能力、 功率耐力等数据
--
Biodex电子肌力图仪
--
等长肌力测试
一、握力
The MMT is not a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examiner and the patient
--
适应症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周围神经损伤 原发性肌病:肌萎缩、肌无力 骨关节疾病
--
Q:不适宜徒手肌力检查?
--
T:MMT存在的一些问题
理学疗法11(2):99,1984(日)高桥精一:
• 2)运动应始终以平稳的速度进行。 • 3)尽可能稳定地固定近端关节,以避免出
现替代活动。 • 4)固定体位时不能压迫肌肉或肌腱,以免
妨碍其正常活动。
--
• 5)测试时应左右比较,肌力﹥3级时,应与 健侧对比来确定4或5级。肌力在>4 级时, 检查所加阻力必须连续施加,并保持与运 动相反的方向。
--
肌力测定分级标准
• 0级:零(zero) • 1级:微弱(trace) • 2级:差(poor) • 3级:可(fair) • 4级:好(good) • 5级:正常(normal)
--
(一)肌力分级
★★★徒手肌力检查分级法
级别 0 1 2 3 4 5


相当于正常肌力的%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0
• 内侧范围(Inner range): 肌肉收缩从全范围的中点到最大短缩位
--
肌肉的收缩方式
• 等长收缩 isometric contraction
• 等张收缩 isotonic contraction
• 等速收缩 isokinetic contraction
--
二、徒手肌力检查
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方 法是1916年美国哈佛大学矫形外科学教授 Robert Lovett提出并经 Wright 进一步完善 而得。后经不断改进,至1946年确定国际 统一肌力检查记录方法以来,一直沿用将 肌力分为6级的分级法。
握力指数=手握力(kg)/体重(kg)×100 正常值:〉50
(捏力:正常约为握力的30%)
二、背肌力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 正常值:男150~300 女100 ~150
--
--
小结:
• 1.熟练掌握肌力检查的技巧:先观察关节活 动的质量,有无不对称、萎缩、肥大以及 步态异常的情况,然后采取正确的姿势、 肢位并充分固定近侧端,按照分级标准检 查肌力。
(二)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
⑴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正比) ⑵改变神经冲动的频率(正比)
(三)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一定范围内,初长度愈长,收缩力也愈大(正比) 1.2倍时最大
--
肌肉的收缩范围
• 外侧范围(outer range): 肌肉收缩从完全伸展到全范围的中点位
• 中间范围(middle range ): 肌肉收缩从外侧范围的中点到内侧范围的 中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