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智能传感器.ppt
合集下载
2024年度课件智能传感器
![2024年度课件智能传感器](https://img.taocdn.com/s3/m/1deb0a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a.png)
根据所选硬件设备,制定详细的 配置方案,包括电路原理图设计 、PCB布局布线等。
17
软件编程与调试技巧分享
编程语言选择
根据系统需求和处理器类型选择合适 的编程语言,如C语言、汇编语言等 。
软件架构设计
设计合理的软件架构,包括底层驱动 程序、中间层应用程序和上层用户界 面等。
2024/2/3
编程技巧分享
25
医疗健康领域应用案例
生理参数监测
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人体的 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血糖 等,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
支持。
远程医疗
通过智能传感器实现远程医疗监 测和诊断,方便患者在家中进行
健康管理。
医疗器械管理
利用智能传感器对医疗器械进行 管理和监控,确保医疗器械的安
全和有效性。
2024/2/3
嵌入式系统技术
嵌入式系统技术是智能传感器 实现小型化、低功耗和可靠性
的重要手段。
9
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智能传感器通过敏感元件感知被测量,并 将感知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 采集。
采集到的数据经过微处理器的处理,进行 滤波、放大、补偿等运算,以得到更精确 、更稳定的测量结果。
数据输出
2024/2/3
24
智能家居领域应用案例
环境监测
智能传感器能够监测室内环境参 数,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 ,为家居环境提供舒适的生活体
验。
2024/2/3
安全监控
通过智能传感器实现家居安全监控 ,如入侵检测、火灾预警等功能, 保障家庭安全。
智能控制
利用智能传感器实现家居设备的自 动化控制,如灯光控制、窗帘控制 等,提高生活便利性。
17
软件编程与调试技巧分享
编程语言选择
根据系统需求和处理器类型选择合适 的编程语言,如C语言、汇编语言等 。
软件架构设计
设计合理的软件架构,包括底层驱动 程序、中间层应用程序和上层用户界 面等。
2024/2/3
编程技巧分享
25
医疗健康领域应用案例
生理参数监测
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人体的 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血糖 等,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
支持。
远程医疗
通过智能传感器实现远程医疗监 测和诊断,方便患者在家中进行
健康管理。
医疗器械管理
利用智能传感器对医疗器械进行 管理和监控,确保医疗器械的安
全和有效性。
2024/2/3
嵌入式系统技术
嵌入式系统技术是智能传感器 实现小型化、低功耗和可靠性
的重要手段。
9
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智能传感器通过敏感元件感知被测量,并 将感知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 采集。
采集到的数据经过微处理器的处理,进行 滤波、放大、补偿等运算,以得到更精确 、更稳定的测量结果。
数据输出
2024/2/3
24
智能家居领域应用案例
环境监测
智能传感器能够监测室内环境参 数,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 ,为家居环境提供舒适的生活体
验。
2024/2/3
安全监控
通过智能传感器实现家居安全监控 ,如入侵检测、火灾预警等功能, 保障家庭安全。
智能控制
利用智能传感器实现家居设备的自 动化控制,如灯光控制、窗帘控制 等,提高生活便利性。
《智能传感器》课件 (2)
![《智能传感器》课件 (2)](https://img.taocdn.com/s3/m/f5727eb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c.png)
1 制造难度
智能传感器的制造涉及多项技术,包括微加工、封装和测试,具有一定的制造难度。
2 安全性
智能传感器在数据采集和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3 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传感器将更加智能化和集成化,提供更多样化的功能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智能传感器应用案例
工业应用
智能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智能 制造等领域广泛应用,提升生产 效率和质量。
数据的可靠性
智能传感器通过内置算法和 自动校准技术,提供更可靠 和准确的环境参数数据。
对环境的适应性
智能传感器在不同环境条件 下能够自适应和自动调整, 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场景。
对不确定性的处理能力
智能传感器能够处理环境数 据的不确定性,提供更稳定 和可靠的测量结果和判断依 据。
智能传感器的挑战与展望
智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
输入和输出
2
智能传感器通过感知单元获取环境参数,
并将处理后的结果通过输出接口传输给
其他设备。
3
组成
智能传感器由感知单元、处理单元和通 信单元组成,实现环境参数的感知、处 理和传输。
处理和通信
智能传感器通过处理单元实时处理和分 析感知数据,并通过通信单元与其他设 备进行交互。
智能传感器的优势
3 未来前景
智能传感器的发展前景广阔,将在智能城市、智慧农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
1 重要性
智能传感器是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关键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 未来发展前景
智能传感器将不断演进和创新,拓展更广阔的应用领域,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3 传感器研究的重要性
加强传感器研究与创新,将为智能传感器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智能传感器的制造涉及多项技术,包括微加工、封装和测试,具有一定的制造难度。
2 安全性
智能传感器在数据采集和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3 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传感器将更加智能化和集成化,提供更多样化的功能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智能传感器应用案例
工业应用
智能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智能 制造等领域广泛应用,提升生产 效率和质量。
数据的可靠性
智能传感器通过内置算法和 自动校准技术,提供更可靠 和准确的环境参数数据。
对环境的适应性
智能传感器在不同环境条件 下能够自适应和自动调整, 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场景。
对不确定性的处理能力
智能传感器能够处理环境数 据的不确定性,提供更稳定 和可靠的测量结果和判断依 据。
智能传感器的挑战与展望
智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
输入和输出
2
智能传感器通过感知单元获取环境参数,
并将处理后的结果通过输出接口传输给
其他设备。
3
组成
智能传感器由感知单元、处理单元和通 信单元组成,实现环境参数的感知、处 理和传输。
处理和通信
智能传感器通过处理单元实时处理和分 析感知数据,并通过通信单元与其他设 备进行交互。
智能传感器的优势
3 未来前景
智能传感器的发展前景广阔,将在智能城市、智慧农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
1 重要性
智能传感器是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关键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 未来发展前景
智能传感器将不断演进和创新,拓展更广阔的应用领域,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3 传感器研究的重要性
加强传感器研究与创新,将为智能传感器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课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7ba9afbe1e650e53ea996c.png)
22
重复性
图1-4所示为校正曲线的重复特性。
正行程的最大重复性偏差为△Rmax1, 反行程的最大重复 性偏差为△Rmax2,重复性误差取这两个最大偏差中之较 大者为△Rmax,再以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表示,即
rR
Rmax yFS
100%
(1-15)
式中 △Rmax----输出最大不重复误差。
精选课件ppt
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愈来愈离不开检测技术。例 如现代化起居室中的温度、湿度、亮度、空气新鲜度、防火、 防盗和防尘等的测试控制,以及由有视觉、听觉、嗅觉、触 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并有思维能力机器人来参与各种家庭 事务管理和劳动等,都需要各种检测技术。
精选课件ppt
34
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
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测量、自动资料、自动保护、自动 诊断、自动信号处理等诸系统的总称,基本组成如图1-7。
图1-10 微差法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微小变化
精选课件ppt
44
误差处理 主要内容
• 一、误差与精确处理 • 二、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 三、间接测量中误差的传递 • 四、有效数字及其计算法则
精选课件ppt
45
误差与精确处理
主要内容
(1)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 (2)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疏失误差 (3)基本误差和附加误差 (4)常见的系统误差及降低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方法
(1-17)
由于种种原因,会引起灵敏度变化,产生灵敏度误差。灵 敏度误差用相对误差来表示
k10% 0 sk
(1-18)
精选课件ppt
25
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检测到的最小的输入增量。 分辨率可用绝对值表示,也可以用满量程的百分比表 示。
(2024年)智能传感器PPT课件
![(2024年)智能传感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4f923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1e.png)
2024/3/26
8
信号调理电路
信号调理电路定义
指将敏感元件输出的微弱信号进 行放大、滤波、转换等处理,以 便于后续电路或系统处理的电路
。
2024/3/26
信号调理电路功能
包括放大、滤波、隔离、转换等, 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和抗干扰能力 ,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信号调理电路类型
根据具体需求,可采用运算放大器 、仪表放大器、隔离放大器、滤波 器、模数转换器等不同类型的电路 。
接口技术标准
常见的接口标准包括I2C、SPI、UART等,这些标 准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速率、时序等参数, 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设备的互操作性。
10
03
典型智能传感器介绍
2024/3/26
11
温度智能传感器
01
02
03
工作原理
利用物质随温度变化而变 化的特性,将温度转换为 可测量的电信号。
2024/3/26
远程医疗
通过智能传感器采集患者的生理数据并远程传输给医生,实现远程 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19
环境保护领域应用
2024/3/26
空气质量监测
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空气中的PM2.5、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含 量,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依据。
水质监测
利用智能传感器监测水体中的PH值、溶解氧、重金属等参数, 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
智能传感器应用实验
2024/3/26
30
实验内容和步骤
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 智能传感器的应用系 统
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 实验报告
2024/3/26
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调 试
智能传感器PPT学习教案
![智能传感器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ac8247284ac850ac024254.png)
第143页/共47页
11.2.3 混合实现
图11-7 在一个封装中可能的混合集成实现方式 在图(a)中,是三块集成化芯片封装在一个外壳里。 在图(b),(c),(d)中,是两块集成化芯片封装在一个外壳里。 图11-8(a)(c)中的(智能)信号调理电路,具有部分智能化功
能,如自校零、自动进行温度补偿,这是因为这种电路带有 零点校正电路和温度补偿电路才获得了这种简单的智能化功 能的。
第65页/共47页
11.1.3 智能传感器的特点
与传统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的特点是:
精度高 高可靠性与高稳定性 高信噪比与高的分辨力 强的自适应性 低的价格性能比
由此可见,智能化设计是传感器传统设计中的一次革命,是 世界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第76页/共47页
11.2 智能传感器实现的途径
一般情况下,在编写程序时,ym、y0、Nm、 N0都是已知值,因此可以把(11-1)式写成
y=ao+a1x
(11-2)
第310页/共47页
11.5.3 非线性补偿技术
线性插值法 二次曲线插值法 查表技术
第321页/共47页
11.5.3 非线性补偿技术
线性插值法
先用实验法测出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假定如图11-13
第154页/共47页
11.2.4 集成化智能传感器的几种模式
若按具有的智能化程度来分类,集成化智能传感器有三种存在
形式:
初级形式
初级形式就是组成环节中没有微处理器单元,只有敏感单元 与(智能)信号调理电路,二者被封装在一个外壳里。这是 智能传感器系统最早出现的商品化形式,也是最广泛使用的 形式,也被称为"初级智能传感器"(SmartSensor)
11.2.3 混合实现
图11-7 在一个封装中可能的混合集成实现方式 在图(a)中,是三块集成化芯片封装在一个外壳里。 在图(b),(c),(d)中,是两块集成化芯片封装在一个外壳里。 图11-8(a)(c)中的(智能)信号调理电路,具有部分智能化功
能,如自校零、自动进行温度补偿,这是因为这种电路带有 零点校正电路和温度补偿电路才获得了这种简单的智能化功 能的。
第65页/共47页
11.1.3 智能传感器的特点
与传统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的特点是:
精度高 高可靠性与高稳定性 高信噪比与高的分辨力 强的自适应性 低的价格性能比
由此可见,智能化设计是传感器传统设计中的一次革命,是 世界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第76页/共47页
11.2 智能传感器实现的途径
一般情况下,在编写程序时,ym、y0、Nm、 N0都是已知值,因此可以把(11-1)式写成
y=ao+a1x
(11-2)
第310页/共47页
11.5.3 非线性补偿技术
线性插值法 二次曲线插值法 查表技术
第321页/共47页
11.5.3 非线性补偿技术
线性插值法
先用实验法测出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假定如图11-13
第154页/共47页
11.2.4 集成化智能传感器的几种模式
若按具有的智能化程度来分类,集成化智能传感器有三种存在
形式:
初级形式
初级形式就是组成环节中没有微处理器单元,只有敏感单元 与(智能)信号调理电路,二者被封装在一个外壳里。这是 智能传感器系统最早出现的商品化形式,也是最广泛使用的 形式,也被称为"初级智能传感器"(SmartSensor)
《智能手机传感器》课件
![《智能手机传感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d006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e.png)
VS
位置信息泄露风险
智能手机中的GPS、Wi-Fi和蓝牙等传感 器可以追踪用户位置信息,若未得到妥善 处理,可能引发隐私泄露问题。
解决方案与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与突破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提高传感器性能,解决精度 、稳定性、响应速度和功耗等技术瓶颈问题。
强化隐私保护
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 等手段,确保用户数据安全。
应用中的性能。
交叉敏感效应
一些传感器可能对非目标信号产 生敏感,导致测量误差和干扰,
影响其准确性。
响应速度与功耗
传感器响应速度和功耗之间存在 矛盾,提高响应速度往往需要增 加功耗,而降低功耗可能导致响
应速度变慢。
隐私保护问题
数据安全与隐私泄露
随着传感器应用的普及,用户数据安全 和隐私保护成为重要问题。例如,通过 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传感器收集用户行 为数据,可能被用于非法目的。
陀螺仪传感器
总结词
用于检测手机姿态和运动方向
详细描述
陀螺仪传感器可以检测手机在三维空间中的旋转角度和运动轨迹,常用于游戏 控制、拍照防抖、导航等功能。
加速度传感器
总结词
用于检测手机加速度和振动
详细描述
加速度传感器能够感知手机在三个轴向上的加速度变化,常用于计步器、运动监 测、游戏控制等功能。
磁力传感器
距离传感器
总结词
用于检测手机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详细描述
距离传感器通过发出红外线并检测其反射回来的强度,来感 知手机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常用于自动接听电话、防止误触 屏幕等功能。
03
传感器在智能手机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用
运动检测与健康管理
《智能传感器》课件
![《智能传感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56334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6.png)
物联网时代的传感器产业
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带动了传感器市场 的快速增长,智能传感器作为关键组 件,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工 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物联网的发展对传感器性能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如高精度、低功耗、小型 化等,促使传感器技术不断升级和创 新。
人工智能与传感器技术的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传感器提供了 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使得 传感器能够更好地感知和识别周围环 境。
VS
详细描述
智能传感器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算 法,能够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在各种高精度测量场景中,如工业制造、 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智能传感器的高 精度检测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线通信
总结词
智能传感器具备无线通信能力,可以实现远 程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测。
详细描述
通过内置的无线通信模块,智能传感器能够 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实 现远程数据监测和控制。这种无线通信能力 使得智能传感器在各种远程监测场景中具有 广泛应用,如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农业智 能化等领域。
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
持续研发与技术突破
鼓励和支持智能传感器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 和进步。
标准化与规范化
制定统一的智能传感器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不同厂商和系统之间 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
鼓励智能传感器与其他领域的技术融合,推动跨行业的协同创新与 发展。
应用领域拓展与跨界融合
智能家居
将智能传感器应用于家 居领域,实现智能化控 制和便捷的生活体验。
工业自动化
将智能传感器应用于工 业生产中,提高生产效
率和设备监控水平。
智慧城市
将智能传感器应用于城 市管理、交通、环保等 领域,提升城市智能化
智能传感器课件
![智能传感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fe7a2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2.png)
压敏电阻传感器 A/D转换器 微处理器 存储器(RAM、E2 PROM) 接口电路
集于一身
网络化智能压力传感器的性能特点
lPPT系列: 带RS-232接口,传输距离不超过18m,精度±0.05% PPTR系列: 带RS-485接口,传输距离可达几千米,精度±0.1%
l属网络传感器,构成网络时能确定每个传感器的全 局地址、组地址和设备号ID地址,能实现各传感器之 间、传感器与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用户 可通过网络获取任何一个传感器的数据并对该传感器 的参数进行设置,所设定的参数就保存在E2 PROM中。
采用4线制接法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
Pt1000
单电源供电电路
Pt1000
ADT70在电阻应变仪中的应用
温度补偿片
输出电压
测量应变片
四、单片硅压力传感器及信号调理器 的原理及应用
普通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硅杯 应变电阻桥路
集成硅压力传感器(ISP)
传感器单元 信号调理 温度补偿 压力修正
MPX2100/4100A/5100/5700系列集成硅压力传感器
能输出9位测温数据,测温范围: -55℃ ~ +125℃ 分辨力: 0. 5℃,温度/数据转换时间: 0.4s 带二线串行接口(漏极开路的I/O线),便于与微处 理器通信。
由DS1629构成的温度检测系统电路
AD7417型5通道精密智能温度传感器
能同时对4路远程温度和1路本地温度进行精确 测量和控制。片内有本地温度转换器、多路转换 器和10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转换时间极快:本地30μs ,远程15 μs 测温范围: -55℃ ~ +125℃
通过指令组态,完成不同的测量功能)
•数据存储和记忆功能; •双向通信功能。 (能通过RS-232 ,RS-485 ,USB ,I2C等
《智能传感器》PPT课件
![《智能传感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ef69c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f.png)
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政策支持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包括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研发支持等。
法规标准
为了保障智能传感器的质量和安全,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 ,规范市场秩序,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国际贸易环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面临更加开放的 国际贸易环境,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环境因素补偿
考虑环境因素对传感器输出的影响 ,如温度、湿度等,对传感器输出 进行补偿,以提高测量精度。
04
智能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与实践
接口电路需求分析
信号转换需求
电源和功耗需求
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或数字信号转换为适 合处理器处理的信号。
为传感器提供稳定的电源,并确保接口电 路的功耗满足系统要求。
抗干扰能力需求
线性度、灵敏度等关键指标评估
线性度
传感器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线性度越高,传感器输出越接近真实值。评估方法包括最小二 乘法拟合直线、计算残差等。
灵敏度
传感器输出量变化与输入量变化之间的比值。灵敏度越高,传感器对输入量的变化越敏感。评估方法包括计 算斜率、比较不同传感器灵敏度等。
其他关键指标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智能传感器是一种具有信息处理功能 的传感器,它能够采集、处理、交换 信息,并具有自诊断、自校准、自补 偿等功能。
发展历程
从传统的机械式传感器到电子式传感 器,再到智能传感器,随着物联网、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能传感器 逐渐成为传感器领域的主流。
智能传感器特点及应用领域
特点
高精度、高可靠性、自适应性、易集成等。
设备状态监测
通过安装在设备上的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 行状态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预防潜在故障,减少停机 时间和维护成本。
现代智能传感技术及应用ppt课件
![现代智能传感技术及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83b9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e.png)
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
生产过程监控
利用压力、温度、流量等传感器,实 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确保
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工业机器人
通过安装多种传感器,如距离传感器 、角度传感器等,实现机器人的自主
导航、避障和精准操作。
工业物联网
借助智能传感器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 和数据采集,实现工业设备的互联互
通和智能化管理。
0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智能传感 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THANKS。
04
现代智能传感技术应用实例分 析
智能家居领域应用
1 2
智能照明
通过光线传感器和人体红外传感器,实现室内光 线的自动调节和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智能化控 制。
智能安防
利用门窗磁传感器、红外幕帘传感器等,实时监 测家庭安全状况,并通过手机APP远程报警。
3
智能家电
结合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实现家电设备 的自动调节和远程控制,提高家居舒适度和节能 效果。
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局面分析
物联网市场蓬勃发展
智能传感器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元器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为智能传感器产业带来巨大机遇。
新能源汽车市场崛起
新能源汽车对智能传感器的需求日益旺盛,为智能传感器产业提供 了新的增长点。
国际竞争压力加剧
国际智能传感器技术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企业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提 高核心竞争力。
警和应急救援提供支持。
05
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挑战及解决方案探讨
传感器小型化与集成化
提高传感器灵敏度、降低功耗、实现 微型化设计,同时解决集成化过程中
的信号干扰、热管理等问题。
传感器智能化
智能传感器幻灯片
![智能传感器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a9f6d93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b.png)
06
智能传感器挑战与机 遇
技术挑战及解决方案
精度与稳定性问题
01
提高制造工艺,采用先进的校准和补偿技术,优化算法以提高
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功耗与续航能力
02
研发低功耗技术,优化电源管理,延长传感器使用寿命,满足
长时间工作需求。
无线通信与安全性
03
加强无线通信技术研发,提高传输速度和稳定性,同时加强数
THANKS
感谢观看
产品方面,各厂商在传感器类型、精 度、可靠性、功耗等方面存在差异, 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
智能传感器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厂商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新产品以抢占市场 份额。
未来,随着物联网、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深入发展,智能传感器将朝着更小、更智 能、更集成的方向发展。
同时,新兴技术的融合将为智能传感器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行业竞争将更加 激烈。
康复训练 智能传感器能够监测病人的运动状态和康复进度, 为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05
智能传感器市场现状 及竞争格局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分析
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受益于物联网、工业自动化等
领域的快速发展。
预计未来几年智能传感器市 场将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消 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将
传感器分类
根据测量原理和应用领域不同,传 感器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电感 式、压电式、光电式等多种类型。
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
传感技术
信号处理技术
智能传感器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如MEMS 技术、光学传感技术等,实现高精度、高稳 定性的测量。
智能传感器内置微处理器或DSP芯片,对采 集到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数字化等处理, 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https://img.taocdn.com/s3/m/594d8faa58fafab068dc0212.png)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7.2.1 标度变换处理技术
工业过程的各种被测量不仅量纲不同,其数值范围往 往也相差很大。为了进行数据采集,不管用哪一种传感器 测量何种被测参数所得的信号,都要处理成与 A/D转换器 输入特性相匹配的电压信号(如0一5V),然后经过A/D转换 成数字量进入微型计算机。为使智能传感器的显示、记录 、打印等结果能反映被测量的实际数值,还必须把微机输 出的数字信号还原成与实际被测量相对应的数值后才能输 出,这种对测量结果进行的数字变换称为标度变换。
三大技术的结合给信息化带来了巨大的 促进作用。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7.1.2 基本结构
组成:主传感器、辅助传感器、 微机硬件系统
典型智能式压力传感器中:
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来检测被测压力参数的。
辅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环境压力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用来监测主传感器工作时由于环境温度变化或介质温度变化而使 其压力敏感元件温度变化,并根据温度的变化修正与补偿其测量误差。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2 多段折线逼近补偿法
(1)零位温漂的补偿 传感器的零点随温度而漂移。只要其Uo-T特性具有重复
性就可以补偿。
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若是T,则应在传感器输出值Uo中减 掉了T℃时的零位值Uo(T)。关健步骤是要事先测出Uo— T特性,并存于内存中。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 线性参数的标度变换
标度变换输入/输出的数字信号间为线性关系
标度变换公式:
A xA o(A m A)oNxNo N m No
Ax:实际测量值; Am:测量上限; Ao:测量下限; Nx、 Nm、No:实际测量值、上限值和下限值所分别对应的数字量
智能家居与智能传感器PPT课件
![智能家居与智能传感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31211a9b6648d7c0c7465a.png)
智能传感器与网络
(制作人:李锦程)
智能家居
1
前言
在万物互联时代,传感器是其中最关键的组件之一。 作为物联网中一个从外界接收信息的载体,重要的感 知层前端。常见的传感器有距离传感器、光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加速度传 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上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虽然各 有不同,但最基本的原理却相差无几,只不过大多都 根据特定的领域在一般原理的基础上做了特定的升级 和扩展。传感器作为实现人工智能趋势下的核心组件 ,在任何应用领域都不可缺少,而我们今天就来盘点 一些应用于智能家居的传感器。
16
手环
17
温湿度传感器——多功能空气检测仪
适宜的温湿度同样可以为用户带来舒适的居住环 境,虽然一些电器设备中也内置温湿度探头,但 毕竟监测的范围有限,难以监测家中每个角落, 因此温湿度传感器则可以弥补这个缺失,带来全 方位的环境反馈。
方案介绍:多功能空气检测仪,空气检测主要分 为以下几个方面:甲醛检测、PM2.5检测、温湿 度检测(SHT20传感器)、时间、ESP8266的联网 、TFT显示。
18
温湿度传感器
19
虚拟现实头显和传感器原理详解
头部追踪
为了模拟人类自然的视角转换效果,虚拟现实 头戴们都内置了头部运动追踪功能,即6轴追 踪,可以实现X、Y、Z轴及前后侧面追踪。另 外,头戴们也内置了诸如陀螺仪、加速度计和 磁力计来模拟转动速度等细节,我们可以在 Oculus Rift、HTC Vive和索尼Playstation VR上看到一些LED或是激光传感器,可以降低
信号延迟。
20
运动追踪
运动追踪方面,基本上都是通过配件来实现,毕竟虚 拟现实显示器只是头戴型显示器而已。在这方面,每 家公司的实现形式略有差异。其中,Oculus Rift需要 通过Touch手柄来实现控制,手柄上内置了大量传感 器,可以监测手部运动,实现特定操作。HTC Vive的 运动追踪功能最为全面,通过在房间设置两颗激光追 踪镜头来扫描头戴上、手柄上的激光传感器,以此实 现场景式的追踪效果。
(制作人:李锦程)
智能家居
1
前言
在万物互联时代,传感器是其中最关键的组件之一。 作为物联网中一个从外界接收信息的载体,重要的感 知层前端。常见的传感器有距离传感器、光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加速度传 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上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虽然各 有不同,但最基本的原理却相差无几,只不过大多都 根据特定的领域在一般原理的基础上做了特定的升级 和扩展。传感器作为实现人工智能趋势下的核心组件 ,在任何应用领域都不可缺少,而我们今天就来盘点 一些应用于智能家居的传感器。
16
手环
17
温湿度传感器——多功能空气检测仪
适宜的温湿度同样可以为用户带来舒适的居住环 境,虽然一些电器设备中也内置温湿度探头,但 毕竟监测的范围有限,难以监测家中每个角落, 因此温湿度传感器则可以弥补这个缺失,带来全 方位的环境反馈。
方案介绍:多功能空气检测仪,空气检测主要分 为以下几个方面:甲醛检测、PM2.5检测、温湿 度检测(SHT20传感器)、时间、ESP8266的联网 、TFT显示。
18
温湿度传感器
19
虚拟现实头显和传感器原理详解
头部追踪
为了模拟人类自然的视角转换效果,虚拟现实 头戴们都内置了头部运动追踪功能,即6轴追 踪,可以实现X、Y、Z轴及前后侧面追踪。另 外,头戴们也内置了诸如陀螺仪、加速度计和 磁力计来模拟转动速度等细节,我们可以在 Oculus Rift、HTC Vive和索尼Playstation VR上看到一些LED或是激光传感器,可以降低
信号延迟。
20
运动追踪
运动追踪方面,基本上都是通过配件来实现,毕竟虚 拟现实显示器只是头戴型显示器而已。在这方面,每 家公司的实现形式略有差异。其中,Oculus Rift需要 通过Touch手柄来实现控制,手柄上内置了大量传感 器,可以监测手部运动,实现特定操作。HTC Vive的 运动追踪功能最为全面,通过在房间设置两颗激光追 踪镜头来扫描头戴上、手柄上的激光传感器,以此实 现场景式的追踪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型化
以硅及其他新型材料为基础,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 路 工艺使得传感器的体积已经达到了微米级 。
精度高 比起分体结构,结构一体化后的传感器迟滞、重复性指标将大大改 善,时间漂移大大减小,精度提高。 多功能 将多个不同功能的敏感元件集成制作在一个芯片上,使传感器能测 量不同性质的参数,实现综合检测。 阵列化 将多个功能相同的敏感元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以用来测量线状、 面状甚至体状的分布信息。 使用方便 集成化的智能传感器,没有外部连接元件,外接连线数量极少,包括 电源、通信线可以少至四条,因此,接线极其简便。
9.3 智能传感器的实现途径
智能传感器的“智能”主要体现在强大的信息 处理功能上。在技术上有以下一些途径来实现。在 先进的传感器中至少综合了其中两种趋势,往往同 时体现了几种趋势
采用新的检测原理和结构实现信息处理的智能化
采用新的检测原理,通过微机械精细加工工艺设计新型结 构,使之能真实地反映被测对象的完整信息,这也是传感器智 能化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 。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多传感器系统通过多个传感器获得更多种类和数量的传感 数据,经过处理得到多种信息能够对环境进行更加全面和准确 的描述 。
网络化
智能传感器与通信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网络化智能传感 器。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使传感器由单一功能、单一检测向多 功能和多点检测发展;从被动检测向主动进行信息处理方向 发展;从就地测量向远距离实时在线测控发展。传感器可以 就近接入网络,传感器与测控设备间无需点对点连接,大大 简化了连接线路,节省投资,也方便了系统的维护和扩充。
计算法
查表法
插值法
计算法
计算法就是利用软件编制一段反非线性特性关系表达式 的计算程序。当被测参数经过采样、滤波后,直接进入计算 程序进行计算,从而得到线性化处理的输出参数,因此,在 掌握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f(x)的情况下,利用编制好的反 非线性特性函数,就能快速准确的实现传感器的线性输出。
在实际工程中,被测参数和输出电压常常是一组测定 的数据,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用曲线来拟合传感器 的输入-输出特性。如果近似表达式为线性的,则可采用 理论直线法、端点线法、端点平移法、最小二乘法等来拟 合;对于非线性曲线,利用传感器的标定数据,根据最小 二乘原理,可以获得非线性特性的拟合函数。反过来,改 变拟合过程中的变量关系,则可以取得反非线性特性曲线 的拟合函数。关于多项式拟和曲线的参数确定,可以采用 最小二乘法,也可以采用神经网络逼近等方法。
是在芯片种集成了微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并 且带串行总线接口。和传感器信号调理器相比,传感器信号 处理系统则以数字电路为主,其性能比传感器信号调理器更 先进,使用更灵活
利用集成电路制作技术和微机械加工技术可以将多个功能 相同、相近或不同的单个传感器件集成为一维线型传感器或二 维面型(阵列)传感器。现代集成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
9.2 智能传感器的结构、功能与特点
智能传感器是由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相结合而构成的,它充分利 用微处理器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 它的内部行为进行调节。图9.1是智能传感器的原理框图,它主要 包括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和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是智能传感器的核心,它不但可以对传感器测量的 数据进行计算、存储、还可以通过反馈回路对传感器进行调节。 由于微处理器充分发挥各种软件的功能,可以完成硬件难以完成 的任务,从而能有效降低制造工艺难度,提高传感器性能,降低 成本。智能传感器的信号感知器件往往由主传感器和辅助传感器 两种微处理器单元对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存 储和与计算机通信。
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取反非线性曲线的n阶多项式表达 式的具体步骤如下:
1.列出逼近反非线性曲线的多项式方程
① 对传感器及其条例电路进行静态标定,得校准曲线。 标定点得数据为N为标定点的个数。
输入 xr : x1, x2, x3, , xN
输出 ur : u1, u2, u3,
,uN
② 假设反非线性特性拟合方程为
微处理器
存储器
数据交换模块
控制模块
信号处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
传感器特性参数 (漂移、校 9.1智能传感器原理框图
智能处理单元
智能处理单元
敏感单元
敏感单元
智能传感器的实现结构
非集成化实现
非集成化智能传感器是将传统的经典传感器即采用非集 成化工艺制作的传感器,仅具有获取信号的功能、信号调 理电路、带数字总线接口的微处理器组合为整体而构成的 一个智能传感器系统。其框图如下:
具有自动调零、自校准、自标定功能 具有逻辑判断和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自诊断功能。 具有组态功能,使用灵活。 具有存储和记忆功能,能随时存取数据。 具有双向通信功能。
智能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
与传统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具有传统 传感器所不具有的优点
测量范围很宽,并具有很强的过载能力 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精度 高信噪比与高分辨率 自适应性强 性价比高 超小型化、微型化 低功耗
xi (ui ) a0 a1ui a2ui2 a3ui3 anuin
n的数值由所要求的精度来定。若n=3,则
xi (ui ) a0 a1ui a2ui2 a3ui3
a0、a1、a2、a3 为待定常数
③ 求解含待定常 数
a0、a1、a2、a3
的函数。根据最小二乘法原
可见,若校正环节具有和传感器非线性特性成反函数 的输出特性,则可以实现对传感器输出非线性的校正。
x
传感器及其
u
调理电路 A/D
微型计算机/处理器
y=x
(a)
u
x
y x 系统框图
xi
0
xi
x
(b)
0
(c) ui u
0
x (d)
输入输出特性
最终输入输出特性 反输入输出特性
非线性自校正的三种实现方法
新型传感器技术
第九章 智能传感器
9.1 智能传感器概述 9.2 智能传感器的构成、功能与特点 9.3 智能传感器的实现途径 9.4 典型智能传感器简介
9.1 智能传感器概述
智能传感器(Intelligent sensor )最初是由美国宇航局在 1978 年开发出来的。智能传感器是指具有信息检测、处理、记 忆、逻辑思维和判断功能的新型传感器。它不仅具有传统传感器 的各种功能,而且还具有数据处理、故障诊断、非线性处理、自 校正、自调整以及人机通讯等多种功能。它是微电子技术、微型 电子计算机技术与检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早期的智能传感器是 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处理和转化后由接口送到微处理机进行运 算处理。80年代智能传感器主要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把传感器信 号调节电路、微电子计算机存贮器及接口电路集成到一块芯片上, 使传感器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90年代智能化测量技术进一步 提高,使传感器实现了微型化、结构一体化、阵列式、数字式,使 用方便和操作简单。同时具有自诊断功能、记忆与信息处理功能、 数据存贮功能、多参量测量功能、联网通信功能、逻辑思维以及 判断功能。智能化传感器是传感器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9.3.2 软件化
不论智能传感器以何种硬件组成方式实现,传感器与微计 算机或微处理器相结合所实现的智能传感器系统,都是在最小 硬件条件基础上采用强大的软件优势来“赋予”智能化功能的。 传感器的数据经过A/D转换后,所获得的数字信号一般不能直 接输入微处理器应用程序中使用,还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加工处 理,如非线性校正、噪声抑制、自补偿、自检、自诊断等,以 上这些处理也称为软件处理。以软件代硬件也体现出传感器智 能化的优越性所在。
高/上位计算机
外壳
总线接口 微处理器单元
(智能) 信号调理电路 芯片 集成化敏感单元
(a)
总线接口 微处理器单元
信号调理 电路
集成化敏感单元 (b)
总线接口 微处理器单元
(智能) 信号调理电路 集成化敏感单元
(c)
总线接口
微处理器单元 信号调理 电路
集成化敏感单元 (d)
智能传感器的功能
由于智能传感器实现了微型化、结构一体化、 阵列式、数字式。所以它除了具有传统传感器 的功能外,还具有一些高级功能。
x
传感器 V1 放大器 V2 线性化器
V0
设图中传感器输入-输出关系的表达式为 V1 f1(x) 线性放大器的表达式为 V2 a KV1
要求整台仪器的输入-输出特性为 V0 Sx b
式中K,a,S,b都为常数
线性化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式为
V2
a
Kf1
(V0 S
b
)
从而有V0=Sf1-1(V2-a/k)+b
集成化
集成智能传感器是利用集成电路工艺和微机械技术将传感 器敏感元件与功能强大的电子线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软件化
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相结合的智能传感器,利用计算机 软件编程的优势,实现对测量数据的信息处理功能主要包 括以下两方面: ① 运用软件计算实现非线性校正、自补偿、自校准等,提高 传感器的精度、重复性等。用软件实现信号滤波,如快速傅 里叶变换、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技术,简化硬件、 提高信噪比、改善传感器动态特性; ② 运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糊理论等,使传感器具有更 高智能即分析、判断、自学习的功能。
F (a0 , a1, a2 , a3 ) 0 a0
9.3.1 集成化
智能传感器的集成化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微电子电路 制作技术和微计算机接口技术将传感器信号调理单元集成在 同一个芯片上。这种集成化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又可分为两
种类型:
传感器信号调理器
传感器信号调理器是将信号的A/D转换器、温度补偿及 自动校正电路集成在一起,输出模拟量或数字量
传感器信号处理系统
9.3.2.1 非线性自校正技术
以硅及其他新型材料为基础,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 路 工艺使得传感器的体积已经达到了微米级 。
精度高 比起分体结构,结构一体化后的传感器迟滞、重复性指标将大大改 善,时间漂移大大减小,精度提高。 多功能 将多个不同功能的敏感元件集成制作在一个芯片上,使传感器能测 量不同性质的参数,实现综合检测。 阵列化 将多个功能相同的敏感元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以用来测量线状、 面状甚至体状的分布信息。 使用方便 集成化的智能传感器,没有外部连接元件,外接连线数量极少,包括 电源、通信线可以少至四条,因此,接线极其简便。
9.3 智能传感器的实现途径
智能传感器的“智能”主要体现在强大的信息 处理功能上。在技术上有以下一些途径来实现。在 先进的传感器中至少综合了其中两种趋势,往往同 时体现了几种趋势
采用新的检测原理和结构实现信息处理的智能化
采用新的检测原理,通过微机械精细加工工艺设计新型结 构,使之能真实地反映被测对象的完整信息,这也是传感器智 能化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 。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多传感器系统通过多个传感器获得更多种类和数量的传感 数据,经过处理得到多种信息能够对环境进行更加全面和准确 的描述 。
网络化
智能传感器与通信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网络化智能传感 器。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使传感器由单一功能、单一检测向多 功能和多点检测发展;从被动检测向主动进行信息处理方向 发展;从就地测量向远距离实时在线测控发展。传感器可以 就近接入网络,传感器与测控设备间无需点对点连接,大大 简化了连接线路,节省投资,也方便了系统的维护和扩充。
计算法
查表法
插值法
计算法
计算法就是利用软件编制一段反非线性特性关系表达式 的计算程序。当被测参数经过采样、滤波后,直接进入计算 程序进行计算,从而得到线性化处理的输出参数,因此,在 掌握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f(x)的情况下,利用编制好的反 非线性特性函数,就能快速准确的实现传感器的线性输出。
在实际工程中,被测参数和输出电压常常是一组测定 的数据,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用曲线来拟合传感器 的输入-输出特性。如果近似表达式为线性的,则可采用 理论直线法、端点线法、端点平移法、最小二乘法等来拟 合;对于非线性曲线,利用传感器的标定数据,根据最小 二乘原理,可以获得非线性特性的拟合函数。反过来,改 变拟合过程中的变量关系,则可以取得反非线性特性曲线 的拟合函数。关于多项式拟和曲线的参数确定,可以采用 最小二乘法,也可以采用神经网络逼近等方法。
是在芯片种集成了微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并 且带串行总线接口。和传感器信号调理器相比,传感器信号 处理系统则以数字电路为主,其性能比传感器信号调理器更 先进,使用更灵活
利用集成电路制作技术和微机械加工技术可以将多个功能 相同、相近或不同的单个传感器件集成为一维线型传感器或二 维面型(阵列)传感器。现代集成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
9.2 智能传感器的结构、功能与特点
智能传感器是由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相结合而构成的,它充分利 用微处理器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 它的内部行为进行调节。图9.1是智能传感器的原理框图,它主要 包括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和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是智能传感器的核心,它不但可以对传感器测量的 数据进行计算、存储、还可以通过反馈回路对传感器进行调节。 由于微处理器充分发挥各种软件的功能,可以完成硬件难以完成 的任务,从而能有效降低制造工艺难度,提高传感器性能,降低 成本。智能传感器的信号感知器件往往由主传感器和辅助传感器 两种微处理器单元对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存 储和与计算机通信。
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取反非线性曲线的n阶多项式表达 式的具体步骤如下:
1.列出逼近反非线性曲线的多项式方程
① 对传感器及其条例电路进行静态标定,得校准曲线。 标定点得数据为N为标定点的个数。
输入 xr : x1, x2, x3, , xN
输出 ur : u1, u2, u3,
,uN
② 假设反非线性特性拟合方程为
微处理器
存储器
数据交换模块
控制模块
信号处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
传感器特性参数 (漂移、校 9.1智能传感器原理框图
智能处理单元
智能处理单元
敏感单元
敏感单元
智能传感器的实现结构
非集成化实现
非集成化智能传感器是将传统的经典传感器即采用非集 成化工艺制作的传感器,仅具有获取信号的功能、信号调 理电路、带数字总线接口的微处理器组合为整体而构成的 一个智能传感器系统。其框图如下:
具有自动调零、自校准、自标定功能 具有逻辑判断和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自诊断功能。 具有组态功能,使用灵活。 具有存储和记忆功能,能随时存取数据。 具有双向通信功能。
智能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
与传统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具有传统 传感器所不具有的优点
测量范围很宽,并具有很强的过载能力 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精度 高信噪比与高分辨率 自适应性强 性价比高 超小型化、微型化 低功耗
xi (ui ) a0 a1ui a2ui2 a3ui3 anuin
n的数值由所要求的精度来定。若n=3,则
xi (ui ) a0 a1ui a2ui2 a3ui3
a0、a1、a2、a3 为待定常数
③ 求解含待定常 数
a0、a1、a2、a3
的函数。根据最小二乘法原
可见,若校正环节具有和传感器非线性特性成反函数 的输出特性,则可以实现对传感器输出非线性的校正。
x
传感器及其
u
调理电路 A/D
微型计算机/处理器
y=x
(a)
u
x
y x 系统框图
xi
0
xi
x
(b)
0
(c) ui u
0
x (d)
输入输出特性
最终输入输出特性 反输入输出特性
非线性自校正的三种实现方法
新型传感器技术
第九章 智能传感器
9.1 智能传感器概述 9.2 智能传感器的构成、功能与特点 9.3 智能传感器的实现途径 9.4 典型智能传感器简介
9.1 智能传感器概述
智能传感器(Intelligent sensor )最初是由美国宇航局在 1978 年开发出来的。智能传感器是指具有信息检测、处理、记 忆、逻辑思维和判断功能的新型传感器。它不仅具有传统传感器 的各种功能,而且还具有数据处理、故障诊断、非线性处理、自 校正、自调整以及人机通讯等多种功能。它是微电子技术、微型 电子计算机技术与检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早期的智能传感器是 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处理和转化后由接口送到微处理机进行运 算处理。80年代智能传感器主要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把传感器信 号调节电路、微电子计算机存贮器及接口电路集成到一块芯片上, 使传感器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90年代智能化测量技术进一步 提高,使传感器实现了微型化、结构一体化、阵列式、数字式,使 用方便和操作简单。同时具有自诊断功能、记忆与信息处理功能、 数据存贮功能、多参量测量功能、联网通信功能、逻辑思维以及 判断功能。智能化传感器是传感器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9.3.2 软件化
不论智能传感器以何种硬件组成方式实现,传感器与微计 算机或微处理器相结合所实现的智能传感器系统,都是在最小 硬件条件基础上采用强大的软件优势来“赋予”智能化功能的。 传感器的数据经过A/D转换后,所获得的数字信号一般不能直 接输入微处理器应用程序中使用,还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加工处 理,如非线性校正、噪声抑制、自补偿、自检、自诊断等,以 上这些处理也称为软件处理。以软件代硬件也体现出传感器智 能化的优越性所在。
高/上位计算机
外壳
总线接口 微处理器单元
(智能) 信号调理电路 芯片 集成化敏感单元
(a)
总线接口 微处理器单元
信号调理 电路
集成化敏感单元 (b)
总线接口 微处理器单元
(智能) 信号调理电路 集成化敏感单元
(c)
总线接口
微处理器单元 信号调理 电路
集成化敏感单元 (d)
智能传感器的功能
由于智能传感器实现了微型化、结构一体化、 阵列式、数字式。所以它除了具有传统传感器 的功能外,还具有一些高级功能。
x
传感器 V1 放大器 V2 线性化器
V0
设图中传感器输入-输出关系的表达式为 V1 f1(x) 线性放大器的表达式为 V2 a KV1
要求整台仪器的输入-输出特性为 V0 Sx b
式中K,a,S,b都为常数
线性化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式为
V2
a
Kf1
(V0 S
b
)
从而有V0=Sf1-1(V2-a/k)+b
集成化
集成智能传感器是利用集成电路工艺和微机械技术将传感 器敏感元件与功能强大的电子线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软件化
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相结合的智能传感器,利用计算机 软件编程的优势,实现对测量数据的信息处理功能主要包 括以下两方面: ① 运用软件计算实现非线性校正、自补偿、自校准等,提高 传感器的精度、重复性等。用软件实现信号滤波,如快速傅 里叶变换、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技术,简化硬件、 提高信噪比、改善传感器动态特性; ② 运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糊理论等,使传感器具有更 高智能即分析、判断、自学习的功能。
F (a0 , a1, a2 , a3 ) 0 a0
9.3.1 集成化
智能传感器的集成化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微电子电路 制作技术和微计算机接口技术将传感器信号调理单元集成在 同一个芯片上。这种集成化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又可分为两
种类型:
传感器信号调理器
传感器信号调理器是将信号的A/D转换器、温度补偿及 自动校正电路集成在一起,输出模拟量或数字量
传感器信号处理系统
9.3.2.1 非线性自校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