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实战训练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检测(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题(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有着歌的一些元素。

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

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

《国语·周语上》载厉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

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

《礼记·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

”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做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歌则不同。

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

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

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

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

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

这一形态与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

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治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

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

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

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

且由于政治言说性质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

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学案)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学案)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2、理解诗歌意象,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3、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理解诗歌意象,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三、学习难点: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学法指导1、考试说明:古代诗歌鉴赏(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鉴赏方法(1)诗歌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人或事物。

①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②景物形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达主观的感情形象,即“意象”。

(2)诗歌语言①理解关键词语:极富表现力的动词、丰富多彩的形容词(表色彩的词)、生动形象的叠词②鉴赏语言风格:朴素自然、平实质朴、清新明丽、含蓄委婉、婉约细腻、幽默讽刺、形象生动、豪迈雄奇、粗犷豪放、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悲怆幽怨、缠绵哀怨、……(3)表达技巧①表达方式:A、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直抒胸臆) B、描写:渲染、烘托、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白描、明暗相衬、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远近、上下;②表现手法: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画龙点睛、铺排、幽默、含蓄、象征、联想、想象;③修辞方法:比喻、夸张、拟人、用典、起兴、借代、对偶、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互文、叠词、婉辞等。

(4)思想内容: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感奋振作、激励友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

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重点: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以意逆志”的理论内涵。

教学步骤:一、导入:什么是“以意逆志”呢?翻译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的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参考:理解作品,不能断章取义地割裂个别字眼以曲解其词句,也不能就词句的表面作解释,因而歪曲作品的愿意;而正确的态度应是“以意逆志”。

《说文》云:“逆,迎也。

”郑玄注:“逆,犹钩考也。

”这句话说,“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

他的主张很明确,就是分析诗的人不能因为个别的词和句曲解整篇的意义,而应该根据作品探索原来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二、以意逆志如何操作?1)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2)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

举例:(1)下面这首《凉州词》的主题是什么?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2)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商女”。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情感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作者意图和时代背景。

1.2 课程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作者的意图。

学生能够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

第二章:意象分析2.1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事物,它通过作者的描写和表达,具有了超出自身意义之外的象征意义。

2.2 意象的作用意象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

意象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深度和美感。

2.3 意象的分析方法通过描述和解释意象本身的意义。

通过分析意象在文中的出现位置和频率,理解作者对意象的重视程度。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中的相似意象,理解意象的普遍意义。

第三章:情感分析3.1 什么是情感情感是作品中所表达的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绪。

3.2 情感的作用情感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

情感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3.3 情感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和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中的相似情感,理解情感的普遍意义。

第四章:知人论世4.1 什么是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文学鉴赏的重要方法之一,指的是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4.2 知人论世的作用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可以增加对文学作品的同情和理解。

4.3 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阅读作者的生平介绍和作品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通过比较不同作者和作品之间的联系,理解文学作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五章:课程实践5.1 实践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意象分析和情感分析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鉴赏和分析。

5.2 实践活动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意象分析和情感分析。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2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2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强调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1.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1.4 教学内容讲解文学鉴赏的意义、方法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知人论世2.1 课程背景介绍知人论世的概念,强调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对文学鉴赏的重要性。

2.2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知人论世的含义,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进行文学鉴赏。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作者和时代背景。

2.4 教学内容讲解知人论世的含义、方法及其在文学鉴赏中的应用。

第三章:以意逆志3.1 课程背景介绍以意逆志的概念,强调理解作者意图和作品主题对文学鉴赏的重要性。

使学生理解以意逆志的含义,学会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进行文学鉴赏。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作者意图和作品主题。

3.4 教学内容讲解以意逆志的含义、方法及其在文学鉴赏中的应用。

第四章:文学鉴赏实践(一)4.1 课程背景通过具体文学作品,让学生学会运用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方法进行文学鉴赏。

4.2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学鉴赏。

4.4 教学内容选取一首古代诗词,分析作者背景、时代背景,解读作品主题和作者意图。

第五章:文学鉴赏实践(二)5.1 课程背景继续通过具体文学作品,让学生深化对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5.2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学鉴赏。

选取一篇现代文学作品,分析作者背景、时代背景,解读作品主题和作者意图。

第六章:文学形式与风格鉴赏6.1 课程背景介绍文学作品的形式与风格,强调形式与风格对文学鉴赏的影响。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杜甫诗歌赏析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杜甫诗歌赏析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杜甫诗歌赏析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一、教学目标:以鉴赏杜甫诗歌为范例,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从而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进行准确解读,从而窥见作品的意旨,避免望文生义。

2、在欣赏和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达成心灵的共鸣。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1 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前两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本册书的单元教学,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二页。

本单元的“赏析指导”为我们提供了诗歌鉴赏的两个基本方法“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事”(幻灯片打出主题)2、“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一)、昨天已经请大家回去预习过“赏析指导”的具体内容了,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什么是“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先来看看下面的这首诗(幻灯片打出例一诗)例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本诗为诗人在成都西郊的草堂经友人资助落成时所作)①、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这样的一幅图景,作者所要抒发的是怎样的一种心情?生:轻松的、愉快的,自由自在的,喜悦的,欢乐的……②、那么,请你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歌,让我们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诗人的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登岳阳楼》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登岳阳楼》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登岳阳楼》优秀教学设计《登岳阳楼》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岳阳楼》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登岳阳楼》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复习导入让学生齐背《登高》,问: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诵读、整体感知(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朗读的节奏及重音处理: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三、赏析指导(一)知人论世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

(二)初知意象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宏大孤舟——孤单漂泊(三)置身诗境过渡: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导学案(DOC)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导学案(DOC)

第一单元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能够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诗歌;2 •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课前预习]阅读“赏析指导”,弄懂“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含义。

(1)以意逆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人论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法指津]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读懂大意----知人论诗----领悟情感----赏析技巧。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长恨歌》[课前预习]1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____ ,出身于仕宦之家,生活在“ _________________ ”时期,曾任左拾遗,任职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后来被贬到浔阳任_________________ 。

因仕途不顺,他消极、蓄妓、耽酒、信佛,但他每到一处,仍力求造福一方,如任杭州刺史时曾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把这个湖堤命名为“ __________ ”。

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如《秦中吟》、《新乐府》等;后期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他是“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诗歌要以情动人,语言要“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所以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他的《长恨歌》是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裁)。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解释《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意义和目的。

强调通过了解作者的意图和时代背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1.2 教学目标了解课程的整体目标和预期成果。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1.3 教学方法介绍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第二章:知人2.1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的背景和作品背景。

分析作者的生活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2.2 作者的写作风格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举例说明作者如何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2.3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作品背景。

分享对作者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论世3.1 时代背景介绍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分析时代背景对作品的影响。

3.2 社会问题与主题分析作品中涉及的社会问题和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和主题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3.3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主题。

分享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章:以意逆志4.1 解读作品引导学生通过作者的意图和时代背景来解读作品。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4.2 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意象和象征对理解作品的重要性。

4.3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

分享对这些意象和象征的理解和解读。

第五章:综合讨论与总结5.1 综合讨论引导学生综合讨论本章的学习内容。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2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章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六章:案例分析一6.1 作品选择选择一个文学作品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

介绍这个作品的基本信息和背景。

6.2 分析作者意图分析作品中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6.3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作者意图。

分享对作者意图的理解和解读。

第七章:案例分析二7.1 作品选择选择另一个文学作品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用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方法来鉴赏咏怀八 十二首(其一)这首诗。
1.作者和背景简介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 人,三国时期魏国的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与嵇康并称“嵇 阮”。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 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史称“竹林七 贤”。他的诗大量运用了比兴象征、神话传说、 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 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 旨远的艺术风格。
A .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 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 .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 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 .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 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 .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 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 这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
代背景理解作品。它为文学阅读和欣赏提供了丰富 的背景材料,对理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古诗《约客》)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表现手法(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 2 )动作描写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徘徊将何见?” 运用动作描写,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焦躁忧伤。
(3)直抒胸臆

选修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导学案(教师版)

选修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导学案(教师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学习导学案(教师版)单元导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3、让学生发挥想象,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诗歌的意境。

4、让学生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

单元教学重点:1、捕捉意象,感受意境。

2、学习作者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预习案一、整体感知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

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2、什么是诗歌的意境?“意境”也叫境界,所谓“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在理解和认识生活的基础上的主观感受;所谓“境”,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征的艺术形象。

两者相互渗透,形成和谐的统一体。

因此,所谓“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人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例】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意象:小楼深巷: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春雨杏花: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专题15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含解析)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专题15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含解析)

专题15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测试时间:50分钟,总分:60分)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霰弹(xiàn) 涕泗(sì) 荠麦(jì) 木槿(j ǐn)B.砧板(zhēn) 碣石(jié) 殷勤(yǐn) 桅杆(wěi) C.怆然(chuāng) 寒暄(xuān) 作揖(yī) 蟾蜍(chán)D.渌水(lǜ) 霹雳(lì) 姜夔(kuí) 危樯(qiáng) 【答案】A【解析】B项,“殷”读yīn,“桅”读wéi;C项,“怆”读chàng;D项,“渌”读l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墙橹战栗皓腕列缺霹雳B.怆然轩冕荡漾茙马关山C.喧豗鸾凤寂寥豆寇词工D.凭轩榆关歼灭雕栏玉砌【答案】D【解析】A项,墙橹—樯橹;B项,茙马关山—戎马关山;C项,豆寇词工—豆蔻词工。

3.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3分)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答案】D名师点睛夸张1.概念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2.分类(1)扩大夸张。

指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2)缩小夸张。

指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鲁迅《药》)(3)超前夸张。

指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的夸张形式。

例如: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在高中生活中,诗歌是我们必学的一部分。

无论是教育局的规定,还是每个高中生自己的想法,都认为诗歌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文化素养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欣赏诗歌。

但是,要想学好诗歌欣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应该从哪里去下手。

所以,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诗歌欣赏,我们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个针对于人教版高二选修中的诗歌教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的意义和含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欣赏和理解古诗。

2.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意义和含义,以及正确的欣赏和理解方法。

3. 教学难点正确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4.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演唱法、小组讨论法5. 教学步骤1)导入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让学生们听一首音乐,尽量选择那种比较具有韵律感的音乐,比如说流行歌曲之类的。

然后询问学生们,这首歌曲中需要注意哪些音符,哪些气息、节奏等等。

接下来,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随机选择一个学生表演,要求表演出“您好”这三个字(可以动脑筋玩一下口语绕口令)。

而且该学生必须尽量注重声音的表现和语音的准确性。

2)阅读文本,进行分析和讲解在阅读古诗之前,要先介绍古诗的意义和来源,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然后,第一遍读的时候,让学生们自己阅读整首古诗,并标记出自己觉得重要、印象深刻的部分。

在第二遍读的时候,让学生们将整首诗分为几个段落,并简单讲解一下每个段落的含义和意义。

更重要的是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诗歌浓郁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对于诗歌的语言和艺术特点,也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解释。

3)演唱在刚刚分析出每句话的意义和含义后,可以让一些学生或者老师演唱这首歌词,以便学生们更好的感受到歌词的韵律感和抒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战训练
颔联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
【答案】颔联多角度描写,①上句写 明星、原野是远景,仰视天空,是静 景;②下句写月、大江是近景,俯视 大江,月随波涌是动景;③远近结合, 俯仰结合,动静结合。
【答题思路】结合 诗句分析描写角度
(时空、感官、动静、 虚实、色彩)
经典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答案】
• 1、①这首诗主要选取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 四个意象;②春日江山明丽,春风吹拂,花草飘香, 燕子衔融泥,鸳鸯睡暖沙。构成了一幅明净绚丽的画 面。
• 2、①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远近结合,画 面色彩明丽。②动态的燕子显出春意繁闹,静态的鸳 鸯显得悠闲自在。动静结合,渲染出浓浓春意。
实战训练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分析】意象是指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景物的作用: 1、 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2、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环境,奠定感情基调。 3、衬托人物的气节、品质、性格。 4、以景衬情 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反衬:乐景衬哀情
【答题思路】指 明景情关系,分 析诗人情感。
( 分辨以景衬情是 正衬还是反衬)
巩固训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 草堂时。
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1、这首诗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歌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 3、请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从景情关系分析诗人的情感。
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 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 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 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 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 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 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 的一首。
3、请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从景情关系分析诗人的 情感。
【分析】景情关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中含情、触景生情 融情于景、寄情于景、寓情于景、情寓景中 缘情布景、以景结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战训练
请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从景情 关系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案】①诗人融情于景,②首联以凄 凉孤寂的哀景正衬哀情,颔联以雄浑壮 阔之景反衬哀情,③表达了自己漂泊无 依的孤独伤感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 3、①诗人融情于景,②表达了他在结束奔波流 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③也表达了诗人对初 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喜爱之情。
能力迁移:请大家运用“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 诗歌鉴赏方法自主赏析《蜀相》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答题思路】 排列意象,连缀成句,再现画面,概括意境。
再现画面要忠于原诗,力求语言优美。 概括意境用四字短语
经典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颔联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 【分析】 常见的描写角度有: 时空 (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感官 (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触觉 ) 动静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 虚实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 色彩 (色彩鲜明、色彩斑斓 )
实战训练
01
02
说说颔联里哪两 个字最能体现出 意境特点,为什 么?
①“自”、“空”。②碧草映阶,黄鹂 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 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就 大有转折:③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 凄凉伤感。④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 国忧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
实战训练
鉴赏步骤:
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意译本诗。 说说颔联里哪两个字最能体现出意 境特点,为什么?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 样的情怀?
【意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 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 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 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 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①颔联选取了明星、平野、月、大江 四个意象,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
随 波 涌 , 大 江 东 流 。 ② 营 造 了 雄 浑 壮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阔的意境。
经典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本诗的主旨 是什么?抒 发了诗人怎 样的情怀?
答: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 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 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 深沉感慨。
不同的意境。 • 归纳意境时一般用一个四字短语去概括:
雄浑壮丽、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 清新明丽、 萧瑟凄凉、静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
实战训练
https://
01 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 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
①首联选取了细草、微风、孤舟(高 高的桅杆)三个意象,写微风习习, 吹拂着江岸的细草,一只竖着高高桅 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江边,②描 绘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
置身诗境
实战训练 缘景明情
B
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 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2、颔联是从哪些角度去 写景的? 3、请联系诗人当时的处 境,从景情关系分析诗人 的情感。
A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问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画面:排列意象,连缀成句,再现画面。 要忠于原诗,力求语言优美。
经典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分析】 意境:诗人的主观思想情感与诗中意象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 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 诗人常常用一些固定的意象去营造相对固定的意境。 • 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人笔下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情境中会营造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