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合集下载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精品PPT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精品PPT
人发现:其实不是我在牵着蜗牛散步,而是蜗牛带着我散步。 这个故事里到底是人带着蜗牛,还是蜗牛带着人呢?
其实,学习有时是相互的, 你在教会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 这就是教和学的道理。
古人所说的“肴”指的 是鱼肉等荤菜。
虽有嘉肴 ——《礼记》二则
解题:虽然有美味的肉食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6、善:好。
7、是故:所以。 8、困:困惑。
翻译: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虽 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 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自反:自我反思。 2、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字词检测
1、嘉肴 2、自强 3、兑命 4、学学半 5、教学相长
(yáo) (qiǎng) (yuè) (xiào) (zhǎng)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ຫໍສະໝຸດ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qiǎnɡ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3、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促进 推动
4、《兑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5、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 同“敩”(xiào)教导。 翻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 “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 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ppt课件完整

《虽有嘉肴》ppt课件完整

参考: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 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 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 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 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 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 “知困”而“自强”。
本课小结: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 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 进,相辅相成的。同时,告诉我 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作业:
背诵课文
拓展提升
《礼记·学记》 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 建国君②民,(以)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 于学。”其此之谓乎!“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来自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0
虽有嘉肴
——《礼记》
Page 1
预习检测
给下列黄色字注音: 嘉肴( yáo ) 自强( qiǎng)
兑命( yuè)
弗食(fú)
学学半(xiào )
教学相长( zhǎng )
朗读课文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翻译课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 道的甘美;
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 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 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C.但能说之也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知_道__了__自__己__的_不__足__,__然_后__就__能__自__我_反__思__;__知__道_了__自__己__困__惑_的__地__方__,__然_后__才__能__勉_励__自__己__。________________ (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___讲_解__谈__论__文__章_(__讲__论__文__章_)__,__就__好_比__赏__玩__春__花_,__涵__养__德__行_,__以__利__于__事_(__修__身__利__行_)__,__就__好_比__摘__取__秋__果_。____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礼记·学记》
《礼记》简介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 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其内容分 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 《礼记》与《诗经》《书经》《易经》《春秋》合 称“五经”。《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 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 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出韵 味
yáo fú
虽有/嘉 , 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jiāo
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然后知困。
qiǎng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也。故曰:
jiào
zhǎng
yuè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5.由“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可知,甲文强调教与学相互促进,学习要自我反省等观点。由“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 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 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可知,乙文强调学习要开阔眼界,多交流, 还应当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课堂练习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 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 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④、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 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 乎?
作者简介
戴圣,字次君,西汉梁国(今河南商丘) 人。曾任《礼》经博士,官至九江太守。与叔 父戴德跟随后苍学习《礼》学。
《三字经》云:“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读准音节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jiāo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2.《礼记》二则
yáo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五经你从《《诗经经典》常《谈尚》书的》《《三礼礼记第》五《》周篇易中》学《到春了秋》 哪些关于《礼记》的知识? 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

虽有嘉肴优秀课件演示教学.ppt

虽有嘉肴优秀课件演示教学.ppt

其/此之谓乎?
自由诵读
二读课文
我来展示 我来点评
三读课文
1、组内速读 2、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大意 3、找出文言知识点 (重点字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字词句归纳
一、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二、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 2.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2、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 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 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 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 辅相成的。
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 》。与《 》《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
论述先秦的
,记

等的问答,记述

解释翻译
虽( )
旨(

至道( ) 善( )
困(
) 是故 (

自强(
) 自反 (

故曰:教学相长——(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
乎!
结束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实践出真知
引用作结 ——学学半,此 之谓
主题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 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语言特点

22《虽有嘉肴》课件(共22张PPT)

22《虽有嘉肴》课件(共22张PPT)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第一个
互相促进的。
“学”同“敩”,教导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 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吧!
(1)用类比切入话题,用“嘉肴”“至道”进行类比,由 吃饭引申到学习,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2)以日常生活之事类比学习,使说理浅显易懂,更生动 贴切,便于理解。
3、课文结墨尾剑引飘雨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liyongqiang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引用古代名言,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教的重要性,增强 观点的说服力。
引用作结 ——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二、小组合作,初步翻译课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小组间合作,初步翻译课文,注意标红重 点字词,圈点勾画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检测重点字词句翻译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困,然后能自强也。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01 反复诵读,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疏 通文意。
学习目标
02 学习说理的方法,体会本文句式的特 点。
03 理解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明白教学相 长的道理。
一、导入

《虽有嘉肴》ppt课件

《虽有嘉肴》ppt课件
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拓展研伸探深意
在现代教育学意义的“教学相长” 与课文中的“教学相长” 有何不同?
在现代教育学意义上,“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 “教”和“学” 是两个主体。
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和教互相促进。
思考与启发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 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 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重视实践,实践出真知。 (3)“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 中的互动和交流。
本文主题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 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 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即实践出真知。
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 理。
课堂小练
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第一组)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第二组)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第三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第四组)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第五组)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第六组)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疏通文意释妙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逐层分析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文章是怎样论
得出结论 ——教学相长
述“教学相长”
这一观点的?
引用作结 ——学学半
请你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
梳理脉络明巧思
首先,文章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类比 ,自然 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 理; 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 “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逐层分 析学和教的重要性,得出“教学相长”的 结论。 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强化“教学相 长”的观点,结束全文。

虽有嘉肴ppt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课件完美版

提问环节:解答学生疑惑
自由提问
鼓励学生自由提问,提出自己在 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分类解答
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解答, 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
拓展延伸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 拓展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并拓宽视野。
06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重点难点总结回顾
重点 介绍了“虽有嘉肴”这篇文章的背景、作者及主要思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 动,如实验、社会实践等,提 高综合素质。
提倡谦逊好学品质
谦逊是一种美德,只有保持谦逊 的态度,才能不断学习和进步。
好学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具备好 学的品质,才能不断汲取新知识
作者
戴圣。戴圣是西汉时期礼学家、 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戴圣生平及成就
生平
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 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 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成就
戴圣不仅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他能身体力行,宣扬和实践 圣人的教诲。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汉朝培养了大批人 才。同时,他还积极倡导礼仪制度,对汉朝的礼仪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和领悟。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作业内容 阅读“虽有嘉肴”全文,并尝试背诵其中的重点段落。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 收集与“虽有嘉肴”主题相关的资料或案例,并 进行简要分析。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虽有嘉肴》ppt课件演示

《虽有嘉肴》ppt课件演示

礼仪教化重要性
礼仪教化的意义
礼仪教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规范人的 行为举止具有重要意义。
礼仪教化与《虽有嘉肴》
文章中通过嘉肴比喻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能够促进人们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个人修养与品格塑造
个人修养的内涵
个人修养是指人在思想、品德、言行等方面的自我修炼和提升。
个人成长与启示
不断学习与进步
01
文章强调了不断学习、积累经验的重要性,对个人成长具有指
导意义。
自我反省与修正
02
文章中的“其味相反,则可以知矣”对个人成长同样适用,应
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及时发现并改正不当之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03
在个人成长中,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
教与学的互动关系
教与学是互动的过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则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和创造性。
教与学的价值
教与学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个人而言,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不断提 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对于社会而言,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 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THANKS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03
实践中的创新与发展
实践是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
和创新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不断反思与提升
反思的重要性
反思是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 确改进方向和措施。

《虽有嘉肴》PPT优秀课件

《虽有嘉肴》PPT优秀课件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 ) ② 弗食( ) ③不知其旨也( ) ④不知其善也( ) ⑤然后能自强也( ) ⑥虽有至道( ) ⑦教学相长( ) ⑧教然后知困( ) ⑩然后能自反也( ) ⑾学学半( )
3、6、1、2、 7、4、8、5
4.文题“虽有嘉肴”取自文章的第一句话,如果我们把 标题换一下,你觉得换什么标题比较合适?
教学相长
在现代教育学意义上,“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 学生的互相促进,“教”和“学” 是两个主体。课文 中的“教学相长”也是这样吗?
借助课文的分析方法,说说作者是如何说理的?
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得出 “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 印证观点。
类比引入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虽 有Βιβλιοθήκη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逐层分析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得出结论 ——教学相长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 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 “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 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 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预习检查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 之谓乎

《虽有嘉肴》PPT精品课件

《虽有嘉肴》PPT精品课件

01
02
03
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
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即教学相长。
04
05Βιβλιοθήκη 提倡尊师重道、虚心学习的 态度。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
引言: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及主 题
描述佳肴的美好与独特之处
分享个人对佳肴的感受和体验
正文
探讨佳肴背后的文化意蕴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佳肴的 价值和意义
《虽有嘉肴》PPT精品课件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拓展延伸与跨文化对比 • 思考与讨论环节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虽有嘉肴》简介
《虽有嘉肴》是一篇经典的古 代散文,选自《礼记·学记》, 主要讲述了教与学的关系。
文章以“虽有嘉肴,弗食,不 知其旨也”为引子,通过类比 手法,阐述了实践对于认识的 重要性。
对偶句
文章大量使用对偶句,如“虽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这种句式使文章 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排比句
反问句
用反问句强调观点,如“其此之谓乎 ?”加强语气,引发思考。
通过排比列举事例或观点,增强文章 气势和说服力。
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比喻
通过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形象化,如将“至道”比作“嘉
分享个人见解和感悟
01
02
03
04
分享自己在阅读《虽有嘉肴》 这篇文章时的独特感受和体会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谈谈对文章中教育和学习理念
的认识和理解。
阐述文章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以及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
如何践行这些理念。

《虽有嘉肴》PPT课件(2024)

《虽有嘉肴》PPT课件(2024)

,而非仅仅依赖外部奖励。
02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文章提倡让学生在品味美食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与
心理学中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理念相吻合。
2024/1/26
03
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并重
文章通过美食带来的愉悦感受,强调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这与心理学中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的观点相一致。
2024/1/26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01
通过亲身实践,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02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改造世界,为人类服务。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03
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
13
提倡谦逊好学、不断追求进步精神
谦逊好学的态度
16
儒家经典中教育理念梳理
教育目的
儒家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 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君子,以
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教育内容
儒家注重德育,强调孝、悌、忠 、信等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同 时,也重视智育,注重经典诵读
和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授。
教育方法
儒家提倡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 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融合中西教育理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教育理念逐渐融合。当代教育在 继承传统教育理念的同时,也积极吸收西方教育的优点, 如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等。
18
05
跨学科联系与应用举例
2024/1/26
19
心理学视角下《虽有嘉肴》中教育理念分析
01
强调内在动机
文章通过描述美食的诱惑力,暗示教育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5、文章有何的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运用类比。为了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首先 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论述。 ③引用论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论述 更有说服力。
(要尝试过、经历过才知味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要经过培养﹑锻炼,才能成材、明理)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对比、类比的差别
对比 比较的事物
特性
是相反、相对的
类比 比较的事物 是相似、类似的
目的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思考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 什么标题?为什么?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学 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文学常识,积 累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互相促进的。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4、故曰:教学 相长也。
所以
学习 互相促进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
长自己的学问。

大概(表推测)
5、《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通“说”,指贤相傅说

命:一种文章体裁。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 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用“佳肴”作比(类比),由浅入深,引出
“学”,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道理。
4、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 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示例)“教学相长”说明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学习中可以与同学合作交流,可 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 桌听,如果他能明白,说明自己也理解透彻了;如果 他仍有疑惑,我们就应“知困”而“自强”,继续学 习。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解词翻译
即使 美味的菜 不 吃 它的 甘美
1、虽 有嘉肴, 弗 食,不知其 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达到极点, 最好的
好,好处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 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 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朗读
——体会韵律美。(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
虽有嘉肴 1、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fú]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3、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补充
对比、类比的差别
1、对比:比较的事物是相反、相对的,是用此物衬 托彼物。重在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贵族人家里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2、类比:比较的事物是相似、类似的,是用此物引 出彼物。重在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如: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
教学相长 实践出真知
引用作结 ——学学半,此之谓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 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 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
因此,所以
不通,理解不了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
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
反省自己(反,反省)
自我勉励。(强,勉励)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 知道了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 自我勉励。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道理:“教学相长” ——人学习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
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 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 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 定什么标题?为什么? 如:《教学相长》——揭示主旨(论点)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 经典著作,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 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zhuàn]。 是五经之一。
其中的《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 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 题的论著。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举例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理。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总结
虽有佳肴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类比引入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朗读
——按节奏朗读,体会韵律美。
虽有嘉肴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