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三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三篇】

“说课”是教学改⾰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是进⾏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步发展。
⼩编整理了⼩学四年级上册语⽂说课稿【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观潮》[说教材] 《观潮》⼀课是⼩学语⽂四年级上册的⼀篇课⽂,课⽂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潮。
⽂章思路清晰,语⾔⽣动,给⼈以⾝临其境的感觉,是⼀篇进⾏热爱祖国⼤好河⼭的教育,培养留⼼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学⽣] 四年级的学⽣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交流,但他们的⽣活经验毕竟有限,对⽂中描绘的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标] 依据⼤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好河⼭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读书的热情,提⾼学⽣品味词句的能⼒。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法,培养留⼼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潮的雄壮的磅礴的⽓势。
[说教学] 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教学应以学⽣⾃读⾃悟、⾃学探究为基础,让学⽣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架设⽣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去深⼊地感受。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运⽤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然景观,钱塘江⼤潮就是其中⼀处,有谁知道钱塘江⼤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谈观看钱塘江⼤潮后的感受。
运⽤电教媒体,让学⽣直接感受到钱塘江⼤潮的磅礴雄壮的⽓势,学⽣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理解词句。
⼆、初读课⽂,理清课⽂的顺序 课⽂脉络⾮常清楚,学⽣在初读课⽂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学习课文5—14自然段,抓住文中的具体事例,体会梅兰芳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重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来感受梅兰芳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说教学准备:幻灯片说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一共写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五件事,它们分别是:(指着板书,让学生说)拒绝播音,拒绝登台,避港拒演,蓄须拒演,伤身拒演。
还知道了梅兰芳是怎样“拒绝播音和拒绝登台”的。
那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二)出示自学要求:师:请同学们运用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的方法进行自学。
幻灯片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5-14自然段。
想一想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拒绝日本侵略者登台表演的要求后,他的生活有了怎样的变化?用“”线画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二、合作学习师:同学们都能够认真地进行自学,真的很棒!我相信也有了很好的收获。
接下来,(出示)我们分小组进行交流:说一说自主学习的收获,也可以针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必要时,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教师讲导过渡语:京剧大师梅兰芳当时非常红,很多人都喜欢看他唱戏,当然,也包括日本侵略者。
为了爱国,这位京剧大师不再登台演出了,这样做真的容易吗?(不容易)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以下教法提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放弃奢华生活、忍受内心痛苦、差点失去性命。
)(一个学生说,我从这些句子体会到的)1. 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tuò)手可得。
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
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
他宁[nìng]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分析《麻雀》这篇课文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
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之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文中通过对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刻画,塑造了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学习《麻雀》一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着重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叙述,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进而认识到,内容真实、具体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并激发起对生活的热爱,懂得母爱的伟大,培养爱护弱小的善良品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如图所示。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有如下两个重点:1、抓住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深刻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
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练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认识到“母爱”的崇高与伟大,懂得回报父母的关爱。
四、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分为如下四个环节。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趣(二)析文畅谈,发展思维(三)角色互换,倾诉心声(四)感悟关爱,真情告白五、设计意图与目标达成。
(一)第一个教学环节的整合点是:在课堂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进行本堂课下面的教学活动。
解决方法:播放本课故事的flash短片。
教学效果:动画片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第二个环节是在常规教学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与效果如图所示。
(三)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角色互换,倾诉心声是让学生畅想:“假如我是那只猎狗,我想对老麻雀说什么?”“假如我是那只小麻雀,我想对老麻雀说什么?”整合点是:学生通过角色互换,倾诉心声,达到语文课上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目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第1篇】《出塞》说课稿一、说教材《出塞》是国家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诗人盼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国度安定的忧国忧民之情。
王昌龄著有《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二、说教学目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除了对字词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课文的理解及学习方法的掌握,为此,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塞、秦、征、还”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结合注释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增加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点难点古诗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品味语言美,感悟意境美。
因此,我让学生们通过诵读、想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丰富的情感,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第一、二句的时间、空间跨度有点大,而且采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
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理解这一点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1)引入法:成功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必要条件。
刚开始通过对两幅图片的观看,引入到本节课的内容上。
(2)讲授法:诗中涉及到一个新的修辞手法—互文。
我通过对互文概念的解释及举例来使学生理解这一新的修辞手法。
(3)提问法: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旧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4)想象法:理解诗意的最好方法便是激发学生的想象。
通过想象帮助学生更本质、更内源、更切身地感知诗歌的意境。
(5)教具使用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精美的古诗配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使得学生的情感受到古诗的熏陶。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欣赏图片,引出课文。
第二环节: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这其中包括对字词的读音,诗句节奏的划分,作者、题目的介绍及诗句的理解等。
第三环节:读中想象,读出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图片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提问”这一阅读策略编排,是继三年级“预测”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提问方法。
本文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五颗一起长大的豌豆,各自奔向自己理想的未来,其中一颗在一座小楼窗台的裂缝里发芽、长叶、开花;给一位长期卧病在床的小姑娘带来生机,给她信心和勇气,战胜病魔的故事。
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经历,来赞叹生活,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提问策略,学会筛选有价值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了解小姑娘好起来的原因,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体会小豌豆美好的心灵。
(四)教学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根据不同目的提出不同方面问题。
(五)教学准备1.在第一课时中带领学生疏通字词,理清文意,梳理五粒豆子的不同命运。
2.布置学生根据文章来提问,教师在课前收集并整理。
02说学情图片学生对安徒生的童话非常喜爱,也读过很多他的童话故事,对本课的学习和体会人物的情感有很好的帮助。
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于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
学生虽然能够能提出问题,但是学生的发问大多缺乏质疑精神,不能针对整体提问。
例如:随意发问,问题只是指向文本内容,不知如何确定有价值的问题等等。
因此在提问策略方面教师应给予引导。
03说教学方法图片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我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主要采取“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点拔启示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
《走月亮》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的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田园和草地。
山之高,水之清,村之静,果之甜。
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和方法,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是对于文中抒情的语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主要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文美是本文给我们最主要的感受,因此,把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作为教学重点,把通过重点词语体会意境,品味语言,感悟情感,作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读与想象结合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教会学生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引领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抓住词语,理解文章,解决教学重点。
读与品味语言结合法。
词语理解仍是四年级教学的重点,文本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通过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感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
(2)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一画画一议议一练练”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六、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兴趣教学开始,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月光的照射下,乡村景色美丽极了,真是令人陶醉,我和妈妈伴着虫鸣、鸟飞、和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在明亮的月光下散步,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小作者发现了这些美丽的景色,我们大家是否曾经留意过,现在我们一起要用心来读课文,体会作者是用了多么美丽的语言写出我们也许曾经有过的感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本文是一革命精神的文章。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延安精神。
课文主要写了延河,枣圆,南泥湾,宝塔山。
课文语言优美流畅,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
同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二、说学生: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个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结合对本班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了解,以及课前的师生交流,我充分感觉到,学生能够领悟延安精神。
2、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3、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延安精神。
培养学生的读中悟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四、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教师用简练的语言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二)学生读课文捕捉信息品读细品,内化情感要求抓住“延河、枣园,南泥湾、宝塔山等来领悟延安精神。
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抓高楼大厦、家用电器,体会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英雄精神。
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感悟延安精神。
(三)揭示题目,升华主题教师:结合“毫不犹豫丢掉老牛破车,宝塔山的脊梁这反复说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的精神要发扬。
教师将播放课件,播放课件,进一步领会延安精神。
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将对他们的答案有不同的标准要求,并在讨论时给予相应的帮助。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外阅读,延伸课外课堂即将结束时,教师会向学生介绍和推荐相关的革命题材的文章,以此激发学生的继承革命精神的迫切愿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扩大阅读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说课稿【第1篇】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
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
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捶捶牛背还是敢的。
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
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看见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也许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
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就在这时候,池塘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飞快地走了过来(这些,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是完全昏乱了)。
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的胳膊比我的腿还粗。
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
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雄鹅摔到了半空中。
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
这一下,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稿第【1】篇〗第二课时一、说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生字词,抽读、开火车读、齐读。
2、口头填空:课文讲了(什么时候),天空(怎么样),女娲。
(做了什么)二、说精读课文,释疑解惑。
1、小组合作,拿出自己在课后写出的困惑或提出的问题交流讨论,选出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班上汇报。
2、各组汇报选出的问题,师随机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贴在黑板上,准备全班讨论。
3、研读,解惑。
(1)学习第一自然段,解决问题:女娲是什么人?她为什么要补天?a、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一段中能知道哪个问题的答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b、在班上汇报交流,师相机出示“远远的天空……许多人在水里挣扎”一段话,引导学生朗读,抓住重点词“塌、黑黑的大窟窿、深沟、熊熊大火、到处是洪水、挣扎”,来体会人们面临的灾难之可怕。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解决问题:女娲是如何补天的?a、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b、引导生想象人们处境之可怕,对比普通人和女娲看到此种情景后产生的不同心理与态度(害怕、退缩和善良、勇敢)抓住“难过、冒着生命危险”等词体会女娲的可贵品质。
师相机板书:善良勇敢。
c、交流使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师相机指导朗读。
d、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在反复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女娲补天的艰辛与她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找出补天过程中表示女娲动作的词语并板书。
e、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女娲补天》片段,生边看边听老师读课文,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说总结延伸。
1、师:同学们,天边美丽的彩霞是女娲补天的地方虽然仅仅是个传说,但我们应该感谢古人,因为有了这个神话,我们看到彩霞时才能产生这么一种美丽的联想,学完课文,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呢?生谈。
2、师:这么美丽神奇的故事,请你们回去跟身边的人讲讲吧。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说课稿第【1】篇〗《牛和鹅》教学说课稿《牛和鹅》教学说课稿1《牛和鹅》教学说课稿2《牛和鹅》教学说课稿2《牛和鹅》教学说课稿3《牛和鹅》教学说课稿4《牛和鹅》教学说课稿5《牛和鹅》说课稿一、说教材《牛和鹅》是一篇主体课文。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任大霖的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也不怕鹅的故事。
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告诉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改变对待事物的态度,最后导致改变事情的结果。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体会金奎叔的话所蕴含的道理,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
2、认真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感受鹅的傲慢、胆大和“我”的害怕、狼狈。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感受鹅的傲慢、胆大和“我”的害怕、狼狈。
教学难点:理解金奎叔的话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找准角度看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牛和鹅”,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词组。
单就题目而言,没有看过课文的人都会猜测,可能是讲牛和鹅之间发生的故事,它俩在文中应该是占相同的比例。
可是,课文却是以讲“鹅”为主,“牛”仅仅是个比较的对象,只有一点点的笔墨。
所以,在对这节课进行设计时,我也抓住这一特点,舍掉“牛”,围绕“怕鹅”“遇鹅”“不怕鹅”设计问题,贯彻“先学后教”的理念,采用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目标三部五环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悟批注、朗读理解。
三、说过程1、学标处理:学标不能出现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感受鹅和“我”的形象特点。
同时,理解金奎叔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2、问题选择:在学习“怕鹅”这一部分时,没有提问“为什么怕鹅”?而是直接提问“见到鹅会如何对待呢?”“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害怕?能读出害怕的心情吗?”这都是为了落实语文天地里的训练要点,体现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内心,进行朗读理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第【1】篇〗《精卫填海》说课稿一、说教材这个神话故事写炎帝的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木石,投于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的故事。
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形象,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治理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奋斗不止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认读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背诵课文。
3.学习理解故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讲述故事,感受精卫的精神。
教学重点: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韵味、感受古文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理解故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讲述故事、感受精卫的精神。
三、说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有这样一只鸟,她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爪子,这只小小的鸟却有一个大愿望——她想把大海填平!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只鸟叫什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只精卫鸟为什么想把大海填平吧!打开课文,课题是什么(精卫填海)我们根据课题可以知道什么(主人公是精卫,主要事件是填海)二、初读古文,疏通字词。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重点交流的几个字:帝、曰、溺、衔等。
2.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3.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再读古文,解析文义。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教师带读,小组互读,齐读,有节奏朗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阅读任务:(1)精卫长什么样子(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她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3)精卫是怎么填海的她能将海填平吗3.结合注释,指导翻译。
(1)学习方法:古文学习可以就像我们学习古诗那样,结合课文给出的注释,逐字解释,然后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就可以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走月亮》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篇课文。
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
《走月亮》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本文以优美的语言、欢快幸福的笔调,描写“我”和阿妈在云南洱海边的月光下散步时的所见和所想,课文以“走”为线索,展现出一幅幅乡村静谧、清幽的夜景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和场景,帮助读者对文本进行理解,感受文字之美和情境之美。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活动的举例几个板块进行这节课的说课。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一)教学目标:(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文字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
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4)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二)制定此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考量:1.基于文体在年段目标中的定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此学段的学生,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基于单元编排体系的考量梳理全套教材单元语文要素,形成目标序列,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定位更加精准。
课后习题和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为如何想象与表达做出了具体指导。
3.基于学情的思考学生对“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不陌生,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对“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迁移运用之前学到的阅读或表达方法。
这是用好统编教材的重要法宝。
基于以上几点考量,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并明确把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第【1】篇〗【课前解析】关注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
全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歌颂并呼唤延安精神,警示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仍旧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需要继承和发扬。
这是一首新诗,且离学生年代较远,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帮助。
课文插图是黄土高原的风光,近处是窑洞,远处是宝塔山。
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诗歌内容的距离,帮助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说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说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2.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随文识字,初步感知1.教师导入: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
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
(板书:延安,我把你追寻)(课件出示:延安窑洞、梨园、南泥湾开荒、毛泽东杨家岭讲话。
也可出示相关视频课件)2.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借助课本上的注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预设:全诗押的是ɑng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3.教师引导:同学们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预设:追寻延安其实是在追寻延安精神。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第【1】篇〗《夜间飞行的秘密》讲述了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原理,与蝙蝠探路的原理类似。
课文第1-2自然段叙述要了解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可以从蝙蝠说起。
第3-7自然段讲述了科学家通过三次科学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8自然段揭示了飞机安全夜航的答案。
课文讲述的蝙蝠夜间飞行、科学家做实验、飞机安全飞行等内容原本复杂而枯燥,但课文语言简洁,逻辑严密,用“夜间飞行的秘密”作为题目,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再逐步揭示蝙蝠和超声波、飞机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详写科学家做的第一次实验,略写后两次实验,让读者明白蝙蝠夜间飞行是依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飞机能安全夜航依靠的是雷达,二者的工作原理相似。
课文很容易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课文旁边和课文后面呈现了一位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
课文旁边的两个问题和文后的第一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文后的第二个问题是从得到的启示角度提出的。
在教材中呈现学习伙伴提出的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课后第一题和第二题引导学生仿照问题清单,整理同学提出的问题,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提问。
问题清单下面的泡泡提示学生,除了可以针对内容提出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关注写法,关注课文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省略号则提示还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第三题旨在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提问方法进行提问,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插图表现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状态,第二幅插图展示的是正在飞行的飞机。
两幅图互相呼应,暗含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建议本课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提问。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课学到的提问方法,然后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记录自己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会认“蝙、蝠”等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系”,会写“达、蚊”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雷达、蚊子”等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理解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引导学生平时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从中得到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
第一课时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1.教师引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教师在黑板上贴上蝙蝠和雷达的)2.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3.课件播放视频,分别介绍蝙蝠和雷达的资料,教师相机讲解并板书课题。
(1)认识蝙蝠:它生活在农村的屋檐下或山洞里,用耳朵和嘴巴探路,吃蚊子等昆虫。
因为它在屋檐下生活,所以农民伯伯称它为“檐老鼠”。
它是人类的朋友。
(2)了解雷达:雷达是用来侦察的,飞机上装有雷达,雷达是根据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的。
4.教师引问:听了刚才的这些介绍,再看看课题,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呢?预设:为什么把蝙蝠和雷达放在一起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设计意图:兴趣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因此本环节从认识蝙蝠和雷达切入,既检查和肯定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注重了学习方法的引导,对学生今后的“课前准备”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词语。
3.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教师相机指导字音。
蝙蝠启示即使敏锐系铃铛苍蝇证明障碍物荧光屏重点强调:“蝙”的读音是biān,不读piān;“即”的读音是jí,不读jì;“荧”读音为yínɡ,不读yín。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精卫填海》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本组课文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
《精卫填海》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读课文。
它是一篇短小精悍却意味深远的文言文。
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形象,反映了古代人们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由于四年级同学刚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语言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努力提升课堂的高效性的同时,我主要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去细细感悟,边读边思考。
结合书上的注释,理解语句,体会故事的内容,受到洗礼和熏陶。
因此,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精卫的勇敢和坚定。
2、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精卫精神的可贵。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2、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完整的《精卫填海》的故事。
一、以读促讲,重在感悟。
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故事文本,了解大海和精卫这两个特设角色,播放情境视频,利用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感受精卫的勇敢、坚强。
二、借助网络,提升自我。
利用信息技术课上学到的有关搜索的相关知识,上网搜集、整理《山海经》里面的神话故事,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眼界。
三、日积月累,夯实基础学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从现在起就要多积累,理解并记忆古今异词的不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堂延伸,思维创新大海和精卫两个角色,你欣赏谁?引导学生在创新中求异。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稿第【2】篇〗一、教学目标(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读课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发挥想象力,表演精卫和大海对话的情景。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
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
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本篇课文也不例外。
同时,它也为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本课我采取先扶再放手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指导学生以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的方法读懂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来弄懂课文的后两部分。
在学习了蟋蟀的住宅特点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让学生介绍住宅的特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第二篇:《白鹅》篇一一、说教材《白鹅》是编排在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
这篇课文,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高傲的特点。
文章从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的姿态描写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
继而以“鹅的高傲”为线索,从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细致地刻画了鹅高傲的特点。
作者运用对比、拟人、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
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特点的分析、解读,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基于编者意图的领会,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A类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认读8字,会正确书写12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厉声呵斥、厉声叫器,引吭大叫、局促不安、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倘若、从容不迫、窥伺、不胜其烦”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等朗读课文;B类目标: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了解白鹅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C类目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对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白鹅高傲的特点写出来的。
教学难点: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节课我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尽量启发学生、跟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大胆做一做和利用课件等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流程;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求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课,真实展开我的我的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流程有以下五大板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第【1】篇〗第二课时说教学目标: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难点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粒豆的不同经历,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了初步的探讨。
这节课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角色体验,品读感悟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
(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1)师演生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三、探讨解决问题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找出童话中相关内容,品读体会。
点拔:豌豆苗的成长让小女孩感受到勃勃生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心情也开朗起来。
这样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什么样子的?像“一个小花园”又是什么样子?前后描写是否矛盾?为什么?点拔: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因为青苔缝隙小,不能动弹,被裹得严实;说像“一个小花园”是因为小女孩每天躺在病床上只能看到豌豆苗,现在豌豆苗要开花了,小女孩就拥有一个一粒豌豆形成的花园。
3.体会小豆子的发芽、开花,给窗子里躺着的生病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四、放飞想象,延伸拓展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2、小豆子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他们说,先说一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教学反思: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对童话的喜爱,引导在读中质疑,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品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三篇】“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
小编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观潮》[说教材]《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
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
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1、读。
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
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
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
“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
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5、再读。
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
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
6、想。
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结束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作业设计: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效果]可以看到,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
“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爬山虎的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7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3~5自然段。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说说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四、教具准备课件、彩色笔、画纸五、教法和学法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
如;(1)画一画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
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
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
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
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
布置的作业是:以《我发现; 的秘密》写片段。
《蟋蟀的住宅》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
拿到这篇文章,我读了十遍。
前两遍我站在普通读者的立场,读这篇19世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随笔,感受到文章结构的紧凑鲜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描写的细致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感受到蟋蟀这一小昆虫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还感受到作者通过拟人手法传达出的对蟋蟀的无限喜爱之情。
可以说,这篇文章就是一首人类对小昆虫、小生命的赞美诗。
第三四遍,我站在学生的立场读,读后产生了一些疑问:学生对蟋蟀熟悉吗?他们理解什么叫“随遇而安”吗?学生能从拟人写法中感受到什么呢?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呢?因为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总是喜欢拿着木棍在地上挖坑挖洞,挖这么小的一个洞穴对他们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师的立场读,我找了我和学生在阅读之后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为什么说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样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伟大工程的?这之后的四遍,我在阅读中积极地思考:怎样构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怎样组织一个和谐的绿色的对话的课堂。
思索再三,我将目光锁定在建构主义理论,锁定在其下的“抛锚式教学法”并作了教学设计。
据上述对教材、学生及教学理论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作了如下安排: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遇、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
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教学重点是第二点,教学难点是第三点。
本课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话交流达成1、2两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继续对话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三。
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作一说明。
第一课时我根据“抛锚式教学法”,安排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理解“随遇而安”,对比引出课文,用时5分钟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
所以产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
而教师帮助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关度的重要方法。
所以在这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随遇而安”一词,为后面感受蟋蟀的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精神和其住宅的“伟大”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确定问题,学生二度读文,交流阅读感受,用时10分钟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学习生字词,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