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海底隧道建设若干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考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逆水行舟的勇气与智慧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逆水行舟的勇气与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1dc7b67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b.png)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逆水行舟的勇气与智慧近年来,海底隧道的建设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工程。
海底隧道不仅在交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然而,海底隧道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逆水行舟的勇气与智慧。
本文将深入探讨海底隧道施工技术,并探索背后所需的勇气和智慧。
首先,海底隧道施工需要充分的勇气。
勇气来源于对未知的探索和挑战的面对。
海底隧道的建设意味着工程人员需要在温暖而恶劣的海底环境中作业,面临巨大的水压和不稳定的地质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如海底地层变动、海底陨石、水下地震等一系列困难。
此外,海底隧道的施工也常常面临着高昂的费用和时间压力。
然而,正是勇敢地面对这些挑战,海底隧道得以稳步而持续地建设。
其次,海底隧道施工需要高度的智慧。
智慧体现在工程人员的技术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上。
海底隧道施工所需掌握的技术非常复杂,需要具备地质勘测、隧道设计、工程施工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工程人员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变化的地质条件,能够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最重要的是,海底隧道施工需要高效的团队协作,各个环节之间必须密切配合,共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海底隧道施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就是盾构技术。
盾构技术是一种在地下开挖隧道的特殊技术,它可以在地下高压环境中进行分段施工,极大地减少了施工人员的风险。
在海底隧道施工中,盾构机通过连接后加以推进,同时进行地层钻探、环形贴衬、注浆等工序,使隧道在海底逐渐形成。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减少了对海底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海底隧道施工中还涉及到其他关键技术,例如挖掘机械的协调运用、土壤和岩石的处理、防水和排水系统的建设等。
这些技术的完善和应用,为海底隧道的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创新和智慧:海底隧道建设的关键
![创新和智慧:海底隧道建设的关键](https://img.taocdn.com/s3/m/225e674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9.png)
创新和智慧:海底隧道建设的关键随着全球交通需求的增长,传统的陆上交通网络已经逐渐达到了饱和状态。
因此,寻找更加高效、可持续的交通解决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海底隧道作为一种大胆而前瞻的交通基础设施,正逐渐成为连接两个陆地之间的新选择。
然而,要成功建设海底隧道,创新和智慧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首先,海底隧道建设需要创新的技术和工程方案。
相较于陆上隧道建设,海底隧道面临更多的技术挑战。
例如,海底隧道建设所需面对的水压、海底地质条件以及地震等风险都远远超过了陆地上的隧道。
因此,开发强大的防水和抗封闭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创新方向。
幸运的是,如今,在建筑材料以及隧道设计方面的巨大突破使得海底隧道的建设成为可能。
高强度的钢铁、耐候性强的混凝土以及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为海底隧道的建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其次,智慧化是海底隧道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海底隧道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例如,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海底隧道的结构安全,包括地震风险、水下地质变化和海洋环境的影响。
智能化系统还可以帮助隧道管理人员更好地掌握隧道内部的交通流量和车辆情况,从而减少拥堵和事故风险。
此外,随着5G网络的普及,海底隧道还可以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车辆间的无缝互联和智能导航。
另外,环保可持续性是海底隧道建设的重要关注点。
作为一项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海底隧道的建设有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创新的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建筑原则是确保海底隧道建设可行性的重要保证。
例如,采用环保材料和能源高效的设计可以降低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此外,海底隧道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结合可再生能源和海洋生态保护技术,可以使海底隧道建设更加可持续和环保。
最后,创新的资金模式和政策支持是促进海底隧道建设的必要条件。
由于海底隧道建设的复杂性和高昂的成本,传统的资金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建设需求。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超越极限的创造力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超越极限的创造力](https://img.taocdn.com/s3/m/e910434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3.png)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超越极限的创造力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建设海底隧道已经成为连接陆地挥之不去的愿景。
海底隧道作为一项极具技术挑战的工程,涉及到复杂的地质环境、高强度水压、长时间的施工等多个方面,要依靠当代科技来攻克难题。
本文将探讨海底隧道施工技术的现状、挑战和创新,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海底隧道施工技术的现状1. 传统隧道施工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隧道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陆地和海底隧道工程。
这些技术包括盾构、爆破法和钻爆法等。
然而,在海底隧道工程中,这些技术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地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水下工况的复杂性。
2. 现代海底隧道施工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海底隧道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
其中,一种主要的技术是盾构机技术。
盾构机是一种设备,能够在地下或水下挖掘隧道,同时进行土壤的支撑和封固。
它通过不断推进,挖掘土壤并同时奠定隧道墙壁,使得隧道的施工速度大大提高。
二、海底隧道施工技术的挑战1. 地质环境的复杂性海底隧道工程所面临的地质环境通常非常复杂,包括软弱土层、岩石层、腐蚀性地质等。
这些地质特点给施工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如地面沉陷、土壤涌泉、地震风险等。
2. 水下工况的挑战海底隧道施工需要面对高强度的水压、海底沉积物的不稳定性和水下工程的防水等问题。
水下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隧道的渗水问题,确保隧道的结构安全。
三、海底隧道施工技术的创新1. 隧道施工材料和手段的改进为了应对海底隧道工程的挑战,科技工作者们不断改进施工材料和工具。
例如,高强度钢材的使用、全自动监测设备、防水涂料等,都大大提高了海底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2. 数字化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数字化技术的革新也为海底隧道施工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设计和施工中,通过现代软件的应用,提前进行模拟和预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地质和水下工况的挑战,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 环保理念的引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海底隧道施工技术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海底隧道的读后感
![海底隧道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a177e0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e.png)
海底隧道的读后感海底隧道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建筑工程,它连接了陆地与海底的深处,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通方式。
读完有关海底隧道的文章后,我对这项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其建设过程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海底隧道的建设需要经历诸多困难和挑战。
在海底隧道的建设过程中,工程师们需要克服海底高压、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海底生物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
海底隧道的建设需要使用高科技手段,如深海探测器、隧道掘进机等,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阅读有关海底隧道的文章时,我深刻感受到了工程师们的勇气和智慧,他们在面对重重困难时,依然能够坚定不移地推动工程的进展。
其次,海底隧道的建设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底隧道的建成,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还可以促进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
海底隧道的建设,使得原本需要乘船或者飞机才能到达的地方,变得更加便捷。
这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阅读有关海底隧道的文章时,我对这项工程的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它不仅是一项交通工程,更是连接城市、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另外,海底隧道的建设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海底隧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和材料,这对于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在建设海底隧道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阅读有关海底隧道的文章时,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只有在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海底隧道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综上所述,海底隧道的建设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意义的工程。
通过阅读有关海底隧道的文章,我对这项工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工程师们的勇气和智慧充满敬佩,对海底隧道的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希望在未来能够见证更多海底隧道的建设,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底隧道施工中的土建工程问题与解决策略
![海底隧道施工中的土建工程问题与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66ae02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9.png)
海底隧道施工中的土建工程问题与解决策略海底隧道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必然承载着交通运输的重任。
施工过程中,由于海底环境复杂多变,土建工程面临的挑战不可小觑。
为了保障工程的安全以及施工的顺利进行,识别并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在海底隧道施工中,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往往成为首要的挑战。
各类土层、岩石构造以及海流、地下水的活动,使得工程难度大幅增加。
对于不同的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显得尤为关键。
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钻探、物探等技术手段,详细了解地层结构、土壤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这为后续的施工方法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避免误判地质条件,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勘探方案尤为重要,在时间上也要确保充足。
根据勘探结果,设计合理的支护结构和施工工序。
比如,如果前期数据表明某段地质松软,则可以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而若地层较硬,可以考虑顶管法。
适时调整施工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因地质条件引发的安全风险。
水下压力的影响海底环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水下压力。
随着深度增加,水压力显著增大,这对结构的稳定性和材料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施工阶段,水压力的控制和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材料和结构形式至关重要。
例如,可以选用高强度混凝土以及特种防水材料,以应对水下的巨大压力和腐蚀。
增加冗余设计也能够提升结构的可靠性。
施工过程中,密闭舱体的应用可以有效隔绝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盾构机施工时,操纵内部气压,确保工作环境稳定。
定期监测水压、流速以及其他环境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地震与海洋环境的影响海底隧道还必须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潜在威胁。
不同于陆地施工,海底的震动波传播及波形变化更加复杂,因此必须进行专门的抗震设计。
在设计时,需考虑增加隧道的柔性,以便有效吸收地震能量。
可以通过设置减震器、使用柔性连接等手段来达成。
对隧道的形状进行优化,使其具备更好的抗震性也是一种有效策略。
施工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周围环境波动的监测。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解读挑战深海的密码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解读挑战深海的密码](https://img.taocdn.com/s3/m/18c9932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a.png)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解读挑战深海的密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断渴求,人们开始探索更深海域的资源开发。
然而,深海的挑战也难以忽视。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因其独特的困难程度而备受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读海底隧道施工技术,探讨挑战深海的密码。
首先,海底隧道施工的挑战可以追溯到环境条件的极端性。
深海环境存在高压、低温、巨浪、强流等极端条件,给施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底隧道施工技术迅速发展。
例如,设计海底隧道时必须考虑材料的耐压性和抗冻性能,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隔热保温的措施。
此外,施工设备和人员需要进行特殊的训练和装备,以应对可能的极端情况。
其次,海底隧道施工的挑战还体现在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深海地质常常具有不规则的特点,包括不稳定的海底土壤、断层和洼地等。
这些地质条件会给施工过程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为应对这一挑战,海底隧道施工技术应该注重地质勘测和预测,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及时调整和应对策略。
例如,可以使用现代测量技术和成像技术来获得更准确的地质信息,并使用智能控制系统来监测和调整施工进程。
此外,海底隧道施工的挑战还表现在工程技术的复杂性。
由于海底隧道需要承受巨大的水压和外部力量,其设计和施工要求非常高。
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底钻机、隧道推进机和防水技术等。
同时,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这方面,国际合作和经验共享变得至关重要,以提高施工技术的水平。
最后,海底隧道施工的挑战还涉及环境保护的问题。
深海环境内的生物多样性需要得到保护和考虑。
设计和施工海底隧道时,应确保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最小化,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这可能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振动控制、废水和废料的处理等。
只有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施工,才能保护深海生态系统的平衡。
综上所述,海底隧道施工技术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极端环境条件、复杂地质条件、工程技术的复杂性以及环境保护等。
海底隧道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海底隧道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41a4d8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1.png)
海底隧道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在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海底隧道作为一种跨越海洋障碍的重要工程形式,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
它不仅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然而,海底隧道的设计面临着众多复杂且独特的技术问题,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首先,地质勘察是海底隧道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由于海底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准确获取地质信息至关重要。
海底可能存在着各种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溶洞等,这些都会对隧道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海底的岩土性质也可能变化多样,包括软土、硬岩、砂土等,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采用不同的隧道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
为了进行有效的地质勘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先进的勘察技术,如地球物理勘探、海底钻探、地质取样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精确的地质模型,以便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
其次,水压力的处理是海底隧道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在深海环境中,巨大的水压力会对隧道结构产生巨大的作用。
因此,隧道的衬砌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以承受水压并防止海水渗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工程人员通常会采用高性能的混凝土材料,并优化衬砌结构的设计,增加其厚度和配筋率。
同时,还需要设置有效的防水系统,如止水带、防水层等,确保隧道内部的干燥和安全。
再者,通风与排烟系统的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海底隧道处于封闭的环境中,车辆排放的废气和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将会严重影响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和行车安全。
因此,需要设计高效的通风系统,将新鲜空气引入隧道,并将废气排出。
在火灾发生时,排烟系统的作用尤为重要,它需要能够迅速排除烟雾,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通风与排烟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隧道的长度、交通流量、车辆类型等多种因素,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进行优化。
隧道的施工方法选择也是海底隧道设计中的重要决策。
常见的施工方法包括钻爆法、盾构法和沉管法等。
钻爆法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硬岩地层,但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岩石造成扰动;盾构法施工速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但对于复杂地质条件的适应性相对较差;沉管法则适用于水深较浅、地质条件相对稳定的区域。
工程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分析-海底隧道
![工程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分析-海底隧道](https://img.taocdn.com/s3/m/cea2c40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9.png)
工程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分析-海底隧道引言海底隧道作为一种特殊的工程结构,具有独特的建设特点和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海底隧道施工的重点与难点,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施工重点分析1. 水下地质勘探:海底隧道施工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水下地质勘探工作,包括获取地质数据、确定地层结构和地质条件等。
水下勘探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施工计划和方法的选择。
2. 结构设计:海底隧道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水深、地质条件、水动力作用等。
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施工风险。
3. 施工方法选择:海底隧道的施工方法与传统地上隧道有所不同。
常见的施工方法包括盾构法、开挖法和浇筑法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是关键。
4. 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海底隧道的材料选择需要考虑抗水压、防腐蚀等特殊要求。
同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十分重要,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施工难点分析1. 水下施工环境:海底隧道施工面临水下的特殊环境,如高水压、泥沙淤积、潮汐等。
这些因素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和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2. 地质灾害风险:海底隧道通常建设于地震活跃地区或含有活跃断裂带的海底地质区域。
地震、海啸等地质灾害风险给施工带来了额外的挑战,需要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的设计。
3. 海洋生态保护:海底区域通常是丰富的生态系统的栖息地,施工过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合理规划施工过程、采取环保措施是保护海洋生态的关键。
4. 施工时间限制:海底隧道的施工受到天气、季节等因素的限制,一些施工工序只能在特定的时间窗口内进行。
对施工时间的合理安排和管理是保证施工进度的关键。
结论海底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结构、环境等多个因素。
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加强质量控制、保护海洋生态等都是提高施工效率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应密切关注技术创新和行业经验,不断总结和优化施工实践,为海底隧道的顺利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海底隧道设计中的施工技术与安全措施
![海底隧道设计中的施工技术与安全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308699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0.png)
海底隧道设计中的施工技术与安全措施对于沿海或者建在海上的城市来说,海底隧道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而海底隧道的设计与建造,需要考虑众多因素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本文将着重探讨海底隧道设计中的施工技术与安全措施。
施工技术海底隧道的施工技术,需要考虑到隧道本身的结构、位置以及海洋环境等多个方面。
首先,设计师需要对隧道的深度、长度进行精确计算,并确定隧道的截面形状。
而随着隧道施工的深入,会出现许多挑战,比如海床地质不稳定、水压高、海浪互动性等等。
海底隧道的施工需要使用巨型钻掘机和挖掘船等机器设备,以减少人力劳动。
这些机器设备一般由船舶运输到现场,通过钻爆、掘进、顶进等方式进入到海底地层中进行施工。
设计者根据所在地层环境而定,在岩土地层中设置爆破头,开挖机或者盾构机械等施工技术在海底沉积层中进行开挖。
在开挖的同时,需要采用人工或者机器在钻孔中注入混凝土,以增强隧道的强度和稳定性。
安全措施由于海底隧道的建设属于高风险工程,因此安全方面是十分重要的。
设计者应该首先对隧道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隧道的安全等级,然后在设计之前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
设计者应该在设计环节中考虑到隧道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如海底的荷载等情况。
隧道的通风系统、应急照明、防水和排水等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检查,以确保这些安全设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正常运转。
设计者还需要考虑到地震、洪水以及海浪等自然灾害情况,以确保隧道能够承受高负荷的冲击。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也应该得到保障。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设计作为基础设施的临时工程,例如暂时伸出安全平台、挡板、支撑结构等临时设施,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总结海底隧道建造需要全面考虑施工技术和安全措施。
除了上述提到的一些措施外,还需要从施工时间、材料选型、质量保证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
在设计方案中加入创新技术,通过应用现代科技,可以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确保海底隧道的质量和稳定性。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突破极端环境的难题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突破极端环境的难题](https://img.taocdn.com/s3/m/1a5b088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b.png)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突破极端环境的难题随着世界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海底隧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海底通道,但同时也面临着极端环境带来的一系列难题。
本文将探讨海底隧道施工技术在突破极端环境困扰方面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首先,海底隧道施工面临的首要挑战是水压。
海底隧道施工通常需要在深海水域进行,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克服高水压带来的影响。
高水压不仅会对施工材料和设备造成巨大压力,还会影响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人员需要采用特殊的工程设计,如使用厚重的防水材料、建造高强度结构等。
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水下抢修,确保隧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其次,海底隧道施工还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的挑战。
海底地质环境常常不稳定,存在着软土、淤泥、沙质和岩石等多种地质条件。
特别是在地震频发地区,施工人员必须应对地震和液化等地质现象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施工人员通常会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分析,并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
例如,在软土地质条件下可以采用液化加固技术,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在岩石地质条件下可以使用钻爆法进行隧道掘进。
此外,施工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监测地质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海底隧道施工还面临着海洋生物环境的挑战。
海底生物多样性丰富,而施工活动可能对海洋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底栖生物的破坏和迁移。
为保护和维护海洋生态环境,施工人员需要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
例如,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鱼类和海洋生物调查,确保施工不会对当地生物群落产生严重影响;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海洋生态的破坏;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海洋生态恢复工作,使海洋生物能够重新栖息。
此外,海底隧道施工还需要应对海洋气候条件的挑战。
海洋气候条件通常恶劣,可能存在强风、大浪、暴雨等极端天气,会给施工活动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施工人员需要在施工计划中充分考虑海洋气候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挑战深海巨浪的勇气与智慧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挑战深海巨浪的勇气与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a35d114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b.png)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挑战深海巨浪的勇气与智慧海底隧道的建设是现代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象征。
海底隧道的施工对于解决海洋交通、资源开发和能源输送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深海环境的极端恶劣性质,海底隧道的施工技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工程师们需要展现出勇气和智慧,采取一系列创新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首先,海底隧道施工需要勇气去面对深海环境带来的挑战。
深海的极端条件,如极高的水压、恶劣的水文、强烈的水流等,为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在施工过程中,船只可能会受到强大的海浪和海洋气候的干扰,工人常常要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因此,海底隧道施工需要工程师和工人们具备心理素质上的强大勇气,勇敢地面对风浪和艰难的工作条件。
其次,海底隧道施工需要智慧去克服技术上的难题。
与陆地隧道相比,海底隧道由于环境、技术和施工条件的限制,更加复杂和困难。
面对深海巨浪的冲击,如何设计合理的隧道结构,确保其能够承受巨大的水压,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此外,如何在深海环境下进行疏浚、施工、铺设和固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海底隧道施工技术已经发展出一系列创新的技术手段。
首先,在隧道设计上,采用了更加坚固和耐深海压力的材料,如高硅酸盐水泥、先进的钢材等。
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地抵御深海巨浪的冲击和水压,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引入了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如水下机器人、潜水器等。
这些设备和技术能够帮助工人们在深海环境下进行精确的工作,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此外,采用了先进的监测和保护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隧道的变形和安全状况,保障施工过程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除了技术手段的创新,海底隧道施工还需要工程师们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海底隧道的建设需要工程师们熟悉土木工程、海洋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并能够将这些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中。
此外,工程师还需要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和不同专业的人员共同合作,协调各方面的利益,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征服深海的决心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征服深海的决心](https://img.taocdn.com/s3/m/813de31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b.png)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征服深海的决心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探索未知领域的渴望,海底隧道施工技术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海底隧道是连接两个陆地之间的通道,它们将极大地促进贸易、旅游和交通发展,成为国际交流的桥梁。
然而,要征服深海并建设海底隧道,必须面对巨大的技术挑战。
首先,海底隧道施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水压。
水压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对施工人员和设备构成了巨大威胁。
当施工人员下潜到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深海时,要面对的压力相当于几十辆大卡车的重量。
因此,为了保证工人的安全,必须使用高强度、耐水压的材料,并采取有效的压力平衡措施,如潜水船和浮力装置,以减轻水压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其次,海底隧道施工还需要克服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
海底地质复杂多变,可能存在诸如高强度岩石、软土和沉积物等各种地质问题。
这些问题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深海施工的情况下。
钻孔、爆破和挖掘等传统施工方法在深海难以实施,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
例如,使用先进的摄像技术和无人潜水器勘察海底地质,为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数据,以指导施工的进行。
此外,海底隧道施工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
深海生态系统脆弱而复杂,隧道施工可能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施工人员需要制定严格的环保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监测和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例如,可以采用生物屏障来防止鱼类等海洋生物进入施工区域,减少它们受到的侵蚀。
最后,海底隧道施工还需要解决长期维护和管理的问题。
海底隧道位于埋藏在水下,随时面临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风险,如地震、海啸和侵蚀等。
因此,为了保证隧道的安全和可持续运营,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维护计划。
这些系统将使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定期监测隧道的结构和环境条件,并提前警示潜在的风险。
此外,定期的维修和保养也是保证海底隧道长期运营的关键。
要征服深海并建设海底隧道,需要合作与创新。
海底隧道建设中的技术和工程实践
![海底隧道建设中的技术和工程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2e5580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4.png)
海底隧道建设中的技术和工程实践海底隧道是一种贯穿海洋底部的交通通道,其建设需要高度的技术和工程实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人们对便捷的出行方式的需求不断增长,海底隧道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交通方式,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在海底建设隧道需要克服的技术问题和工程实践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是非常多的。
首先,海底隧道的建设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都需要考虑到在海底工作的特殊环境。
因为海水的腐蚀性比较强,所以建设者需要选择抗腐蚀材料,比如使用玻璃钢、碳纤维等材料,以保证建设所用的材料能够适应海水环境下的腐蚀作用。
此外,海底隧道的建设还需要使用大型的船只和设备,比如潜艇、掘进船和水下作业平台等,这些设备都需要在海水环境下运作,因此需要密封防水、减震等特殊设计。
其次,海底隧道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海洋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
因为海底地形复杂,建设者需要充分了解海底地质、地形和潮汐等自然环境特征,以便在设计时考虑到这些因素。
此外,海洋环境中还存在着海浪、海啸、风暴等天气现象,这些天气现象对海底隧道的建设、管道的输送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建设者需要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并在规划和设计隧道时予以考虑和预防。
另外,海底隧道的建设对工程实践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建设者需要在海底泥沙、淤泥等环境中进行探路、钻孔、爆破、掘进等工序,这些过程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
例如,如何在软质海底钻孔?如何在海底掘进走向?如何在海底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等都需要处理。
此外,海底隧道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财务、环保、安全等诸多问题,需要经过周密的规划和实践来把握好风险。
总之,海底隧道建设需要克服多种困难和技术难题,其建设过程不仅需要考虑到工程实践问题,还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和海洋天气等因素。
为了保证隧道建设的成功,需要建设者们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具备坚定的信心、强大的技术团队和科学的管理理念。
只有这样,才能建造出更加优质、可靠的海底隧道,为人们的生产和出行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交通工具。
关于我国海底隧道建设若干技术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海底隧道建设若干技术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0a486adaeaad1f346933fbe.png)
关于我国海底隧道建设若干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考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的建设开启了我国大陆方面海底隧道的先河,使得我国众多隧道建设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多年梦想成真。
我们由衷地敬佩福建省及厦门市相关主管领导的勇气和魄力,并感谢他们为中国水下隧道的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翔安隧道将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座海底隧道载入史册。
我曾有幸多次参加厦门东通道的技术方案征询和论证会,并于2004年3月参与并主持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和厦门市路桥建设总公司联合举办的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修建技术高级专家研讨会,所以对翔安隧道修建技术方案前后形成的过程有着部分的了解。
因此也催使我对海底隧道建设的工程技术问题有着个人粗浅的认识和想法。
1工程准备人类要用水下隧道穿越海域的思想始于19世纪的欧洲拿破仑时代,英法海峡隧道自1800年曾两次动工开挖后又停了下来。
正因为人们有了这百年的热望和向瀚海天堑挑战的勇气,才产生出了当今为世人所骄傲的“世纪杰出工程”日本于20世纪40年代建成的关门海峡隧道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峡隧道,紧接着就又开始了穿越津轻海峡的调查准备工作,二战期间停了下来,直到1946年重新开始,用了24年的时间完成了至今仍为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英国、日本、丹麦、挪威等岛国土地资源紧张,海域交通不便,激发了他们拼力构筑越海隧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他们不仅有着令世人瞩目的越海工程,而且通过这些艰巨而伟大的工程实践成为了世界上海底隧道建设的强国。
我国大陆有着18000km的海岸线,沿海分布着5000多个岛屿(近些年来来有资料说,面积在500m2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还有许许多多海口和港湾。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沿海地区建设,开发海资源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改善和提高通过海湾和海峡的交通能力问题也会日益突出。
大的如我国的渤海湾、胶州湾、杭州湾、珠江口、琼州海峡、台湾海峡的交通建设都会成为隧道建设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挑战深海无畏的斗争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挑战深海无畏的斗争](https://img.taocdn.com/s3/m/ab0c833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3.png)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挑战深海无畏的斗争近年来,海底隧道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建设。
这些隧道为各国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不仅便于人们的出行,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地区间的联系。
然而,与陆地上的隧道相比,海底隧道的建设面临着更大的技术挑战和困难。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工程师们致力于发展新的海底隧道施工技术,以应对深海无畏的斗争。
首先,海底隧道施工需要克服深水压力。
深海下的水压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这对隧道的建设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处理这个问题。
一种方法是使用压力舱进行人员和设备的工作。
压力舱是一种能够承受高压的封闭舱室,人员和设备可以在这个舱室内工作,减少对外界水压的影响。
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水上工作船和水下机器人进行施工作业,从而避免直接暴露在深海的高压环境下。
其次,海底地质条件也是建设海底隧道时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由于海底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工程师们需要对海底情况进行详细的前期调查和评估。
在施工过程中,他们会采取一系列的地质勘探和监测措施,包括探测设备和浮标,以确保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于遇到复杂地质情况的隧道,工程师们还会采取钻井和爆破等手段进行地质处理。
此外,海底隧道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海洋环境的恶劣条件。
海洋环境包括海浪、海流、海底沉积物等多种因素,会对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在隧道设计中通常会采用一些特殊的结构和材料,如抗风浪和阻隔海底水流的防护墙,以及能够抵御海底腐蚀和耐受海洋环境的特殊材料。
此外,隧道的防水和排水系统也需要特别关注,以确保隧道内部的干燥和排水。
值得一提的是,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也是海底隧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设海底隧道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包括底栖生物、海洋生态链等。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拟建海底隧道的工程师们会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减少和弥补。
这包括减少噪音和振动对生物的影响,以及对施工废物进行妥善处理和回收利用。
海底隧道 读后感
![海底隧道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9584e9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1.png)
海底隧道读后感海底隧道是一种独特的交通建筑,它位于水下,连接两个陆地之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通方式。
海底隧道的建设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但它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海底隧道的建设、特点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首先,海底隧道的建设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由于隧道的位置位于水下,建设难度较大。
建设者需要克服水压、海底地质等诸多困难,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固。
因此,海底隧道的建设周期较长,成本也较高。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底隧道的建设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使得海底隧道的建设变得更加可行。
其次,海底隧道具有独特的特点。
与陆地上的隧道相比,海底隧道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首先,海底隧道需要考虑水压的影响,因此隧道的设计和建设需要更加严格。
其次,海底隧道的防水性能也需要得到更好的保证,以防止海水渗透。
另外,海底隧道的通风和排水系统也需要更加完善,以确保隧道内的空气清新和排水畅通。
因此,海底隧道的建设需要更多的技术和经验。
最后,海底隧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海底隧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通方式,使得原本需要乘坐船只或者绕行陆地的路线变得更加便利。
海底隧道的出现,大大缩短了两个陆地之间的距离,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另外,海底隧道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得原本交通不便的地区变得更加繁荣。
因此,可以说海底隧道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海底隧道的建设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但它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海底隧道具有独特的特点,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海底隧道的建设技术会不断提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海底隧道工程设计施工若干关键技术的商榷
![海底隧道工程设计施工若干关键技术的商榷](https://img.taocdn.com/s3/m/f88ba55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3.png)
海底隧道工程设计施工若干关键技术的商榷一、本文概述《海底隧道工程设计施工若干关键技术的商榷》一文旨在对海底隧道工程建设中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和商榷。
海底隧道工程作为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施工的难度和复杂性远超陆地工程。
本文将从海底隧道的设计理念、施工技术、环境保护、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海底隧道工程的关键技术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
文章将简要介绍海底隧道工程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阐述其在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文章将重点分析海底隧道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包括隧道线形设计、结构选型、防水防腐蚀措施等,探讨这些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文章将详细阐述海底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盾构法、沉管法、干坞法等施工方法的选择与比较,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
同时,文章还将关注海底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探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海洋生态的破坏。
文章将对海底隧道工程的安全风险评估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及其应对措施,为实际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商榷和探讨,旨在提高海底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水平,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为推动海底隧道工程的安全、高效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二、海底隧道工程设计关键技术海底隧道工程的设计是整个项目的核心,涉及到多个关键技术的决策和应用。
在设计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施工方法、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因素,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地质勘探是海底隧道设计的基础。
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了解海底地形、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信息,为隧道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勘探的准确性和精细度直接影响到隧道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隧道结构设计是海底隧道设计的关键。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隧道的受力特性、变形控制、防水防腐蚀等因素。
在设计中,要合理选择隧道断面形状、尺寸和支护结构,确保隧道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各种荷载作用,保持稳定性。
海底隧道建设: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海底隧道建设:城市发展的新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eb02b05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f.png)
海底隧道建设:城市发展的新方向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交通拥堵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尤其在一些沿海城市,海上交通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底隧道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海底隧道作为一项创新而又具有高风险的工程,其建设将会引领城市未来的交通格局。
一、海底隧道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交通拥堵是当代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无论是道路、铁路还是空中交通都面临着瓶颈。
而沿海城市作为经济和人口集聚的区域,更是交通拥堵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传统的地面交通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快速的发展需求,而考虑利用海底空间进行交通建设,则能够有效地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城市的交通便利性。
海底隧道建设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城市交通状况,还能够促进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
海底隧道连接不同城市之间,可以缩短交通时间,提高货物和人员的流通效率,助推城市发展。
二、海底隧道建设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海底隧道建设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如海底地质环境复杂多变,海水压力巨大,建设过程中会遇到海流、地震等自然灾害风险。
然而,这些技术挑战并不是不可克服的。
首先,研发先进海底隧道建设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地下掘进技术和管道施工技术,确保海底隧道的稳定和安全。
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工程进展和风险,保障隧道的持久运营。
其次,精细调查与设计。
在海底隧道建设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工程测量,以便提前预知隧道建设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同时,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也是确保隧道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海底隧道建设的经济效益海底隧道建设不仅可以改善交通状况,还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首先,海底隧道的建设将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其次,隧道建成后,交通便利性的提升将有助于加快城市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此外,隧道的建设和运营也为相关行业和企业带来了商机。
海底隧道还可以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为海底隧道以及连接的城市带来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海底隧道建设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海底隧道建设的挑战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8d1ae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b.png)
海底隧道建设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海底隧道建设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
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环境和经济角度来看,都需要克服多种困难。
本文将探讨海底隧道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海底隧道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地质条件。
海底地质状况复杂,岩石层的稳定性和地壳运动都会对隧道建设造成影响。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工程师们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和数据分析,以了解海底地质层的特点和变化。
同时,使用先进的隧道掘进技术和岩土工程技术,如盾构和冻结法,可以有效应对不同的地质条件。
其次,海底隧道的设计和建设还需要考虑到海洋环境的影响。
海洋环境对隧道结构和材料的腐蚀和侵蚀可能会造成损坏。
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防腐蚀材料和设计防护措施。
此外,海底隧道还需要承受来自海洋动力学因素的冲击,如海浪冲击、潮流和海底地震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师们可以采取抗冲击设计和材料创新,使隧道能够承受海洋环境的变化和冲击。
另一个挑战是长距离海底隧道的施工。
海底隧道通常需要在大海中跨越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距离,这对工程施工和物资供应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模块化和预制技术来减少施工时间和成本。
此外,建设者还需要考虑到海上交通线路的干扰和影响,以及隧道施工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规范措施。
再次,海底隧道建设还需要应对资金和可持续性的挑战。
海底隧道的建设投资庞大,而且需要长期维护和管理。
为了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可采用公私合作的方式来吸引私人资金和技术,同时制定合理的运营和收费机制。
此外,还可以通过地方和国际合作,共享经验和资源,实现海底隧道建设的共同发展。
总之,海底隧道建设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需要克服地质条件、海洋环境、施工和资金等多个方面的困难。
通过采取合适的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挑战。
海底隧道的建设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和可持续性,促进地区的发展和合作。
关于我国海底隧道建设若干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海底隧道建设若干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09972f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4.png)
关于我国海底隧道建设若干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考
郭陕云
【期刊名称】《隧道建设》
【年(卷),期】2007(027)003
【摘要】结合国内外海底及水下隧道建设的实例,从海底隧道的工程准备、技术方法、方案比选、风险管理、工程理念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海底隧道项目应从长计议、及早打算、周密安排,才能少走弯路,不失时机;对沉埋法、暗挖法、盾构法修筑海底隧道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采用建议及应当注意和研究的问题;从线位和线形、线数和断面、附属及运营设施、建造方式等方面对海底隧道工程方案进行比选,提
出建议;提出我国海底隧道采用风险管理的建议;进一步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工程建设
理念.
【总页数】5页(P1-5)
【作者】郭陕云
【作者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9.5
【相关文献】
1.连拱隧道建设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综述 [J], 徐林生
2.我国长大公路隧道建设的有关技术问题 [J], 夏永旭;杨忠;黄骤屹
3.我国海底隧道建设近况 [J], 孔祥金
4.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探索 [J], 李宝涛;肖传龙;李虎高
5.公路隧道建设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与发展趋势 [J], 姚志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海底隧道建设若干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考郭陕云(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9)摘要:结合国内外海底及水下隧道建设的实例,从海底隧道的工程准备、技术方法、方案比选、风险管理、工程理念等方面进行论述。
提出海底隧道项目应从长计议、及早打算、周密安排,才能少走弯路,不失时机;对沉埋法、暗挖法、盾构法修筑海底隧道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采用建议及应当注意和研究的问题;从线位和线形、线数和断面、附属及运营设施、建造方式等方面对海底隧道工程方案进行比选,提出建议;提出我国海底隧道采用风险管理的建议;进一步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工程建设理念。
关键词:海底隧道;工程准备;技术方法;方案比选;风险管理;工程理念中图分类号:U459.5文献标识码:BCo mments on So me Engi n eeri n g and Technology IssuesRel ated to Buildi n g Sub 2sea Tunnels i n Chi n aG UO Shan 2yun(China R ail w ay Tunnel Group Co .,L td .,L uoyang 471009,Henan,China )Abstract:On basis of case hist ories of sub 2sea tunnels and sub 2water tunnels in China and f oreign countries,the author makes s ome co mments on sub 2sea tunnels in res pect of engineering p reparati ons,technical methods,op ti on selecti on,risk manage ment and engineering concep t .The author states that for sub 2sea tunnel works,future issues should be p r op 2erly considered and early p reparati ons and water 2tight arrange ment should be made s o as t o avoid det ouring course and not t o l ose any opportunity .After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of s ome popular constructi on methods for sub 2sea tunnels,such as i m mersed tube method,drill and blastmethod and T BM (Tunnel BoringMachine )method,the au 2thor makes s ome suggesti ons on the selecti on of the p r oper constructi on methods f or sub 2sea tunnels and p r ovides s ome t op ics t o which s pecial attenti on should be paid and /or researches should be made .The author als o makes s ome advices on the op ti on selecti on of sub 2sea tunnels in ter m s of l ocati on and alignment,tube numbers and cr oss 2secti on,auxiliary and operati on facilities and constructi on method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risk manage ment should be intr oduced int o the manage ment of the sub 2sea tunnel works in China .The author finally e mphasizes that rati onal engineering concep t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e m ind of the decisi on 2makers .Key words:sub 2sea tunnel;engineering p reparati on;technical method;op ti on selecti on;risk manage ment;engineer 2ing concep t0引言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的建设开启了我国大陆方面海底隧道的先河,使得我国众多隧道建设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多年梦想成真。
我们由衷地敬佩福建省及厦门市相关主管领导的勇气和魄力,并感谢他们为中国水下隧道的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翔安隧道将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座海底隧道载入史册。
我曾有幸多次参加厦门东通道的技术方案征询和论证会,并于2004年3月参与并主持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和厦门市路桥建设总公司联合举办的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修建技术高级专家研讨会,所以对翔安隧道修建技术方案前后形成的过程有着部分的了解。
因此也催使我对海底隧道建设的工程技术问题有着个人粗浅的认识和想法。
1工程准备人类要用水下隧道穿越海域的思想始于19世纪的欧洲拿破仑时代,英法海峡隧道自1800年曾两次动工开挖后又停了下来。
正因为人们有了这百年的热望和向瀚海天堑挑战的勇气,才产生出了当今为世人所骄傲的“世纪杰出工程”。
日本于20世纪40年代建收稿日期:2007-05-29作者简介:郭陕云(1958-),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第27卷 第3期2007年6月 隧道建设Tunnel Constructi on 27(3):1~5June,2007成的关门海峡隧道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峡隧道,紧接着就又开始了穿越津轻海峡的调查准备工作,二战期间停了下来,直到1946年重新开始,用了24年的时间完成了至今仍为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英国、日本、丹麦、挪威等岛国土地资源紧张,海域交通不便,激发了他们拼力构筑越海隧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他们不仅有着令世人瞩目的越海工程,而且通过这些艰巨而伟大的工程实践成为了世界上海底隧道建设的强国。
我国大陆有着18000km的海岸线,沿海分布着5000多个岛屿(近些年来来有资料说,面积在500m2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还有许许多多海口和港湾。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沿海地区建设,开发海资源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改善和提高通过海湾和海峡的交通能力问题也会日益突出。
大的如我国的渤海湾、胶州湾、杭州湾、珠江口、琼州海峡、台湾海峡的交通建设都会成为隧道建设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我们虽然已经开始了第一条海底隧道工程的建设,另一条青岛至黄岛的海底隧道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但是从总体来看,国家还应有更为远大的憧憬和规划。
琼州海峡铁路轮渡已建成投运,勾通大陆和海南勉强可行。
渤海湾也已开始轮渡建设,借以沟通烟台到大连间的海上交通,其效果可以想知。
在这些地方真正要实现全天候、大流量的快捷交通,只有靠海底隧道来实现。
近些年来时有一些专家学者和志士仁人提出勾通我国重点海域水底隧道建设的建议,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自发组织了多次有关海底隧道的研讨活动,国家应予重视和支持。
渤海湾、琼州海峡、台湾海峡海底隧道工程的前期调查研究工作应列入国家计划并据以实施。
尤其台湾海峡海底隧道工程意义之大、工程之巨将是旷世之作,没有十数年乃至几十年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断不能成功的。
琼州海峡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没有政治障碍,如能较早实施,可为台湾海峡隧道工程作技术准备和经验积累。
一旦两岸统一,时机成熟,便可大展宏图,圆梦成真。
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重大工程项目前期准备不足,临时仓促开工是我国基本建设的痼疾,由此带来工期、质量、安全、效益等诸多问题。
海底隧道项目一般都具有投资规模大、风险程度高、技术难度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应注意克服积习弊端,从长计议,及早打算,周密安排,才可能少走弯路,不失时机。
2技术方法海底隧道已有多例成功经验的建造方法是沉埋法、暗挖法和盾构法。
其实盾构法亦属暗挖性质,只是开挖、支护和构筑不同于一般的暗挖施工。
一般的暗挖施工最多的是人工开挖、机械挖掘和钻爆开挖。
此外使用围堰排水后明挖的方法构筑水下隧道对海底隧道来说机会不多。
使用悬浮隧道的方法尚处在试验研究阶段。
2.1沉埋法沉埋法是在海岸边的干坞里或在大型船台上将隧道管节预制好,再浮拖至设计位置沉放对接而后沟通成隧。
世界上最早是美国人于1910年成功建造的穿越底特律河的水下隧道。
百年来沉埋法发展很快,已成为某些国家修建水下隧道的首选方法。
我国最早采用沉埋法修筑水下隧道的是香港,1972年建成了穿越维多利亚海港的公路隧道。
其后是广州市穿越珠江的沉埋隧道,宁波市穿越甬江的沉埋隧道。
上海市也在黄浦江下修建了多座沉埋隧道。
可以说使用沉埋法建造海底隧道从技术上来说我国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障碍了。
使用沉埋法修筑水下隧道具有较多的优势。
如隧道埋深浅,线路相对较短;隧道断面形式灵活,可以做得很大且利用率很高;隧道管节在岸边或船上工厂化预制,质量有保证;隧道管节长度大,接缝少,防水结构可靠;隧道结构比重小,对地基的地质条件和承载力要求较低,且抗震性能较好;技术成熟,造价可控,工程风险相对较低。
但是,沉埋法的使用往往受到较多的限制,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不能被采用。
如水下地形复杂,基槽开挖困难或工程量太大不易实现时;海域水深过大,隧道结构防水能力不足或基槽开挖没有能力实现时;水道流速过大(目前受限于3m/s),管节沉放对接困难时;航道交通异常繁忙,无法为管节拖放提供时间或空间的。
总之,使用沉埋法修建水下隧道优势明显,在有条件的地方修筑海底隧道应该首推沉埋法。
2.2盾构法使用盾构法建造水下隧道起源于英国,1818年法籍英国工程师布鲁纳尔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盾构机,并于1825年用于泰晤士河下455m长的隧道。
之后,盾构技术逐渐成熟,发展为现代化的气压平衡、土压平衡和泥水加压平衡等多种形式的盾构机和硬岩掘进机(T BM)。
近些年来,又有了能用于软、硬交错地层的复合式盾构机和伸缩式双护盾掘进机,从而盾构机和掘进机(可以统称为T BM)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