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2.3 “三线建设”中内地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20世纪60、70年代的20年间,是国际环境处于严峻的时期, 中国不得不处于临战体制。遵照毛泽东指示的所谓“小集中、 大分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政策。此政策将反城市政策彻底化。 “三线”建设初期,一切从备战出发,已经形成了不建城市 的思潮。 “三线”建设的城镇主要有几下几类:集中建设的城市、工 业靠近原有城镇布置和工厂进山进沟分散布置。 由于指导思想的失误,强调工业布局要“村落化”、“城 市乡村化”,走非城市化的道路,导致所形成的大多数城镇规 模太小留下了严重问题。但三线建设毕竟促进了西部的开发, 培养了人才,也积累了众多的经验教训。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在东北地区以及华北 、西北一些大城市建设大型工业项目。 这一时期规划建设的石家庄、郑州、洛阳、合肥、西宁、大庆等城市,是 中国第一代工业城市。都是根据国家计划的安排,依托经济不发达的老城市, 或者平地起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发展起来的。
16.2.2 政治中心北京的规划与建设 1)新首都的最初构想 1949年,成立了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着手研究首都的城市 规划。 2)总体规划初步方案趋于完善 “一五”期间的城市建设在此基础上进行。 3)总体规划方案趋于完善 1958年的局部修订,让内容更加丰富和具体化。 4)规划方案的重大修改 1958年的重大修改,对城市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 5)总体规划方案暂停执行 10年文革影响,1971年提出重新拟定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958-1959年的大跃进,城市和农村工业遍地开花,天津、上海等大城 市规划建设了大量卫星城。青岛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之后,又出现了所谓“ 快速规划”、“人民公社规划”等空想主义思潮,导致了城市布局混乱,污 染四起。
1960-1962年是中国的三年困难时期,1964年开始在内地建设上实行“进 山、分散、隐蔽”的“三线”建设方针,无视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在城市建 设上采取的是一种“不要城市、不要规划”的分散注意手法。
第16章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16.1 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状况
16.2 自律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16.3 开放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16.1
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状况
1949年,中国开始了从一个农业大国向工业国 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将工作 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战略从农村包围城市转变为 城市领导农村。中国城市开始了历史上的新的发展 历程。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遗留下的城市还面临 着艰巨的城市现代化任务。1949年后的中国,整个 经济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十分薄弱,又面对着国 际上的经济封锁。同时,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经济发展道路还处于学习与探索中,对城市建设的 规律性与必然性的认识还十分欠缺。
1990年代以来,旧城改造更新已不再局限于危旧房改造或基础
设施建设的单一方面,而进入了综合处理旧城区物质老化、功能调
整、用地结构转化等旧城改造更新的更高层面。
16.3.3
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空前的城市开发建设, 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到了一个严峻的新时期, 保护的中心渐渐从文物建筑向历史街区乃至整个历史城市扩展 形成了由“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所构 成的较为完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 (1)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 (2)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 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任重而道远。 在观念上,操之过急,大拆大建,保护的理想高,保护的实践 不理想;在保护制度上,这只有政府的“自上型”单向保护, 来自市民的“自下型”保护行为尚未完全展开;在保护的具体 技术和做法上,偏离了名城的原真性精神。
16.1.1
城市建设的恢复与城市规划的起步(1949-1952年)
解放初期,党中央提出了“城市建设为生产服务, 为劳动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城市工作的重点放在 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 1952年8月,中央政府成立建筑工程部,并专设城 市建设处。9月,召开全国第一次城市建设座谈会,将 全国城市按性质和工业建设划分为:工业城市、工业 比重较大的改建城市、工业比重不大的旧城市以及采 取维持方针的一般城市。 经过三年的调整、恢复与发展,中国的城市规划 与建设,开始步入了一个按规划进行建设的新阶段。
Biblioteka Baidu
1966年开始的“文 化大革命”期间,两个 城市制订了较系统的总 体规划。一个是由于“ 三线建设”而制定的攀 枝花钢铁基地的总体规 划。另一个是由于地震 而进行的重建新唐山总 体规划。通过实践检验 ,这两个城市的规划都 是比较成功的。
16.1.4 城市规划及建设的迅猛发展(1978-2000年)
16.3
开放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16.3.1 沿海新兴城市与城市新区的规划与建设 1980年开始,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1,中央明确指示要把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成为以工业为主,并兼营 商、农、牧、住宅及旅游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城市。
16.3.2
旧城改造
旧城改造的方式,一般有三类:一是全部拆除,重新建设;二 是局部修复、改建与添建,改善环境;三是做地区的保护规划,保 护历史文化。
改造前的龙须沟
改造后的龙须沟
16.1.2
城市规划的引入与发展(1953-1957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时期。中国引入了“苏 联模式”的规划方式,即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具体化和延续:国 民经济计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
16.1.3
城市规划的动荡与中断(1958-1978年)
文革结束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规划受到高 度重视。1989年,城市规划以及建设已经得到全面恢复。 进入 1990 年代,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更快的发展阶段。至 1990 年代末,开始寻找一些新的方向突出的是把整体性、多层次性、 连续性、经济性等多种观念兼顾融合。
16.2.1
新兴工业城市的规划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