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4ed6e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7.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红拿着爷爷的“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放大的,更远处的物体则是倒立、缩小的。
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
你认为最具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A.放大镜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B.放大镜所成物体的像有哪些种类?C.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有何关系?D.凸透镜成像的条件是什么?2.如图中所示,可判断出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A.小于焦距B.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C.等于两倍焦距D.大于两倍焦距3.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沿主光轴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A.像距逐渐增大像变大B.像距逐渐增大像变小C.像距逐渐变小像变大D.像距逐渐变小像变小4.如图为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隔着一滴悬浮的水球时被拍摄的一幅照片,由此可知王亚平通过水球(可看成凸透镜)成的像位于A.王亚平与水球之间B.水球内部C.拍摄相机的胶片上D.水球与拍摄相机之间5.赛赛有两个直径都为d的透镜,为辨别两透镜的种类,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下方,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则根据这两个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甲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B.形成甲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形成乙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C.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D.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6.图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下列哪一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A.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7.放映幻灯片时,想在屏幕山出现“F”画面,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选择()A.B.C.D.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4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练】专题训练(十一) 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练】专题训练(十一) 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e4767de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1.png)
专题训练(十一) 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
7.
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
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蜡
烛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此时图中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 B. 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再放一个凸透镜,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可再次
123456789
专题训练(十一) 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
3. (2023·江苏扬州)如图甲所示,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
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
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图乙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
B. 图乙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晰的像
123456789
专题训练(十一) 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
6. 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 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C ) A. 透镜甲的焦距为20 cm B. 透镜乙的焦距比甲的大 C. 第二次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D. 光屏移动的距离s<10 cm
到清晰的像 C. 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0 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
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至45 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
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123456789
专题训练(十一) 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 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图中未画出光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 变,将蜡烛调至20 cm刻度处时,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B ) A. 该透镜的焦距是10 cm B. 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C. 像的位置在60~70 cm刻度之间 D.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5.3.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同步练习 答案版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5.3.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同步练习 答案版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98b9e8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b.png)
5.3.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A层基础必会】考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某同学将凸透镜平放在物理课本的封面上,通过凸透镜看到“物”字的形状是(B)2.(实践应用)某现代体育比赛中,高清摄像器材已普遍应用,为我们清晰地展现了很多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精彩瞬间。
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感光元件上接收到的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填写像的完整性质)。
3.(跨学科·日常生活)如图所示,路引装置将路引信息投射在地面上,路引装置成像原理和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路引装置与地面的距离越大,所成的像越大(选填“大”或“小”)。
4.为倡导低碳出行,各地增设了多处共享单车取车点。
取车时,可用手机扫描车桩上的二维码来开启车锁。
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手机镜头靠近二维码扫描时,物距变小(选填“变大”或“变小”),手机屏幕上的像变大(选填“变大”或“变小”)。
5.如图所示,装满水的杯子类似一个透镜,在水杯后面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进行观察,看到“泥娃”变细了,可以判断泥娃处于(D)A.焦点以内B.焦点上C.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二倍焦距以外6.(2024·济宁质检)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最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关于该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B)A.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战斗机逐渐靠近被跟踪物体时,物体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D.周围景物通过该系统成像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考点二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焦距7.(实践应用)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昆虫观察瓶。
为了便于观察瓶底小昆虫放大的像,他在瓶口安装的应是凸(选填“凸”或“凹”)透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c9329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9.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
A. 透镜的直径B. 入射光线的方向C. 透镜的曲率D. 透镜的颜色答案:C解析: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透镜的曲率,曲率越大,焦点位置越近;曲率越小,焦点位置越远。
2. 关于凸透镜焦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B.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中心C.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正焦距D.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表面答案:A解析: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因为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在透镜的透镜中心的同侧。
3. 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关注的光线是()。
A. 仅仅想光轴靠近的光线B. 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C. 只有经过透镜中心的光线D. 完全垂直于光轴的光线答案:B解析: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是通过将光线聚焦在焦点上实现的,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其余光线则在透镜后面的位置得到成像。
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
A. 实物体B. 虚物体C. 光线D. 影子答案:B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虚物体,即物体的投影形成在透镜后的位置。
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实物体与虚物体的区别在于()。
A. 实物体有质量,虚物体没有B. 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C. 实物体是透明的,虚物体是不透明的D. 实物体发出光线,虚物体不发出光线答案:B解析: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虚物体是通过光线经过凸透镜成像后形成的投影。
二、填空题1. 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如果经过像方焦点,成像在()方的位置。
答案:虚物方2.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焦点位置在()透镜的位置。
答案:凸3. 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物体放在焦点处,成像在()。
答案:无穷远处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成像的位置是()。
答案:物距焦距的倒数5. 凸透镜焦距越大,对物距的要求越(),反之亦然。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训练+(四)++-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训练+(四)++-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1ad686b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6.png)
A. 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析:f减小,会聚作用增强(透镜越厚)
D. 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由像于会聚作用增强,成像点左移,应左移光屏
解法一:光屏左移,像距减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类型四 根据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确定焦距的范围 4. (2021·邵阳绥宁期末)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 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 的焦距( D )
A. 一定大于20cm
B. 一定小于8cm
C. 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D.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解析: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物远像近像变小
9. (2021·渭南韩城模拟)如图甲所易示错为字电,影不放要映写机成,“其汇成聚像”原理如图乙所示,放映机的镜 头对光线具有 会聚 作用,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 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的位置;当所成的像没有铺满银幕,若保持银幕位置不动,应将 放映机向 远离 (填“靠近”或“远离”)银幕的方向移动,同时适当 减小 (填 “增大”或“减小”)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才能得到清晰的图像。
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度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
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u= 40cm>2f,倒立缩小实像 A. 将蜡烛移到10cm刻度线处,调节光屏位置,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调节光屏位置,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u= 5cm<f,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规律(含解析)
![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规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95e0a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8.png)
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规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 幻灯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C. 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D. 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2.如图是探究凸诱镜成像规律的装置,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屏上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此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C. 若将蜡烛移动到30cm处,光屏移动到80cm处,会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 若在蜡烛和凸诱镜之间放一个远视眼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A. 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B.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C.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4.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A. B. C. D.5.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A. 10cm<f<15cmB. 15cm<f<20cmC. 20cm<f<30cmD. 30cm<f<40cm6.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
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凸透镜和凹透镜D. 玻璃砖7.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练】专题训练(十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练】专题训练(十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10c208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c.png)
(C) A. 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 B. 投影仪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 透镜到墙壁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 D. 手机应放置在透镜的1倍焦距内
123456789
10 11 12
专题训练(十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6. 如图是小榕在实践活动中用带抽屉的纸盒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 将手机放入抽屉中,通过推拉抽屉,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影到白墙 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 B. 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C. 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D. 若要在墙上正常阅读手机内容,手机应正立放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法正确的是( AB )
A. 掩膜上的电路图在硅片上成实像 B. 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 C. 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 D. 要减小硅片上的像,需将掩膜向下移动
第2题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专题训练(十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3. 如图所示的是快递出库扫描仪扫描取件的情景,扫描仪上端是镜
头,斜上方有补光功能,扫描成功时有拟人声音提示“出库成功”,下
列对此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为让取件人听到的声音更大些,应提高音调
B. 扫描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正立的实像
C. 扫描时,取件码到镜头之间的距离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
内
D. 光线较暗时,补光灯点亮,光在取件码上发生漫反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专题训练(十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专题训练(十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第11讲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精练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八年级上)(原卷版)
![第11讲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精练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八年级上)(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0916a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c.png)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第11讲—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精练1.如图所示,1F 、2F 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S 是距凸透镜前距离大于2倍焦距的点光源,S '是S 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当点光源S 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向右匀速运动靠近透镜时,像S '的移动情况( )A .像S '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靠近凸透镜方向匀速运动B .像S '沿O 与S '连线方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小C .像S '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大D .像S '沿2F 与S '连线方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大2.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另一拓展规律在照相问题中的运用.即用可变焦距的光学照相机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物体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B .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C .焦距变大,像距变小D .焦距变小,像距变大3.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呈现清晰放大的像,同时他也看到透镜表面有两个像,其中一个是正立的,一个是倒立的,对于透镜表面的两个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透镜表面的两个像,正立的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立的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 .透镜表面的两个像,都是光照到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虚像C .透镜表面的两个像,都是光照到透镜表面折射形成的实像D.透镜表面的两个像,倒立的是实像,正立的是虚像4.某种变焦镜头的变焦范围为15mm~85mm,用这个镜头对着远处的某一栋楼房拍照。
当使用焦距15mm 拍照时,显示屏上所成的清晰像的高度为h1;当使用焦距85mm拍照时,显示屏上所成的清晰像的高度为h2,则h1与h2的比值约为()A.3∶17B.17∶3C.289∶9D.9∶2895.物体的高度为12cm,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放置,经凸透镜成高度为6cm的缩小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规律》十个多选题练习(人教版精心总结、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规律》十个多选题练习(人教版精心总结、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ac750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9.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规律》十个多选题练习(人教版精心总结、有答案)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6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m<f<32cm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cm处,如图,在蜡烛从10cm处逐渐移至45cm处的过程中,烛焰成像的变化情况是()多选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先成实像后成虚像D.先成虚像后成实像3.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是蜡烛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直至关停出现清晰的像。
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多选A.蜡烛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蜡烛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C.蜡烛位于b点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D.蜡烛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虚像4.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多选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5.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焦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高的发光体作为光源,取甲、乙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实验时记录数据如下: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焦距f甲为10cmB.表格中A处数据应为35cmC.当物体距甲、乙透镜的距离相同且都能成实像时,物体通过甲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比乙小D.成实像时,物距v、像距ν、物高L、像高h之间的关系为L:h=U:V第1页6.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下列正确的是()多选A.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下移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50cm处,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右侧的适当位置可以得到清晰的像D.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更小的透镜,需要向左适当移动光屏才可得到清晰的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υ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多选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cmB.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4cm 处移动到12cm 处的过程中,适当调节光屏的位置,则光屏上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7cm 处移动到4cm 处的过程中,透镜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8.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a点,调节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变小。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fb783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05.png)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1.下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C.要使底板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2.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3.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4.(2020·湖南常德中考)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cm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被应用在了照相机上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蜡烛的像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放一副近视眼镜,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6.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的虚像。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些。
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
7.为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交管部门在很多十字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法车辆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当车辆远离摄像头时,所成的像将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1aace9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d.png)
3.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姓名:日期:等第: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2.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 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现在将凸透镜向光屏移近10 cm,并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则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A.倒立的、缩小的是实像 B.倒立的、放大的是实像C.正立的、缩小的是虚像 D.正立的、放大的是虚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 ( )A.大于20 cm B.大于10 cm且小于20 cm C.小于10 cm D.等于20 cm4.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缩小的实像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5.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B.20 cmC.12 cmD.以上都不对6.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蜡烛距凸透镜15 cm,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蜡烛距透镜40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蜡烛距透镜18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C.蜡烛距透镜20 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D.蜡烛距透镜6 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7.某幻灯机的镜头和幻灯片之间的距离可在10 cm--20 cm之间调节,现因原镜头损坏,则应选用下列哪一个元件做镜头()A.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B.焦距为10 cm的凹透镜C.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D.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8.如下图所示,在放映幻灯时,要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字母“F”,正确插入幻灯片的方法是( )9.以下物品中应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 )A.穿衣镜B.老花镜 C.近视镜 D.汽车观后镜10.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11.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放大的像,如果在凸透镜上沾一个小黑点,则光屏上 ( ) A.没有黑点的像 B.一片漆黑 C.有一个放大的黑点像 D.有一个缩小的黑点像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13.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 B.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C.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14.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上.15.关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_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_主光轴.16.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_的____像,根据这个道理制成了____.17.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6 cm时,像成在距凸透镜20 cm另一侧的光屏上,看到的是____、____的____像,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 cm.18.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___的位置,在相当于____的胶片上得到____的____的____像.19.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其成像的条件是_______.20.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印制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_______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2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22.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_像(以上两格选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23.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 cm处移到15 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_______.24.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屛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它的焦距是cm;用此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乙图所示,调整后再光屛上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写出像的正倒、大小、虚实);25.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所示):(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2)烛焰放距凸透镜20 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3)使烛焰向右移动2 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参考答案:1.C;2.A;3.A;4.D;5.D;6.C;7.C;8.D;9.B;10.C;11.A;12.A;13.B;14.焦点;15.不改变、会聚于、平行于;16.倒立、缩小、实、照相机;17.倒立、缩小、实、小于;18.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外、光屏、倒立、缩小、实;19.虚 u<f;20.放大镜虚像;21.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2.虚实远离投影仪;23. (1) 10 (2)大;24、(1)10;(2)倒立、缩小的实像;(3)远离;25、(1)下(2)10 (3)右放大。
《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735ebd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c.png)
内容 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日期【知识梳理】1、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者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便于观察。
2、如图所示,像偏在光屏上方,调节的方法有:(1)将蜡烛向上调;(2)将凸透镜向下调;(3)将光屛向上调。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υ)倒立/正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u>2f 倒立缩小实像f<υ<2fu=2f 倒立等大实像υ=2ff< u <2f 倒立放大实像υ>2fu=f 不成像u<f 正立放大虚像υ>u4、口决记忆法: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像的大小像距定,像距大像放大,像距小像缩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巩固练习】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A.大于20cm B.大于10cm且小于20cm C.小于10cm D.等于20cm2、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3、凸透镜所成正立像一定是()A.像比物大 B.像比物小 C.像物分立透镜两侧 D.像物等大4、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距凸透镜15cm的物体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应为()A.5cm B.10cm C.15cm D.30cm5、(多选)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A.v<f B.f<v<2f C.u>2f D.f<u<2f6、物体置于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得到了一个放大的像,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像是正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 cmB.若像是正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 cm,而小于20 cmC.若像是倒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 cm,而小于20 cmD.若像是倒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7、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是()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8、(多选)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9、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3fb388ccbff121dc368340.png)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为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半径为r,且r<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2.将蜡烛、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假设光屏上下足够长,根据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B. 此时光屏上能看见一个放大、倒立的像C. 移动光屏至凸透镜的左侧并左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D. 将蜡烛移到刻度尺左侧30cm处,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需将图中的光屏向右移3.马路上的一种球形交通摄像头能拍清楚几百米远的物体.如图所示为这种摄像头成像的示意图,镜头与像屏的位置都不变,两者间距很小.图中0是透镜的光心,E是主光轴与屏的交点,M是线段OE的中点,被跟踪的汽车前车牌在靠近摄像头时总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车驶近摄像头的过程中()A. 透镜的焦距不变且右侧焦点一定在0点与M点之间B. 透镜的焦距不变且右侧焦点一定在M点与E点之间C. 透镜的焦距变化且右侧焦点一定在O点与M点之间D. 透镜的焦距变化且右侧焦点一定在M点与E点之间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C. 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5.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B.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C.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D. “刷脸”时,若发现成像太大,则消费者应靠近摄像头6.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将物体靠近透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物体的像,则一定成虚像B.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和光屏位置互换,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C. 如果物体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D. 将透镜遮挡一部分,则一定不能成完整的像7.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A. B.C. D.8.某同学经过一节课的凸透镜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他的记录中不正确的是()A. 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B. 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C.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D. 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9.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 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B. 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C. 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10.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情景,烛焰位于凸透镜1.5倍焦距处,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fbb1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0.png)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练习一、选择题1.徐爷爷用焦距为8厘米的放大镜看书,通过放大镜可以清晰地看到书上正立放大的文字,则书离放大镜的距离可能是()A.5厘米B.8厘米C.12厘米D.20厘米2.用水彩笔在磨砂屯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观察图案在墙上所成的像不可能发生的是( )A.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B.能看到倒立、放大的像C.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D.看不到像3.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
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C.增大物距D.减小取景范围4.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25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中的()A.B.C.D.5.“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了保证道路的交通安全,现在许多道路上都会安装有电子眼.如图甲所示是某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电子眼”,图乙为“电子眼”监督路面交通情况时拍下的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实像B.“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虚像C.“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虚像D.“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实像6.要把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则被观察的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8 cm B.等于8 cmC.小于8 cm D.大于8 cm,小于16 cm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平面镜8.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B.实像可以拍摄,虚像不能拍摄C.实像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眼睛看到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也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20cmC.30cm D.40cm10.焦距是12cm的凸透镜,当物体置于镜前2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的()A.倒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虚像二、填空题1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完整word版)初二上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doc
![(完整word版)初二上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f5179769360cba1aa911da26.png)
作图:1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1.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 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缩小的实像 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2.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 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 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10 cm B . 20 cm C . 12 cm D .以上都不对10.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在屏上成一侧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 f 为()A.15cm<f<30cmB.f>15cmC.f<15cmD.f>30cm12.( 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 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cm ;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 处时,如图 16 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同学(选填“靠(2) 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近”或“远离”),同时还应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1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图 6 中凸透镜的位置,那么:图 6(1)把烛焰放在 ________点,屏上不会出现烛焰的像。
(2) a、 b、 c、 d、 e 各点中 ________点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3) a、 b、c、 d、 e 各点中 ________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
(4) a、 b、c、 d、 e 各点中 ________点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大, ______点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小。
( 5)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 _______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 _______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 _______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 _______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d3761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03.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基础练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0 10 10 0 0 40 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蜡烛距透镜45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蜡烛距透镜20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蜡烛距透镜18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D.蜡烛距透镜6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2.在探究凸诱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该像为()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3.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蜡烛、光屏的位置可在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若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在光屏上不再呈现像 B.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C.隔着透镜可以看到蜡烛的像 D.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4.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只需站在距摄像头40﹣60cm的距离,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镜头的焦距小于20cmC.刷脸支付时,人脸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5.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在凸透镜的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C.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D.如果把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6.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所使用的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中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四个位置,观察光屏上成像情况(光屏位置未标出)。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8a285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2.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 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可以使光线产生聚焦或发散的作用。
凸透镜的两侧都是凸面,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焦到一个焦点上。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以下几点:a) 凸透镜成像的位置:通过凸透镜的光线都会聚焦到一个焦点上,焦点的位置取决于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
b)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成像物体的大小与距离凸透镜的位置有关系,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物体就越小。
c) 凸透镜成像的方向:成像的方向取决于物体的位置和凸透镜的位置,通常遵循朝向凹透镜的方向。
3. 假设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上,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会产生聚焦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到一个焦点上。
这样就会产生实际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4. 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和光轴之间,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和光轴之间,凸透镜会产生聚焦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到焦点上。
这样就会产生实际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5. 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前面,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前面,凸透镜会产生发散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发散出去。
这样就会产生虚拟的放大的直立的虚像。
6. 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后面,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后面,凸透镜会产生发散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发散出去。
这样就会产生虚拟的放大的直立的虚像。
7. 一个物体的位置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的位置是变大还是变小?为什么?一个物体的位置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的位置是变小的。
这是因为物体离得越远,凸透镜所产生的焦距会变小,导致成像的位置变小。
8. 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在成像后,会产生实像还是虚像?大小是正的还是负的?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在成像后,会产生实像。
在凸透镜的成像过程中,实像的大小是正数。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78a0176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7.png)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然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3)再将点燃的蜡烛移到10cm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4)在图乙所示的实验基础上,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0cm处,适当移动光屏直到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所成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10.0;(2)同一高度;(3)照相机;(4)变大。
【详解】(1)由图甲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当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f=60.0cm-50.0cm=10.0cm(2)蜡烛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凸透镜焦距为10.0cm,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物距u=50.0cm-10.0cm=40.0cm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0cm处,物距u=50.0cm-30.0cm=20.0cm此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成的像将变大。
2.用F为焦点,探究焦距为f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中;(1)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2)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255712aeaad1f347933ff7.png)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训练1.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大于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大于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cm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2.小明将杂志《中学物理》放置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人眼观察到成像的情形是下列选项中的()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 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 cm刻度线处时()A.光屏在“Ⅰ”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B.光屏在“Ⅱ”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C.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以上说法都不对4.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分别在a、b、c、d四点时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5.[多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处,如图所示.在蜡烛从10 cm刻度处逐渐移至45 cm刻度处的过程中,烛焰成像的变化情况是()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先成实像后成虚像D.先成虚像后成实像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像未画出).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 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 cm 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果让蜡烛从图中位置处开始移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向左移动2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B.蜡烛向右移动10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C.蜡烛向右移动2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D.蜡烛移到20 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到70 cm刻度线处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8.[多选]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3 cmB.此时在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向左移动,同时也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像将一直变小,且蜡烛移动的速度一直小于像移动的速度D.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9.如图所示,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A.都是正立的B.都是虚像C.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D.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10.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图b中的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乙→丁→甲→丙D.丙→甲→乙→丁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 cm 的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如图所示.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5 cm的透镜继续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放大实像,光屏应该()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向上移动D.保持不动12.[多选]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先用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有()A.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光屏向右移B.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蜡烛向右移C.若只移动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D.若只移动蜡烛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13.如今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1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凸起程度可改变的水透镜.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中注水或抽水,可以改变水透镜的凸起程度.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填“实”或“虚”)像;向左移动蜡烛,保持光屏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动,为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应通过注射器从橡皮膜中(填“注水”或“抽水”).15.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图中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B.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再放一凸透镜,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C.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再放一凹透镜,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再放一透镜,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16.[2021四川成都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在凸透镜前再放置一块凸透镜,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则可以()A.将蜡烛适当右移,光屏上会成放大的像B.将蜡烛适当左移,光屏上会成缩小的像C.将光屏适当左移,光屏上会成放大的像D.将光屏适当右移,光屏上会成缩小的像17.小明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凸透镜34 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B.20 cmC.30 cmD.40 cm18.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18 cm处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 cmB.10 cmC.16 cmD.20 cm19.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分别离凸透镜20 cm、14 cm、6 cm 时,对应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A.14 cm>f>10 cmB.10 cm>f>7 cmC.10 cm>f>6 cmD.20 cm>f>14 cm20.如图所示是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中有关数据可知()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B.当物距u=30 cm时,像距v=30 cm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D.当物距u=15 cm时,成的是缩小的像答案解析1.【参考答案】202010虚【解题思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作答: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D【解题思路】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将杂志《中学物理》放置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选项是正立放大的像,不符合题意;B选项是倒立放大的像,不符合题意;C选项是正立缩小的像,不符合题意;D选项是倒立缩小的像,符合题意.3.A【解题思路】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 cm刻度线处时,物距为50 cm-15 cm=35 cm,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在光具座的65~80 cm之间可以得到清晰的像.综合以上分析,只有A正确.4.C【解题思路】烛焰位于a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故A正确;烛焰位于b、c两点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但b点到光心的距离大于c点到光心的距离,因此烛焰在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比在b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大,即最大,故B正确、C错误;烛焰位于d点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故选C.5.AC【解题思路】由题意知, f=10 cm,蜡烛在10 cm刻度处到40 cm刻度处之间时,物距大于f,成实像,从10 cm刻度处逐渐移至40 cm刻度处的过程中,物距变小,成的像逐渐变大;从40 cm刻度处逐渐移至45 cm刻度处的过程中,凸透镜成虚像,虚像是逐渐变小的.由以上分析知,蜡烛从10 cm刻度处逐渐移至45 cm处的过程中,像先变大后变小,先成实像后成虚像.6.A【解题思路】由题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烛焰经凸透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f<u<2f,v>2f,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应满足u>2f,f<v<2f,则应增大物距u,减小像距v,可保持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光屏靠近透镜,故选A.7.C【解题思路】蜡烛向左移动2 cm,则物距增大,像距应该减小,所以光屏应向左移动,A 错误;蜡烛向右移动10 cm,则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烛焰不能在光屏上成像,B错误;蜡烛向右移动2 cm,物距减小时,像距要增大,光屏应向右移动,C正确;由题图可知,物距为15 cm,像距为30 cm,当蜡烛移到20 cm 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30 cm,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像距应为15 cm,光屏应移到65 cm刻度线处,D错误.8.ABC【解题思路】由题图可知,物距为15 cm,像距为25 cm,物距小于像距,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f<15 cm<2f,25 cm>2f,故7.5 cm<f<12.5 cm,A、B均错误,符合题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可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则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应使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蜡烛移动的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蜡烛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D正确,不符合题意.9.D【解题思路】由题意可知,墙壁相当于光屏,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像都为实像,且都是倒立的,故A、B错误.当凸透镜在A处时,物距小,像距大,像较大;当凸透镜在B处时,物距大,像距小,像较小,故D正确、C错误.故选D.10.C【解题思路】凸透镜从贴着刻度尺的位置开始逐渐远离,当u<f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如题图乙;当f<u<2f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题图丁;当u=2f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如题图甲;当u>2f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如题图丙.因此选项C正确.11.B【解题思路】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时,由题图可知,u=25 cm,像距v=17 cm;换用焦距为15 cm的透镜后,物距u'不改变,则f'<u'<2f',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放大实像,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光屏应该向右移动,故选B.12.BD【解题思路】当改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后,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物距不变时,像距减小,像变小,像将左移,故只移动光屏时,光屏应向左移动,且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像变小了,故A、C均错;当透镜的焦距减小时,为了保持像距不变,应减小物距,即将蜡烛向右移,此时所成的像将变大,故B、D均正确.13.D【解题思路】如果该人远离镜头,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点更靠近焦点,所以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故A、B错误.如果该人靠近镜头,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点更远离凸透镜的焦点,所以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b点,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4.【参考答案】放大实抽水【解题思路】由题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以物距一定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向左移动蜡烛,即此时的物距变大,像距应该变小,即光屏应该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但若保持光屏和透镜的位置不变,仍使像清晰地呈现在光屏上,需要让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弱,即让凸透镜变薄,故应该通过注射器从橡皮膜中抽水.15.D【解题思路】题图所示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A错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则像会成在光屏的左侧,想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故B错误,D正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想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故C错误.16.D【解题思路】由题图可知,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在凸透镜前再放置一块凸透镜,由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像会成在光屏的前方,即像距变小了,若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应将光屏适当左移,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正确.若保持光屏位置不变,需要增大物距,应将蜡烛适当右移,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B均错误.17.A【解题思路】由题图可知,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应满足u>2f,即34 cm>2f,解得f<17 cm,故选A.18.B【解题思路】由于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故物距12 cm和18 cm均在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范围内,即2f>12 cm>f,2f>18 cm>f,解得12 cm>f>6 cm,18 cm>f>9 cm,综上12 cm>f>9 cm,故B正确.19.B【解题思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得,20 cm>2f、f<14 cm<2f、f>6 cm,解得7 cm<f<10 cm.故B正确.20.A【解题思路】当所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像时,像距等于物距且等于二倍焦距,则焦距为10 cm,故A正确;由题图可知,当物距为30 cm时,像距为15 cm,故B错误;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故C错误;当物距为15 cm,即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1.如图所示NN1是水与空气的界面,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是:()【2.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的大小将:()A.不变B.逐渐减小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句子,如“潭清疑水浅”、“池水映月明”,这两句诗描述的分别是光的:A.反射、反射B.反射、折射C折射、反射D.折射、折射()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 B.8cm C.10cm D.18cm()5.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如图8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 cm到16 cm之间C.一定小于8cm.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6.在凸爱镜的主轴上离透镜1.5f到2f处横卧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杆AB,f为凸透镜的焦距,则细杆成像的位置在A、Ⅰ区 B、Ⅱ区C、Ⅲ区D、不成像( )7.当物体离凸透镜6厘米时,物体通过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离透镜20厘米时,物体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焦距范围是( )A、f<6cmB、f>20cmC、10cm<f<20cmD、60cm<f<10cm8.如图所示,表示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并射出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9.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中心10cm的地方出现一个小亮点;那么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中心15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就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10.有一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厘米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厘米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 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 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D. 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11.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N N1N N1N N1N N1A B C Db c漫反射—光屏d红紫aA.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C.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像12.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c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D.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13.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A.“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B.人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14.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15.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当他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7cm处后()A.移动光屏,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D.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16.如图所示,A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
B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C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
若从外径与圆孔B相同的厚玻璃板、凹透镜、凸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B中,发现在光斑C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比圆孔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B的那个光学器件()A.只能是凸透镜B.只能是平板玻璃~C.只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D.平板玻璃、凹透镜、凸透镜都有可能17.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18.下列关于近视眼与正常眼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得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远处的物体无法在眼中成像B.近视眼的晶状体较薄,折光能力弱,会将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C.近视眼需配以凹透镜进行矫正,因为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D.以上说法均正确19.下列关于远视眼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患远视眼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长期看远处的物体造成的C.远视眼应用凸透镜来矫正B.患远视眼的人无法看清近处的任何物体D.远视眼的睫状体一直处于收缩状态20.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B. 潜水员在水面下看岸上的景物“升高了“C.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D. 我信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桌椅21.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A、放大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22.山东蓬莱仙镜出现的“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现象,人们观看的景物是实际景物()A. 反射后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B.折射后形成的正立的虚像C.反射后形成的倒立的虚像D.折射后形成的倒立的实像23.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 cm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 cm,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A. 缩小的 B. 放大的C. 正立的 D. 倒立的()24.如图6一13所示,一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光透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对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平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落干草处,草有可能燃烧B.透镜都是固体物体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25.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35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º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
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26.春游时,全班准备照张集体照,站队后,发现两侧均有人在画面外,为了使每个人都能入画面,下列措施符合要求的是()A.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B.{C.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D.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E.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2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cm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28.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9.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
则HD 是反射光线,HB是折射光线。
30.如图10、11、12,AO为入射光线,OB是经镜后的射出光线,就下列三种情况,在O点用作图法填适当的镜(三种不同)"31.完成下列各透镜的光路?32.在下图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并完成光路·33.小柯有一架“傻瓜”相机,拍摄时不需要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不需要调焦)。
相机的说明书上注明“拍摄时,景物要在3m以外”。
相机拍摄时底片上成的像是(指出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虚或实)。
下表是这架相机物距和像距的变化情况(f=35mm)。
根据表中数据,简单分析解释为什么拍摄时不需要调焦。
U(m)& *V(mm)…90.8434.阅读理解: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缩小的实像,如图17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由眼睛的调F F F F F F F F F¥F F F F F[F F F F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
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
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填以下选项)。
A.0~10cm B.10cm~25cm C.10cm一极远处D.0~25cm(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