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原历年试题主观题集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题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绪论、第一至三章)
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08年10月题
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起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P17608年10月题
答:○1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的内容是:第一,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三,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2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P40 09年4月题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
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分)(如果答“物质是不依赖于
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也给3分。)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
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
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3分)
42.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P106-107 09年4月题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1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3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09年10月题
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3它的科学性表现为不带任何偏见,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4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09年10月题
答:○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受条件制约;在深度上认识有待于深化
○3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4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09年10月题
答:○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中,能够直接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2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1.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10年4月题
答:(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或:真理是主题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2)找呢里的客观性的含义是: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10年4月题
答:(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思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10年7月题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2.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10年7月题
答:(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它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它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4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10年10月题
(1)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实践关系,即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2分)
(2)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认识关系,即反应和被反应的关系。(2分)
(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能动的改造作用,这种能动性又受到客体的制约。(2分)
42.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年10月题2004.7
(1)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2分)(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2分)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与动物的根本标志。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2分)
41.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11年1月
答:(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的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孕育、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为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指明了方向和道路。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特别是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民族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在各方面素质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起着统领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同实际紧密结合。其次,这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论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或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都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2)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我国今天面临的最大社会实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