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 第三卷 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宋初文学

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1王禹偁等人的散文柳开、穆修等人的复古思想

2宋初在散文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作家是王禹偁。首先,王禹偁信从儒家政治理想,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其次,王禹偁不满于晚唐五代的浮糜文风

3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柳开(948-1001)。把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这种理论在宋初本应起到矫正五代浮华文风的作用,可是柳开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而他所说的“道”又仅仅是指“圣贤之道”,因而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

第二节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1宋初的馆阁唱和之风和白体诗风的流行王禹偁诗中的新气息

2“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第三节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1“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2惠崇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

3“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

4林逋(967-1028)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林逋的咏梅诗十分著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过篱落忽横枝”

第四节西昆体的盛衰

1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西昆酬唱集》共收录了17位诗人的247首诗,这些诗人是:杨亿、刘筠、钱惟演、刁衎、陈越、李维、李宗谔、刘A1、丁谓、任随、张咏、钱惟济、舒雅、晁迥、崔遵度、薛映、刘秉。西昆体诗人的人数虽然不少,但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974-1020)、刘筠(970-1030)、钱惟演(977-1034)三人。

2杨亿:一是怀古咏史。二是咏物。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由于馆阁生活比较单调

3艺术特征:西昆诗人学习李商隐的艺术有得有失,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4西昆体缺点:由于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就像泥塑木雕的美人总是少有神采一样。

5西昆体衰歇两个原因:一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与柳永同时的著名词人有范仲淹、张先、晏殊和欧阳修等人

第一节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1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

2词体进入晚唐五代以后,经文士的改造与加工而渐趋成熟;又经“花间鼻祖”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的强化,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晏殊、欧阳修的词作,主要继承的就是五代这种词风,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

3晏殊(991-1055)的《珠玉词》,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也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

4欧阳修对词的革新: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5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

着直接的影响。

6欧阳修词朝通俗化方向开拓的另一表现是,他借鉴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

第二节开拓词境的尝试

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1张先(990-1078),是北宋年寿最高的词人。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是张先词的显著特色。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张先也独具匠心他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通之,号‘张三影’。

2张先词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张先词被人视为“古今一大转移”

3王安石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开始转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第三节柳永词的新变

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铺叙与白描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1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2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3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4市民化情调的表现: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再次是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5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6词的体式和内容的变化,要求表现方法也要作相应的变革。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7同时,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在空间结构方式上,柳永也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

8柳永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并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欧阳修的文坛领袖地位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体裁完备与功能的加强平易纡徐的文风

1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

2对五代诗风和太学体的批判: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

3欧阳修对文与道关系的论述:从柳开、穆修到石介,复古主义的文论都有重道轻文、甚至完全把文学看作道统之附庸的倾向。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

4文道并重的思想有两重意义: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5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6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

7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在欧阳修笔下,散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也得到了高度的有机融合。8欧阳修对词赋的改革:辞赋和四六也是他擅长的文体。首先,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其名作如《秋声赋》,其次,欧阳修对四六体也进行了革新

9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时人称赞他:“文备众体,变化开合,因物命意,各极其工。”

10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第二节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欧阳修诗中的议论及其平易的风格梅尧臣开拓诗歌题材的深度对宋诗艺术的先导作用苏舜钦诗的奔放直率风格

1欧阳修的诗歌理论主张: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

2欧诗中有一些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如《食糟民》

3欧诗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欧诗中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所以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了其枯躁艰涩之失。欧诗也学李白,主要得益于语言之清新流畅,这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便形成了流丽宛转的风格,例如《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4梅尧臣(1002-1060)是专力作诗的文人。存诗达二千八百多首。

梅尧臣诗歌的题材走向:然而梅诗更值得注意的题材走向是写日常生活琐事,因为这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开拓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