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通货膨胀是指一国货币供应相对于商品和服务供应的持续增加,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采取的对策分析。
一、原因分析1.货币供应过度增长:当政府或中央银行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大量印制货币并增加银行贷款额度,使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实际需求,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解决方案: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行定向调控,确保货币供应与经济实际需求相匹配。
2.需求过度增长:市场需求的急剧增长也会引发通货膨胀。
当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强,需求超过经济实际供应,供不应求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解决方案:通过加强监管,控制消费过度和投资过热,合理引导消费,平衡市场需求和供应。
3.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当成本上涨传导到商品价格时,就会引发通货膨胀。
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的资源调控机制,加强对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市场的监测和调控,保持成本的稳定性。
4.金融因素: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金融风险的加剧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当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投机或金融危机时,货币价值会大幅波动,导致通货膨胀。
解决方案: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确保货币价值的稳定。
二、对策分析1.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降低通货膨胀预期,并加强对货币政策的监测和调控。
2.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大对价格操纵和垄断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3.推进结构性改革: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效率和供应结构,增加实物经济的供给能力,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4.强化价格调控:加大对重要物价的调控力度,对于过度上涨的价格进行干预,维护物价的稳定。
5.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预警,有效应对金融风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6.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力度,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衡,减轻由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危害\原因及对策的实证分析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危害\原因及对策的实证分析[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成长阶段,因此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较为复杂。
充分认识影响通货膨胀因素,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较好地规避通货膨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实证一、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危害1.造成货币购买力的下降通货膨胀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造成百姓的财富严重缩水,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可将百姓辛苦的劳动积累一洗而空。
如以津巴布韦在08年的通货膨胀为例,其通胀率达100500%,人们一拿到钱就要赶快去买东西,否则晚一点金钱就会贬值。
疯狂增长的物价造成央行发行的货币面值以“亿”作为单位来计量,所以那里的亿万富翁生活也很艰难。
2.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持续上涨,尤其是PPI不断上升,造成企业的成本压力增加,一些中小型企业甚至不堪重负而面临倒闭。
我国由于物价上升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挤压下,很多沿海的中小型企业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
3.银行存款负利率扩大随着物价的上涨,银行存款的负利率也会不断扩大,老百姓对通胀的预期会趋向一致,存在银行中的存款就会有所动摇,一旦银行中的巨额资金被撬动,必然会造成后果严重的流动性资金泛滥,造成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1.流动性过剩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按照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通货膨胀是由于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远远大于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实际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性原因。
现阶段物价水平的快速上升是由于流动性过多造成,而我国流动性过剩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外汇占款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特别是近十年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不得不干预外汇市场,买进美元,投放人民币。
这样一来在外汇管制条件下,贸易顺差带来的净利润变成了人民币发行量的增加。
央行为了稳定币值同时在公开市场上发行票据进行对冲,希望通过这种办法对冲掉经济体系中增加的货币量。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对策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对策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总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贷币供应超常规增长,较多的贷币追逐较少的商品,投资和消费过旺,社会信用膨胀,生产过热。
通货膨胀的特征是供不应求。
通货膨胀的成因有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结构失调型、输入型与综合型导致的通货膨胀。
一、建国初期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基本原因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滥发金元券,采取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用发行贷币的办法搜刮民财打内战,维持其腐败统治。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仍然上涨的基本原因。
另一方面,在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人民币的最初一年里,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人民政府的财政支出、军费支出大增;而且生产又因为战争遭到破坏,少数不法分子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新中国人民政府正确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统一财经工作,整顿经济秩序,打击不法商贩,尽快组织恢复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制止了持续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的通货膨胀。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通货膨胀1、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50年代,由于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19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刮“共产风”和“浮夸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瞎指挥,追求不可能实现的高指标,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生产连续下降,财政出现虚收实支。
1958年到1960年,财政累计赤字高达169、4亿元。
银行系统采取“全额信贷”,需要多少,贷多少,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贷,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都可以贷。
出现指山买柴,指水买鱼,划地为矿的怪现象。
基建规模过大,财政连年赤字,导致银行信用大膨胀。
政府采取纠正“左”的错误思想的政策,并实施“调整经济比例,压缩基建战线,控制贷币投放”的经济方针,通货膨胀很快得到治理。
具体采取的措施是:⑴大力压缩预算内、预算外基本建设投资规模;⑵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⑶大量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⑷严格控制财政管理,压缩财政支出;⑸控制贷币发行,组织回笼贷币。
通货膨胀的对策
通货膨胀的对策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物价普遍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它会导致人民的生活成本上升,购买力减弱,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不良影响。
为应对通货膨胀,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货币政策调控1. 提高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
提高利率可以减少货币流通量,降低人民的消费倾向,抑制物价上涨。
2. 增加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能力,减少货币流通,从而控制物价上涨。
二、财政政策调控1. 减少财政赤字: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财政赤字来降低通货膨胀风险。
减少财政赤字可以减少政府支出,降低货币供应量,进而控制物价上涨。
2. 提高税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收来强制性地减少人民的消费,抑制通货膨胀。
三、监管市场秩序1. 加强市场监管: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督,打击价格垄断、串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防止价格的人为操纵,确保市场价格的公正合理。
2. 加强反垄断执法:政府应加大力度打击垄断行为,防止垄断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价格,并通过引入竞争,降低市场价格。
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研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降低成本。
2. 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供给侧的效率和质量,从而稳定物价。
五、加强人民币汇率管理1. 适度升值人民币:政府可以适度升值人民币,减少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降低通货膨胀风险。
2. 稳定外汇市场:政府可以通过稳定外汇市场,减轻人民币贬值的压力,避免通货膨胀风险进一步加大。
总之,针对通货膨胀问题,政府和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控,严格监管市场秩序,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加强人民币汇率管理等多方面对策来应对。
这些对策的目的都是达到稳定物价、保护人民的购买力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对策,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维护社会和经济的稳定。
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一、引言二、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成因1.国际油价影响2.工业品涨价3.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食品价格上涨5.外汇升值导致进口物价上涨三、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对策分析1.加大对外贸易投资的力度2.加强货币政策调节3.控制能源价格上涨4.加强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给5.增加进口的多样化,降低对某一种物品的依赖四、案例1: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成因2.影响3.对策五、案例2:食品价格上涨1.成因2.影响3.对策六、案例3:外汇升值导致进口物价上涨1.成因2.影响3.对策七、案例4:加大对外贸易投资的力度1.成因2.影响3.对策八、案例5:加强货币政策调节1.成因2.影响3.对策引言:2007-2008年,我国出现了输入型通货膨胀,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对于经济专家而言,分析其成因及对策,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成因:1. 国际油价影响:2007年国际油价快速上涨,推动了我国能源价格上涨。
2. 工业品涨价:2007年,全国大规模的“洗钱”行动,导致上游的原材料、中游的制造业、下游的消费者价格齐齐走高。
3.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受宏观经济形势、交通运输成本等因素影响,生产资料价格整体上涨。
4. 食品价格上涨:2007年,我国遭受了严重的雨雪灾害,导致农作物产量大幅下滑,食品价格大幅上涨。
5. 外汇升值导致进口物价上涨: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一直处于高位,而美元贬值,导致外汇升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三、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对策分析:1. 加大对外贸易投资的力度:尽量多地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出口量,缓解压力。
2. 加强货币政策调节:通过抑制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稳定。
3. 控制能源价格上涨:加大能源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加新能源使用的比例。
4. 加强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给: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粮食生产,并及时储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四次通货膨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四次通货膨胀(一)1985年我国物价暴涨,CPI上涨9.3%,这集中表现在物价上涨幅度大且上涨速度快,1985—1987年,三年间物价上涨率累计比1984年上涨23.7%,1985年全社会零售物价指数比1984年增长6%。
此次通货膨胀原因可总结如下:1.固定资产投资过大,总需求膨胀,导致经济发展过热,但效率低下。
198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961.01亿元,到1985年已增至2543.19亿元,增长了2.6倍。
生产的高速发展,但效率低下,导致有效供给不足。
2.货币的超量发行,直接导致货币贬值。
1984年,我国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央行宣布今后贷款以上年为基数,由此,各大银行为扩大下年规模,大量发放贷款,导致1984年全年货币投放262亿元。
由于时滞效应,影响在85年集中表现。
3.政治上的热情推动。
1983年确立了到20世纪末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84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改革目标。
(二)1988年—1989年,我国商品零售价出现了新一轮暴涨,物价上涨幅度过大,1988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比1987年上升了18.5%。
同时,各大中城市出现了抢购物品、提取存款的情况。
1987年底货币供应量达到1451亿元。
央行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和推行大额面钞的方式应对过热经济对货币量的需求。
1988年,零售物价指数创造了建国40年来上涨的最高记录,达到18.5%。
通货膨胀的加剧,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结果。
原因可归结为:1.全国在建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多,规模过大,超过了国力承担的可能,消费需求过旺,社会购买力的增长超过了商品供应量的增长。
2.国家财政支大于收,信贷规模过大,货币发行过多。
1988年财政收支差额达-133.97亿元,1989年为-158.88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这两年间各项贷款达到了26213.06亿元,M2在1989年也更是高达11949.6亿元,三者相互结合为经济过热提供了必要条件。
中国通货膨胀现状、原因、处理措施
中国的通货膨胀以及应对措施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的永恒主题之一。
通货膨胀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还关系到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研究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简略介绍通货膨胀同时、还将进一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此外,本文将对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就业水平的对策提出建议。
Inflation is one of the eternal themes of macroeconomics. As a monetary policy of our government, Infla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sustainable stability,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household living standard and social stability, so the rise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inflation also, will also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infl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impact on the economy. In addition, the paper will be to curb inflation, improve employment levels of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关键词:经济;通货膨胀;影响;解决economic; inflation; influence; solve通货膨胀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货币银行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货膨胀的论文论关于通货膨胀成因与对策的思考(1)
通货膨胀的论文论关于通货膨胀成因与对策的思考(1)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问题也更加严重,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很多学者都作出了研究和论文,探讨通货膨胀成因和对策。
本篇论文就就此展开论述,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通货膨胀成因1.1 国家货币政策国家货币政策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国家发行货币过多或维持利率过低时,很容易造成通货膨胀。
这时候货币过剩,购买力过强,市场供不应求,物价不断上涨,形成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
1.2 进口贸易不平衡如果一个国家对外出现了进口贸易过度的情况,会导致外汇的不断流出,进而导致国内流通的货币总量减小,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提高。
1.3 生产成本上涨当生产成本上涨,如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运输成本等,生产商为了维持销售利润率,不得不提高商品价格,进而推动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对策2.1 限制货币量国家可以通过减少货币的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
这种方法需要资本市场流入的资金有抑制作用,缩小货币供应,延缓物价增长,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2.2 加强进口贸易对于进口贸易的不平衡,可以通过促进进口和限制出口来改善。
对于逆差国家,加大对其的贸易许可和投资,加快市场的多元化,使外汇收支得到平衡并真正实现贸易平衡。
2.3 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工业、农业和金融体系的改革,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内需市场,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缩小资源和劳动的流动成本,控制生产成本的增长。
三、反思与启示针对以上的思考,我们发现,通货膨胀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而货币政策等手段只是暂时的治标方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通货膨胀和别的经济问题,必须要制定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加强经济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实现全面、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和体制改革。
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发展中保持稳定,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试论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对策
需求时 , 我们不得不在国际市场上寻求 资源 , 据测算 ,9 0年我 19 国主 要 矿 产 资 源 的 对 外 依 存 度 为 5 ,0 4 年 已经 达 到 5 %以 % 20 0 上 ,一半 多 的 矿 产 资源 需 要 进 口。而 国际 市 场上 目前 出现 的 能 源、 矿产资源 、 农产 品等大宗商 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象 , 然 必 会加大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中国经济的中间成本 ,从而形成通 货 膨 胀 的压 力 。 2 . 2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增长过快 。自 2 0 0 3年 以来 , 国的 我 全 社 会 固定 资 产 投 资 的增 长 率 一直 在 2 %以上 。 0 3年 全 社 会 0 20 同定 资产 投 资增 长率 为 2 .%,0 4 年 为 2 . 2 0 67 20 6 %,05年 为 6 2 %,0 6 年 为 2 %,0 7 年 为 2 .%。投 资 增 长 过 快 有 经 济 6 20 4 20 48 发展阶段上 的原因 ,也有地方政府 为发展当地经 济而鼓励投资 方面的原 因,还受微观层面上企业不断增强的投 资意愿和能力 的影 响 。过 快 增 长 的 固定 资 产 投 资带 来 了一 系列 失 衡 。 虽然从表面上看 , 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很高 , 由于投资增长 但 过 快 , 国制造 业 中许 多企 业 的设 备存 在 着 相 当严 重 的 闲置 , 我 或 者说在生产能力远未达到生产设计规模的条件下 ,其产 出已经 面临 日益严重的市场相对过剩。除了与固定资产 资增加过快直 接相关 的煤 、 运 、 电、 油等原材料 、 能源 、 动力外 , 当部分的投资 相 品也存在着过剩的局面。 23 - 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的供应量超 过了正常 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量 。 在商品量既定时 , 流动性过剩或货币 供应量过多 , 必然是货币贬值 , 物价上涨 , 出现通货膨胀 。 这一经 济学的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现阶段我 国通货膨胀原 因的分析与
浅谈2008年通货膨胀
浅谈2008年通货膨胀在2008年,全球范围内普遍出现了一场严重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货币供应量大于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2008年的通货膨胀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浅谈。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被认为是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的一个主要因素。
金融危机导致大量的银行倒闭和金融机构破产,国际金融市场陷入混乱,金融市场的信任受到严重动摇,投资者纷纷撤资,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
此外,央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还采取了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措施,这导致了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减少人民的消费能力。
物价上涨会使得人们的日常消费变得更加昂贵,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低收入群体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其次,通货膨胀还会导致利率上升,这对于投资、创业等经济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高利率会使得借款成本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从而削弱了资本市场的活力,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和措施面对2008年的通货膨胀,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以应对经济困境。
首先,各国央行采取了紧缩货币政策,控制了货币的供应量,从而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的发展。
其次,各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振经济,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等。
此外,国际间的合作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各国政府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监管措施的加强,以确保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经验教训2008年的通货膨胀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首先,金融市场的稳定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和金融机构都应该加强监管,预防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其次,央行在调控货币政策时应当审慎操作,避免货币供应量过度膨胀,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
此外,国际间的合作和协调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关键,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经济挑战,避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倾向。
简述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简述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相对于经济总量的增长导致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这种经济现象在许多国家都存在,并对市场经济的稳定和社会发展带来挑战。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治理对策。
首先,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以控制货币供应量。
一般情况下,央行会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
高利率可以减少货币供应并降低消费支出,从而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此外,央行还可以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和购买国债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进一步影响通货膨胀水平。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
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限制财政赤字和债务融资,以减少市场投放的货币量。
政府还可以通过提高税收水平来抑制通货膨胀。
高税收可以减少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消费支出,对通胀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此外,政府还可以调整政府支出结构,提高投资比例,以提升经济增长水平,从而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第三,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市场行为来治理通货膨胀。
政府可以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防止价格垄断和操纵行为。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遏制金融投机,减少金融风险,从而稳定物价水平。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控制进口产品的泛滥,以减少通胀压力。
第四,政府可以提供社会保障和福利措施,以减轻通胀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
政府可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供失业救济金、低保、医疗保险等福利,确保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样可以提高弱势群体的消费能力,减轻通胀的社会不公问题。
最后,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治理通货膨胀。
国际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使得通货膨胀问题具有全球性。
政府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通过开展货币政策协调、市场监管合作等方式来共同应对通货膨胀挑战。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平衡进出口贸易,来减少国内物价上涨的外部压力。
总之,通货膨胀治理对策需要央行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而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等手段来减轻通胀压力。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一、通货膨胀的概论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通货膨胀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第二,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长,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第三,美国经济学家莱德勒和泊金对通货膨胀下了定义: 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
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
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价格。
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个国家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
如果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膨胀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起我国CPI和PPI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2009年出现负增长,7月,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分别降到-1.8%和-8.2%。
然而,从2009年底开始,CPI和PPI由负转正,并且一路走高。
2011年7月CPI 同比增长6.5%,创37个月新高,PPI同比增长7.5%,创34个月新高。
2011年8月至今,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均呈下降且趋于平缓的趋势(如图1、图2)。
由此可见,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一直处于波动状态。
图1 2008-2012年CPI当月同比增幅图22008-2012年PPI当月同比增幅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三、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影响。
因此,对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不仅要考虑到国内因素,还要考虑到当前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国际因素。
(一)货币超经济发行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由于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增加的速度造成的。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摘要:当前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由于受货币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需求过度和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不断攀升,2011年我国价格消费指数上涨 5.4%,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给百姓生活、社会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为此,我国要进一步优化货币市场结构,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同时还要运用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多种政策手段对通货膨胀进行综合治理,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通货膨胀;价格消费指数;货币流动性通货膨胀是一个使用广泛的经济范畴。
对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国内外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
总体来说,在国际上,学术界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两种不同的主流观点:一种是凯恩斯主义学说,代表人物是保罗-萨缪尔逊,他们利用菲利普斯曲线强调总体需求在通货膨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货币供给仅只是总体需求的决定性因素。
另一种是货币主义学说,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他认为无论何时,通货膨胀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由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增加的速度造成的[1]。
而国内经济学家大多数是综合二者的观点,认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这种经济现象就定义为通货膨胀。
2010年以来,我国各种商品价格纷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
国际上通常将CPI(价格消费指数)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当CPI>5%的增幅时,把它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2011年,我国全年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上涨5.4%,2011年7月CPI更是高达6.4%,创34个月以来的新高,说明我国已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
二、我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在西方通货膨胀类型的理论中,有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推进型和结构性等[3]。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相关推荐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本文自编,如有纰漏,还望包涵)内容摘要:随着近年来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改革发展中,我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通货膨胀成为我国现阶段的重要问题之一。
伴随信贷、股市、房产市场的逐步升温,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成为当前的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如何治理好通货膨胀,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最大化满足人民生活水平,将决定我国现代化主义建设道路能否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通货膨胀汇率调整结构调整控制物价从2008年到2011年,我国的物价总水平逐渐慢慢上涨,通货膨胀开始成为我国生活中一个热点话题。
通货膨胀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全面上涨现象。
由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通货膨胀不仅有受到来自国内的影响也有来自国外的影响。
美元贬值、黄金再创新高、油价上涨到高位,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预期。
从国内来看,天然气、自来水、汽柴油、电、食用油等基础性消费品已近开始悄声的酝酿涨价,有些已经涨价了。
物价持续攀升从国家统计局2010年统计公报了解到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从中不难看出,大宗商品的涨势推动下农产品市场也持续升温,粮食、猪肉等纷纷渐长,让消费者感到通货膨胀已经越来越近。
这些消费品涨价而引起的经济学现象通货膨胀的成因:一、经济持续高增长是形成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内在因素我们按照过往30年我国经济增长与物价总水平数据所进行的计量分析剖明;在现有资本约束前提下,当经济增速为7.8%摆布时,物价总水平约为0;当经济增速为9%时,物价总水平约为3%;当经济增速加速约0.4个百分点,物价总水平则会上升1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几次通货膨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几次通货膨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几次通货膨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本文将详细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几次通货膨胀,分析其原因和对策。
一、1988年的通货膨胀1988年,我国出现了一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一次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农田里的大米和其他主要粮食价格猛涨,导致居民生活负担加重。
此外,改革开放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调控不力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当时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市场调节,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以稳定物价。
其次,政府加大货币紧缩政策,收紧了银行系统的信贷,控制了货币供应。
最后,政府通过限制价格涨幅和增加商品供应等措施,降低了通货膨胀的速度。
这些措施逐渐生效,1989年通货膨胀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二、1994年的通货膨胀1994年,我国再次经历了一次通货膨胀。
这一次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投资过热和外部冲击。
由于改革开放后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投资涌入市场,导致资金供应过剩,价格上涨。
同时,境外的经济危机和冲击也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冲击,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
为了应对这次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
首先,政府加强了对银行的监管和审慎经营要求,控制了信贷扩张。
其次,政府提高了利息率,吸引更多的存款,减少了流动性。
最后,政府加大了对投资项目的调控,限制了过度投资的行业,降低了投资的热度。
这些措施逐渐起效,1995年通货膨胀率回落到较低水平。
三、2008年的通货膨胀2008年,我国再次遭遇了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一次通货膨胀源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外资源价格的大幅上涨。
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衰退,我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同时,国际市场上的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价格大幅上涨,使得我国进口成本增加,进而推高了物价。
针对这一次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投资项目的审查和控制,避免了过热投资的产生。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基于2008年以来国家的货币政策
基 于 20 0 8年 以来 国家 币政 策 的货
卢 宇荣 , 蔡佩伦
( 西师 范大 学 财 政金 融学 院 , 西 南 昌 302 ) 江 江 302 摘要 : 面对 20 在 08年金 融危机 时 , 由于政 策使 用不 当及执 行 力度 不够 , 国又迎 来 了新 一轮 的 我 通货 膨胀 。本轮 的通 货膨 胀主要 是 由于货 币政 策 的失误 导 致 货 币供 应 量 增加 过 快 , 引起 总 需求 的
第2 4卷第 6 期 2 1 年 I 月 01 1
金融教育研 究
R s a c fE n n e a d E u a in e erho ia c n d ct o
Vo . 4 No 6 12 .
NO . 0 l V 2 1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影响 因素及对策分析
— —
卢宇荣 , 等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影 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面体现在工资水平的上升, 原材料及能源等涨价; 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厂商为追逐垄断利润而限制产量 , 从而 引起价格水平的普遍上涨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特定 的经济制度 、 控制系统、 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的结 构因素或这些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笔者认为本轮的通货膨胀主要是 由于货币政策的失误导致货 币供应量增加过快而引起总需求 的扩大进而价格持续上涨 , 而政府在短时间内难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及信贷
规模 的增 长 , 目前 的通货 膨胀 变得更 加难 以控 制 。 使
据 处 理 一 变
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方面来分析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 , 用居民物价消费指数 ( P ) C I表示通货膨胀程度 , 并且作为因变量 , 广义货 币供应量 ( 2 、 款准备金率 ( ) 利 率 ( ) 新增 信贷额 ( ) 国内生产 总值 M )存 R 、 I、 L、 (D ) G P 作为解释变量 , 其中将广义货币供应量 ( 2 取对数 , 民物价消费指数 ( P) 新增信贷额 ( D 都 M ) 居 CI 、 X ) 用 同 比增长 率来 表示 。l _ 本文选取 20 年 1 08 月份到 2 1 年 6 01 月份的数据 , 主要来源于一些经济网站的统计信息 , 并用 ei s v w 统 e 计 软件 进行 实证分 析 。 ( 图表分析 二)
2008年金融危机我国救市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我国救市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分析内容摘要:当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时,为稳定经济我国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四万亿元”救市政策造成了颇大的影响。
政策实施后,一些负效应逐渐凸显。
本文在对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及我国客观情况等分析后,认为“四万亿元”救市政策虽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但它不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首要因素。
相反,“四万亿元”救市政策帮助我国度过金融危机难关,实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经济目标,相比较它对我国经济增长上做出的贡献,“四万亿元”救市政策给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关键词:金融危机;“四万亿元”救市政策;扩大内需;经济增长;通货膨胀2007年4月,美国一所名为“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破产,此次破产暴露了次级抵押债券的风险;将近一年左右,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导致持有“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
影响巨大的金融危机基于此产生,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被迫接手“两房”。
一、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金融危机的到来导致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不足,投资者减少投资,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第二,对我国出口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我国是出口大国,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处于衰退期,从而需求大幅度减少,给我国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造成影响。
基于此,我国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影响最大的便是“四万亿元”救市政策。
“四万亿元”救市政策是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11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
四万亿元的重点是解决民生、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的问题,当然也包括提前下拨救灾的资金。
不同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没有像“利率”、“准备金率”等这些中间变量,因此财政政策经常被政府拿来调控国家经济。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通货膨胀的原因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主要观点是以需求过度解释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升。
这种通货膨胀表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对价格水平产生拉上作用的过度需求有两个方面: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
实际因素包括过度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其中主要是过度投资。
货币因素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度导致总需求过剩。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对社会商品和劳务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成本提高的原因基本有两个:一是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二是一些垄断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利润,经常大幅度地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三、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 )基本观点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和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看齐的过程而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这种结构型通货膨胀可分为三种情况:1. 需求转移型2。
部门差异型3. 外部输入型1。
需求转移型。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某个部门的一部分需求转移至其他部门,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时需求增加的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就会上涨,而需求减少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却未必相应下降,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
2。
部门差异型。
英国经济学家萨尔沃用部门间的差异来解释结构型通货膨胀.一般来说,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服务业部门,但两大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却大体相同,而且这种增长速度是由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决定的,结果造成服务业部门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这种部门间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和货币工资的一致增长,形成服务业部门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从而成为价格水平上涨的压力.3.外部输入型其依据是将结构型通货膨胀同开放经济结合起来分析的“小国开放模型”。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持续上涨,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水平飞涨的现象。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具有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货币供给过度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外部因素影响等。
对于治理通货膨胀,我国可以采取多种对策,包括紧缩货币政策、控制物价上涨、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加强跨境监管等。
首先,货币供给过度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度印钞、扩大货币供应量会导致货币超发,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在我国,过去的经验表明,一些政府部门为了推动经济增长,过度放松货币政策,以加大投资和支出规模,引发了通货膨胀。
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第一步就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避免货币超发。
实行紧缩货币政策,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力度,控制货币投放量,抑制通胀压力的积累。
其次,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也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呈现出投资拉动型、出口导向型的特点,这导致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治理通货膨胀,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消费升级,提高内需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规范和整顿,防止企业滥发低价产品导致通货膨胀。
第三,外部因素也可能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国际油价上涨、粮食价格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我国物价水平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为了应对这些外部因素带来的冲击,我国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以降低进口成本,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综上所述,治理通货膨胀需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经济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
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同时,还应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消费升级,提高内需水平。
此外,还需要加强跨境监管,防止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胀率的影响。
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才能够牢固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应对对策提要:继2006年我国部分行业产品出现价格上涨之后,2007年和2008年又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价格上涨,自2007年3月CPI超过3%后,CPI一直在高位徘徊,并且加速上升。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深入分析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结构一、引言通货膨胀,是国内外经济学家长期以来重点研究的经济现象。
总体而言,国内外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和主要观点,大体可以分为“物价派”和“货币派”两类。
“物价派”通常用一般物价水平或物价总水平的上涨来定义通货膨胀,承认菲利普斯曲线的稳定存在,即货币不是中性的,如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萨缪尔森;“货币派”则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而物价上涨只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而已,且并非完全的表现形式,如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认为,在短期内货币既可以引起物价上涨,也可以引起产量增加;只有在长期内,货币增加才全部反应物价上涨上。
即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成立的,而长期则不成立。
这也意味着短期内货币是非中性的,而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
在本文中,我们综合以上两派观点,并借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在研究通货紧缩时的观点,同样重点强调通货膨胀中的“两个特征,一个伴随”,即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加,通常还伴随着经济过热(或偏热);反之,则定义为通货紧缩。
对于通货膨胀的度量,主要有GDP平减指数(又称缩减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等指标,CPI通常是世界各国判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我国也较多的采用CPI来衡量通货膨胀水平。
世界各国的判断标准并不一致,3%-5%的范围是普遍意义上被认为出现通货膨胀的标准。
我国通货膨胀的控制目标是3%。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2007年以来,CPI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具体见下表(注:表中数据是比上年同月价格水平上涨的百分比,单位%):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整理1.CPI加速上涨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自2007年3月CPI数值突破3%以来,CPI一路走高,至2008年2月达到8.7%,2008年3月CPI同比上升8.3%,涨幅虽然出现趋缓,比2月同比升幅下降0.4个百分点,但是涨幅下降的基础并不牢固,接下来几个月CPI数值虽然可能略有下降,但依然会维持高位运行状态。
2.农村物价上涨高于城市物价上涨,农村物价上涨是本轮通货膨胀的起点观察上表中CPI细项数据,丛地区来看,自2007年1月观察的数据开始,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一直高于全国消费价格指数。
这表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上涨速度快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
农村物价上涨是本轮通货膨胀的起点3.结构性通货膨胀明显在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所有类别中,丛2008年3月的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看,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1.4%,继续称为CPI走高的主要力量,食品价格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8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7.0,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个百分点。
另外,由于食品和能源价格会受到一系列异常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大幅波动,并模糊消费价格的真实变动趋势。
在所有类别中,水产品和居住类价格也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水产品价格上涨11%,居住上涨7.0%。
除上述两类外,其他商品价格与去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有些类别甚至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其中,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与去年相比略有提高,分别上涨了2.5%、2.5%、3.7%.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与去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4.PPI和房价上涨速度有所加快从2008年一季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看,2008年一季度CPI同(其中3月份上涨了8.0%),比上涨8%,GDP同比增长10.6%,PPI同比上涨6.9%,比上年同期高4.0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8%。
(3月份上涨11.0%),比上年同期高5.7个百分点。
另外,2008年一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11%。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本轮通货膨胀和以往不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通货膨胀,本轮价格上涨最直接的原因是粮食、猪肉、住房和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
由于粮食、猪肉、住房和能源等商品在产业链条中均属上游产品,它们价格的上涨必然引起关联产业及下游产业产品价格的上涨。
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面临较大全面通货膨胀压力,全面通货膨胀的风险趋于上升。
基于此,剖析此次通货膨胀压力出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全面通货膨胀的爆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下物价上涨以致通货膨胀的推动因素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主要有四种类型: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型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另外,在开放经济环境中,通货膨胀的国际间传递也是一国(或地区)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我国现在出现的通货膨胀不能简单的归结为上述原因众的某一种。
笔者认为,其中既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成本价格方面的原因,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动以及开放经济中通货膨胀的国际间传递。
1、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自2003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而且呈逐年加快的趋势。
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11.9%。
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来实现的。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局部过热的现象,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2007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6077.82亿元,同比增长26.7%。
从行业看,煤炭、纺织业、电力行业的投资额分别增长了14.6%、20.5%和14.3%,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4.6%。
在经济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同时,投资和消费的比例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这样的情况下,过高的经济增长的过快的投资增长会成为出现通货膨胀的动因。
我国在1988年-1989年、1993年-1994年曾经出现过经济过热,就是由于投资的过快增长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出现。
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中的支出法核算等式以及相关理论,一国的投资增长能够通过乘数效应较大幅度的提高国民收入,收入的增加会加大整个国民体系的货币供应以及拉动消费的增长,从而推动通货膨胀。
此外,投资的过快增长特别是长期项目的高速增长,例如房地产投资还会提高各种原材料价格,从而最终扩大到所有商品价格的增长。
2.信贷规模的过度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情况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6月,资金来源总额高达409466.38 亿元,其中各项存款合计为亿元,同期资金运用总额为369368.28 亿元,其中各项贷款合计为409466.38 亿元。
总体来看,到2007年12月为止,我国月度信贷投放的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其中有5个月的信贷投放都在4000亿以上,1-7月的信贷投放规模为亿元,同比多增4287亿元。
信贷规模过大,一方面会导致银行的资金利用率呈超负荷状态,使得资金补充率下降,此时银行有更大的货币派生动机,迫使货币的供给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信贷规模过大,盲目投资和资金的低利用率现象也会有所抬头,这样会导致市场的需求增加,造成资源的相对短缺和供给的相对不足。
在这两种作用力的共同影响下,会出现价格水平的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3.超额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增长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推行“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实行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对外贸易政策,导致多年来贸易顺差严重。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贸易顺差最多的国家。
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总体均保持上升趋势,其中出口贸易增长幅度偏大,外贸顺差高达2622亿美元,同比增长47.7 %。
贸易顺差的扩大直接导致外汇储备的增加。
2006年10月我国外汇储备超过10000亿美元,而截止2008年2月份,外汇储备高达16822亿美元。
外汇的大量流入,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主要渠道。
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无异于投放基础货币。
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
这是因为在当前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被动购入外汇形成外汇储备,同时相应投放等值德尔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
当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形成“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导致价格水平上涨。
4.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国际热钱流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币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现象。
同时,由于我国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连年激增,使得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2005年7月23日,央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起,增大了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幅度,也为人民币的缓慢升值提供了条件,使得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强。
在此趋势下,大量国外投机性短期资本(又称热钱、游资)进入我国,以期在人民币升值后从中获得巨额利差,再将其兑换外币撤离我国。
尽管热钱的具体数值无法进行准确测量,但截止2007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总规模达到了1.33万亿美元,而2007年上半年非贸易、非FDI流入达1271.8亿美元,占到外汇增量的一半,这一比例大大超过了2006年和2005年,这也能从侧面反应出热钱流入的规模。
根据我国现行外汇制度,热钱涌入后央行要发行相应数额的基础货币进行兑换,这无疑加大了货币供给量。
尽管热钱在数额上不及顺差引发的外汇储备激增,但由于其流动性强,运行周期短,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会影响货币的正常操作。
除了通货膨胀的危险外,热钱涌入导致虚假繁荣,会扰乱我国正常的金融体系,一旦其大量抽离可能会导致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价格大幅震荡,引发经济动荡。
5.流动性过剩由于长期我国居民保守消费意识的影响,在国民收入加速增长的同时,居民的消费增长率无明显的增长,一直维持在50%左右,再加上居民金融投资意识的欠缺,我国高速经济增长往往伴随较高的居民储蓄率,而这些造成了现阶段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流动性过剩,必定会加强银行的贷款冲动,刺激投资的增长,而投资的增长又会进一步的扩大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推动通货膨胀。
6.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由于2006年12月11日我国金融业彻底对外开放,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资大量的进入,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跨国界投资以及投机,加深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国外特别是与我国存在密切经济往来的国家的通货膨胀就会很容易传到我国。
7.通货膨胀预期不断提高本轮通货膨胀从食品价格开始,从人们身边经常消费的商品开始,人们更有深切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