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建模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油气储层建模方法综述

油气储层建模方法综述

油气储层建模方法综述
宋海渤;黄旭日
【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年(卷),期】2008(031)003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油气储层建模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在综合了地质、地球物理等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已知点的储层信息,进行油气藏及内部结构精细解剖,揭示油气分布规律,建立能够描述油气分布状况和流动特征的油气参数地质模型.文中简要介绍了目前比较常用的储层建模方法、建模方法的步骤、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总页数】5页(P53-57)
【作者】宋海渤;黄旭日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旭日奥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油气田储层评价方法综述 [J], 柳慧敏;李立尧;柳琳琳
2.油气成藏时间研究方法综述 [J], 肖娟娟;季汉成;贾海波;陈亮;李嫣然
3.化学驱提高油气采收率方法综述 [J], 王佳玮;徐守余
4.油气勘探钻井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综述 [J], 何天鹏;闫瑞景;舒畅;黄敏;陈立荣;李辉;蒋学彬;张薇
5.油气形成的构造动力学理论和油气藏勘探的地球动力学方法综述 [J], 史斗;刘文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页岩气地质储层建模及勘探技术研究

页岩气地质储层建模及勘探技术研究

页岩气地质储层建模及勘探技术研究第一章前言页岩气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气资源,相较于传统天然气具有开采成本低、储量丰富等优势,但由于储层复杂、开采技术难度大等原因,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一直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研究页岩气地质储层的建模和勘探技术显得极为必要。

第二章页岩气地质储层建模技术研究在页岩气探采过程中,建模是关键一环。

页岩气储层一般形成于海相泥盆系或下奥陶统石灰岩中,储层深度较大,一般在2000米以上。

传统的储层建模技术难以适应页岩气储层的复杂性,需要结合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勘探数据,采用新型的储层建模技术。

2.1 储层微观结构建模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结构比较复杂,储层中普遍存在纳米级别的孔隙和裂缝,这些微观孔隙会直接影响到储层的透气性。

通过使用电镜等技术对储层样品进行形貌分析,可以获取储层微观结构的信息,有助于建立准确的储层模型。

2.2 储层物性建模页岩气储层中,页岩、泥岩、石灰岩等岩石类型均有可能成为储层。

建立准确的储层模型需要确定储层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岩石密度等参数。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采集储层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建立岩石电性、弹性、渗透性等物性模型。

2.3 储层连通性建模储层连通性是指储层中各个孔隙之间的连接状态。

页岩气储层中存在大量的微观孔隙和纳米级别的裂缝,连接状态复杂,对储层的渗流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利用测井数据、地震数据等,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储层渗透性模型,实现储层连通性建模。

第三章页岩气勘探技术研究建立准确的储层模型之后,如何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勘探成为了页岩气开采面临的重大难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目前常用的页岩气勘探技术。

3.1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目前页岩气勘探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利用地震波在岩石中传播的原理,绘制出储层分布及储层内部结构。

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准确地刻画地下储气层的分布、储量等信息,是页岩气勘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2 电法勘探技术电法勘探技术是一种利用电流在地下岩石中传播的原理进行勘探的方法。

油气储层建模方法综述

油气储层建模方法综述
(3)水平井建模 [ 7 ] 。水平井沿着储层走向或倾 向钻井 ,直接取得储层侧向或沿层变化的参数 ,基此 可以建立确定性的储层模型 。水平井的钻井技术和 经济可行性目前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 ,但是水平井 很难进行连续取心 ,而且需要依赖井的测井信息 。 由于测井解释技术所限 ,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 目前这种技术仍处在攻关阶段 。
·53·
开 发 试 采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008年 9月出版
应用地震资料研究储层的几何形态 、岩性及参数的 分布 ,即从已知点出发 ,应用地震横向预测技术进行 井间参数预测 ,并建立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 。
(2)储层沉积学方法 。主要是在高分辨率等时 地层对比及沉积模式基础上 ,通过井间砂体对比建 立储层结构模型 。井间砂体对比是在沉积模式和单 井相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传统对比方法主要依据 井间测井曲线的相似性或差异性来进行井间砂体解 释。
随机建模是利用已知的信息为基础 ,以随机函 数为理论 ,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得到可选的 、等概率的 和高精度的反映变量空间分布的模型 。其中 ,可选 是指所合成的模型是多个 ,每个模型都是对原始数 据的反映 ;等概率是指模型参数的统计特征与现有 样品统计特征或参数的理论分布是一致的 ;高精度 是指得到的模型能够反映参数的细微变化 ,而各个 模型之间的差别反映了由于资料不足而引起的建模 中的空间不确定性 。
第 31卷 第 3期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开 发 试 采
油气储层建模方法综述
宋海渤 1 黄旭日 2
(国石油大学 ·华东 21北京旭日奥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油气储层建模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它在综合了地质 、地 球物理等信息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了已知点的储层信息 ,进行油气藏及内部结构精细解剖 ,揭示油气分布规律 ,建 立能够描述油气分布状况和流动特征的油气参数地质模型 。文中简要介绍了目前比较常用的储层建模方法 、建模 方法的步骤 、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

储层建模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储层建模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储层建模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王文龙;尹艳树【摘要】油气田开发的后期进入高含水阶段,为了更加经济准确地进行油气开发,有必要采用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对老油气田进行储层研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储层地质建模的发展史,对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及论述.方法分类包括确定性建模方法和随机性建模方法.每一种建模方法又有多种子方法.提出了目前储层地质建模研究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建模的对象局限于常规的碎屑岩储层.虽然有学者对火成岩、裂缝碳酸盐岩进行了相关的探究工作,但目前对非常规储层涉及较少,储层建模的精度也有待提高.【期刊名称】《地质学刊》【年(卷),期】2017(041)001【总页数】6页(P97-102)【关键词】储层建模;确定性建模;随机性建模;发展趋势【作者】王文龙;尹艳树【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8储层地质建模指的是运用计算机建模软件来建立高精度的储层地质模型,对油气储层内部结构进行精细解剖,进一步解释、研究油气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表征储层的属性及特征,为下一步的油藏数值模拟提供数据(李振华,2010)。

通过储层地质建模可以建立储层格架,对储层的物性进行评估,预测储层可采油气的空间分布,指导优选加密井井位及水平井钻进轨迹,以提高油气最终采收率,故储层地质建模是油藏描述的核心内容(盖凌云,2007;张昌民等,2007)。

储层地质建模使得油气藏的非均质性描述更为精确,也为油气田的开发生产设计及相应的开发方案提供了数据(吴胜和等,1999;罗仁泽,2002)。

储层地质建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至今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相关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建模对象局限于碎屑岩中的常规储层,建模精度不高等。

储层地质建模的发展趋势必然会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用于指导油气的开发。

目前,储层建模方法多样,有必要对地质储层建模方法进行总结并对目前储层建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储层建模文献综述

储层建模文献综述

摘要针时我国以河流~三角洲相砂体为主的储层特点,本文提出了利用随机建模技术建立预测模型的方法,即综合各种途径取得的信息,对储层内井点之间、之外砂体的形态及其参数作出一定精度的预测估值。

另外,本文还对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各种模拟方法在储层表征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和讨论,主丧、介绍了模拟退火方法、并且总结出随机建模的一般方法。

引言随着技术的发展,地质科学正经历着由定性描述向定;重建模、由观察向预测的方向发展。

储层表征技术(Reservoir Characteri za tion ) 正是顺应这一潮流而生,{l诸层表征的最终结果是建立储层三维定量地质模型,而储层, 随机建模技术(St ochastic R eservoir modeling) 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它的目标是将各种资料通过某种手段统一在一个定量模型中,这个定量模型不但与所有资料相一致,而且也包含所有资料所反映出的储层分布的空间结构信息,最终结果以易于展示、更改和运用数字化的方式保存在计算机中,这是目前储层建模的趋势。

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可以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试井、地震、地质等各种资料.它不仅可以解决沉积相空间分布和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问题,而且可以解决裂缝和断层的空间分布和方位问题。

目前,储层建模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确定型建模,即根据各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多井解释,井问则主要依靠地震信息来描述,这样井间的每一个点都有确定的数值,用这样的方法建立的模型即为确定型模型。

由于地震分辨率所限,该方法只能用于勘探早期。

另一类是随机建模,建立预测模型,即综合各种方法取得的信息,主要依靠沉积学的方法加上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井点之间、之外参数作出一定精度的细致的预测估计,故称为预测模型。

随机建模的具体方法有较传统的克立金法、蒙特卡洛法以及现在流行的分形法、神经网络法、遗传法、模拟退火法等几寸和1’1算法.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具有三大优点:一是可以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定量表征和刻i 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二是可以定量研究住在层的不确定性(虽然储层在本质上是确定的,客观上是唯一的,但由于储层的复杂性和信息的有限性,I主|而造成描述上的不确定性.);三是便于把各种来源的信息和资料综合到一个统一的定量模型之中。

储层随机建模综述

储层随机建模综述

储层随机建模研究综述摘要:油气储层随机建模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刚刚萌芽兴起的一项油藏描述高新技术。

它是为适应油气田开发的深入,应用先进的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技术进一步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需求应运而生的。

本文阐述了储层随机建模技术的概念及意义,分析了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算法原理,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相对比较成熟的随机建模软件。

关键词:储层表征,随机建模,应用软件引言储层表征技术是综合利用各种观测结果例如岩心、测井响应、地震响应等研究目的层的各种非均质性.建立起能够反映三维空间地质特征的储层地质模型。

从目前建立模型的方法来看,大体上有两种方法,一是确定性建模,即根据各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多井解释,井间则主要依靠地震信息来描述,这样井间的每一个点都有确定的数值,用这种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可以称为确定性模型。

但由于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该方法只能解决勘探早期储层描述的要求,对于开发中后期剩余油的挖潜来讲该方法就显得力不从心。

另一种方法就是随机建模,建立预测模型。

即综合各种方法取得的信息,主要依靠沉积学的方法加上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井间参数作出了一定精度的细致的预测估值,故称之为预测模型。

随机建模的具体方法目前发展较快的是地质统计学方法。

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寻求比较符合地质规律的地质统计模型和方法.来表征各种沉积类型的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然后用这种已知的规律,对井间未知地区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作出预测估值。

1 储层随机建模概述1.1 随机建模的概念及意义地下储层本身是确定的,它是许多复杂地质过程(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综合的、最终的结果,具有确定的性质和特征。

但是,在现有资料不完善的条件下,由于储层结构空间配置及储层参数空间变化的复杂性,人们又难于掌握任—尺度下储层的确定且真实的待征或性质。

待别是对于连续性较差且非均质性强的陆相储层来说,难于精确表征储层的特征。

这样,出于认识程度的不足,储层描述便具有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需要通过“猜测”确定的储层性质,即为储层的随机性质。

储层不确定性建模研究综述

储层不确定性建模研究综述

储层不确定性建模研究综述
王红
【期刊名称】《中国锰业》
【年(卷),期】2017(035)001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经历了从手工作图到完全三维可视化的整体地质模型的建立.不同领域的学者会因不同的目的而构建不同的模型.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地下地质体的复杂性,使得储层建模过程中出现不确定性问题,影响了油田开发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不确定性建模这一技术.主要阐述了储层不确定性建模技术的概念及意义,分析了降低和评价不确定性及构建不确定性模型的方法.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王红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
【相关文献】
1.储层建模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基于模糊系统的储层建模方法 [J], 段林娣;张春雷;王利田;李潍莲
2.储层不确定性建模研究进展 [J], 戴危艳;李少华;谯嘉翼;刘诗宇
3.基于随机建模技术的油田开发初期河流相储层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以渤海A 油田为例 [J], 薛艳霞;廖新武;赵春明;霍春亮;张如才
4.储层地质建模参数不确定性研究方法探讨 [J], 孙立春;高博禹;李敬功
5.海上油田储层地质建模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初探 [J], 张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储层地质建模综述

储层地质建模综述

储层地质建模综述【摘要】随着油气田勘探的不断深入,在储层研究过程中建立三维定量地质模型通过对地层格架、沉积微相、骨架砂体、物性参数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研究,借助PETREL等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三维储层地质模型来反映储层地质属性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储层油藏地质建模储层建模方法是在地质统计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预测空间变量分布的方法,用于油气描述和油气分布预测的复合学科理论和方法体系。

它是集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等地质理论,数学地质、地质统计学和油层物理学等方法为一体的,最大限度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油气藏及内部结构精细解剖,揭示油气分布规律,表征地下地质特征和各种油藏参数三维空间分布,建立能描述油气分布状况和流动特征的、地质的、岩石物理的、成岩的、构造的、流体及工程等意义的油气参数地质模型[4]。

在实际建模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完整的地质模型必须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在一定的建模策略指导下,通过一定的建模工具,采用合理的建模方法建立尽可能符合地下是实际的地质模型,最终建立的地质模型是否可靠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型的优选和验证。

1 地质建模的步骤1.1 基础储层地质研究及数据集成统计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为重要依据通过对研究区域的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标准储层建模数据格式,然后对数据匹配关系进行检查和修改,利用研究区丰富的井资料,提取能够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统计特征,作为建模对象和地质约束条件。

1.2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方法分为确定性建模、随机建模。

确定性建模是从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出发,推测井间未知区域并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论;随机建模是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对井间未知区域给出多种可能的预测结果。

油气田开发的实践证明以变差函数理论为核心,以地质统计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研究空间变量分布的随机建模将成为储层建模的主要建模方法。

储层随机建模研究进展

储层随机建模研究进展

气田开发收稿日期:2005-08-17;修回日期:2005-10-31.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低效气藏的形成机理及地质模式研究”(编号:2001C B209106)资助.作者简介:尹艳树(1978-),男,湖北仙桃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油藏描述与储层建模研究.E -mail :yys 6587@ .储层随机建模研究进展尹艳树,吴胜和(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摘要:按照模拟网格不同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可以分为基于目标的方法和基于象元的方法2类。

介绍了基于目标方法中的布尔模拟方法及其改进,这些改进包括井间和井上模拟时采取不同的概率分布、模拟多个岩相单元、模拟具有波动顶底的目标、综合地震数据、采取Gibbs 分布的广义示性点过程模拟目标之间相互影响以及采用线模型模拟河道的目标层次建模(Fluvsim)。

论述了基于象元方法中的新方法,指出多点地质统计学比传统的两点统计学具有明显优势,分析了多点地质统计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向(平稳性问题处理、目标体连续性处理、数据样板选择、综合地震信息方面)。

最后评述了储层随机建模的发展方向,指出在目标之间相互影响函数的确定、获取反应实际储层结构特征参数、先验概率求取以及随机模拟结果评价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储层随机建模;布尔方法;多点地质统计学;改进中图分类号:TE 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26(2006)02-0210-070 前言储层随机建模是一项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再现储层非均质性的技术[1]。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已经得到地质学家及油田工程师的广泛认可和大量应用。

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把随机建模方法分为2类:基于目标的方法和基于象元的方法。

基于目标的方法通过对目标几何形态(如长、宽、厚及其之间定量关系)的定量研究,在建模过程中直接产生整体目标块;而基于象元的算法则是逐网格分配储层属性值。

基于目标的方法如布尔模拟方法(Boolean simulation ),为标点过程的一种,是勘探早期井网较稀建立砂泥岩剖面优选的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早期得到重点研究和广泛应用。

储层建模方法研究

储层建模方法研究


5 一


用 于模 拟连续的地质现象, 如孔隙度、 渗透 率的分布 。 序贯高斯模拟的主要优点在于 : 数 a 一 据的条件化是模拟的一个整体部分, 无需作为 个单 独的步骤进行处理 ;.自动地 处理各 向 b 异性 问题 ;. c 适合 于任意类型 的协方差函数 . d 运行过程 中仅需要一个有效 的克里格算法。主 要缺点在于变量分布要求服从高斯分布。 23序贯指示模拟 . 既可用于模拟连续 的变量, 也可用 于模拟 离散变量 。序贯指 示模拟 的主要优点在于 : 变 量的分布形态无需作任何假设 .. b 该法可 以容 易地综 合多种来 源、 定性或定量、 可靠性不 同的 信息。 主要缺点是算法和参数灵活性太大, 人为 因素很 明显 。 24截 断高斯模拟 . 该方法首先采用指示模拟方法生成一个高 斯 随机场, 然后对 高斯值进行截断, 到类 型 以得 变量 的模拟结果 。 该法主要用于沉积相的模拟。 主要优点在于 :. a 易于实现 、 速度快 .. b可在模拟 中考虑地 质因素 ._ 以对模拟结果进行条件 c可 限制, 使之与条件数据相 吻合 。 缺点是只适于相 带呈排序分布的沉积相模拟 。
目前 , 储层建模技术 的发展趋势是 由定性 里格 等 。 向定量发展 、单学科建模研究 向多学科综合建 2随机建模 模发展 、静态资料 建模 向动静态 资料结合建模 随机建模是 指以 巳知的信息为基础,以随 发展 。 其方法主要分为两类 : 确定性建模 和随机 机 函数为理论应 用随机模拟方法。 产生可选 的、 建模 , 而后者是近年来 国内 、 外学者研究 的热点 等概率的储层模型方法 。该方法承认控制点 以 『 l 1 外 的储层参数具有 一定的不确定性,即具有一 l 确 定 性建 模 定 的随机性 。 了评价储层预测中的不确定性。 为 确定性 建模是对 井间 未知 区给出确定 性 人们广泛应用了随机建模 技术 。 谓随机建模, 所 的预测结果 , 即从 已知确定性资料 的控制点( 如 是指 以已知的信 息为基础 , 以随机 函数为理论 。 3结论 井点 ) 出发 , 推测出点间 ( 如井 间 ) 确定 的、 惟一 应用随机模 拟方 法 , 产生可选 的、 等可能的储层 储层建模已成 为油气勘探与开发 的核心技 的和真实的储层参数 。主要手段是利用地震资 模型的方 法。通 过对多个 等可能随机储层模型 术, 其发展 前景 十分广 阔。 我国含油气盆地类型 料、 水平井资料 、 露头类 比资料 和密井 网资料 。 中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价 ,以满足油田勘探开发 多, 储集层 以陆相碎屑岩及海相碳酸盐岩为主. 目前 ,确定性建模所应用的储层预测方 法主要 决策在一定风险范 围的正确性 的需要 , 是与 储层成因复杂, 这 各种尺度 的非均质性严重。 如何 有: 储层地震学方法 、 储层沉积学方法和克里格 确定性建模方法 的重要差别 。 针对国内不同类型,不同勘探与开发阶段的陆 方法。 随机建模方 法可 分很多类 ,a osn等从 相高度非均质复杂油气藏,采用不同的建模方 Hl r d e 11 . 储层地震学方法 变量类 型角度来 分,将随机模型分成 了离散模 法 实现对油气藏的精细描述, 当前面临的一 是 储层 地震学 主要是 应用 地震资料 研究储 型、 连续模型和混合模 型。D ush等根据模拟 项艰 巨任务 。 et e 因此, 研究和使用各种建模方法。 既 层的几何形态 、 岩性及储层参 数的分 布。 研究厚 单 元 的特 征 ,将 随机 模 型 分为 基 于 目标 ( — 具有理论意义, 0 b 又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随 度相对较小 , 一般在儿米 ~几十米范围内, 在地 jc— ae) etbsd的随 机模 型 和基 于象(i lbsd 的 着计算机计 算能力的提高, px — ae ) e 以及新理论 、 方法 新 震剖 面上 主 要 表 现 为 一个 反 射 同相 轴 或 几 个 同 随机模 型日 。其 它还有 : 数据分布类型角度 的引入, 从 特别是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出现 储 层建 。 相轴组成的反射波组。应用地震 资料进行确定 分为 高斯模 拟和非 高斯模拟 ; b 从参与模拟 的 模技术将在各个领域显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性储层 建模 的思路主要是 将地震属性参 数 , 如 变量 数 目可分为单 变量模 拟和多 变量模拟 .. c 参 考 文 献 层速度 、 波阻抗、 幅等确定性地转换为储层岩 从模拟结果是否忠实于原始数据 的角度分为条 [】 振 1吴胜和, 金振奎, 沧钿 等. 层建模 『 . 黄 储 M1 北京: 性和物性参数 ,其前提是地震属性参数与地质 件 模 拟 和 非 条 件模 拟 。 石 油 工 业 出 版 社 .9 9 19 . 参 数 之 间 具 有 确定 性 的关 系 。 21 布 尔模 拟 方 法 . 【】 辉 廷 , 其 彬 , 敏 . 藏 描 述 中的储 层 建模 2杨 颜 李 油 1 . 2储层 沉 积学 方 法 布 尔模 拟 方 法 是 随 机模 拟方 法 中最 简 单 的 技 术 l1 然 气勘 探 与 开 发 . 0 . () 5 4 . J天 . 2 42 3:4 - 9 0 7 储层沉 积学方 法主要是 在高 分辨率 等时 种方法, 属于非 条件模拟 。目前该方法主要用 【】 3吴胜和 , 李文克 . 多点地 质统计 学——理论 、 地层对 比及沉积模式基础上,通过井 间砂体对 于建立离散型模型, 如砂体格架平 面、 剖面或者 应 用与展 望 …. 地 理 学 报 ,0 5 71:3 — 4 . 古 2 0 ,()17 13 比建立储层结 构模 型。井间砂体对 比是在沉积 三 维 空 间 分 布模 型 。因 此 , 种模 拟 可 以用 于 模 这 模式和单井 相分析 的基础上进行的 。传统对比 拟砂体在 空间的形态 、 大小 、 位置和排列方式 。 方法主要依据井 间测井 曲线 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布尔模拟 能够忠实 某种离散 参数 的地 质形态 , 来进行井间砂体解释 。实际上, 科学 的井间砂体 如河道 、 沉积砂体等 。该 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 a 对 比应是利用多学科方法f 层序地层学原理 、 沉 很容易用于二维和三维建模 ;.所用 的参 数较 b 积学原理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资料及地层测试 少 ;. c 非常灵活。它的主要缺点在于统计推导复 资料 等) 进行综合一体化的解释过程。 杂且 困难, 模拟结果很难忠实于局部 的数据 , 如 1 . 里 格 方 法 3克 钻 井所 遇 到 的 岩 相 序 列 ,这 些 缺 点 限 制 了 这一 克 里 格 方 法 是 以变 差 函 数 为 工 具 进 行 井 方法 更 广 泛 的应 用 。 问捕 值而 建 立 的 储 层 参 数模 型 。井 间插 值 是 建 22 序 贯 高 斯 模 拟 .

《储层表征与建模》作业:三维储层建模报告

《储层表征与建模》作业:三维储层建模报告

储层表征与建模作业四三维储层建模报告一、作业概况及要求1、工区概况本次作业建模工区的范围沿x、y、z方向为1000 X 1300 X 20米。

三维网格数为100 X 130 X 10,网格大小为10 X 10 X 2米。

主要沉积的砂体为发育在泛滥平原泥岩上的河道砂体,且河道砂体近东西向展布。

另有部分河道发育决口扇砂体。

所有350井均为直井。

垂向上每口井分为10个小层,每层厚度为2米井数据文件(well.dat)中给出了每口井的x,y坐标和每个小层的中部深度,以及每个小层的沉积相类型和波阻抗、孔隙度、渗透率数据,数据格式为Gslib格式。

提供的三维波阻抗数据体文件(imped.dat)也采用了Gslib的格式。

波阻抗的三维网格划分与建模工区一致。

使用软件为斯坦福大学油藏预测中心开发的SGeMS。

2、作业要求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建模工区及相应350口井的井数据、三维波阻抗数据体,进行三维储层建模。

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储层参数的数据分析、变差函数分析及拟合变差函数的求取、三维相确定性和随机模型的建立、三维储层确定性和随机模型的建立。

二、作业实施1、数据分析主要包括:绘制各变量直方图,统计各个变量的分布(均值、方差等);绘制不同变量交会图,研究变量之间相关性;了解工区储层相以及参数特征等为后续建模工作做准备。

(1)沉积相分布如图1所示,1,2,3分别代表河道(channel),决口扇(crevasse),泛滥平原(floodplain)。

可知,上述三种沉积相的比例分别为0.51,0.06,0.43。

在建模中,使用该相比例作为三维模拟的约束条件。

图1 沉积相比例图(2)沉积相与孔隙度、渗透率的相关性由图2可知,各种相的孔隙度差别不大。

其中,河道砂体孔隙度分布比较集中且值较大;决口扇孔隙度变化范围大,孔隙度值中等;泛滥平原孔隙度值较小。

图2 沉积相与孔隙度关系图3 沉积相与渗透率关系由图3可知,各种相的渗透率差异较为明显,其分布与孔隙度类似,河道砂体渗透率变化范围大;决口扇渗透率分布较为集中;泛滥平原渗透率值较小。

《储层表征与建模》三维储层建模报告

《储层表征与建模》三维储层建模报告

储层表征与建模作业——三维储层建模报告本次作业根据提供的建模工区及相应350口井的井数据、三维波阻抗数据体,进行三维储层建模。

作业内容包括对储层参数的数据分析、实验变差函数及拟合变差函数的求取、三维相确定性和随机模型的建立、三维储层确定性和随机模型的建立。

使用软件为斯坦福大学油藏预测中心开发的SGeMS。

1数据分析主要包括绘制各变量直方图等,统计各变量分布(均值、方差等);绘制不同变量交会图,研究变量之间相关性;了解工区储层相、参数特征为后续建模做准备。

(1)沉积相分布图1 沉积相比例图1,2,3分别代表河道(channel),决口扇(crevasse),泛滥平原(floodplain)。

由图中可知,各相比例为0.51,0.06,0.43。

建模中,使用相比例作为三维模拟的约束条件。

(2)沉积相与孔隙度、渗透率的相关性图2 沉积相与孔隙度关系由图可知,各相孔隙度差别不大,河道砂体孔隙度分布集中且较大;决口扇孔隙度变化范围大,孔隙度值中等;泛滥平原孔隙度值较小。

图3 沉积相与渗透率关系由图可知,各相渗透率差异较明显,其分布与孔隙度类似,河道砂体渗透率变化范围大;决口扇渗透率分布较为集中;泛滥平原渗透率值较小。

(3)孔隙度、渗透率分布图4 孔隙度分布直方图孔隙度最大值0.347,最小值0.0091,中值0.2046,均值0.185,方差0.0123。

孔隙度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双峰特征,左峰在0.05左右,右锋在0.28左右。

图5 渗透率分布直方图渗透率最大值4290.6,最小值0.5756,中值103.091,均值219.524,方差117221。

其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双峰特征,左峰在8左右,右锋在130左右。

渗透率分布与孔隙度有明显的相似性。

(4)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图6 孔隙度与渗透率交会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孔隙度与渗透率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5)井点波阻抗分布波阻抗最大值12787.8,最小值5075.01,中值7136.47,均值7746.05,方差2.779×106。

储层地质建模在雷64块研究中的应用

储层地质建模在雷64块研究中的应用

储层地质建模在雷64块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在辽河盆地西部凹陷雷64块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中,根据测井解释成果、综合地质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分析、运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定量进行沉积微相研究,并结合建模软件建立储层沉积微相模型,实现测井解释成果的定量化应用。

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应用微相模型控制储层物性参数建模,实现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定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储层建模随机模拟方法变差函数沉积相模型The application of Reservoir geological modeling in the Lei 64 Block’s researchAbstract:In the reservior modeling reserarch of Lei64 Block belonged to Liao he Basin in the western part of depression,according to log interpretation results, synthesize variogram analysis of gostatistics,use stochastic simulation methods for quantitative microfacies studies,then,combined with modeling software to build the reservoir microfacies models,to achieve the quantitative application of log interpretation results.On this basis,use microfacies to control reservoir modeling parameters,then geological research work to achieve in field development microfacies quantitativ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 and with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parametersKey words: reservoir modeling structural mdeling variogram facies mdeling目前,我国油田开发都已经进入中后期,从部分高含水向全面高含水、从储采基本平衡向不平衡过渡,当前地下油水的分布呈现出高度分散、局部集中,剩余油多分布在差、薄、边部位,开采难度较大。

第五章3节储层地质建模

第五章3节储层地质建模
质量检查
是储层建模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储层建模精度,必须尽量 保证用于建模的原始数据特别是硬数据的准确可靠性,而应用错 误的原始数据进行建模不可能得到符合地质实际的储层模型。
2、构造模型
储层空间格架模型:断层模型+层面模型
陈堡油田陈3断块泰 一段三维概念模型
(a)三维概念模型
(b)构造背景下的 的三维概念模型
2、静态模型 概念:描述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的一个或一套储层的属性特征
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规律的地质模型。 目的:为编制开发方案、调整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实现:小层平面图、油层剖面图、栅状图、三维分布图、切片图 缺点:主要依赖井信息,吻合井,地震信息覆盖面广但分辨率低
B、80年代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学地质学的 深入研究,储层三维空间研究及显示成为现实,即先把储层 三维网块化,然后利用数学地质学方法,对各个网块赋以参 数值,从而形成三维数据体,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储层的 三维显示,对该三维图可以任意切片和切剖面(不同层位、 不同方向剖面)。
储层三维建模≠储层三维图形显示
井间参数的内插与外推预测的精度考虑较少,精度不高
3、预测模型 概念:对井间及其以外地区的储层参数
目的:二次采油后剩余油挖潜→开发调整、井网加密或三次采油 实现:地质随机建模技术、高精度地震约束、密井网控制 精度:开发井网―百米级,井间预测精度―数十米或数米级
二、按储层表征内容分类 •储层结构模型 •流动单元模型 •储层参数分布模型 •裂缝分布模型
点坝
中扇浊积体
湖泊/冲积混合沉积 障壁坝与潮道充填复合体
风成/干谷混合沉积 河道充填与河口坝复合体
内扇浊积体
低弯度河道
低弯度分流河道砂体
滑塌岩

储层地质随机建模方法研究

储层地质随机建模方法研究

储层地质随机建模方法研究作者:张婷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5期张婷(中石化胜利石油分公司东辛采油厂山东东营 257000)摘要:储层表征的重要内容是精细地质描述,储层地质随机建模对于科学的精细储层表征与描述具有很大的意义。

目前已有的随机建模算法和商业软件可满足地质特征三维分布的图形要求,并可进行初步的井间预测。

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详细综述了储集层随机建模技术的研究情况,该文简要介绍了储层地质随机建模方法基本原理,分析了随机建模常用的几种方法及其应用优势。

关键词:储层地质随机建模随机模拟中图分类号:TE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b)-0117-01储层地质随机建模技术主要是利用地质体某一属性已知的结构特征信息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建立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物性参数以及沉积相在储层内部的空间分布。

以随机函数为理论,通过一些随机算法,产生可选的、等概率的、高精度的储层地质模型,模拟地质体某一属性分布,使其与已知的统计特征信息相同,从而达到模拟储层各参数值,预测井间参数的目的,利用油气储层随机建模的结果,可提供三维定量地质模型,使储层非均质性的描述和认识更合理,从而制订出合理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1]1 储层地质随机建模方法的基本原理随机建模的中心思想是通过“重现”储层性质的地质统计特征达到储层表征的目的。

储层地质随机建模充分利用反映储层各类的有用信息,实施综合建模。

1.1 地质统计学原理地质统计学是储层随机建模的基本工具,它所研究的是在空间或时间上波动起伏变化的自然现象,提供了一组旨在理解和模拟空间变量的确定性的和统计的工具。

具有预测功能的统计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将任何未取样值Z(未知的),作为一个随机变量Z,对于Z的不确定性则以其概率分布加以描述,预测性的统计方法就是对该概率分布进行表征。

[2]地质统计学的核心主要是变差函数分析和克里金方法。

1.2 分形理论分形理论创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 其研究对象为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非规则而具有自相似特性的几何形态。

《储层表征与建模》绪论

《储层表征与建模》绪论

时间安排 ----研06级 总学时:32
周五 上午第1~4节 8:00 ~ 12:00
5月11日 (第10周)
5月18日 (第11周)
5月25日 (第12周) 6月 1日 (第13周) 6月 8日 (第14周) 6月15日 (第15周) 6月22日 (第16周) 6月29日 (第17周)
讲课(二教211)
25-35% 未采出的 可动油
必须用昂贵的 化学剂才能采 出的石油储量
被储层各种非均质性 隔挡在地下,当前 正在挖潜的对象
开发早期阶段
优化开发方案 优化管理及调整方案 提高油藏开发效率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敏感性 储层地质模型
井网布置 配产配注 射孔方案
开发中后期阶段
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
注水开发调整 优化三次采油方案
Reservoir Description
70年代斯仑贝谢公司提出的以测井为主的RDS Reservoir Description Service
对油藏各种特征(圈闭、储层、流体)进行 三维定量描述和预测
最终成果:建立反映油藏特征的三维油藏地质模型。
油藏地质建模 是油藏描述的核心。
³Â ± ¤ÓÍ Ìï ³Â 3¶Ï ¿é K2t1-K2cÓÍ ²Ø ÆÊ Ãæ ͼ
二、关于课程
储层表征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定量地研究和描述储层,并 建立储层地质模型,为油气 田勘探和开发服务。
1985年国际储层表征会议对 储层表征的定义:
“量化油藏特性,识别 地质信息和空间变化不确定 性的一个过程”
三个层次: 特征识别 特征描述 储层建模
油藏评价 开发早期 开发中后期
流体

油气地质储层建模的研究

油气地质储层建模的研究

油气地质储层建模的研究摘要: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能源消耗水平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种背景下也促进了我国油气开发。

在进行油藏评价以及油藏开发管理的过程中准确地进行油气地质储层建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当前研究现状来看目前的建模算法可以匹配大部分地质特征的实际需求,但在建模精度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文对油气地质储层建模进行了研究并储层建模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并对建模方法之间的联系及区别进行分析,供以参考。

关键词:油气地质储层建模引言在油气开发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相关数据测量,测量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误差,这些数据误差会给油气地质储层建模带来直接的影响。

另外得到确定性的地质变量空间变量模型是不太现实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引用到概率论方法来完善数据建模。

举例来说对于储层中流体的流动而言就需要结合微分方程系数等参数来进行探讨。

在利用传统方法的建模过程中正常情况下都会使用内插方法得到储层参数但同时也会对流动方程造成影响那么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

因此在油气地质储层建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条件来对数据模型进行调整并筛选合理的模型来进行构建让油气产量预测可靠性得到保障[1]。

一、储层建模方法综合性阐述1.随机性建模无论是在油气田勘探中还是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地质条件必然是复杂的,同时地质条件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这就造成了相关资料出现了不完整性,同时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制约并干扰着建模。

目前来看随机建模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这主要是通过随机建模中的不确定评价让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随机建模具体类别如下表所示:从方法上来看随机建模又分为以下几种:(1)基于象元的随机建模。

在基于象元的随机建模过程中会涉及到可用于连续储存参数的单个网络,这是最为基本的模拟单元。

另外单个网络还能够对离散地质体进行模拟。

在该方法的使用过程中通常是先得到出模拟网格的累计条件概率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随机模拟[2]。

(2)基于目标的随机建模,基于目标的随机建模其构建基础为目标的几何形态,也就是目标三维(长、宽、高)及其之间的关系。

储层建模方法研究进展

储层建模方法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0205209作者简介:胡向阳(1964-),男(汉族),吉林扶余人,现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储层建模及油藏描述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025870(2001)0120107206・综述・储层建模方法研究进展胡向阳, 熊琦华, 吴胜和(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北京102200) 摘要:储层建模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可以实现对油气储层的定量表征及对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的刻画。

目前储层建模技术中较为常用的几种建模方法有确定性建模及随机建模。

随机建模是目前储层建模技术的突出发展方向,是根据地质适用性的不同而建立的不同模型。

针对我国储层的特点,文中提出了建模原则和建模新思路。

关键词:储层建模;确定性建模;随机建模;地质统计学中图分类号:TE 121.15 文献标识码:A引 言地质统计学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法国著名学者G.马持隆教授提出,他将传统统计学理论与区域化变量的概念相结合,发展出一套以变差函数为工具研究矿产矿化特征区域分布的数学技术。

在其后的发展中,地质统计学先后出现了克里格技术[1,2]和随机模拟技术[3]。

到1985年,随机模拟技术以非条件模拟为主,如转向带法、傅立叶谱估计法和L U 分解法等。

在90年代,克里格技术不但被用作插值方法,而且越来越多地用于建立数据的条件累积分布函数(CCDF ),随机建模得到了飞速发展。

该技术逐渐被用来解决储层表征中的一些问题,如建立储层物性非均质模型、储层内部非渗透性隔夹层模型及储层空间连续性模型等,为油藏早期评价及开发阶段制定方案服务[4,5]。

近几年来,人们应用计算机技术,发展出一套利用计算机存储和显示的三维储层建模方法。

运用此方法,在油藏评价乃至油田开发的不同阶段均可建立三维储层地质模型。

目前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方法有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两种方法,后者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

1 确定性建模确定性建模是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即从已知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如井点)出发,推测出点间(如井间)确定的、惟一的和真实的储层参数。

储层预测综述

储层预测综述

储层预测综述一、序言储层是储集层的简称,在油气勘探生产中特指地下可供油气聚集、赋存的岩层。

通常从储层的岩性、形态、物性和含油气性四大方面对储层进行表征。

储层岩性是用来描述储层构成成分的要素,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岩层的储集性能和储层特征,一般从储层的岩性、所处相带等方面描述,对于碎屑岩储层还常用砂地比(或砂泥岩百分比)来描述其储集性能;储层形态是对储层的几何形态进行描述的重要参数,常用的描述参数主要有储层的分布范围、储层顶界面构造形态、储层厚度等;描述储层物性参数主要是孔隙度和渗透率;储层含油气性描述主要包括储层是否含有流体、储层含流体的类型和含油气饱和度。

储层地震预测技术是以地震信息为主要依据,综合利用其他资料(地质、测井、岩石物理等)作为约束,对油气储层的几何特征、地质特性、油藏物理特性等进行预测的一门专项技术。

储层地震预测主要是通过分析地震波的速度、振幅、相位、频率、波形等参数的变化来预测储集岩层的分布范围、储层特征等。

岩性、储层物性和充填在其中的流体性质的空间变化,造成了地震反射波速度、振幅、相位、频率、波形等的相应变化。

这些变化是目前储层地震预测的主要依据。

在特定的地震地质条件下,只有这些储层特征参数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在地震剖面上反映出来。

随着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技术的发展、地震资料品质的不断提高,这些特征参数的变化在地震剖面上的清晰度越来越明显,可信度也越来越高。

运用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确定地震波传播时间和传播速度,可以确定地层上下起伏变化的几何形态;而研究岩性时就必须运用波的动力学特征,结合运动学特征确定各种物性参数,来判断地层的岩性成分,以便寻找油气。

在储层预测中,储层的空间追踪和描述借助于提取出的储层的各种参数,包括纵波、横波速度、频率、相位、振幅、阻抗、密度、弹性系数、吸收系数及薪滞系数等。

根据这些参数的差异来分辨、识别、预测岩性,甚至油气层。

二、储层预测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技术是一门方法繁多、综合性强、相互交叉的技术系列,单项技术不下数十种。

储层构型综述

储层构型综述

储层构型综述摘要:储层构型,就是研究构成不同级次储层的单元(一般为单砂体)之间的规模、形态以及叠置关系。

最初由Allen提出了“Fluvial architecture”的概念,后由Miall在此基础上完整的提出了储层构型的概念,并将以往在二维平面研究的沉积相工作引向了三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储层构型从最初的针对河流相到现在的各种沉积相多元发展,构型级次划分方案也越发的完善,对油田的下一步开发部署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石油地质;储层构型;剩余油引言我国早期开发的老油田,大部分已进入到了开发后期,采收率一般为30%左右,面临综合含水率高、产量低等诸多问题。

经研究表明,有相当的剩余油存在于砂体内部,它们被复杂的储层所控制,是下一步油田进行开发挖潜的重要目标。

而以小层或砂组为基础的研究已经不足以对储层进行更精细的描述,需要更精细的层次划分,储层构型应运而生。

1 储层构型的发展英国雷丁大学的J.R.L. Allen教授在1977年首次提出了“Fluvial architecture”(河流构型)的概念,将储层构型这一历史性的概念引入到河流沉积相的研究工作中。

并在1983年将河流相划分为三个界面。

随后在1985年,加拿大学者A.D. Miall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完整地阐述了储层构型的概念,并针对河流相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储层构型要素的分析方法,使储层构型系统化,真正成为了一门学科。

储层构型,也称储层建筑结构,就是研究构成不同级次储层的单元(一般为单砂体)之间的规模、形态以及叠置关系。

这一概念反映了不同级次、不同成因的储层构型单元之间的关系,对油田剩余油挖潜和精细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储层构型的概念由河流相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露头和现代沉积中获得的,局限于构型成因的分析和剩余油平面上的分布,并没有真正从剖面、平面结合建立三维储层构型模型。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储层构型从最初的河流相研究,逐渐推广到三角洲相以及滨浅湖相等沉积相的构型研究,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构型分析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摘要 针对我国以河流~三角洲相砂体为主的储层特点,本文提出了利用随机建模技术建立预测模型的方法,即综合各种途径取得的信息,对储层内井点之间、之外砂体的形态及其参数作出一定精度的预测估值。

另外,本文还对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各种模拟方法在储层表征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和讨论,重点介绍了模拟退火方法,并且总结出随机建模的一般方法。

引言随着技术的发展,地质科学正经历着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建模、由观察向预测的方向发展。

储层表征技术(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正是顺应这一潮流而生,储层表征的最终结果是建立储层三维定量地质模型,而储层随机建模技术(Stochastic Reservoir modeling )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它的目标是将各种资料通过某种手段统一在一个定量模型中,这个定量模型不但与所有资料相一致,而且也包含所有资料所反映出的储层分布的空间结构信息,最终结果以易于展示、更改和运用数字化的方式保存在计算机中,这是目前储层建模的趋势。

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可以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试井、地震、地质等各种资料。

它不仅可以解决沉积相空间分布和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问题,而且可以解决裂缝和断层的空间分布和方位问题。

目前,储层建模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确定型建模,即根据各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多井解释,井间则主要依靠地震信息来描述,这样井间的每一个点都有确定的数值,用这样的方法建立的模型即为确定型模型。

由于地震分辨率所限,该方法只能用于勘探早期。

另一类是随机建模,建立预测模型,即综合各种方法取得的信息,主要依靠沉积学的方法加上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井点之间、之外参数作出一定精度的细致的预测估计,故称为预测模型。

随机建模的具体方法有较传统的克立金法、蒙特卡洛法以及现在流行的分形法、神经网络法、遗传法、模拟退火法等几十种算法。

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具有三大优点:一是可以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定量表征和刻画储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二是可以定量研究储层的不确定性(虽然储层在本质上是确定的,客观上是唯一的,但由于储层的复杂性和信息的有限性,因而造成描述上的不确定性。

);三是便于把各种来源的信息和资料综合到一个统一的定量模型之中。

第一章 储层随机建模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自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的ke 教授和挪威Nosc Hydro 石油公司的H.Haldoren 博士于1984年联名发表了储层随机建模的第一篇论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文以来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发展很快,目前,国际上已形成三大学派。

美国斯坦福大学以A.Journel 教授和C.Deutsch 教授为代表,擅长于序贯指示法。

法国地质统计中心以G.Matheron 教授和A.Galli 教授为代表,以截断高斯模拟方法为主。

挪威以H.Haldorsen 博士和H.Omre 为代表,主要发展示性点过程模拟方法。

当前,国际上油气地质勘探和开发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现,出现了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协同并进方向发展,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则是这一领域内三大热点之一的储层表征/储层模拟(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最高阶段或最终结果。

第一节 当前油气储层研究所面临的挑战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石油价格的暴跌,尤其是90年代世界石油价格的剧烈震荡,已迫使各国的石油公司面临着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

在过去十几年,由于全球油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大多数油气田已接近或达到中后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而大多数有远景的低勘探成熟区含油气盆地都处于费用较高的边远地区,勘探成本高,因此,各大石油公司把研究的重点转向勘探成熟区中已开发的油气田的增储增产上。

这一新的生产需要,向储层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更精确地描述储层特征以及如何按砂体描述储层的连续性、岩石物性的空间分布、内部微观特征等;如何改善认识储层的手段。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开展储层表征与随机建模。

目前,我国大部分已开发的油气田都已进入中后期,东部油田的综合平均含水率已高达80%以上,地下的油气水分布极其复杂;各种非均质性的隔挡使剩余油呈分散状分布。

为了提高采收率,最大限度地采出剩余油,就必须进行精细的储层表征研究,建立定量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

第二节 当前国外油气储层研究与建模的五大趋势一.对储层的研究日益从宏观向微观方向发展1. 近年来,随着各类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深入,要求人们必须掌握各种环境下形成的砂体在时空上的展布规律及几何学特征,尤其必须掌握单个砂体的几何学特征及三维空间的连续性与配置关系,即必须对单个砂体的宏观非均质性或各向异性进行研究,并开展这方面的建模研究( C. Ravenne 1989;T. Dreyer ,1993)。

2. 随着各类油藏注水开发技术的不断革新,发现层内(储层内部)非均质性极大地影响体积波及系数与层内驱油效率,而储层内部渗透率的变易程度、渗透率的韵律类型、层内连续泥质夹层的分布是影响层内波及系数的主要因素,国外已有人开始以露头和成熟油田研究为基础来建立层内非均质性的概念及静态地质模型,并尝试把储层的动态资料加入静态模型之中,但这一方面尚未形成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3. 不同沉积盆地次生孔隙随着深度变化的分布规律已是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重要研究内容,各种次生孔隙形成的成因机理也不断有了新的解释和模式(R.C.Sardam,1989),这为储层地质建模和计算机模拟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对储层的描述和预测日益从定性向定量方向发展近十几年来,人们大量的三次采油现场实验结果远不如室内试验那么理想,反思其原因,主要是室内模拟的储层模型与实际差别太大,并且还有可能是现有的储层模型太粗糙或有些地质因素尚未发现。

因而定量描述储层物性参数的三维展布就成为对储层研究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这一方面的研究方法有:一是通过现代沉积观察和露头研究建立储层地质知识库和原型地质模型,采用地质统计方法得到经验公式,用成熟油田的实际参数来验证,然后用于新区块的储层;二是利用高分辨率地震技术进行横向追踪和特征反演,达到预测砂体展布的目的。

随着勘探与开发难度的不断加大,就要求人们对储层的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能够作出定量的预测,而预测这些参数则应充分考虑储层形成的沉积环境、盆地的演化及成岩机理等地质条件的制约,只有在对第一手资料进行细致的定量研究,找出其形成机理并进行详细的数理统计分析,才能尽可能地做到有效的预测。

三.储层研究从注重理论研究向注重应用方向发展1990年在伦敦召开的第十三界国际沉积学大会及1991年召开的第十三界世界石油大会都对建立定量地质模型作了专题讨论,这足见储层表征与建模的重要性。

四.储层表征从单学科向多学科协同研究发展目前储层研究已不是过去的只研究储层的岩石物理学特点,而是从多学科(地质、地球物理、测井、地震、数理统计及计算机技术等)的角度来开展储层的各种特性的研究。

国外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目的是从不同的侧面对储层的物理特性、空间特性进行研究,然后用建模技术把对储层的定量认识体现于定量储层地质模型之中,为提高采收率服务。

这三个方面是:1.露头和井下地质研究。

其方法是把野外露头研究得到的地质模型用于井间砂体储层特征的预测,以此来掌握储层非均质性的分布规律。

其基本思路是在储层砂体的野外露头上,进行密集取样,实测孔渗等岩石物性参数,把所研究的沉积体系砂体内部物性变化的原型揭示出来;然后用各种地质统计方法来模拟,抽稀控制点,用某种数理统计方法把控制点间的参数模拟得与实际逼近,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最后应用于井下砂体的预测之中。

2.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

3.数字测井新技术。

五.各种模拟方法和软件的应用进入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图形工作站的出现和计算机容量的扩大,再加上油田开发对井间砂体的预测和确定砂体规模的要求日益迫切。

因而,为油田开发服务的各种模拟方法和软件不断涌现。

1.常见的储层模拟与随机建模方法有:转带法、协同克立金/泛克立金、条件概率模拟、蒙特卡洛法、随机游走模型、序贯指示模拟法、截断高斯法、示性点过程模拟法、分形几何法、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以及模拟退火方法等几十种。

2.当前比较好的模拟软件有:(1)美国新墨西哥矿业技术学院开发的TUBA 软件。

(2)美国地层模型公司(Strata Model )的SGA 。

(3)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公司推出的“君主”(MONARCH )软件。

(4)加拿大GEOSTAT 系统国际公司和McGill 大学联合研制的智能模拟系统软件GEOSTAT 。

(5)荷兰Jason 公司的Stat Mod 软件。

这些软件的功能和效果各有所长,共同特点是:将储层岩性空间展布特性和物理特性(孔隙度、渗透率)结合起来,实现在三维空间的立体显示和任意切片。

第三节 国内油气储层研究与建模的现状及问题近十几年来,由于勘探开发的需要,国内也越来越重视储层的研究与建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在地质模型研究的某些方面已达到国际水平,但我国储层建模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如在多学科协作研究方面,虽然已经明确将各种资料综合到一种定量模型之中是储层随机建模的趋势,但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仍是单学科独立作战的方式;在地质和统计学结合方面,主要问题是在储层随机建模中如何将定性的地质描述转化为定量模型。

但国内还是有人在建模工作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裘亦楠(1991)根据油田开发阶段的不同把储层地质模型分为三类:概念模型、静态模型和预测模型。

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 )是针对某一类储层的典型特征,建立起来的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区(油田)内具有普遍代表的储层模型,概念模型被应用于油田的开发早期。

静态模型(Static Model )是针对某一具体油气藏,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储层模型;静态模型必须在开发井网钻成之后才能建立起来;它包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括储层外部形态特征、平面上的分布范围、纵向上厚度变化的的特征;静态模型必须用大量的地质图、表展示其各种属性,如小层平面图、油层剖面图、栅状图以及三维网格图。

预测模型(Predictable Model)是在充分认识某种储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定量的带有预测性的储层模型,主要用于预测各种控制点(井点)以外和控制点之间的储层性质及其变化特征,目的是使储层的各种属性变化更精确地展示出来的。

张永贵等(1997)把模拟退火组合优化算法用于油气储层随机建模方面的研究,尝试用模拟退火方法(SA)把各种资料综合在统一的定量化的数值模型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