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报刊 高考历史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中国近代史部分
近六年(2012—2017)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部分(2017.1.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2017.1.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2017.1.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2017.1.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
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
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高考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
高考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由奕担任总理大臣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阶段特征:概括起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和每个时期的不同阶段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领域呈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特点。
阶段特征(时间、时期名称、基本描述)各部分特征、各部分重要知识、重大事件一般历史阶段特征:政治:(格局、状态、主要矛盾、时代主题等);经济:(是否转型、发展程度);思想文化:(地位、趋势、主流)等……●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专题一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古希腊时期:奴隶制的海洋文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大河文明〒①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①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②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③思想:人文主义的起源③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④地理:海洋环绕,多山、多岛、多港④地理:大河枞横,多为平原▲重要提示: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2、奴隶社会:公元前21C至公元前5C。
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夏朝(建立)商朝(发展)西周(强盛)春秋(衰亡)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前476年3、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民族明清(统一多民族(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国家分裂(封建社会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前475年前221年220年589年907年1368年1840年【复习指导】通史复习,应注意按历史发展的时空顺序,分阶段梳理、整合必修与选修模块的内容,立体呈现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阶段性特征,重新建构整体知识网络。
高考历史专题五《中国近代史·民国时期近代化的发展》(1912—1949年)学案
专题五中国近代史·民国时期近代化的发展(1912—1949年)一、考试大纲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知识构建三、阶段特征1.民国前期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1912--1927)阶段特征: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资产阶级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
该阶段又称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政治: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人民同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经济: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思想: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成历史主流。
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成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社会生活的变革: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
2.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27-1949年)阶段特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错的复杂环境下,近代化艰难曲折发展。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出现却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
抗战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中国近代化无从谈起。
高考历史中 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1840 年 6 月,鸦片战争爆发。
英国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
1842 年 8 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其空想性,未能实现。
1856 年,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6 年 10 月至 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抢劫并焚烧了圆明园。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展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
洋务派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此外,洋务派还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建立了新式海军。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其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最终以失败告终。
1894 年 7 月,日本蓄意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1895 年 4 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近代史教案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近代史教案专题二中国近代史【2011年考纲要求】1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删除三元里人民抗英)(2)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4)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原表述为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和“二大”;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6)国共政权对峙: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7)抗日战争:九--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原表述为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增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8)解放战争: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原表述为挺进大别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1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增加林则徐与魏源的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增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原表述为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高考历史《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4·威海市高三二模]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独立各省的谘议局纷纷改为临时省议会。
1913年年初,各省第一届省议会宣告成立。
一些省份的县还成立县议会,不少乡镇也有议事会。
许多地方的省议会积极参与本省的政治活动,认真履行立法职权。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中央集权制度名存实亡B.政党政治获得成功实践C.国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D.民主宪政影响力的扩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各省各县纷纷成立议会,限制政府权力,以有效地保障人权、自由与社会公正,说明民主宪政影响力的扩大,D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随清朝的结束,也逐步瓦解,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失败,排除B项;材料强调地方建立议会,与国会无关,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4·六安市高三二模]辛亥革命后的短短几个月内,全国就出现各种政治党团200多个。
在民国初年国会竞选中,各政党除了利用行政干涉外,还竞相采用各种非法手段把持选举。
1913年,过分相信合法的议会斗争功用的宋教仁遇刺身亡。
由此可知,民国时期() A.政党政治缺乏有效运作基础B.精英政治阻碍了政治转型C.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加剧D.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全国就出现多个政治党团,但因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政党政治缺乏有效运作基础,最终导致采用各种非法手段把持选举,A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政治转型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各种政治党团,而非北洋军阀派系纷争,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政党政治缺乏有效运作基础,而非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排除D 项。
故选A项。
3.[2024·深圳市高三一模]1913年2月28日,《新闻报》刊载漫画《醉翁之意》,亭中正在饮酒的人物是宋教仁。
该漫画意在说明宋教仁()A.缺乏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B.把推翻封建专制作为目标C.以议会斗争追求政治抱负D.争取再造共和的坚定决心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辛亥革命后,宋教仁致力于通过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这两种手段,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漫画中的“醉翁之意”“总统”“内阁”和“国会”等都反映了以议会斗争追求政治抱负,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的问题,排除A项;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专制,排除B项;争取再造共和的是孙中山,排除D项。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文档: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通史整合(五)中华文明的拐点——晚清时期(1840~1894年)政治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反封建的探索历程。
经济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同时,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也发生巨大变化。
思想文化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了解西方并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一)晚清时期(1840~1894年)的政治[诗史巧记]工业文明的冲击;两度燃起的战火;千年未有的变局;救亡图存的觉醒;军民英勇的抗争[小题验知]1.(2018·宝鸡一模)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
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真实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清政府的软弱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解析:选B据材料“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说明当时的清政府仍有以夷制夷的心态,故B项正确。
2.(2018·上饶三模)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太平天国有褒有贬,一方面自称“洪秀全第二”,另一方面又说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这表明他评价太平天国的视角是()A.革命史观和全球史观B.民族主义和现代化史观C.进化史观和文明史观D.民本主义和革命史观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孙中山一方面在赞扬太平天国的民族主义,另一方面又在批判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故B项正确。
高考历史资料(历史大事年表)
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古代史1、西周时期(前1046年---前771年):政治:推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经济:青铜铸造发达;2、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政治:分封制瓦解、奴隶社会崩溃;经济:铁犁牛耕出现、人工冶铁出现;文化:孔子和儒家思想形成、百家争鸣出现、《诗经》;3、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政治:商鞅变法、封建制度确立;经济:自然经济形成、都江堰和郑国渠修建、重农抑商政策产生;文化:继续百家争鸣、孟子、荀子、楚辞、司南;4、秦朝时期(前221年---前206年):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包括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文化:小篆、隶书;5、两汉时期(前202年---公元220年):政治:中朝制度、刺史制度;经济:西汉耦犁、东汉一牛挽犁、西汉工官制度形成、西汉丝绸之路开通与“丝国”、使用煤炭和水排冶铁、市的严格管理;文化: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太学建立、造纸术、东汉蔡伦;6、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政治:三省六部制;经济:唐代青瓷和白瓷、六朝草市、长安;文化:唐朝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书法欧体颜体柳体、唐诗;7、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政治:元朝行省制度、北宋王安石变法;经济:宋代棉纺织业兴起、元代青花瓷、宋代市时空界限的突破和草市发展、东京和临安;文化:南宋朱熹理学、指南针外传、火药外传、北宋毕昇和活字印刷术、元代木活字、书法宋四家赵体、文人画、宋词元曲;8、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政治: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经济:清代粉彩瓷和珐琅瓷、明代商帮和会馆、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文化: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京剧产生、明清小说;世界古代史一、古希腊:1、梭伦改革开始(前594年):2、克里斯提尼改革开始(前506年):3、伯利克里时代(前443年---前429年):4、智者运动(前5世纪中叶):二、古罗马:1、罗马共和国建立(前509年):2、《十二铜表法》颁布(前449年):3、公民法(前509年---前3世纪):中国近代史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1840---1895):(1)政治:1、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2、《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年);3、“新思想”萌发(19世纪40、50年代);4、西装、西餐、西式住房开始传入中国(19世纪40年代);5、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6、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天京变乱(1856年)、《资政新编》(1859年);(2)经济:7、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8、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60、70年代);(3)文化:9、中国邮政试办(1866年);10、中国建造成自行设计第一艘轮船,近代轮船业发端(1865年);11、中国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19世纪70年代);12、中国自办有线电报开端(1877年);13、电话传入中国(1882年);14、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15、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黄海海战(1894年);16、《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反割台斗争(1895年);(二)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年---1919年):(1)经济: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世纪末);(2)政治:2、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公车上书(1895年)、百日维新(1898年);3、义和团运动(1899年---1900年);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5、《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6、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7、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1905年);8、武昌起义(1911年);9、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元旦);10、《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912年);(3)文化:11、中国创设无线电报(1906年);12、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1912年---1919年);13、新文化运动开始(1915年);14、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1917年)15、鲁迅发表《狂人日记》(1918年);16、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8年);17、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年);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1、五四运动(1919年);2、中国“一大”召开(1921年);3、中共“二大”召开,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4、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至1923年);(一)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1、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大革命兴起(1924年);2、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1924年);3、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大革命失败(1927年);4、中国近代广播事业产生(20世纪20年代,1923年第一批广播电台);(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1、南昌起义(1927年8月);2、八七会议(1927年8月);3、秋收起义(1927年9月);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10月);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年);6、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1年);7、中央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5年10月);7、遵义会议(1935年1月);8、八一宣言(1935年8月);9、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0、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11、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6年12月);12、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1935年)13、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27年开始);14、毛泽东思想形成;(三)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2、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1937年8月);3、红军实施改编(1937年8月);4、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8月);5、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1937年8月开始);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7年9月);7、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37年9月);8、徐州会战和台儿庄大捷(1938年春);9、湖北枣宜会战(1940年5月);10、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11、中共七大召开(1945年春);12、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3、毛泽东思想成熟;(四)解放战争(1946---1949年):1、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夏);2、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开始(1947年6月);3、三大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4、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1949年3月);5、渡江战役,解放军攻占南京(1949年4月);6、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召开(1949年9月);7、开国大典(1949年10月);世界近代史一、早期资本主义时期(工场手工业阶段)(14世纪---18世纪中叶);(1)经济: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4、15世纪);2、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3、宗教改革(16、17世纪):马丁路德改革开始(1517年);4、新航路开辟(15世纪---16世纪):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8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498年)、哥伦布第一次到达美洲(149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开始(1519年);5、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年);6、英国在北美获得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1607年);7、荷兰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17世纪);8、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651年);9、三次英荷战争(1652年---1674年);(2)政治:10、英国“光荣革命”(1688年);11、英国颁布《权利法案》(1689年);12、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18世纪中叶);13、英法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14、启蒙运动(17、18世纪);15、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确立(17世纪末);16、美国发表《独立宣言》(1776年);17、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1787年);18、法国大革命爆发(1789年);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工业革命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1)经济: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1765年);2、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1771年);3、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79年);4、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1785年);5、瓦特改良蒸汽机(1782年);6、富尔顿发明汽船(1803年);7、史蒂芬孙发明火车(1814年);8、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9、英国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1851年);10、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创立自由主义经济理论(1776年);11、英国爆发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1825年);(2)政治:12、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1834年);13、英国开始议会改革(1832年);14、英国宪章运动(1836年);15、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年);16、《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17、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1857年);18、第一国际成立(1864年);19、普法战争爆发(1870年);20、法国巴黎公社革命发生(1871年);21、《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1871年);2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1875年);(3)文化:23、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音乐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中叶);24、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1859年);25、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1863年);三、垄断资本主义前期(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66年);2、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1876年);3、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1896年);4、本茨发明汽车(1885年);5、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1887年);6、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903年);7、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8、印象派绘画产生(19世纪70年代)9、电影产生(1895年12月);10、电视产生(20世纪30年代);11、现代立体派绘画产生(20世纪以后);中国现代史一、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1)政治、经济:1、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3、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4、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建立国营企业(1950年);5、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6、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1956年);7、“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8、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954年);9、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47年);10、西藏自治区成立(1965年);(2)外交:1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50年);12、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3、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14、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二、十年建设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1)经济:1、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9月);3、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1957年);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1958年);5、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提出(1960年);(2)文化: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1956年4月);7、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1958年);8、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9、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三、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1)政治、经济:1、“文化大革命”爆发(1966年5月);2、周恩来主持工作(1971年---1973年);3、邓小平全面整顿(1975年);4、“文化大革命”结束(1976年10月);(2)外交:5、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10月);6、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2月);7、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2年9月);8、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8年12月);9、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9年元旦);(3)文化:10、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67年);11、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12、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四、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1)经济: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2、安徽省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1978年12月);3、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经济特区设立(1980年)4、中共中央肯定和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5、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6、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1984年);7、开辟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1985年);8、上海浦东开放(1990年);9、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春);10、中共十四大召开(1992年10月);1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1993年);12、中共十五大召开(1997年);(2)政治:13、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面修改(1982年);15、“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1999年)16、《告台湾同胞书》发表(1979年);17、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1981年);18、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20世纪80年代初);19、中英会谈(1982年);20、“一国两制”写入宪法(1984年);21、中英发表联合声明(1984年);22、“九二共识”(1992年);23、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讲话(1995年);24、香港回归(1997年);25、澳门回归(1999年);(3)外交:26、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1985年);27、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28、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000年);29、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1年6月);30、中国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10月);3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1月);(4)文化:32、高考制度恢复(1977年12月);33、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1983年);34、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88年);35、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1993年);36、“科教兴国”战略提出(1995年);37、中国“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2003年10月);38、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0年);世界现代史一、一战后期到二战前(1917年---1939年);1、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二月革命(1917.3)、《四月提纲》(1917.4)、七月事件(1917.7)、十月革命(1917.11);2、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0年);3、苏联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年);4、联共十四大召开,提粗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1925年);5、苏联实施第一二个五年计划(1928年---1937年);6、联共十五大召开,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1927年);7、苏联颁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标志苏联社会主义建成,斯大林模式确立(1936年);8、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1929年---1933年);9、罗斯福新政开始(1933年);二、二战期间(1939---1945年);三、二战后(1945年至今)(一)二战后至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并进入“黄金时代”;(1)政治:1、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1946年3月);2、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3月);3、马歇尔计划提出(1947年6月);4、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1947年9月);5、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49年1月);6、北约成立(1949年4月);7、德国分裂(1949年5月);8、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9、华约成立(1955年);10、柏林墙修建(1961年);11、越南战争(1961年---1973年);12、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13、不结盟运动诞生(1961年);(2)经济:14、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1944年7月);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1945年);14、关贸总协定成立(1947年);15、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1951年);16、日本逐步确立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17、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58年);18、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20、联邦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经济大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21、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20世纪60年代末);22、赫鲁晓夫改革(1956年---1964年);23、勃列日涅夫改革开始(1964年---1982年);(二)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涨”危机:(1)政治:1、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中国等新兴力量相继崛起,冲击两极格局;2、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处于攻势;(2)经济:1、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涨”危机;2、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三)20世纪80、9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改革,经济恢复并持续高速增长;(1)政治: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1991年12月);2、“马约”签订(1991年);3、欧洲联盟成立(1993年);4、欧元正式启动(1999年);(2)经济:1、美国里根改革(20世纪80年代);2、英国撒切尔夫人改革(1979年开始);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开始);4、克林顿改革(20世纪90年代);5、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89年);6、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1994年);7、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1995年);。
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概述
3. 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探求中华民族复兴 道路国的探索史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探索的四个阶级: 1.地主阶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器物
中体西用,洋务运动 维护封建统治 《资》发展资本主义
2.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天》小农理想天国 3.资产阶级:
维新派:维新思想,戊戌变法,君主立宪 革命派: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制 度
救亡图存,民族独立(前提)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目的)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 反侵略(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两个阶段: 1.近代前期 1840-1919 2.近代后期 1919-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激进派: 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真正民主共和国 思想
4.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
东思想(走俄国人路到走自己的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
半殖民地:相对殖民地而言。它是指一 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 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 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国家主 权不再独立,领土不再完整; 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它 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 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 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 展壮大。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
①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1840—1860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1860—1901 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 1901—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①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时期 1919----1923 ②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时期 1924----1927 ③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④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⑤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4×12分)1.(4分)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4分)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3.(4分)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4.(4分)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5.(4分)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6.(4分)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7.(4分)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高考真题中国近代史
2019年高考真题中国近代史1.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2.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3.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 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 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 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4.如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 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 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 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 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5.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A.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 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 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6.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高考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
时间时间事件事件 1840~1906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39·6 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6 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 1841初英国扩大侵华战争英国扩大侵华战争 1842·8·20 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1844 中美《望厦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840s ~1850s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初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1秋永安建制永安建制 1853春占领南京并改名天京,建立政权占领南京并改名天京,建立政权 1853 林凤祥、李开芳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北伐 1856 攻破江南、江北大营,达到全盛攻破江南、江北大营,达到全盛 1856秋天京变乱天京变乱 1856 英法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出兵,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马神甫事件”出兵,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7 英法联军到达中国,并在广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傀儡政权-广州巡抚衙门,统治机构-英法联军委员会员会 1858 陈玉成、李秀成打垮江北大营陈玉成、李秀成打垮江北大营中俄、美、英、法《天津条约》中俄、美、英、法《天津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中俄《瑷珲条约》1859冬洪仁王干,《资政新篇》《资政新篇》 1860 上海,华尔洋枪队上海,华尔洋枪队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火烧圆明园中英、法中英、法 俄《北京条约》俄《北京条约》1850s 末~1880s 俄国侵吞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俄国侵吞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s ~1890s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860s ~1870s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1861 总理衙门设立总理衙门设立 辛酉(you3)政变政变 1862 陈玉成被俘陈玉成被俘 1862春清军围攻天京清军围攻天京 1864夏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 1870s 中期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 1881 中俄《伊犁条约》(《改订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 1883~1885 中法战争中法战争 1884 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1885 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 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 1880s 中期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高考历史必修一】8.2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第21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纲要求】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2.交通、通讯工具变迁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3.大众传媒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基础落实】一 近代社会生活1.原因(1)外因:西方文化渗透和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2)内因:政治运动影响与国民政府的推动。
2.表现(1)衣: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食:鸦片战争后,西餐馆出现,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3)住:中国官员和商人开始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豪宅。
(4)社会习俗时期变化特点戊戌变法“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的革命色彩;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简约文明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二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1)物质生活:国家对一些生活必需品凭票证供应,总体生活水平低。
(2)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主流。
2.改革开放后衣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变为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化食1987年,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社会风尚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休闲方式多样化及社会新风尚逐步形成【考点深化】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地域: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出现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渗透的趋势,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过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
(3)水平: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4)动力:社会运动的影响,上层人物的倡导、示范,工商业经济发展,西方文明的传入等。
(5)趋势:平等、民主、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民族危机加剧和政治近代化的突破(1895—1912年)
阶段二民族危机加剧和政治近代化的突破(1895—1912年)政治方面(1)深重的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2)义和团运动: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3)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改良运动,但最终失败。
(4)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巨变经济方面(1)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和发展社会生活方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近代中国的交通、通信事业起步或者发展思想方面(1)维新思想: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
(2)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主题一列强侵华加剧和中国社会的抗争与探索考向一从时代特征角度考查列强侵华加剧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真题典例]命题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舆论战”(2018·高考全国卷Ⅰ,T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深化认知]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西方列强的侵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近代史(最完整版)
20XX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半殖半封社会开始(2012大纲卷)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012浙江卷)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20XX年上海)19.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A.国库白银储备B.领水外轮吨位C.铁路里程数D.茶叶出口额(2012全国课标卷)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
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
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
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
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
——《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若不极力严禁,弊江河所终极。
死后该省通市,务当恪守定例,只准易货,毋许易银。
——《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同心合力,不分畛域,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处理。
——《上谕档(道光朝)》(1838年)(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
(6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认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官吏,白银外流危及财政。
措施:禁止民间制作、贩卖鸦片;严禁走私进口;不许以银易货;惩罚办吸食者。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word版含解析)
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汪敬虞《唐廷枢研究》一文中提到,今火船往来中国者正多,获利亦巨,各国皆有轮船公司,华人亦应回合公司,专造轮船运货出进,自取其利,勿庸附搭他国也,唐廷枢此举A.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使列强的经济侵略暂时放松C.与外国商战以抵制经济侵略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春天2.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表明,华南地区的雇农和半雇农占了农村人口的60%—90%,他们除了将年产庄稼的40%—60%交作地租外,还要替佃主交纳正常的地税和附加税(附加税为正常地税的35%—350%不等)。
国民党所做的仅仅是在1930年通过了一项将地租降低到主要作物的37.5%的决定,而即使是这一适度的措施也从未真正兑现。
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国民政府迫于内忧外患无力解决农民利益问题B.华南地区农民的苦难已达到了极端危急的地步C.国民政府放弃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D.国民政府统治层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3.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致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官绅禁用洋人机器,终不得放手为之。
文人学士动以崇尚异端、光怪陆离见责。
”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A.体现了李鸿章对顽固派的妥协B.折射近代化缺乏社会基础C.反映洋务派推动民族工业发展D.阻滞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4.洋务运动中随着近代航运事业的发展,产生如下结果:“以湖北一省而论……实因轮船畅行,民间衣食之途,尽为攘夺,江河船只顿减十之六七,失业之人不可胜计。
而襄樊一带行店关闭,车户歇业,瘠苦情状,尤不堪寓目。
”对此有人批评洋务运动是“刮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于官也”。
这段史料说明A.社会的转型发展往往伴随着部分群体的苦痛B.片面追求经济变革而不动政治体制只能失败C.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不堪D.近代航运企业夺利于民说明洋务运动的局限5.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A.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B.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6.社会的相对稳定、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新式海军的建成等,给晚清当政者及相当一批人造成“中兴”之感。
【大纲版】2012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时作业7.3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课时作业二十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个小题4分,共60分)1.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发展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解析:D项可以首先排除,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运动时,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发展到“制度”阶段早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就已形成。
理解思想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产物。
A项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本性的原因。
C项则是思想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答案:B2.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材料表明他()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解题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根据材料,康有为的理想是建立“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所以①正确;提倡推行“社会福利制度”,表明康有为主张改善民生,③正确;提倡实行义务教育,对年轻人进行专门的技术训练,表明④正确;材料中未提及民主共和意识的培养,排除②。
正确答案为B。
答案:B3. 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是()A.“自强之术,在于练兵”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知有生之乐”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题干考查的是“商战”思想,即在经济上与外国侵略势力展开竞争,分析四个选项,只有B项表达的是这种意思。
高考历史仿真训练【16】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Ⅰ1.(2019年福建会考)香港歌星张明敏以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C.民国建立后 D.国民革命后解析: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洋装传入中国。
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中国出现服饰改良产生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和旗袍。
答案:A2.下列叙述不符合中国人服饰变革的是( )A.西装的传入是在鸦片战争之后B.清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使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C.西装在中国真正流行开来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D.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解析:礼服的形制是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不是清政府。
答案:B3.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A.1876年的上海到吴淞铁路B.1881年的唐山到胥各庄铁路C.1888年的宫廷铁路D.1909年兴建的京张铁路解析:1876年的吴淞铁路不是中国人兴建的;中国自建的最早的铁路是1881年的从唐山开平到胥各庄的铁路。
答案:B4.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水运业诞生的是( )A.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B.卢作孚创办民生轮船公司C.鸦片战争后怡和公司成立D.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兴起解析: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轮船往来穿梭于中国内江和外海,挤占中国航运业,直到洋务运动民用工业兴起,水运交通的近代化才开始起步。
本题C项显然不正确,B项1925年成立不属于近代水运。
答案:A5.中国的航空事业真正起步是在( )A.1918年 B.1920年C.1949年 D.1909年解析:中国航空事业的真正起步并不是冯如制成飞机,而是1918年水上飞机的研制和“筹办航空事宜处”的设立。
答案:A6.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A.买一套西装穿上 B.到西餐馆就餐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 D.骑自行车看风景解析:本题关键是要抓住时间1912年,并用排除法即可作答,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1918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报刊何牧整理
《申报》
创办时间:1872(洋务运动时期)
性质:商业报纸
内容:国家政治、经济、科学、风俗
历史意义:中国现代报纸开端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创办时间:1895.8(公车上书后)
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报刊(梁启超主编)
内容:政治时事
历史意义:宣扬了西方思想,引进《资本论》
《时务报》
创办时间:1896.8
性质:维新派报刊(梁启超主编)
内容:以“变法图存”为宗旨,刊载政治论说
发表文章:《变法通议》
历史意义:宣扬维新思想,对维新派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国闻报》
创办时间:1897.10
性质:维新派报刊(严复主编)
内容:西方先进知识文化
发表文章:《天演论》
历史意义:开民智,引导社会舆论,宣扬了维新思想
《民报》
创办时间:1905(同盟会成立)
性质:同盟会机关报
内容: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西方新文化新思潮
历史意义:壮大了同盟会队伍与革命声势,成为进步舆论中心
《青年杂志》(新青年)
创办时间:1915.9
性质:综合性文化月刊
内容:宣扬民主科学、抨击封建的新文学
历史意义:呼唤人性觉醒,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