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克县五道林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合集下载

黑龙江逊克高松山金矿成因模式

黑龙江逊克高松山金矿成因模式

黑龙江逊克高松山金矿成因模式唐忠;叶松青;杨言辰【摘要】高松山金矿是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新发现的一个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位于天山-蒙古-兴安造山带和环太平洋构造带的重叠部位.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认为高松山金矿产于岛弧或陆缘环境的中基性火山岩中,其成矿模式为中-晚白垩世太平洋-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的过程中,陆内碰撞晚期或碰撞后阶段形成的岩浆热液与中基性的钙碱性火山岩发生反复的水岩反应,最终在火山机构断裂和区域断裂的交汇部位沉淀并富集成矿.【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0(029)003【总页数】8页(P400-407)【关键词】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地球化学;成因模式;高松山【作者】唐忠;叶松青;杨言辰【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3“浅成低温(epithermal)”热液矿床是指赋存于陆相火山岩中,由岩浆热液或岩浆驱动大气降水热液活动(可混有岩浆热液)形成的矿床,其温度〈300℃,压力为n×107Pa[1]。

20世纪80年代,Hedenquist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划分为低硫化型和高硫化型[2],Heald等将其划分为明矾石--高岭石型(酸性硫酸盐型)和冰长石--绢云母型[3,4]。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全球已探明的该类型矿床金属储量达万吨以上,是金的重要来源[5]。

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和蒙古—鄂霍次克带是这类矿床重要的分布区带[6,7]。

高松山金矿是中国东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位于天山—蒙古—兴安造山带与环太平洋构造带的重叠部位。

该区近年来已发现很多大、中小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成为中国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但是,由于这一地区地质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大面积森林覆盖,地质研究程度较低,目前对其成矿模式及具体类型的认识缺乏更多的分析讨论。

黑龙江省逊克县翠宏山铁多金属矿成矿背景分析

黑龙江省逊克县翠宏山铁多金属矿成矿背景分析

黑龙江省逊克县翠宏山铁多金属矿成矿背景分析彭丽;刘明【摘要】翠宏山铁多金属矿位于黑河市逊克县境内,属大型矽卡岩型矿床,由11条主矿体、4条分支矿体以及91条从属矿体组成.地质报告提交铁矿石总储量6834.6万吨,钼储量9.39万吨,钨储量12.16万吨,锌储量51.37万吨,铜储量3.21万吨,还有伴生硒252吨,铟341吨,镉2936吨,银195吨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近千亿元.【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1(000)012【总页数】2页(P66,118)【关键词】翠宏山;铁矿;成矿背景【作者】彭丽;刘明【作者单位】龙煤矿业集团培训中心,黑龙江鸡西,158100;黑河市国土资源局罕达气分局,黑龙江黑河,164300【正文语种】中文翠宏山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新华夏系张广才岭隆起带之西北缘。

区域内所见老地层有下泥盆统翠岗组和中泥盆统宏川组及上二迭统五道岭组与红山组。

中生代地层,区内见有上侏罗统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类和零星分布的白垩系陆相沉积物。

区域内广泛发育有以中深成花岗岩类为主的侵入岩。

海西早期侵入的碎裂白岗质花岗岩与区域内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化有关,在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及铁多金属矿。

矿区出露的地层只有下泥盆统翠岗组的碳酸盐岩类、碎屑岩和第四系全新统的河流与湖沼松散沉积物。

下泥盆统翠岗组呈残留体被花岗岩所包围。

按其岩性和蚀变矿化的差异分为三个岩性段。

①结晶白云岩段,以富含Mg质为特征,常被交代成Mg质矽卡岩,矿化以Cu、Mo、Pb、Zn等硫化矿物为主。

②结晶灰岩段分布在翠岗地段南部,岩石组合有含碳(白云)质结晶灰岩、深灰色薄层状含泥质灰岩、灰黑色Ca(Si)质板岩,其中板岩普遍含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矽卡岩化较弱。

③结晶灰岩、砂板岩段沿翠宏山地段呈NNW向断续出露,下部以含白云质结晶灰岩为主,向上相变为结晶灰岩或角岩化粉砂岩互层产出,并在上部夹有白色块状结晶白云岩透镜体。

2.2.1 海西早期侵入的碎裂白岗质花岗岩、花岗岩和斜长花岗岩:碎裂白岗质花岗岩体受近SN向和EW向两组断裂控制,岩体规模不大,但岩石类型多变;岩体内的构造破碎和糜棱岩化比较发育。

逊克县2003-2012年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逊克县2003-2012年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2015年3月防 护 林 科 技M a r .,2015第3期(总138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3(S u m N o .138)文章编号:1005-5215(2015)03-0112-01收稿日期:2015-02-05作者简介:崔立军(1962-),男,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林业监测规划工作.逊克县2003-2012年森林资源动态分析崔立军(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 要 逊克县林业局在2003年及2012年进行了2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利用两次调查的数据对逊克县林业局所辖的森林资源动态进行分析,通过对两次调查期间各类土地类型㊁面积㊁蓄积㊁起源㊁龄组的变化,对森林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为科学合理地经营与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㊂关键词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动态变化;动态分析中图分类号:S 757.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5.03.045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为满足森林经营方案㊁总体设计㊁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的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㊂森林资源是林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对象,也是林业生态效益及经济的主体,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则反映出林业局在间隔期内经营活动的效果㊂利用逊克县林业局2003年及2012年2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数据,在确定可比面积必须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各类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㊂1 各类土地面积动态变化1.1 地类增加情况在可比面积范围内,(按林地权属统计)有林地面积增加7769.84h m 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增加48.81h m 2;苗圃地面积增加3.94h m 2;辅助生产用地面积增加27467.13h m 2㊂1.2 地类减少情况疏林地面积减少858.99h m 2;灌木林地面积减少4811.92h m 2;未成林地面积减少60.37h m 2;宜林地面积减少2842.71h m 2;林辅其他面积减少24350.6h m 2;林辅沼泽地面积减少2337.34h m 2;林辅水域面积减少28h m 2㊂有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经过近10年生长期内的自然更新生长,大部分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及宜林地变为有林地;无立木林地减少㊁辅助生产用地中沼泽地减少,大部分变为其他生产用地(林业耕地),少部分变为宜林地㊂2 各类面积蓄积动态变化可比范围内活立木总蓄积由2003年的10772176m 3增加到2012年的13852055m 3㊂其中林分面积蓄积分别增加了7779.11h m 2和2981751m 3;疏林地面积蓄积分别减少了852.99h m 2和8341m 3;散生木增加了106469m 3㊂在有林地蓄积中,幼龄林蓄积减少了1668680m 3,年平均减少166868m 3;中龄林蓄积减少7871.56m 3,年平均减少787.16m 3;近熟林蓄积增加3185945m 3,年平均增加318594.5m 3;成熟林蓄积增加1263214m 3,年平均增加126321.4m 3;过熟林蓄积增加了53874m 3,年平均增加5387.4m 3㊂由以上蓄积变化明显看出:间隔期内除幼㊁中龄林因正常过度为中㊁近熟林后导致蓄积大幅度减少外,近成过熟林蓄积均显著增加㊂3 资源动态变化3.1 林分按龄组面积动态变化合理的森林龄组结构,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是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条件㊂通过10年的经营,2003年幼龄林㊁中龄林㊁近熟林㊁成过熟林的面积比是:3.1ʒ6.5ʒ0.3ʒ0.1㊂现实的幼龄林㊁中龄林㊁近熟林㊁成过熟林的面积比是1.1ʒ5.9ʒ2.0ʒ1.0㊂经过10年的生产经营活动,虽然龄组还不近合理,但与2003年相比龄组结构调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而且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森林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㊂3.2 林分按龄组蓄积动态变化2003年各龄组蓄积结构是2.3ʒ7.0ʒ0.4ʒ0.3,现实各龄组蓄积结构是0.6ʒ5.6ʒ2.6ʒ1.2㊂通过10年的生产活动,各蓄积龄组结构调整与合理的龄组结构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下转第114页)催根或者扦插前将插穗基部3c m左右在100ˑ10-6质量分数的A B T生根粉1号溶液中浸泡2h,可提高银中杨的扦插生根率㊂其芽萌发㊁展叶㊁发根比对照提前5~6d㊂也可以在扦插前进行催根㊂催根时,先在温床上铺5c m厚的河沙,然后将插穗倒置成捆分层摆放,每层之间要有3~5c m的河沙做隔层,最上层再覆5c m的河沙㊂以摆放2~3层为宜㊂层数过多,上下层催根效果差别太明显,影响催根效果㊂同时注意经常检查苗床温度,有条件的话,可以采用电热线法进行苗床上加温㊂5扦插扦插时间也是影响银中杨扦插成活的重要因素㊂研究证明,银中杨生根期比青杨派和黑杨派杨要长㊂在相同条件下,土培时银中杨比小黑杨长10 ~20d㊂在气温15ħ左右,地温10~13ħ的条件下,25d左右个别生根,30~35d普遍生根,40~50 d才能稳定成活㊂而小黑杨30d左右即可全部生根并稳定成活㊂由于银中杨的发根期长,造成发芽明显提前于生根,极易造成插穗水分流失而死亡㊂为防止水分缺失需要大量灌水,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㊁降低土壤温度,延长发根期,造成插穗霉烂㊂扦插时间过早,由于气温和地温都很低,加上为避免扦插水分亏缺经常灌水也会降低地温,插穗迟迟不能生根,最后导致霉烂㊂扦插时间过晚,在6月高温季节,萌发展叶先于发根,叶表水分蒸发快,插穗未发根不能主动吸水造成水分亏缺而死亡,或是由于地表温度高,接近地表的幼茎灼伤猝倒而死亡㊂所以,扦插时间要因地㊁因气候条件而定㊂一般在气温达到14~17ħ,地表下10c m地温达到10 ~13ħ便可扦插㊂扦插时插穗要斜向插入,倾斜45ʎ左右,以使插穗不至于入土过深,防止低温影响生根㊂顶端要与垅表面一平㊂通过银中杨垄作插穗覆农膜与不覆膜的对比分析证明,覆农膜大大提高了银中杨的成活率,缩短了发根期,相对延长苗木的发育期,是一种技术简单并且效果非常好的技术措施,可提高成活率10~20个百分点㊂覆膜提高银中杨扦插成活的原因主要是增加土壤中温湿度㊂据测定覆膜的土温日夜平均可提高2~3ħ㊂当气温降2ħ,土温保持不变㊂农膜还能保证土壤一定湿润度,促使插穗上的芽提早萌发和生根,因而能提高苗木成活率㊂垄作覆膜扦插要先灌足底水,然后覆地膜进行扦插㊂插后3d左右灌水,以后每隔1~2周灌水1次,需要始终保持土壤湿润㊂也可以采用膜下微喷技术,效果更好㊂6抚育管理扦插成活后,要适时进行铲蹚,抹芽定干,加强肥水管理㊂株高30c m时结合灌水,追施1遍尿素,每667m2用量15k g左右,促使其快速生长出挺拔的主干及粗大的侧根㊂要注意病虫害防治㊂(上接第112页)但与2003年相比蓄积龄组结构有了很大的改观,而且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经营㊂4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生长期n=10前期活立木总蓄积为M前=10772176m3;本期活立木总蓄积为M后=13852055m3;前期综合生长率为P前=4.52%;本期综合生长率为P后=3.93%;间隔期综合枯损率为P枯=0.76%㊂年综合生长率P综=[(M前ˑP前+M后ˑP后)/(M前+M后)]ˑ100%=4.19%年均净增率P净=W净/[(M前+M后)/2]ˑ100%=6.25%年均总生长量W年均=[(M前+M后)/2]ˑP综=515877.6m3年均净增量W年均净增=(M后-M前)/n= 307987.9m3年均采伐量W年均采伐=6314.9m3年均枯损量W年均枯=[(M前+M后)/2]ˑP枯=93572m3年均非正常消耗量W年非=W年均-W年均枯-W年均净增-W年均采伐=108002.8m3正常消耗与非正常消耗比例(W年均采伐+ W年均枯):W非=1ʒ1.085动态分析5.1有林地面积蓄积增加,林分面积蓄积分别增加了7779.11h m2和2981751m3㊂5.2单位森林蓄积增加,从2003年的53.5m3增加到2012年的65.8m3,10年间单位蓄积增加了12.3m3㊂5.3龄组结构还不近合理,但向着理想方向发展㊂5.4天然林面积大,占有林地96%以上,且以混交林为主㊂5.5非正常消耗相对比较大㊂411防护林科技2015年。

黑龙江省逊克县永续林场钼矿找矿远景分析

黑龙江省逊克县永续林场钼矿找矿远景分析

黑龙江省逊克县永续林场钼矿找矿远景分析该矿区构造复杂,岩石经过多次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和蚀变作用。

成矿前后不同的矿化蚀变期,以及金属矿物组合分带发育较好。

标签:钼矿;找矿;矿区1 区域地质特征本区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的东部,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Ⅳ)的北段,结晶基底为下元古界东风山群含电气石的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岩群。

下寒武统西林群铅山组海相镁质碳酸盐岩建造是早期盖层。

在矿区及周边地区有多期次花岗岩类侵入,特别是加里东中期和印支期花岗岩的出露与分布。

古生界地层常呈捕虏体出现,与成矿有关的寒武系下统铅山组地层,出露面积较小。

1.1 地层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古生界寒武系、泥盆系、二叠系,中生界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

下寒武统铅山组(∈1q)白云岩、大理岩与花岗岩侵入接触带易产生接触交代等变质作用,是区域重要的含矿层位。

下寒武统铅山组(∈1q)地层不同岩性的接触面及层间构造破碎带也是热液型脉状矿体的赋矿部位。

1.2 侵入岩此外区域脉岩比较发育,主要有正长斑岩(ξπ)、花岗斑岩(γπ)、花岗细晶岗岩(γl)、细晶岩(l)等。

加里东中期混染花岗岩(?酌32)、印支晚期二长花岗岩(?浊γ15)、碱长花岗岩或碱性花岗岩(xγ15))与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关系密切。

印支期二长花岗岩(?浊γ15)岩基状岩体中燕山期岩浆活动形成的浅成侵入岩与斑岩钼矿关系密切。

1.3 构造区域构造位于五星-关松镇中间隆起带(Ⅳ2)的汤旺河-关松镇隆起(Ⅳ21)内。

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构造线方向为近南北向和北北东向,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断裂构造不甚发育。

a、北北东向复式褶皱构造时期为泥盆纪晚期,分布于翠宏山-翠北,宏川-新风林场,出露的中泥盆统宏川组和下寒武统铅山组地层,组成了北北东向复式褶皱。

其背斜轴大体上位于红旗山-对青和宏川-新风林场间,宽约10km,被印支期侵入岩体破坏。

残存的地层倾角60°~70°,岩层中次级褶曲发育。

黑龙江五道岭钼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黑龙江五道岭钼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Ge l g c la d g o h m i a ha a t rs i s a d g n ss o o i a n e c e c lc r c e itc n e e i
o ro lb e u d p s u a l g f e r moy d n m e oi i W d oi ,He o gin r vn e f tn n i n j gP o ic l a
史鹏会 ,杨 言辰 ,叶松青 ,韩世炯
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10 6 301
摘要 :五道岭钼铁矿床是 小兴安岭一 张广才岭成矿 带 内典 型的矽卡岩 型矿床。矿体赋 存 于碱 长花 岗岩 的蚀 变产物一 黄铁 矿化石英斑岩与五道 岭组凝灰质砂岩 、酸性 凝灰岩接 触的矽 卡岩 带 内。矽卡岩矿 物
A s at b t c :Wu al gf o 0yd n m dp s pcl k r eoii L se ig nrn eZ a gu n — r d o n Ⅱ m l e u e oii a y ia sand p s esr n ’ g-h n ga g i e b ts t tn X a a
组合 为石榴 子石 、透辉石 、阳起石和绿 帘石等组成 ,矿体呈 不规则脉状 ,具分枝复合形 态特 征 ,矿石 类型 包括钼矿石 、铁矿石 和黄铁矿矿石 。与成矿 密切相 关的碱 长花 岗岩和石 英斑岩 为准铝质一 过铝质 、 高钾钙碱性 系列的 I 型花 岗岩 ;富集 R 、K b 、u等 大 离子 亲石元 素,亏损 P i 高场 强元素 ,具有 、T 等 与俯 冲带花 岗岩相似 的地球化 学特征 。锆石 I —C — P J IP MSU— b测年 结果表 明 ,石英斑 岩和碱 长花 岗 A
第 3 卷 第 2期 1 21 0 2年 6月

黑龙江省二十五站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

黑龙江省二十五站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

黑龙江省二十五站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赵越【摘要】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大兴安岭-蒙古褶皱区额尔古纳地块,额尔古纳隆起与上黑龙江凹陷及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复合部位,处于漠河推覆构造的前锋带.通过地质工作,初步查明了工作区内的地质背景和岩石分布特征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工作程度达到预查阶段要求.【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17【总页数】2页(P91-92)【关键词】漠河县;矿床地质条件;找矿远景【作者】赵越【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三队,黑龙江哈尔滨15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大面积分布在工作区内,周边延至区外。

主要由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砂岩、砾岩、粉砂岩、少量安山岩等组成。

区域侵入岩主要为早白垩世甘河期潜火山岩(βk1g),仅在区域南部零星出露,次为花岗斑岩(γπ)小岩体,均呈形态规则的小岩株状产出。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大兴安岭-蒙古褶皱区额尔古纳地块,额尔古纳隆起与上黑龙江凹陷及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复合部位,属于漠河推覆构造的门都里-二十五站前锋带,区内断裂、褶皱构造发育。

本区最主要的控矿构造为发育于侏罗系地层中的低角度、近水平的层状构造,深部呈低角度层状、似层状产出,呈多层、分枝复合、沿基底起伏、收缩膨胀等特征,该组构造为侏罗世中晚期推覆构造形成的片理化糜棱岩带,为区域最重要的控矿构造。

工作区位于漠河推覆体中部和二十一站金成矿亚带衔接部位。

该区的地质历史漫长,地质构造复杂,沉积作用、火山作用较为发育,尤其是火山作用最为活跃,伴生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金及多金属、煤等矿床(矿点)多处,漠河推覆构造与金多金属成矿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本区处于北疆—兴安地层大区,兴安地层区,额尔古纳地层分区。

该区的地质历史漫长,地质构造复杂,沉积作用、火山作用较为发育,尤其是火山作用最为活跃,伴生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逊克县蒙古滩水毁工程修复地质条件分析

逊克县蒙古滩水毁工程修复地质条件分析

逊克县蒙古滩水毁工程修复地质条件分析作者:张立明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5期摘要:地质条件对水利工程施工影响极大,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编制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之前,一定要对施工区域地质状况进行认真探查和分析,以确保工程安全。

一、工程概况逊克县黑龙江干流蒙古滩护岸工程位于黑龙江干流中游右岸,逊克县奇克镇高滩村境内,护岸起点为高滩村前鱼房子处,沿黑龙江干流向下游蒙古滩延伸。

护岸全长7km,该段护岸工程为七十年代修建,已经经过几次洪水考验,但2013年大洪水将护岸大部分干砌石冲毁。

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每遇洪水还将加剧岸坡坍塌后退,直接威胁附近村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急需对冲毁段护岸进行水毁修复。

1、地质概况逊克县蒙古滩护岸位于小兴安岭东麓,黑龙江中游右岸的河谷冲积平原区,整个地势呈西高东低之势,倾向黑龙江,地形起伏较大,区内可划分为构造剥蚀丘陵、山前台地、堆积河漫滩三种地貌单元。

区域南为小兴安岭的剥蚀地形,坡度较缓;北为黑龙江河谷漫滩,地形平坦开阔;中间为垄岗状山前台地。

2、地层岩性及侵入岩本工程区南部的丘陵、台地主要分布第三系孙吴组的砂岩、砾岩、含砾砂岩。

第四系松散推积层分布于黑龙江沿岸,呈块状分布,成因以冲积、洪积为主,为上更新统、全新统的地层,岩性为粘性土、粉土、粉砂及级配不良的砂砾石层。

区内的侵入岩见有加里东中期混染花岗岩,仅在逊克县附近零星出露。

3、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本工程区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小兴安岭—松嫩地块乌云—结雅新断陷带的北部边缘。

新构造差异运动不明显,地震活动不强烈,附近无大型断裂。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相当于地震烈度小于VI度),区域稳定性较好。

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和处理。

4、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埋藏类型,本区分布两种类型地下水,分述如下:(1)河谷漫滩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浅水分布于黑龙江的河谷漫滩区,含水层为级配不良砂、砾。

新疆托克逊县野牛沟锰铁矿点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新疆托克逊县野牛沟锰铁矿点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通过对矿区所处的成矿带、地层、构造和已知矿 点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收稿:2021-04-30
1 区域地质特征
1.1 大地构造 矿区大地构造位于塔里木板块南天山早古生代
非岩浆型被动陆缘库米什早古生代被动陆缘褶皱 带。区内岩石组合及岩石类型复杂,岩浆活动发育, 构造运动强烈,东西向及北东、北西向断裂交汇复 合,构成区内较为复杂构造样式。由此为本区域的 成矿和控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2 地层
Ⅲ号锰铁矿化带宽 30~60 米,长约 5.3 千米,走向 近东西向,出露地层为下石炭统甘草湖组。矿化带 沿地层中部的断层分布,岩石严重破碎,褐铁矿化 强 ,矿 化 带 内 断 续 分 布 氧 化 锰 ,呈 细 粒 状 、小 透 镜 状。在该矿化带圈出 1 条锰铁矿化体,宽约 1~3 米, 长约 30~100 米,Mn 品位在 10%~20%,铁品位在 13%~ 22%。
矿区区域侵入岩较发育,其侵入活动与断裂有 关。区域侵入岩主要以华力西中期侵入岩为主。主 要出露于工作区以南大部分地区。工作区内侵入不 发育,整个工作区内未发现侵入岩侵入。
3 矿体特征
矿区内发现 3 条含锰、铁矿化带,主要沿古生界 石炭系甘草湖组(C1ga)与中生界侏罗系帕尔恰布拉 克 组(J1- 2p)的 角 度 不 整 合 接 触 带 内 及 断 裂 附 近 分 布。属于氧化锰、碳酸锰矿石;为含锰、铁灰岩、生物 灰岩风化形成的锰铁矿。含锰、铁矿化蚀变体沿其 角度不整合接触带呈带状、条带状、透镜体、豆夹状
层为主。其出露面积最为广泛的为古生界石炭系地 层,并且所发现的含锰、铁矿化体主要产于石炭系地 层(C1ga)干草湖组与中生界侏罗系地层(J1-2p)的不整 合接触带内及石炭系地层断裂带中。 2.2 构造

新疆托克逊县喀拉克孜勒金矿床地质特征及远景分析

新疆托克逊县喀拉克孜勒金矿床地质特征及远景分析
M 矿产资源 ineral resources
新疆托克逊县喀拉克孜勒金矿床地质特征及远景分析
胡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块的北缘塔里木微板块与巴仑峡 - 星星峡离散地体的结合部,区域内矿产种类多,
数量多。矿体总体特征品位高,矿体薄。喀拉克孜勒金矿床根据找矿成果已具小型规模,具有很好的找矿成果,成矿远
(3)岩浆岩。矿区岩浆岩较发育,超基性 - 酸性均有分 布,按种类可分为侵入岩及脉岩。泥盆纪侵入岩为区域内分 布面积最大,岩石种类和侵入期次多,成因类型多样的侵入 岩,主要以泥盆纪壳源型肉红色中粒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 , 该侵入体主要分布于榆树沟西部和南部。泥盆纪侵入岩成 矿地质条件有利,有矽卡岩型铜矿点分布,有化探 W、Sn、 Bi、Au、Ag、Pb、Zn 等元素组成的综合异常、重砂白钨矿、 独居石异常和高精度地磁异常存在,剖面岩石测量成果中 第一期混源型石英闪长岩 KK 值反映 Cu、Bi 元素,K 值反 映 Cu、Cr、Zn 元素浓集,第二期壳源型中粗粒二长花岗岩 中 KK 表明 Bi 元素、K 值表明 Cr 元素浓集。矿区脉岩比较发 育,一般在断裂构造形成的裂隙中产出。主要为辉长岩脉 , 为矿区金的主要赋矿岩性。喀拉克孜勒金矿床发育有三条辉 长岩脉,L1、L2 和 L3 金矿体赋存于三条辉长岩脉中。
经岩矿鉴定,由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组成,金属矿物 含量较少,以非金属矿物为主。
(1)金属矿物。黄铜矿 :约 5%~10%,他形不规则状,粒 径约 0.002mm~3mm,裂纹发育,常沿裂纹被蓝辉铜矿、辉 铜矿、铜蓝、褐铁矿等交代,零星分布。黄铁矿 :极微量,自 形粒状,粒径约 0.001mm~0.02mm。自然金 (?) :极微量,他 形粒状,亮黄色,粒径约 0.001mm~0.01mm,分布于孔雀石、 褐铁矿中。褐铁矿 :约 10%,呈皮壳状、网状、他形不规则 状,具有褐色内反射色,主要为纤铁矿、针铁矿等矿物的混 合物,常沿裂纹不均匀分布,少数交代黄铜矿。孔雀石 :约 5%,多呈不规则状,棕灰色,具有翠绿色内反射色,沿裂隙 不均匀分布。 微量蓝辉铜矿、辉铜矿、铜蓝为黄铜矿的交代产物。

逊克县阿廷河铁矿开发条件分析

逊克县阿廷河铁矿开发条件分析
列变化 趋势基本一致 , 明 A 2 模拟效果 良好 , 说 R( ) 能基本反 映实
际形变情况 。
二、 结论
模 渗估 型 数计 别 和

J 1 型 . 识别 模
根据 以上分 析以及实 际计 算结果 , 不难得 出 : 时序分析作 为
种动 态变形分析方法用 于对变形监 测数据 的处 理分析是可行 ( 作者单位 :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所 )
黑江土源0.@ 龙国资 22 1 7
区 5条矿体 , 规模均不大 , 主矿体 为 I 号。
6矿 石 质 量 及 类 型 .
为2 m。 五 、 采技 术 条 件 开
当地居 民从事 农林 业及开采玛瑙 业为主 , 矿石 有益矿物成分 简单 , 主要为磁铁 矿 区地下 水 与地 表水 的水 力联 系 密 区 内居 民 生 活 用 品从 乌 伊 岭 采 购 。 矿、 赤铁 矿及 褐铁矿 , 以粒 状集合 体及 细 切 , 地下水 补给地表水 , 有两种补 给方式 , 三 、 质 条 件 地 脉浸染状产 出。矿 石品位地表较 高 , 部 深 是 泉水 , 二是河岸边缓慢渗透 。
4 %,工业 品位 t5 %,贫铁边 界品位 ≥ 0 >0
矿体赋存于矿区中部大理岩内, 矿体顶 2 %, 0 工业品位 2 %( 8 指单工程 中最低平 均 特 点是冬季漫长寒 冷 , 季湿 热 , 、 季 底板岩性为大 理岩及矽 卡岩化大理岩 , 夏 春 秋 本 品位 ) ,最低可采厚 度及夹石剔 除厚度 均
联点。
析来 确定 , 亦可借助回归分析 , 残差 方差分析等统计检验来确定 。
2参 数 估 计 .
时序分析是对不 同时间 ( 或空间 ) 的实 上 测 数据进行相关 分析 ,是建立在 输出等价 的

黑龙江克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研究及其找矿类型探讨

黑龙江克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研究及其找矿类型探讨

研究探讨 Research310黑龙江克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研究及其找矿类型探讨付立春董艳秋苏宇(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6)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1-0310-01摘要:研究区位于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茂林-木兰地槽褶皱带北段,库尔滨河断裂的东侧;伊春—延寿多金属、贵金属成矿带的北段。

本区与东安金矿矿体的物质来源岩体极其相似,东安金矿是在黑龙江省发现的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通过对比东安金矿的特征来对本区进行研究,并进行找矿类型的预测,为以后矿产勘查工作指导方向。

1 研究区地质背景研究区按大地构造分区上位于天山—兴蒙造山系(I级)小兴安岭弧盆系(II 级)中,研究区经历了古亚洲洋陆缘增生演化阶段和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阶段两个大的构造发展阶段。

经过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五个构造旋回。

中加里东运动,使得研究区从侧向增生转为垂向增生,形成了一套中奥陶世正长花岗岩。

晚华力西期火山活动频繁,形成区内五道岭组(P3w)酸性火山岩。

印支期受古太平洋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影响,本区形成南北向晚三叠-早侏罗世规模较大的构造岩浆带。

燕山期受深大断裂控制,形成早白垩世火山构造盆地。

燕山晚期至新生代早期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的继承性活动,新生代断陷盆地形成;喜山期受近南北向、东西向、北西向活动断裂的影响,地壳差异性抬升而形成现今研究区的区域地质、地貌和构造景观。

2 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研究区内的中生代早白垩世火山岩较发育,出露范围广泛,区内中生代早白垩世火山岩由老至新划分两个期即宁远村期和甘河期,岩石类型有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次火山类。

① 宁远村期火山岩岩石学特征本期火山岩主要为爆发、喷溢相,火山碎屑岩为主,少量次火山岩,成分为流纹质,颜色以紫红色为基调,火山熔岩、次火山岩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透长石,见少量石英,基质为霏细结构,流纹构造十分发育,偶见气孔构造。

黑龙江省逊克县格勒比勒河金矿地质特征

黑龙江省逊克县格勒比勒河金矿地质特征

黑龙江省逊克县格勒比勒河金矿地质特征[摘要]:格勒比勒河金矿区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多金属成矿带内,东安金矿的南部,通过进几年的普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地表发现多条矿(化)体,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认真地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该矿床的成矿规律。

[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格勒比勒河金矿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成矿地质背景格勒比勒河金矿区按省地质志大地构造分区上位于兴安岭—内蒙古地槽褶皱区(i级)五星—关松岭中间隆起带(ii级)中;按中国地调局新近推出的大地构造分区上位于天山—兴蒙造山系(i 级)小兴安岭弧盆系(ii级)中。

区内新生代断裂构造活动十分发育,主要表现为近东西向的横切断裂和近南北向继承断裂等。

受地壳差异性抬升的影响及重力作用在局部地段发育小型脆性张性断层,本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

(见图1)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下白垩统宁远村组(k1n)、下白垩统建兴组(k1jn)、第三系渐新—上新统孙吴组(e3n2s)、第四系下更新统大熊山玄武岩(qp1vl)、中更新统乐山组(qp2af+gft)和全新统高漫滩(qh1al)、低漫滩(qh2al)等。

2.2构造预查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断裂构造活动十分发育,主要表现为近南北向的库尔滨河断裂及其次级格勒比勒河断裂等。

库尔滨河断裂,为区域内的主干断裂,近南北向,该断裂走向与库尔滨河流向大致相同,控制了大熊山组玄武岩的形成与分布。

格勒比勒河断裂,分布于区域的北西端,走向为北东向,该断裂为库尔滨河断裂的次级断裂。

2.3侵入岩工作区侵入岩较为发育,主要呈nne或近sn向出露,侵入岩岩石类型较为单一,为中酸性侵入岩,以中深成的花岗岩为主。

岩石类型为:似斑状(片麻状)花岗闪长岩(o2γδ),似斑状(片麻状)正长花岗岩(o2ξγ),中粒、中细粒中粗粒碱长花岗岩(t3χργ),以岩基、岩株、岩瘤状产出。

黑龙江省五道沟金矿点地质特征及远景分析

黑龙江省五道沟金矿点地质特征及远景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黑龙江省五道沟金矿点地质特征及远景分析苏 宇,王 东,付立春(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6)摘 要:五道沟金矿点位于东乌珠穆沁旗-嫩江Cu-Mo-Pb-Zn-W-Sn-Cr成矿带内,成矿构造环境较好、成矿作用强烈、成矿前景较好,本文通过对五道沟地层、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构造、矿体等地质特征的深入综合研究,认真地分析该地区的成矿地质特征,总结该区内的成矿基本规律及远景分析。

关键词:地质特征;远景分析;五道沟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18-0103-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Wudaogou gold deposi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SU Yu, WANG Dong, FU Li-chun(Heilongjiang Natural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Institute,Harbin 150046,China)Abstract: Wudaogou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dongwuzhumuqin Nenjiang cu-mo-pb-zn-w-sn-cr metallogenic belt. It has good metallogenic tectonic environment, strong mineralization and good metallogenic prospect. Through the 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of Wudaogou stratum, intrusive rock, volcanic rock, metamorphic rock, structure, ore body and other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carefully analyzes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rea, The basic metallogenic law and Prospect Analysis in this area are summarized.Keyword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erspective analysis; Wudaogou1 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大地构造位置按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观点(2012),前中生代属于大兴安岭岩浆弧盆系之扎兰屯-多宝山岛弧,罕达气裂谷(火山喷发带);中生代以来属于大兴安岭岩浆弧盆系之扎兰屯-多宝山俯冲碰撞型火山-侵入岩带,霍龙门火山沉积盆地[1]。

东安金矿项目03地质

东安金矿项目03地质

3地质资源3.1概述“东安岩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逊克县,隶属逊克县新兴乡管辖。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0七队从2002年5月至2003年5月期间,开展该矿5号矿体19~28线勘探地质工作和南北两端延长以钻探为主的普查,提交了以5号矿体19~28线勘探成果为主体,综合了5号矿体19~44线各勘查阶段成果的“黑龙江省逊克县东安岩金矿床5号矿体19~44线勘探报告”。

该报告于2003年9月29日经“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通过;于同年12月25日获“国土资源部”评审备案。

该“勘探报告”是开展可行性研究的资源依据。

已往的地质工作:1981年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第一队,在1977~1980年航空地质调查基础上,提交了1:20万比例尺M—52—XXVII(新兴公社)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为该区勘查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

以后该矿区的地质勘查工作一直由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0七队进行:1998年该矿区被发现,次年发现区内5号矿体。

1998~2000年开展预查和普查,发现13条岩金矿体和多处物化探综合异常。

2001年开展了5号主矿体19~28线普查及7~12线富矿段的详查,进一步确定了5号矿体的工业意义。

2002年5月~2003年5月开展5号矿体19~28线勘查和两端的普查,并提交19~44线勘探报告作为可行性研究的资源依据。

3.2矿区地质东安岩金矿区南起231线,北至152线,南北宽4.8km,东西长5.3km,面积20km2。

矿区位于库尔滨河断裂东侧乌底河断陷盆地中库尔滨凹陷与宝山隆起带衔接地带靠近隆起一侧,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对成矿控制明显。

中生代印支晚期中粗粒碱长花岗岩和中燕山晚期细粒碱长花岗岩为东安金矿主要赋矿围岩,中燕山晚期潜流纹岩与东安金矿成矿关系密切。

3.2.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1)白垩系下统光华组火山熔岩及其碎屑岩,主要出露于矿区北部和南东部。

产状平缓,倾角约14︒~25︒,总厚1015m。

逊克县耕地土壤侵蚀问题及治理

逊克县耕地土壤侵蚀问题及治理

逊克县耕地土壤侵蚀问题及治理【摘要】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开展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获取了有关农业生产的大量的、内容丰富的测试数据和调查资料及相关数字化图件,形成了对我县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农业生产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工作成果,促进了合理利用耕地资源。

基于地力评价成果通过对逊克县耕地土壤的侵蚀问题现状进行的研究,提出了解决对策,为建设高产农田,提高耕地综合生产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土壤侵蚀;危害;原因0.概况逊克县位于小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中游南岸,行政区域总面积17344平方公里,辖2镇、7乡、74个行政村。

全县人口1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6万人,现有耕地232.7万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42亩。

其中水田面积只有1050亩,其余均为旱田。

境内还有7个国有农、林、牧场,省属逊克农场和县林业局的林场、县属良种场和种畜场等。

逊克县种植的作物种类主要有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也有少量水稻、蔬菜、果树等,但90%以上都种植大豆,粮食年总产量32万吨。

耕地主要分布在低山、平川、丘陵漫岗及山前台地和河谷低地、大小河流的沟谷低平地、沟谷水线两侧的开阔地上。

我县土壤垦殖历史虽短,但由于受地形和气候影响,也有较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近年水利部门由于资金问题没有系统全面调查,具体流失面积及坡度所占比例不详。

通过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形成的数据库,可具体查清坡度实体面积,为治理奠定了基础。

逊克县2007年开始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通过对耕地采样点的调查与质量分析,对全县耕地地力进行了质量评价分级,建立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其中“GPS、GIS”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查清全县水土流失耕地面积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这次调查,查清全县水土流失耕地面积106.46万亩,占实有耕地面积的45.75%。

其中严重流失耕地面积22.78万亩,占实有耕地面积的21.4%,均为水蚀(见下表)。

下面就土壤侵蚀造成的危害、产生土壤侵蚀的原因、水土流失的防治提出意见和建议。

逊克县东安岩金矿

逊克县东安岩金矿

逊克县东安岩金矿2007-9-28东安岩金矿东安岩金矿位于逊克县新兴乡境内,距县城约63公里。

该矿自1988年起由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707地质队开始勘探工作,矿区内发现岩金矿体23条,仅查明5号主矿体及其附近5条矿体获得金资源储量24.3吨,银资源储量208.5吨,资源潜力较大。

逊克县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帮助,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完成了矿区“三通一平”工作。

目前,东安岩金5号矿体已于2003年完成勘探工作,并通过国家储量评审。

9月17日,省发改委核准了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O七队与香港洛克菲勒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黑河洛克金矿勘探项目申请。

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其中七O七占20%,洛克菲勒占80%。

合资公司拟对黑龙江省逊克县东安岩金矿五号矿体补充勘探及外围详查,勘查范围53.79平方公里。

推进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化探矿权,依据省国土资源厅最新文件精神,省国土资源厅共在我市辖区内设置了嘎拉山、福草山、新立屯等十五个图幅为1:5万矿产资源调查项目,面积4183km2。

涵盖了我市大部分成矿地带。

上述区域内不准设置其它探矿权和采矿权,将严重影响我市矿权市场建设。

---------------------------------------------------黑龙江省逊克县东安岩金矿床5号矿体19-44线勘探报告2005-7-25东安岩金矿床位于位于小兴安岭北段,逊克县南东45公里,属中生代火山岩区。

该成果首次运用浅成热液成矿理论和勘查准则,结合矿床地质实际,开展技术创新,解决矿床勘查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从空白地开始预查到勘探,仅用四年时间,实现了黑龙江省近二十年来大型金矿床勘查的突破。

仅5号矿体19-44线,采用“SD法”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系统,经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认定,提交资源储量Au24.3t,Ag208t,而矿区(已发现17条矿体)有特大型金矿(>50t)的资源潜力。

通过物化探、槽探、坑探、钻探、实验室流程试验、水文、工程地质测量、可行性研究,详细查明矿体特征、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矿床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矿床勘探类型为I类;浅部用25m槽探及段高40m、穿脉间距25m的两层坑道探求探明的资源/储量。

黑龙江五道岭组地层时代划分及其与钼矿的关系

黑龙江五道岭组地层时代划分及其与钼矿的关系

黑龙江五道岭组地层时代划分及其与钼矿的关系赵忠海;孙景贵;郭艳;曲晖;徐国战;孔申;王卓【摘要】The Wudaoling Formation,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mineralization,is a set of significant continental volcanic strat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rguments have long existed about its geological age. Based on new isotopic data,with geochronological study on the granitoids that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Wudaoling Formation,as well as the geochemical comparison of the volcanic rocks and associated granites,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recognition that the Wudaoling Formation can be defined from Late Triassic to Early Jurassic epoch. It is also identified that the molybdenum deposits in the area were forme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olcanic rocks of Wudaoling Formation and the Late Triassic-Early Jurassic granites in an approximately same geologic period. The Wudaoling volcanic formation was formed by earlier continental volcanic eruption,followed by multistage intrusion of granitoids,and then the molybdenum deposits were formed in the later stages of comagmatic evolution. The volcanic rocks of Wudaoling Formation and the Late Triassic-Early Jurassic granitoids are products of a single source at different evolution periods and depths. Therefore,there is a clear consistency in the space-time relationship,petrochemistry,trace elements,REE patterns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 between them. The close space-time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udaoling Formation,the associated granitoids and the molybdenum deposits can be applied in the assessment formolybdenum metallogenic prospective areas.%五道岭组是黑龙江重要的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陆相火山岩地层,长期以来对它的地质时代存在不同认识.本文依据近几年新取得的同位素测年数据,结合与五道岭组紧密伴生的花岗岩类的时代研究,以及对五道岭组火山岩类与伴生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提出五道岭组地层时代属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新认识.论述了五道岭组火山岩类、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类和与前二者关系密切的钼矿是在大体相同的地质时代依次相继形成.较早的陆相火山喷发形成五道岭组火山岩地层,随后发生多阶段的花岗岩类侵入,而钼矿在同源岩浆演化到更晚阶段形成.五道岭组火山岩类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类具有相同的岩浆起源,它们分别是同源岩浆在不同演化阶段和不同深度的产物,因而在时空关系、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配分和同位素组成等方面表现了明显的一致性.五道岭组地层与钼矿及花岗岩类的密切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可用于评价钼矿成矿远景区.【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7(026)001【总页数】9页(P25-33)【关键词】五道岭组;同位素年龄;地质时代;花岗岩类;钼矿;黑龙江省【作者】赵忠海;孙景贵;郭艳;曲晖;徐国战;孔申;王卓【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61;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4;P618.65以酸性火山岩为主的五道岭组地层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一带)(图1),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含矿地层之一,与钼矿的关系尤为密切.该地层从建立至今的50年中,地层时代几经变更,从最初的晚二叠世改定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和晚三叠世,后来又改回晚二叠世并沿用至今.然而五道岭组的地层时代问题并未真正解决.近几年来在省内主要成矿区(带)大范围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取得了许多与五道岭组地层时代有关的新资料,并且在五道岭组地层分布区新发现了大型和特大型钼矿,使该地层与成矿的关系及其时代归属引起关注.本文在总结研究近几年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资料和其他矿产勘查及科研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关于五道岭组地层时代的新认识,并探讨该地层与成矿的特殊关系.沉积地层❶❶郑广渊,等.黑龙江省阿城县玉泉-小岭地区地质矿产初步普查报告.1963..此后主要依照地质类比的原则,省内多个地区特征相似的中—酸性火山岩地层被确定为上二叠统五道岭组.1978年内部出版的黑龙江省1∶100万地质图说明书和1981年内部出版的黑龙江省1∶50万地质图说明书均将五道岭组的地层时代确定为晚二叠世.按照当时的概念,五道岭组的下部以中性火山岩占优势(中性岩段),五道岭组上部主要为酸性火山岩(酸性岩段).1989年完成、1993年正式出版的《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1]对五道岭组地层的划分和时代归属做了较大改变,把原五道岭组地层解体,将原五道岭组下部的中性岩段仍称之为五道岭组,但时代改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将原五道岭组上部的酸性岩段划为凤山屯组,时代为晚三叠世.由于原先的五道岭组酸性火山岩分布范围很大,中性火山岩分布范围很小,因此按照区域地质志的重新划分,原先的上二叠统五道岭组大部分改成了上三叠统凤山屯组.区域地质志划分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五道岭组岩性为中性熔岩及其凝灰岩夹少量沉积岩.上三叠统凤山屯组以酸性熔岩及其凝灰岩为主夹少量沉积岩.1997年出版的《黑龙江省岩石地层》[2]对五道岭组地层的划分和时代归属做了再次变更,将《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划分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五道岭组与上三叠统凤山屯组又合并在一起,统归为五道岭组,时代定为上二叠统.这样,经历了反复的变更过程,五道岭组又回归到最初建组时的基本内涵和时代定位.近几年来广泛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取得了许多新鲜资料,发现被重新确定为晚二叠世的五道岭组地层,实际上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类有密切的空间伴生关系,并且在五道岭组中取得的同位素年龄与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体中取得的同位素年龄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大量的新鲜资料要求对五道岭组地层的时代重新研究和确定.五道岭组最早由郑广渊等于1963年创建于黑龙江省阿城市小岭镇附近,指不整合在有化石依据的下二叠统地层(玉泉组等)之上,以酸性和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夹中性火山岩及凝灰质粉砂岩的一套陆相火山2.1 五道岭组地层的同位素年龄五道岭组地层主要由火山岩组成,其中未发现对确定地质时代有意义的生物化石.因此,确定五道岭组的时代主要依据该地层与其他地层及侵入岩的相互关系、岩性岩相对比和同位素测年等资料.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1]编写过程中在五道岭组地层中取了几个同位素测年样品,其K-Ar年龄为212.5、218.5 Ma,Rb-Sr年龄为231 Ma(表1).两种方法测得的年龄值比较接近,K-Ar法测得的年龄值偏新.上述年龄值属于中—晚三叠世.近几年黑龙江省广泛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在多个1∶5万图幅的五道岭组地层中取了同位素测年样品.在各个图幅中获取的五道岭组火山岩的K-Ar 法同位素年龄为160.2~218.4 Ma,反映的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年龄数据的分布情况未显示较大的时代间断.从现有的五道岭组年龄数据分析,确定五道岭组地层形成于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比较合理.2.2 与五道岭组地层伴生的侵入岩年龄黑龙江省中部主要为规模宏大的呈南北向展布的花岗岩带所占据.岩浆侵入活动大致分为3次:第一次侵入形成二长花岗岩类,多呈岩株状,常具有似斑状结构,与围岩侵入关系明显;第二次侵入形成正长花岗岩类,多呈岩基状,常具有中粗粒结构;第三次侵入形成碱长花岗岩及碱性花岗岩类,岩体规模较小,受断裂控制明显.五道岭组被上述以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为主的花岗岩类所侵入.由于花岗岩类分布范围很大,五道岭组分布范围相对很小,所以从空间上看,五道岭组地层呈孤岛状散布在花岗岩类的“汪洋大海”中(图2).由于花岗岩类侵入五道岭组,因此花岗岩类的地质时代对于确定五道岭组的地质时代有重要意义.然而这套花岗岩类的地质时代在过去几十年中几经变化.较早时期(20世纪60年代)这套花岗岩类被确定为华力西晚期,后来(20世纪80年代)被改为印支晚期.近年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多数图幅将其定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少数图幅将其定为晚三叠世.在各个图幅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以及一些科研项目中取了较多的同位素测年样品,年龄分布范围为165.1~244 Ma(表2).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分布在175~210 Ma,此范围之外只有少数几个样品.上述同位素年龄特征显示黑龙江省中部的花岗岩带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3-6].对比表1和表2所列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五道岭组的同位素年龄分布在160.2~231 Ma之间,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分布在165.1~244 Ma之间,显示五道岭组地层与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具有明显的可比性.需要指出的是,五道岭组的同位素年龄基本是KAr法年龄,而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主要是U-Pb法年龄.一般来说,K-Ar法年龄有可能偏新一些.如果只对比二者的K-Ar法年龄数据,则五道岭组的K-Ar法同位素年龄分布在160.2~218.4 Ma之间,花岗岩类的K-Ar法同位素年龄分布在165.1~207 Ma之间,二者的同位素年龄也基本一致.可见,不同的对比方法均显示五道岭组地层与伴生的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大体相同.2.3 五道岭组地层时代讨论广泛出露黑龙江省中部的下二叠统玉泉组和土门岭组地层时代的确定都有可靠的生物化石依据.区调资料显示,五道岭组不整合覆盖在玉泉组和土门岭组地层之上.这种关系表明,五道岭组地层形成于早二叠世之后.五道岭组地层零散分布在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等组成的南北向花岗岩带中,并被花岗岩类侵入.大量同位素测年资料显示,花岗岩类形成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据此认为五道岭组地层的形成不会晚于早侏罗世.在五道岭组地层中获取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与伴生的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基本一致,反映五道岭组地层与伴生的花岗岩类形成于大体相同的地质时代.以上分析表明,五道岭组地层与伴生的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等花岗岩类均形成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由于花岗岩类侵入五道岭组,因此可以认为五道岭组地层形成稍早,随后发生花岗岩类侵入.火山岩沉积与随后的花岗岩类侵入相隔时间较短,表现为五道岭组地层与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没有显著的差别.3.1 时间关系目前黑龙江省中部地区钼矿床中辉钼矿等矿石矿物的同位素测年数据很少,在多数情况下还是依据成矿岩体的同位素测年数据间接推断成矿年龄.根据8个钼矿区的同位素测年资料,钼矿区内含矿的花岗岩类与周围区域不含矿的花岗岩类具有一致性,也存在差异.周围区域不含矿的花岗岩类存在较多大于207 Ma的年龄数据,总的同位素年龄显示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而8个钼矿区花岗岩类成矿岩体的同位素年龄为175.8~201.1 Ma(表2),显示为早侏罗世.上述特征显示,在黑龙江省中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带中,与钼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体基本形成于早侏罗世,相应地钼矿成矿时代也为早侏罗世.上述推论得到鹿鸣钼矿区成矿年龄资料的支持.谭红艳等[14]采用锆石U-Pb 对鹿鸣钼矿区含矿的二长花岗岩测年获得成岩年龄为(187.2±1.2)Ma.通过对辉钼矿样品的Re-Os法同位素分析,获得等值线年龄为(177.4±3.5)Ma.加权平均年龄为(178.08±0.79)Ma.两种方法获得的年龄大致相近.史鹏会等[18]对含矿的石英斑岩样品进行单颗粒锆石分选,选取岩浆成因特征明显的锆石进行年龄测定.根据实验结果,将具有不同特征的锆石主要划分为2组.第一组为主体,14个单颗粒锆石加权年龄为(193.6±1.1)Ma,认为其代表石英斑岩的结晶年龄.第二组有5个单颗粒锆石,获得其加权年龄为(186.2± 2)Ma,认为该年龄代表成矿年龄.该年龄与鹿鸣钼矿区的辉钼矿Re -Os法同位素年龄比较接近,均反映了钼矿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五道岭组、花岗岩类和钼矿的同位素测年资料及三者的空间关系表明,它们形成于大体相近的地质时代.五道岭组以酸性火山岩为主的地层和与其伴生的花岗岩类形成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钼矿形成时间略晚,形成于早侏罗世.3.2 空间关系黑龙江省的钼矿除了奥陶纪形成的多宝山和铜山斑岩型铜钼矿床外,其他钼矿床形成于早侏罗世,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五道岭组地层与成矿的关系比较特殊,黑龙江省中部发育铅、锌、铜、铁、钼、钨、锡、金、银等多种金属矿产,但与五道岭组地层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钼矿.五道岭组地层与钼矿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各个钼矿区或矿区外围,几乎都有五道岭组地层出露,显示该地层与钼矿有密切空间关系(表3).除表3所列之外,在黑龙江省中部近年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新发现的许多钼矿(化)也都赋存在五道岭组地层分布区.(2)研究发现,对于单一矿种的钼矿,矿区附近主要出露由酸性火山岩组成的五道岭组.对于钼与铅、锌、铜、金等共生的矿床,矿区附近除五道岭组之外,还出露下寒武统铅山组(主要由镁质碳酸盐岩组成)、下二叠统土门岭组(主要由炭质细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组成)及下奥陶统小金沟组(浅变质砂岩、碳酸盐岩夹中酸性熔岩).上述特征显示,铅、锌、铜、金等矿产与铅山组、土门岭组、小金沟组等具有矿源层意义的地层关系密切,而钼矿只与五道岭组地层关系密切.(3)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开展的水系沉积物化探测量圈出的以钼为主的化探异常与五道岭组地层有密切空间关系.上述特征在结列河、青山、北沟等1∶5万图幅中十分明显.(4)矿区内钼矿与五道岭组地层的空间关系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钼矿赋存在五道岭组地层与花岗岩类侵入体的接触带部位,地层本身赋矿.此种情况很少,只见于五道岭钼矿床.五道岭钼矿区南部出露五道岭组酸性火山(碎屑)岩[19],北部为岩株状早侏罗世碱长花岗岩(图3).黄铁矿化石英斑岩呈不规则透镜体状沿碱长花岗岩与五道岭组火山岩的接触带侵位.在黄铁矿化石英斑岩中以及黄铁矿化石英斑岩与五道岭组火山岩和碱长花岗岩的接触带发育夕卡岩,钼、铁、硫矿体主要赋存在夕卡岩中.此外黄铁矿化石英斑岩也含矿.矿区内早侏罗世碱长花岗岩的U-Pb法同位素年龄为(193.9±1.3)Ma,黄铁矿化石英斑岩的U-Pb法同位素年龄为(193.6±1.1)Ma[18].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第二种情况比较普遍,五道岭组不是赋矿地层,钼矿赋存在五道岭组地层附近的花岗岩类岩体中,可以霍吉河钼矿床为代表.霍吉河矿区东部出露上二叠统五道岭组酸性为主的火山岩,早侏罗世碱长花岗岩出露于矿区西南部(图4).沿五道岭组与碱长花岗岩接触带侵位的早侏罗世斑状花岗闪长岩分布在矿区的中部.在斑状花岗闪长岩中见细粒二长花岗岩呈爆破角砾岩筒状出露.钼矿体围绕由二长花岗岩组成的爆破角砾岩筒呈环带状赋存在斑状花岗闪长岩中.在霍吉河钼矿区内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密切共生,呈渐变过渡,是同源岩浆的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其中二长花岗岩的U-Pb法同位素年龄为(184.9± 0.9)Ma[11]和(186±1.7)Ma[12],花岗闪长岩U-Pb法同位素年龄为(190.3±2.4)Ma[6],霍吉河钼矿床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180.7±2.5)Ma和(181.3±2.6)Ma[20],反映该矿床成岩及成矿时代均为早侏罗世.3.3 五道岭组地层与花岗岩类和钼矿的成因联系五道岭组地层、花岗岩类和钼矿三者之间密切的空间关系和同位素年龄的一致性,显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成因联系.与钼矿空间关系密切的五道岭组地层主要由酸性火山岩组成.在岩石化学特征方面,五道岭组火山岩高硅富钾,K2O/Na2O为1.23~1.74[1],部分地区的五道岭组流纹岩SiO2的平均含量高达79%以上;在微量元素方面高Rb低V;稀土元素表现出铀亏损;氧同位素组成具有低18O特征.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形成五道岭组火山岩的酸性岩浆起源于上部陆壳的部分熔融.与五道岭组空间上紧密共生的花岗岩类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1].花岗岩类(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SiO2的含量69.49%~76.15%,有相当部分大于75%,属酸性-超酸性岩石;岩石显示富钾特征,由二长花岗岩向正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钾质增高;岩石的铝指数(Al/CNK)绝大多数大于1,标准矿物出现刚玉;固结指数(SI)多为1~6,反映岩浆源深度较浅;稀土元素配分图解具有显著的铕负异常;氧同位素组成显示低18O的特征.五道岭组火山岩类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类不仅具有时空关系,在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配分和同位素组成等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多方面的一致性显示五道岭组火山岩类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类具有共同的岩浆起源,它们分别是同一源区的岩浆在不同演化阶段和不同深度空间的固结产物.钼矿成矿事件在火山岩类和花岗岩类形成之后的更晚阶段发生,岩浆经过先期的多次喷发和侵入活动之后演化为富含成矿物质和挥发组分,引发了钼的成矿作用.以上的讨论表明,在黑龙江省中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构造-岩浆旋回中,同源岩浆的喷发、侵入和相关的成矿作用具有承袭和演化关系,火山岩类、花岗岩类和钼矿在大体相同的时代相继形成,在空间上紧密伴生,具有内在的成因联系.在形成五道岭组的火山作用中,在火山活动中心或主要的岩浆通道附近形成的火山岩厚度较大,并有较多的潜火山岩形成.另一方面,火山作用中心地带通过持久和强烈的火山喷发和热液作用,在火山堆积物中富集了较多成矿组分,往往成为此后成矿作用的中心地带.由于这些地带的火山岩层厚度较大,且存在较多的潜火山岩体,较远离火山活动中心的厚度较薄的火山岩体更有可能在经受长期剥蚀作用后保存下来.由此产生了下列现象:在没有五道岭组地层出露的广大面积的花岗岩类分布区至今未发现钼矿床,钼矿床只赋存在五道岭组地层分布区的花岗岩体中(或花岗岩体与五道岭组的接触带)[22].该特征可以作为评价一个地区钼矿找矿远景的重要标志.在广大面积分布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带中,通常是那些呈孤岛状残存的五道岭组地层分布较多和该地层厚度较大的局部地区,具有较好的钼矿找矿远景.《黑龙江省岩石地层》[2]将五道岭组地层时代定位晚二叠世以来,直到最近几年广泛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仍将这套地层划为晚二叠世.这种时代定位与现有的五道岭组岩石的同位素测年资料相矛盾,不好解释五道岭组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类在空间上紧密伴生、在岩石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具有广泛一致性的现象,也不好解释它们的构造-岩浆演化关系以及它们与钼矿的密切关系.本文总结的资料和讨论表明,以酸性火山岩为主的五道岭组地层时代应当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五道岭组火山岩类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类是同一源区的岩浆在不同演化阶段和不同深度空间的固结产物,因而它们在地质时代、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一致性.上述认识对于在黑龙江省中部地区评价钼矿成矿远景区和确定找矿靶区有实际意义.【相关文献】[1]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155-158,270-273,311,422-425.[2]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黑龙江省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109-110.[3]韩振哲,赵海玲,李娟娟,等.小兴安岭东南伊春一带早中生代花岗岩与多金属成矿作用[J].中国地质,2010,37(1):74-87.[4]赵寒冬,刘勇,邓晋福,等.小兴安岭伊春地区环斑花岗岩组合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09,36(3):658-668.[5]毛景文,周振华,丰成友,等.初论中国三叠纪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背景[J].中国地质,2012,39(6):1437-1471.[6]张森,寇林林,韩仁萍,等.黑龙江省霍吉河钼矿成矿特征及赋矿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J].地质与资源,2013,22(3):169-173.[7]唐文龙,杨言辰,李骞,等.伊春前进地区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制约[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1):42-47.[8]徐美君,许文良,王枫,等.小兴安岭中部早侏罗世花岗质岩石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3,29(2):354-366.[9]李秀荣,杨宏智,邵军.黑龙江翠宏山铅锌多金属矿床岩浆岩特征及成矿年龄[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1,35(2):114-118.[10]邵军,李秀荣,杨宏智.黑龙江翠宏山铅锌多金属矿区花岗岩锆石SHRIMP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学报,2011,32(2):164-169.[11]杜保峰,魏俊浩,王启,等.中国东部钼矿成矿背景与成岩-成矿时差讨论[J].矿床地质,2010,29(6):935-945.[12]杨言辰,韩世炯,孙德有,等.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斑岩型钼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年代学研究[J].岩石学报,2012,28 (2):379-388.[13]邵军,杨宏智,贾斌,等.黑龙江鹿鸣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年龄[J].矿床地质,2012,31(6):1301-1309.[14]谭红艳,舒广龙,吕骏超,等.小兴安岭鹿鸣大型钼矿LA-ICP-MS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42(6):1758-1767.[15]马顺清,陈静.黑龙江鹿鸣钼矿区花岗岩锆石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12,39(5):1162-1171.[16]王林,杨言辰,张国宾,等.黑龙江秋皮沟铜矿床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世界地质,2013,32(1):25-33.[17]韩振新,郝正平.黑龙江省主要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6:39-40.[18]史鹏会,杨言辰,叶松青,等.黑龙江五道岭钼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世界地质,2012,31(2):263-269.[19]于崇波.五道岭钼矿床矿物学特征及成因[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1,63(1):41-47.[20]张琳琳,刘翠,周肃,等.小兴安岭霍吉河钼矿区含矿花岗岩类特征及成矿年龄[J].岩石学报,2014,30(11):3419-3431.[21]李林山,何财,李少云,等.黑龙江省伊春市霍吉河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吉林地质,2010,29(2):53-55.[22]黄凡,陈毓川,王登红,等.中国钼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J].中国地质,2011,38(5):1111-1134.。

五道岭钼矿成矿规律探讨

五道岭钼矿成矿规律探讨

五道岭钼矿成矿规律探讨作者:高树学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1年第20期摘要:五道岭钼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滨绥断裂南侧,平山全孝复式背斜的次一级褶皱构造小岭向斜的西翼。

晚二迭世一撮毛花岗岩体的南缘。

区内共发现22条钼矿体,1条铁矿体,1条黄铁矿体。

1号钼矿体规模最大,占总储量的80%,矿体呈不规整脉状和透镜状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矿床。

其工业类型为钼、黄铁矿、高硫铁矽卡岩型矿床。

关键词:五道岭钼矿阿城区矽卡岩成矿规律1、区域地质概况五道岭钼矿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境内,距小岭镇西南18km处,大地构造位置处在小兴安岭-松嫩地块东缘与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西缘的接壤处,滨东隆起中部。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

地层以古生界、中生界广泛分布。

2、矿区地质特征五道岭矽卡岩型钼矿位于滨绥断裂南侧,平山一全孝复式背斜的次一级褶皱构造一小岭向斜的西翼。

晚二迭世一撮毛花岗岩体的南缘。

2.1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下二迭统玉泉组,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岩性为厚层状大理岩、粉砂岩、杂砂岩,夹砂板岩及流纹质凝灰岩,与土门岭组整合接触。

下二迭统土门岭组,主要岩性为砂板岩夹大理岩透镜体。

其下部为灰黑色粉砂质板岩和碳质斑点板岩;上部为灰黑色粉砂质板岩夹薄层凝灰质砂岩、流纹质凝灰岩及大理岩组成。

上二迭统五道岭组为矿区分布最多的地层,岩性为灰绿色安山玢岩质熔凝灰岩及其凝灰熔岩、安山玢岩、含角砾的安山玢岩质凝灰熔岩,夹灰绿色凝灰粉砂岩。

2.2侵入岩矿区内侵入岩主要为晚二迭世碱长花岗岩(一撮毛岩体),呈岩株状产出,为中细粒碱长花岗岩和斜长花岗斑岩、细粒花岗岩。

本矿区内各矿床在空间上和成因上都与该岩有关。

2.3构造矿床位于滨绥断裂南侧,矿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按其走向可分为四组。

一组为北东向断裂位于矿床北部晚二迭世花岗岩与二迭系地层接触带附近,属压扭性断裂,该断裂为五道岭钼矿提供了良好赋存空间。

二组为北北东向断裂倾向北西,倾角陡,属张性和张扭性断裂。

逊克县义气敏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逊克县义气敏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逊克县义气敏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陈丽;李泽宇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1(000)033
【摘要】为了发挥逊克县矿产资源优势,满足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通过对于该地区的地质背景,成矿原因及对该区以查明的多金属矿产资源情况进行进一步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

【总页数】1页(P26-26)
【作者】陈丽;李泽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第四地质勘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黑龙江省第四地质勘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0.2
【相关文献】
1.胶东地区新城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J], 王文钰
2.湖北省竹溪县丰溪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J], 许王静;陈国荣;张聪
3.湖南宁乡月山铺-祖塔地区锰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潜力分析 [J], 刘森荣;叶锋;黄飞;蒋金华;许鑫;刘虎
4.辽东本溪地区化皮峪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找矿潜力分析 [J], 张
哲;常英力
5.江西省金溪县浩家岭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J], 杨新;王凯;胡景文;万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 3 叠 系 . 二
分选差 , 园度较好 , 磨 多为椭 圆状。
4全 新统 冲:主 要 出 露 在 西 克 林 北 、
分布于河床 中及两侧低 河漫滩上 , 主要为砂砾 石 , 局部上部
为亚 黏 土 或 亚砂 土 , 度 大 于 1m。 厚 0
逊 县 道 地 区 地 背 c 矿 件 克 五 柿 区 域 质 景2 条 5 成 / 市 厅


地 层

带 该 组 厚 8 m~9 m。 0 5
( ) 四系 六 第
( ) 一 下泥 盆 统 翠 岗组

零 星出露 于阿廷河 与库 尔滨河 交汇处 及鹿 护 汽河源头 处 , 内仅 出露 上部 , 区 受构造运 动及
( ) 岩 四 脉
层呈北东向, 倾角 l。 ~3 。。 0 O
( ) 垩系 四 白
区内所见脉岩有 闪长岩 脉 、 闪长玢岩脉 、 辉绿岩脉 、 正长玢岩
三 、 域 构造 区
主要 出露于西克林北 、 东克林东 4 08 3 .高地 、 二皮河经营所北 脉及花岗斑岩脉等 , 脉体不大 。
( ) 山早 期 侵 入 岩 三 燕
岩 、 纹 质 熔 结 凝 灰 岩 、 纹 质 熔 岩 及 其 凝 灰 岩 安金矿等地 , 流 流 由花岗闪长岩, 黑云母花 岗岩组成。
为主 , 局部夹安山岩。
2 绣 沟 组 . 红
仅 在 半 砬 山南 、二 皮 河 经 营 所 有 零 星 出露 。 地 , 由白岗质花岗岩 , 钾长花岗岩及 白岗岩等组成 。
下部 为陆相喷发 的酸性火山碎屑岩 ,主要岩性为凝灰 质砾岩 、 安 山岩 、 流纹质火山角砾 凝灰岩夹多层 薄层细凝灰 岩 , 细凝灰 岩 中 含植物化石夹煤层 ; 上部为岩性单一 的正常沉积岩 , 为泥岩 、 泥质 粉砂岩夹煤层。
3美 丰组 .
1白 岗岗 质 花 岗 岩岩 组 .
等地。
( ) 五 第三 系
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茂林~木兰地槽褶皱带北端乌底河中, 新
上 第 三 系 孙 吴 组 : 系 地 层 较 发 育 , 占区 域 的 1 本 约 / , 要 断陷与五星—关松镇中间隆起带的汤旺河—关松镇隆起北端接界处。 4强 主
分布在西部及东北部。由于岩石胶结疏松 , 很易风化 , 而形成低缓
二 、 入 岩 侵
( ) 力 西早 期 侵 入 岩 一 华
亮 大志 新村西、 阿廷河林场西等 面 地, 积较大。 据 根
l 、岩性 特征 分为上 、 两部 分。上部主要 为安 山岩 下 及 其凝灰岩 、 角砾凝灰岩 ; 下部主 要为流纹 岩及
点 其凝灰岩 、 角砾凝灰岩 、 细凝灰岩 、 英安质熔 凝灰
岩 , 粉砂岩 、 质板岩。 夹 泥
( ) 罗系 三 侏
分 布在阿廷河 、 东克林 、 兴 、 志新村 、1 新 大 5 8高地 , 主要 由闪 长岩 、 花岗闪长岩 、 长花 岗岩 、 斜 碎裂 白岗质花 岗岩 、 碎裂混染蚀
变 花 岗岩 等 组 成 。
( ) 力西 晚 期侵 入 岩 二 华
1 更 新 统 大 熊 山 玄 武 岩 . 上
分布在 区内西南部及河谷两侧 。 岩石主要 为气孔状玄武岩及
岩浆 活动等 因素影 响变质程 度加强 ,出现变 粒 致密状玄武岩 , 据钻孔资料玄武岩最大厚度 6 . m, 21 九清河 Z 1 5 K2 厚 45 下部 为灰色致 7 岩、 角岩 、 卡岩等。岩性 以砂板岩为主 , 矽 主要有 孔上部为灰 色夹暗紫色气孔 状玄武岩 , 3 . m; 千枚 状板 岩 、 砂质 板 岩 、 质粉 砂岩 、 粉 变 斑点 板 密状 玄武 岩 , 2 . m。 厚 78 5 岩、 钙硅角岩 , 部出露变粒岩 , 局 角岩夹 条带状 大
理岩。
( ) 炭一二叠 系 二 石
2上 更 新 统 冰水 一 洪 积 层 .
分 布在九清河一松树沟公 社一带 , 为一套灰黄色 、 灰绿 色亚
黏土 、 白色砂夹大小 不等的冰积泥砾 。其砾石成分主要为玄 武 灰
岩, 部分为花 岗岩及酸性火 山岩块。砾石为次滚 园状 , 多为一面平
1 . 新兴村组
区内以库尔滨河一罗圈河 北东向隐伏 大断裂 为界 , E 两侧地
由岩 屑长 石砂岩 、 砂岩 、 砂质或凝 灰质 坦 , 粉 泥 另一 丽呈馒头状 、 马鞍状 , 扁平面上见“ 字型 鼠尾擦痕及压 丁” 砂 质砾岩 、 粉砂 质或泥 质板岩组 成 , 夹绿 泥石化 坑 , 也有波状层理及冰卷泥等现象 , 2Ot 2 . 厚 . ~ 1 m。 a 2
角砾岩 。 2变质 酸 性 火 山 岩 . 3全新 统 温 泉 河 组 .
见于逊河及西 克林一带河 流两侧高河漫滩上 , 一般高 出河床
m~ m, m~1m。主要为黄褐色一显褐色亚黏土 、 0 砂及 由糜棱岩化 、 帘石化流纹质凝灰熔 岩及其 3 7 少数达 7 绿 凝灰岩 、 棱岩化 、 云母 化流纹岩组成 , 部夹 砾石等 。砂多为 中—粗 砂 , 糜 绢 局 成份为石英 , 次为长石 , 砾石成份复杂 , 厂] 条带状灰岩透镜体。 _
1 烈 河组 . 结
在半 砬山南及阿廷河一带零 星出露 , 为一套
轻蚀 变 的酸 性 熔 岩及 其 碎 屑 岩 。岩 石 组 合 以 流纹
1 岗 岩 岩组 . 花
分布于新安西 、东 克林 、0 4 8高地 、7 . 43 9高地 、4 . 4 84高地 、 东 2白岗质花 岗岩岩组 . 分布于下道村 、 山 、 岗山 、 移 高 新兴村 、 克林 及大志新村 等 东
分布于半砬山 、 沾河达屯北等地 , 为小岩体 , 主要为石英二长岩 、 不等粒白岗质花岗岩 、 文象 白岗质花岗岩、 晶洞白岗质花岗岩等。
2斑 岩 岩组 .
主 要 见 于 阿 廷河 林 场 一 岩 泉 山一 线 以东 地 区 , 面积 较 大 。岩
仅分布于西克林北 , 由花岗斑岩 、 细晶花 岗岩等组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